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毘曇心論經/卷0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阿毘曇心論經卷第二

法勝論大德優波扇多釋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六捲成部)

業品第三 別譯

已說諸行因緣力生。次觀察世間生滅差別。由於煩惱業因故生。當思彼業師欲廣說於業。是故說此。

 業莊飾世間  趣趣各各異  是以當思業  求離世解脫

業莊飾世間趣趣各各異者。如是一切世間五趣。種種身生業能莊飾。當思彼業為世間因生種種身。如世尊說眾生差別。由業所作謂高下優劣。是以當思業求離世解脫。彼業自性種地成就善不善差別。為知彼故當勤思惟。問曰。何者彼業。云何思惟。為世間因生種種身。答曰。

 身口意集業  在於有有中  從彼生諸行  及受種種身

身口意集業在於有有中者。有三種業。謂身口意業。彼身所作或業依身名為身業。若口所作名為口業。意相應名為意業。眾生世世造作身口意業。從彼生諸行及受種種身者。彼業生於諸行及外眾具宅舍色力。罪福命等及受眾生種種身。此行有二種。謂眾生數非眾生數共不共。不共者。各各眾生業增上生。共者。一切眾生業增上生。如是地獄等五趣淨不淨。種種業身受苦樂種種差別。以彼眾生種種。是故求解脫者必定應知是業。

 身業應當知  有教及無教  口業亦如是  意業唯無教

身業應當知有教及無教者。身業二種。謂有教數及無教數。彼有教數者身動。無教者。身動滅已。與餘識相應。彼相續轉如受戒竟。雖不善無記心善戒隨生。如捕鳥等雖善無記心惡戒隨生。口業亦如是者。口業亦有二種。謂有教性無教性。意業唯無教者。意業唯無教。性非如色教。此業不可示他故名無教。有言辭故名教。此五業中。

 有教當知三  善不善無記  意業亦如是  餘不說無記

有教當知三善不善無記者。身教口教當知三種善不善無記。善者謂行施受戒等。善心起動身。不善者謂殺生等不善心起動身。無記者有二種。謂隱沒不隱沒。隱沒者謂穢污無記心起動身。不隱沒者非穢污無記心起動身。所謂威儀工巧。口教亦如是應當知。意業亦如是者。意業亦有三種。彼善心相應必善。不善心相應名不善。穢污無記心相應必隱沒無記。非穢污無記心相應。名不隱沒無記。餘不說無記者。餘有二業。謂身口無教。彼有二種。謂善不善。無記。何以故羸劣故。以無記心羸劣故不能起強業。若與餘識俱與彼事相續。如執須摩那華。雖復捨之猶見香隨。何以故。香勢續生故。非如執木石等。已說彼諸業。

 色無記二種  隱沒不隱沒  隱沒繫在色  餘在於二界

色無記二種隱沒不隱沒者。若色性業教無記名前已說。此有二種。當知隱沒不隱沒。隱沒繫在色者。若隱沒者。繫在色界梵世非上地。何以故。彼無記作心故。非在上地下地煩惱起現在前。何以故。以離欲故。亦不在欲界。修道斷煩惱能起身口業。何以故。外門轉故。見道斷煩惱內門行故。不能起身口業。欲界修道斷煩惱但是不善。非不善煩惱能起無記業。餘在於二界者。若不隱沒無記繫在欲色二界。意業如心說。何以故。彼隱沒不隱沒通三界。故於中。

 若教無教戒  略說有三種  無漏及禪生  依順解脫戒

若教無教戒略說有三種者。無教戒略說當知有三種。問曰云何。答曰。無漏及禪生依順解脫戒。無漏戒者與道俱生。謂正語正業正命。禪生戒者與禪俱生。謂離欲不離欲凡夫及聖人。依順解脫戒者。謂眾聚和合。於彼士夫邊。啟請受得。此三種戒攝一切戒。問曰。如是分別有教無教戒竟。何者與心俱生。何者不與心俱生。答曰。

 無教在欲界  教依於二有  當知非心俱  謂餘心俱說

欲界無教若順解脫戒所攝。及不攝。彼一切非心俱。不隨心轉義。問曰。何故不隨心轉。答曰。彼受戒已。不善無記心亦隨生故。不與善不善無記心隨轉。何以故。無心亦隨轉故。教者欲色二界不隨心轉。何以故。屬身故。餘心亦有故。謂餘心俱說者。餘謂禪無漏戒。彼二種隨心轉。何以故。異心不隨轉故。以彼心力生二種。彼常隨心作隨順義。故彼二種過去過去成就。未來未來成就。現在現在成就。已說業差別。若業成就今當說。

 無漏戒律儀  見實則成就  禪生若得禪  持戒生欲界

無漏戒律儀見實則成就者。謂從初苦法忍。及一切聖人成就無漏戒。是戒在於六地。未來中間根本四禪。此色地亦無漏。彼未離欲見諦成就未來地戒。若離欲一切有學極少成就三地。或有六地一切阿羅漢成就六地。禪生若得禪者。成就禪戒非餘。是戒在九地。謂禪近地中間四禪。若人若得諸地若凡夫若聖人。是得成就彼地戒。持戒生欲界者。若受戒者彼成就順解脫戒。是戒欲界人得非餘趣受。已略說成就差別。隨成就過去未來現在戒。今當說有三種人。謂住戒人。住非戒人。住非戒非非戒人。住戒人者亦有三種。以戒有三種故。彼者。

 若住解脫戒  彼無教現在  當知恆成就  或盡成過去

若住解脫戒彼無教現在當知恆成就者。若住順解脫戒。彼人從初剎那受無教戒。現在一切時成就彼現在無教。常次第相續乃至命未盡。何以故。要期分齊故。或盡成過去者。或有住順解脫戒。成就過去無教戒。謂已滅不捨。捨事有五因緣。後當說。

 若有作於教  成就於中世  彼盡而不捨  當知成過去

若有作於教成就於中世者。中世名現在。若人作身口教求受戒時。成就現在教戒。彼盡而不捨當知成過去者。盡者過去義。彼教盡時若不捨者成就過去教戒。此捨因緣如前說。略說如是初念教時。成就現在教及無教。彼後乃至教未盡未來。成就過去現在教及無教。此教盡已若不捨者。成就過去現在無教。彼但成就於過去教。非現在教。

 若得禪無教  成就滅未來  中若入正受  教亦如前說

若得禪無教成就滅未來者。若得禪者成就過去未來禪戒。如成就禪彼人無教。雖決定滅由彼禪力故初如是彼得過去。如禪第二念等三世成就乃至未起禪。若起不捨成就過去未來無漏戒。與禪同故此中不說。既說禪戒亦說彼已。何以故。若有見諦教者彼人決定得於禪戒。故說禪戒即是說彼。

 若作不善業  住戒成就二  共煩惱纏俱  當知彼盡盡

若作不善業住戒成就二者。若人住順解脫戒若住禪戒。彼不見諦作於不善。增上纏時不善無教便起。彼人爾時成就不善教及無教。問曰。何者住禪戒作不善耶。答曰。若未離欲依未來禪得作不善。問曰。幾時成就無教耶。答曰共煩惱纏俱。是人乃至未捨於不善纏。當知彼盡盡。若捨彼纏彼教無教亦捨。

 若住非戒處  無教成就中  當知不愛果  或復盡過去

若住非戒處無教成就中當知不愛果者。住非戒者所謂屠羊殺雞殺豬捕魚捕鳥等。是人於一切時成就現在不善無教。是人初發作業剎那時。即於一切眾生所成就不善戒攝無教。若人初殺生時即得殺生所攝無教。於後隨所殺生。更得殺生所攝無教。非律儀攝戒。先已得故更不重得。或復盡過去者。第二念以去殺生。及非律儀攝無教。成就過去現在。乃至不捨剎那謝過去者名盡。

 若剎那住教  是說成就中  亦復盡過去  善於上相違

若剎那住教是說成就中者。隨住教時成就現在教剎那現在名剎那住。亦復盡過去者。隨教剎那謝於過去未斷以來。是時成就過去現在。若盡而未捨但成就過去。善於上相違者。如住律儀說不善。如是住非律儀說善。極淨信心作施等善。彼時善無教起彼捨此亦捨。

 若處中所作  是說成就中  亦復盡過去  或二亦復一

若處中所作是說成就中者。處中謂非律儀非不律儀。彼若作善成就現在善教。若作不善成就現在不善教。亦復盡過去者。是教若滅未斷亦成就過去現在。若盡已不捨但成就過去。或二者。或教無教過去現在。若極欲作必定方便不捨。亦復一者。方便盡已但成就現在無教。有人乃至命未盡來。成就現在無教不欲止故。問曰。已說教順解脫戒。禪無漏戒云何得耶。答曰。

 色界中善心  得禪律儀戒  是捨彼亦捨  無漏有六心

色界中善心得禪律儀戒者。若有人得色界善心。或時離欲或不離欲。彼一切得禪律儀戒。一切色界善心戒。常隨順唯除六心。所謂眼耳身識及聞慧。心臨命終心起作業心。問曰。此云何捨。答曰。是捨彼亦捨。若捨色界善心亦捨於彼。無漏有六心者。彼無漏戒六心共得。所謂未來中間根本四禪。彼捨此亦捨。問曰。如是諸戒彼何者戒。幾時捨耶。答曰。

 順解脫調伏  是捨於五時  禪生無漏戒  二時智所說

順解脫調伏是捨於五時者。謂捨自分種類時。捨戒時。斷善根時。二根生時。正法隱沒時捨。或有人說。犯戒根本梵行時捨。罽賓者說。有四時捨。除後二種。禪生無漏戒二時智所說者。禪戒二時捨退及度界地。無漏戒亦二時捨退及得果。彼根次第得果相似故不別說。有人別之彼三時捨。問曰。非律儀云何捨。答曰。

 非律儀四時  如是善無色  穢污唯一時  是說在於意

非律儀四時者。謂受戒時。得禪戒時。二根生時。捨自分種類時。彼戒非戒於三時捨。謂本勢過。希望止。方便息。是說捨戒非戒應當觀察。問曰。已說色自性業。無色自性業竟復云何。答曰。如是善無色善無色業亦四時捨。謂得果時退時。斷善根時。度界地時。穢污唯一時是說在於意者。穢污意業於一時捨。謂離欲時。隨處處離欲彼彼捨。已說業自性及成就。隨彼業世尊無量門分別。今當說。

 若業與苦果  當知是惡行  復有意惡行  貪瞋及邪見

若業與苦果當知是惡行者。若業感不愛果當知是惡行。謂殺生等所有不善身口意業。及後眷屬是謂惡行。隱沒無記。無果報故不說惡行。復有意惡行貪瞋及邪見者。彼不善思是意惡行如前所說。復有貪瞋邪見業分。當知如業以果成因故。如女為梵行垢。如是等已說。

 彼相違善行  最勝之所說  於中若增上  聖說十業道

彼相違善行最勝之所說者。與惡行相違當知悉是善行。謂一切善業意業無貪無瞋正見。於中若增上聖說十業道者。彼善行惡行業中。若增上業勝者說名業道。彼惡行中增上者名不善業道。若善行中增上者是善業道。不善業道者。謂殺生等七種及貪瞋邪見等。善業道者。謂離殺等七種。及不貪不瞋正見。或行方便重非業道。或業道重。故如是說。殺生者。於彼他眾生想。作欲殺意欲害命方便。彼業究竟是名殺生不與取者。於他物中作他物解。不與想欲劫奪意。取屬於己是名不與取。邪行者。於所行處非道非處非時。於非所行處行是名邪行。妄語者。異想誑他想言說是名妄語。兩舌者。穢污心欲破壞他語業是名兩舌。麁惡語者。以瞋忿心。他不愛語說是名麁惡語。軟見貪等被躓頓。不善語無益語非法語。是名綺語。貪者。愛他資產惡欲是名為貪。瞋者。增上惱他壞他心過惡是名為瞋。邪見者。謗無因果是名邪見。此為十不善業道。與此相違名善業道。餘業不名業道。謂此業道後方便。及飲酒打拍等惡行。禮拜等善行離飲酒思。如是等是業非業道。問曰業道有何義。答曰。是業是道故名業。道又業之道故名業。道業道業道故名業道。七業亦業亦道是思之道故。三是業道此非業義。問曰。何故諸煩惱中。此貪等三說是業道非餘。答曰。增上惡故自煩惱他故。此極過惡餘不如是。彼對治不貪等白道。於此業道攝不攝業。略說二種。謂定不定。定有二種。報定時定。時定有三種。問曰云何。答曰。

 謂現法果業  次受於生果  後果亦復然  當知時各定

若業於此生作。即此生熟名現法受業。若業次生熟者名生受業。過次生後餘生熟者名後受業。此等三種名時決定。報決定者。報決定熟非時決定。若得因緣便熟。餘名不定。問曰。如世尊說樂受等三業。云何差別。答曰。

 欲界中善業  及色界三地  是說為樂受  此亦定不定

欲界中善業及色界三地是說為樂受者。欲界中善業能生與樂俱行報。色界初禪二禪三禪地中。亦生與樂俱行報。彼總說樂受。問曰。此業亦時定耶。答曰。此亦定不定。若定若不定。此四地中善業悉名樂受。此是樂受所攝果報。故名樂受。

 生不苦不樂  彼在於上善  若受於苦報  是說不善業

生不苦不樂彼在於上善者。若第四禪及無色界善業名不苦不樂受。彼業能生不苦不樂俱行報故。若受於苦報是說不善業者。謂不善業名為苦受。彼業能生苦受俱行報。故此業亦定不定。問曰。如世尊說。黑黑報等四業。云何分別。答曰。

 若色中善業  是白是白報  黑白欲界中  二黑說不淨

若色界中善業是白是白報者。色界中善業是白。一向無惱故。彼報亦白。一向可愛故。黑白欲界中者。欲界善業雜於不善故名黑白。彼無一業黑白二報雜受。問曰。若報非黑云何名黑。答曰。以不愛故名之為黑。愛者名白。二黑說不淨者。不善業名黑。不可愛故。彼黑還生黑報。

 若思能破壞  彼諸成就業  無礙道相應  是說第四業

若道能斷彼三種業。謂無礙道攝十七學思。是第四業此不可呵故名不黑。無有染著故名不白。與流轉相違故名無報。彼見道中法智分攝。相應四思及離欲界八無礙道相應八思。此十二思斷黑黑報業。第九無礙道相應一思斷黑白報業。初禪離欲乃至第四禪離欲第九無礙道攝。相應四思斷白白報業。餘非報業。無色善業此中不數。何以故。無二白事。謂鮮潔白可憙樂白。故不說白。此經中世尊說中有。問曰。如世尊說。身口意業曲過澁等何者是耶。答曰。

 諂生謂為曲  過從瞋恚生  欲生謂為澁  世尊之所說

諂生謂為曲者。方便諂他覆藏己事心曲名諂。此在欲界梵世非上地。彼在意地修道所斷。若業從諂起以果成因。故世尊說。曲彼非曲性。過從瞋恚生者。從瞋生業以果成因。故世尊說過。欲生謂為澁者。若業從欲生。果中說因。故世尊說澁。問曰。如世尊說。三種清淨三種寂靜。彼相云何。答曰。

 一切妙行淨  無學身口淨  所謂意淨者  即是無學心

一切妙行淨者。所有身口意有漏無漏妙行一切說淨。問曰。有漏妙行不淨處所云何說淨。答曰。與煩惱不淨相違故。彼少分淨能引道第一義淨故。問曰。云何名淨。答曰。無學身口淨。無學身口妙行。名身口淨。所謂意淨者即是無學心。彼無學心名為意淨。得牟尼相離煩惱語言。斷三界辮髮。揃依有頂煩惱髻。身有起作意不寂靜。是故不說牟尼。牟尼者是寂靜義。為斷樂水洗淨等教是故說淨。為斷牟尼教故說身口意牟尼。已說業和合差別。業果差別今當說。

 善業不善業  是俱說二果  善或成三果  餘一果當知

善業不善業是俱說二果者。善業有二種果。彼有漏善有依果報果。依果者前生後生界地自分善。報果者無記。無漏斷煩惱業有依果解脫果。依果者前生聖道後生聖道。一切相似增長不減。解脫果者。謂無礙道斷諸煩惱。彼不善業亦有二果。依果報果。善或成三果者。若有漏善斷煩惱者。彼有三果。依果報果解脫果。如世俗斷結道。餘一果當知者。謂無記業及餘無漏不斷結者。彼有一果。所謂依果。問曰。彼身口業造色自性四大所起。彼何者業何四大造。答曰。

 自地若有大  身口業所依  無漏隨力得  是還依彼力

自地若有大身口業所依者。若欲界身口業。彼但欲界四大造。色界亦如是。無漏隨力得是還依彼力者。無漏身口業隨力所得。還依彼地。如是四大生。若欲界無漏道起。彼還依欲界。如是四大造無漏身口業應當知。如是色界還依彼地。如是四大造無漏業應當知。問曰。若生無色界。捨於學戒得無學戒。彼捨依何地戒。得依何地戒耶。答曰。隨依彼地生隨依彼地滅。依彼地過去戒。及依五地未來戒等皆悉捨之。更得依五地未來戒。五地者。謂欲界四禪。問曰。如世尊說三障。是相云何。答曰。

 無間無救業  廣生諸煩惱  惡道受惡報  障礙應當知

有三種障。所謂業障煩惱障報障。障礙聖道及聖道方便故名為障。業障者五無間業。所謂殺母殺父殺阿羅漢破僧惡心出佛身血。作此業已必定次生無間地獄故名無間。殺母殺父棄背恩義故墮無間地獄。其餘三種壞福田故。煩惱障者。謂勤煩惱及利煩惱。勤煩惱者數行煩惱。利煩惱者增上煩惱。現行煩惱名之為障非成就者。何以故。一切眾生平等成就諸煩惱故。報障者隨所住報。非聖道器報過惡故。問曰。彼何者是。答曰。一切惡道北欝單越無想眾生。一向是凡夫地故。問曰。此三業中何者最為大惡。答曰。

 妄語破壞僧  當知極過惡  有頂世中思  善中最大乘

妄語破壞僧當知極過惡者。一切業中破僧妄語最為極惡。彼得阿鼻地獄經一劫住。十三聚火圍遶其身。何以故。彼法非法想非法法想。亦破壞見法想破僧起異道故破壞法輪。是故此業一切業中最為極惡。有二種破僧。謂破法輪及破羯磨。破羯磨者同一界內別處布薩作羯磨等。問曰。何者善業得最大果。答曰。有頂世中思。善中最大果有頂正受思。一切善中得最大果。彼八萬劫極寂滅故。果報因緣故有頂中思說為大果。餘金剛喻相應思一切大果。彼一切結究竟盡果故。

使品第四

業及煩惱因緣流轉已廣說。業彼業煩惱力故。受種種生非離煩惱。是故師欲分別煩惱。作如是說。

 一切有根本  業侶生百苦  九十八種使  牟尼說當思

一切有者。謂欲有色有無色有。此等三有九十八使以為根本。何以故。此為業侶。能生種種受生等苦。彼業由於煩惱力故受生有。力非離煩惱。是故欲求解脫者應當知之。知已遠離。何以故。如不識怨則為所害。經中佛說有七種使。彼界行種分別為九十八使。所謂貪使界分別為三種。分別為五界種。分別為十五。慢無明使亦復如是。瞋使界分別為一種。分別為五。疑使界分別為三種。分別為四界種。分別為十二。見使界分別為三種。分別為四。行分別為五。行種分別為十二。身邊二見同見苦斷故為一種。戒取見苦見道斷故為二種。邪見見取為四種。如是為十二使。界行種分別為三十六使。是故有九十八使。問曰。云何知耶。答曰。

 一切諸使品  當知立二分  謂見道斷分  及以修道斷

見道所斷乃至修道所斷。唯有此等諸使更無有餘。見者視也。彼為見所斷故名見道斷。此言為忍所害義也。修者是數習義。為修所斷故名修道斷。此說為得性道所斷義也。

 煩惱二十八  當知障見苦  彼當見苦時  斷盡無有餘

彼見道修道所斷九十八使中。二十八使障於見苦故。見苦斷此後當說。

 見集斷十九  當知滅亦然  增三見道斷  十說修道滅

見集斷十九者。十九使障於見集故見集斷。當知滅亦然者。當知見滅亦斷十九使也。增三見道斷者。二十二使見道所斷。十說修道滅者。當知十使修道所斷。已說使種差別。彼界差別今當說。

 最初煩惱種  欲界當知十  二中各有七  八種見道斷

最初煩惱種欲界當知十者。如前所說初見苦斷煩惱種類。彼中十使繫在欲界。所謂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貪瞋慢疑無明。二中各有七者。如前所說見集滅斷煩惱種類。彼中各有七使亦係欲界。當知於此十中除身見邊見戒取為七。八種見道斷者。此欲界係七中增於戒取。

 欲界應當知  四是修道斷  謂餘上二界  當知同可得

欲界應當知四是修道斷者。謂貪瞋慢無明等如是彼三十六使。係在欲界應當知。謂餘上二界者。餘六十二使係在色無色界。當知同可得者。如是三十一使係在色界。三十一使係無色界。三十六中除五瞋使。已說使數種界差別。使自性今當說。

 所謂有身見  邊見及邪見  二取應當知  此五見煩惱

此五煩惱皆是見性。身見者彼於五受蔭中。執我我所是名身見。邊見者於彼計著斷常是名邊見。邪見者誹謗四諦。審爾計著是名邪見。戒取者於自在等自性丈夫中間智等。彼非解脫苦因中妄執為因。取戒等此中除等名取戒故名戒取。見取者於有漏法執為最勝。取見等此亦除等名故名見取。此智慧性故說名見。此等五見攝一切見。此一邪見邪執著故。以行差別故說五種。

 貪欲及疑瞋  慢無明非見  境界差別轉  說有種種名

貪欲及疑瞋慢無明非見者。貪者彼於有中愛想樂著是名為貪。疑者於諦實義計以為實。或謗實義彼中猶豫是名為疑。瞋者若他侵陵。不能容忍便生惡欲。於眾生所極作逼迫破壞。非處生心惱彼是名為瞋。慢者於自地中稱量心舉是名為慢。無明者於諦相中不知不淨是名無明。此五煩惱非慧性故。使不說見。如是一切煩惱境界差別轉說有種種名者。此十煩惱隨於境界。差別轉故立種種名。此中若緣苦轉說見苦斷。如是見集斷等亦爾。

 不苦於一切  離三見二轉  道除於二見  上界不行瞋

下苦於一切者。欲界中苦是名下苦。彼一切十使與見苦相違。問曰。云何相違。答曰。世間不能觀察。彼於苦陰不如實知。聞說陰苦不喜不樂。此不觀察是名愚癡。以愚癡故於中生疑。為但是陰為有我耶。起如是心是名為疑。疑故邪說或本習故。謗言無陰是名邪見。計有於我是名身見。見彼相似相續不斷故生常見。見彼因果相續壞滅。以迷惑故生於斷見。執於斷常故名邊見。於此見中取以為淨是名戒取。於此見等取為最上是名見取。若愛己見是名為貪。若恚他見是名為瞋。以此自高是名為慢。如是次第此十煩惱與苦相違。離三見二轉者。除身見邊見戒取。其餘七使集及滅轉。彼於苦因不知是名無明。癡故生疑疑於苦因。為有為無是名為疑。疑故邪說或因本習。謗無苦因是名邪見。於彼取勝是名見取。餘如前說。如是於滅諦涅槃不知是名無明。以愚癡故迷惑涅槃為有為無。是名為疑。餘如前說。道除於二見者。道除身邊二見餘八種轉。於彼不信受道是名無明。餘一切如前說。戒取者於此諸見。牛戒等中信以為淨。問曰。彼身見等何故不於集滅道中轉耶。答曰。身見於果中行我我所轉。無有作如是解。於此苦因及滅道等計於我者。是故身見於苦中轉。故見苦實悉斷無餘。邊見從身見生。是故苦緣。若見斷身見者。彼緣彼見亦斷邊見。問曰。若戒取不信於因。計自在因為道。彼云何見苦斷耶。答曰。彼愚於果。計自在等陰名而起彼常分別。於自在等以作因想。彼時能以無常等行觀察苦諦。計自在等因想即斷故見苦斷亦不信道彼計非道為道。為道故見道斷見真道故滅中無此。何以故。如是因道滅中無故。上界不行瞋者。色無色界除瞋。餘如欲界說。何以故。彼無損害相故。有善欲故。性寂靜故。心滋潤故。是故無瞋。已說諸使自性差別。緣差別今當說。

 普遍在苦因  疑見及無明  是使一切品  謂在於一地

見苦見集所斷品中。疑見及相應無明不共無明。此十一使當知界。界自界地中一切遍。此於自地一切五品中緣使上不使下。何以故。離欲性故。下不使上。何以故。非境界故。故說使於自地。問曰。一切遍義云何。答曰。緣一切有漏事義故名一切遍義。彼一切一切眾生。一切有漏事中。本來起故。是名一切遍義。無有一有漏法。若凡夫人本來不取執我我所等者。問曰。何故見苦見集所斷品中。說一切遍非滅道耶。答曰。一切有漏緣故。同一意故。是以堅固一切有漏事苦集諦攝。見滅見道所斷諸使。少分有漏緣少分無漏緣。非同一意故。非堅固亦非一切緣。問曰。何故貪瞋慢等非一切遍。答曰。此是自相使故。於一眾生少分亦生。一切遍使則不如是。一切遍者緣一切界一切地故。貪等作意起求貪欲。具一切遍者但於他現生惡行猶如河流。已說自界地一切遍。他界地一切遍今當說。

 初煩惱五種  四說為第一  於上境界轉  普遍智所說

前說十一一切遍中。除身邊二見餘九煩惱。他界地中說一切遍。彼欲界見苦所斷邪見。謗色無色界苦果。見取取勝戒取於非苦因取為苦因。疑彼中猶豫無明迷惑。如是欲界見集所斷邪見。謗色無色界陰。因見取於因事取勝。疑於因事猶豫無明迷惑。如是色界邪見謗無色界苦果。如是應廣說。地亦如是。初禪地謗第二禪苦。如是應廣說。乃至不用處謗非想非非想處。復次無色界異彼無他界一切遍。何以故。上無界故。非想非非想處無他地。一切遍上無地故。問曰。何故身邊二見。非他界地一切遍耶。答曰。非異界地生。於異界地陰生我我所無此理也。無二身事行此非現見故。彼無我故。無生我所理也。邊見者於己陰中計存斷常。

 邪見及與疑  俱生獨無明  見滅道二斷  當知無漏緣

見滅斷邪見謗於滅諦。疑者疑於滅諦。彼二相應無明及獨一無明。無明不見相於滅處轉。此三煩惱緣滅諦故。是無漏緣道中亦爾。如是三界有十八使定無漏緣。問曰。何故見滅所斷。貪等煩惱非無漏緣。答曰。如其無漏緣者。則不見貪過。是故貪使非無漏緣。若貪滅道者。是善法欲非貪使也。非瞋者毀呰相不生故。自性柔軟作故。無漏非可慢也。清淨最勝是涅槃道故非二取。

阿毘曇心論經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