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事記
這份文獻應使用傳統漢字,而非簡化字。校對時應以原文為準,特別注意簡化字與繁體字之間的一對多的對應關係以及異體字的使用。如果無法直接校對原文,請勿進行機器或人工轉換,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問題。 一般而言,文獻應保留其底本所使用的漢字。漢字簡化方案於1956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施行,1969年在新加坡施行。施行之前的文獻(如1956年前的文獻、未施行簡化字的地區文獻,以及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之前的聯合國文件)通常應保留使用傳統漢字。在漢字簡化方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只有部分漢字被簡化的文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條約等)通常應以原文形式保存。 |
雲中事記 作者:蘇祐 明 |
雲中事記
(明) 蘇祐 著
嘉靖癸巳冬十月,大同卒殺總兵官李謹,距癸未甫十載,蓋再變矣。
先是,八月八日,余受面命巡按宣大。九月十三日辭闕,又二日至居庸,代其事。又七日至宣大。乃十月七日有大同之變。是夜五鼓,星殞如雨,豈變不虛生邪?又明日,代王遣內使入奏,過,告之故。既而巡撫潘公亻放使亦繼至,揭雲李瑾性過嚴急,興工不息,軍士訴,不聽,七日之夜,激而殺之,黎明解散,今已寧息。合具題並首惡另行查究。意蓋歸罪瑾雲。余竊疑瑾縱有罪,非軍士可擅殺也,或姑安反側,不可盡憑,乃懼疏,其略曰:「變雖成於激起,奸實本於玩生。大同地方再興變亂,良由驕軍悍卒蔑視朝廷,干紀違天,動逞脅制,法徒羈縻,略存紀綱,恩屢布宣,益見姑息。據齎揭帖人口報,巡撫大門並卷房亦皆燒毀,已後巡撫消息亦不可知。縱雲變由總兵,說既火延都院。由是觀之,則台臣之重已就迫驅。具奏之詞,任其指畫參照。巡撫都御史潘仿知人心之將變,不能弭消,致禍胎之既成,轉乞赦宥,事不得已,罪亦難辭。伏念皇上軫念大同一鎮禍變再生,安危所關,紀綱所系,乞集廷議,以正國典,斯宗社無疆之福。若夫持守故常,非臣所知也。」總督劉公源清亦具奏。未上而代王奏已先至。朝議洶洶,莫定。及見余疏,眾論是之。即日,下兵部議覆,則命劉公與提督郤永將兵按問首惡,且降黃榜赦脅從,余監軍核功罪焉。遂相次行,期會之陽和城。未至,潘已拿二十餘人械繫東來。其王弓兒首惡也,余皆乘機搶貨之人。總督訊之,不服,因益招數十百人。劉公乃會郤先將兵而西。
比余至,則劉公迎,謂曰:「已張黃榜,又已出曉諭,若入城,則惟按兵索捕首惡,脅從罔治,庶恩威自上出,而法足正矣。」余固善其一念忠憤之心天日可對,亦竊意諸逆自始變至今,脅制由己,肯帖然受命乎?業已行矣。
又明日,朱振自大同來,總督露刃見之,責以大義,但應曰:「振一人何能為也。」既余見,對如總督。迨出而報者繼至,雲大同城炮聲不絕。是夕,振仰藥死矣。振嘗總大同軍務,贓以萬計。癸未之變,亂軍取之獄中,援而立之,因輒授焉,贓亦罔問。後罷而瑾來代,凡軍伴上下班則更候之。瑾實甚廉,謀勇亦絕人,獨見軍政之日廢也,欲整飭之,不少縱。諸軍亦時時向振告,振曰:「不我聽,奈何?」似亦不善應,嗾而殺之,未有也。初事之起也,止領糧餉者至城,求假一日治衣裝,而瑾不從,七八人醉而倡為之。副總兵以下獨游擊戴廉騎馬再向前,諸軍輒挽廉馬回,余皆坐視之,可罪也。瑾聞變,乘屋下射,飛瓦斷其統,遂被執,不屈,但戟首東向曰:「瑾死,朝廷盡戮汝矣。」因並其弟殺之,且焚其都察院大門及卷房。時已向辰,聚者亦僅數十百人。無藉者因肆搶掠,四門則效往年□邏,內言不得出,且要巡撫乞宥,而振遂擅攝指揮事。其後議者顧罪瑾而宥振,失是非之本心矣。
初,官軍之西也,諸逆罪固重,且襲故變,因訛言洗城大軍今且至。內一二良善雖知其訛,眾惑且懼,由是一城盡變。四門晝閉,遂謀抗王師。前軍甫至東關,參將曹安已死於乘城之炮。南關亦即出兵接戰,復拒城,矢石如雨。郤永因與遼東遊擊武漟據南關,參將鍛堂等據東關,副總兵張鎮等據北草廠,三面攻城。而城中亦時時自洞門出,相攻殺。洗城之說牢不可破。馬升、楊林、黃鎮、革位參將王安、郭全等故無賴,遂受眾推戴為頭領,凡誘虜、出戰皆其指授。
既而樊公繼祖來代巡撫之任,居陽和,不得入。見軍久無功,因相與往會總督於聚落。總督方謀水攻,言頗不相入。
初,余聞城中雖迫於叛軍,日夜求生之心實什之七八。千戶李椿、張著者兵部差官也,因其入城,則命以禍福曉之,又咸無不日夜望。郤則時時揚兵欲攻,而城中因不信黃榜,且疑兩千戶賣己。余間語總督,則又曰:「君按臣,不可仰面語賊。」因自思:意既不合,事焉能濟?徒貽誚矣。乃復還陽和。樊公遂有請金牌入城之奏,而余亦參兩節制久暴師無功,乞天語戒飭。羅峰見余諸奏,每語人曰:御史當大用。及見是,乃不以為然。外議亦紛紛矣。余因取蓍揲之,得大過之隨。竊意斷曰:斯事誠大,非大過人之材罔攸濟諒哉。稽隨之時義,坎水震木,茲仲冬,盛德在水,木且休矣。平定之期,其在春乎?筮史識之。既而賊誘大虜至城下,內外夾戰,我師失利。虜雖去,聲言且復來。又數日,為二月四日,節在驚蟄,語筮史曰:「占無乃應乎?」門既辟,果大同兩人至,其一鎮撫王寧也,詰之,則曰:「城中實畏死,非叛。今黃榜坐馬升等名,城中以為誣。諸印信結狀,咸在望貸此七人以全百萬之眾。」余因笑曰:「受命西來,按茲兩鎮,四閱月矣,今始見大同朱篆,尚為賊遊說邪?」且曰:「朝廷百餘年生息,何負於汝?乃一旦助逆招虜。若自為利,獨能保妻子不奴辱乎?」王寧因求近案對狀。既前,泣訴曰:「城中實怨此七人,恨未能即殺之。得庫金二百募賞可濟。又實欲內應,不得通,亦恐不自免也。願示之信。」余曰:「城存,倉庫固存。陷之,慮城且亡,矧倉庫邪?儻謀成,賞不吝。恩信黃榜具載,尚俟多言?」乃印給批回,使馳去。蓋虜既去,城中聞穿地鑿城,益懼,因怨此七人,曰「奈何駢死」?思圖之矣。
時詹郎中榮,戴游擊廉並機警,軍士素不怨此兩人,而兩人亦深相結。馬升微察其情,求自脫,乃以情告廉,乞宥罪,戮餘黨以應黃榜。廉察其實,乃語詹,因縋城下見總督。總督已解官東歸有期,城中不知也。時楚職方書、李戶部文芝適咸以水攻至,在劉公所。劉因紿曰:「城中惑言,不信黃榜,謂朝廷將盡殲之。茲遣二部使察真妄回奏,死無日矣。」詹曰:「公言如是,巡台謂何?」則又詭曰:「明日當自至陽和言之。」又曰:「二部使可即一至城下,以慰倒懸。」劉曰:「難輕就見,俟明日南城下見之。」明日,劉公果東歸,楚偕副總兵梁震等至南城下,見諸父老,因擁之自西門入,面定約。楊林察其狀,亦因馬升乞死,諸君許之。次日,東圃至自大同,備以告。又明日,乃斬黃鎮等三人,傳首東來,而雙岩入城撫定。
劉公既得去,張侍郎瓚時督餉在,受命來代,業相約至陽和。及得報,乃徑度而西,至城下,躐為己功,不顧劉矣。父老生儒亦相率詣陽和,請曰:「撫台入矣,望偕至以慰人心。」余曰:「撫,安也;按,治也。慈母哺失乳之子,樊公足矣。余雖不才,天子法吏,將由小門入乎!且止此四閱月,非雲中何棲棲也。大門朝辟則夕以入,夕辟則朝以入。」眾曰:「諾。」遂先歸。既而門大辟,張朝入,余夕入。城上相望者猶迤邐也。余乘馬過四街,老稚府伏左右,頂水爐香者不可勝數。既至院,報事者告曰:「防護須兵幾何?」余曰:「何須?若不以心,誰非叛者?且蔡人即吾人,況一時之變乎?」由是聞者諗無它,遂盡散去。次日,詰之曰:「黃榜取七人,馬升、楊林自效死免罪,可諉也。王安、郭全何以具奏乎?是法信終不行,城誰與存?」兩人懼,乃夜斬王、郭。又明日,具奏論其功罪。本兵報曰:「即當有敕敕御史矣。」既而代王奏乞犒賞以安人心,不過徼福以慰軍士。凡王府奏,例下之禮部。時桂洲夏公言為尚書,黃公綰為侍郎。綰以奪也。逾兩月不定,蓋先意雲。諸勘官亦莫能與爭,而招擬實不合。至於邀截實封、侵欺銀兩等項,詞皆文致,不知法鮮麗也。
既會奏去,余與樊公奉旨處決逆黨三十六人。有定期張總督行在。次日,恐有變也,乃累以台札未到為言。余曰:「咨猶札也。咨已備矣,無庸俟也。」乃八月廿有六日偕撫台至帥府審諸服辯,驅之市,日中而戮之。觀者塞巷壓層,蓋自癸未變後,無日論刑有杖人者哉。吁!法廢久矣。既罷,例為宴,張公謝不至。明日,亦不告而去。又明日,余自西門出巡塞,因攜楊林行,歷左衛、平虜、井坪、朔州而南。自杜巡察後不塞行十四年,弊誰與稽?復轉而東,至應州,則去大同為近。乃呼林進,語之曰:「爾知所以生乎?」叩頭曰:「公活我。」余曰:「否。斯朝廷之恩信也。汝忽疑,但汝亦迫於勢,非初心。既已宥之,又從而殺之,殺一人而失大信,其誰肯為?顧已保首領,又升常,與偕獨無一人怨忌乎?人將他事媒孽汝,汝難免矣。」林泣曰:「願公卒生之。」復曉之曰:「不解任,固以兵自衛也。斯無兵足恃,可一力士縛汝出斬首矣。終不可者,為大信也。可歸語升,共圖之。」林復泣曰:「奈都台何?」余曰:「為汝致書。」既歸,猶豫不決。樊公詰問之,乃各以情告。既即遣人代之,調衛之命下矣。後兩人輒復悔,稽延旬余,迫而後行。樊公致書曰:「彼兩人去甚難,非先解其任。既當遣,不可留,又不肯卒去,則當迫之。迫之將無變乎?凡此皆執事之力也。古人云杯酒釋兵權,今杯酒且不費矣。」
後漁石唐公在刑曹,會奏,劉止奪秩家居,郤降級。其初謀逆王弓兒等諸叛已伏誅,大同一鎮遂安,百萬生靈生息自如。不知者往往猶有吠聲之疑,余轍解之曰:「嗟!毋庸異視大同也,異視則君子曰棄我矣,則怨心生;小人曰畏我矣,則逆心生。語云蛇影生疾,審聽之可也。」或亦有因而固問之者,歲月雲邁,亦不暇悉,因憶錄之,用備遺忘,於是乎記。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