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遯菴先生全書/卷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 遯菴先生全書
卷之三
作者:鮮于浹
1681年
卷四

諸解[編輯]

三樣易解[編輯]

一曰天易。二曰竹易。三曰人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易也。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竹易也。存乎其人。存乎德行。人易也。有聖賢者能行。易之道。申而明之。默而成之。則易不在天不在竹而在人矣。

七樣易解[編輯]

有天地自然之易。

朱子曰。卦之未畫也。有自然之易。

邵子曰。畫前元有易。

愚按。太極生兩儀。兩儀。陰陽也。陰陽。卽是易也。此天地之後。人物之前。元有易也。何待畫卦而後始有易哉。此無畫之易也。河圖之類是也。

贊曰。天地之始。萬物未生。五氣順布。四時流行。無寸之尺。無星之衡。是謂天易。蕩蕩難名。

有伏羲畫卦之易。

朱子曰。聖人。因觀天地自然之法。象而畫。

邵子曰。太極旣分。兩儀立矣。四象生矣。八卦相錯。

愚按。伏羲之時。民心昧然。不知吉凶。故聖人作易。敎之卜筮。吉則行之。凶則避之。此開物成務之道也。但有占無文。只此八卦。該盡天下萬物之理。聖人卽卦體之全而立卦名如此。學者先看卦名義。六十四卦。皆有卦名。

贊曰。奇偶旣陳。兩儀粲然。天地日月。風雷山川。八卦成列。形分體全。隨時變易。萬物備焉。

有文王卦辭之易。

朱子曰。文王觀卦體之象而爲之彖辭。

邵子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

愚按。自文三而上。只有此六畫。而未有文字可傳。到文王。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此爲後世觀象未知者而作也。

贊曰。繫辭卦下。其名曰彖。彖以情告。象以象觀。智者見之。思過其半。君子學易。從道不叛。

有周公爻辭之易。

朱子曰。周公觀卦爻之變。爲之辭而吉凶之象益著。

愚按。周公就一卦六爻之上而爲之爻辭。以斷一爻之吉凶。

贊曰。繫辭爻下。是曰爻辭。潛見飛躍。變而隨時。吉凶悔吝。宜與不宜。凡百君子。敬以愼之。

有孔子彖象繫辭說卦文言之易。

朱子曰。夫子乃作彖象十翼之篇。專用義理。發揮經言。又曰。到得夫子。方始純以理言。雖未必是羲文本意。而事上說理。亦是如此。

愚按。羲文周公。專爲卜筮而作。故不及乎理。到得夫子。純以理推言經義。發揮通論。如論先聖作易之由。則見於包羲氏仰觀俯察及易有太極及河圖洛書數章。且夫卦爻之剛柔。象數之變化。三極之道。幽明之故。鬼神之情狀。皆搜抉無隱。若徒有上下經。而無繫辭傳。則象數之學不明。理義之微不著。易亦竟無以致用於萬世。而適乎仁義中正之歸矣。夫子雖述。其功倍於作者。學者不可不知也。

贊曰。大哉。孔子晩而喜易。韋篇斷絶。漆書剝落。發揮經言。乃作十翼。致用萬世。與天無極。

有程子從孔子言理之易。

尹氏曰。程子平生用意。惟在易傳。未先生之學者。觀此足矣。

朱子曰。伊川先生晩年所見甚實。更無一句懸空說底語。今觀易傳可見。何嘗有一句不着實。

愚按。程先生易傳序曰。予生千載之後。悼斯道之堙晦。將俾後人沿流而求源。此傳所以作也。又曰。予所傳者辭也。由辭以得其意。則在乎人焉。嗚呼。先生生乎千載之下。繼孔子言理之易。而有功於萬世學者也。

贊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專從孔聖。以演周經。沿流求源。象得理明。自成一書。道義和平。

有朱子從伏羲言本義之易。

胡氏曰。觀本義之爲書也。圖書位定而天地自然之易明。先後天卦分而羲文之易辨。二篇十翼。不相混雜而經始爲之復古。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兩言以蔽之曰。象占而觀玩。不涉虛文。至於扶陽抑陰。進君子退小人。發於坤初六之爻者。不過數語。而天之經地之義人之紀易之要。直包括無遺恨。此本義之易不可少於天下也。

愚按。當初聖人作易。敎民占筮。以開天下之愚。以定天下之志。以成天下之事。如此而已。其後文王周公。因而繫之卦辭爻辭。以明吉凶。及孔子。專以理發揮經言。如乾卦辭元亨利貞四字。以天之四德言之而參以人事。則仁義禮智道德性命之至理。無乎不在。此孔子之易純乎理者也。人徒知孔子之易。而不復知羲文周公之易。故朱夫子特從伏羲作易占筮之本羲以明之。此所以本義之易不可少於天下也。非程傳則孔子之易。隱矣。非本義則伏羲文王周公之易。亦隱矣。

贊曰。有占無文。包羲心畫。朱子本義。闡明前式。定著經傳。追復古易。

三畫卦[編輯]

八卦之名。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也。

朱子曰。伏羲卽卦體之全而立箇名如比。

八卦之象。天地水火雷風山澤也。

朱子曰。一卦自有一卦之象。象謂有箇形似也。

愚按。易者。象天地而言也。是故天爲乾象。地爲坤象。水爲坎象。火爲離象。雷爲震象。風爲巽象。山爲艮象。澤爲兌象。此八卦八物之象也。

八卦之德。健順險麗動入止說也。

愚按。乾健坤順坎險離麗震動巽入艮止兌說。此八卦本然自有之德。散入六十四卦之中。皆以此例觀之。

六畫卦解[編輯]

卦體者。六十四卦上下體也。

愚按。六畫卦則八純卦外。上下體。皆有各異。如屯卦震下坎上之類是也。諸卦倣此。

卦材者。六十四卦上下材也。

愚按。材者。剛柔之謂。如九五則謂之剛材。六五則謂之柔材是也。

彖者。大荒之獸。其牙最利。故文王取以譬之。以斷一卦之言凶也。

象者。亦大荒之獸。其膽隨時色變。春靑夏赤秋白冬黑。則自有變動之象。故孔子取以譬之。以像一卦全體之象。大象是也。又像六爻之象。小象是也。

爻者。效也。效天下之動也。爻是兩箇交叉。只是交變之義也。

變者。以變易而言也。以卦爻而言。則潛見飛躍之類是也。以蓍策而言。則如蓍三變得九。則剛變而化柔。蓍三變得六。則柔變而化剛也。

化者。只恁地消縮去無痕跡。故曰化。以一歲言。則春始變而冬終化也。以一物言。則變者物之初生。化者物之終死也。天地之中。陰陽變化無窮。而萬物得因之以生。生在卦爻之中。九六變化無窮。而人始得因其變。以占吉凶。

吉者。得之象也。凶者。失之象也。凡人事得其宜則吉。失其宜則凶。故易曰利貞吉。是故君子敬愼則吉也。

悔者。自凶而趨吉也。吝者。自吉而向凶也。此言凡人悔之。則將趨於善。故吉也。吝之則將至於惡。故凶也。皆言其漸。

觀象玩辭者。君子未涉於事之時。觀卦之象而玩其辭。以探其隱賾之理。此君子之學易也。

觀變玩占者。君子旣占之後。觀其剛柔之變而玩其辭之所占。吉則行。凶則止。以求不悖於道。一動一靜。不違天理。則俯仰無愧。心逸日休。德進業長。用無不利。此君子之用易也。

易道。本與天地齊準。所以能彌綸之。彌。如彌縫聯合之意。綸。選擇條理之意。彌之則是合萬爲一。渾然無次。綸之則一實萬分。粲然有倫。如一複包裹衆物而不遺一箇了。其中之物井井不亂者也。

朱子曰六位。二四則四貴而二賤。五三。則五貴而三賤。上初。則上貴而初賤。

又曰。卦有大小。看來只是好底卦。便是大。不好底卦。便是小。如復如泰如大有之類。盡是好底卦。如睽如困如小過之類。盡是不好底卦。

張氏曰。天地之化。陰陽之氣也。萬物。陰陽之形也。晝夜。陰陽之理也。此三者。不外乎陰陽。惟易則能陰能陽。故無體。神則陰陽不測。故無方。

楊氏曰。神者。妙萬物而爲言。易者。生生之謂。

諸說[編輯]

河圖說[編輯]

太昊伏羲氏繼天而王。德合上下。天示以鳥獸之文。地示以龍馬之文。夫龍馬者。天地之精。其爲形也。馬身而龍鱗。故謂之龍馬。高八尺五寸。顴骼有翼。蹈水不沒。負圖出於孟河之中。其爲圖也。自一至十五。十五點之在馬背者。其旋毛之圈。有如星象。故謂之圖。其文一六共宗而居北。二七爲朋而居南。三八同道而居東。四九爲友而居西。五十相守而居中。一三五七九。此陽數也。二四六八十。此陰數也。一者。太陽之位。九者。太陽之數。一合九而爲十也。四者。太陰之位。六者。太陰之數。四合六而爲十也。九六。連於左爲十五。二老。互藏其宅也。三者。少陽之位。七者。少陽之數。三合七而爲十也。二者。少陰之位。八者。少陰之數。二合八而爲十也。七八。連於左爲十五。二少。互藏其宅也。又一二三四五者。五生數也。六七八九十者。五成數也。以五生數統五成數。而同處其方。則此所謂生成同方者也。一六爲水。二七爲火。三八爲木。四九爲金。五十爲土。則此所謂陰陽生五行之序也。中五點爲行母。外五十點爲行子。而五者之中。三者。參天之數也。二者。兩地之數也。故合二與三而爲數之祖。積五奇而爲二十五。積五偶而爲三十。合是二者而爲五十五。此河圖之全數也。論其積實。則偶贏而奇乏。言其運行。則左旋相生。而相剋亦寓於相生之中。此造化之所以爲無窮之妙也。○天地生成之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而一三五七九。此天數也。二四六八十。此地數也。陽數居左兼陰。故自一進至七而爲少陽。至九爲老陽。陰數居右不得兼陽。故自十退至八而爲少陰。至六爲老陰。九者。積一三五者也。六者。積二四者也。以河圖十玉中宮數言之。得九爲老陽。則餘六爲老陰。得七爲少陽。則餘八爲少陰。無所往而不合。是其造化之妙也。大槩陽大陰小。陽饒陰乏。陽剛陰柔。陽進陰退。陽全陰半。皆參天兩地而倚數至千萬億之無窮。不過一陰一陽一奇一偶以兩其五行而已。

洛書說[編輯]

大禹治洪水。有大龜負文而出於洛中。夫龜者。天地之精。甲蟲之長。出於其類。而寓道呈瑞。故謂之神龜。其爲書也。自一至九。四十五點之在龜背者。其拆文如字盡。故謂之書。一白點居北近尾。九紫點居南近頭。三碧點居背之左。七赤點居背之右。五黃點居背之中。二黑點在於右肩。四綠點在於左肩。六白點在於右足。八白點在於左足。凡九而七色焉。一三五七九。天數也。二四六八。地數也。陽者。居乎正方。陰者。居乎偏方。正者爲君而側者爲臣也。以五奇數統四偶數而各居其方。尊者爲主而卑者爲客也。奇數二十五。偶數二十。合是二者而爲四十五點。此洛書之全數也。論其積實。則奇贏而偶乏。言其運行。則右轉相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復克水。固也。然對待之位。則東南方四九金。生西北方一六水。東北方三八木。生西南方二七火。相生者。已寓於相剋之中。此造化之所以生。生而不息者也。

羲禹則圖書作易範說[編輯]

天地之間。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而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故道非器不形。器非道不立。陰陽五行。乃氣也。而所以陰陽五行者則理也。河圖洛書。固非二體。八卦九章。亦非二致。理一分殊。合以觀之。斯可矣。聖人之則河圖也。虛其中者。太極也。奇數二十。偶數二十者。兩儀也。一二三四六七八九者。四象也。分四方之合。以爲乾坤離坎補四偶之空。以爲震巽艮兌者。八卦也。聖人之則洛書也。摠其實者。五行也。一爲五行。二爲五事。三爲八政。四爲五紀。五爲皇極。六爲三德。七爲稽疑。八爲庶徵。九爲福極者。九疇也。乾爲天故奇奇而奇。連三而居南。南者。上也。象天之尊也。坤爲地故偶偶而偶。斷六而居北。北者。下也。象地之卑也。離爲火。故奇偶而奇。虛中而居東。東者。太陽之門。象日之出也。坎爲水。故偶奇而偶。中滿而居西。西者。太陰之門。象月之出也。震爲木。故奇偶而偶。下連而居乎東北。巽爲風。故偶奇而奇。下絶而居乎西南。艮爲山。故偶偶而奇。上連而居乎西北。兌爲澤。故奇奇而偶。上絶而居乎東南。乾者。父道也夫道也君道也。坤者。母道也妻道也臣道也。故天地以上下直對。離者。中女也。在地爲火。在天爲日。坎者。中男也。在地爲水。在天爲月。日月。以東西橫對。震者。長男也。在地爲木。在天爲雷。巽者。長女也。在地爲陰木。在天爲風。雷風以隅斜對。艮者。少男。故爲山。兌者。少女。故爲澤。山澤以角斜對。生成以天地。動散以雷風。晝夜以日月。流峙以山澤。此八卦之所以爲八卦也。五行。水火木金土也。五事。貌言視聽思也。八政。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也。五紀。歲月日星辰曆數也。皇極。皇建其有極也。三德。正直剛克柔克也。稽疑。建立卜筮。曰貞曰悔也。庶徵。雨暘晹燠寒風休徵咎徵也。五福。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也。六極。凶短折疾憂惡弱也。洛書。九數而五居中。洪範。九疇而皇極居五。人君順五行敬五事。以修其身。厚八政協五紀。以齊其政。此皇極之所以立也。又權之以三德。審之以卜筮。驗其休咎於天。考其禍福於人。此皇極之所以行也。此九疇之所以爲九疇也。河圖洛書。相爲經緯。八卦九疇。迭爲表裏。卦者。陰陽之象也。疇者。五行之數也。六十四卦。包乎八卦之中。九類子目。囿乎五行之內矣。蓋河圖。天地未畫之易也。洛書。天地未陳之範也。圖書雖出。而聖人未生。則方圓之器。特一未竅之混沌耳。未畫之易。未陳之範。在天之天也。已畫之易。已陳之範。在人之天也。在天之天。天地自然之象也。在人之天。聖人開示之法也。易之無極。範之有極。皆至極之義。標準之名。無形之極。爲理之原。有形之極。爲民之則。前聖後聖。其揆一也。河圖洛書。其理同也。何者。易乃伏羲之先得乎圖而無所待於書。範則大禹之獨得乎書而不必追考於圖。而曆紀之數。幷地之法。若合符節。非天下之至聖。孰能與於此。先儒曰。易。源於圖而八卦以畫。範。原於書而九疇以陳。又曰。圖爲易。書爲範。易以象。範以數。豈欺我哉。

伏羲先天方圓圖定位說[編輯]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太極者。理也。兩儀者。陰陽也。四象者。太陽少陰少陽太陰也。八卦者。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也。六十四卦者。八貞卦。各生八悔卦。八八六十四矣。六十四卦之中。陽爻百九十二。陰爻百九十二。凡三百八十四爻。自一太極。以至三百八十四者。一本之萬殊也。此由體而達於用也。自三百八十四。以至一太極者。萬殊之一本也。此由用而歸於體也。圓圖則乾八卦居南。坤八卦居北。離八卦居東。坎八卦居西。震八卦居東北。巽八卦居西南。艮八卦居西北。兌八卦居東南。然則位乾坤以子午。位坎離以卯酉。位雷風以寅申。位山澤以巳亥。八卦圓布於八方。便成圓圖。圓圖者。象天也。方圖則乾八卦居北。坤八卦居南。兌離震巽坎艮六八卦。各以次第方布而居中。便成方圖。方圖者。象地也。是以圓於外者。動而爲天。方於中者。靜而爲地也。圖左三十二卦屬陽。圖右三十二卦屬陰。一陽起於復。至離兌而爲二陽。至乾而爲三陽。一陰始於姤。至坎艮而爲二陰。至坤而爲三陰。所謂陽生於子。著於東而盛於南。陰生於午。顯於西而大於北也。左邊一畫陽爲奇。右邊一畫陰爲偶。奇偶交錯。剛柔成文。陰含陽於無極之前。陽分陰於有象之後。陰含陽。故母孕長男。陽分陰。故父生長女。震者。長之始。雷以動之也。巽者。消之始。風以散之也。以運行言之。大而一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一會。一萬八百年。小而一歲。三百六十日。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時。只是這一圈子。一元有一元之運。一會有一會之運。一歲有一歲之運。一月有一月之運。一日有一日之運。天地之始終。人物之死生。古今之世變。皆不出乎此。又曰。一順一逆。流行中有對待也。有逆無順。定位中有對待也。故天地定位。圓圖之從中起也。雷風動散。方圖之從中起也。圓方之起處。皆在於中。何也。先天之學。心法故本於河圖。中宮五與十所寄之位故也。其機混然而無間。其分燦然而有別。此天地自然之法象如此。而略假聖人手畫出來耳。非聖人心思智力之所能爲也。覽者詳焉。○圓圖。左邊三十二卦屬陽。右邊三十二卦屬陰。故左邊自復至乾。一百一十有二陽。而其中又有八十陰。右邊自姤至坤。一百一十有二陰。而其中又有八十陽。凡陽爻一百九十二。凡陰爻一百九十二。合則三百八十四爻。自震一陽離兌二陽。至乾三陽。爲陽。在陽中順行。自巽一陰坎艮二陰。至坤三陰。爲陰。在陰中順行。乾無陰。兌離一陰。震二陰。爲陰。在陽中逆行。坤無陽。艮坎一陽。巽二陽。爲陽。在陰中逆行。凡陽在陽中。陰在陰中。皆順行。陽在陰中。陰在陽中。皆逆行。在天者。卦氣所以運。在地者。卦畫所以成。一順一逆之妙。直對橫對之理。按圖則可見矣。

易與天地準說[編輯]

大哉。天地之道。覆載萬物而有餘。生成萬物而無窮。上焉而日月星辰風霆霜雪雨露。下焉而人物鳥獸魚鱉山川草木。無非敎也。然則本一陰陽也。而卽所謂未畫之易也。至哉。乾坤之道。包括萬象而有餘。闔闢萬象而無窮。大而彌綸天地而不使過差。小而曲成萬物而無有遺闕。亦無非敎也。然則夫易。本一陰陽也。而卽所謂已畫之天地也。天地與易之道。可一言而盡也。不過曰誠而已。何者。伏羲仰觀俯察。畫一奇以象陽。畫一偶以象陰。備三奇以擬之於天曰乾。備三偶以擬之於地曰坤。於是乾坤爲天地。坎離爲水火。震巽爲雷風。艮兌爲山澤。乾坤之策。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數。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肆以易道大成。與天地齊整。若合符節。天地。陰陽實體之天地也。乾坤。陰陽擬象之天地也。無易之前。聖人擧天地間事理以明易。有易之後。擧易中事理。以明天地間事理。是故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又曰。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嗚呼。聖人模寫天地之理。以作卦爻之象。整頓陰陽之數。以盡變化之道。是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易。天地之與易。易之與天地。本一陰陽而已。故天未始不爲易。易未始不爲天也。

法象說[編輯]

陽氣發見而未成形。謂之象。陰氣流行而已成形。謂之法。象者。造化之些子顯露處。法者。造化之大段詳密處。元亨者。誠之通也。利貞者。誠之復也。誠之通者。陽之所以顯諸仁也。誠之復者。陰之所以藏諸用也。顯諸仁。故乾以君之。藏諸用。故坤以藏之。是以上古聖人。象天之象而謂之乾。法地之法而謂之坤。乾坤。乃天地之法象也。天地。無心之法象也。聖人。有心之法象者也。以有心之法象。則無心之法象。故天能生物而不能成。地能成物而不能生。唯聖人贊化育而能生成。此所謂與天地參者也。學易者。窮理則智崇如天之高。循理則執禮如地之卑。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動容周旋。自中乎禮耳。孔子曰。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又曰。崇效天卑法地。

假象說[編輯]

天地陰陽之理。本無形象可言。而其道則至大而無不包。其用則至神而無不存。微而著。隱而顯矣。理定旣實。事來尙虛。用應始有。體該本無。其何以見其實體之理乎。是以聖人設卦以盡情。假象以顯義。乾以龍爲象。龍之爲物。靈變不測故也。坤以牝馬爲象。馬之爲物。柔順健行故也。龍。行天之物也。馬。行地之物也。各以其類象之也。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理之似也。豈特乾坤爲然。諸卦皆倣此。覽者詳焉。

象數說[編輯]

太極之理。河圖之數。莫非天地自然之法象。豈聖人心思智慮之所得爲也哉。然法而則之。開物成務者。實在於吾人。故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擬諸其形容。有以見天下之動。象其物。宜揲蓍而求卦。繫辭而命之。以定吉凶。以成大業。非聖人能言之天。其孰能之。使後之君子。居則觀象玩辭。動則觀變玩占。俯仰無愧。心逸日休。德進業長。吉無不利。此夫子所謂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硏幾也。又曰。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嗚呼。至精至變至神者。易之無方也。惟深惟幾惟神者。易之妙用也。蓍策卦爻者。易之粗也。道德性命者。易之精也。剛柔相推者。易之變也。吉凶悔吝者。易之動也。八卦六爻者。易之象也。剛爻柔爻者。易之材也。乾坤震巽坎離艮兌者。易之體也。健順動入陷麗止說者。易之德也。乾爲天坤爲地。乾稱父坤稱母之類。易之正象也。乾爲玉坤爲布。乾爲大赤坤爲大輿之類。易之別象也。六爻之中。一三五者。易之陽爻也。二四六者。易之陰爻也。六位之中。四五六者。易之貴位也。初二三者。易之賤位也。中四爻者。易之雜物也。下二爻。易之地也。中二爻。易之人也。上二爻。易之天也。流行不息者。易之易也。推遷無常者。易之時也。其所以然之理。則易之道也。學易者。虛心觀理。默識心通。與道爲體。然後可以謂之知易矣。

二老不動說[編輯]

聖人始畫一畫陽。謂之陽儀。次畫一畫陰。謂之陰儀。分排左右而謂之兩儀。儀者匹也。夫婦。配匹之象也。一陽之上加一陽。則謂之老陽。加一陰則謂之少陰。一陰之上。加一陰則謂之老陰。加一陽則謂之少陽。此老少長幼之象也。二老不動者。兩儀生四象之時。陽之上加一陽。則陽與陽合也。陰之上加一陰。則陰與陰合也。此不交之象也。不交者。不動也。只見陽儀還生陽之象。陰儀還生陰之象矣。二少則交者。陽儀乃生陰之象。陰儀乃生陽之象。則陰生陽陽生陰之象。自此見矣。四象生八卦之時。老陽之上。加一陽則爲乾。加一陰則爲兌。少陰之上。加一陽則爲離。加一陰則爲震。少陽之上。加一陽則爲巽。加一陰則爲坎。老陰之上。加一陽則爲艮。加一陰則爲坤。此乾坤震巽不動。而兌離坎艮則交者也。

三十六宮說[編輯]

伏羲八卦三畫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二。文王重卦六畫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不易者四。乾坤坎離。反覆只是一卦。反易者二。震反爲艮。巽反爲兌。只是震巽二卦。反而成四卦。所謂六變而成八者也。不易者八。乾坤坎離頤中孚大過小過也。反易者二十八。上經三十卦中。自屯以下十二卦。反爲二十四卦。則餘卦本不變。下經三十四卦中。自咸以下十六卦。反爲三十二卦。則餘卦本不變。合上經反易卦十二及下經反易卦十六。則爲二十八卦。合不變者八卦。則爲三十六宮矣。其不變者八卦外。五十六卦。則其本六十四卦也。蓋六十四卦。爲三十六宮。則三十六宮。爲六十四宮矣。天理流行於三十六宮而萬古不息。此天之所以於穆不已者也。邵子有詩曰。三十六宮都是春。愚亦曰。六十四宮都是春。

三易說[編輯]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觀象於天。觀法於地。近取於身。遠取於物。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於是始作八卦。以象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物之象。以作易則其本一易而已。何以謂之三易。夏曰連山易。商曰歸藏易。周曰周易。其曰連山者。夏正建寅。爲人統。艮。人位也。人生於寅。故連山易。以純艮爲首。艮爲山。山上山下。故名連山。其曰歸藏者。商正建丑。爲地統。地闢於丑。故歸藏易。以純坤爲首。坤爲地。萬物莫不歸而藏於其中。故名歸藏。其曰周易者。周正建子。爲天統。天開於子。故周易。以純乾爲首。蓋或天或地或人。則天地人三才之象也。或子或丑或寅。則子丑寅三統之象也。殷因於夏禮而謂之歸藏。周因於殷禮而謂之周易。三代之所損益者。名也。三代之不可易者。易也。嗚呼。禹湯文王之易。名雖異而理則同也。雖然。伏羲作易之初。先天之易。首乾終坤。則天尊地卑之象見矣。夏則以艮爲首。商則以坤爲首。亦不無其義。不若周之以乾爲首而得其正且大者也。然禹湯之易。一代之易也。文王之易。萬世之易也。又曰。又有三易。曰天易。曰竹易。曰人易也。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易也。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竹易也。存乎其人。存乎德行。人易也。聖人能體易道。默而成之。以敎萬世。則易不在於天。不在於竹。而誠在於吾人矣。

易有三樣象說[編輯]

易之未畫也。伏羲氏因觀天地自然之法象而畫。及其旣畫也。一卦自有一卦之象。一爻自有一爻之象。象者。形之似也。故伏羲氏。卽卦體之全而立名如此。及文王觀卦體之象而爲之彖辭。以斷一卦之吉凶。周公觀卦爻之變而爲之爻辭。以斷一爻之吉凶。吉凶悔吝之象。自此著矣。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有本畫自有之象。如奇畫則象一陽。偶畫則象一陰是也。有取諸物之象。如二老六子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之象是也。又有聖人以意取之之象。如載鬼一車。白馬翰如。莧陸月幾望之類是也。此易之三樣象也。

乾坤先後天八卦贊[編輯]

大哉乾元。其體至圓。狀如倚杵。礭然蒼然。半包地底。半出地上。一元運機。八氣摩盪。太極之子。萬物之父。仁覆閔下。資始愈久。長男中男。爲木爲水。嗚呼少男。爲山是土。至哉坤元。其體至方。隤然一塊。厥色中黃。囿乎天內。旣靜且柔。承乾施行。有尾無頭。老夫之妻。諸陽之母。容載庶物。資生愈厚。長女中女。離明巽入。嗚呼少女。兌說是澤。乾坤定位。一上一下。坎離不射。陰右陽左。雷風相薄。自地從天。山澤通氣。浸潤相連。二老相對。六少橫錯。四正四角。互相生克。是曰先天。包羲心畫。乾居西北。坤退西南。母孕兌女。父生坎男。震長用事。陽木司東。巽文代母。陰木噓風。離居正南。艮處東北。各主其方。咸有厥職。此謂後天。文王之易。交易爲體。變易爲用。彼來此往。時靜時動。分而言之。經緯表裏。合而觀之。渾然一理。天地與人。曰惟三才。開而當各。彰往察來。三畫旣陳。八卦斯設。重三以三。加八以八。擬以作易。寓道之器。奇陽偶陰。下內上外。達外由內。一貞八悔。二短一長。實單虛坼。陽分陰分。從日從月。爻之奇偶。卦之消息。本於蓍揲。見乎功業。公私悔吝。存亡失得。廣大悉備。粲然可覿。無形之體。物象之像。繫辭命之。示以指掌。剛柔相錯。小大有等趣時動變吉凶貞勝。曰是曰非。曰貴曰賤。或低或高。或近或遠。因貳濟民。刮隱明顯。性命之微。變化之妙。彖以情言。象以象告。具乎六位。如目斯覩。是乃人事。是乃天道。嗟爾小子。先正其心。父師神明。有翼其臨。自表而裏。由大而細。毋慢毋略。毋固毋滯。從容玩味。仰觀俯察。與道爲體。與理爲一。油然而悅。沛然而樂。每旦晨興。肅容端席。於卦於爻。如聽羲文。千載之屈。一朝之伸。敬問周孔。又質程朱。百世今日。遺我寶珠。嗟爾小子。末學腐儒。退見灘舟。功乏錙銖。敢述荒詞。勔爾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