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通典/卷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開元禮 纂類八 吉禮五 通典
卷一百十四
禮七十四 開元禮 纂類九 吉禮六
開元禮 纂類十 吉禮七 

通典卷第一百十四

禮七十四開元禮纂類九吉禮六 皇帝時享於太廟凡一歲五享謂四孟月及臘宗廟三年一祫以 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及諸享攝事並附 齋戒陳設省牲器鑾駕出宮晨祼饋食 祭七祀祫禘以功臣配享鑾駕還宮 皇帝時享於太廟凡一歲五享,謂四孟月及臘。宗廟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及諸享攝事並附。 齋戒 將享,有司卜日,如常儀。皇帝散齋四日於別殿,致齋三日於太極殿,服通天冠,絳紗袍,結佩,並如圓丘儀。應享官齋,具序例儀。祫禘儀同。 陳設 前享三日,尚舍直長施大次於廟東門之外道北,南向,尚舍奉御鋪御座。守宮設文武侍臣次於大次之後,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設諸享官次於齋坊之內。攝事,右校清掃內外,守宮設享官、公卿以下次於齋坊。九廟子孫於齋坊內近南,西向北上。文官九品以上於齋坊之南,東方南方朝集使又於其南,東方南方蕃客又於其南,俱每等異位,重行,西向北上。介公、酅公於廟西門之外近南,武官九品以上於介公、酅公之南,西方北方朝集使於武官之南,西方北方蕃客又於其南,俱每等異位,重行,東向北上。其褒聖侯位於文官三品之下,諸州使人分方各位於朝集使之後。攝事無大次及九廟子孫以下至此儀。 前享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廟庭,如圓丘儀。所異者,樹路鼓及設歌鐘歌磬於廟堂上前楹間耳。右校清掃內外。

前享一日,奉禮設御位於廟東陛東南,西向。攝事無御位。下倣此。設享官、公卿位於東門之內道南,執事者位於其後,每等異位,俱重行西面,以北為上。攝則公卿位於道北,執事位於道南。設御史位於廟堂之下,一位於東南,西向,一位於西南,東向,令史各陪其後。設奉禮位於樂懸東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設協律郎位於廟堂之上前楹之間,近西,東向。設太樂令位於北懸之間,北向。

設從享之官位:九廟子孫於享官、公卿之南,昭穆異位;雖有貴者以齒。文官九品以上位於子孫之南;東方南方朝集使於文官之南;東方南方蕃客又於其南。俱每等異位,重行,西面北上。介公、酅公位於西門之內道南;武官九品以上於介公、酅公之南,少西,當文官;西方北方朝集使於武官之南;西方北方蕃客又於其南。俱每等異位,重行,東面北上。其褒聖侯位於文官三品之下,諸州使人分方各位於朝集使之後。

設門外位:享官、公卿以下皆於東門之外道南,每等異位,重行,北面西上。子孫之位於享官、公卿之東,少南,文官九品以上於子孫之東,東方南方朝集使於文官之東,東方南方蕃客又於其東,俱每等異位,重行,北面西上。設介公、酅公位於西門之外道南,武官九品以上於介公、酅公之西,少南,西方北方朝集使於武官之西,西方北方蕃客又於其西,俱每等異位,重行,北面東上。其褒聖侯位於文官三品之下,諸州使人分方各位於朝集使之後。攝事無九廟子孫以下至此儀。

設牲牓於東門之外,當門西向,以南為上。設廩犧令位於牲西南,史陪其後,俱北向。設諸太祝位於牲東,各當牲後,祝史各陪其後,俱西向。設太常卿省牲位於牲前,近北,又設御史位於太常卿之西,俱南向。

設樽彝之位於廟堂上前楹間,各於室戶之左,北向。春夏每室雞彝一,鳥彝一,犧樽二,象樽二,山罍二。秋冬每室斝彝一,黃彝一,著樽二,壺樽二,山罍二。皆加勺,凡宗廟皆以黼。皆西上,各有坫焉。祫享設樽彝於廟堂上下。每座斝彝一,黃彝一,犧樽二,象樽二,著樽二,山罍二,在堂上,皆於神座之左。獻祖、太祖、高祖、高宗樽彝在前楹間,北向;懿祖、代祖、太宗、中宗、睿宗樽彝在戶外,南向。其壺樽二、太樽二、山罍四,在堂下階間,北向西上。禘享則雞彝、鳥彝,餘同祫享。

設簋鉶籩豆之位於廟堂之上,俱東側階之北。每座四簋居前,四簠次之,次以六,次以六鉶,籩豆為後,每座異之,祫禘攝事,簋簠鉶與正數半之。皆以南為上,屈陳而下。

設御洗於東陛東南,亞獻之洗又於東南,俱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珪瓚巾爵。執樽罍篚者各位於樽罍篚之後。祫禘儀,享日未明五刻,太廟令服其服,布昭穆之座於戶外。自西序以東,皇八代祖獻祖宣皇帝,皇六代祖太祖景皇帝,皇高祖高祖神堯皇帝,皇祖高宗天皇大帝,座皆北廂,南向。皇七代祖懿祖光皇帝,皇五代祖代祖元皇帝,皇曾祖太宗文武聖皇帝,皇伯考中宗孝和皇帝,皇考睿宗大聖真皇帝,座於南廂,北向。每座皆設黼扆,莞席紛純,藻席畫純,次席黼純,左右幾。

省牲器 省牲之日午後十刻,廟所禁斷行人,太廟令整拂神幄。祝史各取毛血,每座共實一豆,祝史又洗肝於鬱鬯,又取膟膋共實一豆,俱置饌所。餘並如圓丘儀。膟膋,腸間脂。祫禘祝史洗肝於鬱鬯,餘並同圓丘儀。 鑾駕出宮 前出宮三日,本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守宮設從享官五品以上次於承天門東西朝堂,如常儀。 前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殿庭,如常儀。駕出,懸而不作。

享日未明七刻,搥一鼓為一嚴,三嚴時節,前一日侍中奏裁。侍中奏開宮殿門及城門,餘並與圓丘儀同,唯祭官稱享為異耳。

晨祼 享日未明四刻,諸享官各服其服,太廟令、良醞令各帥其屬入實樽罍,雞彝、斝彝及犧樽、象樽、著樽、壺樽之上樽皆實以明水,山罍之上樽實以玄酒,鳥彝、黃彝實以鬱鬯;犧樽、著樽實以醴齊,象樽、壺樽實以盎齊,山罍實以清酒。祫禘之樽,斝彝及五齊上樽皆實明水,山罍上樽實以玄酒,黃彝實以鬱鬯,犧樽實以汎齊,象樽實以醴齊,著樽實以盎齊,壺樽實以醍齊,太樽實以沈齊,山罍實以清酒。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簋簠。 未明三刻,奉禮帥贊者先入位,贊引引御史、博士、太廟令、太祝、宮闈令及令史、祝史與執樽罍篚者入自東門,當階間重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凡奉禮有詞,贊者皆承傳。御史以下皆再拜訖,執樽罍篚者各就位。贊引引御史、諸太祝詣東陛升堂,行掃除於上,令史祝史行掃除於下,訖,引就位。祫禘又太廟令帥其屬陳瑞物於廟庭太階之西,上瑞為前,中下相次,及伐國所得寶器,上次先後亦然,俱藉以席。攝事不陳瑞物寶器。

未明二刻,贊引引太廟令、太祝、宮闈令詣東陛升堂,詣獻祖室,入開埳室,太祝、宮闈令奉出神主置於座。祫禘則未明二刻,陳腰輿於東陛之東,每室各二,皆西向北上。立定,贊引引太廟令、太祝、宮闈令帥內外執事者,以腰輿自東陛升,詣獻祖室,入開埳室,太祝、宮闈令奉出神主,各置於輿,出詣座前,奉神主置於座訖,以次奉出懿祖以下如獻祖儀。訖,引太廟令以下次奉出懿祖,次奉出太祖,次奉出代祖,次奉出高祖,次奉出太宗,次奉出高宗,次奉出中宗,次奉出睿宗,神主置於座,如獻祖之儀。皇祖妣以下神主皆宮闈令奉出,俱並而處右。訖,引太廟令以下降還本位。攝事贊引各引享官俱就門外位,無駕將至下至從享官位儀。

駕將至,謁者、贊引引享官,通事舍人分引九廟子孫、從享群官、諸方客使先置者俱就門外位。

駕至大次門外,迴輅南向,將軍降,立於輅右。侍中進,當鑾駕前跪奏稱:「侍中臣某言,請降輅。」俛伏,興,還侍位。皇帝降輅,乘輿之大次,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太廟令以祝版奉御署訖,近臣奉出,太廟令受,各奠於坫。通事舍人引文武五品以上從享之官,皆就門外位。太樂令帥工人、二舞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內,武舞立於懸南道西。其升堂座者,皆脫屨於下,降納如常。謁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司空再拜訖,謁者引司空詣東陛升堂,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下訖,引復位。初司空行樂懸,通事舍人、謁者、贊引各引享官及九廟子孫、從享群官、諸方客使次入就位。攝事無九廟子孫以下至皇帝再拜儀,但享官再拜耳。

皇帝停大次半刻頃,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於大次門外,當門北向。侍中版奏:「外辦。」皇帝出次,華蓋侍衛如常儀。侍中負寶陪從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凡太常卿前導,皆博士先引。至廟門外,殿中監進鎮珪,皇帝執鎮珪,華蓋仗衛停於門外,近侍者從入如常。皇帝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於左。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太常卿前奏:攝事謁者進太尉之左白「請行事」。凡攝事皆太尉初獻。「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協律郎跪,俛伏,舉麾,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跪奠訖,俛伏而後興。鼓柷,奏永和之樂,乃以黃鍾為宮,大呂為角,太蔟為徵,應鍾為羽,作文舞之舞樂,舞九成,黃鍾三奏,大呂、太蔟、應鍾各再奏。偃麾,戛敔,樂止。凡樂皆協律郎舉麾、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戛敔而後止。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太和之樂作,皇帝每行,皆如常樂。皇帝至罍洗,樂止。侍中跪取匜,興,沃水;又侍中跪取盤,興,承水;皇帝搢鎮珪,凡受物則搢珪,奠訖,執珪,俛伏,興。皇帝盥手。黃門侍郎跪取巾於篚,興,進,皇帝帨手訖,黃門侍郎受巾,跪奠於篚。黃門侍郎又取瓚於篚,興,進,皇帝受瓚,侍中酌罍水,又侍中奉盤,皇帝拭瓚訖,侍中奠盤匜,黃門侍郎受巾奠於篚,皆如常。

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升自阼階,樂止。侍中、中書令以下及左右侍衛量人從升。以下皆如之。攝事皆太尉升陛,盥洗酌獻。太常卿引皇帝詣獻祖樽彝所,執樽者舉,侍中贊酌鬱鬯訖,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圜鍾之均。自後登歌,皆用圜鐘。太常卿引皇帝入詣獻祖神座前,北向跪,以鬯祼地,奠之,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出戶,祫禘少退。攝事同。北向再拜。訖,太常卿引皇帝次祼懿祖,次祼太祖,次祼代祖,次祼高祖,次祼太宗,次祼高宗,次祼中宗,次祼睿宗,並如上儀。訖,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阼階,還版位,西向立,樂止。

初群官拜訖,祝史各奉毛血及肝膋之豆於東門外,齋郎奉爐炭、蕭、稷黍各立於肝膋之後。於登歌止,祝史奉毛血肝膋與奉爐炭蕭稷黍者以次入自正門,升自太階,諸太祝各迎取毛血肝膋於階上,俱入奠於神座前。祝史退立於樽所。齋郎奉爐炭皆置於室戶外之左,其蕭、稷黍各置於爐炭下,降自阼階以出。諸太祝俱取肝,出戶,燔於爐炭,還樽所。

饋食 皇帝既升祼,太官令出,帥進饋者奉饌陳於東門之外,重行西向,以南為上。謁者引司徒出詣饌所,司徒奉獻祖之俎。皇帝既至位,樂止,太官令引饌入自正門,俎初入門,雍和之樂作,以無射之均,自後接神之樂,堂下皆奏無射。饌至太階,樂止。祝史俱進,徹毛血之豆,降自阼階以出。饌升,諸太祝迎引於階上,各設於神座前。籩豆蓋,先徹乃升。簋簠既奠,卻其蓋於下。設訖,謁者引司徒以下降自阼階,復位。諸太祝各取蕭、稷黍,濡於脂,燔於爐炭,還樽所。 太常卿引皇帝詣罍洗,樂作,皇帝至罍洗,樂止。皇帝盥手洗爵,侍中、黃門侍郎贊洗如晨祼之儀。訖,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升自阼階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獻祖樽彝所,執樽者舉,侍中贊酌醴齊訖,光大之舞作,太常卿引皇帝入詣獻祖神座前,北面跪奠爵,少東,俛伏,興。太常卿又引皇帝出,取爵於坫,酌醴齊訖,太常卿又引入詣神座前,北面跪奠爵,少西,興。太常卿引皇帝出戶,北面立,樂止。祫享樂終八節止。諸座皆然。太祝持版進於室戶外之右,東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孝曾孫開元神武皇帝諱,敢昭告於獻祖宣皇帝、攝事雲「謹遣太尉封臣名」。下倣此。祖妣宣莊皇后張氏:氣序流邁,時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永懷罔極,伏增遠感。謹以一元大武、柔毛、剛鬣、明粢、薌合、薌萁、嘉蔬、嘉薦、醴齊,恭修時享,以申追慕,尚饗。」讀訖,興。以下諸室祝文儀並同。祫享祝云:「晷度環周,歲序雲及,永懷追慕,伏增遠感。謹以一元大武、柔毛、剛鬣、明粢、薌合、薌萁、嘉蔬、嘉薦、汎齊,肅雍明獻,恭備祫享。」餘字並同。禘享祝雲「祗薦禘事」。太祖以下稱臣。皇帝再拜訖,又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入奠版於神座,出,還樽所,皇帝拜訖,樂止。

太常卿引皇帝詣懿祖樽彝所,執樽者舉,攝事太尉詣樽彝所,取爵於坫,執樽者舉,太尉酌醴齊。他倣此。侍中取爵於坫,進,皇帝受爵,侍中贊酌醴齊訖,長發之舞作。太常卿引皇帝入詣懿祖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少東,俛伏,興。太常卿又引皇帝出取爵於坫,酌醴齊訖,太常卿引皇帝入詣神座前,北面跪奠爵,少西,興。太常卿引皇帝出戶,北向立,樂止。太祝持版進於戶之右,東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孝曾孫開元神武皇帝諱,敢昭告於懿祖光皇帝、祖妣光懿皇后賈氏」。讀祝文訖,樂作,太祝入奠版於神座,出,還樽所,皇帝拜訖,樂止。

太常卿引皇帝詣太祖樽彝所如上儀,大政之舞作,祝文曰「孝曾孫開元神武皇帝臣諱,敢昭告於太祖景皇帝、祖妣景烈皇后梁氏」。餘如上儀。次代祖,大成之舞作,祝文曰「孝曾孫開元神武皇帝諱,敢昭告於代祖元皇帝、祖妣元貞皇后獨孤氏」。獻訖,太常卿引皇帝詣樽彝所,皇帝拜訖,樂止。太常卿引皇帝詣高祖樽彝所如上儀,大明之舞作,祝文曰「孝曾孫開元神武皇帝臣諱,敢昭告於皇高祖神堯皇帝、祖妣太穆皇后竇氏」。訖,次太常卿引皇帝詣太宗樽彝所如上儀,崇德之舞作,祝文曰「孝曾孫開元神武皇帝臣諱,敢昭告於皇曾祖太宗文武聖皇帝、皇曾祖妣文德聖皇后長孫氏」。訖,次太常卿引皇帝詣高宗樽彝所如上儀,鈞天之舞作,祝文曰「孝孫開元神武皇帝臣諱,敢昭告於皇祖考高宗天皇大帝,皇祖妣大聖天后武氏」。訖,次太常卿引皇帝詣中宗樽彝所如上儀,酌醴齊,文和之舞作,祝文曰「孝姪開元神武皇帝臣諱,敢昭告於皇伯考中宗孝和皇帝、和思皇后趙氏」。訖,次太常卿引皇帝詣睿宗樽彝所如上儀,景雲之舞作,祝文曰「孝子開元神武皇帝臣諱,敢昭告於皇考睿宗大聖真皇帝、皇妣昭成皇后竇氏」。訖,興。皇帝再拜訖,又再拜。初讀祝文訖,樂作,太祝入奠版於神座,出,還樽所,皇帝拜訖,曲終樂止。

太常卿引皇帝詣東序西向立,壽和之樂作。皇帝獻將訖,謁者引司徒詣東階,升立於楹間,北面東上。皇帝獻訖,諸太祝各以爵酌上樽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授侍中,侍中受,北向進,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俛伏,興。諸太祝各帥齋郎持俎進,太祝減神座前三牲胙肉各取前腳第二骨。加於俎,又以籩豆取稷黍飯,還樽所。以胙肉各置一俎上,以飯共置一籩。以飯授司徒,司徒奉進,皇帝受以授左右。太祝又以胙肉授司徒,司徒受俎以次進,皇帝每受以授左右。謁者引司徒降復位。皇帝跪取爵,遂飲卒爵,侍中進受虛爵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復於坫。皇帝俛伏,興,再拜,樂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阼階,還版位,西向立,樂止。

文舞出,鼓柷,作舒和之樂,出訖,戛敔,樂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樂,立定,戛敔,樂止。

初皇帝將復位,謁者引太尉詣罍洗,盥手洗爵訖,謁者引太尉升自阼階,攝事則太尉將復位,謁者引太常卿。下倣此。詣獻祖樽彝所,執樽者舉,太尉酌盎齊。武舞作。謁者引太尉入詣獻祖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少東,興,謁者引太尉出戶,北向再拜。謁者又引太尉取爵於坫,酌盎齊訖,謁者引入詣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少西,訖,興,謁者引太尉出戶,北向再拜。謁者引太尉次詣懿祖樽彝所,取爵於坫,執樽者舉,太尉酌盎齊,謁者引太尉入詣懿祖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少東,興,謁者引太尉出戶,北向再拜。謁者又引太尉取爵於坫,酌盎齊訖,謁者引入詣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少西,訖,興,謁者引太尉出戶,北向再拜。訖,謁者引太尉次獻太祖,次獻代祖,次獻高祖,次獻太宗,次獻高宗,次獻中宗,次獻睿宗,並如上儀。訖,謁者引太尉詣東序西向立。諸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進太尉之左,北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飲卒爵,太祝進受虛爵,復於坫,太尉興,再拜,謁者引太尉降復位。

初太尉獻將畢,謁者引光祿卿攝事同。詣罍洗盥洗,升酌盎齊終獻,如亞獻之儀。訖,引光祿卿降復位。武舞止。

登歌,作雍和之樂,諸太祝各入室徹豆,還樽所,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登歌止。奉禮曰:「賜胙。」贊者唱:「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飲福者不拜。永和之樂作,太常卿前奏稱:「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樂一成止。

太常卿前奏:「禮畢。」太常卿引皇帝還大次,樂作,皇帝出門,樂止。殿中監受鎮珪,華蓋侍衛如常儀。通事舍人、謁者、贊引各引享官及九廟子孫、從享群官、諸方客使以次出。贊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出。工人、二舞以次出。太廟令與太祝、宮闈令納神主如常儀。其祝版燔於齋坊。

祭七祀各因時享祭之,惟中霤季夏別祭。祫禘之日遍祭之,如臘享。

司命戶以春,灶以夏,中霤以季夏土王日,門厲以秋,行以冬。

祭日未明一刻,太廟令帥其屬入布神席於廟庭西門之內道南,東向,以北為上,席皆以莞。設神位各於座首。設酒樽於神座東南,設洗於酒樽東南,俱北向。罍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爵。太廟令與良醞令之屬入實樽罍如常,其執樽罍篚者,各位於樽罍篚之後。初太祝以下入,祝史與執樽罍篚者次入就位。於堂上設饌訖,太官丞引饌入,祝史迎引於座首,各設於神座前。

於光祿卿將升獻,贊引引獻官詣罍洗盥洗,詣酒樽所,執樽者舉,獻官酌酒,贊引引獻官進,西面跪奠於司命神座,少退,西向立。祝史持版進神座之右,北向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開元神武皇帝遣具位姓名,敢昭告於司命:三陽照物,四序惟始,式遵常禮,謹以犧齊,粢盛庶品,明薦於司命,尚饗。」戶雲「時維歲首,升陽贊滯」。灶雲「時維夏始,盛陽作統」。門雲「時維孟秋,升陰紀物」。厲雲「時屬實沈,氣序清肅」。行雲「時維冬首,盛陰作紀」。讀祝文訖,興,獻官再拜,祝史進奠版於神座,還樽所。其七祀祝版,祝史一人讀之。獻官再拜訖,贊引引獻官詣酒樽所,酌獻並如上儀。訖,贊引引還本位。於堂上徹豆,祝史進徹豆,還樽所。

臘享祝文:「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孝曾孫開元神武皇帝某,敢昭告於獻祖宣皇帝、祖妣宣莊皇后張氏:肅承靈祐,錫茲介福,時和年登,率遵彝典,謹以一元大武、柔毛、剛鬣、明粢、薌合、薌萁、嘉蔬、嘉薦、醴齊,虔恭齋栗,備茲清祀,尚饗。」餘室祝文准此。太祖以下稱臣。

臘享祭七祀文:「維某年歲次月朔日,子開元神武皇帝遣具位姓名,敢昭告於司命、戶、灶、中霤、門、厲、行:今時和年豐,式遵常禮,謹以犧齊粢盛庶品,明薦於司命、戶、灶、中霤、門、厲、行,尚饗。」

獻官唯獻司命,餘座齋郎助奠,餘如上儀。

祫禘以功臣配享 享日未明一刻,太廟令布功臣神座於太廟之庭: 吏部尚書、贈司空、鄖國公殷開山,光祿卿、渝國公劉政會,開府儀同三司、淮安靖王神通,禮部尚書、贈司空、河間元王孝恭。

右配享高祖廟庭太階之東少南,西向,以北為上。下並放此。

司空、贈太尉、梁國文昭公房玄齡,特進、贈司空、鄭國文貞公魏徵,洛州都督、贈尚書左僕射、蔣國忠公屈突通,開府儀同三司、贈司徒、申國文獻公高士廉。

右配享太宗廟庭,少南,西向,以北為上。

司空、太子太師、贈太尉、英國貞武公李勣,中書令、贈尚書右僕射、高唐縣公馬周,尚書左僕射兼太子少傅、北平縣公張行成。

右配享高宗廟庭,少南,西向,以北為上。

侍中、譙國公桓彥範,侍中、平陽郡公敬暉,中書令兼吏部尚書、漢陽郡公張柬之,特進、博陵郡公崔玄暐,中書令、南陽郡公袁恕己。

右配享中宗廟庭,少南,西向,以北為上。

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傅、贈司空、許國文貞公蘇瑰,尚書左丞相、太子少保、徐國公劉幽求。

右配享睿宗廟庭,少南,西向,以北為上。

諸座各設版於座首。其版文各具題官爵姓名每座各設壺樽二於左,北向,玄酒在西,加勺,置爵於樽下。設洗於終獻罍洗東南,北向。太廟令與良醞令以齊實樽如常。堂上設饌訖,太官令帥進饌者出,奉饌入,祝迎引於座左,各設於座前,太官令以下出,祝還樽所。亞獻將畢,贊引引獻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詣酒樽所,執樽者舉,獻官酌酒,諸助奠者皆酌酒訖,贊引引獻官進詣首座前,東面奠爵,贊引引還本位。於獻官進奠,諸助奠者各進奠於座,還樽所。於堂上徹豆,祝進首座前徹豆,還樽所。

鑾駕還宮如圓丘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