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重修東平州戴村壩碑文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重修東平州戴村壩碑文
作者:周恆祺
光緒六年年間
1880年
重修戴村壩碑文

戴村壩去東平州城東六十里,其始建為明永樂九年,其督建則宋尚書禮。其創議則白英老人。英之議者何?遏汶入海,使趨南旺以濟運也。必壩者何也?水盛則漫入清河,以疏溢。水落則盡挾入南。以防其涸,此壩之利也。壩有三:曰玲瓏、曰亂石、曰滾水。

清朝道光二年,復增築三合土壩。築三合土壩何也?夏秋巨漲,玲瓏三壩之後是堤埝單薄,不足當汶之衡,是以增之也。其督建則琦中丞善,其創議則嚴河帥。蓋壩之名四。而首尾唇齒突則一貫,故總名之曰戴村壩。自元以來,江淮水運不利,開會通河。明初,黃河決原武而會通河淤甚,至陸運勞費不貲,乃浚復會通,用築斯壩。家固之,然斯壩之廢、因汶水之向背。大勢所關,而漕運之利鈍,全局所系也。比年以來,大河北徒,運道若絕汶之南濟所資尤亟,而玲瓏三壩閱歲既久,罅裂蟄陷,土壩垂六十年,曰見沖圯,漫水□□殆盡。其地前之蒞斯土者,輒為蒿目。咸思修復,特兵、旱、黃防相尋不已。以至絀於經費,迫作補葺。每至春初,籌作草壩以資抵禦,然伏秋汛漲,往往漂決,其勢然也。

光緒五年,恆奉命來撫山東,稔知此工不能再緩。殫力規劃疏請修葺,得旨俞允適吳觀察秉權由直來東,□事耐勞,深諳興作,奚檄督斯役。於是秋九月倡工,而土壩舊其挑淤甫盡,泉水湧出,乃開溝引注,分別淬封,曲加壘築,次乃各壩表綴□□計:玲瓏壩一座,長五十五丈五尺,高八尺八寸,頂寬一丈,兩坦坡寬一丈,跌水寬一尺,深二尺四寸,均系拆卸重修,東坦坡用石鑲砌,寬一丈五尺,亂石壩一座,長四十六丈五尺五寸,高六尺二寸,頂寬一丈二尺五寸,系間段拆修,新筑西坦坡,寬九尺,外□□釘構木排樁,東坦坡寬八尺,仍用碎石;新砌滾水壩一座,長二十丈二尺,高五尺,頂寬二丈六尺,東坦坡亦用碎石新砌,寬七尺,西坦坡寬一丈二尺,跌水寬一尺,深二尺四寸。此三石壩者南北各壩台一座,中間壩身接□凡二處,由里幫戧,又各礬心垛一座,亦均一律修固,其三合土壩一道,長八十丈,高七尺,頂寬二丈五尺,東坦坡寬二丈五尺,西坦坡寬五丈,兩坡之旁密下排樁,內砌大石,中配三合細土,兩坡之外各加寬一丈,深四尺五寸,若石壩之跌水,然壩西則以楊藤水拌土築成,南北亦各壩台一座,系土壩,而台則石,凡石工重修之處,均內用鐵閂,鐵鋸連筍,灰漿構抿面石,合縫處由灰錘鍊,與舊工頂面均加鐵扣鎖連,至於祠宇官廨,亦以新之,姑略其瓴,甓、彤之飾而著其名,舊建曰龍神、曰白公,新建曰將軍,歷八閱月,至六年四月全功以竣,凡用銀七萬四百九十兩四錢一分九厘。事成,敬識其始未,講明於勞逸耗節之故,久而有所考焉,是在後之君子矣。

賜進士出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等處地方督理營田兼理糧餉兼提督銜統師全省軍務節制各鎮兼理鹽政加三處,周恆祺立。

大清光緒六年歲次庚辰六月初一日。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