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針灸大成/卷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針灸大成
◀上一卷 卷十 下一卷▶

穴法圖(請閱一○一) 神應經

[編輯]

神庭 在直鼻上,入髮際五分,灸七壯,止七七壯,禁針。 上星 在直鼻上,入髮際一寸,針三分,以細三稜針,泄諸陽熱氣,灸三壯,不宜多, 多則拔氣上,目不明。 會 在上星後一寸有陷,可容豆許,灸二七壯。 前頂 在會後一寸五分,骨間陷中,針一分,灸三壯。 百會 在頂中陷中,容豆許,去前髮際五寸,後髮際七寸,針二分,灸七壯, 至七七壯。 後頂 在百會後一寸五分,枕骨上針二分,灸五壯。 風府 在項後髮際上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針四分,禁灸, 灸之令人失音。 門 在項後,入髮際五分宛宛中,仰頭取之,針三分,禁灸,灸之令人啞。 睛明 在目內眥頭外一分許,針一分半,省目者,久留針後速出,禁灸。 攢竹 在兩眉頭小陷宛宛中,針三分,三度刺,目大明,宜用鋒針出血,禁灸。 絲竹 在眉後陷中,針三分,宜瀉不宜補,禁灸,灸之令人目小無所見。 角孫 在耳廓中間,開口有空,針八分,灸三壯。 絡卻 在腦後,髮際上兩旁起肉上各一寸三分,腦後枕骨,俠腦戶,自髮際上四寸半, 針三分,灸三壯。 翳風 在耳後尖角陷中,按之耳中痛,針三分,灸七壯。 臨泣 在目上,直入髮際五分陷中,針三分,不宜灸。 目窗 在臨泣後寸半,灸五壯,針三分,三度刺,目大明。 頭維 在額角,入髮際,本神旁一寸五分,針三分,禁灸。 聽會 在耳微前陷中,上關下一寸,動脈宛宛中,開口取之,針三分,不補, 日灸五壯,止三七壯。 聽宮 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針三分,灸三壯。 腦空 在承靈後一寸五分,俠玉枕骨下陷中,針五分,灸三壯。 風池 在腦空下髮際陷中,針一寸二分,灸不及針,日七壯至百壯,炷勿用大。 耳門 在耳前起肉,當耳缺陷中,針三分,禁灸,病宜灸者,不過三壯。 頰車 在耳下八分,近前曲頰端上陷中,側臥開口有空,針四分,灸日七壯。 至七七壯,炷如大麥。 迎香 在鼻孔旁五分,針三分,禁灸。 地倉 在俠口吻旁四分外,近下有脈微微動是,針三分半,可灸日七壯,二七壯, 重者七七壯。 水溝 在鼻柱下溝中央,針四分,灸不及針,水腫,惟針此穴,灸日三壯,止二百壯。 承漿 在頤前唇稜下宛宛中,開口取之,針三分,灸日七壯,止七七壯, 炷如小筋頭大,已上頭面部。 肩井 在缺盆上,大骨前寸半,以三指按,當中指下陷中是,止可針五分,若深, 令人悶倒,速補足三里。 肩顒 在肩端兩骨間,有陷宛宛中,舉臂取之,針八分,灸五壯,或曰七壯, 至二七壯。 大椎 在脊骨第一椎上,陷者宛宛中,針五分,灸隨年壯。 陶道 在一椎下,俛而取之,針五分,灸五壯。 身柱 在三椎下,俛而取之,灸二七壯。 風門 在二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五分,灸七壯。 肺俞 在三椎下兩旁各二寸,灸百壯。 膏肓 在四椎下一分,五椎上二分,兩旁各三寸半,四肋之間去胛骨容側指許, 灸百壯,止千壯。 心俞 在五椎下兩旁二寸,灸七壯。 膈俞 在七椎下兩旁各二寸,灸三壯,止百壯。 肝俞 在九椎下兩旁各二寸,灸七壯。 膽俞 在十椎下兩旁各二寸,灸二十七壯。 脾俞 在十一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三壯。 胃俞 在十二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以年為壯。 三焦俞 在十三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五分,灸五壯。 腎俞 在十四椎下兩旁各二寸,前與臍平,灸隨年壯。 大腸俞 在十六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三壯。 小腸俞 在十八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三壯。 膀胱俞 在十九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三分,灸七壯。 白環俞 在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二寸,針五分,灸三壯。 腰俞 在二十一椎下宛宛中,自大椎至此折三尺,舒身以腹挺地,兩手相重支額, 縱四體後乃取之,針八分,灸七壯,至二十一壯。 長強 在骨端下二分,針三分,灸三十壯。已上肩背部。 乳根 在乳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取,針三分,灸三壯。 期門 在乳旁一寸半,直下又一寸半,第二肋端縫中,其寸用胸前寸折量,針四分, 灸五壯。 章門 在臍下二寸兩旁各六寸,其寸用胸前兩乳間橫折八寸,內之六寸,側臥, 屈上足,伸下足,取動脈是,灸日七壯,至二十七壯。 帶脈 在季肋下一寸八分陷中,臍上二分,兩旁各七寸,針六分,灸七壯。 亶中 在兩乳間折中取之,有陷是穴,仰而取之,禁針,灸七壯,止七七壯。 中庭 在亶中下一寸六分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鳩尾 在兩歧骨下一寸,針三分,禁灸。 巨闕 在鳩尾下一寸,針六分,灸七壯,止七七壯。 上腕 在巨闕下一寸,臍上五寸,針八分,灸二十七壯。 中腕 去蔽骨尖四寸,下至臍四寸,針八分,灸二七壯,至百壯,止四百壯。 下腕 在中腕下二寸,臍上二寸,針八分,灸二七壯。 水分 在臍上一寸,水病灸之大良,禁針,針之水盡即死,其別病針八分,灸七壯, 止四百壯。 神闕 當臍中,禁針,針令人臍中瘍 屎出者死,灸百壯。 氣海 在臍下一寸半宛宛中,針八分,灸七壯,止百壯。 石門 在臍下二寸,針六分,灸二七壯,止百壯。 關元 在臍下三寸,針八分,灸百壯,至三百壯,灸不及針,孕婦禁針。 中極 在關元下一寸臍下四寸,針八分,得氣即瀉,灸止百壯,或日三七壯。 會陰 在兩陰間,灸三壯。已上膺腹部。 頭面背腹一圖,內多係任督二脈之穴。 後手足十二圖,乃十二筋之要穴。治症詳見後。 寅手太陰肺經 尺澤 在肘中約紋上,兩間動脈,針三分,不宜深,灸五壯。 列缺 在手側腕上半寸,以兩手交叉食指盡處,兩筋骨鏬中,針二分,灸七壯, 止七七壯。 經渠 在寸口陷中,動脈應手,針二分,禁灸。 太淵 在掌後內側,橫紋頭動脈中,針二分,灸三壯。 魚際 在大指本節後白肉際,針二分,禁灸。 小商 在大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許,針一分,宜用鋒針出血禁灸。 卯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在食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針一分,灸三壯。 二間 在食指本節前內側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三間 在食指本節後內側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合谷 在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針三分,灸三分,孕婦不宜針。 陽谿 在手腕中上側,兩筋間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三里 在曲池下二寸,按之內起銳肉端,針三分,灸三壯。 曲池 在肘外輔骨,屈肘橫紋頭陷中,以手拱胸取之,針七分,灸七壯,可日七壯, 至二百壯。 辰足陽明胃經 伏兔 在陰市上三寸起肉上,正跪坐取之,針五分,禁灸。 陰市 在膝蓋上三寸,拜而取之,針三分,禁灸。 三里 在膝蓋下三寸,胻骨大筋內,坐取之,針八分,灸止百壯。 上廉 在三里下三寸,兩筋骨罅宛宛中,蹲坐取之。 下廉 在上廉下三寸,取法與上廉同,各針三分,灸七壯。 解谿 在衝陽後寸半,腕上繫鞋處取之,針五分,灸三壯。 衝陽 在足跗上,去陷谷三寸,骨間動脈,針五分,灸三壯。 陷谷 在足大指次指外間本節後陷中,去內庭二寸,針五分,灸三壯。 內庭 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已足太陰脾 午手少陰心經 厲兌 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隱白 在足大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月事不止,刺之立愈,針二分,灸三壯。 大都 在足大指本節後內側肉際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太白 在足大指內側,內踝前核骨下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公孫 在足大指本節後一寸,內踝前,針四分,灸三壯。 商丘 在內踝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後有照海,其穴居中,針三分,灸三壯。 三陰交 在內踝上除踝三寸骨下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陰陵泉 在膝蓋內側,輔骨下陷中,屈膝取之,膝橫紋頭下是穴,與陽陵泉相對, 稍高一寸,針五分,灸七壯。 少海 在肘內廉節後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回頭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靈道 在掌後寸半,針三分,灸三壯。 通里 在掌後一寸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神門 在掌後銳骨端陷中,針三分,灸七壯,炷如小麥。 少府 在小指本節後骨縫陷中,直勞宮,針二分,竹灸七壯。 少衝 在小指內側,去爪甲如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未手太陽小腸經 申足太陽膀胱經 少澤 在小指外側,去爪角一分陷中,針一分,灸一壯。 前谷 在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針一分,灸三壯。 後谿 在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針一分,灸一壯。 腕骨 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有歧骨罅縫,針二分,灸三壯。 陽谷 在手外側腕中銳骨下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小海 在肘外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肘回頭取之,針一分,灸二壯。 委中 在膕中央兩筋間約紋內,動脈應手,針八分,禁灸。 承山 在腿肚尖下,分肉間陷中,針八分,灸止七七壯。 崑崙 在足外踝後五分,跟骨上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申脈 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際,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 其穴居中,針三分。 金門 在外踝下少後,丘墟後,申脈前,針一分,灸三壯。 京骨 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針三分,灸七壯。 束骨 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肉際陷中,針三分,灸三壯。 通谷 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至陰 在足小指外側,去爪角如韭葉,針二分,灸三壯。 酉足少陰腎經 戌手厥陰心包絡 湧泉 在足心,屈足踡指取之,宛宛中白肉際,針五分,不宜出血,灸三壯。 然谷 在內踝前大骨下陷中,針三分,不宜見血,灸三壯。 太谿 在內踝後五分,跟骨上,有動脈,針三分,灸三壯。 照海 在內踝下四分,前後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軟骨,其穴居中,針三分, 灸七壯。 復溜 在內踝上,除踝一寸,踝後五分,與太谿相直,針三分,灸五壯。 陰谷 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上,小筋下,按之應手,屈膝乃得之,針四分,灸三壯。 曲澤 在肘內廉大筋內,橫紋中動脈,針三分,灸三壯。 間使 在掌後橫紋上三寸,兩筋間陷中,針五分,灸五壯。 內關 在掌後橫紋上三寸,兩筋間,針五分,灸三壯。 大陵 在掌後橫紋中,兩筋間陷中,針五分,灸三壯。 勞宮 在掌心,屈無名指尖盡處是,針三分,灸三壯。 中衝 在中指端,去爪甲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亥手少陽三焦經 關衝 在無名指外側,去爪角韭葉,針一分,灸一壯。 液門 在小次指歧骨間,振拳取之,針三分,灸三壯。 中渚 在無名指本節後陷中,液門下一寸,針三分,灸三壯。 陽池 在手錶腕上陷中,針二分,禁灸。 外關 在腕後二寸,兩骨間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支溝 在腕後三寸,兩骨間陷中,針二分,灸二七壯。 天井 在肘後大骨後,肘上一寸,兩筋間陷中,又手按膝頭取之,屈肘拱胸取之, 針一分,灸三壯。 子足少陽膽經 環跳 在髀樞中,即硯子骨下宛宛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針二分。 風市 在膝上外側,兩筋間舒手著腿,中指盡處陷中,針五分,灸五壯。 陽陵泉 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外尖骨前,針六分,灸七壯。 陽輔 在外踝上,除踝四寸,輔骨前絕骨端三分,去丘墟七寸,針五分,灸三壯。 懸鍾一名絕骨 在外踝上三寸,絕脈處是,針六分,灸五壯。 丘墟 在外踝下,如前陷中,去臨泣三寸,針五分,灸三壯。 臨泣 在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去俠谿寸半,針二分,灸三壯。 俠谿 在小指次指歧骨間,本節前陷中,針二分,灸三壯。 竅陰 在小指次指外側,去爪甲角韭葉,針一分,灸三壯。 丑足厥陰肝經 大敦 在大指端,去爪甲韭葉,針二分,灸三壯。 行間 在大指本節前,上下有筋,前後有小骨尖,其穴正居陷中,有動脈應手, 針六分,灸三壯。 太沖 在大指本節後二寸,有絡連橫至地五會二寸,骨縫罅間,動脈應手陷中, 針三分,灸三壯。 中封 在內踝前一寸,貼大筋後宛宛中,針四分,灸三壯。 曲泉 在膝內側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當膝曲瞅橫紋頭, 內外兩筋宛宛中,針六分,灸三壯。

神應經用針咒

[編輯]

天靈節榮,願保長生,太玄之一,守其真形,五臟神君,各保安寧,神針一下。 萬毒潛形,急急如律令攝,凡針,默念咒一遍,吹氣在針上,想針如火龍。 從病人心腹中出,其病速愈。

諸風門 左癱右瘓 曲池 陽谿 合谷 中渚 三里 陽輔 崑崙 △肘不能屈 腕骨 △無膏澤 上廉 △風 列缺 沖陽 △身體反折 肝俞 △中風肘攣 內關 △目戴上 絲竹空 △吐涎 絲竹空 百會 △不識人 水溝 臨泣 合谷 △脊反折 門 風府 △風痺 天井 尺澤 少海 委中 陽輔 △驚癇 尺澤(二壯) 少沖 前頂 束骨 △風癇 神庭 百會 前頂 湧泉 絲竹空 神 闕(一壯) 鳩尾(三壯)△風勞 曲泉 膀胱俞(七壯)△風疰 百會(三壯) 肝俞(二壯)脾俞(三壯)腎俞(年為壯)膀胱俞 △風眩 臨 泣 陽谷 腕骨 中脈 △中風痛 臨泣 百會 肩井 肩顒 曲池 天井 間 使 內關 合谷 風市 三里 解谿 崑崙 照海 △瘖 支溝 復溜 間使 合谷 魚際 靈道 陰谷 然谷 通谷 △口噤不開 頰車 承漿 合谷 △ 凡患風癇疾發則躺仆在地 灸風池 百會 △黃帝灸法 療瘡中風眼戴上及不能 語者 灸第三椎並五椎上各七壯同灸炷如半棗核大

傷寒門

[編輯]

身熱頭疼 攢竹 大陵 神門 合谷 魚際 中渚 液門 少澤 委中 太白 △洒淅惡寒寒慄鼓頷 魚際 △身熱 陷谷 呂細(足寒至膝乃出針)三里 復溜 俠谿 公孫 太白 委中 湧泉 △寒熱 風池 少海 魚際 少沖 合谷 復溜 臨泣 太白 △傷寒汗不出 風池 魚際 經渠(各瀉)二間 △過經不解 期門 △餘熱不盡 曲池 三里 合谷 △腹脹 三里 內庭 △陰症傷寒 灸神闕(二三百壯)△大熱 曲池 三里 復溜 △嘔噦 百會 曲澤 間使 勞宮 商丘 △腹寒熱氣 少沖 商邱 太沖 行間 三陰交 隱白 陰陵泉(三壯) △發狂 百勞 間使 合谷 復溜(俱灸)△不省人事 中渚 三里 大敦 △祕塞 照海 章門 △小便不通 陰谷 陰陵泉

痰喘咳嗽門

[編輯]

咳嗽 列缺 經渠 尺澤 魚際 少澤 前谷 三里 解谿 崑崙 肺俞(百壯) 亶中(七壯)△咳嗽飲水 太淵 △引兩 痛 肝俞 △引尻痛 魚際 △咳血 列缺 三里 肺俞 百勞 乳根 風門 肝俞 △唾血內損 魚際(瀉) 尺澤(補)間使 神門 太淵 勞宮 曲泉 太谿 然谷 太沖 肺俞(百壯) 肝俞(三壯)脾俞(三壯)△唾血振寒 太谿 三里 列缺 太淵 △嘔血 曲澤 神門 魚際 △嘔膿 亶中 △唾濁 尺澤 間使 列缺 少商 △嘔食不化 太白 △嘔吐 曲澤 通里 勞宮 陽陵 太谿 照海 太沖 大都 隱白 通谷 胃俞 肺俞 △嘔逆 大陵 △嘔噦 太淵 △喘嘔欠伸 經渠 △上喘 曲澤 大陵 神門 魚際 三間 商陽 解谿 崑崙 亶中 肺俞 △數欠而喘 太淵 △咳喘膈食 膈俞 △喘滿 三間 商陽 △肺脹膨膨 氣搶 下熱滿痛 陰都(灸)太淵 肺俞 △喘息不能行 中脘 期門 上廉 △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失精勞症 肩井 大椎 膏肓 脾俞 胃俞 肺俞 下脘 三里 △傳屍骨蒸肺痿 膏肓 肺俞 四花穴 △乾嘔 間使(三十壯)膽俞 通谷 隱白 灸乳下一寸半 △噫氣 神門 太淵 少商 勞宮 太谿 陷谷 太白 大敦 △痰涎 陰谷 復溜 △結積留 膈俞(五壯) 通谷(灸)

諸般積聚門

[編輯]

氣塊冷氣一切氣疾 氣海 △心氣痛連 百會 上脘 支溝 大陵 三里 △結氣上喘及伏梁氣 中脘 △心下如杯 中脘 百會 △下積氣 期門 △賁豚氣 章門 期門 中脘 巨闕 氣海(百壯)△氣逆 尺澤 商丘 太白 三陰交 △喘逆 神門 陰陵 崑崙 足臨泣 △噫氣上逆 太淵 神門 △咳逆 支溝 前谷 大陵 曲泉 三里 陷谷 然谷 行間 臨泣 肺俞 △咳逆 無所出者 先取三里 後取太白 肝俞 太淵 魚際 太谿 竅陰 △咳逆振寒 少商 天突(灸三壯)△久病咳 少商 天柱(灸三壯)△厥氣沖腹 解谿 天突 △短氣 大陵 尺澤 △少氣 間使 神門 大陵 少沖 三里 下廉 行間 然谷 至陰 肺俞 氣海 △欠氣 通里 內庭 △諸積 三里 陰谷 解谿 通谷 上脘 肺俞 膈俞 脾俞 三焦俞 △腹中氣塊 塊頭上一穴(針二寸半灸二七壯) 塊中一穴(針三寸灸三七壯)塊尾一穴(針三寸半灸七壯)△胸腹膨脹氣喘 合谷 三里 期門 乳根 △灸哮法 天突 尾閭骨尖 又背上一穴, 其法以綿一條套頸上,垂下至鳩尾尖上截斷,牽往後脊骨上,綿頭盡處是穴,灸七壯, 其效不可言,

腹痛脹滿門

[編輯]

腹痛 內關 三里 陰谷 陰陵 復溜 太谿 崑崙 陷谷 行間 太白 中脘 氣海 膈俞 脾俞 腎俞 △食不下 內關 魚際 三里 △小腹急痛不可忍及小腸氣外腎吊疝氣諸氣痛心痛 灸足大指次指下中節橫紋當中灸五壯男左女右極妙二足皆灸亦可 △小腹脹痛 氣海 △臍痛 水分 神闕 氣海 △小腹痛 陰市 承山 下廉 復溜 中封 大敦 小海 關元 腎俞(隨年壯)△俠 臍痛 上廉 △臍痛 曲泉 中封 水分 △引腰痛 太沖 太白 △腹滿 少 商 陰市 三里 曲泉 崑崙 商丘 通谷 太白 大都 隱白 陷谷 行間 △腹滿 陽陵 三里 上廉 △心腹脹滿 絕骨 內庭 △小腹脹滿痛 中封 然谷 內庭 大敦 △腹脹 尺澤 陰市 三里 曲泉 陰谷 陰陵 商丘 公孫 內庭 太谿 太白 厲兌 隱白 膈俞 腎俞 中脘 大腸俞 △脹而胃痛 膈俞 △腹堅大 三里 陰陵 丘墟 解谿 沖陽 期門 水分 神闕 膀胱俞 △寒熱堅大 沖陽 △鼓脹 復溜 中封 公孫 太白 水分 三陰交 △腹寒不食 陰陵泉(灸)△痰癖腹寒 三陰交 △腹鳴寒熱 復溜 △胃腹 膨脹氣鳴 合谷 三里 期門

心脾胃門

[編輯]

心痛 曲澤 間使 內關 大陵 神門 太淵 太谿 通谷 心俞(百壯) 巨闕(七壯)△心痛食不化 中脘 △胃腕痛 太淵 魚際 三里 兩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壯)膈俞 胃俞 腎俞(隨年壯)△心煩 神門 陽谿 魚際 腕骨 少商 解谿 公孫 太白 至陰 △煩渴心熱 曲澤 △心煩怔忡 魚際 △卒心疼不可忍吐冷酸水 灸足大指次指內紋中各一壯炷如小麥大立愈 △思慮過多無心力忘前失後 灸百會 △心風 心俞(灸)中脘 △煩悶 腕骨 △虛煩口乾 肺俞 △煩悶不臥 太淵 公孫 隱白 肺俞 陰陵泉 三陰交 △煩心喜噫 少商 太谿 陷谷 △心脾悲恐 神門 大陵 魚際 △懈惰 照海 △心驚恐 曲澤 天井 靈道 神門 大陵 魚際 二間 液門 少沖 百會 厲兌 通谷 巨闕 章門 △嗜臥 百會 天井 三間 二間 太谿 照 海 厲兌 肝俞 △嗜臥不言 膈俞 △不得臥 太淵 公孫 隱白 肺俞 陰 陵泉 三陰交 △支滿不食 肺俞 △振寒不食 沖陽 △胃熱不食 下廉 △ 胃脹不食 水分 △心恍惚 天井 巨闕 心俞 △心喜笑 陽谿 陽谷 神門 大陵 列缺 魚際 勞宮 復溜 肺俞 △胃痛 太淵 魚際 三里 腎俞 肺俞 胃俞 兩乳下(灸一寸各二十一壯)△翻胃 先取下脘 後取三里(瀉)胃俞 膈俞(百壯)中脘 脾俞 △噎食不下 勞宮 少商 太白 公孫 三里 中魁(在中指第二節尖)膈俞 胃俞 心俞 三焦俞 中脘 大腸俞 △不能食 少商 三里 然谷 膈俞 胃俞 大腸俞 △不嗜食 中封 然谷 內庭 厲兌 隱白 陰陵泉 肺俞 脾俞 胃俞 小腸俞 △食氣飲食聞食臭 百會 少商 三里 灸亶中 △食多身瘦 脾俞 胃俞 △脾寒 三間 中渚 液門 合谷 商丘 三陰交 中封 照海 陷谷 太谿 至陰 腰俞 △胃熱 懸鍾 △胃寒有痰 膈俞 △脾虛腹脹穀消 三里 △脾病溏泄 三陰交 △脾 虛不便 商丘 三陰交(三十壯) △膽虛嘔逆熱上氣 氣海

心邪癲狂門

[編輯]

心邪癲狂 攢竹 尺澤 間使 陽谿 △癲狂 曲池(七壯)小海 少海 間使 陽谿 陽谷 大陵 合谷 魚際 腕骨 神門 液門 沖陽 行間 京骨(以上俱灸) 肺俞(百壯)△癲癇 攢竹 天井 小海 神門 金門 商丘 行間 通谷 心俞(百壯)後谿 鬼眼穴 △鬼擊 間使 支溝 △癲疾 上 星 百會 風池 曲池 尺澤 陽谿 腕骨 解谿 後谿 申脈 崑崙 商丘 然谷 通谷 承山(針三分速出灸百壯)△狂言 太淵 陽谿 下廉 崑崙 △狂言不樂 大陵 △多言 百會 △癲狂言語不擇尊卑 灸唇裏中央肉弦上一壯 炷如小麥大又用鋼刀割斷更佳 △狂言數回顧 陽谷 液門 △喜笑 水溝 列缺 陽谿 大陵 △喜哭 百會 水溝 △目妄視 風府 △鬼邪 間使 仍針 後十三穴(穴詳見十一卷)△見鬼 陽谿 △魘夢 商丘 △中惡不省 水溝 中脘 氣海 △不省人事 三里 大敦 △發狂 少海 間使 神門 合谷 後谿 復溜 絲竹空 △狂走 風府 陽谷 △狐魅神邪送附癲狂。以兩手兩足 大拇指用繩縛定, 艾炷著四處盡灸,一處灸不到,其疾不愈,灸三壯。(即鬼眼穴)小兒胎癇奶癇驚癇, 亦依此法,灸一壯,炷如小麥大。△卒狂 間使 後谿 合谷 △瘈瘲指掣 門 陽谷 腕骨 帶脈 勞宮 △呆癡 神門 少商 湧泉 心俞 △發狂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神門 後谿 沖陽 △瘈驚 百會 解 谿 △暴驚 下廉 △癲疾 前谷 後谿 水溝 解谿 金門 申脈

霍亂門

[編輯]

霍亂 陰陵 承山 解谿 太白 △霍亂吐瀉 關沖 支溝 尺澤 三里 太白 先取太谿 後取太倉 △霍亂嘔吐轉筋 支溝 △逆數 關沖 陰陵 承山 陽輔 太白 大都 中封 解谿 丘墟 公孫

瘧疾門

[編輯]

瘧疾 百會 經渠 前谷 △溫瘧 中脘 大椎 △痎瘧 腰俞 △瘧疾發寒熱 合谷 液門 商陽 △痰瘧寒熱 後谿 合谷 △瘧疾振寒 上星 丘墟 陷谷 △頭痛 腕骨 △寒瘧 三間 △心煩 神門 △久瘧不食 公孫 內庭 厲兌 △久瘧 中渚 商陽 丘墟 △熱多寒少 間使 三里 △脾寒發瘧 大椎 間使 乳根

腫脹門附紅疸 黃疸

[編輯]

渾身浮腫 曲池 合谷 三里 內庭 行間 三陰交 △水腫 列缺 腕骨 合谷 間使 陽陵 陰谷 三里 曲泉 解谿 陷谷 復溜 公孫 厲兌 沖陽 陰陵 胃俞 水分 神闕 △四肢浮腫 曲池 通里 合谷 中渚 液門 三里 三陰交 △風浮身腫 解谿 △腫水氣脹滿 復溜 神闕 △腹脹滿 陰陵泉 △遍身腫滿食不化 腎俞(百壯)鼓脹 復溜 公孫 中封 太白 水分 △消痺 太谿 △傷飽身黃 章門 △紅疸 百會 曲池 合谷 三里 委中 △黃疸 百勞 腕骨 三里 湧泉 中脘 膏肓 大陵 勞宮 太谿 中封 然谷 太沖 復溜 脾俞

汗門

[編輯]

多汗 先瀉合谷 次補復溜 △少汗 先補合谷 次瀉復溜 △自汗 曲池 列缺 少商 崑崙 沖陽 然谷 大敦 湧泉 △無汗 上星 門 風府 風池 支溝 經渠 大陵 陽谷 腕骨 然谷 中渚 液門 魚際 合谷 中沖 少商 商陽 大都 委中 陷谷 厲兌 俠谿 △汗不出 曲澤 魚際 少澤 上 星 曲泉 復溜 崑崙 俠谿 竅陰

痺厥門

[編輯]

風痺 尺澤 陽輔 △積痺痰痺 膈俞 △寒厥 太淵 液門 △痿厥 丘墟 △尺厥如死及不知人事 灸厲兌(三壯)△身寒痺 曲池 列缺 環跳 風市 委中 商丘 中封 臨泣 △逆厥 陽輔 臨泣 章門 如脈絕灸間使或針復溜 △尺厥 列缺 中沖 金門 大都 內庭 厲兌 隱白 大敦 △四肢厥 尺澤 小海 支溝 前谷 三里 三陰交 曲泉 照海 太谿 內庭 行間 大都

腸痔大便門

[編輯]

腸鳴 三里 陷谷 公孫 太白 章門 三陰交 水分 神闕 胃俞 三焦俞 △腸鳴而泄 神闕 水分 三間 △食泄 上廉 下廉 △暴泄 隱白 △洞泄腎俞 △溏泄 太沖 神闕 三陰交 △泄不止 神闕 △泄出不覺 中脘 △痢疾 曲泉 太谿 太沖 太白 脾俞 小腸俞 △便血 承山 復溜 太沖 太白 △大便不禁 丹田 大腸俞 △大便不通 承山 太谿 照海 太沖 小腸俞 太白 章門 膀胱俞 △大便下重 承山 解谿 太白 帶脈 △閉塞 照海 太白 章門 △泄瀉 曲泉 陰陵 然谷 束骨 隱白 三焦俞 中脘 天樞 脾俞 腎俞 大腸俞 △五痔 委中 承山 飛揚 陽輔 復溜 太沖 俠谿 氣海 會陰 長強 △腸風 尾閭骨盡處灸百壯即愈 △大小便 不通 胃脘(灸三百壯)△腸癰痛 太白 陷谷 大腸俞 △脫肛 百會 尾閭(七壯)臍中(隨年壯)△血痔泄腹痛 承山 復溜 △痔疾骨疽蝕 承山 商丘 △久痔 二白(左掌後四寸)承山 長強

陰疝小便門

[編輯]

寒疝腹痛 陰市 太谿 肝俞 △疝瘕 陰蹻 (此二穴在足外踝下陷中主卒疝小腹疼痛左取右右取左灸三壯女人月水不調亦灸) △卒疝 丘墟 大敦 陰市 照海 △疝 曲泉 中封 太沖 商丘 △癖小腹下痛 太谿 三里 陰陵 曲泉 脾俞 三陰交 △疝瘕 陰陵 太谿 丘墟 照海 △腸癖疝小腸痛 通谷(灸百壯)束骨 大腸俞 △偏墜水腎 歸來 大敦 三陰交 △ 陰疝 太沖 大敦 △陰癖膀胱小腸 燔針刺五樞 氣海 三里 三陰交 氣門(百壯)△陰腎偏 大小便數或陰入腹 大敦 △陰腫 曲泉 太谿 大敦 腎俞 三陰交 △陰莖痛 陰陵 曲泉 行間 太沖 陰谷 三陰交 大敦 太谿 腎俞 中極 △陰莖痛陰汗濕 太谿 魚際 中極 三陰交 △轉胞不溺淋瀝 關元 △腎臟虛冷日漸羸瘦勞傷陰疼凜凜少氣遺精 腎俞 △遺精白濁 腎俞 關元 三陰交 △夢遺失精 曲泉(百壯)中封 太沖 至陰 膈俞 脾俞 三陰交 腎俞 關元 三焦俞 △寒熱氣淋 陰陵泉 △淋癃 曲泉 然谷 陰陵 行間 大敦 小腸俞 湧泉 氣門(百壯)△小便黃赤 陰谷 太谿 腎俞 氣海 膀胱俞 關元 △小便五色 委中 前谷 △小便不禁 承漿 陰陵 委中 太沖 膀胱俞 大敦 △小便赤如血 大陵 關元 △婦人胞轉不利小便 灸關元(二七壯) △遺溺 神門 △魚際 太 大敦 關元 △陰痿丸騫 陰谷 陰交 然谷 中封 大敦 △陰挺出 太沖 少府 照海 曲泉 △疝氣偏墜 以小繩量患人口兩角, 為一分,作三摺,成三角,如△樣,以一角安臍心,兩角在臍下兩旁,盡處是穴, 患左灸右,患右灸左,二七壯立愈,二穴俱灸 亦可。△膀胱氣攻兩臍下, 陰腎入腹,灸臍下六寸,兩旁各一寸,炷如小麥大,患左灸右,患右灸左。

頭面門

[編輯]

頭痛 百會 上星 風府 風池 攢竹 絲竹空 小海 陽谿 大陵 後谿 合谷 腕骨 中沖 中渚 崑崙 陽陵 △頭強痛 頰車 風池 肩井 少海 後谿 前谷 △頭偏痛 頭維 △腦漏 會 通谷 △頭風 上星 前頂 百會 陽谷 合谷 關沖 崑崙 俠谿 △腦痛 上星 風池 腦空 天柱 少海 △頭風面目赤 通里 解谿 △頭風牽引腦頂痛 上星 百會 合谷 △偏正頭風 百會 前頂 神庭 上星 絲竹空 風池 合谷 攢竹 頭維 △醉後頭風 印堂 攢竹 三里 △頭風眩暈 合谷 豐隆 解谿 風池 垂手著兩腿 灸虎 口內 △面腫 水溝 上星 攢竹 支溝 間使 中渚 液門 解谿 行間 厲兌 譆 天牖 風池 △面癢腫 迎香 合谷 △頭項俱痛 百會 後頂 合谷 △頭風冷淚出 攢竹 合谷 △頭痛項強重不能舉脊反折不能回顧 承漿(先瀉後補)風府 △腦昏目赤 攢竹 △頭旋 目窗 百會 申脈 至陰 絡卻 △頭腫 上星 前頂 大陵(出血)公孫 △面腫項強鼻生息肉 承漿(三分推上復下)△頰腫 頰車 △頭頷腫 陽谷 腕骨 前谷 商陽 丘墟 俠谿 手三里 △風動如蟲行 迎香 △頭項強急 風府 △頭目浮腫 目窗 陷谷 △眼瞼動 頭維 攢竹 △腦風而疼 少海 △頭重身熱 腎俞 △肩稜痛 肝俞 △毛髮焦脫 下廉 △面浮腫 厲兌 △面腫 灸水分 △頭目眩疼皮腫生白屑 灸

咽喉門

[編輯]

喉痺 頰車 合谷 少商 尺澤 經渠 陽谿 大陵 二間 前谷 △鼓頷 少商 △喉中如梗 間使 三間 △咽腫 中渚 太谿 △咽外腫 液門 △咽食不下 灸亶中 △咽中閉 曲池 合谷 △咽喉腫痛閉塞水粒不下 合谷 少商 兼以三稜針,刺手大指背頭節上,甲根下,排刺三針。△雙鵝 玉液 金津 少商 △單鵝 少商 合谷 廉泉 △咽喉腫閉甚者 以細三稜針,藏於筆尖中, 戲言以沒藥點腫痺處,乃刺之,否則病人恐懼,不能愈疾。△喉痛 風府

耳目門

[編輯]

耳鳴 百會 聽宮 聽會 耳門 絡卻 陽谿 陽谷 前谷 後谿 腕骨 中渚 液門 商陽 腎俞 △聤生瘡有濃汁 耳門 翳風 合谷 △重聽無所聞 耳門 風池 俠谿 翳風 聽會 聽宮 △目赤 目窗 大陵 合谷 液門 上星 攢竹 絲竹空 △目風赤爛 陽谷 △赤翳 攢竹 後谿 液門 △目赤膚翳 太淵 俠谿 攢竹 風池 △目翳膜 合谷 臨泣 角孫 液門 後谿 中渚 睛明 △白翳 臨泣 肝俞 △睛痛 內庭 上星 △冷淚 睛明 臨泣 風池 腕骨 △迎風有淚 頭維 睛明 臨泣 風池 △目淚出 臨泣 百會 液門 後谿 前谷 肝俞 △風火卒生翳膜, 兩目疼痛,不可忍者,睛明 手中指本節間尖上三壯。△眼睫毛倒 絲竹空 △青盲無所見 肝俞 商陽(左取右右取左)△目眥急痛 三間 △目昏 頭維 攢竹 睛明 目窗 百會 風府 風池 合谷 肝俞 腎俞 絲竹空 △目眩 臨泣 風府 風池 陽谷 中渚 液門 魚際 絲竹空 △目痛 陽谿 二間 大陵 三間 前谷 上星 △風目眶爛風淚出 頭維顴 △眼癢眼疼 光明(瀉)五會 △目生翳 肝俞 命門 童子(在目外眥五分得氣者乃瀉)合谷 商陽 △小兒雀目,夜不見物。灸手大指甲後一寸,內廉橫紋頭白肉際,各一壯。

鼻口門

[編輯]

鼻有瘜肉 迎香 △血 風府 曲池 合谷 三間 二間 後谿 前谷 委中 申脈 崑崙 厲兌 上星 隱白 △鼽 風府 二間 迎香 △鼻塞 上星 臨泣 百會 前谷 厲兌 合谷 迎香 △鼻流清涕 人中 上星 風府 △腦漏 鼻中臭涕出 曲差 上星 △鼻 上星(灸二七壯)絕骨 會 又一法灸項後髮際兩筋間宛宛中 △久病流涕不禁 百會(灸)△口乾 尺澤 曲澤 大陵 二間 少商 商陽 △咽乾 太淵 魚際 △消渴 水溝 承漿 金津 玉液 曲池 勞宮 太沖 行間 商丘 然谷 隱白(百日以上者切不可灸)△唇乾有涎 下廉 △舌乾涎出 復溜 △唇乾飲不下 三間 少商 △唇動如蟲行 水溝 △唇腫 迎香 △口喎眼喎 頰車 水溝 列缺 太淵 合谷 二間 地倉 絲竹空 △口噤 頰車 支溝 外關 列缺 內庭 厲兌 △失音不語 間使 支溝 靈道 魚際 合谷 陰谷 復溜 然谷△舌緩 太淵 合谷 沖陽 內庭 崑崙 三陰交 風府 △舌強 門 少商 魚際 二間 中沖 陰谷 然谷 △舌黃 魚際 △齒寒 少海 △齒痛 商陽 △齒齦惡風 合谷 厲兌 △齒齲 少海 小海 陽谷 合谷 液門 二間 內庭 厲兌 △齦痛 角孫 小海 △舌齒腐 承漿 勞宮(各二壯)△牙疼 曲池 少海 陽谷 陽谿 二間 液門 頰車 內庭 呂細(在內踝骨尖上灸二七壯) △上牙疼 人中 太淵 呂細 灸臂上起肉中五壯 △下牙疼 龍玄(在側腕交叉脈)承漿 合谷 腕上五寸兩筋中間灸五壯 △不能嚼物 角孫 △牙疳蝕爛生瘡 承漿(壯如小 頭大灸七壯)

胸背

[編輯]

胸滿 經渠 陽谿 後谿 三間 間使 陽陵 三里 曲泉 足臨泣 △胸痺 太淵 △胸膊悶 肩井 △胸痛 天井 支溝 間使 大陵 三里 太白 丘墟 陽輔 △胸中澹 間使 △胸滿支腫 內關 膈俞 △胸滿引腹 下廉 丘墟 俠谿 腎俞 △胸煩 期門△胸中寒 亶中 △肩背痠疼 風門 肩井 中渚 支溝 後谿 腕骨 委中 △心胸痛 曲澤 內關 大陵 △胸滿,血膨有積塊,霍亂,腸鳴善噫, 三里 期門(向外刺二寸不補不瀉)△滿 章門 △痛 陽谷 腕骨 支溝 膈俞 申脈 △缺盆痛 太淵 商陽 足臨泣 △與脊引 肝俞 △背腹項急 大椎 △腰背 強直不能動側 腰俞 肺俞 △腰脊痛楚 委中 復溜 △腰背傴僂 風池 肺俞 △背拘急 經渠 △肩背相引 二間 商陽 委中 崑崙 △偏背痛痺 魚際 委中 △背痛 經渠 魚際 丘墟 崑崙 京骨 △脊旅強痛 委中 △腰脊牽疼難轉 天牖 風池 合谷 崑崙 △脊內牽疼不能屈伸 合谷 復溜 崑崙 △脊強渾身痛不能轉側 門 △胸連痛 期門(先針)章門 丘墟 行間 湧泉 △肩背痛肩 天井 曲池 陽谷 關沖

手足腰腋門

[編輯]

手臂痛不能舉 曲池 尺澤 肩 三里 少海 太淵 陽池 陽谿 陽谷 前谷 合谷 液門 外關 腕骨 △臂寒 尺澤 神門 △臂內廉痛 太淵 △臂腕側痛 陽谷 △手腕動搖 曲澤 △腋痛 少海 間使 少府 陽輔 丘墟 足臨泣 申脈 △肘勞 天井 曲池 間使 陽谿 中渚 陽谷 太淵 腕骨 列缺 液門 △手腕無力 列缺 △肘臂痛 肩 曲池 通里 手三里 △肘攣 尺澤 肩 少海 間使 大陵 後谿 魚際 △肘臂痠重 支溝 △肘臂手指不能屈 曲池 三里 外關 中渚 △手臂麻木不仁 肩井 曲池 外關 經渠 支溝 陽谿 腕骨 上廉 合谷 △手臂冷痛 肩井 曲池 下廉 △手指拘攣筋緊 曲池 陽谷 合谷 △手熱 勞宮 曲池 曲澤 內關 列缺 經渠 太淵 中沖 少沖 △手臂紅腫 曲池 通里 中渚 合谷 手三里 液門 △風痺肘攣不舉 尺澤 曲池 合谷 △兩手拘攣偏風癮疹喉痺胸填滿筋緩手臂無力皮膚枯燥 曲池(先瀉後補)肩 手三里 △肩膊煩疼 肩 肩井 曲池 △五指皆疼 外關 △手攣指疼 少商 △掌中熱 列缺 經渠 太淵 △腋肘腫 尺澤 小海 間使 大陵 △腋下腫 陽輔 丘墟 足臨泣 △腰痛 肩井 環跳 陰市 三里 委中 承山 陽輔 崑崙 腰俞 腎俞 △兩腿如冰 陰市 △挫閃腰疼筋痛 尺澤 曲池 合谷 手三里 陰陵 陰交 行間 足三里 △腰疼難動 風市 委中 行間 △腰脊強痛 腰俞 委中 湧泉 小腸俞 膀胱俞 △腰腳痛 環跳 風市 陰市 委中 承山 崑崙 申脈 △股膝 內痛 委中 三里 三陰交 △腿膝痠疼 環跳 陽陵 丘墟 △腳膝痛 委中 三里 曲泉 陽陵 風市 崑崙 解谿 △膝胻股腫 委中 三里 陽輔 解谿 承山 △腰如坐水 陽輔 △足痿不收 復溜 △風痺腳胻麻木 環跳 風市 △足麻痺 環跳 陰陵 陽輔 太谿 至陰 △腳氣 肩井 膝眼 風市 三里 承山 太沖 丘墟 行間 △髀樞痛 環跳 陽陵 丘墟 △足寒熱 三里 委中 陽陵 復溜 然谷 行間 中封 大都 隱白 △腳腫 承山 崑崙 然谷 委中 下廉 髖骨 風市 △足寒如冰 腎俞 △渾身戰掉胻痠 承山 金門 △足胻寒 復溜 申脈 厲兌 △足攣 腎俞 陽陵 陽輔 絕骨 △諸節皆痛 陽輔 △腫 承山 崑崙 △足緩 陽陵 陽 太沖 丘墟 △腳弱 委中 三里 承山 △兩膝紅腫疼痛 膝關 委中 三里 陰市 △穿跟草鞋風 崑崙 丘墟 商丘 照海 △足不能行 三里 曲泉 委中 陽輔 三陰交 復溜 沖陽 然谷 申脈 行間 脾俞 △腳腕痠 委中 崑崙 △足心疼 崑崙 △腳筋短急,足沉重, 鶴膝歷節風腫,惡風發,不能起床,風市 △腰痛不能久立,腿膝脛痠重, 及四肢不舉。附陽 △腰重痛不可忍,及轉側起臥不便,冷痺腳筋攣急,不得屈伸, 灸兩腳曲瞅兩紋頭四處,各三壯,一同灸,用兩人兩邊同吹至火滅,若午時灸了, 至晚或臟腑鳴,或行一二次,其疾立愈。△腰痛不能舉 僕參(二穴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取之灸三壯)△膝以上痛 灸環跳 風市 △膝以下病 灸犢鼻 膝關 三里 陽陵 △足踝以上病 灸三陰交 絕骨 崑崙 △足踝以下病 灸照海 申脈 △腿痛 髖骨 △腳氣 一風市(百壯或五十壯) 二伏兔(針三分禁灸)三犢鼻(五十壯)四膝眼 五三里(百壯)六上廉 七下廉(百壯)八絕骨。△腳轉筋,發時不可忍者,腳踝上(一壯)內筋急灸內, 外筋急灸外。△腳轉筋多年不愈,諸藥不效者,灸承山(二七壯)

婦人門

[編輯]

月水不調 氣海 中極 帶脈(一壯)腎俞 三陰交 月事不利 足臨泣 三陰交 中極 △過時 不止 隱白 △下經若冷來無定時 關元 △女子漏下不止 太沖 三陰交 △血崩 氣海 大敦 陰谷 太沖 然谷 三陰交 中極 △瘕聚 關元 △赤白帶下 帶脈 關元 氣海 三陰交 白環俞 間使(三十壯)△小腹堅 帶脈 △絕孕 商丘 中極 △因產惡露不止 氣海 關元 △產後諸病 期門 △乳癰 下廉 三里 俠谿 魚際 委中 足臨泣 少澤 △乳腫痛 足臨泣 △難產 合谷(補)三陰交(瀉)△太沖 △橫生死胎 太沖 合谷 三陰交 △橫生手先出 右足小指尖(灸三壯立產炷如小麥大)△子上逼心氣悶欲絕 巨闕 合谷(補)三陰交(瀉)如子手掬母心,生下男左女右,手心有針痕可驗, 不然在人中,或腦後有針痕,△產後血暈不識人 支溝 三里 三陰交 △墮胎後手足如冰厥逆 肩井(五分若覺悶亂急補三里)△胎衣不下 中極 肩井 △陰挺出 曲泉 照海 大敦 △無乳 亶中(灸)少澤(補)此二穴神效,△血塊 曲泉 復溜 三里 氣海 丹田 三陰交 △婦人經事正行,與男子交,日漸羸瘦, 寒熱往來,精血相競。百勞 腎俞 風門 中極 氣海 三陰交 若以前症作虛勞治者非也。△女子月事不來,面黃乾嘔,妊娠不成,曲池 支溝 三里 三陰交 △經水過多 通里 行間 三陰交 △欲斷產 灸右足內踝上一寸 合谷 又一法灸臍上二寸三分三壯 肩井 △一切冷憊 灸關元 △不時漏下 三陰交 △月水不調因結成塊 針間使

小兒門

[編輯]

大小五癇 水溝 百會 神門 金門 崑崙 巨闕 △驚風 腕骨 △瘈瘲五指掣 陽谷 腕骨 崑崙 △搖頭張口 反折 金門 △風癇目戴上 百會 崑崙 絲竹空 △脫肛 百會 長強 △卒疝 太沖 △角弓反張 百會 △瀉痢 神闕 △赤遊風 百會 委中 △秋深冷痢 灸臍下二寸及三寸動脈中 △吐乳 灸中庭(在亶中下一寸六分)△卒癇及豬癇 巨闕(灸三壯) △口有瘡蝕齦臭穢氣衝人 灸勞宮二穴(各一壯)△卒患腹痛肚皮青黑 灸臍四邊各半寸(三壯)鳩尾骨下一寸(三壯)△驚癇 頂上旋毛中(灸三壯) 耳後青絡(灸三壯炷如小麥大)△風癇手指屈如數物者 鼻上髮際宛宛中(灸三壯) △二三歲兩目眥赤 大指次指間後一寸五分(灸二壯)△門不合 臍上臍下各五分二穴(各三壯灸瘡未發門先合)△夜啼 灸百會三壯 △腎脹偏墜 關元(灸三壯)大敦(七壯)△豬癇如屍厥吐沫 巨闕(三壯) △食癇先寒熱洒淅乃發 鳩尾上五分(三壯)△羊癇 九椎下節間(灸三壯)又法 大椎(三壯)△牛癇 鳩尾(三壯)又法 鳩尾 大椎(各三壯)△馬癇 僕參(二穴各三壯)又法 風府 臍中(各三壯)△犬癇 兩手心 足太陽 肋戶(各一壯)△雞癇 足諸陽(各三壯)△牙疳蝕爛 承漿(針灸皆可) △遍身生瘡 曲池 合谷 三里 絕骨 膝眼 △腋腫馬刀瘡 陽輔 太沖 △熱風癮疹 肩 曲池 曲澤 環跳 合谷 湧泉 △瘍腫振寒 少海 △疥癬瘡 曲池 支溝 陽谷 陽谿 大陵 合谷 後谿 委中 三里 陽輔 崑崙 行間 三陰交 百蟲窠

瘡毒門

[編輯]

疔瘡生面上與口角 灸合谷 △疔瘡生手上 曲池(灸)△疔瘡生背上 肩井 三里 委中 臨泣 行間 通里 少海 太衝 △瘰 少海 先針皮上,候三十六息, 推針入內,須定深淺,追核大小,勿出核,三十二下,乃出針。天池 章門 臨泣 支溝 陽輔(灸百壯)肩井(隨年壯)手三里 △癰疽發背 肩井 委中 又以蒜片貼瘡上灸之,如不疼,灸至疼,如疼,灸至不疼,愈多愈好。 △溺水死者經宿可救 即解死人衣帶灸臍中 △狂犬咬傷人 即灸咬處瘡上 △蛇咬傷人 灸傷處三壯,仍以蒜片貼咬處,灸蒜上。△人脈微細不見或有或無, 宜於少陰經復溜穴上,用圓利針針至骨處,順針下刺,候回陽脈,陽脈生時, 方可出針。△癰疽瘡毒 同楊氏騎竹馬灸法,

續增治法

[編輯]

中風論

[編輯]

且夫中風者,有五不治也。開口,閉眼,撒屎,遺尿,喉中雷鳴,皆惡候也。 且中風者,為百病之長,至其變化,各不同焉,或中於臟,或中於腑,或痰,或氣, 或怒,或喜,逐其隙而害成也。中於臟者,則令人不省人事,痰涎壅,喉中雷鳴, 四肢癰瘓,不知疼痛,語言蹇,故難治也。中於腑者,則令人半身不遂,口眼喎斜, 知癢痛,能言語,形色不變,故易治也。治之先審其症,而後刺之。 其中五臟六腑形症各,有名先,須審其源而明其症,依標本刺之,無不效也。 一肝中之狀,無汗惡寒,其色青,名曰怒中,二心中之狀,多汗怕驚,其色赤, 名曰思慮中。 三脾中之狀,多汗身熱,其色黃,名曰喜中,四肺中之狀,多汗惡風,其色白, 名曰氣中。 五腎中之狀,多汗身冷,其色黑,名曰氣勞中,六胃中之狀,飲食不下,痰涎上壅, 其色淡黃。名曰食後中,七膽中之狀,目眼牽連,酣睡不醒,其色綠,名曰驚中。

初中寒急救針法 乾坤生意

[編輯]

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涎壅滯,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稜針, 刺手十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又治一切暴死惡候,不省人事,僕及絞腸痧。 乃起死回生妙訣:少商二穴 商陽二穴 中衝二穴 關衝二穴 少衝二穴 少澤二穴

中風癰瘓針灸秘訣

[編輯]

中風口眼喎斜 聽會 頰車 地倉 凡喎向左者,者宜灸右,向右宜灸左。 各喎陷中二七壯,艾炷如麥粒大,頻頻灸之,取盡風氣,口眼正為度。一法, 以五寸長筆管插入耳內,外以麵塞四圍,竹管上頭以艾灸二七壯,右喎灸左, 左喎灸右。 中風風邪入腑,以致手足不遂。百會 耳前髮際 肩 曲池 風市 手三里 絕骨 凡覺手足麻痺,或疼痛良久,此乃風邪入腑之候,宜灸此七穴,病在左灸右, 在右灸左,候風氣輕減為度。 中風風邪入臟,以致氣塞涎壅,不語昏危。百會 大椎 風池 肩井 曲池 足三里 間使 凡覺心中憤亂,神思不怡,或手足頑麻,此風邪入臟之候。 連灸此七穴,各五七壯,如風勢略可,凡遇春秋二時,當灸此二穴,以泄風氣, 若素有風人,尤當留意。 中風鼻室不聞,時流清涕,偏正頭風,及生白屑,驚癇,目上視,不識人,會(灸) 中風頭皮腫,目眩虛,振寒熱目痛,不能遠視。上星(針灸)中瘲風癇,瘈等症, 印堂(針灸)中風頭項急,不能回顧。風府(針)中風手不能舉 陽池(針灸)中風腕痠不能屈伸,指疼不能握物。外關(針灸)中風手弱不仁, 拘攣不伸。手三里(針灸)中風痰咳,肘攣,寒熱驚癇。列缺(針灸) 中風驚怖,聲音不出,肘腕痠疼。通里(針灸)中風胯腰疼痛,不能轉側, 腰相引。環跳(針灸)中風轉筋拘急,行步無力疼痛。崑崙(針灸) 中風腳腿麻木,冷痺冷痛。陽陵(針灸)中風腰背拘急。委中(針) 中風腳膝疼痛,轉筋拘急。承山(針灸)

治虛損五勞七傷緊要灸穴

[編輯]

陶道一穴 灸二七壯 身柱一穴 灸二七壯 肺俞二穴 灸七七壯至百壯 膏肓二穴 灸三七壯至七七壯傷寒 發熱 風寒客於皮膚,陽氣拂鬱所致,此表熱也。 陽氣下陷入陰分蒸薰,此裏熱也。 汗不出悽悽惡寒 玉枕 大杼 肝俞 鬲俞 陶道 △身熱惡寒 後谿 △身熱汗出足厥冷 大都 三間 △餘熱不盡 曲池 △煩滿汗不出 風池 命門 △汗出寒熱 五虛 攢竹 上脘 △煩心好嘔 巨闕 商丘 △身熱頭痛汗不出 曲泉 神道 關元 懸顱(已上見針經)△六脈沉細一息二三至 氣海(灸)關元(灸) 少陽發熱 太谿(灸) 惡寒 有熱惡寒者,發於陽,無熱惡寒者發於陰。背惡寒口中和 關元(灸) 惡風 有汗為中風傷衛,無汗惡風為寒傷榮。 先刺風府 風池 後飲桂枝葛根湯。 胸滿兼譫語,邪風自表傷裏先胸,次入心。期門 結胸 臟氣閉而不流布也。按之痛為小結,不按自痛為大結,期門(針)肺俞(針) 婦人因血結胸,熱入血室。期門(針)又以黃連巴豆七粒作餅子,置臍中, 以火灸之,得利為度。 欬逆 胸中氣不交也。水火相搏而有聲。期門(灸) 小腹滿 上為氣,下為溺,當出不出積而為滿,或腹中急痛,刺委中或奪命穴等處。 煩躁 邪氣在裏煩為內不安,躁為外不安,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 灸厥陰俞 畜血 熱毒流於下而瘀血,少陰症下利,便濃血,陽明症下血,譫語。 必熱入血室,頭汗出。刺期門,嘔吐 表邪傳裏,裏氣上逆也。口中和,脈微溺, 灸厥陰。 戰慄 戰者正氣勝,慄者邪氣勝,邪與正爭,心戰而外慄,為病欲解也。 邪氣內盛,正氣太虛,心慄而鼓頷,身不戰者,已而遂成寒逆者。灸魚際。 四逆 四肢逆泠,積冷成寒,六腑氣絕於外。足脛寒逆,少陰也。身寒者, 厥陰也。灸氣海 腎俞 肝俞 厥 手足逆冷,陽氣伏陷,熱氣逆伏,而手足冷也。刺之。脈促而厥者,灸之。 鬱冒 鬱為氣不舒,冒為神不清,即昏迷也。多虛極乘寒所致,或吐下使然, 刺太陽少陽井。病頭痛或冒悶,如結胸狀。刺大椎 肺俞 肝俞 慎不可汗。 自利 不經攻下,自溏泄。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更衣。反小者,當溫上, 灸之以消陰,小使吐利,手中不冷,反發熱,脈不至。灸太谿 少陰下利便濃血, 刺之通用。 霍亂 上吐下利,揮霍撩亂,邪在中焦,胃氣不和,陽陰乖隔,遂上吐下泄, 躁擾煩亂也。或腹中痛絞刺。針委中 腹痛 有實有虛,寒熱燥,屎舊積,按之不痛為虛,痛為實,合灸,不灸令病人冷結, 久而彌困。刺委中 陰毒 陰症 陰病盛則微陽消於上,故沉重,四肢逆冷,臍腹築痛,厥逆或冷, 六脈沉細。灸關元 氣海 太陽少陽併病。刺肺俞 肝俞 如頭痛。刺大椎。 小便不利 邪畜於內,津液不行。陰寒甚,下閉者灸之。陰症小便不利,陰囊縮, 腹痛欲死者。灸石門 不仁 不柔和,癢痛寒,正氣為邪氣閉伏,鬱而不散,血氣虛少故也。 若越人診虢太子屍厥,以鬱冒不仁為可治,刺之而全者,神醫之診也。設脈浮洪, 汗如油,喘不休,體不仁,越人豈能治哉!(已上見劉氏傷寒治)

雜病

[編輯]

風 大率主血虛氣虛,火與濕,多痰。 中風 神闕 風池 百會 曲池 翳風 風市 環跳 肩 皆可灸之以疏風, 針之以導氣。 寒 見傷寒 △陰寒及陷下脈絕者,宜灸之。△發熱 有寒潮熱,煩熱,往來熱。 △熱病汗不出 商陽 合谷 陽谷 俠谿 厲兌 勞宮 腕骨 以導氣。△熱無汗不止 陷谷 以洩熱 △腹痛 有虛實,寒,氣滯,死血,積熱,風濕,宿食,瘡,痧,疝。 △實痛宜瀉 太衝 太白 太淵 大陵 三陰交 △邪客經絡藥不能及,宜灸,氣海 關元 中脘 △頭痛 有風熱痰濕寒,真頭疼,手足青至節,死不治。△灸疏散寒 脈浮刺 腕骨 京骨 脈長刺 合谷 衝陽 脈弦刺 陽池 風府 風池 △腰痛 有氣虛,血虛,腎病,風濕,濕熱,瘀,寒滯。△血滯於下 刺委中(出血) 灸腎俞 崑崙 又用附子尖,烏頭尖,南星,麝香,雄黃,樟腦,丁香,煉蜜丸, 薑汁化成膏,放手內烘熱摩之。△痛 肝火盛,木氣實,有死血瘀注肝急,針丘墟 中瀆 △心 痛有風寒,氣血虛,食積熱。針太谿 然谷 尺澤 行間 建里 大都 太白 中脘 神門 湧泉 △牙痛 主血熱,胃口有熱,風寒濕熱,蟲蛀 針合谷 內庭 浮白 陽白 三間 △眼目 主肝氣實,風熱,痰熱,血瘀熱,血實氣壅。 針上星 百會 神庭 前頂 攢竹 絲竹空 痛者,針風池 合谷 △大寒犯腦連及目痛,或風濕相搏,有翳,灸三間 合谷 △小兒疳眼 灸合谷二穴各一壯。△瀉痢 氣虛,兼寒熱食積,風邪驚邪,熱濕,陽氣下陷痰積, 當分治,瀉輕痢重。△陷下 灸脾俞 關元 腎俞 復溜 腹哀 長強 太谿 三里 氣舍 中脘 大腸俞 △白痢 灸大腸俞 △赤痢 灸小腸俞 △瘧 有風暑, 山嵐瘴,氣,食,老寒濕痺,五臟瘧,六腑瘧。針合谷 曲池 公孫 先針, 後灸大椎第一節,三七壯。△欬嗽 有風寒,火勞,痰肺脹濕。灸天突 肺俞 肩井 少商 然谷 肝俞 期門 行間 廉泉 扶突 針曲澤(出血立 已)前谷 △面赤熱欬 針支溝 多睡 針三里 △吐血 身熱是血虛,血濕身熱者死不治, 針隱白 脾俞 肝俞 上脘 △下血 主腸風,多在胃與大腸。針隱白灸三里 △諸氣 怒則氣上,驚則氣亂,恐則氣下,勞則氣散,悲則氣消,喜則氣緩, 思則氣結。針以導氣,△淋屬熱,熱結痰氣不利,胞痺為寒。老人氣虛 灸三陰交 △小水不禁 灸陽陵泉 陰陵泉 △喉痺 針合谷 湧泉 天突 豐隆 初起旁灸之, 使外洩氣。△頭腫 針曲池

諸瘡

[編輯]

灸肩井 曲池 大迎 △綠唇瘡 刺唇去惡血,△疝 有因寒,因氣, 因濕熱,痰積流下。針太沖 太敦 絕骨 灸大敦 三陰交 小腹下橫紋斜尖, 灸一壯。△腳氣 有濕熱,食積,流注,風濕,寒濕。針公孫 衝陽 灸足三里 △痿 有濕熱,有痰,有無血而虛,有氣弱,有瘀血。針中瀆 環跳(停針待氣二時方可)灸三里 肺俞 △喘 有痰喘,氣虛陰虛。灸中府 雲門 天府 華蓋 肺俞 △惡心 因痰熱虛 灸胃俞 幽門 商丘 中府 石門 鬲俞 陽關 △膈噎 因血虛,氣虛熱,痰火,血積癖積,灸天突 石關 三里 胃俞 胃脘 鬲俞 水分 氣海 胃倉 △水腫 皮水,正水,石水,風水,因氣濕食。 針胃倉 合谷 石門 水溝 三里 復溜 曲泉 四滿 △臌脹 氣脹,寒脹, 脾虛中滿。針上脘 三里 寒脹脾虛中滿。脾俞 懸鍾 承滿 △頭眩 痰挾氣虛,火動其痰,針上星 風池 天柱 △痛風 風熱風濕,血虛有痰。針百會 環跳 △肩臂痛 痰濕為主 灸肩 曲池 △夢遺 專主濕熱相交 灸中極 曲骨 膏肓 腎俞 △癇 俱是痰火,不必分馬牛六畜。灸百會 鳩尾 上脘 神門 陽蹻(晝發)陰蹻(夜發)△癩 感天地間殺厲之氣,聲啞者難治,針委中, 出血二三合。黑紫疙瘩上亦去惡血(已上見劉氏雜病治)△瘡瘍 河間曰: 凡瘡瘍須分經絡部分,血氣多少,俞穴遠近,從背出者,當從太陽五穴選用 至陰 通谷 束骨 崑崙 委中 從鬢出者,當從少陽五穴選用 竅陰 俠谿 臨泣 陽輔 陽陵 從髭出者,當從陽明五穴選用 厲兌 內庭 陷谷 衝陽 解谿 從胸出者 絕骨腸癰腸,癰篡要雲千金灸法,屈兩肘正肘頭銳骨,灸百壯,下濃血而安。 按河間瘡瘍,止論足三陽,而手足三陰三陽未備,學者當引伸觸類。 又查醫學入門雜病歌,癰疽初起審其穴,只刺陽經不刺陰,錄之以備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