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豈有此理/卯部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寅部 豈有此理
卯部
作者:空空主人 
辰部

溺愛戒

[編輯]

有客畜洋犬一,白質而黑章,毛色鮮潤,可解人意,能臣立拱手,或盤旋作獅子舞。客愛之殊甚,非犬莫與為歡,犬非客亦莫與為歡也。項下綴金鈴,朝夕持象牙梳拂拭,人犬偕同食同臥。

或笑問之曰:「客何憐惜之深也?君之於犬,若子待父母然。」

客曰:「否否。子之於父母,爾安見其能孝?父母之於子,我未見有不慈者。予之於犬,若父母之待子也。」

君子曰:「旨哉斯言,可以為溺愛犬子者戒。

達人知命

[編輯]

唐杜進家藏書每卷後題云:「清俸買來自勘校,子孫讀之知聖道,鬻及借人為不孝。」

後人謂其所見不廣,然余謂達觀之見,止可自擴心胸,不可垂訓子孫。三代鼎鍾,皆聖賢之制,款識具在,或曰:「永寶用。」或曰:「子子孫孫永用享。」豈聖人超然遠覽,不能忘情於一物耶?而故作是語者,以為垂訓之體,不得不然也。自莊列之說興,遂以天地為逆旅,形骸為外物,創浮雲敝屍之談,而不為碩果苞桑之想。然是焉可以為法哉?

活死人說

[編輯]

人莫苦於生,而莫樂於死。天道至公,人人各與以一死。而惜乎其一死不可再死也。

今有人焉,日與忘死之人論死,無怪乎其不知死;日與懼死之人論死,無怪乎其不知死;日與未死之人論死,無怪乎其不知死。夫以人人其有之死,而人人不知其死。嗚呼!死已。

骷髏語莊子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此。」可知死,心死也;心不死,故不死。

生莫悲於戀身,而死莫樂於忘心。忘心則自有其身,忘身則自見其心,何往而不得其至樂哉?

客有笑予愚者曰:「子未死,子何以知死?子知樂於死,子何以不死?」

予聞「活死人」之說,曰:「人之生也,無不憶父母,戀妻子,聚財貨,營宮室車馬衣服器用以防死,而及其死也,都無繫戀而飄然長往也,必有所甚樂於此也,不然則返矣。」

莊子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

「活死人」曰:「死,永年也。」

戒紈

[編輯]

少年不讀書,父兄佩金印,子弟乘高車。少年不學稼,朝出烏衣巷,暮飲青樓下。豈知樹上花,委地不如蓬與麻。可憐樓中梯,枯爛誰論高與低。爾父爾兄歸黃土,爾今獨自當門戶。爾亦不辨畝東西,爾亦不能學商賈。時衰運去繁華歇,年年大水傷禾黍。舊時諸青衣,散去知何所。簿吏忽升堂,催租聲最怒。相傳新使君,憐才頗重文。爾曾不識字,張口無所云。賣田田不售,哭上城東墳。昔日少年今如此,地下貴人聞不聞?

知縣念佛

[編輯]

前輩有為縣令者,今退以貫珠誦佛。其叔父見之,云:「汝欲為佛耶?」曰:「然。」叔曰:「汝既做了知縣,尚想做佛耶?」言:「造業之多也。」其人悚然。

余謂:此猶有悔過之意,若今之縣令並不肯手捻貫珠,閒中懺悔矣。

人身小論

[編輯]

人身有竅必淫,性使之然也。耳竅淫於聲,目竅淫於色,口竅淫於味,鼻竅淫於香,以致陽竅淫於精,陰竅淫於血,天性固然,無有不樂就於淫者。

乃人身有一物焉,不移於性而移於習。習於善則善,習於惡則惡,關乎風氣之盛衰,系乎人心之厚薄,而不禁上觀千古,下觀千古,然望,穆然思,凜然危之,慨然惜之,啞然笑之。

噫嘻,此何物也?此即人之所以營宮室、備車馬、製衣服、贍器用、給飲食、養父母、畜妻妾、傳子孫、通親戚、交朋友、役奴婢以及居家一切日用急需所從出者之物也。

書房公賦

[編輯]

《六經》設,《四書》列,先生貧,書房窄。覆壓一間半披,隔離天日。沿街北構而西折,直走門房。溝水溶溶,流入花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學徒慢來,怒牙高啄。渾渾焉,穆穆焉。《詩》雲子曰,杳不知其幾時歇。獨眠臥鋪,未云何龍?腹道行空,不酒何紅?黑暗冥述,不知西東。燈台花落,春光融融。寒氈冷被,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夜之間,而氣候不齊。

菲儀貼膳,徒子徒孫,辭家到館,受業於門。朝功夜課,眾姓工人。晶光熒熒,端湯盤也;綠雲裊裊,花落壇也;波流漲膩,痰盂翻也;煙斜霧橫,為炊飯也;雷霆乍驚,手板過也。出恭遠去,杳不知其所之也。一節一送,束脩極廉,眠思夢想而望幸焉。有不得到者,三十六千。筆硯之收藏,紙墨之經營,笥篋之精英,幾世幾年,取掠於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去,諭來其間。衣冠服飾,履衾席,寒酸蕭瑟,館童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身,七八口之命民。彼愛束修,人當念其家。奈何與之僅錙銖,輕之等泥沙。使筆耕之士,拙於南畝之農夫;板凳之苦,病於機上之工女;瘟頭昏昏,虐於罪凶之縲紲;課卷參差,紛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難於按譜之制曲;嘈雜嘔啞,煩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師,不敢言而敢怒,劣徒之心,日益驕固。七月到,三杯舉,東人一辭,非同小可。

嗚呼!慢先生者,先生也,非人也;自慢者,人也,非先生也。嗟乎!使先生各貴其品,則足以信人;人復愛先生之品,則得一館可至一世而為師,誰得而輕慢也。先生不暇自愛,而求人愛之。人不愛之而不鑒之,且使先生而亦輕先生也。

好食說

[編輯]

國人好食,由來久矣,於今為極。昔夫子嘗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精細而已。今人精細之外,又添奇異。

俗語云:「食甚補甚。」昏聵者食耳目,痴呆者食心腦,肝熱者食肝,腎虛者食腎。果能補邪?

今人又有食「鳳冠龍唇」者,非為味也,為富貴容也。

鮮于叔明嗜食臭蟲,權長孺嗜食人爪,劉邕之嗜食瘡痂,張懷肅好服人精,賀蘭進好啖狗糞,遼東丹王好啖人血,明附馬都尉趙輝善食女人陰津月水,南京祭酒劉俊喜食蚯蚓。

嗚呼!國人之好食也,於味不美,於理難解,何其陋也!   

大智若愚

[編輯]

人生在世,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予常惑焉。

予近讀古智者書,豁然開朗,志之,以啟惑如我者。

古智者曰: 大有若無,大美若丑,大善若惡,大得若失,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益若損,大清若濁,大靜若躁,大新若舊,大是若非,大出若進,大明若愚,大剛若柔,大開若閉,大密若疏,大堅若破,大張若弛,大緩若急,大銳若鈍,大正若奇,大取若舍,大奪若予,大厚若薄,大進若退,大難若易,大朴若華,大文若質,大貴若賤,大富若貧,大尊若卑,大福若禍,大誠若偽,大公若私,大欣若悲,大樂若憂,大勝若敗,大功若罪,大雅若俗,大勤若懶,大飽若餒,大淫若貞,大倨若恭,大拘若達,大廉若貪,大諂若諍,大直若屈,大辯若訥,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大忠若奸。

嗚呼!旨哉斯言。予去歲得一子,取名曰:「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