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挺立戰旗紅
青松挺立戰旗紅 洪新 1970年1月11日 |
|
「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蒼穹」,這是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中一首高亢激越的頌歌。這首歌中讚頌的青松,正是毛主席領導的人民戰爭中無產階級英雄的象徵,正是新四軍指揮員郭建光光輝形象的生動寫照。
郭建光是毛主席親手締造的人民軍隊的優秀指揮員。他在戰鬥中光榮負傷後,帶領十八個傷病員來到沙家浜,迎接新的戰鬥。
「困難嚇不倒英雄漢」。日本鬼子的「掃蕩」、胡傳葵的搜查,蘆蕩內浪激水淹、風狂雨驟,再加上傷員的傷勢惡化,糧缺藥盡,這重重的困難、這嚴峻的考驗,絲毫也不能動搖郭建光的勝利信心。他沉着冷靜,樂觀豪邁,以「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勇往直前。他一方面正視困難,分析敵情,另一方面又積極地去克服困難,戰勝敵人。這樣的英雄,就象傲立蒼穹的青松一樣,「八千里風暴吹不倒,九千個雷霆也難轟」。在郭建光身上,深刻地體現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徹底革命精神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無產階級是革命的階級,它總是要向敵人發動主動的進攻,直至把敵人徹底消滅。郭建光帶領傷病員來到沙家浜,並不是消極地等待,而是積極地準備重返前線。經過修改後的「奔襲」、「突破」、「聚殲」等場次,更加突出地表現了郭建光的主動進攻精神和豪邁激越的戰鬥情懷。在「奔襲」一場中,郭建光單獨出場「亮相」,觀察周圍,目光四射,然後招手領上突擊排戰士;在「突破」一場中,郭建光身先士卒,帶頭過牆;在「聚殲」一場中,郭建光在關鍵時刻出場,與黑田開打,最後把黑田踩在腳下。這幾場的修改,把郭建光的英雄形象表現得更加突出,塑造得更加高大。
高山的青松所以能蓬勃旺盛、倔強崢嶸,是因為它深深紮根於土壤之中。以郭建光為代表的新四軍戰士所以能克敵制勝,就因為他們和人民群眾有血肉的聯繫。
《沙家浜》中郭建光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係是魚水相依的關係。沙家浜的群眾為了掩護新四軍傷病員,不怕擔風冒險,並在生活上給以無微不至的照顧。而以郭建光為代表的新四軍傷病員,也牢記毛主席的教導:「軍隊須和民眾打成一片,使軍隊在民眾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軍隊,這個軍隊便無敵於天下」,把沙家浜的勞動人民看作自己的親人。第二場「轉移」中「奮臂揮刀斬豺狼」這段唱腔,生動地揭示了郭建光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對敵人的強烈仇恨。「朝霞映在陽澄湖上,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郭建光對祖國的壯麗山河,對勞動人民用勞動的雙手培育出來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深厚的感情。這位優秀的指揮員,處處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養傷時,他親自帶領輕傷員幫助群眾收割稻子,又幫群眾把糧食堅壁起來。聽到鬼子要開始「掃蕩」的消息以後,他首先想到的是村里鄉親的安全,再三囑咐要民兵帶鄉親們轉移出去。在蘆葦蕩里,他聽到槍聲以後,思潮起伏,想到的是「村鎮上鄉親們要遭禍殃」。這一句唱腔修改後節奏拉慢,蘊含的感情更加深沉豐富,表現了郭建光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呼吸與共。在派林大根、張松濤去沙家浜偵察時,郭建光囑咐他們「不要去找阿慶嫂,她的處境一定很困難。」這一字一句都充滿了對群眾對同志的深厚感情。
根深才能葉茂。郭建光受到人民群眾的哺育,又樹立了為人民群眾的解放事業奮鬥終身的崇高信念,因此他能永遠奮勇向前,成為高山上的一棵枝葉茂密的青松,成為人民群眾的一面火紅的戰旗。
青松堅強,青松成長,歸根結底靠的是雨露和陽光。郭建光是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英雄,他無限熱愛毛主席,無限忠於毛主席。修改後的《沙家浜》,更加突出地揭示了這一點。「堅持」一場,郭建光面對重重困難,但他想到了「毛主席黨中央指引方向,鼓舞着我們奮戰在水鄉」,頓時眼明心亮,鬥志昂揚。修改後增加了這兩句重要的唱詞,在唱腔旋律的處理上,異峰突起,深刻地揭示了英雄人物的內心世界。郭建光處處以毛澤東思想為戰鬥的武器,在蘆蕩堅持鬥爭中,他用毛主席的偉大教導來鼓舞戰士的鬥志,並豪邁地唱道:「困難嚇不倒英雄漢,紅軍的傳統代代傳。毛主席教導記心上,堅持鬥爭勝利在明天。」這幾句唱詞,突出地揭示了郭建光是毛主席的好戰士這一最重要的性格特質。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