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決然死滅 社會主義決然興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資本主義決然死滅 社會主義決然興盛

——兩種社會制度下兩種金融貨幣的鮮明對比
尹杭
1971年4月2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偉大領袖毛主席在五十年代末談到國際形勢的總的特點時指出:「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歷史的發展,雄辯地證實了毛主席的這一英明論斷。

十多年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經濟危機和財政金融危機一再爆發,資本主義制度更加病入膏肓。而社會主義中國,在偉大領袖毛主席領導下,國民經濟蓬勃發展,財政金融長期穩定,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興旺景象。兩種社會制度下兩種金融貨幣的不同命運,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震撼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貨幣危機[編輯]

資本主義金融貨幣領域裡最突出、最重大的變化,是美元霸主地位的急劇沒落。這充分暴露了美帝國主義外強中乾的虛弱本質,表明資本主義制度已經走上極其深刻的總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帝國主義利用它在戰爭中膨脹起來的經濟實力,把美元和黃金等同起來,迫使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貨幣同美元維持固定的比價,形成了以美元為支柱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對其他國家加強控制和掠奪。一九四九年底,美帝國主義搜刮的黃金曾達到二百四十六億美元,占當時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總額的百分之七十。

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在一九四七年就指出:「美國的戰爭景氣,僅僅是一時的現象。它的強大,只是表面的和暫時的。」戰後以來,由於美帝瘋狂擴充軍備,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從一九五○年起,它的國際收支開始出現逆差,到一九五九年底,黃金儲備已減至一百九十五億美元。進入六十年代,美國的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惡化,黃金滾滾外流,美元信用急劇低落。那些經濟力量相對有所增長的西歐國家,以法國為代表,起而反抗美帝的控制,向美元的霸權地位公開挑戰。它們一再用積存的美元向美國大量擠兌黃金,掀起搶購黃金的風潮,使美元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到一九七○年底,美國的黃金儲備只剩下一百一十億零七千萬美元,僅占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總額的四分之一多一些;而國外持有的美元存款(即美國的對外短期負債),則由一九五九年的一百九十四億美元猛增到四百九十億美元。這就是說,美國現有的黃金儲備,還不夠償還它對外短期負債的四分之一。所謂「金元帝國」,已成為一棵空心大樹。隨着美元地位的急劇沒落,整個資本主義貨幣體系越來越支離破碎。

資本主義金融貨幣危機的又一個突出表現,是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通貨膨脹惡性發展。

最近幾年,在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中,物價上漲幅度越來越大。在美國,據官方公布的大大縮小了的數字,六十年代消費品的價格總指數上漲了百分之二十六。在擴大侵略越南戰爭前五年,每年平均上漲百分之一點三,而從一九六五年美帝頭子約翰遜擴大侵越戰爭到他一九六九年初下台的四年中,上漲了百分之十二,每年平均上漲百分之三。

尼克松一九六九年一月上台時,曾極力標榜要把「制止」通貨膨脹作為「最優先的問題」來解決;並一再吹噓:由於採取了增稅、提高利率等所謂「緊縮」經濟的措施,幾個月內就可以制止通貨繼續膨脹。但是,在他上台的兩年裡,美國的消費品價格就猛漲了將近百分之十二,每年平均幾達百分之六。現在,一個美元的國內購買力已降到只等於一九五九年的七角三分,或戰前一九三九年的三角五分了。

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景況同樣不妙。六十年代,日本國內消費品價格上漲達百分之六十八,法國上漲了百分之四十六,英國上漲了百分之四十一,西德上漲了百分之二十八。儘管它們也實行所謂「緊縮」,一九七○年十二月價格與一年前比較,日本上漲百分之八點三,英國上漲百分之七點九,法國上漲百分之五點三,西德上漲百分之四。通貨惡性膨脹已成了當前資本主義國家無法解脫的災難。

資本主義金融貨幣危機還突出表現在危機風暴接連不斷,來勢兇猛,規模巨大。特別是從一九六七年十一月開始,不到兩年時間,就爆發了五次震撼資本主義世界的危機,英國英鎊和法國法郎,先後被迫貶值,隨之貶值的貨幣達四十多種。每一次危機爆發,西方市場都是紛紛拋售美元、英鎊等貨幣,搶購黃金,給美元以沉重的打擊。在一九六八年三月爆發的一次危機風暴中,僅僅半個多月時間,美國黃金儲備流失竟達十四億美元,美帝國主義不得不放棄在自由市場維持三十五美元兌換一英兩黃金的官價,聽任黃金價格自由波動。當時自由市場金價立刻躍升到四十美元以上,意味着美元實際上已經變相貶值。

資本主義無可挽救地沒落下去[編輯]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說:「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帝國主義制度走向全部崩潰的時代」。資本主義金融貨幣危機日益深重,是反動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之後,壟斷資產階級的謀士凱恩斯曾經鼓吹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妄圖用通貨膨脹等辦法來刺激生產,維護資本主義的所謂「持久繁榮」,挽救資本主義制度的沒落。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搞的就是這一套。它們拚命擴大財政預算,增加軍費開支,盲目刺激生產,製造虛假繁榮。但是,所有這些做法,都不過是一種飲鴆止渴、剜肉補瘡的辦法,其結果是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造成了周期頻繁、日益嚴重的經濟危機和金融貨幣危機,使資本主義制度的生產社會性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固有矛盾進一步激化。特別是美帝國主義,由於推行侵略和戰爭政策的失敗,國內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進一步加劇,政治危機、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日益嚴重。一九六九年秋天在美國爆發的戰後第五次經濟危機,已持續了一年多,工業生產下降,企業大量倒閉,今年一月,失業人數達到五百四十萬,比兩年前尼克松上台時增加了一倍多。在通貨膨脹和失業猛增的夾擊之下,壟斷資本集團惶恐萬狀,窮於應付。事實證明,所謂凱恩斯主義以及形形色色的新凱恩斯主義已經徹底破產。

美帝國主義由於不斷擴大對外侵略,六十年代的軍費開支達五千九百億美元,僅侵略越南戰爭就耗費了上千億美元。到一九七○年六月底止的十一個財政年度,它的財政收支有九年出現赤字,累計達六百四十多億美元。不久前尼克松供認,目前這一財政年度的赤字將達一百八十六億美元。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美國反動統治集團採取了橫徵暴斂,濫發鈔票,濫發公債的手段。一九六九年美國聯邦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的稅收比一九五九年增加了二倍;貨幣流通總額一九五九年底為一千四百二十億美元,去年十二月增至二千一百四十六億美元;聯邦政府公債愈滾愈大,達到三千九百一十億美元,平均每個美國人負擔達一千九百多美元。這兩、三年,美國全國每年支付的公債利息都在一百八十億美元以上,幾乎占全年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九到十。一向自稱世界「最富有」的美國,今天卻是債台高築,面臨着千瘡百孔的困難局面,這就從根本上喪失了穩定金融貨幣的經濟基礎。

帝國主義拚命擴軍備戰,大搞赤字財政,製造通貨膨脹,餵肥了壟斷資產階級;而嚴重的通貨膨脹,卻削弱了廣大人民的購買力,正如列寧所說的,「使工人群眾的處境愈來愈難以忍受,使資本同勞動的鬥爭愈來愈尖銳」。近年來,歐洲、北美、大洋洲的革命群眾運動空前高漲,鬥爭的鋒芒,指向美帝國主義和腐朽的資本主義制度。在美國,一九七○年爆發罷工五千六百多次,參加人數創十年來的最高紀錄,使壟斷資本損失工作日六千二百萬個。特別是去年九月中旬開始的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四十萬工人大罷工,堅持六十八天,使美國國民生產總值損失七十億美元,尼克松政府的財政預算赤字將增加三十億美元。十二月,美國五十多萬鐵路工人又舉行聲勢浩大的罷工,慌得尼克松覺也不睡,坐等着簽署一項由國會連夜開會通過的強令工人推遲罷工的「緊急法案」。在英國,一九七○年的工人罷工鬥爭,是一九二六年全國大罷工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年。其他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罷工鬥爭也是連綿不絕。越來越激烈的階級對抗,沉重地打擊了壟斷資本的反動統治,使資本主義經濟更加動盪不定,金融貨幣危機進一步加深。

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為了擺脫國內的困境,加緊對外侵略掠奪,激起了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的強烈反抗,民族解放運動普遍高漲,越來越多的中、小國家,包括被視為美國「後院」的拉丁美洲國家,紛紛起來反對美帝國主義這個超級大國的強權政治,使帝國主義的國際市場不斷縮小,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矛盾更加尖銳。它們狹路相逢,明爭暗鬥,搶奪市場,以鄰為壑。美帝國主義每年輸出上百億美元的資本,進行經濟滲透和支付海外軍費,造成美國本身國際收支的大量逆差,一九七○年達九十八億美元以上;其他國際收支有盈餘的帝國主義國家,則不得不增加本國貨幣的發行,買進流入的美元,從而使這些國家的通貨膨脹惡性發展。去年九月,法國財政部長德斯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上,公開抨擊美國,說它是在用自己的通貨膨脹「毒染着國際水井」。美帝國主義的這種通過對外擴張轉嫁危機的做法,已使當前危機重重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更加搖搖欲墜。

帝國主義國家的金融貨幣危機,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加速走向全面崩潰的情況下接連爆發的,這是一種無法根治的痼疾。六十年代裡,美帝國主義曾經糾集一些國家,拼湊了一個所謂「黃金總庫」,簽訂了一連串的所謂「互惠借款協議」,還通過它的御用工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一種所謂「特別提款權」;目前又在策劃改變各國貨幣匯價,企圖用迫使其他國家貨幣升值的辦法,擺脫對美元的衝擊,和緩一下危機,苟延殘喘。但是,所謂「黃金總庫」,已在一九六八年三月被一場搶購黃金的狂潮所衝垮,其他種種貨色,也都不是什麼「靈丹妙藥」,都挽救不了資本主義沒落的命運。

同帝國主義一樣,社會帝國主義也陷於無法解脫的經濟危機和財政金融危機之中。蘇修叛徒集團利用他們所篡奪的國家政權,大搞資本主義復辟,全面推行所謂「新經濟政策」,造成了嚴重的惡果。工業衰退,農業下降,供應緊張,國家市場商品奇缺,物價不斷上漲,通貨膨脹加劇,勞動人民日益貧困化。為了應付財政金融的困難局面,他們一面發行新公債,一面把早已到期的公債推遲到一九七七年開始的二十年內分期償還;他們不僅揮霍了蘇聯人民幾十年來辛勤勞動積累的大量財富,而且低聲下氣,向當年的戰敗國西德、日本和其他一些西方國家乞求貸款。他們還加緊對外侵略擴張,對別國人民進行超經濟的剝削和掠奪。他們的倒行逆施,激起了蘇聯人民和東歐一些國家人民的極大不滿和強烈反抗,從而加劇了社會帝國主義的政治危機,加速了現代修正主義的破產。

社會主義不可阻擋地興盛起來[編輯]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一個不以人們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同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一片衰微破敗的景象相反,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在偉大領袖毛主席領導下,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建立在鞏固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上的我國人民幣,已成為世界上少有的最穩定的貨幣。在當前資本主義世界金融貨幣危機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我國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我國的人民幣在國際上享有越來越高的信譽。這些都充分顯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

歷史的經驗證明,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貫徹執行了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我們就有了一切,反之,就會喪失一切。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在七億人民中空前大普及,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更加深入人心;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受到了深刻的批判;我國的無產階級專政越來越鞏固,社會生產力加速發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煥發出來的革命精神,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我國農業接連九年奪得了豐收,工業生產出現新的高漲,勝利地完成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三個五年計劃。工農業戰線的大好形勢,帶來了財政金融戰線的大好形勢。堅定地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不斷前進,是我國金融貨幣長期穩定的根本保證。

同帝國主義實行盲目地擴張生產、通貨膨脹的反動政策相反,我國人民根據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思想,根據毛主席制定的「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和「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偉大方針,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革命精神,大力地、有計劃地發展生產。在工農業生產不斷發展的基礎上,財政充裕,商品豐富,市場繁榮,大量的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一直保持穩定,不少工業品,特別是有關支援農業和保障人民健康、滿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的產品,還一再降低價格,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奠定了我國金融貨幣長期穩定的物質基礎。

同帝國主義大搞赤字財政,靠橫徵暴斂、濫發鈔票、發行公債和舉借外債來過日子的政策相反,我國是一個從來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國家,我國財政一直遵守增產節約和收支平衡的原則。我國發行貨幣,主要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不是單純根據財政的需要。建國初期我國發行一定數量的公債,是用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向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借過一些外債,主要是用於抗美援朝,並且堅持按期償還的原則。一九六五年初,我國提前一年還清了外債,到一九六八年底,又全部還清了公債。我國已經成為一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社會主義國家。特別是一九六九年以來,在黨的「九大」團結、勝利路線的指引下,隨着工農業生產的飛躍發展,我國的財政金融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新時期。一九七○年我國財政收入之多,增長幅度之大,是建國以來從來沒有過的。牢固的財政基礎,為我國人民幣長期穩定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同帝國主義對外擴張掠奪、輸出資本,造成國際收支龐大逆差的情況相反,我國一貫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精神,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支持各國人民的正義鬥爭;我國的對外貿易和對外援助,是根據平等互利、互通有無的原則進行和發展的。同帝國主義把貨幣作為對外進行剝削掠奪的工具相反,我國在對外貿易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是為雙方的貿易和經濟往來服務,也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之上的。因之,我國的外匯收支始終保持平衡,並略有結餘。這是我國金融貨幣長期穩定的又一個有力因素。

我國金融貨幣戰線上的一切輝煌成就,我國人民幣成為世界上少有的最穩定的貨幣,都是在偉大領袖毛主席和以毛主席為首、林副主席為副的黨中央領導下取得的,都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是貫徹執行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勝利。目前,在黨的九屆二中全會的精神鼓舞下,全國人民活學活用毛主席光輝哲學思想的群眾運動正出現一個新的高潮,各條戰線的斗、批、改正在繼續深入發展,七億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越來越旺盛,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將更加鞏固,更加壯大,更加朝氣蓬勃。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和蘇修社會帝國主義,則將在重重矛盾中加速走向崩潰。不管它們如何進行垂死掙扎,它們的政治、經濟危機,金融貨幣危機和社會危機必將愈來愈嚴重,無可挽救地更加一天天爛下去。

兩種社會制度下兩種金融貨幣的鮮明對比,使我們清楚地看到當代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資本主義決然死滅和社會主義決然興盛。這是一個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