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用電好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計劃用電好

——旅大市的調查報告
新華社通訊員 新華社記者
1971年9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為了更好地適應工農業生產不斷發展的需要,旅大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對生產單位實行了計劃用電。

計劃用電,就是電業部門在中央的統一計劃下,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下,本着顧全大局、保證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對用電單位實行有計劃的合理的分配電力。

旅大市經過一年的實踐證明,實行計劃用電有很多好處。它可以更廣泛地調動用電單位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更主動地進行積極平衡工作,不斷調節供需之間的矛盾,保證工農業生產有計劃、按比例的發展;它有利於開源節流,充分挖掘潛力,使電力得到儘可能充分、合理的使用。

目前,旅大全市已經形成了一個群眾性的計劃用電網,做到了廠廠用電有計劃,天天用電有計劃,從而保證了工農業生產用電的需要,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充分發揮兩個積極性[編輯]

電力工業涉及的面很廣。人們形容電力工業是「一根線連萬家,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它」。實行計劃用電,牽涉到每一個行業、每一個生產單位。因此,要搞好這一工作,必須遵照毛主席關於「在中央的統一計劃下,讓地方辦更多的事」的教導,充分發揮兩個積極性,批判壓制地方積極性的「條條專政」。

去年,旅大市委和市革委會進一步發動電力局的廣大革命群眾,繼續深入批判了「條條專政」在電業部門的流毒,推動了計劃用電的勝利進行。為了加強領導,市委和市革委會不僅把計劃用電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而且還把全市過去只單純管供電的電力部門,改變成為統一管理髮電、供電、用電、辦電和節電的單位,為更好地推行計劃用電創造了條件。

在各級黨委一元化的領導下,市、區、縣和公社,各個工業局和各廠礦企業,都層層建立起「三結合」計劃用電辦公室或計劃用電小組,組成了一個上下結合、電業部門和生產單位結合、專業人員和廣大群眾結合的計劃用電網,使計劃用電落實到每一個基層單位,全市很快出現了「用電大家管」、「用電有計劃」的新氣象。

為了讓電力使用得更合理、更有計劃,旅大市委和市革委會根據保證重點、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原則,對一些工業部門和廠礦的生產時間,進行了合理的調整。許多單位堅持從全局出發,積極主動地調整生產班次,調整學習和休息時間,不在全市用電高峰時間內爭用電,以減輕電力的負荷。這樣做以後,全市每天的用電負荷率從百分之八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三,最高到達百分之九十七,創造了旅大地區的歷史最好水平。

廣泛發動群眾,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編輯]

旅大市電力局在開展計劃用電工作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廣泛深入地發動群眾。他們在市委和市革委會的領導下,通過報紙、廣播、幻燈、大批判專欄和講用會等,對工廠、農村、學校和街道的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宣傳、動員和組織工作,進一步調動了用電單位廣大群眾開源節流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他們動腦筋,想辦法,大搞技術革新,改造舊設備,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力爭做到「增產又節電,節電保增產」。大連油漆廠的工人群眾大搞工藝改革,自製了兩台油漆砂磨機,代替了二十一台洋設備,使各項產品的生產效率提高十幾倍到一百倍,全廠電力消耗降低將近一半。金州紡織廠各道工序的工人同心協力,通過改革大風機,拆換熱處理大電爐,改造供電線路,調整變壓設備,一年之內為國家節約電力三百六十多萬度。

由於廣泛地調動了群眾節約用電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旅大全市在最近一年內已節約電力二億五千多萬度,用來為國家增產了更多的財富。

在多方設法節約用電的同時,旅大市廣大工人群眾還結合本廠生產特點,大搞綜合利用,廣泛開闢電力來源。他們通過利用餘熱,利用廢氣、污水、潮汐,利用柴油機試車電能和自來水廠的水源落差等多種途徑,辦起了小電站四十八座,這些小電站每天發電三十多萬度,從而減輕了全市主要電網的負荷,為促進工農業生產作出了貢獻。

堅持狠抓根本,培養革命化的電業隊伍[編輯]

旅大市電力局革委會從實踐中體會到,要保證搞好計劃用電,並且長期堅持下去,必須用毛澤東思想培養一支革命化的電業隊伍。

局革委會遵照毛主席關於「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的教導,緊緊抓住「為誰服務」這個根本方向問題,經常組織全局革命職工認真活學活用「老三篇」,努力改造世界觀。廣大職工聯繫電業部門過去不積極促進工農業生產發展的種種表現,查危害,挖根源,不斷提高路線鬥爭覺悟,提高全心全意為工農業生產服務的自覺性,千方百計滿足工農業生產的用電需要。

局革委會經常組織革命職工走出大門,深入廠礦企業,一面幫助這些單位開展辦電、節電的群眾運動,虛心聽取對電業部門的要求和意見,一面參加生產勞動,促進思想革命化。這個局的調度人員以「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高標準要求自己,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積極了解各廠礦的生產情況和工藝流程,掌握用電規律,為做好調度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他們認識到用電指標是死的,而生產情況卻是千變萬化的,因此做到了「死指標,活調度」。他們同全市每天用電五千度以上的一百多個單位保持緊密的聯繫,做到「勤了解,勤分析,勤調節」,不斷組織新的平衡,力爭全市用電不超、不余、不浪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