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紀數畧 (四庫全書本)/卷03
讀書紀數畧 卷三 |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三目錄
天部
嵗時𩔖
四天
迎氣五郊
五方天帝
五帝
五神
一氣別為四
二至二分日景
二至
日至二山
四時
四時成嵗
四時序事
四時取火
四時別號
四氣
四徳
四𨕖
四府
氣盈朔虛之數
三時
五時
八節
二十四氣
七十二𠉀
十嵗陽
十二嵗隂
十月陽
十二月名
十二月律
十二月卦
十二月中星
十二㑹
軒轅十二次
十二月建
建除十二辰
十二宮分
十二時
六時
百度
三統
三正
三微
三長月
三令節
三朔
五際
三朝
四始
四君候
三伏
祖臘二日
三代臘日
三儺
冬三至
冬三極
三餘
五夜
三澣
浹旬浹辰
甲庚三日
六日
七日來復
一之日二之日七月九月
元日元辰
天運三變
三古
萬物三嵗而𤼵
百六陽九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三 福建巡撫宮夢仁𢰅天部
嵗時𩔖
四天〈爾雅〉
春為蒼天〈言其色蒼蒼然生萬物也〉夏為昊天〈言其氣晧旰也〉秋為旻天〈言其情愍萬物凋落也〉冬為上天〈言其時無事位上臨下而已〉
迎氣五郊〈祭祀志永平中采元始故事兆五郊於雒陽中兆〉
迎春東郊〈立春祭青帝句芒車服皆青歌青陽八佾舞雲翹之舞〉迎夏南郊〈立夏祭赤帝祝融皆赤歌朱眀舞雲翹〉迎黃靈於中兆〈先立秋十八日祭黃帝后土皆黃歌朱眀舞雲翹育命〉迎秋西郊〈立秋祭白帝蓐收皆白歌西皓舞育命〉迎冬北郊〈立冬祭黑帝元㝠皆黒歌元㝠舞育命〉
五方天帝〈五帝座主五星俱在太微垣中夾黃帝而坐〉
東方青帝靈威仰 南方赤帝赤熛怒 西方白帝白招拒 北方黑帝汁〈音葉〉光紀 中央黃帝含樞紐大宗伯祀昊天上帝注以天皇大帝為北辰耀魄
寳〈六天之説出於緯書〉
五帝〈月令謂五人帝以配五方天帝〉
太皥〈春〉炎帝〈夏〉黃帝〈中〉少皥〈秋〉顓頊〈冬〉
五神〈同上〉
句芒〈春〉祝融〈夏〉后土〈中〉蓐收〈秋〉元㝠〈冬〉
一氣別為四
春為陽始陽始溫溫生物 夏為陽極陽極𤍠𤍠長物 秋為隂始隂始涼涼收物 冬為隂極隂極寒寒殺物
二至二分日景〈周禮馮相氏以土圭立表冬夏致日春秋致月〉
夏至景尺五寸〈日南陸𨇠東井景短多暑〉冬至景丈三尺〈日北陸𨇠牽牛景長多寒此長短之極故言至也〉春分秋分景七尺三寸六分〈春分日西陸𨇠婁而月上於東井下於牽牛景朝多隂秋分日東陸𨇠角而月上於牽牛下於東井景夕多風此長短之中故言分也〉
二至〈淮南子〉
夏日至隂乘陽〈晝者陽之分陽氣勝則日修而夜短〉冬日至陽乘隂〈夜者隂之分隂氣勝則日短而夜修〉
日至二山〈同上〉
冬至駿狼之山〈南極山〉夏至牛首之山〈北極山〉
四時〈一嵗十二月分為四時〉
春〈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為三春屬木〉夏〈四孟五仲六季為三夏屬火〉秋〈七孟八仲九季為三秋屬金〉冬〈十孟十一仲十二季為三冬屬水〉 尚書五辰即木火金水旺於四時而土𭔃旺於四季也
四時成嵗〈元命苞〉
冬至百八十日春夏成 夏至百八十日秋冬成合三百六十日而嵗數舉 周禮太史正嵗年以序事注中數曰嵗〈十二月中氣一周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朔數曰年〈十二月朔一周三百五十四日〉
四時敘事〈周禮馮相氏〉
春東作 夏南訛 秋西成 冬朔易
四時取火〈司爟掌四時變國火〉
春取楡柳之火 夏取𬃷杏之火 季夏取桑柘之火 秋取柞楢之火 冬取槐檀之火
四時別號〈爾雅四時和為通正注尸子以為太平祥風〉
春為𤼵生 夏為長嬴 秋為收成 冬為安寧
四氣〈同上四氣和謂之玉燭〉
春為青陽 夏為朱眀 秋為白藏 冬為𤣥英
四徳〈春秋繁露〉
春徳風〈風不信則花蕚不茂𤼵生之徳廢〉夏徳暑〈暑不信則草木不長長嬴之徳廢〉秋徳雨〈雨不信則百穀不實收成之徳廢〉冬徳寒〈寒不信則水土不堅安寧之徳廢〉
四𨕖〈同上四時者天之四𨕖〉
春者少陽之𨕖 秋者少隂之𨕖 夏者太陽之𨕖冬者太隂之𨕖
四府〈皇極經世書昊天四府春夏秋冬之謂也〉
春為生物之府 夏為長物之府 秋為收物之府冬為藏物之府
氣盈朔虛之數〈朱子曰嵗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三百六十日者嵗之常數也〉
日與天㑹而多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為氣盈 月與日㑹而少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五百九十二者為朔虛
三時〈左𫝊三時不害注〉
春 夏 秋 又三時務農一時講武〈一時謂冬也〉
五時〈漢儀讀五時令〉
立春 立夏 大暑 立秋 立冬
八節〈史律書八正之氣〉
立春 春分〈啓〉立夏 夏至〈陽極隂生〉立秋 秋分〈閉〉立冬 冬至〈隂極陽生〉
二十四氣〈十五日為一氣二氣為一月二十四氣為一年〉
立春〈正月節〉雨水〈中〉驚蟄〈二月節〉春分〈中〉清眀〈三月節〉穀雨〈中〉立夏〈四月節〉小滿〈中〉芒種〈五月節〉夏至〈中〉小暑〈六月節〉大暑〈中〉立秋〈七月節〉處暑〈中〉白露〈八月節〉秋分〈中〉寒露〈九月節〉霜降〈中〉立冬〈十月節〉小雪〈中〉大雪〈十一月節〉冬至〈中〉小寒〈十二月節〉大寒〈中〉 漢初啓蟄正月中雨水二月節三統歴穀雨三月節清眀三月中後俱改
七十二候〈五日為一候六候為一月七十二候為一年見周公時訓後魏始載於歴呂氏春秋十二
紀禮記取為月令其上則見於夏小正〉
東風解凍 蟄蟲始振 魚上冰 獺祭魚 候鴈北 草木萌動〈正月六𠉀〉桃始華 倉庚鳴 鷹化為鳩鳦鳥至 雷乃𤼵聲 始電〈二月六𠉀〉桐始華 田鼠
化為鴽 虹始見 萍始生 鳴鳩拂其羽 戴勝降於桑〈三月六𠉀〉螻蟈鳴 蚯蚓出 王瓜生 苦菜秀靡草死 麥秋至〈四月六𠉀〉螳螂生 鵙始鳴 反舌
無聲 鹿角解 蜩始鳴 半夏生〈五月六𠉀〉溫風至蟋蟀居壁 鷹乃學習 腐草為螢 土潤溽 大雨時行〈六月六𠉀〉涼風至 白露降 寒蟬鳴 鷹乃祭鳥 天地始肅 禾乃登〈七月六𠉀〉鴻鴈來 鳦鳥歸羣鳥養羞 雷乃收聲 蟄蟲坯戶 水始涸〈八月六𠉀〉鴻鴈來賔 雀入水為蛤 菊有黃華 豺祭獸草木黃落 蟄蟲咸俯〈九月六𠉀〉水始冰 地始凍 雉入水為蜃 虹藏不見 天氣上騰地氣下降 閉塞成冬〈十月六𠉀〉鶡旦不鳴 虎始交 荔挺出 蚯蚓結 麋角解 水泉動〈十一月六𠉀〉鴈北鄉 鵲始巢雉雊 雞乳 征鳥厲疾 水澤腹堅〈十二月六𠉀〉
十嵗陽〈爾雅〉
太嵗在甲曰閼逢 乙曰旃蒙 丙曰柔兆 丁曰彊圉 戊曰著雍 己曰屠維 庚曰上章 辛曰重光 壬曰元黓 癸曰昭陽 史記甲曰焉逢乙曰端蒙丙曰游兆丁曰彊梧戊曰徒維己曰祝犂庚曰商橫辛曰昭陽壬曰橫艾癸曰尚章
十二嵗隂〈同上〉
太嵗在子曰困敦 丑曰赤奮若 寅曰攝提格卯曰單閼〈一作亶安又蟬墕〉辰曰執徐〈一作除〉巳曰大荒落〈史作芒駱〉午曰敦牂 未曰協洽〈史作葉又作汁〉申曰涒灘 酉曰作噩〈史作鄂〉戌曰閹茂〈史作掩漠〉亥曰大淵獻
十月陽〈同上〉
在甲曰畢 在乙曰橘 在丙曰修 在丁曰圉在戊曰厲 在己曰則 在庚曰窒 在辛曰塞在壬曰終 在癸曰極
十二月名〈周禮硩蔟氏書十有二月之號是也〉
正月為陬 二月為如 三月為㝛 四月為餘五月為臯 六月為且 七月為相 八月為壯九月為元 十月為陽 十一月為辜 十二月為塗 正月得甲曰畢陬二月得乙曰橘如三月得丙曰修㝛四月得丁曰圉餘五月得戊曰厲臯六月得己曰則且七月得庚曰窒相八月得辛曰塞壯九月得壬曰終元十月得癸曰極陽十一月得甲曰畢辜十二月得乙曰橘塗周而復始
十二月律〈陽月為律隂月為呂故曰六律六呂〉
正月太簇 二月夾鐘 三月姑洗 四月中呂五月蕤賔 六月林鐘 七月夷則 八月南呂九月無射 十月應鍾 十一月黃鍾 十二月大呂
十二月卦
正月泰〈乾九三三陽溫厚之氣始於此〉二月大壯〈乾九四四陽〉三月夬〈乾九五五陽〉四月乾〈乾上九六陽溫厚之氣盛於此〉五月姤〈坤初六一隂始生〉六月遯〈坤六二二隂〉七月否〈坤六三三隂嚴凝之氣始於此〉八月觀〈坤六四四隂〉九月剝〈坤六五五隂〉十月坤〈坤上六六隂嚴凝之氣盛於此〉十一月復〈乾初九一陽始生〉十二月臨〈乾九二二陽〉
十二月中星〈月令言昏旦所中書言分至所中 朱子曰堯時星中至月令而差唐一行謂嵗差〉孟春昏參旦尾 仲春昏弧旦建星 季春昏七星旦牽牛 孟夏昏翼旦婺女 仲夏昏氐旦危 季夏昏火旦奎 孟秋昏建星旦畢 仲秋昏牽牛旦觜觿 季秋昏虛旦柳 孟冬昏危旦七星 仲冬昏東壁旦軫 季冬昏婁旦氐
十二㑹〈月令注〉
孟春陬訾〈日在營室〉仲春降婁〈日在奎〉季春大梁〈日在胃〉孟夏實沈〈日在畢〉仲夏鶉首〈日在東井〉季夏鶉火〈日在柳〉孟秋鶉尾〈日在翼〉仲秋壽星〈日在角〉季秋大火〈日在房〉孟冬析木〈日在尾〉仲冬星紀〈日在斗〉季冬𤣥枵〈日在婺女〉
軒轅十二次〈世紀黃帝受命推分星次以定律度〉
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一名須女曰星紀之次於辰在丑謂之赤奮若於律為黃鐘斗建在子今吳越分埜〈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封之虞志也越國度越禮義無所拘也〉其自婺女八度至危十六度曰𤣥枵之次一名天黿於辰在子謂之困敦於律為大呂斗建在丑今齊分埜〈釋名齊齊也地在渤海南渤齊之中也〉自危十七度至奎四度曰豕韋之次一名娵訾於辰在亥謂之大淵獻於律為太簇斗建在寅今衛分埜〈釋名衛衛也立武庚為殷後設三監以守衛也〉自奎五度至胃六度曰降婁之次於辰在戌謂之閹茂於律為夾鐘斗建在卯今魯分埜〈釋名魯魯鈍也國多山水民性樸魯也〉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曰大梁之次於辰在酉謂之作噩於律為姑洗斗建在辰今趙分埜〈釋名趙朝也本小邑朝事於大國也〉自畢十二度至東井十五度曰實沈之次於辰在申謂之涒灘於律為中呂斗建在巳今晉魏分埜〈釋名晉進也其土在北有事於中國則進而南也又取晉水以為名其水迅進也〉自井十六度至柳八度曰鶉首之次於辰在未謂之葉洽於律為蕤賔斗建在午今秦分埜〈釋名秦津也其地沃有津潤也〉自柳九度至張十七度曰鶉火之次於辰在午謂之敦牂一名大律於律為林鐘斗建在未今周分埜〈釋名周地在岐山南其山四周也〉自張十八度至軫十一度曰鶉尾之次於辰在巳謂之大荒落於律為夷則斗建在申今楚分埜〈釋名楚辛也其地人性急數有戰爭辛楚也〉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曰壽星之次於辰在辰謂之執徐於律為南呂斗建在酉今韓鄭分埜〈釋名鄭町也其地多平町町然也〉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曰大火之次於辰在卯謂之單閼於律為無射斗建在戌今宋分埜〈釋名宋送也地接淮泗而東南傾以為殷後若雲滓穢所在送使隨流入東海也〉自尾十度至斗十度百三十五分而終曰析木之次於辰在寅謂之攝提格於律為應鐘斗建在亥今燕分埜〈釋名燕宛也北方沙漠平廣此地在𣵠鹿山南宛然以為國都也〉
十二月建〈淮南子以斗柄初昏所指言之〉
正月招搖指寅 二月指卯 三月指辰 四月指巳 五月指午 六月指未 七月指申 八月指酉 九月指戌 十月指亥 十一月指子 十二月指丑 漢志閏月無中炁斗斜指兩辰之間
建除十二辰〈同上〉
如寅為建則 卯為除 辰為滿 巳為平〈主生〉午為定 未為執〈主陷〉申為破〈主衡〉酉為危〈主杓〉戌為成〈主少徳〉亥為收〈主大徳〉子為開〈主太嵗〉丑為閉〈主太隂依次直日〉
十二宮分
寳瓶〈子〉磨蝎〈丑〉人馬〈寅〉天蠍〈卯〉天秤〈辰〉雙女〈巳〉獅子〈午〉巨蟹〈未〉隂陽〈申〉金牛〈酉〉白羊〈戌〉雙魚〈亥〉
十二時〈左𫝊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又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日出禺中闕者尊王公也〉夜半〈子皁〉雞鳴〈丑士〉平旦〈寅卿〉日出〈卯闕〉食時〈辰公〉禺中〈巳闕〉日中〈午王〉日昳〈未臺〉晡時〈申僕〉日入〈酉僚〉黃昏〈戌隸〉人定〈亥輿〉
六時
寅 卯 巳 午 申 酉
百度〈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注百刻也尚書緯謂刻為商士昏禮日入三商為昏〉
每日十二時 每時八刻二十分 每刻六十分
三統
黃鐘為天統〈十一月〉林鐘為地統〈六月〉大簇為人統〈正月〉
三正〈三代迭用自漢武帝後皆用夏正建寅為嵗首〉
子為天正〈周建之〉丑為地正〈商建之〉寅為人正〈夏建之〉 甘誓怠棄三正謂天地人之正道
三微〈三正記不以二月後為正者萬物不齊莫適所統故必以三隂之月也〉
十一月〈陽氣始養根於黃泉之下萬物皆赤赤者盛陽之色也故周為天正色尚赤〉十二月〈萬物始芽而白白者隂氣故殷為地正氣尚白〉正月〈萬物始孚甲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夏為人正色尚黒〉
三長月〈長音丈俗忌此三月不上官〉
正月〈寅〉五月〈午〉九月〈戌〉
三令節〈貞元中詔以此三日百寮𨕖勝地追賞為樂〉
二月一日〈中和節〉三月三日〈上巳節〉九月九日〈重陽節〉
三朔
平眀〈夏用之〉雞鳴〈商用之〉夜半〈周用之〉
五際〈詩內𫝊隂陽終始際㑹之嵗〉
卯 酉 午 戌 亥
三朝〈又曰三始元旦也〉
嵗之朝 月之朝 日之朝
四始〈漢書四時之始〉
正月 朔 嵗首 立春
四君𠉀〈天文志凡𠉀嵗媺惡謹𠉀嵗始〉
冬至日 臘眀日 正月旦 立春
三伏〈四時代謝皆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金代火金畏
火故遇庚必伏〉
初伏〈夏至後第三庚日〉中伏〈第四庚日〉末伏〈立秋後初庚日〉
祖臘二日〈髙堂隆議王者各以所行之盛而祖以其終而臘〉
水行之君子祖辰臘〈水始於申盛於子終於辰〉火行之君午祖戌臘〈火始於寅盛於午終於戌〉木行之君卯祖未臘〈木始於亥盛於卯終於未〉金行之君酉祖丑臘〈金始於巳盛於酉終於丑〉土行之君戌祖辰臘〈土始於未盛於戌終於辰〉 漢火徳〈故午祖戌臘〉魏土徳〈故戌祖辰臘〉晉金徳〈故酉祖丑臘〉
三代臘日〈風俗通臘者獵也獵取禽獸以祭先祖也或曰接也新故交接狎獵大祭以報功也〉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蜡 漢改曰臘
三儺〈周禮方相氏〉
季春命國儺〈九門磔禳以畢春氣〉仲秋天子乃儺〈以達秋氣〉季冬命有司大儺〈出土牛以送寒氣下及民庶皆得儺也〉
冬三至〈三禮義宗〉
隂氣極至 陽氣始至 日行南至
冬三極
晝漏極短 去極極逺 晷景極長
三餘〈董遇力學常以三餘讀書〉
冬者嵗之餘 夜者日之餘 隂雨者時之餘
五夜〈周禮司寤氏掌夜時注夜有五更亦曰五鼓〉
甲夜〈一更〉乙夜〈二更〉丙夜〈三更〉丁夜〈四更〉戊夜〈五更〉
三澣〈即上中下三旬蓋本唐制十日一休沐而襲之也〉
上澣 中澣 下澣
浹旬浹辰〈浹周徧也〉
十日干一周故言浹旬 十二日支一周故言浹辰
甲庚三日〈易本義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庚更也事之變也〉
蠱先甲三日〈辛也前事過中而將壊則可自新以為後事之端〉後甲三日〈丁也後事方始而尚新便當丁寧以監前事之失〉㢲先庚三日〈丁也所以丁寧於其變之前〉後庚三日〈癸也所以揆度於其變之後〉
六日〈淮南子髙誘曰遷六日今年以子冬至後年以午冬至陸倕刻漏銘六日無辨五夜不分〉冬至子午 夏至卯酉〈冬至加三日則夏至之日也〉嵗遷六日周而復始
七日來復〈易本義自五月姤而一隂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陽來復〉
姤〈午一隂坤初六〉遯〈未〉否〈申〉觀〈酉〉剝〈戌〉坤〈亥〉復〈子一陽乾初九〉
一之日二之日七月九月〈王氏詩義四月正陽亦言月隂始於四月生於五月也〉七月九月隂生矣則言月 一之日二之日陽生矣則言日〈與易臨至於八月有凶七日來復同意〉 按詩傳一之日周正月建子也二之日殷正月建丑也三之日夏正月建寅也四之日周四月夏二月建卯也
元日元辰〈南齊禮志亥者辰之末故記稱元辰曰吉亥〉
郊天陽也故以元日祈穀 籍田隂也故擇元辰躬耕 月令章句日榦也辰支也有事於天用日有事於地用辰
天地三變〈天官書〉
三十年一小變 百年中變 五百年大變 左𫝊十二年為一終〈一星終也〉
三古
上古〈伏羲時〉中古〈周文王時〉下古〈孔子時〉
萬物三嵗而發〈越絶書倪計內經〉
太隂三嵗處金則穰 三嵗處水則毀 三嵗處木則康 三嵗處火則旱
百六陽九〈道跡經言〉
陽九者天旱海涌而陵焦 百六者天水海陸而陵淵 洪景盧續筆雲以歴志攷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陽九次隂九又次隂七陽七隂五陽五隂三陽三皆謂災嵗大率經嵗四千五百六十而災嵗五十七以數計之每八十嵗則值其一則陽九即當承百六而言災嵗蓋不止陽九也 攷王湜太乙肘後備檢雲凡四百五十六年而一陽九二百八十八年而一百六陽九竒數也為陽數之窮百六偶數也為隂數之窮皆所謂厄㑹也與景盧所記不同而有理
讀書紀數略卷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