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雲川先生文集/附錄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 雲川先生集
附錄
作者:金涌
1720年
遺墨

雲川先生世系之圖

[編輯]
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弘術 公祐 龍庇
新羅敬順王第四子受封義城子孫因以爲貫 金吾衛別將同正 高麗金紫光祿大夫太子詹事義城人以功德立祠祀之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 十世
瑞之 台權 居斗
追封銀靑光祿大夫尙書左僕射行正憲大夫監門衛上護軍配閤門祇候鎭川宋由信女 朝顯大夫內盈庫少尹配正郞長沙兪底女 奉翊大夫文睿府左司尹配判官安東金承古女以上三世俱在麗乘 奉翊大夫工曹典書配代言文化柳緫女 宣略將軍進禮島僉節制使權陽村祭文中以廉禛立懦許之配典敎令洪州李處謙女
十一世 十二世 十三世 十四世 十五世
永命 漢啓 萬謹 禮範
通川大夫新寧縣監配牧使廣州李之柔女 通訓大夫副知承文院事前配德山宋氏旡後後配內禁衛順興安堡女 成化丁酉進士以鶴峯先生貴贈左通禮配海州吳氏贈淑人校尉季童女有二子仁範禮範 字國憲秉節校尉以鶴峯先生貴贈左承旨配寧海申氏贈淑夫人郡守命昌女有三子璡珽璲珽以孝行爲參奉 字瑩中嘉靖乙酉生員號靑溪以鶴峯先生貴贈吏曹判書享四濱粉舍配驪興閔氏贈貞夫人司正世卿女有五子長克一文科司成號藥峯次守一察訪號龜峯次明一生員號雲巖次諴一文忠公號鶴峯次復一文科司成號南嶽皆在退溪門人錄配汩濱精舍
十六世 十七世 十八世 十九世 二十世
守一 是柱 學達
字景純以遺逸拜自如道察訪配漢陽趙氏有子涌澈進士出繼 卽雲川先生事蹟詳見行狀誌碣配眞城李氏贈貞夫人退溪先生之孫軍器寺僉正寯之女有子是柱是楗是楨是校是相 生員壯元文科官至兵曹佐郞有子熙㶵薰煦㶵出繼 有子學達士達邦達 有子世鍵世錫出繼
士達
繼子世錫
邦達
有子世錄世鎰
𱖓
有子學𱖓學載學周學時 有子世鉀世鍈
學載
有子世鈺世鏜
學周
有子世鋐世鏛
學時
有子世鋎世鍴世鐄
宇基
有子宇基業基享基弘基 有子世錘進士世銑生員世鐫世鏶
業基
有子世鐃世
亨基
有子世鎨世鋹世鉼世錞
弘基
有子昌鎭世鑰世䤣世鋕
是楗 泰基
贈左承旨有繼子㶵 生員贈大司憲號野庵有子泰基履基益基鼎基有基觀基 掌樂主簿以大耋陞副護軍有子世欽文科弘文校理
履基
生員以大耋陞同知中樞府事有子昌文號質齋昌錫文科正言昌鎬
益基
以大耋拜副護軍有子世鋌世鎬文科兵曹正郞知製敎
鼎基
有子世鍊世鎭世鍼世鈗
有基
有子世鐔世鏱
觀基
有子世錩
是楨 學基
生員號敬齊有子烋 進士康陵參奉號敬窩有子學基 進士有子世鏡
是棱 善基
有子燾 有子善基昌基碩基 生員有子世鐘世鋏
昌基
有子世錄世鐫
碩基
有子世鉷
是相 台重
有繼子炁 有繼子台重 健元陵參奉號適庵有子鼎錫命錫慶錫雲川先生世系圖終

雲川先生年譜

[編輯]

皇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明宗大王十二年丁巳十一月初四日丁巳。先生生於安東府一直縣龜尾里第。

始龜峯公贅居龜尾。有別業。後先生往來棲息焉。

穆宗隆慶元年丁卯先生十一歲○六月。明宗昇遐。

二年宣宗大王元年戊辰先生十二歲

四年庚午先生十四歲

先生英達夙成。藻思逸發。叔父鶴峯公鍾愛特深曰。門戶之望。在汝一身。至是背誦論語七卷。而不錯一字。祖考靑溪公贈寶劍一。幷給水田以誌喜。劍卽義城君以來世傳之寶。號菖蒲劍。後先生又傳於第三子敬齋公是楨。敬齋公傳之子敬窩公烋。世且謂之文章劍雲。

哭叔父雲巖公。

先生撰誌文。見文集中。

神宗萬曆元年癸酉。先生十七歲聘夫人眞城李氏。

退溪先生之子軍器寺僉正寯之女。時溪門諸賢尙無恙。先生從之遊。得聞爲學之方於月川趙先生。請益尤多焉。

三年乙亥。先生十九歲長子是柱生。

四年丙子。先生二十歲子是楗生。

七年己卯。先生二十三歲子是楨,是棱生。

是楨卽敬齋。八歲時。先生命賦盆水中石菖蒲遊魚。公製進曰。淸風動翠莖。一雙魚躍水。誰知一盆中。足以玩天理。先生喜曰。兒有知。遂以世傳寶劍付之。

八年庚辰先生二十四歲閏四月。靑溪公下世。

十年壬午。先生二十六歲子是相生。

十一年癸未先生二十七歲四月。陪龜峯公入都。

龜峯公以遺逸拜職赴謝。先生陪往。

六月。丁外艱於京邸。

龜峯公旣入都感疾。以六月八日棄世。時先生伯父藥峯公,叔父鶴峯公,季父南嶽公。仕宦在朝。藥圃鄭相國琢。辦喪具。初終諸節。情文備至。七月。奉柩舟還。○九月。葬龜峯公於景出山靑溪公墓下。

喪祭一遵禮制。廬墓以終三年。

十三年乙酉先生二十九歲正月。哭藥峯公。○八月。服闋。

十七年己丑先生三十三歲冬。送東岡金先生宇顒赴會寧謫所。

東岡先生來蒞本州。先生以同宗從游講道。特相親厚。未幾。東岡爲白惟咸所構。謫於會寧。家本淸寒。居官亦無馬可乘。先生以所乘馬與之。士大夫送行。觀者莫不爲之嗟歎曰。此古人事也。及赦。東岡還其馬。先生不受曰。吾已許之矣。

十八年庚寅。先生三十四歲及第出身。

先生自乙酉服闋以後。屢捷鄕解。皆居前列。至是始登第。人以爲晩。

十九年辛卯先生三十五歲二月。往迎鶴峯先生使行於東萊。

先是鶴峯先生以通信副使。往日本。及還。先生往迎之。

夏。選補承文院權知副正字。○冬。薦授藝文館檢閱。

在直房。遘痘疾危篤。上遣中使踵問。且曰。天賦旣厚。必不早夭。第美貌得無變邪。聞者榮之。

未幾。呈告還鄕。○十一月。哭南嶽公。

二十年壬辰先生三十六歲四月。倭大擧入寇。與弟澈起兵討賊。

時京城失守。車駕西狩。而道梗不得扈從。安集使金柏巖玏檄先生爲安東守城假將。先生募義兵守城。分勇士四出。斬獲頗多。其募兵文。略曰。從今死生。當以討賊未討賊而爲決。爲國忠誠。豈因食祿不食祿而有間。事成可以雪憤於神人。不成猶且不愧於徒死。聞者壯之。

九月。奉送鶴峯公赴右監司任所。

鶴峯由左監司爲右監司。時右道軍兵未及來迎。以其間馳至鄕山。展掃景出山先塋。留一日卽發。先生自府鎭往拜。辭於道側。鶴峯顧謂曰。速還府鎭。倡率鄕兵。無徒死也。先生再拜受敎。

二十一年癸巳先生三十七歲五月。鶴峯先生訃至。哭之。

時先生在府鎭。故不得奔哭。

秋。復拜檢閱。轉待敎,奉敎。

時倭寇未平。先生間關赴行在所。旣到。復入翰苑。書事無所避。時相有貪懦者。先生直筆不饒。時論快之。

冬。陞成均館典籍。同日。遷兵曹佐郞。

二十二年甲午。先生三十八歲拜司諫院正言兼世子侍講院司書。

一歲中三入薇垣。

五月。與大司憲金公宇顒,執義李公晬光,掌令奇自獻,持平沈源河,朴承吉,大司諫李槪,副提學金公玏等。聯箚論崔處士永慶之冤。追削鄭澈官爵。

己丑逆變後權奸用事。設爲機穽。戕殺士類。崔處士行義高。世爲士林所推重。而鄭以委官。因宿嫌指嗾同黨。媒孼逮繫。瘐死獄中。大臣以下環顧屛息。莫敢言者。萬曆辛卯。鶴峯先生於筵中。首言其冤狀。因有復官之命。至是三司合啓請削鄭官爵。答曰。鄭澈事。言之口汚。置之可矣。十一月。蒙允。疏本多出於先生之手雲。

拜奉常寺主簿。遷成均館典籍。

二十三年乙未先生三十九歲正月。拜司諫院獻納。○二月。選授弘文館副修撰兼經筵檢討官。○三月。拜司憲府持平。

持論正直。風采動朝。時人爲之語曰。眞鶴峯姪也。

四月。拜吏曹佐郞。尋陞正郞。

趙公正立謂人曰。吾自筮仕以來。爲銓郞者皆知其人。而其淸直不可犯者。惟金道源鄭景任兩人而已。金嘗來見我。適隣有武官之爲外任者。吏曹下吏輩方來徵索。望金行皆駭散。已不嚴正。不能使人如此雲。

二十四年丙申。先生四十歲在吏曹。

按言行錄。自乙未夏。至戊戌正月。連在吏曹雲。而兩郞遷轉先後未詳。故以在吏曹書。

二月。哭子是楗。

二十五年丁酉。先生四十一歲以吏曹郞。出爲嶺南體府從事。

李相國元翼爲諸道體察使。南下視師。辟先生爲從事官。人問幕僚之賢者。李相國曰。金某是吾強佐。凡有機務必委之。先生旣治事。則相國必大悅曰。眞通才也。李公持己淸約。一褌久於外。有一邑獻以新褌。李公卻之不受。及澣。假先生所嘗著。先生因推與焉。李公曰。此則非衆人贈也。受之。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四十二歲二月。拜司諫院司諫。○三月。拜成均館司成兼世子侍講院輔德。○四月。拜司憲府執義。因兼輔德。○十二月。以弘文館校理,分執義。爲督運御史。尋遷宗廟令。

御使仍初

送陳奏亞使李月沙廷龜,書狀官黃海月汝一赴京。

各有贈別詩。見文集。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四十三歲正月。拜成均館司成。仍行督運御使。

諸郡承風恐後事甚辦。未幾。爲不悅者所劾罷。

三月。與嶺伯韓柳川浚謙。上廬江養浩樓。次板上韻。

詩見文集

秋。拜善山府使。

自西厓先生戊戌去國以來。一時良善。皆不在朝。先生亦補外。時新經兵燹。瘡痍未起。絃誦久絶。先生以蘇殘祛弊興學善俗爲務。不數年。里閭復完。儒風始振。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四十四歲重修鄕校。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四十五歲重建栗里遺祠。

始朝廷爲吉冶隱立祠以旌之。壬辰亂。爲兵火所殘。先生爲捐俸重修。功未訖。有吉姓者構逆於濟島。先生以本府降號遞。事將不擧。九月。還升爲府。先生復任。冬。廟成。先生親祭妥靈焉。

三十年壬寅。先生四十六歲移建金烏書院於藍山。

院舊在烏山北麓。地偏土瘠。人不成村。負笈者罕往。人皆病之。先生率郡中名士盧公景任,崔公晛,院長金錫胤等。相地於府東之藍山。士皆樂赴。院旣成。改號曰藍山。崔公記其事。先生有詩。諸人和之。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歲入爲濟用監正。移軍資監正。尋拜侍講院弼善。○三月三日。奉大夫人踏靑。明日。賞花於白雲亭。

有詩見文集。

七月。奉大夫人寓仁德里。九月。弟澈擧進士。以新恩榮。還於寓所。

有詩見文集。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四十八歲以成均館直講。轉司憲府執義。又拜成均館司藝。未幾。出爲尙州牧使。

奉大夫人舟行。具妓樂前導。過河隈。西厓柳先生臨岸流涕曰。爲人子者固不當若是邪。吾嘗爲此州。亦爲此事。今雖復欲爲。誰爲爲之。艶歎不已。旣到官衙罷。奉大夫人。置酒張樂以爲壽。前後補外皆然。○未幾。與方伯有不愜意。投劾決歸。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四十九歲十一月。與權晦谷春蘭,鄭芝軒士誠。監廬江書院移建事。

時院宇圮於大水。西厓先生與本府伯金柏巖。合謀重建。先生及二公幹其事。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五十歲拜司藝。未幾。出守醴泉郡。

將辭朝。至柳相永慶家。其門鬧如市。去之。過飮韓西平浚謙。至尹相承勳家。直入廳事。尹躧履出迎執手曰。來。奚自而醉也。先生曰。柳相國之門。使我不獲通刺。而韓令公之酒。乃能使我醉耳。因飮數杯而歸。尹子壻輩不悅曰。大人拜相來。大人之待人。人之待大人。無有如今日者。甚是怪事。尹曰。爾尙不聞金某之爲第一流邪。爾以醴泉倅視金某。吾以金某待金某也。○旣到郡。以育才爲務。揀郡儒之聰敏者。而月一大會。講論不懈。儒風丕變。

移書於琴易堂裵公龍吉。論文廟從祀事。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五十一歲宣廟昇遐。○三月。哭西厓柳先生。○閏六月。操文致祭於西厓先生葬所。

祭文見文集。

三十六年光海元年戊申先生五十二歲

三十七年己酉。先生五十三歲拜洪州牧使。

以親老上疏辭。不許。

九月。子是柱,是楨幷擢司馬來榮。

是柱生員壯元。

十一月。哭子是相。呈告還鄕。

旣還。陪卒進薴絲一筐。夫人卻不受。先生知之。亦命亟還之。卒請留不得。出涕受去。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五十四歲二月。丁母夫人憂。○四月。合窆母夫人於龜峯公墓。

廬墓居喪之節。一如癸未。不以衰老少衰。

四十年壬子先生五十六歲四月。服闋。○撰次鶴峯先生言行錄。

與崔大諫晛。會於金溪。各撰一通。

十二月。哭子是楨。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五十七歲入爲奉常寺正。兼編修官。與修宣廟實錄。

秉筆至公。可書者書之。可削者削之。時西厓先生爲北黨所誣。先生就其中。據實刪改。提調奇自獻累稱歎曰。通知先王時事者。在朝不過三數人。而金某其尤也。凡取捨。一以先生爲重。

以朝命。往治富平獄。

富平有疑獄未決者累年。雖列邑守宰素稱剛明者。皆不決焉。監司具以聞。光海問誰可決此獄者。朝議以爲無踰奉常寺正金某。公承命以往。片言折之。朝右皆驚服。一道人皆稱其神明。

八月。子是柱擢文科。呈辭帶還。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五十八歲以本職仕進實錄廳。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五十九歲以本職仕進實錄廳。○三月。差武科參試官。○四月。餞東萊府使黃汝一於漢江。

有贈別詩二律。見本集。

甲午。差文科殿試對讀官。○甲辰。製進端午帖子。○五月。製進五方山川祈雨祭文。○六月。製進咸鏡監司柳公亮敎書。○七月。例陞通政階拜兵曹參議。

砥平倅許姓人。以光海姬屬來見公問曰。嶺伯有窠。該局方擬望。吾欲爲公圖之。三發問而公正色不答。倅赧然而退。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六十歲正月乙酉。拜副護軍。○戊子。弟進士公訃至。哭之。○二月己酉。還拜分兵曹參議。○庚午。除驪州牧使。

暮境臨民。非先生所樂。而愛其山水之勝。舟行赴任。

六月。乘舟訪柳川韓公浚謙於栗枝村。○勉進齋琴公應壎訃至。哭之。○八月。舟訪梨湖書院。謁三賢廟。

有四韻詩。見本集。

秋夕。與柳廣文咸亨。放舟甓寺前。玩月東臺。

是行。訪韓柳川於栗枝。小酌後同登後皐。夜棹月而還。○有七言絶句。見本集。

九月。屬邑中父老。議建淸心樓。

先生政聲。聞於遠近。訟大小皆歸之。例得紙布贏甚。先生屬父老而告之曰。淸心樓。世宗大王之曾所臨御。而今廢爲丘墟。此實州之大欠也。今此倒布。猶足以支重建之費。遂方便鳩材陶瓦。以始其役。

十一月。愚伏鄭公經世來訪留四日。

愚伏以江陵府使就理。至是蒙宥。歸路來訪。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六十一歲七月。長子是柱訃至。哭之。○八月。乞暇還鄕。

先生本無久意。至是尤決歸。屢送辭狀。邑民上下走營門乞留。方伯不許解歸。遂乞暇而還。行李蕭然。只有四季花二盆而已。州人老少送之江上。相與嗟歎曰。以耳目所覩記。淸白無如此爺。良久乃散去。旣到家。力辭蒙遞。○先生凡在官。淸謹自持。及罷。不以絲毫自隨。到家之日。輒假貸以自食。在是州。子弟請使匠人造佩刀。先生責曰。吾歷典累郡。未嘗爲此等事。汝等何乃爾也。終不許。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六十二歲二月。移寓龜尾蘇湖裡。

公以調養之便。往寓焉。有洞中鄕約序。洞人至今遵守焉。村前古松。卽先生所手種也。

四月。撰臨川書院奉安文。○稟訂鶴峯先生行狀於寒岡鄭先生。

行狀。卽寒岡所製也。

七月。又拜分兵曹參議。謝病不赴。○十二月。還臨河。寓居縣里村舍。

先生見世道之不可爲。遂有盡室入山計。撤還臨河。僦屋假居。肩輿往來於白雲臨川之間。雲亭。卽龜峯公所築。在臨川書院北麓。景致殊絶。先生自少往來棲息。讀書養性之工。多得力於其中。故先生所自號。取白雲臨川之義也。每於罷官歸休之暇。率子弟門生。課業於此。時或角巾藜杖。逍遙吟哢。淡然有出塵之想。一時諸賢。爭相艶慕。至是歸棲焉。其盆梅詩。有曰。且休輕鬬雪。和月好藏姸。雲亭有感詩。有曰。不如歸舊宅。牢鎖一巖扃。蓋言志也。白雲亭。有聯芳世稿。臨川峩洋樓。有諸賢詩帖。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六十三歲正月。移寓臨河孤山下。

有書懷一律。見文集。

更稟鶴峯先生行狀於鄭寒岡先生。○上書方伯。論時弊。

方伯答雲。節節皆當。當奉以周旋雲。

二月。黃甥中允以獻納赴召來謁。贈詩寓意。

詩曰。爲圓何必劚吾方。當事先須立脊梁。若使蕙蘭終變化。不如蕭艾本無芳。愚伏鄭先生貽書曰。聞兄脊梁詩。令人歎服。然亦願西湖雖好。莫吟詩也。

三月。自仙剎往觀冠洞別業亭基。

有五言律二首。末聯有曰。白衣邀白足。於此共婆娑。先生約與山人海雲。謀一間同住故云。

五月。移寓泗隈村。○使子是棱及孫烋。奉書乞靑溪公碣文於愚伏鄭先生。

藥峯公兄弟居廬時。造表石具狀草。乞銘於西厓先生。草旣具。見失於亂離中。至是復請。以遂先意。

七月。除謝恩副使。謝病不赴。○九月。移白雲亭盆梅四季花於川前草堂。○十月。還川前。○稟議靑溪公。碣文於愚伏先生。

光宗泰昌元年庚申先生六十四歲正月。寒岡鄭先生訃至。哭之。○三月。命子弟判景出山靑溪公碣文。○八月。豎碣於靑溪公墓。因埋誌石。○壬戌。自景出還川前。設同宗會。○九月丁丑。行禰祭。○以鶴峯,西厓兩先生從祀廬江事。答鄕校會中書。

先是鄕校及廬江,臨川,屛山三書院長貳。馳書約會於黌堂。而先生病不能赴。復書諭以合享至當之意

十月初。寢疾於白雲亭。○十七日。疾革。命諸子受遺戒。

姪子是榲自醫家還。先生招進曰。醫云何。是榲以權辭對。先生曰。吾病非藥可救。因詔諸子曰。孟子所謂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是餘八字符也。汝輩若佩服此言而不失。則我之志願畢矣。

十八日。命屛婦人。

是夕。疾漸劇。命屛侍側。婦女皆泣。不忍離出。先生曰。死生常道耳。何泣爲。男子不絶於婦人之手者。所以正終也。其命益峻。婦人不敢留。

十九日壬戌。終於寢。

瓢隱公所撰言行錄總敍。略曰。先生天分豪邁。風神俊朗。儀觀豐秀。見者皆聳服而願爲之交。其於仕也。律己若繩。居官如水。絶不以關節及人。人亦不敢以關節凂公。臨事不撓。執法不貸。確乎有不可拔之操。而及其退休。簾閣據幾。終日看書。不是非時政得失。不議論人物長短。或於酒場。人雖有是非議論者。而公不與之酬酢。其居家則事親孝謹。侃侃自將而事死如事生。與弟友愛。怡怡旣篤而撫其孤如己子。雖燕處。必正顔色寡言笑。凜然難犯。閨門之內肅如。敎子弟有恆言曰。讀書不能身踐。只是說話。常坐明窓。必整几案。非有大病。未嘗一日不對黃卷中古人以自娛。不以家事經心。雖屢空晏如也。平生不起第宅。亦無定居。遇山水輒寓焉。裒輯東國名賢遊山記及閒中雜詠爲一冊。朝夕展玩。以資其臥遊。而名之曰矗泠錄。中歲見世道之不可爲。託意沈冥。或不收檢。後惕然悔悟。絶口不飮酒。就本原上做工。常戒子弟曰。吾自少時。志於斯學。中間爲豪氣所使。未免枉過了半世。今始回頭轉腦。欲收拾桑楡。而老已至矣。悔莫及矣。汝其向裏著功。以蓋我愆。晩年。歸休於白雲亭。溫繹舊業而道益崇德益邵。雖古之名賢。奚加焉云云。瓢隱公。卽先生姪子諱是榲。此錄足以盡先生立心行己之始終。故節略附見焉。○先生後孫宗家屢經喪禍。文籍散佚。先生初年事實及筮仕後履歷月日。往往有不可詳者。故其所編錄。只憑諸家雜記。而自辛亥至庚申。則一依先生手記日曆。故譜中首尾詳略之不同者以此。覽者詳之。

二年辛酉正月甲申。葬於臨東申谷。

我仁祖大王己卯。改葬於臨南枝洞獨自山丙向之原。

我孝宗大王二年辛卯。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經筵義禁府春秋官成均館事,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世子左副賓客,五衛都摠府副摠管。

以壬辰倡義功。大臣建白。故有是命。

肅宗大王甲申正月。合享於魯林書院。

丁亥。別設德峯書院。移安位板。

己亥八月。朝令禁新創。士林合謀移奉工默溪精舍。與凝溪玉先生,寶白堂金先生幷享。

通政大夫兵曹參議,知製敎。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經筵義禁府春秋館成均館事,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世子左副賓客,五衛都摠府副摠管雲川金公先生行狀。

[編輯]

先生諱涌。字道源。其先新羅敬順王金傅之子錫。事麗朝。食采於義城。遂爲義城人。其後有諱龍庇。爲太子詹事。有功德於人。廟食其土。詹事之子曰宜。尙書左僕射。尙書之子曰瑞之。內盈少尹。子台權。左司尹。子居斗。入國朝爲工曹典書。始居安東府。是生都萬戶洊。萬戶生新寧縣監永命。縣監生集賢殿修撰漢啓。與成三問,河緯地同時。後不仕以終。生諱萬謹。進士。贈通禮院左通禮。徙居於臨河縣之川前里。是爲先生高祖。子諱禮範。贈承政院左承旨。子諱璡。生員。贈吏曹判書。連三世贈爵。以子鶴峯先生諱誠一之貴也。判書有文章德業。有子五人。皆賢。其第二子諱守一。自如道察訪。妣漢陽趙氏。司果孝芬之女。以嘉靖丁巳十一月四日。生先生於安東一直縣龜尾里。生而儀狀峻發。神精秀朗。聰悟絶人。文辭遒逸。嘗背誦論語一帙。無一字差誤。判書公嘉之。爲給水田及世傳寶刀。鶴峯公嘗抱置懷中曰。門戶之望。屬在汝矣。癸未。察訪公歿。廬墓終三年。自是赴鄕解。輒居上列。人莫之先。庚寅。登文科。辛卯。補承文院。冬。薦入史院。以檢閱鎖直。遘痘疾甚危。上遣中使臨問。且曰。天旣賦之厚。予知其不以是疾死。得無損好貌否。疾已還南鄕。是歲壬辰春也。四月。倭大擧入寇。列郡風靡。連陷三京。大駕播遷。越在西關。道梗阻不通。不得奔問。先生乃募鄕兵拒守。時出銳師。多斬獲。癸巳秋。間道趨行在。復除檢閱。轉待敎奉敎。書法無隱。時稱良史。冬。陞成均館典籍。其日遷騎曹郞。甲午。拜司諫院正言者三。兼世子侍講院司書。擧劾無所避。尋主奉常簿。還典籍。乙未。拜司諫院獻納。二月。選入弘文館爲副修撰。兼經筵檢討官。三月。移司憲府持平。鶚立朝端。風采凜然。咸曰。眞金鶴峯姪也。四月。入天曹。自佐郞陞正郞。至戊戌二月。或出或仍。不離選部。登明選公。汰濁澄淸。人不敢干。吏莫敢欺負。趙學士正立嘗語人曰。自吾立朝。爲銓郞者。吾見鄭景任,金道源兩人焉。金某來見我。時隣有武人爲外官。曹吏群輩來需索。望金行。皆逬逸不敢復來。身不嚴正而能使此輩若是邪。移司諫院司諫。歷成均館司成。改司憲府執義。皆兼侍講院輔德。時昭敬王三十年。倭寇屯海上。聲言將西創。天兵十餘萬南征。李相國元翼爲體察使。先生以從事官從。相國稱爲強佐。每事咨焉。上下官自相爲知己。戊戌冬。以弘文館校理。帶執義爲督運御史。纔數日。改宗廟令。己亥正月。改司成。仍督運。先生承七年干戈之餘。公私掃地赤立。給餽十萬兵。官民不相保持。先生至誠諭募。委輸不絶。時西厓柳相國。中讒去國。忠賢奔播。先生亦被劾去。秋。除善山府使。善爲賊路要衝。被刳特甚。蓬蒿滿野。煙火蕭條。先生招來撫集。漸以儒化。里閭完復。文敎亦振。癸卯。入爲濟用軍資正,侍講院弼善。甲辰。轉直講,執義,司藝。出牧尙州。先生奉大夫人板輿。舟載於江。設妓樂。沿流而下。過河隈。西厓柳先生臨岸嘆息曰。人子榮親。固不當若是邪。向余爲是州。亦如之。自今孤露。寧復可有是。因泣下雲。丙午。還司藝爲醴泉守。首以興學敎育人材爲務。揀邑子之聰敏者。或講誦。或製作。月試而課第之。以賞罰勤慢。未幾。皆化翕然。衙罷。在大夫人膝前。張樂上壽。大夫人固無恙享榮養。凡在州縣以爲常。己酉。爲洪州牧。以親病解歸。庚戌二月。丁憂。先生時年五十四。居喪守制。一如前喪。服闋。癸丑。入爲奉常正。以編修官。與修宣廟實錄。先生謂提調曰。修先王實錄。勒成寶典。傳信後代。萬世不刊。要當以實。不可奸也。若某事當刪。某事當錄。而且西厓相公。其德業赫赫。在人耳目。不可誣也。今史臣之詞。顯有低昂。詆欺成過。不得爲完人。失實且不信。非史筆也。就其中去其甚者。提調奇公自獻。服其公無私。且其言鑿鑿可徵信。乃稱嘆曰。通知先王時事者。在朝不過三數人。而莫如金某。皆從先生之言。時富平有疑獄。傳傍郡邑。久不決。方伯具獄以聞。光海主問誰可使決此獄者。朝議皆曰。奉常正金某其人。先生承命往。一訊立決。人人驚服。咸稱其神明。乙卯。例陞折衝階。二月。拜驪州牧使。衰年無心吏役。而先生不樂在朝。又以其山水鄕。爲留一年。官府蕭然。政淸訟理。遠近訟獄。皆歸成於先生。其贏得紙布。積之庫無用。先生曰。此州淸心樓。乃世宗大王曾所臨御。而廢爲丘墟。欲理新之。吾所有紙布。亦能支其費乎。遂出而鳩材瓦。不煩民力。功垂訖。聞長男佐郞公喪。辭以歸葬。買舟泝北江南還。舟中惟梅花四季兩叢。民吏聚江上。扶送歸舟。嘆息吟思者久之。戊午。以兵曹參議。差上國冬至賀使。以病辭。自此先生年益老時益亂無意於世。謝事而老於鄕。無家以爲歸。遇山水處。輒寓焉。白雲亭。乃察訪公所築。而負山臨流。景致殊勝。先生處其中。焚香燕坐。讀書求志。每風日和暢。煙霞澄鮮。角巾藜杖。訪花隨柳。嘗裒稡東方名賢遊山詩若錄及閒居雜詠爲一帙。名之曰矗泠錄而間讀之。以寓慕寄興焉。凡世之是非得失。不經於心。以浮遊塵埃之外。而深追前日。一切打疊。痛自循省。涵養本原。不知年數之不足。而每擧似子弟曰。吾於學。非無志者。不免爲氣所使習所移。幾乎枉了我一生。汝輩可以爲戒而不可學也。凡讀書講解。不容自緩。而不能身踐。讀來讀去。只是說話不濟事。又曰。孟子之言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此八字。是余所服膺而未之能行也。亦宜存於心而勿忘也。先生素無疾。庚申十月。示疾未數日。遂谻。命屛婦人。越二日朝。遂啓手足。享年六十有四。先生生長文獻之家。揉染詩禮之傳。金章玉質。符彩外颺。令聞令望。聲譽藹蔚。翰苑玉署。恩顧日渥。人之見之者。不啻景星祥鳳。而遇事直前。凜若秋霜。可謂當朝一人而曠古一遇矣。一時正人莊士名公鉅卿。推與之盛而慕與之交。誠心相孚。絶無疑間。若李梧里相公。有卻衣之操。而獨受先生之弊袴。以爲安吉而無憾。金東岡宇顒賁舍車之義。而亦受先生之駿乘。以爲通財而不辭。此人皆宿德宏儒。謹於辭受之節。而猶然若此。所謂不知其人視其友者非邪。中歲以後。見朝論潰裂而時事日非。絶意仕宦而又急於迎養。周流郡邑。極甘毳之奉。施及人之澤。氷蘗之聲。播之金石。絃歌之化。興於州里。其見幾潔身。學道愛人之效。可見於此矣。夫以先生之標望絶人。行峻潔淸。質美矣。才良矣。德充矣。由是而進爲於世。行道而濟時不難矣。始焉擾攘於干戈之際。中焉見齮於讒忌之口。末乃國爲幽國。鬼蜮縱橫。則時之難爲。道之不行。固知之矣。於是卷懷林野。頤養情性。讀書談道。益求其志。而內篤親親。外敦宗黨。不是非政法。不論人長短。從容和毅。不露節角。桑楡之功。庶幾可收。而薑桂之性。到老愈辣。砥守納餂以美仕。而正色不答。箕甥混跡於名塗。而作詩寓戒。蓋其平日所誦窮達不失之義。於玆可驗。而愚伏公之擊節嘆服。豈無以哉。嗚呼。剛爲陽德。而聖人嘆其未見。則自昔賢人君子造道成德者。未嘗不始乎剛而卒反之純如也。惟先生自始仕史苑之日。洎乎晩節。筆誅貪懦。譏詆權倖。不撓於時相。白簡稜霜。墨綬淸風。不愧於家聲。歷溯平生氣像。是甚強毅。宜其剛制宿嗜。勇邁新工。振刷惕厲。一變至道。而年未及耆。半途而稅。進不能澤斯人。退未及傳諸後。而有五才子。身哭其四。一子又不能終先生之喪。天之報施其何如哉。然子之子孫之孫之賢。世世多有而蜚英騰茂。一時歷敭玉署金華之省者。不止一二數。而先生之德學風聲。久而彌章。士林興慕。廟食百世。則與善之天。於是乎定。而秉彝之好。焉可誣也。故遠近賢士之哭先生者。皆以淵源之學金玉之質推之。而以寓公私之慟。眉叟許文正公題其墓曰。君子之人而三致意焉。其知之矣。先生於詩。好李靑蓮。少時爲詩。襲其句格。淸新俊逸。有來學者。亦以是爲敎。晩更斂鋒韜彩。務就平實。文亦紆餘理達。不事雕飾。有遺藁若干卷藏於家。內子眞城李氏。退陶李先生之孫。僉正寯之女也。與先生同年生。幼明敏。李先生憐愛之。年十七。歸於先生。奉舅姑盡孝。晨夕無違。禮事先生。莊而謹。罔或少弛。仁睦娣姒。禮遇親黨。和輯隣里。恩義俱稱。重輕有則。先生常畜妾媵。而妬媢之言。未嘗出諸口。撫養其生。無間已出。先生曾卜姓於江陵而中棄之。夫人請於先生。具僕馬迎之。至則已死矣。其仁心純行。有如此者。家淸寒不堪其苦。而夫人能力貧支憊。賓祭必飭。一不以煩先生。持內政近五十年。而益自肅穆。無纖毫可議。人咸曰。夫人質之美如此。而亦李先生家敎然也。晝哭年踰六十。過哀毀惙幾不保。有才子五人。皆賢有文。卒早夭。夫人爲先生抑哀自強。而其沒也嘔血澌盡。是癸亥十月九日也。人皆傷之。初先生葬在臨河縣東申谷。夫人葬林塘。先生壙宅有水患。先生夢孫烋而告之。於是諸孫震懼。亟卜宅於縣南枝洞之獨自山丙向之原。墨旣食啓墓。果有水如夢。以己卯十月乙酉。奉先生與夫人之柩合窆焉。孝廟卽位之二年辛卯。朝廷追錄先生壬辰募鄕兵拒守功。贈先生爵吏曹參判。夫人爲貞夫人。先生有五男二女。長是柱。己酉。生員壯元。癸丑。文科。官兵曹佐郞。次是楗。贈承政院左承旨。次是楨。生員。次是棱,是相。女適晉州判官裵尙益,生員李廷俊。佐郞娶權正郞暐女。生四子。曰熙,㶵。生員。贈司憲府大司憲。薰,煦女。參奉李皖,注書金崇祖,士人李㿩。季適士人全尙耉。贈戶曹參議。以妻金氏年百歲。朝廷授封帔。遂贈公。是楗娶護軍安霮女。無子。以㶵後。是楨娶金參判玏之女。生烋。進士。有文望終參奉。女金時聖。是棱娶主簿李珍女。生一子曰。燾。是相娶黃慶一之女。無子。取從父兄之子炁爲後。女生員李朝英。裵尙益有二子。曰幼華。察訪。幼章。敎官。李廷俊三子。曰天標,地標,民標。熙三子。曰學達,士達,邦達。㶵再娶有六子。泰基。掌樂院主簿。履基。生員。益基,鼎基。前配出。有基,觀基。後配出。薰四子。學𱖓,學載,學周,學時。煦亦四子。宇基,業基,亨基,弘基。烋一子。學基。進士。燾二子。善基。生員。昌基,碩基。炁無子。繼子曰台重。參奉。玄孫之承重者曰世鍵。先生本支蕃昌。克世其家。不可勝記。而主簿公之子曰世欽。其弟生員公之子曰昌錫。其第三處士公之子曰世鎬。皆有文行。迭踐華貫。知名當世。三子皆以侍從臣及親存。貤恩爵折衝階。生員公自以耆壽加二品階。推恩三世上。左承旨,大司憲職贈是也。先生自有爵。贈不及焉。瓢隱公第錄先生言行頗詳。因誌先生墓。眉叟許文正公撮其大要。刻其墓碑。迺者先生之後孫僉君子議以言行錄。成於子姪。宜別有狀。屬德隣使撰次之。德隣辭謝。且謂之曰。瓢隱公以宏儒卓識。親覿德襲訓爲此錄。宜無不盡。尙有難愼之意。況藐然晚生。生乎百年之後。僅得其遺風餘韻。以寓執鞭之慕爾。何能有加於此錄哉。業以此錄。介眉翁作銘文。此足信而有徵。其傳世行後無疑。尙奚復求多焉。且愚賤不敢承僉意。往來要責不置。不得終辭。謹依元錄作底。間亦竊附己意。以俟後之君子云。通政大夫承政院右副承旨,知製敎兼經筵參贊官,春秋館修撰官趙德隣。謹狀。按先生體府從事事。誌碣中載於戊戌條。而以先生手記及梧里年譜考之。當載丁酉條。故狀中從事年條與誌碣不同

誌文

[編輯]

歲戊申冬十月十九日。公之孫燾嗚咽似不能言曰。今日非祖考諱辰邪。從兄弟皆已歿。惟不肖獨與祭。而顧諸父行。亦惟叔耳。今去祖考之葬四十有八年。而壙內尙無文。此豈特爲不肖罪。叔其誌之。否者無以示諸後。將若之何。言未卒。淚簌簌下。余與之泣。良久曰。君不圖於秉筆君子而必於余。懼後之有今邪。其敢曰耄。不敢以棄筆硏辭。遂抆血而謹爲之敍曰。嗚呼。嶺之南福之州。有大夫之賢者。雲川其號也。嘉靖丁巳生。泰昌庚申卒。至我孝宗辛卯。以宣祖朝宣武勳。贈吏曹參判。兼帶具焉。公自幼英達夙成。藻思逸發。叔父鶴峯先生。或撫之或懷之曰。門戶之望在汝。嘗讀論語。一誦七卷而不錯一字。判書公贈寶劍以誌喜。癸未。丁外艱。廬墓旣三年。屢捷鄕解。皆居前列。庚寅。始登第。人以爲晩成。辛卯夏。選補承文院。冬。薦入藝文館。以檢閱入直。遘痘疾。上遣中人踵問。乃曰。天賦旣厚。必不使早死。第美貌得無變邪。是可惜已。聞者榮之。疾已還鄕。居無何。倭寇充斥。車駕播遷。而道梗不得扈從。是壬辰也。募兵守城。分勇士四出。斬獲甚多。癸巳。復檢閱。轉待敎,奉敎。書事無所避。時相有貪懦者。公直評其爲人。時論快之。謂得古書法。冬。遷典籍。日未昳。薦移兵曹佐郞。甲午。拜正言者三。兼司書者一。乙未。拜獻納。已選副修撰。兼經筵檢討官。已持平。四月至戊戌二月。以佐郞,正郞在吏曹。趙公正立謂公於人曰。吾自筮仕以來。爲銓郞者皆知其人。而其淸直不可犯者惟金某耳。已拜司諫。已司成。已執義。皆兼輔德。李相元翼之爲體察使也。其從事曰公。人問幕賓之可者則曰。金某是吾強佐。凡機務悉委之。公旣治。必大悅曰。眞通才通才。尋以弘文館校理,分執義。出督運御使。己亥正月。改司成而御使仍初。諸郡承風恐後。事甚辦。爲不悅者所劾罷。秋。爲善山府使。府新刳於兵。瘡痍未起。絃誦久絶。公憂其然。祛民病修學政。比數年。里閭俱完。儒風始振。癸卯。入濟用軍資監正。已弼善。甲辰。直講。已執義。已司藝。已出牧尙州未久。忤方伯遂拂衣而去。丙午。由司藝出守醴泉。旣至。以育才爲務。揀郡儒之聰敏者而月大會。或令講讀而與之論難。或令製述而第其高下。以賞罰勤慢。時大夫人尙康寧矣。衙罷則每置酒張樂以爲壽。前此亦未嘗不然。己酉。爲洪州牧。以親病解歸。庚戌二月。丁憂。年旣老氣亦衰。而守制如癸未。壬子服闋。癸丑入奉常正。以編修官。與修宣祖實錄。公謂提調曰。夫纂修。要當以實。不可奸焉也。某事不可不錄。某事不可不刪。而且如西厓相公。其德望勳業。表著一世。而今見史評。誣以成過。使不得爲完人。此豈史筆之取信於後世者也。就其中去其甚者。提調賢公之爲。屢稱歎曰。通知先王時事者。在朝不過三數人。而某其尤也。富平有疑獄未決者累年。雖列邑之號剛明者。皆不能焉。監司具聞。光海問誰可決此獄者。朝議以爲無踰奉常正金某。公承命以行。片言而折之。朝右皆驚服。一道亦莫不稱其神明。凡聽獄訟皆類此。乙卯。例陞折衝階。西敍護軍。已遷兵曹參議。丙辰。又爲護軍。驪州牧使則二月也。暮境臨民。非公所樂。而愛其山水。留過一年。公之政聲。聞於遠近。訟大小皆歸之。例得紙布贏甚。公曰。淸心樓。世宗大王之曾所臨御。而今廢爲丘墟。此實州之大欠也。今此例布。猶足以支其費。遂方便鳩材陶瓦。工將訖功。而佐郞公卒。託以歸葬。購舟而還。歲蓋丁巳。行李蕭然。惟梅花四季二盆而已。前一年。砥平倅許姓人來告於公曰。慶尙監司缺。該局方擬公。吾欲爲公圖之。何如。三發問而皆不答。倅赧然而退。光海之姬親也。在內常帶三字銜。史官則雖外或兼之。玉堂也。侍經席聖明亟稱。而疏章多出公手。薇垣也。正直持論。風彩振朝。皆曰眞鶴峯姪。柏府也。雖憲長。不可於意。棘棘不阿。皆目之爲古之眞御使。入春坊。講必莊其色。諫則中於病。光海敬憚之。爲邑宰。或棄或罷。無考滿者而民父母之。內而諸省列寺之吏。外而一郡一府三州之氓。吏一口言曰。耳於古目於今。而淸白無如某爺雲。公天分豪邁。風神俊朗。儀觀豐秀。凡士之見者。無不聳服而願爲之交。其所從遊。皆宏儒碩士。而金東岡宇顒。則公之同宗而相厚者也。己丑。爲白惟咸所構。謫於會寧而貧無以爲乘。公脫騎與之。士友稱嗟。以其高風厚義。當求之古人。及赦還其馬。公不受曰。吾已許之。公之急人之急者大抵如此。居官如水。律己若繩。不以關節及人。人亦不敢關節以凂公。臨事不撓。執法不貸。確乎有不可拔之操。而及其退休。簾閣終日。斂膝淸坐。不是非時政之得失。不議論人物之長短。居家則事親孝謹。侃侃自將。而事死如事生。與弟友愛。怡怡旣篤。而撫其孤如己子。雖燕處。必正顔色寡言笑。凜然難犯。門庭之內肅如。敎子弟有恆言曰。雖讀書。不能身踐。只是說話。又曰。吾終身有八字符。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是也。汝曹亦佩服而勿失。則吾之志願畢矣。常坐明窓。必整几案。非有大病。未嘗不對黃卷中古人以自娛。終始不以家事經心。雖屢空晏如也。平生不起第宅。亦無定居。遇山水輒寓焉。而白雲亭則察訪公所築也。晩年歸棲於此。溫繹舊業。而道益崇德彌邵。雖古之名賢。奚加焉。公爲詩。酷好李白。少時頗襲其句格。老來藏鋒韜穎。有遺稿藏於家。公嘗無恙。十月初示憊。未數日遂谻。余還自醫家則已革矣。誡余曰爲善。屛婦人曰正終。翌日命訖。春秋六十四。其葬也。曺承旨友仁作詩送哀曰。淸氷苦蘗平生節。粹玉精金間世英。當時以其句爲公實錄雲。公義城人。姓金氏。羅之敬順王。其先也。連數世封君於義城。故子孫仍籍焉。有諱龍庇。仕於麗。爲太子詹事。於公爲遠祖也。尙書左僕射曰宜。內盈少尹曰瑞之。文睿府左司尹曰台權。入國朝。有曰工曹典書居斗。是詹事之子孫曾玄四代。而以僕射故贈詹事僕射。典書生進禮島僉節制使諱洊。是生新寧縣監諱永命。是生諱漢啓。集賢殿修撰。與成三問,河緯地齊名。後遂不仕。是生公之高祖諱萬謹。進士。贈左通禮。曾祖諱禮範。贈左承旨。祖諱璡。生員。贈吏曹判書。三世之贈。用鶴峯貴也。考自如道察訪諱守一。妣漢陽趙氏。司果孝芬之女。漢山伯襄烈公仁璧之後。世之論甲族之賢大夫。指無先公屈者。義城之金。世有聞人君子云。配眞城李氏軍器寺僉正寯之女。文純公退溪先生之孫。乙卯。封淑夫人。自稚齒。性頗明敏。先生愛之偏。十七。歸於公。事舅姑。承順顔色。務盡誠謹。鷄初鳴盥櫛。未明衣服。適舅姑所。問起居安否。然後退而執事。事公如嚴父兄。敬謹之心。罔敢或弛。生理如寒士家。其苦有所不堪。而一不以告於公。所祭祀賓客。力貧使奇耦必洗腆。酒食必豐潔。雖親戚。皆莫知其爲貧。持內凡四十八年而益自肅括。不敢專輒。行實純備。內職甚修識者咸稱曰。若使男子如夫人。足以繼先生之跡。夫人與公同年生也。及公之卒。年踰不毀。身且有病。而執喪過哀。纔過三年。歐血澌盡。癸亥之十月初九日也。行不愧於祖。德無違於公。於戲盛哉。擧丈夫子五。女子子二。長是柱。己酉。魁司馬。癸丑。擢文科。官至兵曹佐郞。次是楗。次是楨。己酉。生員。次是棱,是相。女適晉州判官裵尙益,生員李廷俊。佐郞娶權正郞暐女。生子曰熙,㶵,薰,煦。㶵生員。女參奉李皖,注書金崇祖,士人李㿩,全尙耉。是楗娶安護軍霮女。無嗣。以㶵後。是楨聘於金參判玏之門。生進士烋。文名藉甚。以參奉終。女金時聖。是棱爲主簿李珍壻。生一子。卽請誌君。是相娶平海黃氏慶一之女。無子。公命是榲子炁爲其嗣。女生員李朝英。外孫而裵曰進士幼華。今爲金泉察訪。幼章有高士風。女趙壽頤,丁時遠,金時望。李曰天標,地標,民標。女權礭,李基淸,李緯漢。曾孫男之生於烋曰學基。進士。於熙曰學達,士達,邦達。燾之生曰。生員善基,昌基,碩基。㶵再娶而有六子。泰基,履基,益基,鼎基。前之出。有基觀基。後之出。履基生員。薰,煦子皆四。學𱖓,學載,學周,學時。宇基,業基,亨基,弘基。玄孫只錄其承公之重者。世鍵其名。噫。公以公輔器。値世道晦塞。不究其用。五才子皆蚤夭。不食其報。人莫敢不疑於天。而君子獨曰。躬不贏則惠其後。未幾。內外孫多不可勝記。而皆有文行。不墜家聲。人乃今知公之獲天福否邪。初公葬於臨河縣東申谷。夫人林塘。公夢烋而責曰。汝曹葬我於泉竇中。我其魚邪。烋驚覺卽告群從。烋歿之明年。熙與諸弟卜藏於縣南之獨自山。己卯十月甲辰。啓公之墓。水果滿矣。而夫人之葬。亦諸孫之所欲改也。越六日己酉。遷奉二柩。合窆於負壬之原。公諱涌。字道源。夫人從公爵贈貞號。燾之屬余銘雖勤。余非其人。惟記其履歷及世系及子孫而納諸幽。嗚呼。天乎。余其忍誌公之墓邪。余之誌。其將不朽公邪。痛哉痛哉。

姪子通仕郞行光陵參奉是榲。謹誌。

碣銘竝序

[編輯]

公本江左聞韶人。姓金氏。高麗時太子詹事龍庇。新羅敬順王之苗裔。而於公爲十二世。明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四日。公生於安東府一直縣龜尾里。公諱涌。字道源。曾祖贈承政院左承旨禮範。祖成均生員。贈吏曹判書璡。父自如道察訪守一。母漢陽趙氏司果孝芬之女也。公少讀書修行。以才學著名。二十七。父歿。三十四。登科目。補承文權知正字。尋遷藝文檢閱。冬。在直發痘甚重。無生氣。上令中官踵問之。且謂曰。雖病。厚賦者不殀。疾果瘳。歸家未反。有倭寇急。上西幸。是昭敬王二十五年而公三十六。賊連陷三京。道不通。公募鄕兵。會諸義兵拒守。至明年秋。始得達行在所。復入翰苑。稱良史。時帝已發遼左兵來救連勝之。至高陽。以輕騎遇賊大敗。提督遁免。遂與賊連和。令軍中禁勿交兵。冬。上還京。公以奉敎。陞成均典籍。移騎省佐郞。未幾。以正言兼春坊司書。陞獻納。改副修撰。兼經筵檢討官。尋以持平爲吏曹佐郞。陞正郞。於是重於時。趙學士正立語人曰。自吾筮仕來。秉心淸直。惟見鄭景任,金道源兩人云。未久。以司諫移司成爲執義。兼春坊輔德。時昭敬王三十一年。而公四十二。賊留屯海上。聲言再擧。而帝又發南北官兵十餘萬征倭。左相李公元翼爲諸道都體察使。公爲從事。每與計事。稱強佐。方大兵至而兵食甚急。公以校理。出爲督運御使。時柳公成龍以上相受命危亂之際。以死自任。而上亦倚任之甚重。小人乘瑕隙。日夜沮毀百計。令憾怒上心。柳公去位。而在朝良善。一一斥去。公亦被斥。不容於朝。或置散或補外。爲善山,醴泉,尙州,洪州。方師旅之際。中外板蕩。治道大壞。公所至一以保民興學善俗爲務。亦不得久於官。久不過一年二年。居洪州一年。大夫人年高。以親老謝歸。其明年。大夫人歿。公已五十四。居喪之節。不以衰老小變。旣除喪。爲太常正。以編修官。參修昭敬王實錄。當群小秉政。是非大乖。公正色一一正之。領相奇自獻歎息曰。明知先王時事。無善於此人者。富平有疑獄久不決。有本道啓聞。朝廷特擇人遣之。公受命往聽。兩造閱實。情僞立辨。人心大悅。莫不曰有人有人云。以太常正例陞通政。居西班一年。爲驪州。公已六十。方世道大亂。公益無意世事。衙罷。遊驪上瀟散而已。公有長子死。而辭以歸葬。因去歸乘舟上北江。行履蕭然。州父老吏士送之江上。相與嗟歎政潔。良久乃散歸。公歸田裡四年而歿。庚申十月十九日。年六十四。公平生寡言笑。儀狀秀雅。口不言人臧否朝政得失。樂觀書。不以事物經心。親親善善。可見行己處心之正。戒子弟常言說讀聖賢。無實踐。空言無益。吾少年志學。中間枉過半生。年老雖欲悔過。亦莫追。吾平生服膺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八言。亦勉之。性澹然無他嗜好。以山水自娛。自號雲川。當亂世。與俗易良。韜晦以終。臨歿。屛婦人曰。禮。男子不絶於婦人之手。不言家事。恬然而化。可謂君子之善終。後年正月甲申。葬臨河申谷。淑夫人李氏。軍器寺僉正寯之女。而陶山李文純公之孫也。夫人素稱婦德。事舅姑有禮。一門稱其賢。又仁於媵妾。篤於宗族。皆曰大賢之世家敎有自。夫人與公同年生。公沒。夫人哀慼哭泣三年。而六十七歿。十月九日也。葬林塘。有五男。是柱,是楗,是楨,是棱,是相。是柱。己酉。國子壯元。登大科爲騎曹員外。是楨亦同榜生員。不幸短命。先公死者四人。是柱。四十三。公驪州時死而歸葬者也。是楗二十一。是楨三十四。是相二十八。是棱公歿時四十四。不勝喪。亦未練而死。公歿之後二十年己卯。長孫熙改卜宅兆。合葬於臨河枝洞。又後十三年辛卯。孝廟初政。以壬辰募鄕兵拒守事。有白上者。公特追爵吏曹參判。夫人爲貞夫人。今來問銘者。金員外之孫。方爲孝陵齋郞金泰基也。其墓銘曰。

嗚呼。君子之邦。君子之敎。君子之人。魯無君子。斯焉取斯。信有若人。

陽川許穆撰

祭文

[編輯]

權暐

惟靈稟陽之氣。養以淸和。學究淵源。家傳詩禮。名登桂籍。華聞顯揚。選入淸要。曰自翰苑。天官郞署。秉筆惟公。諫院玉堂。霜臺烏府。人稱鐵面。鶴峯遺風。時事漸移。不大厥施。爲養州郡。琴鶴自隨。誠以愛民。嚴以律己。廉明之治。到底推先。頂玉晩年。差強人意。分曹騎省。豈其素心。一病沈綿。四年藥物。庶幾痊癒。余望益深。豈意數旬。竟至不淑。氷霜操節。金玉精英。世未再逢。今其已矣。代奠菲薄不盡心情。不忘者存。庶幾降格。

[編輯]

崔晛

嗚呼。我昔弱齡。鼓篋河汾。共登龍門。濟濟如雲。輩行三十。公獨超倫。鸞停碧梧。鶴倚霜筠。儀表端雅。內植精純。神淸而瑩。氣剛而溫。挺然梧檟。匠石之園。材良理純。繩斵何煩。見聞家庭。親切陶薰。行惇孝友。學就多聞。惟我朽木。託公風斤。資以麗澤。劘以學文。切磋相規。古義猶存。然此鷃翼。敢擬鵬鶱。公登雲漢。我滯江濆。我忝鵷班。公宰南藩。燕去鴻留。出處無群。一違芝室。久隔淸芬時聞柏茂。聊慰停雲。公時於仕。文物昌殷。翺翔鳳池。曳佩修門。弘謨館閣。振彩臺垣。名聲日逐。謙恪愈勤。世好朋徒。齪齪斷斷。公不詭隨。平正持論。世慕榮寵。曲趨徑奔。公忘得喪。不爲戚欣。世耽權柄。悅譽市恩。公執銓衡。孤介無援。昇沈任數。世道翩反。乞郡榮養。五州憂分。單父鳴琴。渤海理紛。淸操如一。不衒而聞。中遭百罹。奇禍萃門。蘭摧璧碎。剔骨消魂。斷懸投紱。歸臥山樊。庶幾優游。亦保天眞。那意神明。不佑善人。嗚呼。酸梨多實。芝蕙不蕃。瓦礫善全。白璧多痕。昔人所歎。矧今何言。公在床蓆。我亦沈綿。奔問未果。夢想徒頻。往歲東林。一覩精神。形容羸悴。言辭諄諄。共敍悲歡。相對霑巾。秋日易夕。江水無津。後會何時。惻惻慇懃。詎知此別。幽明之分。卻悔當時。遄回征軒。嗚呼。廬江有廟。先正有魂。君民一念。無間九原。公其歸拜。何以詢只。民生計極。胡不忍只。道義晦盲。胡不新只。邦其厄窮。胡胥淪只。敷袵以跪。請申申只。攬子之蕙。涕淚沄沄。嗚呼痛哉。已矣何雲。平生契許。白首情親。臨穴一哭。我獨後人。代奠綿酒。哀抱莫伸。神其不昧。鑑此精禋。

[編輯]

金奉祖

惟靈珪璋令質。蘭雪淸風。旦歲蜚英。夙夜在公。銓曹玉署。烏府薇垣。惟思盡職。莫念讐恩。直道難容。外符長懸。庭留梅鶴。囊乏金錢。驪江秋晩。蓴鱸起興。投紱歸來。白雲形勝。婆娑初服。激昂晩節。一疾不起。天意難詰。邦其殄瘁。匪我私憂。顧我無狀。叨忝從遊。故人稚子。賢胤損友。通家分誼。愈往愈厚。去夏承誨。令人起敬。喜公未衰。吾黨之幸。何知此日。永訣幽明。臨江一哭。孰知余情。恭蕆菲薄。冀歆微情。嗚呼哀哉。

[編輯]

洪鎬

惟我鶴峯。士林之師。仲氏有子。瑞世英姿。千里之駒。先生所奇。敎之誨之。聞禮聞詩。盡孝父母。兄弟怡怡。國器早成。立揚允宜。早歲捷科。羽儀丹墀。翰苑薇垣。東銓兩司。黼黻皇猷。冠佩葳蕤。君子獻頌。庶民望治。嗚呼命窮。世忽明夷。四屈州郡。不以爲卑。區繁剸劇。蘇殘起疲。在官政擧。旣去人思。在公餘事。百不一施。建夫季年。時益艱危。龍亡虎逝。鰌鱔狐狸。不仕無義。黽勉當時。軒冕何榮。所重民彝。一心斷斷。道則匪虧。言旋故里。數椽茅茨。遊神物表。屛除事爲。天胡不仁。一疾長辭。已矣奈何。世道堪悲。不肖聾瞽。倀倀路岐。聞風雖久。覿德則遲。未見君子。惄如調飢。旣見君子。中心藏之。然未摳衣。今其曷追。已矣奈何。如失蓍龜。日暮道遠。采采江蘺。恭奠靈筵。泣涕漣洏。其誰知之。非哭吾私。嗚呼哀哉。

[編輯]

柳友潛

嗚呼痛哉。恭惟令叔。稟精河嶽。英姿出群。曠懷絶俗。訓承家庭。學有路脈。發軔脩塗。立腳硬地。一心忠孝。二憂進退。端笏殿陛。百僚震魄。佩符湖嶺。四境頌德。專城致養。極其懽情。死喪盡制。動遵禮經。善行旣積。餘慶益綿。伯嗣巍科。諸胤皆賢。世間淸福。人莫與肩。天何無眼。報施不卒。屢喪令原。頻哭白璧。沈痛年來。榮衛俱鑠。保養幸至。宿憊少蘇。退逸江湖。收拾桑楡。一室四壁。百家諸子。重尋舊業。每發新意。質疑請益。學子鼓水。命矣不幸。又嬰劇疾。禍迫木稼。遽見易簀。九天難叫。百身莫贖。顧念公私。悲慟不一。哲人其萎。殄瘁斯極。此在一國。咸有歎惜。鄕無善俗。士無矜式。此在一州。所共傷䀌。至於小姪。痛倍州國。頃歲終天。孑孑無依。惟有令叔。倚如親慈。叨奉几杖。祝壽期頤。何知今日。永失儀刑。顧瞻遺棲。白雲古亭。河流一帶。山矗四圍。風煙依昔。主老何歸。屬玆辰良。神駕啓行。一曲薤歌。十里舊程。恭候路左。哭奠菲薄。英其不爽。庶賜歆格。

魯林書院奉安文

[編輯]

李玄紀

山南大都。號多魁彥。列聖培埴。龍攄豹變。先生養德。寔冠章甫。天質近道。卓有所樹。見得超邁。賢父奬許。服膺庭訓。式勤講求。八字有訣。用之則優。陶山緖餘。泗水源流。亦有私淑。豈必親灸。餘事致力。華聞藉藉。雅望登朝。英才騖世。翰苑經幄。動合宸契。臨亂倡義。臣節攸著。運靡常泰。賢路中阻。喆輔遭罹。善流宜去。棲遲郡邑。潔操愈勵。文翁闡化。吉士濟濟。建時昏曀。人紀以壞。祥麟韜德。饞虎見怪。塞兌處坎。君子無咎。完名全節。志士有守。圖書在案。流峙寄趣。專精舊學。絶意浮慕。晩景淸修。益係瞻仰。百年議定。敢闕尊尙。魯林之院。先正是饗。斯文一脈。寔同趨向。俎豆齊薦。揆禮無違。靑衿合辭。非出阿私。玆因妥靈。薦以泂酌。昭明直上。庶幾降格。

默溪精舍移安時告由文

[編輯]

李栽

伏以朝禁創建。限年毀新。儒林震驚。齊聲合議。玆涓吉日。祗奉神棲。移揭默院之淸德祠。與凝溪玉先生,寶白堂金先生。同堂幷享。將事之始。敢告厥由。

移安後祭文

[編輯]

恭惟先生。篤生名門。金章玉質。胎光趾美。卓然早成。道義爲符。華英有韡。工深實地。學先本源。取捨旣明。操存益固。淵源有自。實由文忠。歷踐名塗。終秉淸直。至尊稱異。具僚推賢。晩際淫昏。棲遲自靖。遺風如昨。典刑可忘。廟享一方。矜式多士。迺今朝議。限年毀新。事關斯文。儒林震怛。移奠舊廟。於禮則宜。睠玆默溪。杖屨所履。餘光剩馥。至播聲詩。矧惟凝溪。寶白二老。俱以淸德。揭虔於玆。式奉神棲。舍彼取此。風猷競爽。德聲不孤。公議克諧。邦禁無閡。衿紳胥慶。山水增輝。神其不寧。不康禋祀。於千萬禩。惠我後人。

常享祝文

[編輯]

李玄紀

踐道蹈義。所立卓爾。淸節高風。矜式千祀。

輓詞

[編輯]

張顯光

訓奉家庭早義方。又從溪上襲餘芳。行身不欲同塵路。處世須當作夜光。令望夙推儀鳳日。淸名重著割鷄鄕。年來善類偏凋落。聞窆寧禁淚溢眶。

[編輯]

曺友仁

觸目時艱已可驚。善人何事日凋零。淸氷苦蘗平生節。粹玉精金間世英。南國漸看元氣鑠。北風愈助太陰獰。老夫此哭非私哭。夙昔交情未暇評。

[編輯]

趙靖

口出何嘗錯一端。律身嚴密與人寬。當官益礪氷霜操。遇遯惟堅鐵石肝。止酒中年尤寡過。投簪晩景亦多閒。豈言天意終冥漠。旋遣衰翁發蕙歎。

[編輯]

李埈

高名騰白屋。逸翮上靑霄。家受詩書業。人稱玉雪標。鳳來期再覩。鶴去逈難招。老我芝焚歎。殘魂一半消。鶴叟餘風在。鵷行雋望優。中心眞有守。外物本無求。奏事霜飛簡。傷時雪滿頭。死生恆道耳。全孝得天遊。

[編輯]

柳袗

聲名家世冠吾鄕。早歲雲衢步武長。玉樹臨風儀可象。氷壺受月道彌光。佩符湖嶺春馴雉。秉筆天官鐵作腸。已矣老成今不在。哀詞題罷淚沾裳。

[編輯]

張興孝

憶昔從遊長者門。從知家學有淵源。美聲早徹凝旒下。玉管曾專翰苑尊。元老臥山非國福。長星墮地奈民冤。如公存沒當儀世。淸白流傳立懦頑。

[編輯]

李煥

聖代難容一藎臣。江湖閒閣老成人。天心未欲治東國。地下猶應嚮北辰。堅白豈因磨涅改。淸修終使子孫貧。從今世道吁難定。失楫中流不見津。

[編輯]

權寏

早從詩禮老猶修。懿行淸標出輩流。臺閣不能安一日。丘園猶自樂三休。德儀已屬儒林望。道骨還催上界遊。痛哭斯文殆喪盡。白雲川際但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