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句讀符號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論句讀符號
作者:胡適
1918年9月15日
本作品收錄於《新青年

答「慕樓」書


  論句讀符號一層,本社同人也不知共同討論了多少次。我從前在《科學》第二卷第一期作《論句讀及文字符號》時,曾說:「吾國文凡疑問之語,皆有特別助字以別之。故凡何,安,烏,孰,豈,焉,乎,哉,歟,諸字,皆即吾國之疑問符號也。故問號可有可無也。」吾對於感嘆符號,也頗有這個意思。但後來我的朋友錢玄同先生說,這兩種符號(?!)都不可廢。因為中國文字的疑問語往往不用上舉諸字;並且這些字有各種用法,不是都拿來表疑問的意思。

  我記不得錢先生所舉的例了。中國京調戲裡常有兩個人問答。一個問道,「當真?」一個答道,「當真。」又問道,「果然?」又答道,「果然」。這四句寫出來若不用疑問符號,便沒有分別了。又如人說,「你吃過飯了?」答道,「我吃過飯了」。又如說,「你敢來?」答道,「我敢來」。都是這一類的例。又如《檀弓》上,曾子怒曰,「商,汝何無罪也!」這句雖用「何」字,卻不是疑問語,乃是怒罵語,故當用感嘆符號。又如《孟子》上陳仲子說,「惡用是鶃鶃者為哉!」這句用了「惡」字和「哉」字,但不是疑問語乃是厭惡語,故當用感嘆號。又如我們說「做什麼」三個字,若大聲喝問,當用感嘆號;若是平常問話,當用疑問號。錢先生曾舉古書「也」、「耶」兩字通用的例(俞樾說),若「也」字用作「耶」字時,有疑問號指出,便不致誤會了。(參看《新青年》第三卷諸號通信)

  總而言之,文字的第一個作用便是達意。種種符號都是幫助文字達意的。意越達得出越好,文字越明白越好,符號越完備越好。這是本社全用各種符號的主意。

  近見《時事新報》(8月8日)登有績溪黃覺僧君的《折衷的文學革新論》。黃君極贊成我們的文學革新論,但他卻「不主張純用白話」。他這一種主張,我另有答覆,今不具論。他對於找們所用的句讀符號,與慕樓君所主張略同。他說,「西文所用之Comma(,),Semicolon(;),Colon(:),Period(.)等是可用者。若lnterrogation(?),Exclamation(!)等,則我國既有麼,呢,等或乎,哉,等表示問詞;乎,哉,等表感嘆詞之尾聲,何必再加此贅疣乎?」黃君此言,我已答在上文,故附錄其語於此。即如黃君所舉諸字中,「乎」、「哉」兩字可表感嘆,又可表疑問,若不用符號,豈不容易混亂嗎?

  八月十四日 胡適

  (原載1918年9月15日《新青年》第5卷第3號)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62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6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包括兩岸四地、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韓國、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