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道徳真經註 (四庫全書本)/卷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 道徳真經註 卷四

  欽定四庫全書
  道徳真經註卷四
  元 吳澄 撰
  徳經下
  治大國若烹小鮮
  小鮮小魚也國大則民衆治大國當以簡靜不可擾動其民如烹小魚唯恐其壞爛而不敢擾動之也
  以道蒞天下者其鬼不神
  蒞臨也鬼天地之氣神靈怪也人之氣與天地之氣通為一有道之主以道臨蒞天下簡靜而不擾其民故民氣和平充塞兩間相為感應而天地之氣無或垂戾故鬼不為靈怪興妖災也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之
  鬼所以不靈怪者非不靈怪雖能靈怪而不為妖災傷害人也所以不傷害人者非自能如此也以聖人能使民氣和平不傷害天地之氣天地之氣亦和平而不傷害人也曰鬼曰神皆天地之氣名二而實一也
  夫兩不相傷故徳交歸焉
  交皆也天地之氣不傷害人者以聖人不傷害天地之氣也聖人不傷害天地之氣者以其簡靜而民氣和平也兩者不相傷皆由於聖人之徳故皆歸徳於聖人也
  右第五十一章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
  交㑹也大國者諸小國之交㑹如水之下流為天下衆水之交㑹也
  天下之牝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牝不先動以求牡牡常先動以求牝動求者招損靜俟者受益故曰以靜勝牡動求者居上靜俟者居下故曰以靜為下或曰牝字其一疑衍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不恃其尊謙降以下小國則能致小國之樂附小國甘處於卑俯伏以下大國則能得大國之見容下以取謂大國能下以取小國之附下而取謂小國能下而取大國之容也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大國下小國者欲兼畜小國而已小國下大國者欲入事大國而已兩者皆能下則大小各得其所欲然小者素在人下不患乎不能下大者非在人下或恐其不能下故曰大者宜為下章首下流之喻以喻大國非在人下而能下者牝牡之喻以喻小國素在人下而能下者
  右第五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寳不善人之所保
  萬物之奧萬物之最貴者奧室之西南隅寢廟之制有堂有室室在內故室為貴室中之制東南隅曰穾東北隅曰宧西北隅曰屋漏奧尊者所居故奧為貴道之尊貴猶寢廟堂室之奧寳人所重善人向道而進脩可以取重於人不善人
  悔亦可以自保其身 穾音杳音頥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申言善人之寳善人以道取重於人嘉言可愛如美物之可以鬻賣卓行可宗髙出衆人之上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申言不善人所保不善人以道保身者畏威寡罪身獲全安是不善之人道亦何嘗棄之也
  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申言道者萬物之奧有道之人天命之以君師之位則立之為天子君命之以師傅之職則置之為三公皆以有道而貴也拱璧合拱之璧駟馬一乘之馬拱璧先駟馬猶春秋傳言乗韋先十二牛也坐跪也朝聘之享駟馬陳於外執拱璧以將命曰先朝聘以拱璧駟馬為至貴而未足貴也不如跪而進此道之尤貴天子三公之貴以此道拱璧駟馬不如此道故萬物貴之而以為奧也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又總上三節而言貴此道言萬物之奧求以得言善人之寳罪以免言不善人所保自古所以貴此道者何也豈不曰善人以此道為人所寳得遂所求邪不善人以此道保其身免䧟於罪邪道所以為天下貴也天下釋萬物貴字釋奧
  右第五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凡以無為而為者老氏宗㫖也身行之事以無事為事口食之味以無味為味皆演為無為一句之旨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作起也所以得遂其無為者能圖其難於易之時為其大於細之時也天下之事始易而終難始細而終大終之難起於始之易終之大起於始之細故圗之為之於其易細之始則其終可不至於難可馴至於大而不勞心勞力所以能無為也若不早圗之急為之於其始則其終也易者漸難細者不大心力俱困無為其可得乎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末亂
  此言圗之於其易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此言為之於其細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上言事之難易此言心之難易始焉輕易諾人者其終難於踐言則寡信矣始之多易者終必多難故不待至終難之時而心以為難雖始易之時而心猶難之始終皆不敢易所以終無難
  大小多少報怨以徳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上言事之大小此言心之大小雖已大而心常自小已多而心常自少雖有怨當報然不自恃其大且多而急求伸直欲報其怨亦惟自處於小與少而甘受屈辱姑報以徳也蓋始小而少之時心固不敢自以為大即大而多之時則心亦不敢自以為大始終皆能自小所以能成其大也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矣又承上文終無難與終不為大二終字而言始雖以為難至終而不以為難始雖不敢以為大至終而自以為大則事幾成而敗於終者有矣故必慎終如始始以為難而終亦以為難始不為大而終亦不為大則終無敗事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又承上㡬成而敗與無敗事二敗字而言有心於為其事者意欲求其成而或反敗之有心於執其物者意欲保其得而或反失之無所為則無成與敗矣無所執則無得與失矣
  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上言為者不若無為執者不若無執此言聖人之欲以不欲為欲聖人之學以不學為學難得之貨人所欲者不貴重之是不欲人之所欲也故曰欲不欲衆人所趨者我亦不趨衆人掉臂過而不顧我則還反其處是不學人之所學也故曰學不學凡此不欲不學者蓋以萬物之理無為而自然故吾亦無為而與萬物同一自然而輔之於輪輻相依附而為一也章首言為無為章末言自然而不敢為此一章之意相始終
  右第五十四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有所知為明無所知為愚古者聖人明已之徳以明民徳亦欲民之愚者進於明而有所知也惟其愚而不能使之知非不欲其明而固欲其愚也老子生於衰世見上古無為而治其民淳樸而無知後世有為而治其民澆偽而有知善為道者化民為淳樸非欲使之明但欲使之愚而已此憤世矯枉之論其流之弊則為秦之燔經書以愚黔首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民之所以難治者以其明智之多是以法出姦生令下詐起以智治國謂聰明睿知以有臨使其民亦化而明智則機巧慧𭶑而難治以智治國者國之賊害也不以智治國謂自晦其明以蒞衆使其民亦化而愚昧則倥侗顓䝉而易治不以智治國者國之福利也
  知此兩者亦楷式
  兩者以智與不以智也楷者以為模楷效法之也式自處於卑也乗車者直躬憑較則為自處於髙上俯首憑式則為自處於卑下不自處以智而自處以愚者不髙上而自卑下也
  能知楷式是謂𤣥徳𤣥徳深矣逺矣與物反矣廼至於大順
  能知效法自處卑下之聖人則為𤣥妙之徳𤣥妙之徳深逺而不淺近故人不可測如人皆欲智我獨欲愚是與物相反也相反相逆也不相反相順也與物相順而不足以為順相逆雖不順廼所以為順之大故為𤣥妙深逺不可測之徳也
  右第五十五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為百穀王
  百穀之水同歸江海如天下之人同歸一王也江海之委在水下流能下衆水故能兼受百穀之水為之王也王之所以能兼有天下之人者亦若是
  是以聖人慾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言下之卑屈其言而不尊髙身後之退卻其身而不前進此聖人謙譲盛徳非有心於上人先人為之讀者不以辭害意可也
  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
  重難也害患也聖人能下之後之處人之上人不以為難處人之前人不以為患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天下樂於推戴使之處上處前而不厭惡蓋以其卑抑退遜不爭處上處前故天下之人莫能與之爭上爭先者而聖人得位得時竟得以上人先人也董氏曰徳下之則形上矣徳後之則形先矣楊雄雲自下者人髙之自後者人先之
  右第五十六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
  不肖無所肖似疑若一無所能道大似不肖猶逹巷黨人言孔子大而無一善之成名也蓋惟大而不可名故無可稱而似不肖董氏曰有所肖似則同於一物何足以為大
  夫我有三寳寳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持守而不失慈柔弱哀閔而不剛強儉寡小節約而不侈肆不敢先謙讓退郤而不鋭進持此三寳故雖大而似不肖也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舎慈且勇舎儉且廣舎後且先死矣
  慈者似怯而不勇廼所以為勇儉者似狹而不廣廼所以能廣器有形之物長為之上也不敢先者居人後而不為長然自後者人先之廼所以首出庶物之上而為器之長也舎而不用慈儉退後之寳而剛強以為勇侈肆以為廣銳進以求為先則將不能保其生皆死之徒也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慈者生之道仁之徳為三寳之首此下專言慈之一寳而二寳在其中矣慈者人人親之如父母豈有子而敵其父母攻其父母者哉故以慈而戰守則人不忍敵攻是能勝能固也縱有來敵來攻之寇人助其父母者多亦必能勝能固或人力不逮天亦將救助之不令其敗且潰天所以救助之者以其能慈而衞䕶之也曹操苻堅吞噬無厭不慈之甚呉晉雖非能如聖人之慈其禦寇也不得已而應之比之曹苻則此善於彼亦近於慈者赤壁風火勢順而北船燬青岡風鶴聲聞而氐衆奔吳晉雖弱挫曹苻百萬之兵是亦天救之也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徳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申言慈之寳四句四善字三句言用兵一句言用人也古者車戰為士甲士三人在車上左執弓右持矛中御車掌旗鼓皆欲其強武戰卒七十二人在車下將戰必激發其衆欲其奮怒然後能與敵爭雄而取勝慈者之用兵則不以此為善也士不欲其強武戰不欲其奮怒勝敵不待與之對陣較力兵刃不施彼將自屈吾之智能雖在人上歉然若不智已雖有能退然若不能自處於其下用他人之智為智用他人之能為能不武不怒不與為敵而自勝者以不爭為徳如天之不爭而勝也為之下者不恃智能而用人之力成已之事如天之無為而成故曰配天惟上古聖神之至極者能如此故曰古之極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仍無敵
  又申言慈之寳不敢字言用兵用兵有言者用兵者嘗有是言為主肇兵端以伐人也為客不得已而應敵也進寸難進也退尺易退也仍就也不為首兵但為應兵雖為應兵亦不欲戰不敢近進寜於逺退進戰者整其行陣而行攘臂以執兵而前進以仍敵不行則雖有行如無行不攘則雖有臂如無臂不執則雖有兵如無兵不仍之則雖有敵在前如無敵也無行音杭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寳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行三軍臨事而懼不敢輕敵也輕敵則輕戰以至殺人而喪吾慈寳矣禍莫大焉雖未進戰然一有輕敵之心則已有殺人喪寳之漸故曰幾喪吾寳抗舉也哀者慈心之見蘇氏曰兩敵舉兵相加而吾出於不得已則有哀閔殺傷之心哀心見而天人助之勝矣蓋慈者之勝不慈非戰而敗之不戰而屈之即勝也
  右第五十七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教人柔弱謙下而已其言甚易知其事甚易行也世降俗末天下之人莫能知其言之可貴莫能行柔弱謙下之事者
  言有宗事有君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
  宗貴於族而統一族君貴於國而主一國柔弱謙下可以為衆言之統如族之有宗可以為諸事之主如國之有君老子嘆時人愚而無知是以不知我言之可貴也
  知我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懐玉
  既已嘆之又若幸之非幸之也深惜之爾謂知我言之可貴者少此我之言所以為貴若使人人能知我之言則我與衆同不足貴矣褐毛布賤者所服人不知聖人但見其外之所被如褐而不之貴不知其中之所懷如玉而可貴也
  右第五十八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知而若不知上智之人聰明睿知守之以愚故曰上不知而以所知下愚之人耳目聾瞽自謂有所聞見故曰病
  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病病猶患其所患以不知為知病也以為病而病之則不復有此病矣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聖人生而知之雖知猶若不知豈有不知為知之病乎其不病也自然而然非由病病而然也聖人不恃其生知已雖無病可病然見不賢而內自省於衆人有病之可病者亦惕然以為病而病之以其病人之病若已之病是以自已始終不病也
  右第五十九章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
  威可畏者損夀戕身之事大威大可畏者死也人不畏其所可畏必戕身損壽以速其死有大可畏者至矣莊子曰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飲食之間而不知為之戒者過也
  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
  無毋通禁止辭狎玩習所居身之所處厭猶惡而棄之也平日所處凡損壽戕身之事無所畏憚狎習為常安然為之言不畏威也厭所生謂傷生速死是厭惡其所生而棄其命大威至矣
  夫惟不狎是以不厭
  不狎舊本作不厭廬陵劉氏雲上句不厭當作不狎今從之夫惟不狎其所居而畏所畏是以不厭其所生而大可畏者不至矣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自知自知愛身之道自見自顯著所知以示人自貴即後章貴生言貪生之心太重也聖人於自愛之道雖自知於中然含徳襲明知若不知亦不表表示人自見於外雖自愛之篤然體道自然若無以生為亦不切切貪生自貴之過彼謂自見自貴此謂自知自愛上文言不畏則有大威之禍不狎則有不厭之福皆為衆人言爾若聖人則不待畏而自無可畏不待毋狎而自無所狎內有自知自愛之實外無自見自貴之跡所無者所去也所有者所取也
  右第六十章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治此兩者或利或害
  此言用刑力之過人者勇也敢敢為惡不敢不敢為惡設言二人皆麗於法其一勇於敢者敢為惡之心過於人蓋怙終故犯之人也則當殺之虞典以為賊刑周語以為非𤯝惟終廼不可殺是也其一勇於不敢者不敢為惡之心過於人蓋𤯝災誤犯之人也則當活之虞典謂𤯝災肆赦周語謂非終惟𤯝時乃不可殺是也刑故宥過兩者帝王之刑老子之意則又不然言此兩者一利一害利謂勇於不敢而活之者為宜害謂勇於敢而殺之者恐或誤殺也然則不敢者固宜活之敢者亦不宜殺之也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敢為惡之人乃天所惡然天之所惡茫昧難測何以知其果為天所惡之人乎其人雖可殺聖人猶有難之之意而不敢輕易殺之也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聖人不輕易殺之則為惡者皆得漏網而天網不漏也天之於惡人非如人之以力與爭而天定自能勝人非如人之以口與言而其應如響應聲其報應之𨒪不待召之而自來至惡有惡報雖用智計不可逃免天雖無心坦然平易而巧於報應有非人謀之所能及此天網恢恢廣大似若疏而不宻然未嘗失一惡人無得漏網者聖人雖不殺之而天自殺之也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竒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竒不正也使愚民常有畏死之心而竒邪為惡者吾得執而殺之則人人知畏孰敢為惡然雖殺惡人而人之敢為惡者不止則是民愚不知畏死雖為惡者必遭刑殺彼亦無所懼上之人奈何以死懼之而輕易殺人乎
  常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斵夫代大匠斵希有不傷手矣
  不以死懼其人為惡者可不殺乎曰有司殺者在司殺者天也惟天為能殺人惟大匠為能斵木人慾代天殺人猶代匠斵木也代斵者手必多傷以譬代殺者身必多害也蓋不有人禍必有天刑
  右第六十一章凡五節一節言用刑正例不可盡從蓋哀閔過厚之意二節言天之不可知而不輕殺三節言天之能為人殺者以示SKchar四節言民不可懼而不輕殺五節言人慾代天殺者以示戒大哉老子之慈乎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食謂君所食於民者稅則民之所出以供上之食者也上多取於民則民饑且貧矣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上有為以智術御其下下亦以姦詐欺其上故難治也
  人之輕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輕死夫惟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也
  輕易也生生之厚求生之心太重也賢猶勝也貴生貴重其生即生生之厚求生之心重保養太過將欲不死而適以易死至人非不愛生順其自然無所容心若無以生為者然外其身而身存賢於重用其心以貴生而反易死也
  右第六十二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人生則肌膚柔軟而活動可以屈伸死則冷硬而強直不能屈伸草木生則枝莖軟脆死則枯槁堅硬因言人而並及於草木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上文言人與草木生柔而死堅推此物理則知人之徳行凡堅強者不得其死是死之徒也柔弱者善保其生是生之徒也
  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共
  用兵示弱者謀深而工敵輕而玩之故勝恃強者慮淺而驕敵懼而備之故不勝兵法始如處女敵人開戶示之弱也後如脫兎敵不及距則能勝之矣秦兵過周超乗三百竟敗於殽齊兵入晉桀石投人竟敗於鞌此恃強不勝之驗也共兩手所圍也木之弱而搖動者為近末之小枝強而不搖動者則為近根合拱之大榦也因言兵而並及於木
  故堅強處下柔弱處上
  上文言兵強者為人所勝是處下也不能如勝人者之處上木強者近根之榦是處下也不得如小枝之處上推此物理則知人之徳行凡堅強者矜已⿰冫麥 -- 凌人必蹷其貴髙而反處人下矣柔弱者衆所尊戴而得處人上矣
  右第六十三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髙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抑之舉之二句言張弓有餘不足二句言天道凡弛弓俯其體則弣在上弰向下張之而仰其體則弣向下弰在上是抑弣之髙者使之向下舉弰之下者使之在上天道之損有餘如抑其弣而使之下其補不足如舉其弰而使之髙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天道虧盈而益謙人則並寡以益其多吞小以益其大取貧以益其富此所以逆天道也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惟有道者
  有道之君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而不自有其貴富菲飲食惡衣服卑宮室為天下惜財而不茍費制田裡敎樹藝薄稅斂使民家給人足是以巳之有餘而奉天下也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見賢邪聖人之功能蓋天下此有餘者也不恃其所為之能而若無能不居其所成之功而若無功不欲顯示其功能之賢於人皆損巳之有餘也
  右第六十四章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之也
  金石至堅強然磨金石皆須用水是水為攻堅強之第一物莫有能先之者雖欲以他物易之而無可易之者也
  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水為至柔弱之物而能攻至堅剛之金石此柔弱能勝剛強天下之人莫不知之而莫有能行柔弱之事者蓋歎之也
  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之不祥是謂天下王
  垢污穢也不祥不吉善也污穢不吉善人所恥賤以為卑辱聖人則不然雖一國以汚穢不吉善之名歸之已皆受之而不辭蓋能柔弱甘以卑辱自處非如剛強之人慾以尊榮上人也然神所歆享而可以主社稷民所嚮往而可以王天下剛強者神怒民叛而失國失天下柔弱者神祐民附有國有天下此柔弱勝剛強之效也
  正言若反
  老子以反為道之動徳之𤣥故雖正言之每若反於正正而若反亦如明而若昧進而若退直而若屈巧而若拙之𩔖蓋若昧乃所以為明若退乃所以為進若屈乃所以為直若拙乃所以為巧若反乃所以為正下文言和怨者正欲救助善人而反不足以為之此正言若反也舊本以此為上章末句今按上章聖人云四句作結語意已完不應又綴一句於末他章並無此格絶學無憂章希言自然章皆以四字居首為一章之綱下乃詳言之此章亦然又反怨善三字叶韻故知此一句當為起語也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和平之也怨有所憤恨於人大怨其怨深至餘怨其怨藏宿於中而不盡為如夫子為衞君乎之為猶言救助之也善善人也怨者兩相仇必和而後解兩善人自無怨而何待於和兩惡人有怨則惡貫滿盈而自相殘或一勝一負或俱兩傷敗旁人靜觀之可也惟善人不幸與惡人有怨善人平恕雖無仇惡人之心惡人忿狠必有仇善人之事惡人報怨則善人受害矣故有心救助善人者必須和其怨使之解仇釋憾意欲為善人也然阻遏惡人報怨之心使不得逞中有藏宿不盡之怨暫和於今暴發於後是今日之和怨不能已其他日之報怨也而安可以為善人乎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執左契不責於人無心待物也契者刻木為劵中分之各執其一而合之以表信取財物於人曰責契有左右左契在主財物者之所右契以付來取財物之人臨川王氏曰史記雲操右契以責事禮記雲獻田宅者操右契則知左契為受責者之所執證謂執左契者已不責於人待人來責於已有持右契來合者即與之無心計較其人之善否和怨者有心於為善人也不若無心待物如執左契而不責於人靜中觀物而任其自然也
  有徳司契無徳司徹
  有徳無心待物無徳有心待物徹通也古者助法一井之田分為九區八家各受私田一區其中一區為公田八家同耕公田而各耕私田私田百畝所收或食九人或食八人或食七人或食六人下食五人由其各家丁力多寡強弱不同故也周改助為徹法恐八家私田所收之不均故八家私田亦令通力合作而均收之八家所得均平而無多寡之異司左契者任人來取無心計較其人故曰有徳司徹法者患其不均有心計較故曰無徳和怨者恐善人受害有心為之亦如司徹者有心於為力弱之家恐其所得者寡矣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與猶為也聖人無心待物不遏惡人之報怨忍坐視善人之受害乎曰天道無所私親常救助善人聖人雖無心於為善人而天常為之必不令惡人得以肆毒也前言聖人不用刑而天殺惡人此言聖人不和怨而天為善人老子之道無為自然一付之天而已然天之殱惡祐善豈若人之有心哉惡者必禍善者必福理之自然而然爾
  右第六十六章
  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逺徙
  十人為什百人為伯什伯之器重大之器衆所共也不用者不營為不貪求則重大之器無所用也重死者視死為重事而愛養其生不逺徙者生於此死於此不他適也老子欲挽衰周復還太古國大則民衆難治得小國寡民而治之使其民毋慕於外自足於內如此也
  雖有舟輿無所乗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舟輿甲兵非一人所可獨用謂什伯之器也無所乗無所陳不用也無所往則無用乎舟輿無所爭則無用乎甲兵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民淳事簡上古結繩之治可復雖有書契亦可不用不但不用什伯之器而已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此言重死而不逺徙也以所食之食為甘以所服之服為美充然自足愛養其生言重死也以此身之居為安而安之以此地之俗為樂而樂之言不逺徙也惟老死於所生之處孰肯輕易逺徙哉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使民至老死不相徃來此言民皆懐土雖相鄰之國目可以相望雞犬之聲耳可以相聞如此至近至老死不相往來不但不逺徙而已
  右第六十七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言之實者不飾美言之美者必虛飾而非實寔有能者口不好辨好辨以誇者非實能其事也實有知者學不務博務博以廣者非實知其理也此書卒章其言如此則其書和平簡約不辨不博蓋實善實知故皆真實之言而不虛飾以為美也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
  不積謂虛而無有為人以所善言與人以所知言虛而無有故所應不窮以積為有則所應有限豈能愈有愈多也哉莊子曰以有積為不足無蔵也故有餘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利者害之對有利則必有害天之道雖利而不害以不利而利之是以不害為者爭之端有為則必有爭聖人之道雖為而不爭以不為而為之是以不爭也
  右第六十八章總結二篇以見五千言之意皆不出此

  道徳真經註卷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