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退身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退身論
作者:李德裕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709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昔余常惑焉。自前朝李右相、元中書,皆宴安厚味,終嬰大戮。所以文種有藏弓之恨,李斯有稅駕之歎,張華願優遊而不獲(原註:裴頠勸廢賈後,華答以「庶可優遊卒歲」),傅亮贊識微而不免。此四子者,皆神敏知幾,聰明志古,圖國致霸,動必成功,而自謀其身,猶有所恨,況常人哉!其難於退者,以余忖度,頗得古人微旨。天下善人少惡人多,一旦去權,禍機不測。摻政柄以禦怨誹者,如荷戟以當狡獸,閉關以待暴客;若捨戟開關,則寇難立至。遲遲不去者,以延一日之命,庶免終身之禍,亦猶奔馬者不可以委轡,乘流者不可以去楫,是以懼禍而不斷,未必皆耽祿而患失矣。何以知之?余之前在鼎司,謝病辭免,尋即遠就澤國,自謂在外而安,豈知天高不聞,身遠受害。近者自三公鎮於舊楚,懇辭將相,歸守邱園,而行險之人,乘隙構患,竟以失巨浪而懸肆,去灌木而攖羅。余豈不知身退罹殃,蓋恥同種、斯之不去也。則知勇退者豈容易哉!而陸士衡稱「不知去勢以求安,辭寵以招福」,斯言過矣。惟有遭逢善人,則庶可無患,故范雎得蔡澤,退而不辱,虞邱得叔孫,去而不困。其次則毅者、有心者亦可矣,子文舉子玉以靖國,隨會避郤子以紓亂,皆保其後矣。若小人,則禍必及之,無所逃也,終不及乘扁舟,變姓名,浩然五湖之外,不在人間之世,斯可以免矣。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