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3
貴州通志 卷三 |
欽定四庫全書
貴州通志卷三
地理
建置
貴州布政使司
貴州在唐虞時為夏書禹貢梁州之南裔荊州之西鄙殷因於夏無所損益周武王克殷以巴濮楚鄧為南土屬巴濮之地成王合梁於雍又為雍州之南裔春秋時楚莊既霸遂服於楚為巫黔中地楚威王遣將莊蹻從沅水伐夜郎滅之遂至滇池〈後漢書作楚頃襄王遣將莊豪按楚威王於周顕王三十年立至四十年薨在位十年後厯顕王八年慎靚王五年至赧王三十五年秦取楚巫黔中地相距四十八年如遣莊蹻為威王時事則莊蹻在滇五十餘年何以淹久不歸再考楚頃襄王立於赧王十六年距秦取地十九年其間莊蹻奉使至滇欲歸楚道不通其說近是至史記作荘蹻前漢書仍之後漢書乃作荘豪查通鑑荘豹注荘姓宋戴武莊之族有出於楚者莊蹻是也亦作蹻在後漢書改訂史漢似必冇據但太史公去周秦未逺其所記威王及荘蹻亦不應冇誤今從史記作威王荘蹻附載頃襄王荘豪備考〉秦昭王二十七年為周赧王之三十五年取楚巫黔中地置黔中郡蹻欲歸楚道不通遂留王滇而夜郎仍自立為侯國旁邑且蘭之屬君長以十數獨夜郎最大西距卭莋東接交趾漢髙帝四年改黔中郡為武陵郡建元六年遣唐䝉通夜郎元鼎六年平且蘭遂平南夷置牂柯郡後置益州以牂柯屬焉〈牂柯各地理志字形不同前漢作䍧牱後漢作牂牁隋作牂柯史記西南夷𫝊及晉宋志俱作牂柯從其多者〉始元二年分天下為十三部武陵屬荊州部牂柯屬益州部後漢州郡因之建安十三年魏武盡得荊州之地及敗於赤壁呉興蜀漢分荊州江夏諸郡屬呉武陵諸郡屬蜀漢先主歿後復屬呉為荊州十五郡之一而牂柯屬蜀漢之益州晉平吳荊州郡縣屢有分析而武陵郡常屬荊州泰始七年分益州置寧州統郡八牂柯屬焉州後廢大安二年復置永嘉二年分牂柯立平夷夜郎二郡咸康四年置安州分牂柯夜郎屬焉八年仍罷安州以所屬郡並入寧州然自太安後李氏據蜀益州郡縣悉為所䧟江左仍遙置之永和三年桓溫平蜀始為晉有咸安後再沒於苻氏太元八年復為晉有劉宋時武陵領於郢州刺史牂柯平夷夜郎仍屬寧州平夷後避桓溫父彛之諱改為平蠻蕭齊時州所領郡俱仍之梁承聖元年益州入於西魏平蠻諸郡多沒於㸑蠻三年荊州入於西魏自後州郡沿革多無可考隋開皇初置牂柯郡廢武陵為朗州大業初復置唐武徳二年以巴蜀徼外蠻夷地置義州三年以牂柯首領謝龍羽地置牂州四年置黔州及戎州都督府以故興古郡置西平州以隋巴東郡之務川扶陽置務州以思州之寜夷縣置夷州五年改義州曰智州貞觀元年廢夷州三年以南謝蠻首領謝疆地置南夀州四年更名莊州復以黔州之都上縣開南夷置夷州〈今石阡府〉又開南蠻置費州〈今思南府〉改務州為思州八年以辰州之龍標縣置巫州更西平州為盤州〈今南籠府〉九年以隋牂柯郡之牂柯縣置播州〈今遵義府〉十一年罷黔州都督府置莊州都督改智州為牢州十二年開夷獠置古州十六年廢牢州開山洞置溱州〈今桐梓縣〉又置珍州〈今正安州〉垂拱二年以辰州麻陽縣地及開山洞置錦州〈今銅仁府〉天授二年更巫州曰沅州長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置舞州景龍四年廢莊州都督府置播州都督先天元年廢播州都督府復置於黔州開元十三年更舞州為鶴州復以沅州為巫州二十年改鶴州為業州二十一年分天下為十五道設黔中道置黔中採訪使治黔州大厯五年改巫州曰敘州〈今黎平府〉改業州曰奬州〈今鎮逺府〉元和二年廢珍州入溱州思夷費播溱錦敘奨八州皆隸黔中採訪使古州隸嶺南採訪使盤牂則覊縻州也隸戎州及黔州都督府咸通十一年南詔䧟播州乾寧三年黔南觀察使王肇以其地降於王建牂柯諸州不通中國蠻酋分據其地自置為刺史五代後唐同光三年蜀王衍䧏得黔渝等六十四州天成二年牂柯清州刺史宋化朝等一百五十人來朝及孟知祥據西川復不通朝貢五代晉天福五年都雲酋長尹懐昌率其昆明等十二部牂柯張萬濬率其夷播等七州皆附於馬希範宋乾徳元年平湖南三年平蜀諸溪洞蠻酋相繼歸附七月珍州刺史田景遷內附開寳元年改珍州為髙州九年奨州刺史田處達來貢太平興國三年夷州蠻任朗政等來貢八年錦敘諸蠻相率詣辰州言願比內郡輸租稅詔不許錦州刺史田漢希願與懿州〈今沅州〉刺史田漢瓊兩易其地詔許之又以知敘州舒徳芬為刺史咸平二年古州刺史向通展來貢詔有司鑄印以賜通展皆覊縻州也崇寧以後始務開拓疆土置州郡比於內地四年三月王江古州蠻納土置懷逺軍尋改為平州又尋廢平州於中古州置格州五年改為從州大觀二年播州楊文貴獻地置播州樂源郡及遵義軍大駱觧上下族帥獻地置珍州夷州酋獻地置承州又置溱州政和元年廢從州七年番部田祐恭內附置思州宣和三年廢承州改播州為播川縣隸南平軍改遵義軍為遵義砦隸珍州四年廢思州紹興元年復置端平三年復以白綿堡為播州咸淳末以珍州屬焉皆隸四川䕫州路錦敘諸州則隸於荊湖北路之安撫使而唐時之牂盤諸州在宋則為羅甸於矢普里諸部及南詔之東鄙元憲宗時平雲南招降於矢部置普安路普里部歸附置普定路尋改為府至元十三年烏撒部來附置烏撒路十四年思州田景賢播州楊邦憲來附俱授安撫司十五年羅氏鬼國主阿榨西南番𮧯昌盛內附詔榨及昌盛各為其地安撫使十六年招降西南諸番各授以安撫使十七年改羅氏鬼國為順元路置宣慰司二十年討平九溪十八洞定其地之可以設官者大處為州小處為縣並立總管府聴順元路宣慰司節制置貴州等處長官司領於順元安撫司此貴州之名所自始也二十一年改烏撒為軍民宣撫司改思播二州𨽻順元路二十四年陞烏撒宣撫司為烏撒烏䝉宣慰司二十六年以八番羅甸𨽻四川省尋改𨽻湖廣省改金竹寨為金竹府改播州為播南路二十八年改八番羅甸𨽻四川省尋復𨽻湖廣立黃平府改播州安撫司為宣撫司直𨽻四川行省立蠻葛軍民安撫司招古州等洞酋長詣闕貢獻招附光蘭州洞蠻置定逺府二十九年正月以普定路𨽻雲南省二月以思播等州𨽻湖廣省以羅甸𨽻雲南省大徳七年改普定府為路至治二年置八番軍民安撫司改長官司二十有八為州縣其置鎮逺府都雲軍民府年分無考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平漢畧地湖南思南田仁智歸附授思南宣慰司未㡬思州田仁厚來獻地授思州宣慰司洪武四年順元宣慰司靄翠歸附改授貴州宣撫司置貴州衞五年播州宣慰司楊鏗歸附仍授宣慰使司六年陞貴州宣撫司為宣慰使司九年置永寧衛改黃平府重安長官司及都雲金竹二府俱為安撫司改八番諸安撫司為長官司廢定逺府降鎮逺府為州十四年改普定路為普定府置普定衞改烏撒宣慰司為烏撒府置平越衞十五年置烏撒衞設貴州都指揮使司十六年改普安路為普安軍民府改都雲府為都勻安撫司置畢節衞十八年廢普定府二十二年置赤水興隆安莊三衞改普安府為衞二十三年改蠻葛安撫司為新添衞都勻安撫司為都勻衞兼置龍里清平威清平壩安南五衞及安籠諸所二十六年置貴州前衞唯思南思州二宣慰司隸湖廣普安衞隸雲南餘俱隸四川布政使司永樂元年置普安安撫司十一年廢思南思州兩宣慰司設兩府又設鎮逺及銅仁石阡黎平烏羅新化六府設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於貴州宣慰司治所領之改所隸四川雲南諸府州及宣慰宣撫安撫諸司俱隸焉十三年改普安安撫司為州十八年設貴州等處提刑按察使司省烏羅入銅仁府省新化入黎平府正統三年省鎮逺州入府成化十年設程番府於程番長官司𢎞治六年即都勻衞城增置都勻府隆慶二年改程番府為貴陽府移治布政司治所萬厯十九年改貴築長官司為新貴縣附郭二十年陞安順州為安順軍民府二十八年滅播以播地設平越及遵義二府而以遵義隸四川改湖廣平溪清狼偏橋鎮逺四衛隸貴州而以黎平府隸湖廣三十一年復以四衞隸湖廣黎平仍隸貴州崇禎三年以水西地設開州及敷勇鎮西二衞計府十衞二十州九縣十四
國朝因之順治十八年平馬乃設普安縣𨽻安順府康熙三年平水西烏撒設平逺大定黔西威寧四府十一年改龍里平越清平都勻普定五衞為縣省安莊衞入鎮寧州二十二年割湖廣鎮逺偏橋二衞𨽻貴州省鎮逺衞入鎮逺縣二十三年改黔西平逺為州二十六年改貴州貴前二衞為貴築縣改敷勇衞為修文縣省新添衞入貴定縣俱𨽻貴陽府改威清鎮西二衞為清鎮縣改平壩衞為安平縣改安南衞為安南縣省普安衞入普安州改安籠所為南籠㕔俱𨽻安順府省烏撒衞入威寧府改大定府為州改永寧畢節二衛為縣省赤水衞入畢節縣俱𨽻威寧府省興隆衞入黃平州𨽻平越府省偏橋衞入施秉縣𨽻鎮逺府裁各府軍民字三十四年省新貴入貴築縣雍正三年改湖廣五開銅皷二衞𨽻黎平府四年平長寨仲苗移貴陽同知分駐其地仍𨽻貴陽府五年改南籠㕔為府分普安州普安縣安南縣幷新設永豐州𨽻焉改銅皷衞為錦屏縣五開衞為開泰縣俱領於黎平府又割湖廣之平溪衞為玉屏縣清浪衞為清溪縣俱領於思州府天柱縣領於黎平府割四川遵義府並所轄遵義正安綏陽桐梓仁懷五州縣𨽻貴州改永寧縣𨽻四川八年復以大定州為府改威寧府為州同黔西平逺畢節三州縣𨽻府是年新開闢苗疆設同知三駐八寨者𨽻都勻府駐清江者𨽻鎮逺府駐古州者𨽻黎平府通判三駐都江丹江者俱𨽻都勻府駐歸化者𨽻安順府九年討平松桃紅苖移正大營同知駐其地𨽻銅仁府設同知於郎岱𨽻安順府十年割廣西之荔波縣𨽻都勻府十一年改天柱縣𨽻鎮逺府移大定府通判分駐水城仍𨽻大定府移清水江同知駐台拱設通判駐清水江俱𨽻鎮逺府其領府十三州十四縣三十四分防同知六通判五貴陽府
禹貢梁州南境荒服之地漢以前為西南夷元鼎六年平南夷置牂柯郡唐為牂柯國武徳三年首領謝龍羽遣使來朝以其地為牂州四年更為柯州後復名牂州為下州開元中降為覊縻州五代時楚王馬殷遣八姓帥率邕管栁州兵討兩江溪洞至此留軍戍之遂各分據其地號八番宋乾徳五年知南寧州蕃落使龍彥瑫等來貢詔授彥瑫州刺史仍為覊縻州累世入貢開寳間置大萬谷樂總管府元至元十六年設順元路宣慰司𨽻潭州行省遣兩淮招討司經厯劉繼昌招䧏西南諸番俱授安撫司曰大龍番曰小龍番曰臥龍番曰洪番曰程番曰石番曰盧番曰𮧯番謂之八番二十六年改金竹寨為金竹府置乖西軍民府貴陽等處長官司俱聴宣慰司節制明洪武四年夷長密定等舉土內附置金竹長官司五年順元宣慰司靄翠與同知宋𫎇古歹歸附置貴州宣慰司及宣慰同知又置貴州衞設都指揮使司八番諸蠻長內附俱授為長官司十四年密定首獻馬五百匹特陞為安撫司宣慰司領長官司二十三安撫司領長官司四俱𨽻四川布政使司二十六年置貴州前衞龍里衞新添衞俱𨽻都指揮使司永樂十一年改宣慰諸司𨽻貴州布政司成化十年設程番府於程番長官司以宣慰司所領之八番及小程番方番羅番上馬橋與安撫司所領之木瓜麻嚮大華盧山四司俱屬焉隆慶二年移程番府治於布政司治城改名貴陽府其宣慰司所領惟貴築龍里水東中曹白納底寨乖西養龍虎墜青山劄佐十一司而已萬厯十四年設定番州於舊程番府仍領原府屬之十六司十九年以貴築長官司置新貴縣附郭二十九年以貴陽為軍民府三十九年以金竹安撫司置廣順州崇禎三年削宣慰司安氏水外六日地置敷勇衞及修文濯靈息烽於襄四所四年以副宣慰宋氏乖西之地置開州領州三縣一
國朝因之康熙三年平水西宣慰司所領長官司皆歸府轄十一年改龍里衞為縣二十六年改貴州衞貴州前衞為貴築縣改敷勇衞及修文四所為修文縣領底寨司改平越府之貴定縣來屬府裁軍民字三十四年省新貴入貴築縣雍正四年討平定番廣順仲苗移貴陽同知分駐長寨以兩州新闢地屬之仍𨽻府雍正七年革中曹副司八年革虎墜司其青山劄佐龍里水東四司革自明時年代無可考共領州三縣四分防同知一正長官司三副長官司一
貴陽府建置表
總部 郡 州縣〈衞所附〉
唐虞 梁州南境
殷
周
秦
漢 牂柯郡
唐 牂州
五代 八番
宋 大萬谷樂總管府 南寧州
元 金竹府 〈貴州長官司〉
乖西軍民府
眀 貴州布政司
貴陽軍民府 〈新貴縣 定番州 廣順州開 州 貴州衞 貴前衞
龍里衛 敷勇衛 息烽所於襄所 修文所 濯靈所〉
國朝 貴州布政司
貴陽府 〈貴築縣 定番州 廣順州開 州 龍里縣 貴定縣
修文縣 中曹司 白納司白納副司飬龍〉
貴陽府屬州縣建置
貴築縣〈附郭〉
元〈貴州等處長官司〉
眀〈洪武四年設貴州衞𨽻四川行都司十四年改隷貴州都司二十八年又設貴州前衛萬厯二十九年以貴築長官司置新貴縣〉
國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以貴州貴前二衞改貴築縣三十四年省新貴縣入焉〉定番州
元〈為程番長官司〉
眀〈成化十年設程番府後移府於布政司治城萬厯十四年設州領長官司十七〉
國朝因之〈康熙五十年革盧山司五十七年革大華司雍正七年革洪番司〉領長官司十四〈程番司𮧯番司盧畨司臥龍番司大龍番司小龍番司金石番司上馬橋司小程番司羅番司麻嚮司方番司木瓜正司木瓜副司〉
廣順州
元〈為金竹府〉
眀〈洪武四年改金竹安撫司萬厯三十九年改土歸流置州〉
國朝因之
開州
元〈為乖西軍民府〉
眀〈為副宣慰宋氏地天啓二年宋嗣殷叛討平之崇禎四年置州〉
國朝因之領長官司二〈乖西正司乖西副司〉
龍里縣
元〈置龍甲州大徳元年改置平伐等處蠻夷長官司𨽻亦奚不薛千戶所〉
眀〈洪武二十三年改龍里衛領長官司五後革除龍里水東二司領長官司三〉
國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衞設縣雍正八年革小谷龍司〉領長官司二〈大谷龍司羊司〉
貴定縣
宋〈置白馬安撫司〉
元〈置新添葛蠻安撫司〉
明〈洪武間置新添千戶所𨽻貴州衞尋陞為新添衞領新添小平伐把平丹平丹行五長官司又改龍里衞之平伐大平伐二長官司屬焉萬厯三十三年於平伐司地置縣𨽻平越府〉
國朝因之〈順治十八年革丹平司康熙二十六年省衞入縣移縣治於衞改屬貴陽府領新添平伐把平大平伐小平伐五司以丹行司改𨽻都勻雍正五年革把平司〉領長官司四〈平伐司新添司大平伐司小平伐司〉
修文縣
宋〈名乾壩龍〉
元〈為水西安氏地〉
明〈崇禎三年安氏獻地贖罪設敷勇衞及修文四所〉
國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改衞為縣省修文濯靈息烽於襄四所入縣〉領長官司二〈㡳寨正司底寨副司〉
長寨同知
元
明〈俱為化外狆苗〉
國朝雍正四年討平叛苖設同知駐其地
安順府
禹貢梁州外境周以前俱為荒服秦屬夜郎地漢屬牂柯郡唐為戎州都督府盤州及羅甸國地宋為普里部元初內附置普定府又置習安鎮寧永寧三州後又置羅甸宣慰司尋廢〈初烏魯斯呂國瑞入賄丞相僧格及約蘇穆爾等請創羅甸宣慰司至元二十九年招到羅甸國札哇並龍家宋家犵狫苗人諸種蠻夷四萬六千六百戶阿卜阿牙者來朝為曲靖路宣慰同知脫因及普安路官所阻㑹雲南行省言羅甸即普里也歸附後改普定府印信俱存𨽻雲南省三十餘年賦役如期今所創羅甸宣慰安撫司𨽻湖南省烏魯斯等擅以兵脅降普定土官矣資男札哇希古等勒令同其入覲邀功希賞乞罷之仍以其地𨽻雲南制曰可〉大徳七年改普定府為路洪武十四年復改路為府築城於今城東二十里州仍舊𨽻四川布政使尋置普定衞𨽻四川都司十六年改習安州為安順州十八年府廢以三州屬衞二十三年置普安威清平壩安南四衞置樂民平夷安南安籠四所及新興所屬普安衞又置安莊衞於鎮寧州二十五年以闗嶺鷄背二堡設闗索嶺守禦所屬安莊衛俱𨽻四川都司永樂十三年改普安安撫司為州𨽻貴州布政司正統三年改安順鎮寧永寧三州俱𨽻貴州布政使改普定衞𨽻貴州都司成化中移安順州於普定衞城萬厯二十年陞州為軍民府領鎮寧永寧普安三州崇禎三年削宣慰安氏水外地置鎮西衞定南赫聲柔逺威武四所
國朝因之順治十八年平馬乃以其地置普安縣𨽻府裁平夷樂民安南闗嶺四所康熙五年郎岱土司隴安藩叛討平之十一年改普定衞為縣附郭省定南所入縣二十二年省新興所移普安縣治於所二十六年改威清鎮西二衞為清鎮縣省赫聲威武二所入縣改平壩衞為安平縣省柔逺所入縣改安南衞為安南縣省安莊衞入鎮寧州省普安衛入普安州移貴陽通判駐安籠所改為南籠㕔俱𨽻府府裁軍民字雍正五年改南籠㕔為府分普安州普安安南二縣𨽻焉八年設通判駐歸化九年設同知駐郎岱俱𨽻府共領州二縣三分駐通判同知各一
安順府建置表
總部 郡 州縣〈衞所附〉
唐虞 梁州外境
周 荒服
漢 牂柯郡
唐 戎州都督府 盤州〈羅甸國〉
宋 普里部
元 普定路〈習安州 鎮寧州 永寧州〉明 貴州布政司
安順軍民府 〈鎮寧州 永寧州 普安州普安衞 安南衞 安莊衞
普定衛 平壩衞 威清衞鎮西衞 赫聲所 定南所
樂民所 平夷所 安南所威武所 新興所 安籠所
闗嶺所 柔逺所〉
國朝 貴州布政司
安順府 〈普定縣 鎮寧州 永寧州安平縣 清鎮縣 郎岱同知
歸化通判〉
安順府屬州縣建置
普定縣〈附郭〉
唐〈羅甸國地〉
宋〈普里部〉
元〈普定路〉
明〈普定衞領長官司三〉
國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衞為縣省定南所入縣革西堡正司寧谷司〉領長官司一〈西堡副司〉
鎮寧州
唐
宋〈俱羅甸國地〉
元〈鎮寧州〉
明〈因之領長官司三〉
國朝因之〈康熙二十三年革十二營司雍正五年革康佐正司十年以康佐副司及革康佐正司之地𨽻威逺通判〉
永寧州
唐
宋〈俱羅甸國地〉
元〈永寧州〉
明〈因之領長官司三廵檢一〉
國朝因之領長官及廵檢司四〈募役司沙營司頂營司盤江土廵檢〉安平縣
元〈為金竹府地〉
明〈平壩衞〉
國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改衞為縣並省柔逺所入焉〉
清鎮縣
元〈為八番羅甸宣慰司地〉
明〈威清衞鎮西衞〉
國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改威清衞為清鎮縣省鎮西衞及赫聲威武二所入焉〉郎岱同知
明〈為土司隴氏地〉
國朝康熙五年叛平之雍正九年設同知駐其地歸化通判
元〈康佐寨〉
明〈康佐正副二長官司地又為府轄之洛河駝魯諸地及貴陽府定番州之新化廣順州之板當諸寨山箐阻深狆苗雜處〉
國朝雍正十年設通判駐其地領長官司一〈康佐副司〉平越府
禹貢梁州南境秦為且蘭地漢為牂柯郡地隋為牂柯郡之牂柯縣唐貞觀元年以隋牂柯縣置朗州並析置恭水髙山貢山邪施柯盈釋鷰六縣十一年州廢縣亦廢十三年復置州更名曰播亦復置縣改恭水曰羅䝉髙山曰舎月貢山曰湖江柯盈曰帶水邪施曰羅為釋鷰曰胡刀十六年更羅䝉曰遵義以廢牢州之芙蓉琊川來屬顯慶五年省舍月湖江羅為開元二十六年省胡刀琊川入芙蓉〈胡刀琊川二廢縣在今鎮逺府施秉縣江外俗名偏刀水地今遵義府所轄州縣多唐時珍州溱州地所得播州地自遵義一縣外恐多在平越府界內觀胡刀琊川二廢縣可見但苦無載籍可據耳〉唐末沒於南詔太原人楊端以兵復其地世為州刺史宋嘉泰初土官宋永髙克服麥新等寨內附號黎峨里等寨大觀二年置播州樂源郡宣和三年廢元至元十四年播州安撫使楊邦憲言本族自唐世守此土將五百年昨奉㫖許令仍舊乞降璽書從之仍授安撫使領黃平府及白泥等處長官司𨽻順元宣慰使二十八年改為軍民宣撫司直𨽻四川行省尋置平月長官司𨽻管番民總管後俱改𨽻湖廣行省至正末改白泥餘慶二長官司為州明洪武五年播州楊鏗歸附置播州宣慰司八年改黃平府為安撫司置黃平守禦所十四年置平越衞軍民指揮使司十七年改白泥餘慶二州仍為長官司改草塘長官司為安撫司二十三年置新添衞興隆衛俱𨽻四川布政司尋改𨽻貴州都司萬厯二十八年平播州宣慰司楊應龍就平越衞設平越軍民府以黃平安撫司置黃平州以草塘雍水二司置甕安縣以餘慶白泥二司置餘慶縣以苦竹壩三里七牌置湄潭縣皆宣慰司地也又於平伐司置貴定縣俱𨽻府府領州一縣四兼領黃平所楊義長官司
國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平越衞為縣附郭省黃平所入州二十六年徙貴定縣治於新添衞因省衞入縣改屬貴陽府徙黃平州治於興隆衞因省衞入州府裁軍民字共領州一縣四長官司一平越府建置表
總部 郡 州縣〈衞所附〉
唐虞 梁州南境
秦 且蘭
漢 牂柯郡
唐 朗州 播州郡
宋 播州樂源郡 黎峨里等寨元 順元宣慰司 黃平府〈白泥州 餘慶州平越等處長官司〉眀 貴州布政司
平越軍民府〈黃平州 甕安縣 餘慶縣湄潭縣 貴定縣 平越衞
新添衛 興隆衛 黃平所楊義司〉
國朝 貴州布政司
平越府 〈平越縣 黃平州 甕安縣 餘慶縣 湄潭縣 楊義長官司〉
平越府屬州縣建置
平越縣〈附郭〉
元〈平月長官司〉
明〈平越衞軍民指揮使司〉
國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為縣〉
黃平州
宋〈為狼洞地〉
元〈黃平府〉
明〈洪武八年改黃平府重安長官司俱為安撫司置黃平所二十二年平狼洞苗以其地建興隆衞𨽻貴州都司萬厯二十八年平播就黃平所設黃平州𨽻府領長官司二土吏日二〉
國朝因之〈康熙十一年省黃平所入州二十六年移黃平州治於興隆衛並省衞入州雍正五年革朗城長官司及土吏目〉領長官司一土吏目一〈巖門長官司重安土吏目〉
甕安縣
唐
宋〈俱播州地〉
元〈甕城草塘等處〉
明〈洪武十七年設草塘安撫司甕水長官司𨽻播州萬厯二十八年平播以二司地設甕安縣𨽻府改二司為土縣丞〉
國朝因之領土縣丞二〈草塘甕水〉
餘慶縣
唐〈乾符三年以白泥餘慶兩土官為校尉𨽻播州〉
宋〈因之〉
元〈改為白泥餘慶二長官司𨽻播州至正末改二司為州〉
明〈初因之後改州仍為司屬播州宣慰司萬厯間平播以二司地設餘慶縣𨽻府改餘慶司為土縣丞白泥司為上主簿屬縣〉
國朝因之領土縣丞一土主簿一〈餘慶白泥〉
湄潭縣
宋
元〈俱播州地〉
明〈萬厯二十八年平播後以苦竹壩三里七牌地設湄潭縣𨽻府〉
國朝因之
都勻府
禹貢荊梁二州南境唐以前俱為蠻夷不通中國五代晉天福五年都雲酋長尹懷昌始率其十二部附於楚馬希範〈舊志雲宋為合江陳䝉二州宋史地理志未載不知何據考元史止有陳䝉長官司明一統志合江州陳𫎇爛土長官司注止雲元置合江州及陳䝉軍民長官司續文獻通考於廣西思明路內載二州名雲元置明洪武十六年改為長官司併存之以備考〉元初置都雲軍民府屬管番民總管又有都雲麻峽二縣屬定逺府𨽻湖廣行省明洪武十六年省定逺改都雲府為都勻安撫司廢縣為長官司易麻峽為麻哈𨽻四川布政使司二十三年改安撫司為都勻衞改清平堡為清平衞領都勻等長官司十二永樂十七年改𨽻貴州都司割所領長官司𨽻布政司尋復屬衞𢎞治六年即衞城增置都勻府以衞屬長官司𨽻之又增平定樂平二長官司八年改麻哈長官司為麻哈州九名九姓獨山長官司為獨山州清平長官司為清平縣𨽻府正徳間以四川播州之安寧安撫司改為凱里來屬清平縣
國朝因之尋分長官司二𨽻麻哈州三𨽻獨山州康熙七年省清平縣入麻哈州十一年改都勻衞為都勻縣附郭復置清平縣省清平衞入縣以新添之舟行長官司來屬十二年以府屬長官司併屬都勻縣雍正八年開八寨丹江都江各苗疆設同知一員通判二員分駐其地俱𨽻府十年又以廣西慶逺府之荔波縣來屬共領州二縣三分防同知一通判二
都勻府建置表
總部 郡 州縣〈分轄同知通判暨衞所附〉唐虞 荊梁南境
五代 都雲蠻
元 思明路 都雲軍民府
定逺府 〈都雲縣 麻峽縣〉
明 貴州布政司
都勻府 〈麻哈州 獨山州 清平縣都勻衞 清平衞〉
國朝 貴州布政司
都勻府 〈都勻縣 麻哈州 獨山州 清平縣 荔波縣 八寨同知〉
〈丹江通判 都江通判〉
都勻府屬州縣建置
都勻縣〈附郭〉
元〈為都雲縣〉
明〈都勻衞〉
國朝因之〈康熙十一年改為縣以府屬六長官司及新添衞屬之丹行司屬縣五十二年革丹行司五十五年革平州司五十九年革夭壩司雍正五年革平浪司〉領長官司三〈都勻正司都勻副司邦水司〉
麻哈州
元〈麻峽縣〉
明〈麻哈州〉
國朝因之領長官司二〈平定司樂平司〉
獨山州
元〈獨山長官司〉
明〈獨山州〉
國朝因之領土同知一長官司三〈獨山土同知爛土司豐寧上司豐寧下司〉
清平縣
元〈麻峽縣地〉
明〈洪武初置清平堡二十三年改為衞𢎞治八年增置清平縣與衞同城正徳間以凱里安撫司屬焉〉
國朝因之〈康熙七年省縣入麻哈州十一年復置縣省清平衞入縣康熙四十一年革凱里安撫司併入縣〉
荔波縣
宋〈覊縻荔波州〉
元〈屬南丹安撫司〉
明〈洪武元年併入思恩縣十七年析置荔波縣𨽻廣西慶逺府明末割𨽻貴州都司〉
國朝〈順治十六年仍屬廣西雍正十年改𨽻府〉
八寨同知
明〈為夭壩土司地後生苗將土司戕害遂成化外〉
國朝雍正六年討平之設同知駐其地
丹江通判
明〈以前皆化外生苗〉
國朝雍正六年討平之設通判駐其地
都江通判
明〈以前皆化外生苗〉
國朝雍正九年討平之設通判駐其地
鎮逺府
禹貢荊梁二州南境周屬楚為巫黔中地秦屬黔中郡漢屬武陵郡無陽縣地晉為舞陽縣唐長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縣置舞州開元十三年以舞武聲相近更名鶴州二十年更名業州天寳元年更夜郎為峩山大厯五年改為奨州又為思播二州之地〈思州之思卭思王播州之胡刀琊川諸廢縣皆在府境內〉唐末沒於蠻石晉時附於楚馬希範宋開寳九年奨州刺史田處達來貢元初田氏歸附置鎮逺沿邊溪洞招討使後改為鎮逺府屬思州軍民宣撫司明洪武五年改為鎮逺州𨽻湖廣布政司二十二年設鎮逺衛永樂十一年廢思州思南兩宣慰司析置鎮逺府𨽻貴州布政司正統三年省州併府九年置施秉縣𢎞治十一年置鎭逺縣俱𨽻府
國朝因之康熙二十二年改湖廣鎭逺偏橋二衛來屬省鎮逺衛入鎮逺縣二十六年省偏橋衛入施秉縣雍正八年開清江苗疆設同知駐其地十一年平台拱移清江同知駐焉設通判駐清江俱𨽻府以黎平府之天柱縣來屬共領縣三分防同知一通判一
鎮逺府建置表
總部 郡 州縣
唐虞 荊梁南境
周 楚國 巫黔中地
秦 黔中郡
漢 武陵郡〈無陽縣〉
晉 武陵郡〈舞陽縣〉
唐 奨州 〈峩山縣〉
思州 〈思王縣 思卭縣〉
播州 〈胡刀縣 琊川縣〉
宋 奨州
元 湖廣行省 思州軍民宣撫司
鎮逺府
明 貴州布政司
鎮逺府 〈鎮逺縣 施秉縣〉
國朝 貴州布政司
鎮逺府 〈鎮逺縣 施秉縣 天柱縣台拱同知 清江通判〉
鎮逺府屬縣建置
鎮逺縣〈附郭〉
漢〈無陽縣〉
晉〈舞陽縣〉
唐〈奨州地〉
宋〈竪眼大田溪洞〉
元〈改鎮安縣至正元年改安夷縣尋改鎮逺溪洞金容金達楊溪公俄等處兩蠻夷軍民長官司〉眀〈洪武五年改為鎮逺金容金逹蠻夷長官司𢎞治十一年改設鎮逺縣〉
國朝因之〈康熙二十二年以湖廣鎮逺衛屬府省入縣雍正十二年以府屬卭水正副二長官司來屬〉領長官司二〈卭水正司卭水副司〉
施秉縣
唐〈琊川縣地屬播州〉
宋〈竪眼大田溪洞地〉
元〈至正二年置施秉前江等處軍民長官司〉
眀〈洪武五年改設蠻夷長官司正統九年改設施秉縣〉
國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省偏橋衛入縣〉
天柱縣
宋〈屬城州〉
明〈洪武二十四年置天柱所萬厯二十五年改縣屬湖廣靖州〉
國朝因之〈雍正五年改𨽻黎平府十一年自黎平來屬〉
台拱同知
明〈以前俱為九股化外生苗〉
國朝雍正十一年討平之設同知駐其地
清江通判
明〈以前俱為化外生苗〉
國朝雍正八年討平之設通判駐其地
思南府
禹貢荊梁二州之裔土周屬楚巫黔中地秦屬黔中郡漢屬武陵郡隋以其地置務川縣屬巴東郡唐武徳四年以隋巴東郡之務川及扶陽縣置務州析務川置涪川縣貞觀元年以廢夷州之寧夷伏逺思義明陽髙富丹川及廢思州之丹陽城樂感化多田思王來屬尋省思義明陽丹川丹陽四年更務州為思州以涪川扶陽兼開南蠻置費州八年省感化以多田城樂𨽻費州以髙富𨽻黔州十一年省思州之伏逺開元四年開生獠置思邛縣𨽻思州〈今扶陽多田城樂諸廢縣皆在思南境內由是言之唐時費州今之思南也〉唐末沒於蠻宋政和中蕃部長田祐恭內附始建思州領務川邛水安夷三縣宣和四年廢州及務川縣為務川城邛水安夷二縣皆為堡紹興元年復為思州仍領務川等三縣𨽻䕫州路元至元十四年置思州軍民安撫司尋改為宣撫司治龍泉坪領婺川縣及思邛江水特姜等處長官司十八年改宣撫司為宣慰司兼管內安撫司二十一年改𨽻順元路二十九年改𨽻湖廣行省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既平陳友諒宣慰司田仁智遣其都事楊琛來歸附仍授為思南道宣慰司𨽻湖廣布政司〈思南府志雲元至正間其族屬鎮逺州知州田茂安始分據其地以獻明玉珍設都元帥府徙今治宣慰田琛徙都坪而思州分為二今治謂龍泉坪都坪今思州府也考明外史土司傳元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既平陳友諒思南宣慰司田仁智思州宣撫司田仁厚皆歸附洪武十二年仁智死子大雅襲永樂八年大雅死子宗鼎襲洪武二年仁厚死子洪正襲二十年洪正死子琛襲琛為仁厚之孫是思州之分為二不自琛始也元時二田有宣慰宣撫之分至明始併為宣慰是田氏之有兩宣慰亦不自琛始也府志之言恐不可為據存之以備叅考〉洪武二十三年徙宣慰司治於水徳江永樂十一年仁智孫宗鼎以不法廢改設思南府𨽻貴州布政司以婺川縣𨽻府正統四年以廢烏羅府置朗溪正副長官司𨽻府𢎞治六年改印江等處長官司為印江縣萬厯三十四年改水徳江長官司為安化縣俱𨽻府領縣三長官司六
國朝因之雍正七年革沿溪正長官司領縣三長官司五
思南府建置表
總部 郡 州縣
唐虞 荊梁南境
周 楚國
秦 黔中郡
漢 武陵郡
隋 巴東郡〈務川縣〉
唐 黔中採訪使
費州涪川郡 〈涪川縣 扶陽縣 多田縣城樂縣〉思州寧夷郡 〈務川縣 思卭縣〉
宋 䕫州路 思州 〈務川縣 安夷縣 邛水縣〉
元 湖廣行省
思州安撫司 〈婺川縣 水特姜長官司思卬江等處長官〉
明 貴州布政司
思南府 〈司安化 縣婺川 縣印江 縣蠻夷正 司蠻夷副 司沿河正〉
〈司沿河副 司朗溪正 司朗溪副〉
國朝 貴州布政司
思南府 〈司安化 縣婺川 縣印江 縣蠻夷正 司蠻夷副 司沿河副〉
〈司朗溪正 司朗溪副〉
思南府屬縣建置
安化縣〈附郭〉
隋〈務川縣地〉
唐
宋〈俱因之〉
元〈置水特姜長官司𨽻思州宣撫司〉
明〈初改水徳江長官司𨽻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一年𨽻府萬厯三十年正長官張瑢無嗣族人爭襲十餘年不決改為安化縣設縣治府南門外仍以正長官改授上縣丞副長官改授土主簿及原設土廵檢一俱領於縣〉
國朝因之領土縣丞主簿廵檢各一
印江縣
唐〈思邛縣地〉
宋〈廢〉
元〈改為思邛江長官司𨽻思州宣慰司〉
明〈初改為印江長官司𨽻思南宣慰司永樂間𨽻府𢎞治六年改為印江縣其長官司改授土縣丞〉
國朝因之領土縣丞一
婺川縣
隋〈開皇末年置務川縣𨽻巴東郡〉
唐
宋〈俱因之〉
元〈因婺星飛流化石改務為婺〉
明〈初𨽻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一年改𨽻府十二年始立土知縣尋易流官〉
國朝因之
石阡府
禹貢荊梁南裔周屬楚秦為黔中地漢為牂柯郡地晉分牂柯置夜郎郡為夜郎郡地宋齊因之隋屬明陽郡唐初為思黔二州地武徳二年以信安義泉綏陽三縣置義州〈在龍泉縣義陽山下〉並置都牢洋川二縣尋改信安為信寧四年以思州之寧夷縣置夷州析置夜郎神泉豐樂綏養鷄翁伏逺明陽髙富思義丹川宣慈慈岳十二縣五年更義州曰智州六年省夷州之鷄翁貞觀元年廢夷州省夜郎神泉豐樂以寧夷伏逺明陽髙富思義丹川𨽻務州宣慈慈岳𨽻涪州綏養𨽻智州四年復以黔州之都上縣開南蠻置夷州省智州之都牢五年以廢州之樂安宜林芙蓉琊川四縣屬智州六年置鷄翁縣屬夷州十年以髙富屬黔州十一年改屬夷州改智州曰牢州徙治義泉領縣九信陽義泉綏陽洋川綏養樂安宜林芙蓉琊川十六年廢牢州省綏養樂安宜林以信寧𨽻黔州以芙蓉琊川𨽻播州以綏陽義泉洋川𨽻夷州徙夷州治於綏陽永徽後省鷄翁髙富開元二十五年復以思州之寧夷來屬領縣五都上綏陽義泉洋川寜夷〈廢綏陽縣在今龍泉縣西北廢洋川縣在今府屬苗民司南今之石阡葢唐貞觀四年所置夷州地也〉唐末復陷為蠻夷宋初為羈縻夷州大觀二年酋長獻其地建為承州所領五縣與唐夷州之縣名同宣和三年廢承州及都上諸縣以綏陽𨽻珍州元置石阡等處軍民長官司𨽻思州宣撫司明改石阡長官司𨽻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一年置石阡府領長官司五龍泉葛彰苗民石阡正石阡副萬歴二十九年改龍泉長官司為龍泉縣𨽻府
國朝因之康熙二年革葛彰司五十年革苗民司雍正八年革石阡正司領縣一長官司一
石阡府建置表
總部 郡 州縣
唐虞 荊梁南境
周 楚國 巫黔中地
秦 黔中郡
漢 牂柯郡
晉 夜郎郡
隋 明陽郡
唐 夷州 〈綏陽縣 都上縣 義泉縣洋川縣 寕夷縣〉
宋 珍州 〈綏陽縣〉
元 思州宣撫司 〈石阡等處長官司〉明 貴州布政司
石阡府 〈龍泉縣 石阡正長官司 石阡副長官司葛彰長官司 苗民長官司〉
國朝 貴州布政司
石阡府 〈龍泉縣 石阡副長官司〉
石阡府屬縣建置
龍泉縣
唐〈為牢州治〉
宋〈為珍州地〉
元〈龍泉坪為思州安撫司治所〉
明〈洪武初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一年改龍泉坪長官司𨽻石阡府萬厯二十年播賊冦龍泉土官安民志死之三十二年改龍泉長官司為龍泉縣𨽻府〉
國朝因之
思州府
禹貢荊州之裔土周屬楚巫黔中地秦屬黔中郡漢屬武陵郡酉陽縣地唐為廢思州之丹陽及廢夷州之丹川二縣地〈唐地理志有兩思州兩夷州前夷州武徳四年置貞觀元年廢後夷州貞觀四年置前思州志不載所置之年亦貞觀元年廢後思州本務州貞觀四年更名貞觀元年廢二州時二縣俱𨽻務州尋省丹陽二年省丹川故仍以二縣係之思夷二廢州〉𨽻黔中採訪使宋為思州安夷縣地𨽻䕫州路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思州田氏降置沿江安撫司𨽻思州軍民宣撫司宣撫司原治龍泉坪後因龍泉火徙治都坪十七年詔復還舊治而都坪遂為安撫司治所即今思州也二十九年改安撫司為宣撫司𨽻湖廣行省至正二十五年明太祖平漢宣撫司田仁厚遣其都事林憲等來獻鎮逺古州軍民二府婺川等十縣於是命改宣撫為宣慰使司以仁厚為宣慰使𨽻湖廣布政司永樂十一年仁厚孫田琛與思南宣慰田宗鼎有隙弄兵坐廢遂改思州宣慰司為思州府𨽻貴州布政司隆慶二年遷思州府治於平溪衞萬厯五年還舊治領長官司四
國朝因之雍正五年割湖廣平溪清浪二衞來屬改為玉屛青溪二縣領縣二長官司四
思州府建置表
總部 郡 州縣
唐虞 荊梁南境
周 楚國 巫黔中地
秦 黔中郡
漢 武陵郡〈酉陽縣〉
唐 思州 〈丹陽縣〉
夷州 〈丹川縣〉
宋 䕫州路 思州 〈安夷縣〉
元 湖廣行省 思州宣撫司
明 貴州布政司
思州府 〈都坪長官司 黃道長官司都素長官司 施溪長官司〉
國朝 貴州布政司
思州府 〈玉屏縣 青溪縣 都坪長官司黃道長官司 都素長官司 施溪長官司〉
思州府屬縣建置
玉屛縣
古〈為雄溪地〉
漢〈馬援畧地五溪此其一也〉
唐
宋〈俱酉陽縣地〉
元〈平溪蠻夷司〉
明〈洪武初設平溪堡二十三年置平溪衞𨽻湖廣都司〉
國朝因之〈後裁都司𨽻辰州府雍正五年來屬改衞設玉屏縣𨽻府〉
青溪縣
元〈大坪村蠻地〉
明〈洪武時始建清浪衞𨽻湖廣都司〉
國朝因之〈後裁都司𨽻辰州府雍正五年來屬改衛設青溪縣𨽻府〉
銅仁府
禹貢荊州南境周屬楚漢為武陵郡隋為沅陵郡唐初為辰州境垂拱二年分辰州麻陽縣地及開山洞置錦州盧陽郡領縣四盧陽招諭渭陽萬安長安四年以溪州之洛浦來屬天寳元年更萬安曰常豐唐末沒於蠻宋太平興國八年有錦州刺史田漢希與懿州刺史田漢瓊上言願兩易其地詔許之懿州今沅州也熙寧間置錦州砦後倂入沅州麻陽縣元置銅仁大小江等處長官司𨽻思州軍民安撫司明洪武初改銅仁長官司𨽻思州宣慰司永樂十一年置銅仁府𨽻貴州布政司領長官司四省溪提溪銅仁大萬山正統四年又以廢烏羅府之烏羅平頭四長官司屬焉萬厯二十六年革銅仁司置銅仁縣後又革大萬山司
國朝因之康熙四十三年平紅苗設正大營以同知駐其地雍正八年平松桃紅苗移同知駐焉仍𨽻府共領縣一正副長官司八
銅仁府建置表
總部 郡 州縣
唐虞 荊州南境
周 楚國 巫黔中地
秦 黔中郡
漢 武陵郡
隋 沅陵郡
唐 錦州盧陽郡
宋 沅州 錦州砦
元 思州安撫司 〈銅仁長官司〉明 貴州布政司
銅仁府 〈銅仁縣 省溪正司 省溪副司提溪正司 提溪副司 烏羅正司
烏羅副司 平頭正司 平頭副司〉
國朝 貴州布政司
銅仁府 〈銅仁縣 松桃同知 省溪正司省溪副司 提溪正司 提溪副司
烏羅正司 烏羅副司 平頭正司平頭副司〉
銅仁府屬縣建置
銅仁縣〈附郭〉
明〈初為銅仁長官司萬厯二十六年改縣𨽻府〉
國朝因之編戶八里
松桃同知
明〈以前俱為紅苗巢穴接連黔楚蜀三省謂之三不管地〉
國朝雍正八年平紅苗移正大營同知駐其地黎平府
禹貢荊梁之裔周屬楚秦為黔中郡地漢為武陵郡地梁置龍檦縣隋屬沅陵郡唐武徳七年置龍標縣貞觀八年置巫州析龍標置夜郎朗溪思微三縣屬州九年省思微十三年李𢎞節開夷獠置古州樂興郡總章二年智州刺史謝法成招慰生獠以故唐林州地置福祿州天授二年改巫州曰沅州析夜郎置渭溪縣長安四年分夜郎渭溪置舞州先天元年析龍標置潭陽縣開元十三年復改沅州為巫州大厯五年改巫州為敘州𨽻黔中採訪使古州福祿州俱𨽻嶺南採訪使唐末皆沒於蠻宋太平興國八年以知敘州舒徳郛為刺史為羈縻州崇寧四年王江古州蠻納土於王口砦置平州政和元年廢元至元中設古州八萬軍民總管府尋改為長官司又設上里坪及中古州樂敦洞長官司屬思州安撫司𨽻湖廣行省明洪武三年辰州衞指揮劉宣武率兵招降湖耳潭溪諸洞於是諸洞長官皆來朝命皆仍其原官置蠻夷長官司十四𨽻思州宣慰司永樂十一年廢宣慰司設府以古州曹滴潭溪八舟洪州西山福祿永從七長官司置黎平府以湖耳亮砦歐陽新化龍里中林赤溪七長官司置新化府並𨽻貴州布政司宣徳十年省新化府入黎平𢎞治八年廢福祿永從司置永從縣萬厯二十八年改𨽻湖廣三十一年復𨽻貴州
國朝因之順治十七年革曹滴司康熙二十三年革赤溪湳洞司二十五年革西山司雍正三年以湖南之銅鼓五開二衛來屬五年改銅鼓為錦屏縣改五開為開泰縣又以湖南靖州之天柱縣來屬七年開闢苖疆設同知駐古州十一年以天柱縣屬鎮逺府府領縣三正副長官司十四
黎平府建置表
總部 郡 州縣
唐虞 三苗
周 楚國
秦 黔中郡
漢 武陵郡
梁 〈龍檦縣〉
隋 沅陵郡 〈龍檦縣〉
唐 黔中採訪使 敘州潭陽郡 〈龍標縣 朗溪縣〉嶺南採訪使 古州樂興郡 〈福祿州〉
宋 廣南西路 覊縻敘州
元 湖廣行省 思州軍民安撫司 〈上里坪長官司 古州八萬洞長官司〉明 貴州布政司
黎平軍民府 〈永從縣 曹滴司 赤溪湳㓊司西山司 龍里司 中林司
新化司 歐陽正司 歐陽副司亮砦司 湖耳正司 湖耳副司
洪州正司 洪州副司 潭溪正司潭溪副司 古州司 八舟司〉
國朝 貴州布政司
黎平府 〈開奉縣 永從縣 錦屏縣古州同知 龍里司 中林司
新化司 歐陽正司 歐陽副司亮砦司 湖耳正司 湖耳副司
洪州正司 洪州副司 潭溪正司潭溪副司 古州司 八舟司〉
黎平府屬縣建置
開泰縣〈附郭〉
唐〈屬五溪〉
宋〈為潭溪砦〉
元〈置潭溪長官司至元中設軍民總〉
明〈管府洪武十八年始立五開衛設內外十六〉
國朝因之〈所𨽻湖廣雍正三年來屬改衛〉
永從縣
唐〈置溪洞福祿州〉
五代〈楊氏據其地〉
宋〈太平興國始置福祿永從長官司〉
元〈因之𨽻思州安撫司〉
明〈正統間長官李英死族人爭襲改為永從縣𨽻府〉
國朝因之〈康熈二十五年廢西山司地入縣〉
錦屏縣
宋〈為銅鼓砦〉
元〈名五腦砦蠻地〉
明〈洪武三年妖人林小廝叛兵剿之設銅鼓衛𨽻湖廣靖州〉
國朝因之〈雍正三年來屬五年改為錦屏縣〉
古州同知
明〈古州有裏外之分自宋至元明建砦設州設長官司皆外古州也而裏古州厯代俱為化外生苗〉
國朝雍正七年討平之設同知駐其地
大定府
禹貢梁州荒裔漢屬牂柯西南境蜀諸葛亮南征蠻長濟濟火佐擒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唐元和六年羅羅鬼主上表請盡歸牂柯故地開成元年鬼主阿珮內附㑹昌中封其別帥為羅甸國王世襲爵宋開寳中普貴納土〈本志一名宇貴考宋史二名皆逸〉封襲如故元至元十五年羅氏鬼國主阿榨內附詔授安撫使十七年復叛左丞李徳輝諭降其酋長阿察奏改鬼國為順元路以阿察為順元路宣撫司後改為宣慰司明洪武四年靄翠歸附授貴州宣慰使永寧宣撫司內附置永寧衛後靄翠死都指揮馬將以兵盡驅諸羅為郡縣諸羅欲反靄翠妻奢香見太祖願効力開西鄙世保境以乞除太祖許之賜姓安氏香歸乃率諸羅開赤水烏撒道以通烏䝉且立龍塲九驛自是子孫世襲宣慰使十五年於烏撒軍民府地置烏撒衛又置烏䝉衛十六年徙烏𫎇衛於畢節改置畢節衛二十二年増置赤水衛又置普市摩泥阿落宻白撒四守禦所𨽻衛天啟二年安邦彥叛崇禎元年討平之後頭目臥這化沙等爭襲各獻地請設流因建大方城置副將鎮守旋廢
國朝順治十五年大兵取滇宣慰使安坤為嚮導滇平仍授水西宣慰使司准世襲十八年裁摩泥白撒阿落宻三所康熈三年安坤與烏撒土知府安重聖謀叛討平之以水西十一則溪地設三府以大方城為大定府水胯火著架勒化各四則溪屬之以水西城為黔西府則窩以著雄所三則溪屬之以比喇壩為平逺府的獨朶你要架隴胯四則溪屬之則溪羅鬼語猶華言唐之州宋之軍也改烏撒為威寧府二十三年改黔西平逺二府為州𨽻大定府二十六年改大定府為州改永寧衛為縣省普市所入縣改畢節衛為縣省赤水衛入縣省烏撒衛俱𨽻威寧府雍正八年割永寧縣屬四川復大定為府改威寧為州與黔西平逺畢節俱𨽻府十一年移通判分駐水城仍𨽻府共領州三縣一分防通判一
大定府建置表
總部 郡 州縣
唐虞 梁州荒裔
周
秦 夜郎國
漢 牂柯郡
唐 羅甸國
宋 羅施鬼國 烏撒部
元 湖廣行省 順元路宣慰司
雲南行省 烏撒烏䝉宣慰司
明 貴州布政司 貴州宣慰司
四川布政司 烏撒軍民府
國朝 貴州布政司
大定府 〈平逺州 黔西州 威寧州畢節縣 水城通判〉
大定府屬州縣建置
平逺州
漢〈西南夷牂柯郡地〉
唐〈羅甸國〉
宋〈羅施鬼國〉
元〈順元宣慰使地〉
明〈洪武為水西宣慰比喇壩地〉
國朝〈康熈三年設平逺府二十三年改為州𨽻大定府後又屬威寧府雍正七年仍屬大定府〉黔西州
漢〈西南夷牂柯郡地〉
唐〈羅甸國〉
宋〈羅施鬼國〉
元〈順元宣慰使〉
明〈洪武四年罷為宣撫使六年陞為宣慰使〉
國朝〈康熈三年設黔西府二十二年改為州屬大定府後大定改州屬威寧府雍正七年仍屬大定府〉
威寧州
古〈名巴凡兀姑後又改名巴的甸〉
唐〈烏些〉
宋〈蠻夷烏撒部〉
元〈至元十年始附立烏撒路尋為軍民總管府又改為軍民宣撫司二十四年陞為烏撒烏𫎇宣慰司〉
明〈洪武十四年改烏撒軍民府𨽻四川為土知府世襲十五年増置烏撒衛𨽻雲南都司永樂十二年改𨽻貴州都司〉
國朝〈康熈三年置威寧府二十六年以黔西平逺大定三州畢節永寧三縣屬之雍正七年改為州𨽻府〉
畢節縣
元〈為八番順元等處宣慰司地〉
明〈洪武初歸附十五年置烏䝉衛於烏䝉府境十六年罷烏䝉衛因畢節驛改設畢節衛二十二年又増置赤水衛俱𨽻貴州都司〉
國朝因之〈康熈二十六年改衛為縣省赤水衛入縣𨽻府〉
水城通判
明〈以前俱為水西安氏地〉
國朝平水西屬大定府雍正十一年設通判駐其地南籠府
禹貢梁州南境秦以前為夜郎地漢為牂柯郡地蜀漢為興古郡地唐為盤州地𨽻戎州都督府𫎇氏叛唐其地為南詔東鄙東㸑烏蠻七部落居之其後㸑酋阿宋逐諸部據其地號於矢部元至元十三年改屬普安路𨽻雲南行省明初為櫺鉢寨陵元堡洪武二十三年設安籠守禦所𢎞治十一年普安夷婦米魯叛廣西安隆土官岑軾助兵討平之割安籠所三十六寨之阿能等十八寨以賞其功𨽻廣西萬歴四十三年阿能土目三狼殺安隆土官岑峯其子光裕請貴州兵討誅三狼仍以賞功之十八寨歸𨽻貴州
國朝因之康熈二十五年改安籠所為南籠㕔移安順通判駐其地雍正元年改㕔為府以安順府之普安州及普安安南二縣來屬又以廣西泗城府西隆州所屬紅江以北之地設永豐州𨽻府共領州二縣二
南籠府建置表
總部 郡 州縣
唐虞 梁州南境
周
秦 夜郎地
漢 牂柯郡
蜀漢 興古郡
唐 戎州都督府 盤州
宋 於矢部
元 雲南行省 普安路
明 貴州布政司 安順府〈安籠所〉
國朝 貴州布政司
南籠府 〈永豐州 普安州 普安縣安南縣〉
南籠府屬州縣建置
永豐州
周〈百粵地〉
漢〈屬交趾郡地〉
宋
元〈俱為泗城州地〉
明〈屬泗城州及西隆州𨽻廣西〉
國朝〈雍正五年割泗城土府所屬紅江北之上江長壩等十六甲西隆州所屬江北之羅斛冊亨等四甲置州𨽻府〉
普安州
唐〈置西平州貞觀中改為盤州〉
宋〈為於矢部地〉
元〈延祐中置於矢部萬戶府尋改為普山府至元間改置普安路〉
明〈洪武十六年置普安軍民府以土府適恭為知府二十二年罷府置普安衛軍民指揮使司𨽻雲南尋改𨽻貴州永樂元年置普安安撫司以土蠻慈長為安撫司十三年慈長叛改為州領羅羅民十二部屬安順府〉
國朝因之〈康熈二十六年省普安衛入州雍正五年改𨽻府〉
普安縣
明〈為馬乃夷地〉
國朝〈順治十八年馬乃叛討平之以其地設普安縣𨽻安順府康熈二十二年徙縣治於新興所雍正五年改屬府〉
安南縣
元〈為普安路地〉
明〈洪武十七年置尾灑驛二十三年改設安南衛〉
國朝因之〈康熈二十六年改為縣屬安順府雍正五年改𨽻府〉
遵義府
禹貢梁州之域古蠻夷地周秦時為夜郎且蘭地漢元鼎中且蘭君反𤼵兵討平之置縣屬牂柯郡晉隋因之唐貞觀元年以牂柯北界地置朗州並置恭水等六縣十一年州廢縣亦廢十三年復置州更名曰播亦復置縣十四年更恭水曰羅䝉十六年更羅䝉曰遵義〈六縣沿革詳見平越府建置論〉又開山洞置珍州領麗臯夜郎樂源三縣置溱州領榮懿扶歡樂來三縣咸亨元年省樂來元和二年廢珍州以所領縣屬溱州大中十三年南詔僭號㓂陷播州咸通元年安南都䕶李鄠復取之尋仍為所陷乾符初太原人楊端應募領兵復之世為州刺史自後王建孟知祥相繼據其地宋乾德三年珍州刺史田景遷內附開寳元年景遷上言本州連年災沴乞改為髙州從之大觀二年大駱解上下族帥駱世華駱文貴獻其地復置珍州南平夷人楊文貴等獻其地置播州樂源郡領播川琅川帶水三縣又置遵義軍遵義縣宣和三年廢播州為播川縣廢琅川帶水二縣𨽻南平軍廢遵義軍為砦𨽻珍州又以廢承州之綏陽縣來屬開禧三年陞遵義砦為軍嘉定十一年復為砦端平三年復以白綿堡為播州嘉熙三年設播州安撫司領樂源縣咸淳末以珍州來屬元至元十四年播州安撫使楊邦憲歸附仍授安撫司十五年從邦憲請以鼎山縣𨽻播州十六年改鼎山為播川二十一年以播州𨽻順元宣撫司二十六年改播州為播南路二十八年播南楊漢英上言所管地於四川行省為近乞改為軍民宣撫司直𨽻四川行省從之以漢英為紹慶珍州南平等處沿邊宣慰使行播州軍民宣撫使播州等處管軍萬戶凡珍州思寧等處長官司俱屬焉後改播州𨽻湖廣行省至正末改珍州曰真州明洪武五年播州宣慰楊鏗歸附仍授宣慰使司十七年改真州為長官司萬厯二十九年宣慰司楊應龍叛討平之設遵義軍民府及真安遵義桐梓綏陽仁懐五州縣𨽻四川布政司
國朝因之康熈二十六年府裁軍民字雍正五年改𨽻貴州布政司領州一縣四
遵義府建置表
總部 郡 州縣
唐虞 梁州南境
秦 夜郎國
漢 牂柯郡
隋 牂柯郡〈夜郎縣〉
唐 黔中採訪使 播州 〈遵義縣 芙蓉縣 帶水縣〉
溱州 〈榮懿縣 扶歡縣 夜郎縣麗臯縣 樂源縣〉
宋 播州 〈樂源縣 遵義縣 綏陽縣〉
珍州
元 湖廣行省 播州安撫司 〈播川縣〉
明 四川布政司
遵義軍民府 〈遵義縣 正安州 桐梓縣綏陽縣 仁懷縣〉
國朝 貴州布政司
遵義府 〈遵義縣 正安州 桐梓縣綏陽縣 仁懷縣〉
遵義府屬州縣建置
遵義縣
漢〈古夜郎且蘭地後為縣〉
隋〈夜郎縣〉
唐〈播州遵義縣〉
宋〈為播州安撫司〉
元〈因之〉
明〈播州宣慰使司萬厯二十九年改遵義縣屬四川〉
國朝因之〈雍正五年改𨽻貴州〉
正安州
漢〈夜郎縣地〉
魏
晉〈俱因之〉
唐〈珍州〉
宋〈改西髙州〉
元〈初為珍州後改真州〉
明〈洪武十七年改真州為長官司萬厯二十九年改真安州𨽻府屬四川〉
國朝因之〈雍正二年改正安州五年改屬貴州按明一統志古蹟中載廢珍州唐貞觀中置長安中改舞州開元初又改鶴州後復為珍州考唐地理志唐貞觀十六年開山洞置珍州並置夜郎麗臯樂源三縣元和二年州廢縣皆屬溱州珍州未嘗復置也且並無改舞州鶴州之説考貞觀八年以辰州之龍標縣置巫州因析置夜郎朗溪思微三縣天授二年又析夜郎置渭溪縣改巫州曰沅州長安四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二縣置舞州開元十三年以舞武聲相近更名鶴州二十年曰業州大厯五年始更名奬州是舞州鶴州乃沅州之夜郎所置非珍州之夜𭅺所置也葢州郡之更改無常山水之名稱常在舞州當因舞溪而得名在今鎮逺府之域夜𭅺析自龍標在今黎平沅州之間與鎮逺近與珍州逺一統志因夜𭅺之名而誤載耳〉
桐梓縣
秦〈夜𭅺地〉
唐〈溱州〉
宋〈播川縣〉
元〈初為鼎山縣後仍改播川〉
明〈洪武六年以其地析置播川松坎桐梓三驛萬厯二十九年置桐梓縣𨽻府屬四川〉
國朝因之〈雍正五年改屬貴州〉
綏陽縣
漢〈屬牂柯郡地〉
唐〈綏陽縣〉
宋〈置遵義軍後改播川縣〉
元〈屬播州〉
明〈萬厯二十九年改綏陽縣𨽻府屬四川〉
國朝因之〈雍正五年改屬貴州〉
仁懐縣
漢〈且蘭地屬牂柯郡〉
唐〈屬播州〉
宋
元〈俱因之〉
明〈萬厯二十九年改仁懐縣𨽻府屬四川〉
國朝因之〈雍正五年改屬貴州〉
貴州通志卷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前111年 (提及)
- 前85年 (提及)
- 208年 (提及)
- 308年 (提及)
- 338年 (提及)
- 383年 (提及)
- 552年 (提及)
- 619年 (提及)
- 686年 (提及)
- 704年 (提及)
- 710年 (提及)
- 712年 (提及)
- 725年 (提及)
- 870年 (提及)
- 896年 (提及)
- 925年 (提及)
- 978年 (提及)
- 999年 (提及)
- 1108年 (提及)
- 1111年 (提及)
- 1236年 (提及)
- 1276年 (提及)
- 1303年 (提及)
- 1365年 (提及)
- 1371年 (提及)
- 1438年 (提及)
- 1474年 (提及)
- 1630年 (提及)
- 1661年 (提及)
- 1664年 (提及)
- 1725年 (提及)
- 620年 (提及)
- 1279年 (提及)
- 1413年 (提及)
- 1726年 (提及)
- 1729年 (提及)
- 1687年 (提及)
- 1711年 (提及)
- 1631年 (提及)
- 1390年 (提及)
- 1672年 (提及)
- 1730年 (提及)
- 1727年 (提及)
- 1292年 (提及)
- 1381年 (提及)
- 1415年 (提及)
- 1666年 (提及)
- 1684年 (提及)
- 1731年 (提及)
- 1732年 (提及)
- 660年 (提及)
- 738年 (提及)
- 1277年 (提及)
- 1372年 (提及)
- 1375年 (提及)
- 1384年 (提及)
- 876年 (提及)
- 1383年 (提及)
- 1419年 (提及)
- 1668年 (提及)
- 1702年 (提及)
- 1659年 (提及)
- 1728年 (提及)
- 1683年 (提及)
- 1341年 (提及)
- 1734年 (提及)
- 1342年 (提及)
- 1444年 (提及)
- 1391年 (提及)
- 1733年 (提及)
- 621年 (提及)
- 716年 (提及)
- 1379年 (提及)
- 1410年 (提及)
- 1369年 (提及)
- 1439年 (提及)
- 737年 (提及)
- 1663年 (提及)
- 1275年 (提及)
- 983年 (提及)
- 1704年 (提及)
- 624年 (提及)
- 669年 (提及)
- 1105年 (提及)
- 1370年 (提及)
- 1435年 (提及)
- 1660年 (提及)
- 1385年 (提及)
- 836年 (提及)
- 1278年 (提及)
- 1628年 (提及)
- 1658年 (提及)
- 1273年 (提及)
- 1414年 (提及)
- 1723年 (提及)
- 670年 (提及)
- 859年 (提及)
- 860年 (提及)
- 1207年 (提及)
- 1218年 (提及)
- 1239年 (提及)
- 1724年 (提及)
- 642年 (提及)
- 1373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