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革命新風吹人紅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革命新風吹人紅

——記呼蘭縣革委會副主任、老貧農張兆華同志艱苦奮鬥的故事
《人民日報》通訊員
1969年3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黑龍江省呼蘭縣老貧農張兆華同志,被群眾推選到縣革委會後,不但把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好學風帶進了革委會,也把貧下中農的好作風帶進了革委會。

一個特殊的洗臉盆

[編輯]

老張進革委會後,到百貨商店想買個洗臉盆。他站在櫃檯前,看看各式各樣的溜光淨亮的洗臉盆,心裡琢磨:買個啥樣的盆呢?一時拿不定主意。

他想着想着,眼前突然閃出在舊社會全家生活的悲慘情景:那時,他給地主扛大活,一年到頭,累彎了腰都養活不了一家人,別說是搪瓷盆,就連瓦盆也買不起呀!沒有辦法,只好到垃圾堆里,揀回地主家扔掉的半拉破瓦盆,當洗臉盆用了十幾年。現在咱可不能好了瘡疤忘了疼啊!這時,毛主席的偉大教導響在老張耳邊:「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老張覺得一股暖流涌滿胸懷,他激動地說:「對!就照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辦!」老張轉身走出百貨商店,來到雜貨商店,買了個瓦盆。

從此,張兆華同志每天早晨都用這個瓦盆洗臉。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其他常委,也都認真地學習老張的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

一個永保光澤的鋁壺

[編輯]

有一天,老張在會議室開會,一個工作人員把放在自己面前的空鋁水壺提去打開水,回來又把桌上的水碗擦了一遍。晚上,老張想開了這件事:自己為啥不去打水,為啥不去擦水碗,是不是自己的勤務員思想少了一點呢?他好象影影綽綽看到自己思想上有了一塊鏽斑。老張警覺起來,他暗暗下了決心:千變萬變,忠於毛主席的紅心永不變,當人民勤務員的思想永不變!

第二天一早,老張怕驚動別人,摸黑起床,把大小會議室、走廊和院子,掃了一遍。回頭又把所有水碗、暖水瓶、桌椅都擦得溜光淨亮,暖水瓶里灌滿了開水。然後把那個生了鏽的鋁水壺,拎到自己的住處,擦得雪亮雪亮的。從此,老張天天打水,日日擦壺,使鋁水壺始終保持雪亮雪亮的光澤。有個青年幹部看到老張打一次水就擦一次壺,就問:「老張,這壺前幾天你就擦亮了,還擦它幹什麼?」老張語重心長地說:「前幾天擦的是這個!」——他指指淨亮的鋁壺;「現在擦的是這個!」——他又認真地指指自己的頭。那個青年幹部感動地說:「老張,這壺交給我吧,我包下了!」說完,沒容老張分說就拎走了。老張看着他迎着陽光走出了門外,深情地笑了。

一堂生動的階級教育課

[編輯]

吃完中午飯,老張又和往常一樣,操起條帚打掃食堂。他一下子從桌底掃出兩塊肉皮。老張心想:在舊社會,咱窮人糠菜都吃不上,更談不上吃紅燜肉了。有一年他被抓去當勞工,餓得實在沒法,背着日本鬼子揀回一個白菜根,晚上在被窩裡啃,敵人發現了,狠狠地抽了老張四十皮帶。老張想到這裡,心裡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滋味。他想:「來到革委會的年輕人,才這麼幾天,就丟掉了紅燜肉皮,這樣下去,還要扔掉些什麼呢?能為人民掌好權嗎?」一連串的問題,使他意識到,這決不僅僅是扔掉了兩塊肉皮的小事情,而是扔掉了咱勞動人民的艱苦奮鬥的好作風呵!

第二天,老張和在機關的常委商量後,決定開一次憶苦思甜會。苦大仇深的張兆華同志,用自己血淚斑斑的家史,對大家進行了新舊社會的對比教育;會後,又在食堂吃了憶苦思甜飯。兩塊肉皮引起的一堂階級教育課,極大地教育了縣革委會機關的幹部。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