要重視地方辦工業的積極性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要重視地方辦工業的積極性

——批判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破壞地方工業的反革命修正主義兩種謬論
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寫作小組
1971年5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發揮兩個積極性的光輝思想的指引下,湖南省興辦地方工業的群眾運動正在蓬勃開展,形勢很好。

湖南省地方工業的成長,經歷了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激烈鬥爭。在這場鬥爭中,廣大幹部和群眾同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夥的一個重大原則分歧就是:在社會主義工業建設中,要不要在中央統一計劃下,發揮地方辦工業的積極性,也就是說要不要貫徹執行「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大搞群眾運動,興辦地方工業。

偉大領袖毛主席一貫十分重視發揮地方積極性,早在一九五六年就教導我們:「有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要「在中央的統一計劃下,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毛主席的偉大指示,為地方工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劉少奇一夥一貫反對和抵制毛主席關於發揮兩個積極性的偉大指示,瘋狂地破壞地方工業。特別是在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一九六一年,劉少奇竄來湖南,打着「調查研究」的幌子,惡毒攻擊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瘋狂反對發揮兩個積極性的偉大方針,大砍地方工業。

駁「消極平衡」論[編輯]

劉少奇一夥反對地方辦工業的一個「藉口」,就是誣衊發揮地方辦工業的積極性,造成了國民經濟的「比例失調」。這完全是一派胡言亂語。

發揮兩個積極性,實行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偉大方針。這個方針,既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迅速改變我國「一窮二白」的面貌的強烈願望,又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客觀規律。堅決按照毛主席的這個方針辦事,在經濟建設中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我們就可以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高速度發展。

人為地製造「比例失調」的正是劉少奇。劉少奇一夥在一九五八年就鼓吹什麼「越不平衡越好」,大搞高指標,瞎指揮,推行一條形「左」實右的路線,力圖從「左」的方面干擾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破壞大躍進。一九六一年,劉少奇一夥又利用國民經濟的暫時困難,從右的方面干擾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破壞「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大砍地方工業。

劉少奇一夥被蓬勃興起的地方辦工業的群眾運動嚇得目瞪口呆,驚惶失措。他們颳起一股反革命妖風,大砍地方工業。他們狂叫什麼「砍要砍得傷筋斷骨,砍得地平線上不留痕跡」。結果,把一些實際需要又有可能辦下去的地方工業都砍掉了。就以寧鄉縣為例,由於劉少奇親自出馬,直接指揮,把全縣在一九五八年以來興辦的二十三個地方國營廠礦,一下子砍掉十八個,連支援農業的水泥廠、肥料廠、煤礦也給砍了。全縣八百多個社、隊企業幾乎全部砍光。

劉少奇一夥有一個反動的理論,就是「消極平衡」論。他們看見地方工業在發展中出現了某種不平衡的現象,就誣衊為「破壞平衡」、「比例失調」。他們所要的「平衡」,不是促進落後向先進轉化,而是搞「短線平衡」,把先進拉向後退,向落後看齊。他們的「消極平衡」論是促退的理論,是右傾機會主義的理論。

毛主席教導我們:「世界上沒有絕對地平衡發展的東西,我們必須反對平衡論,或均衡論。」平衡是相對的、有條件的,不平衡則是絕對的。事物發展的客觀辯證法總是這樣,從不平衡到平衡,又從平衡到不平衡,波浪式前進的,決不是象劉少奇一夥臆想的那樣的「平衡」。

反對劉少奇一夥的「消極平衡」論,但決不是不要平衡,聽任不平衡的現象自流發展,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搞好綜合平衡。承認矛盾,正是為了解決矛盾。綜合平衡的過程,就是一個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地方工業在有計劃、按比例發展進程中,發生不平衡,出現矛盾,是正常的、合乎規律的現象。認識了這個規律,就能夠自覺地掌握和利用它,及時發現矛盾,狠抓薄弱環節,搞好綜合平衡,不斷促進落後向先進轉化,推動地方工業的發展。

在我省地方工業發展的過程中,曾經出現過煤炭生產趕不上需要這種不平衡,影響工業生產計劃的完成。對待這種情況,有兩種態度。一種是消極的態度,這就是:不顧國家計劃的要求,不盡最大努力增產煤炭,讓落後的煤炭生產拖住其他工業部門的後腿。另一種是積極的態度,這就是:狠抓薄弱環節,組織社會主義協作,集中力量打殲滅戰,把煤炭搞上去,更好地適應工業生產計劃的需要。我們採取了後一種態度,狠批了劉少奇一夥鼓吹的「江南無煤」等謬論,放手發動群眾,既發揮省裡面有關部門的積極性,又充分發揮地、縣、社、隊的積極性,興辦小煤窯。這樣,就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基本上實現了煤炭自給。煤炭問題基本解決後,工業生產有了發展,又出現了新的矛盾,產生新的不平衡:礦山建設趕不上冶金工業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把工作的重點轉到礦山去,加強礦山建設。這種矛盾不斷出現,又不斷解決,就是綜合平衡,而每一次新的平衡都促進地方工業向前發展。

事實證明,發揮地方辦工業的積極性,有利於搞好綜合平衡。但是,地方積極性調動起來後,並不是就能自然地達到綜合平衡。要實現綜合平衡,就需要「全面規劃,加強領導」,堅決執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一整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計劃是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具體體現。因此,在訂計劃的時候,必須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提倡顧全大局,樹立「全國一盤棋」思想;必須堅持群眾路線,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把革命幹勁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把需要和可能結合起來;必須保證重點,照顧一般,使計劃做到切實可靠,留有餘地。只有這樣,才能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統一領導,才能保護群眾的積極性,使興辦地方工業的群眾運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駁「小土群化不來」論[編輯]

劉少奇一夥為了反對地方辦工業,胡說什麼「小、土、群」的工廠沒有「機械化」,「化不來」。他胡說什麼:「到什麼程度才能辦工廠,什麼情況不能辦工廠……要到一定的機械化程度才行,因為他勞動生產率提高了,那就化得來了。」

沒有機械化辦工廠到底是「化得來」,還是「化不來」?這是關係到在工業戰線上要不要大搞群眾運動,和能不能高速度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一個重大原則問題。為了高速度地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必須儘量採用先進技術,興辦一批大型的現代化企業,作為我國工業化的骨幹,這是完全必要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小、土、群」的巨大作用。多搞「小、土、群」,有利於貫徹執行「大家動手」、「自力更生」的方針,調動地方興辦工業的積極性,大搞群眾運動,使地方工業因地制宜地遍地開花;有利於搶時間,爭速度,做到當年興辦,當年投產;有利於更好地貫徹「增加生產,厲行節約」的方針,充分挖掘和利用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國家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我省各地興辦了很多社、隊小煤窯,它們大都是在一無設備、二無資金、三無技術的情況下開辦的。一九六九年全省社、隊小煤窯的煤炭總產量,就相當於當年全省國營煤礦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由於社、隊小煤窯的大量興辦,對實現我省煤炭自給起了重要作用,解決了多年來沒有解決的問題,進一步落實了毛主席關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誰能說「化不來」呢!大中小並舉,大的作骨幹,多搞中、小,由小到大,逐步發展,這是一條客觀規律。

當然,我們要創造條件,逐步提高機械化的程度。同時,也應當看到,在工業戰線上,只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持群眾路線,大搞社會主義協作,也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在農村中,許多分散生產的手工業小組,通過公社化,加入社、隊企業工廠集體勞動,雖然還是用土辦法,但是由於集體生產的協作關係,就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可以生產出先進產品。例如,長沙市向東五金電器廠,是一個由家庭婦女組織的街道小廠,原來一無現代設備,二無技術工人。他們依靠群眾的聰明才智,千方百計克服困難,終於試製成功了精密度較高的薄膜介質可變電容器,並且投入成批生產,填補了我省電子工業的一個空白。土法上馬的工廠在攻尖端的過程中,還可以依靠群眾自己武裝自己,沒有機器可以造機器,用土機器可以造洋機器,可以從土到洋,土洋結合,不斷提高機械化的程度。相反,如果違背了黨的群眾路線,見物不見人,「貪大求洋」,那麼就是條件再好,機械化程度再高,也會少慢差費,這樣的例子難道還少嗎!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在社會主義工業建設中,「只要心紅意志堅,雞毛也能飛上天」,土辦法同樣可以攻尖端,小廠同樣可以辦大事。我們並不否認機器在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生產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機器。機器要靠勞動人民去創造,還要靠勞動人民去使用,機械化要革命化去統帥。如果認為沒有機械化就不能辦工廠,沒有洋設備就不能攻尖端,那就象在革命戰爭中認為沒有最新式的武器就不能打仗一樣,首先自己解除了自己的武裝。認為沒有機械化就不能辦工廠,就只有不搞社會主義工業化,如果要搞,也只能向人討乞過日子。其結果,必然陷入「洋奴哲學」和「爬行主義」的泥坑。劉少奇一夥胡說什麼沒有機械化就「不能辦工廠」,其罪惡目的就是妄圖用「洋奴哲學」和「爬行主義」的枷鎖,束縛廣大革命群眾辦工業的積極性,阻撓和破壞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

實踐證明,每當毛主席關於發揮兩個積極性的光輝指示得到正確貫徹執行時,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就前進、發展;反之,當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受到右的和「左」的干擾時,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就出現曲折,就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在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中,我們要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落實毛主席關於發揮兩個積極性等偉大指示,徹底肅清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排除右的和「左」的干擾,使地方工業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勝利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