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紀數畧 (四庫全書本)/卷28
讀書紀數畧 巻二十八 |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巻二十八目録
人部
倫品𩔖
三親
二親
四親
六親
六戚
三族
九族
七族
四父
六母
五達道
五典
五品
六順
十義
十禮
六紀
七敎
三綱
六位
三順
三言
四正
二戒
二物
三恕
三行
四行
四常道
十倫
羣昭羣穆
五宗
三孝
五孝
五養
四事
五遂
三道
五致
孝除三者
三資
三本
天下三大
三事
忠有九知
三忠
忠經三忠
辨忠有三
忠三漸
忠三義
四擇
四隱
三𩔖
三徳
四徳
七徳
四不名
五不名
女子三從
婦四學
六徳
四職
婦事夫有五
女五不取
婦七去
三不去
欽定四庫全書
讀書紀數略巻二十八 福建巡撫宮夢仁𢰅人部
倫品𩔖
三親〈顔氏家訓一家之親三者而已九族皆本乎此老子注曰六親〉
夫婦〈有人民而後有夫婦〉父子〈有夫婦而後有父子〉兄弟〈有父子而後有兄弟〉
二親〈詩有懷二人〉
父 母
四親〈漢宣帝立四親廟〉
祖父 祖母 父 母
六親〈左𫝊注〉
父子 兄弟 姑姊 舅甥 婚媾〈妻父曰婚重婚曰媾〉姻婭〈婿父曰姻兩婿相謂曰婭〉 漢禮樂志謂父與子從父昆弟從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
六戚〈呂氏春秋〉
父 母 兄 弟 妻 子 周書四戚內姪外婚同師同勞
三族〈周禮上親父下親子併已為三族親也〉
父 子 孫 漢書謂父族母族妻族 儀禮注謂父昆弟巳昆弟子昆弟
九族〈堯典孔氏傳即周禮所謂以父親祖以祖親髙曾以子親孫以孫親曾元為九族疎也左𫝊曰九宗〉高祖 曾祖 祖 父 已身 子 孫 曾孫元孫 夏侯歐陽謂異姓親屬父族四〈父之本族姑之夫家姊妹之夫家女子之夫家〉母族三〈母之本族母之母家姨母之家〉妻族二〈妻之本家妻之母家〉
七族〈史記索隱〉
父之姪 姑之子 姊妹之子 女之子 母之姪從子 妻父母 張晏謂上至曾祖下至曾孫
四父
父 所後 所生 繼父
六母
嫡母〈父正室〉繼母〈父再娶〉慈母〈非所生母別妾恩養〉養母〈無子養同宗之子者〉庶母〈父之妾〉乳母〈父妾無子養正室子〉 併出母嫁母謂之八母
五達道〈呂氏春秋曰十際〉
君臣 父子 夫婦 昆弟 朋友
五典〈亦曰五敎又曰五品〉
父子親 君臣義 夫婦別 長幼序 朋友信
五品〈疏雲一家之內尊卑之差〉
父 母 兄 弟 子 朱氏謂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名位等級
六順〈左𫝊〉
君義 臣行 父慈 子孝 兄愛 弟敬
十義〈禮運十者謂之人義〉
父慈 子孝 兄良 弟悌 夫義 婦聽 長惠幼順 君仁 臣忠
十禮〈左𫝊十者禮之善物也〉
君令 臣共 父慈 子孝 兄愛 弟敬 夫和妻柔 姑慈 婦聽
六紀〈白虎通〉
諸父〈有善〉兄弟〈有親〉族人〈有敘〉諸舅〈有義〉師長〈有尊〉朋友〈有舊〉
七敎〈王制明七教以興民徳〉
父子 兄弟 夫婦 君臣 長幼 朋友 賓客
三綱〈白虎通〉
君為臣綱 父為子綱 夫為妻綱
六位〈莊子音義〉
君 臣 父 子 夫 婦
三順〈韓非子三者順則天下治〉
臣事君 子事父 妻事夫
三言〈哀公問〉
夫婦別 父子親 君臣嚴
四正〈管子〉
君 臣 父 子 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二戒〈莊子天下有大戒二〉
子之愛親命也 臣之事君義也
二物〈左𫝊子太叔言夫婦外內以經二物〉
夫治外 婦治內
三恕〈荀子〉
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 有親不能報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 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聽令非恕也
三行〈冠義〉
正君臣 親父子 和長幼 戰國策蘇代對燕昭王謂孝如曾參孝已信如尾生髙㢘如鮑焦史輶兼此三行以事王
四行〈孔叢子〉
事君忠 事親孝 交友信 處鄉順 冠義將責四者之行於人謂為子孝為弟弟為臣忠為少順
四常道〈禮大𫝊注〉
親親 尊尊 長長 男女有別
十倫〈祭統祭有十倫倫猶義也〉
鬼神之道 君臣之義 父子之倫 貴賤之等親疏之殺 爵賞之施 夫婦之別 政事之均長幼之敘 上下之際
羣昭羣穆〈中庸宗廟之次左昭右穆子孫亦以為序國語父昭子穆孫復為昭一昭一穆相次而下〉羣昭南向〈取其向明〉羣穆北向〈取其深遠〉
五宗〈禮大𫝊白虎通同〉
大宗〈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百世不遷〉繼髙祖小宗 繼曾祖小宗繼祖小宗 繼禰小宗〈自繼高祖以下皆五世遷〉 漢書註上自高祖下及孫為五宗
三孝〈祭義〉
大孝尊親〈天子之孝〉其次弗辱〈諸侯卿大夫之孝〉其下能養〈士庶人之孝〉小孝用力〈能養之事〉中孝用勞〈弗辱之事〉大孝不匱〈尊親之事〉
五孝〈孝經序為孝之用則別而百行之源不殊陶淵明為孝𫝊贊〉
天子〈虞舜 夏禹 殷高宗 周文王〉諸侯〈周公旦 魯孝公 河間惠王〉卿大夫〈孔子 孟莊子 潁考叔〉士〈高柴 樂正子春孔奮 黃香〉庶人〈江革 㢘范汝郁 殷陶〉
五養〈呂氏春秋引曾子〉
養體 養目 養耳 養口 養志
四事〈許魯齋言四事只是愛敬兩事天子之孝推以及天下亦此兩事〉
養體 養志 致敬 致愛
五遂〈禮曾子言孝張魏公名其堂為五遂〉
居處莊 事君忠 涖官敬 朋友信 戰陣勇
三道〈祭統〉
養觀其順 喪觀其哀 祭觀其敬而時 孝經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五致〈孝經〉
居致敬 養致樂 病致憂 喪致哀 祭致嚴
孝除三者〈同上〉
居上不驕 為下不亂 在醜不爭
三資〈同上〉
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 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
三本〈荀子禮論上事天下事地尊宗祖而隆君師〉
天地者生之本 宗祖者𩔖之本 君師者治之本
天下三大〈李延平言闕一則本不立〉
父生之 師敎之 君治之
三事〈國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禮記〉
事親〈有隱無犯〉事君〈有犯無隱〉事師〈無犯無隱〉
忠有九知〈大戴禮夫子對哀公〉
知忠必知中〈內思自盡〉知中必知恕 知恕必知外〈能度物〉知外必知徳 知徳必知政 知政必知官 知官必知事 知事必知患 知患必知備
三忠〈荀子〉
大忠〈周公之於成王〉次忠〈管仲之於桓公〉下忠〈子胥之於夫差〉
忠經三忠〈馬子〉
忠而能仁則徳彰 忠而能智則政舉 忠而能勇則難清
辨忠有三〈同上〉
忠而能仁則國徳彰 忠而能知則國政舉 忠而能勇則國難清〈故雖有其能必有忠而成也〉仁而不忠則私其恩知而不忠則文其詐 勇而不忠則易其亂〈是雖有其〉
〈能以不忠而敗也〉
忠三漸〈同上〉
一於其身忠之始也 一於其家忠之中也 一於其國忠之終也
忠三義〈蔡邕〉
奉上之忠 謀誨之忠 撫下之忠
四擇〈劉敞弟子記〉
擇術然後學 擇師然後傳 擇交然後親 擇君然後事
四隱〈呂氏春秋〉
交友 故舊 邑里 門郭
三𩔖〈夏侯議魏三𩔖取於中正〉
孝行著於家門 仁恕稱於九族 義斷行於鄉黨
三徳〈晉語衛甯莊子〉
禮賓 親親 善善
四徳〈左𫝊富辰言〉
庸勲 親親 䁥近 尊賢
七徳〈同上〉
尊貴 明賢 庸勲 長老 愛親 禮新 親舊
四不名〈説苑引伊尹〉
諸父 諸兄 先王之臣 盛徳之士
五不名〈公羊傳注禮君於臣不名者有五〉
諸父 兄 上大夫 盛徳之士 老臣
女子三從〈儀禮有三從之義無耑用之道〉
從父 從夫 從子
婦四學〈周禮又曰四敎四行〉
言〈辭令〉徳〈貞順〉功〈絲麻〉容〈婉娩〉
六徳〈司馬溫公家範〉
柔順 清潔 不妬 儉約 恭謹 勤勞
四職〈孟母雲婦人之職四者而已〉
精五飯 羃酒漿 養舅姑 縫衣裳
婦事夫有五〈儀禮經𫝊〉
平旦纚筓而朝有君臣之嚴 沃盥饋食有父子之敬 報反而行有兄弟之道 受期必誠有朋友之信 寢席之交而後有夫婦之際
女五不取〈音娶〉
逆家子不取〈為其逆徳也〉亂家子不取〈為其亂倫也〉世有刑人不取〈為其棄於人也〉世有惡疾不取〈為其棄於天也〉喪父長子不取〈為其無所受命也〉
婦七去
不順父母去〈為其逆徳〉無子去〈為其絶世〉淫去〈為其亂族〉妬去〈為其亂家〉有惡疾去〈為其不可供粢盛〉多言去〈為其離親〉竊盜去〈為其犯義〉
三不去
有所取無所歸不去〈始之嫁也有所受命令其去也父兄俱無〉與更三年喪不去〈與同服父母之喪〉前貧賤後富貴不去〈糟糠之妻不下堂〉
讀書紀數略巻二十八
<子部,類書類,讀書紀數略>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