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靑莊館全書/卷五十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十七 靑莊館全書
卷五十八
作者:李德懋
1809年
卷五十九

盎葉記

[編輯]

夷狄尊孔子

[編輯]

元文宗至順元年。加封孔子父齊國公叔梁紇。爲啓聖王。魯國太夫人顔氏。爲啓聖王夫人。謝端作制。孔子夫人亓官氏。亓與丌同。特封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虞集作制。仁宗延祐三年。追封孟子父。爲邾國公。母爲邾國宣獻夫人。張士觀作制。帝京景物畧。劉侗著。海雲名印簡。元時僧。言於大官人忽都護曰。孔子聖人。宜世封以祀。顔子孟子後及習周孔學者。皆宜免差役。勤服其業。從之。案僧徒尊孔子。特異之事。西夏相斡公畵像贊。虞集撰。公姓斡。諱道沖。通五經。爲藩漢敎授。譯論語註。別作解義二十卷。曰論語小義。官中書宰相。夏人甞尊孔子。爲至聖文宣帝。孔子尊帝。亦係卓異。畫公像列諸從祀。夷儒。配享甚奇。郡縣之學。率是行之。和漢三才圖會。良安尙順編。聖堂在武藏國。江戶也。神田林太學。支配孔子。號大成至聖文宣王。文武天皇大寶元年二月丁巳。始釋奠。中古斷絶。而尾張州名。亞相寬永十年。建於江戶上野。回祿之。常憲院殿。倭皇號。元祿䄵中改營於神田。倭尙淫祠。若以淫神祀之辱矣。曠園雜志。錢塘吳陳琰寶崖著。琉球國至聖廟。在久米村。按國書。作條村。讀作枯米所。蓋方言。神座塑王者像。垂旒搢圭而署其主曰。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左右四人鴈行立。各手一卷。則詩書易春秋四經。案四人。似是十哲中人。始於康煕十二年。立國以來。所未有也。滇考。憑甦再來著。初雲南。未知尊孔子。祀王逸少。爲先師。案陸次雲崗谿纖志。苗人臘祭曰。報艸祭。用巫設女媧伏羲位。又苗祀神多書孔明天子之位。周書兾㒞。字僧㒞。太原人。性沈謹。善隸書。時俗入學者。亦行束脩之禮。㒞以書字所起。自蒼頡。遂啓太祖。釋奠蒼頡。及先聖先師孔子。尊爲帝。孔明爲天子。逸少爲先師。蒼頡享釋奠。天下事蓋無所不有也。元世祖至元十五年。除張立道中慶路總管。建孔子廟。置學舍。靜志居詩話。朱彜尊錫鬯著。都城西山弘敎寺。傳是正德間。中貴晏忠所造。壘石爲門。題曰道統門。石殿三楹。上琢三皇五帝三王像。左鑿周召孔孟諸聖賢。右鑿周程張朱諸儒像。別一石龕。以藏五經。殿外一石亭壁。列鍾簴於戚錢鎛弁裳之屬。左龍馬。馬毛旋五十五數具。一如河圖。右龜。龜甲四十五數具。一如洛書。東堂三楹。列忠臣龍比以下孝子曾以下若干人。案此雖侈觀。䆠者。能知尊道。何異文翁蜀中殿壁。岳珂程史曰。漣水宣聖殿像左衽。顧寧人曰。此制葢金人爲之。迄於明初而未盡除。其見於實錄者。永樂八年。撫安山東給事中王鐸之奏。宣德七年。河南彰德府林縣訓導杜本之奏。正統十三年山西絳縣訓導張幹之奏。屢奉明旨而未卽改正德。案孔子左衽之歎。始孚於金。金之罪。可勝誅哉。

蒙古語

[編輯]

蒙古語。大抵多카타二音。亦有ㄱㅂㅅ三入聲。較朝鮮音衍一二。如朝鮮訓天曰하ᄂᆞᆯ。蒙古曰텅거리。朝鮮訓日曰ᄒᆡ。蒙古曰나란。朝鮮訓雨曰비。蒙古曰보로간。朝鮮訓露曰이슬。蒙古曰시구더리。朝鮮之俗以閬。音郞。說文。門高也。莊子胞有重閬註。閬。空曠也。爲腎囊醫書。謂睪丸。之名。歷考字書。無其義。甞閱蒙語類解。閬訓腎囊。葢高麗人仕元。元人來留高麗。故東語多同蒙語。案蒙語類解凡例。大書名物。用中原語。如鐃鉄嗩吶等。皆是也。其下輒以訓民正音。分註蒙古朝鮮兩語。今閬亦大書而分註其下。似是中原語。然歷考譯語類解。同文類解,朴通事老乞等書。及諸演義小說。皆無以閬訓睪丸。抑亦撰輯者。以東人本語。排列於中原之語歟。

晏嬰蘓軾

[編輯]

齊景公。將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嬰進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倨傲自順。不可以爲下。崇喪遂哀。破産厚葬。不可以爲俗。遊說乞貸。不可以爲國。自大賢之息。周室旣衰。禮樂缺有。聞今孔子盛容餙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後景公。敬見孔子。不問其禮。異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詳見史記。伊川程子。旣起爲講官。以天下自任。論議褒貶。無所顧避。蘇軾奏狀雲。臣素嫉程某之姦。未甞假以辭色。諫議大夫孔文仲。爲蘓軾所誘脅。論事皆用軾意曰。汚下憸巧。素無鄕行。經筵陳說。僭橫忘分。遍謁貴臣。歷造臺諫。騰口間亂。以償恩讎。致市井目爲五鬼之魁。請放還田裡。以示典刑。差管勾西京國子監。文仲本以抗直稱。然惷不曉事。爲浮薄輩所使。以害忠良。晩乃自知爲小人所紿。憤欝嘔血而死。詳見朱子大全。愚按晏嬰。齊之名臣也。著晏子春秋。多諷諫其君。君子之類。而非全然小人也。然其君欲用大聖。則遊辭搆誣。眩幻君心。終至齊大夫欲害聖人。此不免爲媢嫉之姦黨也。蘓軾。宋之風節之士大夫也。出入於歐陽司馬之門。節義卓然可觀。其亦君子之類。非全然小人也。然其君欲信任大君子。則斥罵無殫。猖狂放肆。終使文仲輩。誣害忠良。驅逐乃已。此亦不免爲媢嫉之姦黨也。嗟乎。此皆坐於不能學問之故也。然孔子稱晏平仲之善與人交。久而益敬。心無間然。朱子程門之私淑也。然編論語集註。取蘓氏之說。較諸晏蘓。眞卓然不可及也。

以寸計族戚

[編輯]

東俗。稱叔父及姑舅姨曰。三寸。從兄弟內外兄弟及姨兄弟曰。四寸。以此推之。至於八寸九寸。無一寸二寸之名。然若以此法計之。父子爲一寸。兄弟爲二寸。此自高麗時有之。牧隱集曰。外舅花原君之內外孫。凡於慶吊迎餞。相聚曰四寸會。案經國大典。從袒祖姑。稱四寸大母。非也。異姓爲母。同姓不爲母。只稱從大姑。可也。稱姑母。亦非也。況大母乎。名賢文集。往往稱姑及從母舅母爲叔母。東方之人。不辨名物。故多有此病。又堂姑曰五寸叔母。族姑曰七寸叔母。亦非也。東人稱姑夫及從母夫。輒曰。作三寸。謂以義而作吾叔也。大是無識。大抵東人鹵莾。不知姊夫妹壻之有別。而渾稱妹夫。不知兄嫂弟婦之有分。而渾稱弟嫂。同姓曰族。異姓曰戚。而渾稱族丈族姪。安在其名正言順之義乎。高麗史忠宣王世家。元朝詔諭有外四寸之語。

牝牡

[編輯]

顧亭林炎武日知錄。引非禽獸而稱牝牡者。凡十餘條。如管鑰牝牡。引漢書五行志及月令註。棺葢牝牡。引禮記正義。五臟牝牡。引霝極經之類也。余偶思四條以補之。軍陣亦有牝牡。周書春爲牝陣。秋爲牡陣。是也。陵谷亦有牝牡。淮南子丘陵爲牡。谿谷爲牝。是也。古詩哀壑叩虗牝。韓愈詩。有似黃金擲虗牝。註。牝。谿谷也。二詩。皆用淮南子。朝廷亦有牝。楊愼曰。稱唐武后曰牝朝。義甚正。曰牝周亦通。是也。經脈亦有牝。大道三章直指。道家書。修丹之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醫書所謂任督二脈。是也。

明史紕繆

[編輯]

張廷玉字衡臣。江南桐城人。康煕庚辰進士。官至太學士。謚文和。纂修明史。而朝鮮傳甞攷尤侗展成。撰外夷列傳。人名。多紕繆。如成惟。準得之訛。甲雨。金甲雨之訛。不書姓。只曰甲雨。意以甲爲姓。李仁人。仁任之音訛。鄭總。摠之訛。李門炯。文炯之音訛。愈泓。兪泓之訛。奇芩。奇苓之訛。又地名。如江源。江原之訛。尉山。蔚山之訛。甚不照管。固非修史之道也。大抵中國記外國事。往往譌舛。如圖書編。章潢著。三才圖會。王沂著。等書。於朝鮮疆域之分。郡縣之名。太半紊亂。不欲觀也。明史記事本末。谷應泰著。整齊之書也。然記壬辰倭難。以李舜臣。爲李舜。淸一統志。蔣廷錫等修。較明一統志。李賢等修。頗詳覈。而敘高勾麗世系。璉。長壽王巨璉。子雲。文咨王羅雲。孫安。安藏王興安。此皆二字名。而只書一字。書弓裔事。有曰。眇僧躬乂。據開州稱王。號太封國。太封。泰封之譌。亦稱李仁任爲仁人。其稱縣邑。不勝舛謬。至如朝鮮記事。倪謙撰○中人名。擧皆紕繆。世傳吳參判光運曰。甞有中原人文集。載朝鮮事。有曰。朝鮮有關東月三者。名妓也。色甚姝麗雲。葢我國敦化門前路。俗稱洞口內。而內方言爲安。因合音爲洞關。有女名三月。淫醜名於一國。至今見醜女。必曰洞口內三月。中原人偶記此女。倒書爲關東月三。仍稱姝色。風聞塗聽。令人絶倒。我國如此。則四方他國如琉球日本安南之屬。可類推也。

國朝科目總數

[編輯]

太祖二榜。六十六人。○定宗一榜。三十三人。○太宗九榜。二百六十六人。○世宗十八榜。四百六十五人。○文宗二榜。七十三人。○端宗三榜。一百六人。○世祖十八榜。三百八人。○睿宗一榜。三十三人。○成宗二十五榜。四百四十六人。○燕山十二榜。二百五十一人。○中宗五十二榜。八百九十七人。○明宗二十三榜。四百七十二人。○宣祖五十八榜。一千九十六人。○光海二十五榜。四百四十六人。○仁祖四十八榜。七百四十五人。○孝宗十四榜。二百四十四人。○顯宗二十二榜。三百九十人。○肅宗七十三榜。一千四百四人。○景宗九榜。一百八十三人。○英宗一百十九榜。二千八十九人。合一萬十三人。仁宗在位一年。故無科擧雲。案文獻備考。英宗己丑修。選擧考。載高麗科總數。凡六千七百四十二人。備考檢高麗史選擧志。所載某朝取某人等。幾人以記。而景宗睿宗仁宗神宗元宗忠肅王忠惠王時科。或只書某人等。而不備其額數。蓋不知其幾人也。備考譌謬踈漏。其數目尤舛。不足信。當取高麗史。詳校之。知其數耳。李先輩萬運甫。博考史集。作高麗榜眼。姓貫爵謚世次畧備。凡一千一百六十人。

古人別有名與字

[編輯]

皮日休字襲美。初字逸少。見北夢瑣語。富弼初名高。見香祖筆記。蘓軾字子瞻。初字子平。見文同詩。熊鉌字位辛。初名禾。字去非。吳澄亦名澂。字幼淸。晩稱伯淸。並見元詩逸小傳。李夢陽字獻吉。亦字天賜。高棅字廷禮。亦字彥恢。袁宏道字中郞。亦字無學。幷見明詩綜小傳。陳繼儒字仲醇。初字醇儒。見香祖筆記。○案明史。高棅。後名廷禮。則非字也。

杜甫

[編輯]

杜甫壬子生。五十九卒。妻楊氏。在蜀。號高齋。陸務觀東屯高齊記。少陵先生晩遊夔州。愛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其號高齋。質於其詩曰。次水門者。白帝城之高齋也。日依藥餌者。瀼西之高齋也。日見一川者。東屯之高齋也。故其詩又曰。高齋非一處。予至夔東屯。有李氏居。已數世。上距少陵。財三易主。大曆中故券猶在。而高齋負山帶谿。氣象良是。少陵天下士也。早遇明皇,肅宗。官爵雖不尊顯。而見實深。葢甞慨然。以稷卨自許。其後孫翊世。死節於宋。費著撰蜀杜氏族譜雲。杜翊世。以死節顯其世。祖甫來蜀依嚴武家。靑城者。卽宗武裔世孫準。皇祐五年進士。宰綿竹卒。子翊世。徒成都。紹聖元年進士。官朝議大夫通判懷德軍。靖康年死節。官其後十人。五子慥,忱。以賞得官。孫逸老,俊老。曾孫光祖,大臨。以忠義遺澤得官。今猶稱忠義杜。元時。贈甫謚文貞。

一人祖加倍數

[編輯]

壽谷集。金府院君柱臣著。月城世譜序曰。今之處兩間。其初葢自一人而分。旣有是身。則必有父母。父母又必有父母。推而上之。兩兩而演。至於六世。則六世內外祖考妣爲六十四人。正如太極而兩儀。兩儀而至六十四。以至二十世。則卄世內外祖考妣爲一百單四萬八千五百七十六人。卄世以下至二世。內外祖考妣合二百單九萬七千一百四十八人。又推而至於三十四十。則數有窮而難究矣。夫一人祖先。若是之多。是豈人人各有此億萬祖。必李氏之祖。爲金氏之先。爲李氏之祖。或一人而累爲一人之先。苟求其本。天下萬姓。孰非吾之親黨也。序說止此。趙先輩衍龜。博攷譜牒。著白川趙氏十世譜。自言黃帝以下聖人。無不爲先。至若湯。箕子之先。武王。趙氏之先。周公。孟子之先。箕子。奇氏,韓氏之先。孔子。孔紹隨魯國長公主來。籍昌原。孟子。孟儀麗末。自中原來。籍新昌。朱子。高麗文節公朱悅。籍綾城。白川之趙。爲宋太祖之裔也。又有夷狄爲祖先碧浪國。高夫梁三姓。夫人皆浪國人。或雲。日本人。碧浪在日本東。天竺國。首露王夫人。普州太后許氏。天竺國女。多婆那國。昔脫解。卽多婆那國王含達婆子也。國在日本東。或曰。脫解龍城國王子。畏吾兒國。李玄投化人。籍林川。本畏吾兒國人。麗末來東。回鶻國。偰長壽。回鶻人。蒙古國。元世祖忽必烈。女眞國。靑海君李之蘭。本女眞佟豆蘭。又有出於金匵。金閼智。生於金匵。因姓金。匱。昔脫解。生於海中匱。石凾。河陰奉氏之先。出於石凾。巖隙。南平文氏之先。出於巖隙。地穴。濟州高夫梁三氏。出於地穴。又有凶逆。若甄萱。加恩人。李資謙。仁川人。崔忠獻。晉州人。林衍。鎭川人。李仁任。星州人。又有出於蟲獸。若熊。檀君熊之子。其後爲高朱蒙。徐氏。亦出於百濟。扶餘氏。卽檀君之後。龍。新羅赫居世夫人閼英。龍女。高麗太祖之祖。作帝建夫人。西海龍女。蚓。甄萱。蚯蚓之精。狼。蒙古之先。狼與鹿。相交而生。卵。赫居世,金首露。俱卵生。此非獨趙氏之先然也。衆人之先。幾皆如此。先儒曰。民吾同胞。物吾與也。豈虗語也。遡而求之。人人無非吾族類也。

[編輯]

說文。朴。木皮也。徐曰藥有厚朴名厚皮也。博雅。朴。大也猝也離也。戰國策。鄭人謂玉未理者樸。周人謂鼠未臘者朴。普木切。音撲。本也。集韻。披尤切。音䬌。夷姓。唐韻。匹各切。正字通。蒲各切。案朴。新羅土姓。始祖赫居世。生於大卵中。我國方言。瓢與朴同。以卵形如瓢。因姓朴。今雖爲大族。然世徒知中國無朴氏。甚固陋也。以余所見。今雜錄之。凌迪萬姓統譜。朴普木切。姓纂雲。巴郡羽音。蠻酋七姓之後。漢朴周。見印藪。唐朴忠。親軍指揮使。宋朴景。泉州人。潮州通判。明朴淳。瀋陽人。永樂中新安都指揮。朴元亨。交趾人。鴻臚序班。宣德中。使朝鮮。樸素。新安衛左所鎭撫事母極孝。壽九十七。王應麟姓氏急就篇。朴氏後漢板楯蠻七姓。有巴夷帥朴胡。唐新羅貴人姓朴。高麗人朴寅亮。晉武都朴泰。鄭樵通志畧。夷狄大姓。有朴氏與樸同。後漢書。巴郡蠻酋七姓之一。案集韻。亦引魏志。有曰。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擧巴夷。來附。王鄭所引同此。北史新羅多金朴兩姓。唐張喬。有送碁待詔朴球歸新羅詩。詩曰。海東誰敵手。歸去道應孤。闕下傳新勢。船中覆舊圖。又有送朴充侍御歸海東詩。詩曰。天涯離一紀。闕下歷三朝。淸一統志朴成。楊光僭誠州猺酋。煕寧中。歸附與其子日儼。請建學舍。求名士敎子孫。詔潭州長史朴成。爲徽誠等州敎授。朴士秀。鑲黃旗人。康煕四十年。知確山縣。聽訟明決。革除大耗。及一切陋䂓。刱建義學。督課生徒。康煕五十四年入祀。姚桐壽樂郊私語朴知義。元時江南人。能前知。元史朴不花。䆠者朴不花。高麗人。皇后奇氏。與不花同鄕里。京城大飢。後出金銀粟帛。命資政院使朴不花。於十一門置冢。葬死者遺骸十餘萬。朴賽因不花。明兵逼京師。詔朴賽因不花。以兵守順承門。周氏書影。六合有朴姓人。多呼同樸。其實音瓢。高麗姓也。徐居正東國通鑑。高麗太祖六年。吳越國文士朴巖。投高麗。觀此諸書。則中國之有朴姓。昭昭矣。朴寅亮,朴球,朴充,朴不花等。皆從東國入中原。不甚奇異。而如朴淳樸士秀。似是東國人而流寓。或被虜者。以其地甚近也。今朝鮮通官朴實樹。亦被虜人後孫也。或我國人遠遊不返。遺種中國歟。六合朴氏。安知非高麗朴少陽之遺裔也。牧隱作朴少陽傳曰。字仲剛。屢擧不第。自念大丈夫欝欝荒陬。西遊京師。西夏幹克莊治書。公一見愛之。館之其家。敎以詩書。會姻親有爲山南廉訪司知事者。從之遊山南。吾使連歲入覲建康。無一人聞其音耗者。何歟。女眞。有色朴氣氏。卽鑲黃旗人也。唐顧非熊。有送樸處士歸新羅詩。則以朴爲樸矣。其詩曰。少年離本國。今去已成翁。客夢孤舟裏。鄕山積水東。鼇沈崩巨𡵫。龍闘出遙空。學得中華語。將歸誰與同。我外祖兎山縣監朴公諱師濂。甞托人送燕京。刻圖章而來。以朴爲樸。入唐朝登制科者。卽新羅朴仁範。李先輩萬運。輯制科錄。朴姓只仁範一人。李洛瑞。以朴充補馬。遼史聖宗時。高麗王治遣使朴柔良入貢。

張李兩賊

[編輯]

張獻忠亂蜀。追尊榟潼神。爲太祖高皇帝。李自成追王其先代。以李繼遷。爲不祧之祖。兩賊狂悖恰同。

孤竹君

[編輯]

論語䟽。引春秋少陽篇。伯夷姓墨。名允。一名元。字公信。伯長也。夷謚也。叔齊名智。字公達。伯夷之弟。齊亦謚也。吾子行閒居錄。孤竹君姓墨。音眉。名台。音怡。見孔叢子註。風俗通。姓墨胎氏。陳明卿四書人物考。孤竹君名初。字子朝。陶九成輟耕錄。引周曇詠史詩註。孤竹君子名伯遼。當作仲。然則夷齊名也。非謚。列士傳孤竹君薨。伯夷長子當立。乃讓與叔齊。不受。乃讓與異母弟伯僚。諸說。未知孰是。

排行之始

[編輯]

兄弟二名而用其一字者。世謂之排行。葢始於左傳長狄僑如,焚如,榮如,簡如。顧寧人曰。德宗,德文,義符,義眞之類。起自晉末。水經注。北平矦王譚。不同王莾之政。子興生五子。竝避亂隱居。光武卽位。封爲五侯。元才,益才,顯才,仲才,季才。是後人追撰妄說。東漢人二名者。亦少。單名以偏旁爲排行。始於戰國鶡冠子。龎煖,弟煥。柳惠風甞指此二人。碩炎武曰。始於劉琦,劉琮。又有以聲韻爲排行。始於周八士。伯達,伯適,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隨與騧古韻相近。以品物爲排行。始於楚熊渠之後。伯霜仲雪也。

高皇帝御諱國號

[編輯]

明高皇帝初諱元龍。以易犯改之。而自製㡣字。顧九錫經濟類考約編。太祖初定天下。建國號。意在大中。旣而祈天。乃得大明。故當時錢文。有大中通寶。王士禛池北偶談。

天九層

[編輯]

天有九天。肇於離騷。指九天而爲正。其後司馬相如傳。有上暢九垓。垓重也。郊祀歌。有九閡。閡亦垓也。淮南子有九陔之上。謂九天。陔亦垓也。然則九天之說。自古有明據。而但不詳傳其名數。淮南子所稱皥天陽天等名。恐不當。太玄所謂中天,羨天,從天,更天,睟天,廓天,減天,沈天,成天。不得詳知其名義之如何。朱子始有九重之論曰。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雲。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葢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相到第九重。成硬殼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朱子說止此。字典康煕時諸臣所修此一條。不知何人所言。曰。案天形如卵白。𦀙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稍後九重。便成硬殼。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遅速也。字典說止此。西洋人九重天之論曰。第一太陰天。月天。四十八萬二千五百二十二里。第二辰星天。水曜。九十一萬八千七百五十里。第三太白天。金曜。二百四十萬零六百八十一里。第四太陽天。日天。千六百零五萬五千六百九十里。第五熒惑天。火曜。二千七百四十一萬二千百里。第六歲星天。木曜。一萬二千六百七十六萬九千五百六十四里。第七鎭星天。土曜。二萬零五百七十七萬零五百六十四里。第八恆星天。諸星列宿。三萬二千二百七十六萬九千八百四十五里。第九宗動天。諸天主宰。六萬四千七百三十三萬八千六百九十里。溫際。近於地之處。冷際。溫熱之中間。熱際。近於天之處。

落花生

[編輯]

落花生。形如蠶而促身。其腰如束。色如乾薑。有絡如牛胲。又如蟬翅。其形大抵如屈拇指而磬折。長盈寸。博半之。中有二房。房各有一核。核如蛹。包以紫膜。去膜瑩白。味如芝麻子。甞見中國。以此日用。如西瓜仁。綿竹李雨村調元謂柳彈素曰。此菓。南方廣東四川皆有之。係艸本。四月開花。花謝落於沙池之上。因成菓。與本身不相連屬。卽於沙土中。取出。明年下種。又成根苗。花落地上。結實如前。北方地冷不産。葢以子爲種。宿根不復生。彈素曰。吾友李懋官。多識艸木。欲使見之。雨村曰。一包帶回東土。以試懋官。歲戊戌。余入燕。逢雨村從弟驥元。詳聞其種法。余甞見徐文長集土豆詩。注。絶似吳中落花生及香芋。榛實軟不及。菰根旨定雌。吳沙花落子。蜀國葉蹲鴟。配茗人猶未。隨羞筯似知。嬌顰非不賞。憔悴浣沙時。王世懋瓜蔬䟽曰。香芋落花生。産嘉定。落花尤甘。皆易生物。可種也。觀徐詩王䟽。香芋,落花生,土豆三物。味相似而其結宲之奇。未必同。屠本畯野菜箋詠落花生。落花一落蓓虆成。落花不落虆不生。人世盡惜花欲落。我願落花長落虆長馨。朝來點茶花片輕。香逬磁甌淸更淸。盧仝七碗吃不得。無端笑殺落花生。留靑二集雲。落花生。幷黃瓜食。能殺人。

𠮳𠮴

[編輯]

𠮳五音集韻。烏陵切。音膺。𠮳𠮴也。𠮴。烏郞切。音鴦。本作吷。噟聲。篇海。作𭆼𭆽𭆼。應喚語話也。案我國應聲亦同。訓民正音。𠮳音응。𭆼앙音。앙卽응之轉音也。

先輩論科擧誤人

[編輯]

柳處士馨遠磻溪雜識曰。鄭伯虞言科擧取人之法。作於隋煬。楊廣之罪。固不可勝誅。而此爲其罪之大者。何也。弒逆之罪。罪當其身。而足爲千萬世之戒。使天下萬世。如長夜者。科擧之害也。金厚齋南溪語錄曰。先王曰。科擧之害。甚於異端。異端如門外之寇。科擧。如門內之寇。案此二論。無少顧護。眞劈頭腦之正論。古來名賢。於科擧。類多容許。故其禍綿綿。世道日敗。甞讀牧隱集。有曰。予年十七歲。赴東堂。賦和氏璧。二十一歲。入燕都國學月課。吳伯尙先生。賞予賦。每曰。可敎。旣歸。赴癸巳東堂。賦黃河。鄕試。賦九章。今皆不錄。非古文也。非吾志也。非吾志而出身於此。非此。無階於榮養耳。嗚呼悲哉。牧隱說止此。後世之稱士流者。一生營營於擧子課。殆將以性命看之。互相吹噓。眞以爲大文章。消削元氣。到老而不悟其非。余甚哀之。以牧老言。每告後生。

龍宮取木

[編輯]

魏裔介龍宮取木記曰。龍雖以海爲窟宅。而所寢處之宮室。以人間之木爲之。每至夏小滿後。雨水連綿。正其鳩工庇村時也。天津之古北口北海之濱。與永平遵化諸邊口接壤。中有灤河。元人運糧。以達上都應昌者。是謂龍宮運木之通渠。每三年。一伐木口外。其伐木者。水族人。貌形如老叟。布衣毳帽。幽谷之中。丁丁不絶。倐忽之間。雷轟電掣。風雨晦暝。岫峪湧溢。木皆矗起直抵關隘。守關者稔識。其汎也。開關而放之入水中。木乃魚貫而進。由灤河東南行。達於海。無一仆而浮者。河上居人。皆耳而目之。又有移人之樓以去者。午夜望之。燈火熒熒。至曉則㓕。海濱乏薪。每三年一次。龍宮焚震。方習習飈起。候之海堧。木之榱者桷者棟者楹者。皆半赭黝而焦朽。擁湊海𡵫𡵫人拾以給爨。供數月。說者曰。龍火自燒也。魏氏淳謹學問人。所記非誣也。案五雜組而北塞外人跡不到之處。不時聞數千人斫樹拽木之聲。及明遠視。山木一空。雲海龍王造宮也。

永樂通寶

[編輯]

西宮記倭人所撰。曰。相國寺中正藏主。入大明善楷書。明人稱書法第一。乃令書永樂通寶錢文。日本人語多誇大。亦屬異聞。

姓名書矢

[編輯]

余旣證陸思鐸,王忠嗣二人事。爲箭羽間刻名之始。後考遼史。興宗紀獵馬盂山。艸木蒙密。恐誤傷人。命耶律迪姑。各書姓名於矢以志。又案宋史。范恪。開封人。有弓。勝一石七斗。其箭如鏵。名曰。鏵弓。又於羽間。識其官稱姓氏。所發必中。至一箭貫二人。官至永興副都緫管。

靑磁紙

[編輯]

金章宗。甞書高麗靑磁紙。洪武二年。宋濂等。采輯元史。擇高麗翠紙。爲之衣。此二種。今鴉靑紙。佛腹中。往往藏金字佛經。稱金生所書。皆此紙也。

高麗綾繡

[編輯]

高麗史顯宗。遣使如宋。獻金絲織成龍鳳繡。繡龍鳳鞍各一。帝置館登州以待之。權㫜爲慶尙按廉。務除民弊。忠烈王以晉州所貢綾羅益麤。怒罷其職。見此二事。則莫寒儉於本朝也。

合尖

[編輯]

四六有合尖類。如宋播芳大全。載代黃主簿求合尖。亦有李劉代謝茶使合尖。其命詞葢多求助之意。陸游除編修。謝丞相啓。有曰。層臺起於累土。雖深知奬拔之心。浮圖成於合尖。冀終遂迂愚之分。合尖者。塔頂也。砌塔者。自地而起。至於頂而止。則乃成完塔。猶吹噓引進。以至成就也。

劉緩

[編輯]

南史劉緩字舍度。爲湘東王。中錄事。性虗遠。有氣調。常雲。不須名位。所須衣食。不用身後之譽。惟重目前之知。見其言。不無流弊而赤自近宲。

阿蘭弗

[編輯]

海東韻玉權文海撰所引。有曰。不記書名。阿蘭弗。檀君子夫婁之臣。扶婁子金蛙。都迦葉原。國號東扶餘。案此是後世僧徒僞撰也。檀君之世。寧有阿蘭,迦葉等人名地名哉。

劉曜匿朝鮮

[編輯]

晉載記劉曜坐事當誅。亡匿朝鮮。遇赦而歸。案高句麗美川王時也。曜之亡。不知的在何地。可歎。

拔突

[編輯]

拔都。前引輟耕錄。而後又考應製詩註。權近撰。麗季朴弘信。從征對馬島。與賊遇。爲殿力戰。所殺甚多。賊目之爲上。拔都。本傳或作拔突。蒙語勇敢無敵之名。案倭人。亦解蒙語而稱謂於人耶。

陳緝煕

[編輯]

耳譚明王同軌撰曰。吳人陳緝煕父鑑任某官。以謗戍遼陽卒。母不得歸。從百夫長矣。緝煕少稚。念衰慈。旅柩輒至涕泣。刻苦讀書。成戊辰進士。除翰林編修郞。表求使高麗。以伸己志。及還。果與母及柩偕。案明朝使者來東者。無陳緝煕。永樂二十年。我世宗五年。遣少監海壽。禮部郞中陳敬。封世子。緝煕。或敬之表德也。景泰八年。翰林修撰陳鑑出來。此與緝煕之父同名也。

唐人送人之新羅

[編輯]

唐人送人之新羅詩。載於圖書集成新羅部藝文者。凡十四人。陶翰,顧況,吉中孚,姚鵠,權德輿,錢起,李益,耿湋,皇甫冉,劉禹錫,張籍,釋無可,許琳,李昌符詩各一篇。張籍獨有二篇。又載張九齡敕新羅王金興光案興光。卽聖德王。初諱隆基。避玄宗諱。改興光。唐書。又作志誠。書三篇。敕王金重煕案重煕。似是孝成王承慶。或景德王憲英別名。而不可攷。書一篇。

痰惡艸

[編輯]

維摩經曰。佛在波羅柰國說法。要度衆生。時國王率百僚眷屬。來詣佛所。白佛言。世尊此國人民。何故多病夭死。一無成佛。世尊曰。此國衆生。常食前世痰惡艸。不信因果。不修淨業。故如是多病夭死。皆入地獄。王聞語。信受奉行。今國中不食痰惡艸。此草有五種名。一痰惡艸。二不明艸。三淫邪艸。四惡生艸。五多貪艸。食此五艸。其罪甚重。世尊謂王曰。食此痰惡艸者。雖持淨戒修行。小無功德。是故。痰惡艸。其臭甚惡。不異於焚蛇之氣。死墮焚蛇地獄。歷三千劫後。入鑊湯地獄。又歷三千劫後。入阿鼻地獄。世世生生。不聞佛法名字。永不作佛。案此說。雖不經。然痰惡艸。似是今之煙艸。煙艸從呂宋來。番語稱淡婆艸。與痰惡音相近。然則煙艸。是印度之産。而釋迦時已有之。明季。從番舶。始入中國也。

全唐詩所漏

[編輯]

唐顧雲贈崔文昌致遠詩曰。我聞海上三金鰲。金鰲頭戴山高高。高山之上兮。珠宮貝闕黃金殿。山之下兮。千里萬里之洪濤。旁邊一點鷄林碧。鰲山孕秀生奇特。此詩載三國史記本傳。而全唐詩見漏。又東文選崔文昌和張進士喬村居見寄詩註雲。喬字松年。而全唐詩小傳。不着其字。

黑坊

[編輯]

三才圖會王圻著曰。崑崙層斯國。在西南海上。有野人。身如黑漆。國人誘之。賣與番商作奴。日本良安尙順曰。今阿蘭陀船中所乘來人。身如黑漆。俗呼曰黑坊。輕捷。能走於檣上。葢久呂牟者。崑崙之唐音也。坊者。無髮人之通稱也。晏陁蠻人。亦正黑如漆。與此人品相似。不知一類乎否。余甞於李綸菴喜經家。見一役夫。卽江原道東海邊人也。漂海至日本。路經長碕島。多見異國人。余問見阿蘭陀否。曰。見之。余試詳說容貌服餙。其人曰。果然果然。公亦甞遊長崎乎。余笑曰。雖未身到。自然知之。余又問阿蘭陀毛髮。赤如蘓木乎。曰。不然。但微紫如馬鬣耳。船中有黑人。入海出海。條然如飛。號曰黑坊。今考諸書。果是崑崙也。

古史官

[編輯]

通鑑前編。金履祥撰。黃帝立六相曁史官。帝命蒼頡爲左史。沮誦爲右史。○大戴禮誥誌。虞史伯夷。○呂氏春秋。夏太史令終古。出其圖法。執而泣之。竹書紀年。夏帝癸二十八年。太史令終古。出奔商。○商書盤庚。遅任有言。鄭玄雲。古之良史。呂氏春秋。殷內史向摯。見紂之愈亂迷惑也。於是載其圖法。出亡之周。胡應麟曰。太史終古。奔商而夏亡。內史向摯。奔周而商㓕。史氏所係。其重若此。○大公六韜。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彲。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遺女師。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曰。兆致是乎。史編曰。編之太祖史疇。爲舜占得臯陶。兆比於此。春秋左傳成公四年。季文子曰。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周文王太師孽道衡老子碑。自伏羲至於周氏。見質變名。在文王武王之時。居藏史柱史之職。史記周本紀。武王命史佚。展九鼎寶玉。晉世家。成王與叔虞戱。削桐葉爲珪。史佚曰。天子無戱言。言則史書之。汲冢周書史記解。穆王命史臣戎夫。歷陳古之亡國二十八君。以爲覆轍。朔望以聞。穆王二十四年。王命左戎夫。作記。史記周本紀。幽王二年。西州三川皆震。伯陽甫曰。周將亡。伯陽甫。周大夫。唐固曰。周柱下史。老子也。玉海。王應麟撰。嚴氏春秋引觀周篇雲。孔子將修春秋。與左丘明乘如周。觀書於周史。

老人語

[編輯]

寧都魏際瑞善伯。有偶書老人語一篇。言近俚俗。可警愚頑。今錄一通。人生在世間。切莫要自棄。我觀自棄者。大都由暴戾。戾則多乖張。暴則無好氣。秉性旣驕頑。執拗成其勢。不順於父母。不和於兄弟。不合於朋友。不睦於鄕里。好言不聽從。惡言不忌諱。無知而妄作。反自以爲是。親友鄕族人。見之若疫癘。比如十人立。九人相厚契。獨不與我言。徬徨立無地。又如有飮食。他友同宴戱。獨不攜我往。孤棲坐無味。或與人偶立。父兄戒子弟。如何此等人。相遇不迴避。貧賤而暴戾。不識時與勢。先飽狠僕拳。後送官敲繫。富貴而暴戾。譬如飮酒醉。將刀跳坑厓。自割還自敝。緫之無福消。受此才與智。無才而暴戾。譬若黔驢技。一蹄一叫間。徒供猛虎噬。居家而暴戾。不顧恩與義。尊怒卑者怨。此身沒安置。況復無好樣。子弟眼所視。爾可逆父兄。渠豈不逆爾。處人而暴戾。我更難伸志。我罵人一句。人必罵我二。我打人兩下。人必打我四。處處失便宜。遭遭不吉利。見我遭困窮。坐視不周濟。聞我有患難。願我速死斃。哀哉如此人。枉生在人世。豈人棄我哉。我自求人棄。我聞老人語。勸人復勸自。君子落得爲。小人眞枉費。

丙丁龜鑑

[編輯]

余於柴望丙丁龜鑑。亡名氏。續龜鑑。撮其大事。錄之。又考明宣宗憲宗世宗神宗四朝災厄。以續之。○丙丁龜鑑序。畧曰。當丙午丁未之厄歲。而又日蝕元朝。昭示譴告。臣徧搜諸史。是歲爲厄。從古而然。帝王之世。史籍畧而不書。今自秦漢而下數之。至於五代。爲丙午丁未者。凡二十有一。上下通一千二百六十載。災異變故。不可枚擧。獨漢延熹丙午朔。日有食。正月辛卯。晉太康丙午丁未朔。日皆食。丙午正月甲寅。丁未正月戊申。信乎陰陽之有信也。其厄於延熹者。以小人之厄君子也。厄於太康者。以夷狄之厄中國也。臣故摭其宲目曰丙丁龜鑑。序畧曰。甞叩之陰陽家。雲丙丁屬火。遇午未則盛。故陰極必戰。亢而有悔也。又雲丙祿在巳午。爲忍煞。丁祿居午未。爲刃煞。奚獨歲。爲人或犯之。亦大咎也。至正二十三年乙巳。亡名氏。○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周民東亡。秦取其寶器。五十三年丁未。魏擧國聽令於秦。○漢高祖十二年丙午。與黥布戰。歸而崩。惠帝元年丁未。呂后殺戚夫人,趙王如意。帝淫樂不聽政。○武帝建元元年丙午。太皇太后崩。元光元年丁未。擊匈奴。開邊之始。○昭帝元鳳六年丙午。擊烏桓。元平元年丁未。帝崩無嗣。昌邑王立。○成帝永始二年丙午。以王商。爲大司馬。帝與張放等宴飮。三年丁未。梅福上書。○光武建武二十二年丙午。匈奴求和。詔罷邊郡亭侯。二十三年丁未。劉向討武陵蠻。戰沒。○殤帝延平元年丙午。帝崩。安帝永和元年丁未。以冦賊雨水。策免太尉徐防。○桓帝延熹九年丙午。南北部黨人始起。永康元年丁未。黨錮。○魏文帝黃初七年丙午。殺鮑勛。魏主殂。明帝太初元年丁未。諸葛亮屯漢中。以圖中原。○晉武帝太康七年丙午。鮮卑慕容隈冦遼東。八年丁未。太廟殿陷。前殿地陷。○穆帝永和二年丙午。桓溫伐蜀。三年丁未。桓溫專制朝廷。○安帝義煕二年丙午。封劉裕。三年丁未。劉裕殺殷仲文赫連勃勃。稱大夏天王。○宋孝明帝泰始二年丙午。晉安王子勛。稱帝於尋陽。三年丁未。失淮北淮西地。○梁武帝普通七年丙午。侵魏。大通元年丁未。捨身同泰寺。○陳後主至德四年丙午。以江總。爲尙書令。禎明二年丁未。隋來侵。○唐太宗貞觀二十年丙午。至自高麗。二十一年丁未。伐高麗。○中宗神龍二年丙午。安樂公主武三思。專政。景龍元年丁未。太子重俊。殺武三思。○代宗大曆元年丙午。劉晏,第五琦理財賦。元載專權。二年丁未。崇奉佛敎。○敬宗寶曆二年丙午。䆠官劉克明。弒帝文宗。太和元年丁未。王播同平章事。○僖宗光啓二年丙午。田令孜卻帝幸。興元三年丁未。張全義爲河南尹。招集流亡。○後晉開運三年丙午。奉表降契丹。四年丁未。契丹以晉主北遷。○宋眞宗景德三年丙午。四年丁未。用王欽若。○英宗治平三年丙午。天災屢見。邊鄙失寧。四年丁未。帝崩。○欽宗靖康元年丙午。金虜大入。二年丁未。國有大喪。躬行終服之制。亦盛時之一厄。○理宗淳祐六年丙午。七年丁未。水旱相仍。邊境多虞。以上柴望龜鑑。○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開城地震。壓死故秦王妃也里完等五千餘人。十一年丁未。帝崩。○順帝至正二十六年丙午。大明兵取淮安等路。二十七年丁未。大明兵取沅州路。以上續龜鑑。○大明宣宗宣德元年丙午。漢王高煦反。尙書陳洽等。討黎利。敗績死之。二年丁未。安遠侯柳升。討黎利。敗績死之。○憲宗成化二十二年丙午。小王子犯甘州。指揮姚英等戰死。二十三年丁未帝崩。○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丙午。俺答犯邊。遊擊高極等死之。代府奉國將軍充灼。謀反伏誅。二十六年丁未。大內火。皇后崩。○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丙午。南京妖賊劉天緖謀反伏誅。三十五年丁未。金沙江蠻阿克反。陷武定。以上今所續。○淸聖祖康煕五年丙午。六年丁未。世宗雍正四年丙午。五年丁未。今乾隆五十一年丙午。五十二年丁未。以上當考塡。○按容齋隨筆。洪邁撰。丙午丁未之歲。中國遇此輒有變故。非禍生於內。則夷狄外侮。三代遠矣。姑摭漢以來言之云云。大抵丁未之災。又慘於丙午。

一人朝夕食

[編輯]

一人朝夕各食五合。合一升。一月三十日。則爲三斗。一年十二月。則爲三十六斗。計石則爲二石六斗。大凡人生三歲。免於父母之懷。而始食稻。稱人之壽。必曰百年。然能享百年者。幾人。今除食稻以前三歲。只計食稻以後九十年。則沒齒所食。爲二百十六石。我國男子所食。以七合爲準。然幼穉之時。老篤之日。未必盡食七合。故今槩以一時五合爲準。只擧九十三歲計之。而旣係遐壽。則享此壽者。亦幾人。九十年所食。不過二百有餘。則三四十夭閼者。姑置勿論。至於自五六十至七八十者。又減於二百餘之數。而世多有飢餓者。雖關命數。責亦在於懶惰不勤。豈不可憐而可懼也哉。○今上癸卯。兵曹參判柳義養上䟽以爲都城五部內人丁男女幷二十萬一千七十三口。每一口一日食一升。通計一年爲二石六斗。則二十萬一千七十三口之一年食。爲四十八萬二千五百七十五石。以十年前所在元會簿考之。米爲二百九十六萬八千六百四十四石。皮雜穀爲五百二十八萬九千九百六十一石。幷八百二十五萬八千六百五石。上下批曰。諸路穀簿之爲八百萬餘包。指十年前元會。考今勘簿。只是二百萬餘包。卿其更加勘量也。○乾隆御製集曰。乾隆初年。各省存倉穀數。共三千五百餘萬石。歷年督飭各省。以積穀爲要。逮乾隆四十六年。各省存倉穀數。才至四千二十一萬石零。較之初䄵計。多四百六十餘萬石。然其所贏。不過增十分之一。順治初年。民數僅一千六十三萬。至乾隆初年數。已至一萬六千餘萬。是已增至十倍。至乾隆四十六年民數乃至二萬七千七百餘萬。是增至二十倍矣。現在各省存倉官穀。較之乾隆初年。不過增四百餘萬。而民數增至萬萬。是以二十倍。食一倍。無怪穀貴。而諸物因之。無不較前昂貴。小人近市居寄。因緣牟利。宲勢所必至耳。昨歲大理寺少卿劉天成奏請。風俗崇儉。還淳一摺。余心是其言。而行之實有所難。葢太平日久。由儉入奢。不期而然。驟加禁令。罹法者多。且遊手謀食之人。轉失生計。非善策也。

朱文公子孫

[編輯]

朱鑑撰詩傳遺說。納蘭成德序。畧曰。子明於易說外。復取文公文集語錄論詩者。爲書六卷。名曰詩傳遺說。時爲端平乙未。子明官承議郞。權知興國軍事所成也。文公凡三子。長曰塾。字受之。以蔭補將仕郞。爲子明之父。與弟埜。皆受業於呂東萊。先文公十年卒。公請陳同父誌其墓。誌者也。仲卽埜。字文之。淳祐間蔭補迪功郞。差監德淸縣戶部贍軍酒庫。後公十年卒。黃直卿誄之。季曰在。字敬之。一字叔敬。蔭補。官累至煥章閣待制。知袁州。埜子鉅。南康丞。銓知登聞鼓院。在子鉉。兩淅轉運判官。名皆見黃直卿所爲行狀中。再傳曰溥。浙西提擧。湜。知丹徒縣。淮。泉州路推官。沂。考亭書院山長。行狀不載。葢皆後公卒。而生者若泉州。於宋爲軍州。至元始改爲路。豈淮與沂。又已入元歟。若鑑之子浚。行狀亦不載其名。甞尙宋理宗公主。官兩浙轉運使兼吏部郞。元兵入建寧。浚與公主。走福州。知府王剛中。以城降於阿剌罕。浚謂公主曰。君帝室王姬。吾大儒世胄。不可辱人手。夫婦仰藥死。浚子林。官甘肅提擧。林子炣。延平路照磨。焰。武平簿。耿。昭武路照磨。林弟彬。子燁。濟寧路同知。林孫堂。建寧路照磨。壑。屛山書院山長。壑子鑾。鑾子淞。案淞。與韋齋名松。同音。可訝。淞子梴。明景泰壬申。詔錄文公後。得世襲五經博士。主建寧祠祀。在㜈源者曰檼。於公爲十世孫。擧明天順丁丑進士。官福建塩運使。弟懋永䄵丞。楨本縣訓導。正德中給事中。戴銑等請朱氏比孔子衢州例。贈一博士。以主㜈源祀。以十一世孫墅。爲之。嗟乎。文公。孔子後一人也。其垂裕之澤。長且久。如鑑者。能採輯公之所著。開示來學。其子浚。執節守義。不愧乃祖。他小說或譏其作書。與賈似道。稱萬拜。王世貞宛委餘編。以爲朱萬拜可稱人妖。誠誣詆不足道也。案子明。卽鑑字也。不言其名。只稱其字。泛看則子明。不知爲何人。作文者。不可不知此病。

朝鮮陪臣柳溥

[編輯]

春明夢餘錄。孫承澤撰。載嘉靖八䄵朝鮮陪臣吏曹參判柳溥等。辨國係呈禮部文。案攷事撮要。尙書李時等。題云云。及嘉靖十三年。使臣蘓洗讓。案洗。卽世之譌。請許勿禁拘呈文。案攷事撮要。尙書夏言等。題云云。又載崇禎五年。朝鮮國王李仁祖御諱禮重繼序䟽案卽請追崇䟽。三文。今不錄。亦載於圖書集成朝鮮部中。

王受兢

[編輯]

氏族書。有箕子以王受兢。爲士師之說。至採入文獻備考。職官考。又有王受兢事二條。尤爲荒誕。東方說苑。撰人俟考。箕子時。太華山神人王受兢。能爲運氣飛騰之術。七日山中神人飮。濯足於山中龍淵。有神女自淵中出。怒受兢之來。叱以穢汚天源。後上帝以受兢先世聖帝之裔。以其女妻之。嚴宮飛殿。碧瓦丹欄。照曜山谷。花開葉落。只知春秋。報陰錄。鄭知常撰。麗祖王建。卽受兢十三世孫。王蒙第三子。鄭知常妖誕之人。杜撰謊說。誣其國係。不待干連妙淸而罪合萬死。況受兢若是箕子時人。則麗祖豈是十四代也哉。

倭社日

[編輯]

東萊留館倭。祖先墳墓。在於舊館後山。每䄵春秋社。請省掃。甲辰二月。館倭請二月二十六日省掃。釜山僉使詰問。今䄵春社。是來月初三日。何其預請。倭以爲弊邦憲書。春社爲二月二十六日。故請省掃耳。始許之。東萊府使以此狀聞。

[編輯]

豳風七月。烹葵及菽。陸佃埤雅。引齊民要術曰。今世葵有紫莖白莖二種。春必畦種水澆。而冬種者。詩烹葵及菽是也。陸氏又引左傳鮑莊子之智不及葵。葵猶能衛其足。今葵心隨日光所轉。輒低覆其根似智。余按要術所言。不甚明白。下所引衛足之葵。亦非可茹之菜。混稱。非也。羅願爾雅翼。引魯漆室之女。葵爲馬踐者。以爲味甘滑。似得之。而亦引衛足之說曰。葵性向日。渾稱一葵。亦非也。周禮葵菹。王昭禹以爲傾心向日。亦非可茹之葵也。陳風東門之枌。視爾如荍。正義。荍。芘芣。一名蚍𧉈。謝氏曰。小艸多華少葉。葉又翅起。陸璣䟽雲。一名荊葵。似蕪菁。華紫綠可食。徵苦是也。謝陸兩說。亦非指向日者也。葢可茹者。鴨腳葵,冬葵。卽豳風周禮魯女所道者。葉如鵝掌而圓。紫花味甘滑。有津如牛涎。俗名아옥。白香山詩云。祿米麞牙稻。園蔬鴨腳葵。是也。徐光啓農政全書。冬葵。是秋種葵。覆養經冬。至春結子。生少室山。我國卽無經冬之葵。陳風之荍。似是蜀葵。一名戎葵,吳葵,胡葵。男子悅女。比之花豔。李時珍曰。蜀葵長莖高五六尺。花似木槿而大。有深紅,淺紅,紫黑白色,單葉,千葉之異。一種小者。名錦葵。卽荊葵也。爾雅謂之荍。其花大如五銖錢。粉紅色。有紫縷文。葢向日者。黃葵。一名黃蜀葵。亦名秋葵。說文。黃葵常傾葉向日。不令照其根。王禎農書。葵陽艸也。注。天有十日。葵與終始。故葵從癸。若此說。則葵字。專爲向日葵而設也。然曺植曰。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爲之廻光。然終向之者。誠也。說文。又有傾葉之文。而不言花之傾日。何也。或他葵傾葉。而余未之覺歟。余兒時種黃葵俗名ᄒᆡᄇᆞᆯ아기於盆。莖如麻。葉如𦯶。莖端開黃花。心如粟飯。不甚鮮豓。隨日東西。而項曲如煙盃。亭午則昂。余試俟其向東。移盆向西。食傾萎死。物牲之難奪。如此。

少墟格言

[編輯]

馮從吾字仲好。號少墟。萬曆進士。官工部尙書。長安人。書壁自警曰。自己不能寡過。而望人容我。惑也。望人容我而我不能容人。惑之惑也。必隨事自反。不與人較量。方能拔此病根。又其池陽語錄曰。余甞屢空。因讀顔子陋巷章。作二絶以自寬雲。命定難逃陋巷貧。機關徒惹鬼神嗔。不如打疊心源淨。做箇羲皇以上人。命定難逃陋巷貧。奔忙徒惹世人嗔。不如閉戶焚香坐。做箇乾坤無事人。今若知難逃徒惹四字。不惟高明者能自守。卽庸愚者。亦見無益而自止矣。

小簇

[編輯]

凡書畵裝裱。橫曰軸。縱曰障。我國稱障子。必曰簇子。中國文籍。稱簇子者不少。槩見惟王漁洋靑溪集序。王摩詰嘉陵江小簇。長僅尺許。而江山遼濶。居然有萬里之勢。

高麗圖經

[編輯]

游官紀聞。張世南撰。世南家甞藏高麗國使人狀數幅。乃宣和六年九月。案高麗仁宗二年。其國遣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知樞密院事上柱國李資德。副使中大夫尙書禮部侍郞柱國賜紫金魚袋金富轍。至本朝。謝▣▣。各有四六倣中國體李之詞雲。跂予望之。適江干之弭節。亦旣覯止。幸堂上之披風。況飛五朶之雲。特貺千金之幣。禮當拜受。心則愧惶。金之詞雲。穆如淸風。幸被餘光之照。酌彼行潦。可形將意之勤。幸被案幸被二字。疊用恐誤。寬裕而有容。敢以菲微而廢禮。所塵名品。別具染濡私覿之物。則幞頭紗三枚。白成鈒花銀盤一面。紫大蔽羅一匹。生大紋羅一匹。白蹵大綾一匹。生花綾二匹。白細紵布三匹。大紙八十幅。黃毛筆二十管。松煙墨二十挺。松扇三合。摺疊扇二隻。螺鈿硯匣一副。螺鈿筆匣一副。剋絲藥袋一枚。剋絲篦子袋一枚。繡擊腰一條。茯令二斤。白朮二斤。白銅器五事而已。是年有請於上。願得能書者至國中。於是得旨。以徐兢爲國信所禮物官。兢之歸。撰高麗圖經。備載其建國立政之體。風俗事物之宜。上之徽廟。覽其書大悅。召對便殿。賜同進士出身。擢爲宗丞兼堂書學。其奉使時。李資謙爲太師尙書。今高麗國王多納李氏爲后妃。由是。門戶光顯。資德其弟也。金富軾爲同接伴。金氏爲大族。且前史已載。其與朴氏族望相埒。故其子孫以文學進。富軾豊貌碩體。面黑目露。博學彊識。善屬文。知古今。富轍亦有時譽。徐甞密訪其兄弟命名之意。葢有所慕文章。驚動蠻貊。此語葢不誣雲。案富軾兄弟。慕蘇氏兄弟命名。而近世王士禎譏之。淸波雜志。周煇撰。宣和奉使高麗路允廸,傅墨卿。爲使價。其屬徐兢。倣元豊中王雲所撰鷄林志。爲高麗圖經。考稽詳備。物圖其形。事爲其說。葢徐素善丹也。宣和末。老人在歷陽。雖得其圖。但能抄其文。畧其繪畵。乾道間。刊於江陰郡齋者。卽家間所傳之本。圖亡而經存。葢兵火後。徐氏亦失元本。雞林志四十卷。倂載國信所行遺案牘。頗傷冗長。時劉逵,吳拭。幷命而往。案雞林志八條。載於圖書集成。徐兢使高麗錄十五葉。亦載集成。錢唐潘香祖庭筠。甞爲余言。家藏抄本圖經五捲雲。

日本文獻

[編輯]

英宗戊辰通信之行。日本儒者藤知冬。書示我人曰。我邦學者。古昔姑舍是。近擧百䄵以來論之。德行則惺窩藤先生。卽睡隱。所稱舜首坐者。中江藤樹先生。木下順菴先生。名貞幹。山崎闇齋先生。名屈嘉土。正意。則佐藤直方,淺見安正,藤省菴,大町正淳,小阿茂七,伊藤梅事,三宅丹治,三輪希賢諸先生。此其傑出者。文學則新井白石。卽源璵新井氏。木下菊潭,高天漪,三宅觀瀾。名緝明。桂義樹,伊藤蘭隅。名玄堅。雨森伯陽。名東。祗園紹卿,簗田景鸞,服子遷。名元喬。平子和。名玄中。宇三平,星野小平太等諸君。皆以文章名於海內者。政事則松平水戶矦,土歧丹後矦,熊澤了海等諸豪傑。此皆有學有術。練達政事者。博學則林道春。號羅山。林春齋。名恕羅山之子。那波道圓,北村可昌。號篤所。陰山源質,貝原篤信,太宰純,崛正藏者諸君。此皆得行秘書之名者。若夫兼以上諸科而優稱賢人者。伊藤仁齋先生。卽直楨。令子東涯先生。名長胤。荻生徂徠先生。卽物茂卿。室鳩巢先生。名直淸。諸夫子。此皆間世偉人。未聞有來者矣。大坂人留守友信字退藏。號希齋。抵書於我人曰。闇齋山崎先生。爲儒宗。號稱日本朱子。其學問之純粹。造詣之卓越。可謂繼往聖開來學矣。其所著書數十百卷。梓行於世。甞言釋詁訓解彌多。正文大註彌閡。實甚於洪水猛獸也。著中和集說。以發明未發已發之旨。撰仁說及玉山講義附錄。以推演仁愛之親切成性論。以開示氣質本然之性。周易則有術義。洪範則有全書。平素指導以居敬窮理之功。詳出處而尙行實。貴王道而賤伯業。行四時之薦。居三年之喪。小學則不取陳克菴句讀。謂其註釋。亦失朱子編輯之意矣。弊邦無朱子原本。因就貴邦所印小學集成中。抄出正文及本註。以上梓。別著小學蒙養集。以培其根。近思錄則疑葉氏集解爲忒本旨。乃復朱子之舊。以與學者。又甞謂朱子之後知道者。明薛文淸。胡敬齋。貴國李退溪是也。獨敬齋。不通易學。爲可惜也。山崎先生易簀之後。號稱高弟在京師。則絅齋淺見先生。尙齋三宅先生。與江戶佐藤直方先生三人是也。三宅先生。乃僕師也。三河越緝曰。林羅山。只尊朱。山崎先生。亦守程朱法門。其門有尙齋宅先生。僕遊宅氏之門。伊藤仁齋。排斥程朱。自爲一家。物徂徠不至與仁齋同。而推尊於鱗,元美爲先覺。服元喬以物氏之門人。亦主此論。山崎先生名嘉字敬義。號闇齋。西京人。尙齋先生姓三宅。名丹。字重固。播摩人。徂徠姓物部。名茂卿。字徂徠。我人問山崎闇齋,淺見絅齋,木下順菴,貝原信篤學問高下。泉州諸人曰。山淺二先生。質勝文。木先生。實行文章。冠一世。貝先生惟博耳。順菴有錦里文稿。惕齋仲先生。著述甚多。朱子爲學要言。講學筆記。追遠䟽節。愼終䟽節。四書鈔說。又曰。退溪栗谷集。懲毖錄。已刊行。越緝曰。納蘭容若總錄經解七百冊。自長碕出來。葢日本之學。有二歧。山崎嘉之流。學朱子者也。伊蕂氏之屬。背朱子者也。惟物徂徠之以王鳳洲李滄溟。爲學之宗主。眞病風之人也。王李之文章。猶不服人。烏覩所謂學問也哉。甞見徂徠之以王鳳洲李滄溟爲學之宗主。眞病風之人也。王李之文章。猶不服人。烏覩所謂學問也哉。甞見徂徠之書。果以王李爲依歸而稱學者耳。大抵二百年來。蠻俗化爲聖學。固知其嘉尙。而武力不競。委靡文弱。在日本未爲福也。

黃河眞源

[編輯]

御製集。乾隆壬寅。命大學士阿桂之子乾淸門侍衛阿彌達。前往務窮河源。告祭河神。事竣復命。幷據案定南針繪圖。具說呈覽。所奏星宿海情形。有舊圖未備之處。星宿海。蒙古語鄂敦淖爾。鄂敦。卽星宿。淖爾卽海也。星宿海。有泉千百湧出。俱綠水。惟西南一河。名阿勒坦郭勒。蒙古語阿勒坦。卽黃金。郭勒。卽河也。此河實黃河上源。其水黃。從東南流。更折而西北。迴旋三百餘里。穿入星宿海。因會綠水。黃色微淡。自此合流。東下屈曲千七百餘里。至貴德堡。抉沙激浪。水色金黃。始名黃河。向以星宿海。以諸泉爲河源。雖未窮至阿勒坦郭勒之上源。而河由星宿海以行。謂之源。亦不致大相逕庭雲。阿勒坦郭勒之西。有巨石高數人。亭亭獨立。名阿勒坦噶達素齊老。阿勒坦噶達素。蒙古語北極星也。齊老。石也。惟此一石峯。其崖壁乃土。作黃▣色。更無艸木。壁上爲大池。池中流泉噴涌。灑爲百道。皆作金色。入阿勒坦郭勒。實黃河眞源也。班固漢書張騫傳。天子使窮河源。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按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而固贊又謂騫使大夏之後。窮河源。惡覩所謂昆侖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尙書近之。於是鄧展遂謂河源。出於積石。是皆拘墟未見顔色之言。葢千古以上。中國以外。紀載已舛。言語不通。而欲定其確實。何異北轅適越。考元史。始有星宿海之名。而以爲河源。元蒙古也。鄂敦。卽星宿。彼時譌譯爲火敦。則漢人不通。蒙古語耳。此爲近之。今則更遡以上。遂得眞源。然昆侖之語。亦不爲無因。昆侖在回部中。回部諸水。皆東注蒲昌海。卽塩澤也。塩澤之水。皆入地伏流。至靑海始出。則星宿海諸水。皆是也。大河之源。獨黃色。爲靈異。更在星宿海之上。非昆侖之水伏地至此以出。而挾星宿海諸水。爲河瀆而何濟水三伏三見。此亦一證。漢書所云。采玉。因昆侖出玉。未免牽就。詢之阿彌達。則稱河源。皆土山無石。無石。安能有玉。夫非精通蒙古語及漢書。更問之親履其地之人。率欲定此地遠理博之事。不亦甚難乎。於甚難而得決疑。亦一大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