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縣人民政府關於要求恢復陽春縣麥姓群眾為瑤族的請示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陽春縣人民政府文件
春府報〔1988〕11號
1988年6月10日
廣東省民族事務委員會關於陽春縣麥姓居民要求恢復瑤族成分的批覆
關於要求恢復陽春縣麥姓群眾為瑤族的請示

省人民政府:

  我縣鐵垌、坡樓等地的麥姓群眾自一九八一年以來,多次來信來訪,要求恢復他們為瑤族。據調查,我縣麥姓群眾人口共七百四十戶,四千三百九十二人(未包括出嫁的),分布在縣內的永寧、圭崗、石望、河期、松柏、春灣、破面、崗美、三甲、雙滘十個鄉鎮、十七個行政村、三十四個自然村。我縣民族科對麥姓群眾的族屬問題作了識別調查,從調查的材料看,陽春縣麥姓群眾原屬瑤族中的排瑤成分。

  為了落實我國民族政策,激勵麥姓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積極性,我們擬同意麥姓群眾恢復為瑤族,現將理由申述如下:

  一、麥姓群眾原屬瑤族有充足的歷史依據。陽春縣境內明朝就有石川山(今水寧鎮林灣村石川片)瑤族麥廣山十餘家居住,有國涌山(山坪鄉岳涌行政村)瑤族麥天志等居住;麥姓群眾現在的居住地有鐵垌、坡樓(解放前歸那陳管)、龐垌、輪源(明朝屬蘇垌)。圭崗圩(明朝叫雙敢山)、大陳(明朝歸羅陳)、小水(明朝歸漆木)等均屬明朝瑤山;廣東阮通志有鐵垌山明嘉靖六年水災崩山記載;麥姓群眾歷史上居住過的古牛(今叫古山)、上雙(今山坪鄉)、黃沙(永寧新沙)、合水(今永寧三岸)、石菉也是明朝嘉靖前瑤山;麥姓群眾遷入陽春最早是鐵垌房,是在宋理宗三年,至今已達七百五十年。就是明朝陽春縣的麥姓瑤族的祖先。

  二、麥姓群眾有其明顯排瑤習俗。鐵垌麥姓及別姓漢族都承認麥姓原是講山瑤話的,與橫垌趙姓瑤話大同小異,如吃豬肉,趙姓叫「認垌阿」,麥姓叫「願垌櫃」。鐵垌麥姓群眾中,五十歲以上的男人有十三人可以用山瑤話對話,會講三幾句的約二三百人;麥姓老人都說他們祖先穿捆邊大襟衫,即是瑤族的枇杷大襟衫,鐵垌河呷麥文欽的母親(99歲),解放前專門做大襟衫穿,至今還活着;麥姓過去盛行與眾不同的挨歌堂習俗,陽春唯有麥姓會挨,「挨」即瑤話「做」的意思。過去看過挨歌堂的現在還有十九人健在;麥姓至今仍保留着崇拜盤古大皇的風俗,立有盤古大皇社公,紅事白事、初一、十五點香供奉,每年一月向盤古大皇起恩,十二月殺豬向盤古大皇還福,選出的福首需經盤古大皇批准,甚至上山打獵也要先到盤古大皇社公處點香,打得山豬、黃猄,所分得的肉先向盤古大皇供奉才能端回家去。

  綜上所述,陽春縣麥姓群眾原屬瑤族的歷史依據充足,瑤族特徵明顯。因此,請求省政府予以確認。

  以上請示,懇求批准。

陽春縣人民政府

一九八八年六月十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