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衡/57
儒者稱五帝、三王致天下太平,漢興已來,未有太平。彼謂五帝、三王致太平,漢未有太平者,見五帝、三王聖人也,聖人之德能致太平;謂漢不太平者,漢無聖帝也,賢者之化,不能太平。又見孔子言「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方今無鳳鳥、《河圖》,瑞頗未至悉具,故謂未太平。此言妄也。
夫太平以治定為效,百姓以安樂為符。孔子曰:「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百姓安者,太平之驗也。夫治人以人為主,百姓安而陰陽和,陰陽和則萬物育,萬物育則奇瑞出。視今天下,安乎?危乎?安則平矣,瑞雖未具,無害於平。故夫王道定事以驗,立實以效,效驗不彰,實誠不見。時或實然,証驗不具。是故王道立事以實,不必具驗。聖(主)〔王〕治世,期於平安,不須符瑞。
且夫太平之瑞,猶聖(主)〔王〕之相也。聖王骨法未必同,太平之瑞何為當等?彼聞堯、舜之時,鳳皇、景星皆見,《河圖》、《洛書》皆出,以為後王治天下,當復若等之物,乃為太平。用心若此,猶謂堯當復比齒,舜當復八眉也。夫帝王聖相,前後不同,則得瑞古今不等。而今王無鳳鳥、《河圖》,(為)〔謂〕未太平,妄矣。孔子言鳳皇、《河圖》者,假前瑞以為語也,未必謂世當復有鳳皇與《河圖》也。夫帝王之瑞,眾多非一,或以鳳鳥、麒麟,或以《河圖》、《洛書》,或以甘露、醴泉,或以陰陽和調,或以百姓安。今瑞未必同於古,古應未必合於今,遭以所得,未必相襲。何以明之?以帝王興起,命(祜)〔佑〕不同也。
周則烏、魚,漢斬大蛇。推論唐、虞,猶周、漢也,初興始起,事效物氣,無相襲者。太平瑞應,何故當鈞?以已至之瑞,效方來之應,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之路也。
天下太平,瑞應各異,猶家人富殖,物不同也:或積米谷,或藏布帛,或畜牛馬,或長田宅。夫樂米谷不愛布帛,歡牛馬不美田宅,則謂米谷愈布帛,牛馬勝田宅矣。今百姓安矣,符瑞至矣,終謂古瑞《河圖》、鳳皇不至,謂之未安,是猶食稻之人入飯稷之鄉,不見稻米,謂稷為非谷也。實者,天下已太平矣,未有聖人何以致之,未見鳳皇何以效實!問世儒不知聖,何以知今無聖人也?世人見鳳皇,何以知之?既無以知之,何以知今無鳳皇也?委不能知有聖與無,又不能別鳳皇是鳳與非,則必不能定今太平與未平也。
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然後仁。」
三十年而天下平〔也〕。
漢興,至文帝時二十餘年,賈誼創議以為天下洽和,當改正朔、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夫如賈生之議,文帝時已太平矣。漢興二十餘年,應孔子之言「必世然後仁」也。漢一(代)〔世〕之年數已滿,太平立矣,賈生知之。況至今且三百年,謂未太平,誤也。且孔子所謂一世,三十年也;漢家三百歲,十帝耀德,未平,如何?夫文帝之時,固已平矣,歷世(持)〔治〕平矣。至平帝時,前漢已滅,光武中興,復致太平。
問曰:「文帝有瑞,可名太平;光武無瑞,謂之太平,如何?」
曰:夫帝王瑞應,前後不同。雖無物瑞,百姓寧集,風氣調和,是亦瑞也。何以明之?帝王治平,升封太山,告安也。秦始皇升封太山,遭雷雨之變,治未平,氣未和。光武皇帝升封,天晏然無雲,太平之應也,治平氣應。光武之時,氣和人安,物瑞等至,人氣已驗,論者猶疑。孝宣皇帝元康二年,鳳皇集於太山,後又集於新平。四年,神雀集於長樂宮,或集於上林,九真獻麟。神雀二年,鳳皇、甘露降集京師。
四年,鳳皇下杜陵及上林。五鳳三年,帝祭南郊,神光並見,或興(子)〔於〕谷,燭耀齋宮,十有餘(日)〔刻〕。明年,祭後土,靈光復至,至如南郊之時;甘露、神雀降集延壽萬歲宮。其年三月,鸞鳳集長樂宮東門中樹上。甘露元年,黃龍至,見於新豐,醴泉滂流。彼鳳皇雖五六至,或時一鳥而數來,或時異鳥而各至。麒麟、神雀、黃龍、鸞鳥、甘露、醴泉,祭後土、天地之時,神光靈耀,可謂繁盛累積矣。孝明時雖無鳳皇,亦致〔麒〕麟、甘露、醴泉、神雀、白雉、紫芝、嘉禾,金出鼎見,離木復合。五帝、三王,經傳所載瑞應,莫盛孝明。如以瑞應效太平,宣、明之年倍五帝、三王也。夫如是,孝宣、孝明可謂太平矣。
能致太平者,聖人也,世儒何以謂世未有聖人?天之稟氣,豈為前世者渥,後世者泊哉!周有三聖,文王、武王、周公並時猥出。漢亦一代也,何以當少於周?周之聖王,何以當多於漢?漢之高祖、光武,周之文、武也。文帝、武帝、宣帝、孝明、今上,過周之成、康、宣王。非以身生漢世,可褒增頌嘆,以求媚稱也;核事理之情,定說者之實也。俗好褒遠稱古,講瑞〔則〕上世為美,論治則古王為賢,睹奇於今,終不信然。使堯、舜更生,恐無聖名。獵者獲禽,觀者樂獵,不見漁者,(之)心不顧也。是故觀於齊不虞魯,游於楚不歡宋。唐、虞、夏、殷同載在二尺四寸,儒者(推)〔抽〕讀,朝夕講習,不見漢書,謂漢劣不若,亦觀獵不見漁,游齊、楚不願宋、魯也。使漢有弘文之人,經傳漢事,則《尚書》、《春秋》也,儒者宗之,學者習之,將襲舊六為七,今上、上王至高祖皆為聖帝矣。觀杜撫、班固等所上《漢頌》,頌功德符瑞,汪深廣,滂沛無量,逾唐、虞,入皇域,三代隘辟,厥深沮也。殷監不遠,在夏後之世。且舍唐、虞、夏、殷,近與周家斷量功德,實商優劣,周不如漢。
何以驗之?周之受命者文、武也,漢則高祖、光武也。文、武受命之降怪,不及高祖、光武初起之佑;孝宣、〔孝〕明之瑞,美於周之成、康、宣王。孝宣、孝明符瑞,唐、虞以來,可謂盛矣。今上即命,奉成持滿,四海混一,天下定寧,物瑞已極,人應(訂)〔斯〕隆。唐世黎民雍熙,今亦天下修仁,歲遭運氣,谷頗不登,路無絕道之憂,深幽無屯聚之奸。周家越常獻白雉,方今匈奴、鄯善、哀牢貢獻牛馬。周時僅治五千里內,漢氏廓土收荒服之外。牛馬珍於白雉,近屬不若遠物。古之戎狄,今為中國;古之人,今被朝服;古之露首,今冠章甫;古之跣跗,今履(商)〔高〕舄。以盤石為沃田,以桀暴為良民,夷坎坷為平均,化不賓為齊民,非太平而何?夫實德化則周不能過漢,論符瑞則漢盛於周,度土境則周狹於漢,漢何以不如周?獨謂周多聖人,治致太平?儒者稱聖泰隆,使聖卓而無跡;稱治亦泰盛,使太平絕而無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