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讀書紀數畧 (四庫全書本)/卷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四 讀書紀數畧 卷五 卷六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五目録
  地部
  廣輪𩔖
  二方
  四方
  四維
  六極
  八鎮
  五帶
  六大州
  四大神州
  大九州
  八𡒕
  八紘
  八極
  四極
  禹四極
  四𮎰
  四表
  四裔
  四海
  四遊
  山海經十八篇
  先王作土三
  山河兩戒

  堯九州
  舜十二州
  禹貢五服
  殷九州
  周九州
  九州三道
  周五服
  六服
  九服
  秦三十六郡
  漢十三部
  東漢四履
  蜀二州
  魏十二州
  吳五州
  晉十九州
  宋二十二州
  唐十道
  十五道
  闗中十二道
  宋二十三路
  元十二行省
  二十二道
  明兩直𨽻十三省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卷五   福建巡撫宮夢仁撰地部
  廣輪𩔖
  二方翼奉傳上方之情樂下方之情哀孟康注
  上方謂北與東也陽氣所萌生下方謂南與西也陰氣所萌生
  四方四正方也
  東 西 南 北 漢志八嵗學五方謂四方中央
  四維地四角也
  東南西南東北西北 淮南子東北報徳之維西南背陽之維東南常羊之維西北號通之維
  六極荀子宇中六指謂之極呂氏春秋曰六合漢郊祀歌曰六幕張衡賦曰六區
  上 下 東 西 南 北 又東北南為三垂
  八鎮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雄傳不言九者中央一鎮天子居之左思賦注曰八區
  四方 四隅 家語東西為緯南北為經 周禮東西為廣南北為輪 物理論地形西北髙東南下東西長南北短
  五帶以天勢分山海自北而南為五帶
  一在晝長晝短二圈之間地甚熱帶近日輪故也二在北極圈之內 三在南極圈之內地俱冷帶逺日輪故也四在北極晝長圈之間 五在南極晝短圈之間二地皆謂正帶不甚冷𤍠日輪不逺不近故也
  六大州以地勢分輿地
  曰歐邏巴 曰利未亞 曰亞細亞 曰北亞墨利加 曰南亞墨利加 曰墨瓦臘泥加
  四大神州從崑崙分四界
  東弗於逮一作東弗提婆南贍部洲一作南閻浮提西瞿𫆀尼 北鬱單越
  大九州周禮疏神農以上有大九州黃帝徳不及逺惟於神州之內分為九州騶衍曰中國之於天下八十一分居其二分名曰赤縣神州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各有裨海環之大瀛海環其外
  東南神州曰農土 正南卭州曰沃土 西南戎州曰滔土 正西弇州曰幷土 中央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一作桂曰肥土 正北濟州一作營曰成土東北薄州一作咸曰隱土 正東陽州曰申土
  八𡒕淮南子九州之外乃有八𡒕又曰八埏孟康曰埏際也
  東北曰大澤曰無通 東曰大渚曰少海 東南曰具區曰元大也澤 南曰大夢曰浩澤 西南曰渚資曰丹澤 西曰九區曰泉澤 西北曰大夏曰海澤北曰太㝠曰寒澤
  八紘同上八𡒕之外乃有八紘言為天下綱紀也
  東北之紘曰和丘曰𮎰土 東方之紘曰棘林曰桑野 東南之紘曰大窮曰衆安 南方之紘曰廣都曰反戶 西南之紘曰焦僥曰炎土 西方之紘曰金丘曰沃野 西北之紘曰一目曰沙所 北方之紘曰積氷曰委羽
  八極同上地之窮盡處也晉地理志八紘之外名為八極
  方土之山曰蒼門東北東極之山曰開明門東方波母之山曰陽門東南南極之山曰暑門南方編駒之山曰白門西南西極之山曰閶闔門西方不周之山曰幽都門西北北極之山曰寒門北方
  四極爾雅四方極逺之國
  東至泰遠 西至邠國 南至濮鉛 北至祝栗
  禹四極同上
  岠齊州以南戴日為丹穴 北戴斗極為空桐 東至日所出為太平 西至日所入為太蒙
  四𮎰同上四方𮎰昧之地
  觚竹北戶西王母西日下東疑即日本
  四表堯典注又曰四外
  嵎夷東表南交南表昧谷西表幽都北表
  四裔舜典
  幽州北裔 共工 窮竒崇山南裔 澧州驩兜 渾敦三危西裔 燉煌三苗 饕餮羽山東裔 海州 檮杌
  四海大戴禮髙陽氏乘龍而至四海
  北幽陵 南交趾 西流沙 東蟠木 禹使大章歩東極至西埀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歩豎亥歩南極盡北埀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歩四海之內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西不盡流沙南不盡衡山東不盡東海北不盡恆山
  四遊博物志四遊之極謂之四表
  冬至地上北而西三萬里 夏至地下南而東三萬里 春秋二分其中矣
  山海經十八篇劉歆定前五篇名五藏山經
  南山經第一 西山 北山 東山 中山 海外南 海外西 海外北 海外東 海內南 海內西 海內北 海內東 大𮎰東 大𮎰南 大𮎰西 大𮎰北 海內經第十八
  先王作土三職方注
  太平之時土廣萬里中國七千 中平之世土廣七千中國五千 晩季之世土廣五千中國三千
  山河兩戒唐天文志觀兩戒之象與雲漢之所終始而分野可知矣
  北戒自三危積石至朝鮮謂北紀 南戒自岷山嶓冡達閩中謂南紀 河源自北紀之首與涇渭濟瀆相表裏謂北河 江源自南紀之首與漢水淮瀆相表裏謂南河

  堯九州中國之地為九州堯使禹治水時遂因其舊始冀次兗而終於雍言治水之序
  冀州帝都兗州濟河青州海岱徐州海岱及淮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淮海荊州荊及衡陽豫州荊河梁州華陽黑水雍州黑水西河
  舜十二州舜以冀青地廣分冀東恆山之地為幷州其東北醫無閭之地為幽州又分青東之遼東
  為營州而冀州止河內之地即河東一路是為十二州

  冀州 兗州 青州 徐州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 荊州 豫州梁州 雍州 幷州 幽州 營州
  禹貢五服每服五百里五服計二千五百里
  甸服 侯服 綏服 要服 𮎰服
  殷九州爾雅郭璞曰此殷制也無青梁幷又曰九有九圍
  冀州兩河豫州河南雝州河西荊州漢南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江南兗州濟河徐州濟東幽州營州
  周九州周禮職方氏無徐梁營始揚次荊而終於幷言逺近之序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東南荊州正南豫州河南青州正東兗州河東雍州正西幽州東北冀州河內幷州正北 呂氏春秋有徐無幷
  九州三道周禮正義九州總為三道先從南方起尊陽方也
  一道東南曰揚 次正南曰荊 西南不置州統屬雍即次河南曰豫二道次正東曰青次河東曰兗次正西曰雍三道次東北曰幽 次河內曰冀 次正北曰幷
  周五服周語祭公謀父
  甸服日祭侯服月祀賔服時享要服嵗貢𮎰服終王
  六服周禮大行人邦畿方千里其外為六服九州之外謂之蕃國周官六服羣辟㒺不承徳侯服 甸服 男服 采服 衛服 要服
  九服同上取服役天子為義也大司馬九畿取制畿封國為義也
  侯服即禹甸服言為王斥堠也甸服言為王治田出稅也男服即禹侯服言為王任職也采服言為王治事也衛服即禹綏服言宣力以衛內也蠻服言其俗之慢也夷服即禹要服言其俗之易也鎮服謂須鎮守之也藩服即禹𮎰服謂其為藩籬也
  秦三十六郡始皇幷天下置守分郡三川河東在諸郡之首所以陪輔闗中即漢所謂三河也內史 三川漢更名河南河東 南陽 南郡 九江彰郡漢更名丹陽㑹稽 潁川 碭郡 泗水 薛郡東郡 瑯琊 齊郡 上谷 漁陽 右北平 遼西 遼東 代郡 鉅鹿 邯鄲即趙上黨 太原雲中 九原漢更名五原鴈門 上郡 隴西 北地漢中 巴郡 蜀郡 黔中即武陵長沙 後置閩中南海桂林𧰼郡凡四十郡
  漢十三部元封初部置刺史領天下郡國一百二改雍曰涼改梁曰益東漢改交阯曰交州省幷州司𣜩校尉領京兆扶風馮翊𢎞農河東河內河南七郡豫州刺史領潁川汝南沛郡梁國魯國三郡二國冀州刺史領魏郡鉅鹿常山清河廣平真定中山信都河間趙國四郡六國兗州刺史領陳留東郡山陽濟陰泰山城陽淮陽東平五郡三國徐州刺史領琅琊東海臨淮泗水廣陵楚國三郡三國青州刺史領平原千乘濟南齊郡北海東萊膠東高密菑川六郡三國荊州刺史領南陽南郡江夏桂陽武陵零陵長沙六郡一國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領廬江九江㑹稽丹陽豫章六安五郡一國益州刺史領漢中廣漢武都蜀郡犍為越巂牂牁益州八郡涼州刺史領安定北地隴西武威金城天水張掖酒泉燉煌九郡幷州刺史領太原上黨上郡西河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鴈門九郡幽州刺史領𣵠郡渤海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廣陽樂浪𤣥菟十郡一國交州刺史領南海鬱林蒼梧交趾合浦九真日南七郡 朔方刺史不在十三州之限
  東漢四履盛如前漢
  東樂浪郡 西燉煌郡 南日南郡 北鴈門郡西南永昌郡
  蜀二州後漢全制巴蜀置州二有郡二十二
  益州治成都梁州治漢中
  魏十二州曹操據中原有州十二領郡國六十有八
  司𣜩治河南豫州治譙荊州治襄陽兗州治武威青州治臨菑徐州治彭城涼州治天水秦州治上邽冀州治趙幽州治范陽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治壽春幷州治晉陽
  吳五州孫權北據江南盡海置州五冇郡四十三
  交州治安南廣州治南海荊州治江陵郢州治江夏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治丹陽
  晉十九州武帝平吳分天下為十九州
  司州治江南兗州治濮陽豫州治項城冀州治趙郡幷州治晉陽青州治臨菑徐州治彭城荊州初治襄陽後江陵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初治壽春後建業雍州治京兆秦州治上邽益州治成都梁州治南鄭寧州治雲南幽州治范陽平州治昌黎交州治安南廣州治番禺涼州治武威
  宋二十二州南北分爭州郡不常宋受晉禪有州二十二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建業南徐京口徐州彭城南兗廣陵兗州魯郡南豫宣城豫州壽陽江州潯陽青州臨菑冀州厯城司州義陽荊州南郡郢州江夏湘州長沙雍州襄陽梁州南鄭秦州上邽益州成都寧州雲南廣州南海交州安南越州合浦
  唐十道太宗倂省州郡分為十道三百一十有五州
  闗內道凡二十二州河南道凡二十八州河東道凡十九州河北道凡二十五州山南道凡三十三州隴右道凡二十一州淮南道凡十四州江南道凡五十一州劍南道凡三十三州嶺南道凡七十州
  十五道開元初增置
  京畿治西京城內都畿治東都闗內京官遙領河南治汴州河東治蒲州河北治魏州隴右治鄯州山南東治襄陽山南西治興元江南東治吳郡江南西治洪州劍南治蜀郡淮南治廣陵黔中治黔中嶺南治南海
  闗中十二道兵志武徳初置後更為十二軍
  萬年 長安 富平 醴泉 同州 華州 寧州岐州 幽州 西麟 涇州 宜州
  宋二十三路太宗分天下為十五路天聖為十八路元豐改置
  京東東路 京東西路 京西南路 京西北路河北東路 河北西路 陜西路 秦鳯路 河東路 淮南東路 淮南西路 兩浙路 江南東路江南西路 荊湖南路 荊湖北路 成都路
  梓州路 利州路 䕫州路 福建路 廣南東路廣南西路 一本有黔南燕山雲中
  元十二行省各建中書省以轄州郡
  都省治腹裏路總十一行省河南行省汴梁湖廣行省武昌江浙行省杭州江西行省龍興陜西行省京兆四川行省成都雲南行省中慶遼陽行省遼陽鎮東行省髙麗甘肅行省甘州嶺北行省和林
  二十二道後分三十二道道設肅政廉訪司以紏察郡縣
  燕南河北道真定河南江北道汴梁山東東西道濟南河東山西道太原西蜀四川道成都河西隴右道寧夏山北遼東道大寧陜西漢中道安西江北淮東道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淮西江北道廬州山南江北道江陵江南湖北道鄂州嶺南廣西道靜江海北廣東道廣州嶺北湖南道潭州江西湖東道龍興福建閩海道福州浙東海右道紹興江南浙西道杭州江東建康道寧國海北海南道雷州雲南八番道中原
  明兩直𨽻十三省
  北直𨽻北京古幽薊地南直𨽻南京古金陵地山東省古燕徐兗三州地山西省古冀州地河南省古兗冀豫三州地陜西省古雍州地惟漢中屬梁州四川省古梁州地湖廣省古荊州地浙江省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地江西省古揚州地福建省始百粵地古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域廣東省始百粵地亦古揚州域廣西省古荊州及百粵地雲南省古梁州域百濮之地貴州省古荊梁二州之南殷周鬼方


  讀書紀數略卷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