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我市實施行政區域調整的通知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我市實施行政區域調整的通知
作者:四川省重慶市
1995年1月18日

(重府發〔1995〕7號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八日)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大型企業、大專院校:

  根據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調整重慶市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函〔1995〕4號文)精神,現將我市行政區劃調整工作通知如下:


 一、在保持我市21個區劃建制的前提下,擴大市中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垻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北碚區的行政區域,市中區更名為渝中區;撤銷江北縣、巴縣,設立渝北區、巴南區,並調整其行政區域。

  渝中區轄原市中區的七星崗、較場口、解放碑、朝天門、望龍門、南紀門、菜園壩、兩路口、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溝11個街道辦事處和從沙坪垻區劃入的大坪、化龍橋2個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和平路。

  江北區轄華新、石馬河、大石壩、觀音橋、五里店、寸灘、江北城7個街道辦事處和唐家沱鎮,從南岸區劃入的郭家沱街道辦事處,從江北縣劃入的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鄉。區人民政府駐華新街。

  南岸區轄南坪、龍門浩、海棠溪、玄壇廟、彈子石、大佛段、銅元局、花園路8個街道辦事處和南坪、南山、峽口、塗山、雞冠石、黃桷埡6個鎮,從巴縣劃入的長生橋、迎龍、廣陽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南坪萬壽橋。

  沙坪垻區轄小龍坎、沙坪垻、磁器口、井口、詹家溪、石井坡、童家橋、渝碚路、天星橋、土灣、新橋、山洞、歌樂山13個街道辦事處和覃家崗、歌樂山、井口3個鎮,從巴縣劃入的陳家橋、曾家、虎溪、西永、土主、青木關、鳳凰、回龍壩8個鎮和中梁鄉。區人民政府駐小龍坎。

  大渡口區轄新山村、躍進村、九宮廟3個街道辦事處,從九龍坡區劃入的茄子溪街道辦事處和八橋、建勝兩個鎮,從巴縣劃入的跳蹬鎮。區人民政府駐新山村。   九龍坡區轄楊家坪、謝家灣、石坪橋、黃桷坪、中梁山5個街道辦事處和九龍、華岩2個鎮,從沙坪垻區劃入的石橋鋪街道辦事處、石橋鎮,從巴縣劃入的西彭銅罐驛、陶家、白市驛、巴福、走馬、金鳳、含谷8個鎮和石板鄉。區人民政府駐楊家坪。

  北碚區轄天生、朝陽2個待道辦事處的歇馬、龍鳳橋、天府、童家溪、澄江、蔡家崗、東陽、北溫泉、施家梁9個鎮,從江北縣劃入的水土、復興、靜觀、柳蔭、三聖、偏岩6個鎮和皮家山、石壩2個鄉。區人民政府駐碚峽西路。

  渝北區轄原江北縣的兩路、沙坪、回興、石坪、龍溪、人和、大竹林、禮嘉、鴛鴦、木耳、王家、興隆、茨竹、大灣、中河、龍興、洛磧、石船、麻柳沱、統景、大盛21個鎮和古路、高嘴、永慶、石鞋、華秦、天堡寨、舒家、關興、張關、明月、龍安、白岩、黃印、悅來14個鄉。區人民政府駐兩路鎮。

  巴南區轄原巴縣的魚洞、鹿角、惠民、林洞、青山、豐盛、雙河口、麻柳嘴、二聖、五布、樂泉、姜家、天星寺、天賜、接龍、小觀、花石、石龍、石灘、一品、安瀾、跳石、聖燈山、百節、界石、南彭、公平27個鎮和清溪、清和、白鶴塘、涼水、雙新、和平橋、龍崗、陳家、仁流、南龍、忠興、石崗12個鄉,從九龍坡區劃入的李家沱、土橋2個街道辦事處和花溪、南泉2個鎮,區人民政府駐魚洞鎮。


 二、按照「不留飛地、界線分明、便於管理、方便群眾、有利發展」的原則,在認真落實國務院、省政府批准我市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基礎上,決定對有關區部分街、鎮中的村、社和飛地進行調整。

  (一)將九龍坡區石橋鎮和紅岩村劃歸渝中區管轄,該村併入渝中區北龍橋街道辦事處;

  (二)將九龍坡區石橋鎮的聯芳村劃歸沙坪垻區管轄,該村併入沙坪垻區小龍坎街道辦事處;

  (三)將巴南區花溪鎮的二塘村劃歸南岸區管轄,該村併入南岸區南坪鎮;

  (四)將北碚區水土鎮的清南村、十字村劃歸渝北區管轄。以上兩村併入渝北區悅來鄉;

  (五)將沙坪垻區詹家溪街道辦事處在渝北區大竹林鎮境內的十二居委會等地,劃歸渝北區管轄,該居委會併入渝北區大竹林鎮。

  (六)將渝北區龍溪鎮龍山村十七社、松橋村一社,劃入江北區石馬河街道南橋寺村雙埝塘社和觀音橋街道觀音橋村瓦房灣社的兩處飛地,共26.35畝,劃歸江北區管轄,分別併入江北區的石馬河街道辦事處和觀音橋街道辦事處;將渝北區龍溪鎮新五人路以南、洋河體育場片區規劃A線以西工農村三社、一社和四社的一部分,約160畝劃歸江北區管轄,併入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辦事處;將南岸區峽口鎮郭家沱村劃歸江北區管理,併入郭家沱街道辦事處。

  (七)將江北區觀音橋街道觀音橋村瓦房灣社、石馬河街道石子山村吳家灣社、寸灘街道頭塘村塘灣社、分別劃入渝北區龍溪鎮的龍溪村、工農村、龍脊村、龍山村和人和鎮雙碑村的四處飛地,共138.54畝劃歸渝北區管轄,分別併入渝北區的龍溪鎮和人和鎮。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