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誰是歷史的創造者?

——評大毒草《兵臨城下》
上海革命大批判寫作小組
1969年9月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革命的人民創造了歷史。但是,人民的敵人為了維持或復辟他們的反革命統治,總要千方百計地顛倒歷史。這是階級鬥爭中經常出現的現象。

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締造和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廣大人民群眾支持下,用革命的武裝粉碎了美帝國主義武裝起來的八百萬蔣匪軍,打垮了蔣家王朝,趕走了美帝國主義,建立了新中國。他們「急令飛雪化春水,迎來春色換人間」的英雄事跡,永遠為人們所歌頌。很明白,在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只有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革命軍隊和革命人民的代表,才是馳騁在祖國東北戰場和全國戰場上的真正的英雄,才是革命歷史的真正創造者!

但是,反動影片《兵臨城下》所宣揚的觀點卻完全相反。《兵臨城下》,這個名字就表明了作者是站在國民黨反動派立場上來看待「臨」到自己「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內容也果然是這樣:它頑固地站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立場上,歪曲和篡改革命戰爭的歷史,否定革命的武裝鬥爭,抹殺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混淆革命與反革命的界限,影片竟然把那些早已被人民戰爭鐵掃帚清除了的國民黨反動軍隊的代表人物,一個個打扮成東北戰場的勝利者,打扮成決定歷史命運的英雄。

這是站在反革命立場上顛倒革命的歷史!

為了顛倒歷史,編導者在影片一開頭,就特意安排了我敵工部姜部長同被俘的國民黨反動軍隊三六九師團長鄭漢臣這樣一段極其荒謬的對話:

鄭:兄弟是軍人,不談政治。

姜:可是政治偏偏要找你。蔣介石從西南把你們調到東北來,三個師擺在三個地方,你說這是政治呢還是軍事?同在一個軍里,他的嫡系二○三師全部美式裝備,住在城裡吃得好,穿得好;而你們三六九師卻受着另外一種待遇,這又是什麼呢?就拿今天這一仗來說吧,蔣介石的嫡系二○三師所謂出城接應,實際上放了一陣空槍就縮回城裡去了,單單丟下你們挨打,這難道不是藉助於內戰消滅異己嗎?

你說國民黨發動內戰是為了要消滅共產黨嗎?他說統統都是假的,它是為了在內部「藉助於內戰消滅異己」;你說我們必須消滅整個國民黨反動派的反革命軍隊人民才能得解放嗎?他說大可不必,反動派內部的所謂「異己」力量,不僅萬萬消滅不得,而且真是可愛得很,必須堅決依靠!

這就是影片編導者通過電影向我們宣布的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反革命內戰的「目的」。這就是影片中所謂的「政治」。照這種邏輯,根本不存在革命和反革命、共產黨和國民黨、廣大革命人民同美蔣反動派之間你死我活的武裝鬥爭,國民黨反動派打共產黨只是「藉助」而已,存在的是國民黨軍隊內部又仁義又英雄的「異己」同「嫡系」的鬥爭!

在解放戰爭時期,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是人民大眾同壓在他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之間的矛盾,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革命人民同國民黨反動統治之間的矛盾。國民黨反動派內部有沒有矛盾呢?有。但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敵人「雖然不能夠鞏固地團結一致,雖然會發生無窮的互相爭吵,互相惡罵,互相埋怨,互相拋棄,但是在有一點上卻會互相合作,這就是用各種方法力圖破壞革命勢力而保存反動勢力」。國民黨的反革命軍隊,是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主要支柱,無論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還是所謂「雜牌軍」,都是反動、殘酷、腐朽的軍隊;在反共反人民這一點上,「雜牌」一點也不比「嫡系」差。一切次要矛盾都是受主要矛盾影響和支配的,敵我雙方都是如此。「我們要把敵人營壘中間的一切爭鬥、缺口、矛盾,統統收集起來,作為反對當前主要敵人之用」;但是,最主要的,是要把我們的基點建立在自己力量的基礎之上,從來不對敵人內部的矛盾存在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正如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出的:「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在革命政府的周圍團結起千百萬群眾來,發展我們的革命戰爭,我們就能消滅一切反革命,我們就能奪取全中國。」這就是毛澤東思想指出的道路,這就是偉大的人民戰爭勝利的歷史。

可是,反動影片《兵臨城下》卻完全抹殺了革命軍隊和革命群眾的作用。它竭力要渲染的是敵軍內部所謂「嫡系」和「雜牌」的矛盾,至於人民大眾和三大敵人的矛盾,反而退到次要的從屬的地位,從而造成一種假象:仿佛只有敵人內部的矛盾,才是最突出的最有決定意義的主要矛盾。它不僅如此,還要把明明是敵人內部一場狗咬狗的爭吵,經過「藝術匠心」的奇妙運用,象變戲法一樣,居然一變而為正義與非正義、革命與反革命的矛盾了。於是,受排擠、受壓制的「後娘養」的雜牌軍三六九師,就變成了正義的、革命的了!他們大搖大擺地出來決定歷史命運了!狼的吃人本性變了!簡直變成如此可敬可愛的「救世主」了!

毛主席的階級分析方法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受排擠、壓制者都值得同情,更不能認為凡是受排擠、壓制者都是正義的和革命的。有各種各樣的排擠和壓制。如果是革命勢力壓迫反革命勢力,那是天大的好事;如果是反革命勢力壓迫革命勢力,那就必須反對前者,支持後者。至於在反革命勢力內部的排擠和壓制,那「不過是大狗小狗飽狗餓狗之間的一點特別有趣的爭鬥,一個不大不小的缺口,一種又癢又痛的矛盾」。我們可以而且應當利用這種矛盾,但決不可混淆了階級陣線,把反革命陣營的內部矛盾說成正義與非正義、革命與反革命的對立。影片的編導者難道是因為缺乏常識,不懂得最普通的革命真理嗎?當然不是。他們千方百計地抹殺科學真理和歷史事實,挖空心思地發明出自己的獨特的邏輯來,目的無非是要藉此為國民黨反動派招魂,為蔣匪幫及其被人民戰爭摧毀了的反動統治歌功頌德,樹碑立傳,達到其否定人民革命,否定革命戰爭的反革命目的。

影片就是根據編導者這樣一個反動邏輯,對革命軍隊和革命人民進行百般污衊。在影片裡,既看不到我人民解放軍所向披靡的進軍和強大的政治攻勢,也看不到廣大革命人民為支援革命戰爭所組織起來的真正的銅牆鐵壁。出現在銀幕上的我人民解放軍,都是一晃而過,一閃即逝,完全成了可有可無的陪襯。至於廣大革命人民,則更被剝奪了參加人民戰爭的權利。影片唯一出現的一個「老漢」,也僅僅是為了要給國民黨反動派歌功頌德而存在的。國民黨軍隊去搶糧,他苦苦哀求,聽匪團長說「把糧食還給老百姓」,他一迭連聲地稱頌「長官」「你可積了大德」。這對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東北人民是多麼惡毒的污衊啊!

影片又根據編導者這樣一個反動邏輯,對反革命頭目和反革命軍隊進行百般美化。請看:這支受蔣介石嫡系部隊排擠、壓迫、凌辱的雜牌軍三六九師,被描繪得可真是一支「仁義之師」啊!它的頭目一個個都是那麼慷慨激昂的「愛國志士」!而在眾多的可愛的人物當中,又有一個決定一切、眾望所歸的人物,編導者們把全部同情、讚美、希望都集中在這個人物身上,甚至在排列片頭的人物表時,也赫然列為第一名!

他是誰?他就是國民黨反動軍隊三六九師師長趙崇武! 趙崇武是個什麼貨色呢?此人一貫追隨蔣介石反共反人民,正當偉大的解放戰爭發展到關鍵時刻,蔣介石親自把他從西南調到東北,直接充當屠殺革命人民的劊子手。即使孤城被圍雖已多日,人民解放軍「兵臨城下」,這個死硬的反革命分子仍然猖狂地叫囂「兩虎相爭勝負未定」,即使江北全部被我解放,也依然夢想憑藉江南「半壁河山」,繼續垂死掙扎。在這同時,又利用所謂「舊好」,同我民主聯軍「張司令員」拉關係,為自己「留一條後路」,以便攻可進,退可收,左右逢源,頑抗到底。這是一個多麼兇殘、狡猾的反革命啊!

影片《兵臨城下》對這樣一個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劊子手,非但不作任何批判,反而當作最理想的正面人物,百般加以美化,一個渺不足道的國民黨反動派的不大不小的頭目,儼然成了決定歷史命運的巨人!

為了騙取觀眾的同情,影片着力渲染趙崇武的委屈和不平。先是由於二○三師不肯接應吃了敗仗,接着是部下的被人懷疑,後來又是自己的住處受到監視,等等。編導者們煞費苦心,運用對比、反襯種種手法,配之以若明若暗的光照,伴之以如訴如泣的音樂,淋漓盡致地刻劃趙的內心委屈和不平。

這個一面窮凶極惡地屠殺着中國人民,一面荒淫無恥地慶賀着「五十大壽」的蔣匪軍少將,究竟是為什麼而「委屈」和「不平」呢?他的心腹干將鄭漢臣的一段話可以代他作為回答:「共軍的詭計都用在戰場上,所以他們老打勝仗;可我們的詭計都用到官場上,所以老打敗仗!」這就說明,趙崇武的「委屈」和「不平」,就是埋怨反革命內部的不能「精誠團結」,以致不能更多地屠殺中國人民,不能永久地使反革命統治存在下去!人們要問:這樣的「委屈」和「不平」,究竟有什麼值得同情?如此渲染和美化這種「委屈」和「不平」,到底居心何在?

為了騙取觀眾的尊敬,影片又竭力吹捧趙崇武的「愛國」和「革命」。通過對他反革命歷史的一再吹捧,在我們面前的趙崇武,仿佛已經不是對人民欠下了多少血債的歷史罪人,倒成了「革命元老」!影片的編導者故意抹殺「憂國憂民」的階級內容,讓趙崇武懷着「無限深情」說了這麼一段話:「再打下去,民族的元氣喪了,國家的前途也不堪設想啊!」這是反「內戰」嗎?不,這是赤裸裸的反共反人民!反人民的內戰是國民黨反動派一手發動起來的,你們是民族的敗類,國家的蟊賊,有什麼資格談論「民族元氣」、「國家前途」!中國人民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拿起槍桿子,用革命戰爭反對反革命的戰爭,正是這個正義的、革命的戰爭粉碎了美蔣匪幫的反革命的、非正義的戰爭,才使我們「民族元氣」、「國家前途」煥然一新!

在這裡,影片《兵臨城下》通過趙崇武這個人物宣揚了一種極其反動的理論,即所謂人類有某些抽象的、超階級的「美德」,例如「正直」、「正義」之類。這些所謂「美德」可以超然於兩個階級的你死我活的鬥爭而存在。國內國際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者曾經喧鬧一時地宣揚過在封建剝削統治集團中有所謂「清官」,在帝國主義陣營中有所謂「明智派」,都具有這種奇妙的「美德」。《兵臨城下》的新發明,則是所謂受嫡系部隊傾軋的雜牌軍,是一支不受階級鬥爭規律支配的「仁義之師」,並且還有那麼一個「仁義之將」。他們是蔣介石那裡的「明智派」和「清官」,他們與人民可以「合二而一」。這不能只當作奇聞來欣賞,而必須揭穿這個陰險的政治騙局!

在階級社會裡,從來就沒有什麼超階級的「正直」、「正義」之類的「美德」。剝削階級編造這一類謊言,就是為了在人民中間製造對反動派的幻想。事實上,所謂「清官」、「明智派」或「仁義之師」,他們同剝削階級統治集團內部其他派別的區別不是在本質上,只是在方法上。他們的反革命統治經驗更豐富些,他們的反革命政治嗅覺也更敏銳些。他們往往最先預感到本階級滅亡的臨近,因而主張用更巧妙、更狡猾的辦法,剝削、壓迫和屠殺人民,以使反動統治保持得更長久些。就以這個被影片的編導者百般吹捧的趙崇武來說吧!在剝削、壓迫和屠殺人民這最根本的一點上,他同蔣介石及其嫡系部隊究竟有什麼區別呢?一點也沒有。他一再叨念的所謂「民族」、「國家」,統統都是蔣介石反動統治的代名詞。可以說,在影片所描寫到的全部反革命頭目之中,正是他,是最富有反革命事業心的,因而也是最忠實於蔣介石的。他的「苦悶」只是在於生怕蔣介石不了解他的「苦心」。因而當一聽到蔣匪的「晉升」令下,這個奴才對於主子是多麼感激涕零啊!「委座到底沒忘記我趙崇武啊!」趙崇武的這一句內心獨白,把電影編導者加在他身上的「正義」、「革命」之類的偽裝全部戳穿,活畫出一個反革命死硬派的醜惡嘴臉!

所謂「清官」、「明智派」或「仁義之師」是反革命統治集團內部抬出來的,但混進革命陣營內部的叛徒、內奸、機會主義分子也會出來捧場。電影百般美化和歌頌的姜部長就是這樣的人物。

此人可算得上是劉少奇反革命投降主義路線的一個化身。他對敵人高談「政治」,而他推行的「政治」,就是對敵人卑躬屈膝,阿諛逢迎,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那些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身上,活現出一副奴顏媚骨。他妄圖以「夫妻之情」、「親子之愛」來感化劊子手回心轉意,又妄圖以「稱兄道弟」、「吟詩敘舊」來勸說戰爭罪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稱兄道弟」、「吟詩敘舊」難道能使戰爭罪犯「放下屠刀」嗎?「夫妻之情」、「親子之愛」真的會使劊子手「回心轉意」嗎?全是鬼話!就以作為這部影片的背景的解放長春的歷史事實來說吧!長春是怎麼解放的?我東北人民解放軍在林彪同志的直接指揮下,堅決、全面地捍衛和貫徹了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及其他重要指示,同彭真、高崗所頑固推行的劉少奇的右傾投降路線作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深入敵後,發動群眾,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使整個東北戰場從戰略防禦轉入了戰略進攻。國民黨反動軍隊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恐慌萬狀,龜縮在瀋陽、錦州、長春三個據點內,處於我軍的重重包圍之中。長春解放前夕,我軍在東北地區革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解放了錦州,切斷了關內外的聯繫,敵人完全成了瓮中之鱉;蔣介石飛抵瀋陽督戰,仍無法挽救其覆滅下場。長春已被人們稱為「紙糊的長春」。這個孤城的守敵,在我大軍壓境、城內人民又紛紛起來鬥爭這樣一種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被迫放下武器的。這是武裝鬥爭的結果。在這裡,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槍桿子,仍然是人民戰爭。

毛主席告訴我們:「決不可以認為反革命力量順從我們了,他們就成了革命黨了,他們的反革命思想和反革命企圖就不存在了。決不是這樣。他們中的許多人將被改造,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將被淘汰,某些堅決反革命分子將受到鎮壓。」可是影片宣傳的,卻是同毛主席這個教導完全敵對的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魔鬼放下屠刀,真能立地成佛嗎?這是彌天大謊。影片為什麼要撒下這樣一個彌天大謊呢?這裡也確實透露了一點消息。 影片中趙崇武與姜部長有一段頗堪思索的對白。趙崇武對姜部長說了一句「山重水複疑無路」,姜部長就答了一句「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叫作要敵人鑽到共產黨的肚子裡去打,這就是劉少奇與國民黨反動派的裡應外合。所謂「又一村」,就是「三家村」里那伙毒蟲們的夢想:那就是國民黨捲土重來,千百萬人人頭落地,黨和國家要改變顏色。

《兵臨城下》的出現,並非是一個孤立的現象。這株大毒草從一九五九年炮製出籠到一九六四年搬上銀幕這段時間,正是國際國內階級鬥爭十分尖銳的時刻。在帝、修、反一片反華叫囂喧鬧聲中,劉少奇一夥,瘋狂地復辟資本主義,他們所把持的文藝陣地,就成為他們反對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反對毛澤東思想的反革命工具。在電影界,他們拋出「離經叛道」論,即離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之經,叛人民革命戰爭之道,同時拚命反對所謂「火藥味」,大肆宣揚資產階級的人性論、人情味,拚命趕製毒草。在《兵臨城下》前後出籠的,就有《紅日》、《逆風千里》、《黑山阻擊戰》、《戰上海》、《東進序曲》等一大批毒草影片。它們反對毛主席的軍事路線和人民戰爭思想,醜化革命軍隊和革命人民,美化國民黨反革命頭目和反革命軍隊,鼓吹從談判桌上去贏得勝利,把勝利歸功於敵人的「正義」和「理智」。《兵臨城下》則撮其要者,集其大成,成為色色俱全、惡毒無比的反面教材。無怪乎文藝黑線總頭目周揚看了舞台上的《兵臨城下》以後就大加喝彩:「這個戲……情節觀點是合情合理,每個故事都是合情合理,過去有許多戲都不是合情合理。」你看,「合情合理」,既合資產階級要顛覆無產階級專政之「情」,又合他們要復辟資本主義之「理」,這是一場多麼嚴重的階級鬥爭啊!

但是歷史的創造者終究不是反動派,而是人民。被顛倒了的歷史一定要重新顛倒過來。在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的關鍵時刻,江青同志堅持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率領革命文藝戰士,發動了京劇革命,破天荒地用京劇來表現偉大的人民軍隊、人民戰爭,在京劇舞台上,第一次塑造起頂天立地的工農兵革命英雄形象。 《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紅色娘子軍》……等一批光輝的歌頌人民軍隊和人民戰爭的革命樣板戲,是對《兵臨城下》等歪曲人民戰爭和人民軍隊的毒草片的有力的批判和鮮明的對照。這些戲中所體現的毛主席的人民戰爭的光輝思想,將永遠鼓舞人民、教育人民、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去和敵人鬥爭,消滅一切反動派,在整個地球上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創建起一個共產主義的新世界!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