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革命的「三結合」是奪權鬥爭勝利的保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革命的「三結合」是奪權鬥爭勝利的保證
1967年3月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山東省無產階級革命派,堅決執行毛主席的革命的「三結合」聯合奪權的正確方針,經歷了尖銳、激烈的階級鬥爭,經歷了一場粉碎階級敵人搞假奪權的嚴重鬥爭,衝破重重阻力,奪回了被省委、省人委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所竊取的黨、政、財、文大權,成立了山東省革命委員會。

這是毛澤東思想在山東省的新的偉大勝利!我們向山東省廣大革命群眾和革命幹部,向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山東地區部隊,致以最熱烈的祝賀!

毛主席教導我們:各種剝削階級的代表人物,當着他們處在不利情況的時候,為了保護他們現在的生存,以利將來的發展,他們往往採取以攻為守的策略。或者無中生有,當面造謠;或者抓住若干表面現象,攻擊事情的本質;或者吹捧一部分人,攻擊一部分人;或者借題發揮,「衝破一些缺口」,使我們處於困難地位。總之,他們老是在研究對付我們的策略,「窺測方向」,以求一逞。我們革命黨人必須懂得他們這一套,必須研究他們的策略,以便戰勝他們。切不可書生氣十足,把複雜的階級鬥爭看得太簡單了。山東和其他地區奪權鬥爭的經驗教訓,充分地證明了毛主席的這一英明論斷。

山東省無產階級革命派奪權鬥爭的主要經驗,就是依靠革命的「三結合」,粉碎了階級敵人的假奪權陰謀。

山東省委、省人委內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在階級鬥爭的緊急關頭,演出了假奪權的醜劇,為自己挖掘了墳墓。這些反動分子,利用各種政治手段和經濟手段,收買某些組織的個別頭頭,把這些人變成他們的代理人和保護人。他們進行秘密交易,搞什麼「君子協定」,「和平讓權」,以達到幕後操縱,保護自己,繼續把持權力的目的。同時,他們利用那些受蒙蔽的群眾,向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派的奪權鬥爭施加壓力,使工作機構陷於停頓,力圖破壞社會主義經濟。他們狂妄襲擊公安部門,衝擊中國人民解放軍,力圖破壞無產階級專政。對於他們的這些陰謀,必須徹底揭穿,迎頭痛擊!

怎樣粉碎敵人的猖狂反撲?山東省的無產階級革命派,堅定不移地執行毛主席提出的革命的「三結合」聯合奪權的正確方針!山東省廣大的革命群眾和革命群眾組織,是奪權鬥爭的基礎。正是他們把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揭露出來,正是他們識破了階級敵人假奪權的陰謀。在決戰的關頭,更加顯示了他們的偉大的作用。

在奪權鬥爭的關鍵時刻,山東省革命的領導幹部一批一批地挺身而出,站在無產階級革命派一邊,和他們並肩戰鬥。革命幹部,特別是長期堅持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領導幹部,對於奪權鬥爭的勝利起了重大作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山東地區部隊,在最尖銳複雜的鬥爭日子裡,堅定地支持無產階級革命派。人民解放軍同革命幹部、革命左派群眾一起牢牢掌握以毛主席為偉大代表的黨的方針政策,果斷地採取措施,堅決鎮壓反革命,同時發動了強大的政治攻勢,爭取受蒙蔽的群眾。解放軍在奪權鬥爭最緊要的關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的貢獻是十分傑出的。這再一次證明,我們偉大的統帥毛主席親手締造、親自領導的人民解放軍,是無產階級專政最強大的支柱,是無產階級革命派最強大的靠山。

山東的經驗充分說明:只有革命的「三結合」,才能及時識破階級敵人的各種陰謀詭計,實現軍民配合,粉碎他們假奪權、反奪權的罪惡活動。

在兩個階級的大決戰中,每個人,每個群眾組織,每個幹部,都要重新受到嚴峻的考驗。在這裡,關鍵在於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堅定地站穩無產階級的立場,破除一切私心雜念,全心全意地為無產階級奪權。誰要是唯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滿腦袋私心雜念,就必然會背離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背離革命的「三結合」的正確方針;就必然不搞聯合搞單幹,不搞團結搞分裂,不搞「三結合」而排斥一切領導幹部,排斥一切其他的組織,甚至把矛頭指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就必然會犯絕大的錯誤,以致被無產階級的敵人所利用。這樣下去,即使過去作出過多少成績,也會在奪權鬥爭的關鍵時刻走到無產階級革命派的對立面。這一點,是特別需要引起注意的。

我們一定要相信群眾的絕大多數。有些群眾組織,在奪權鬥爭的關鍵時刻,受了敵人的蒙蔽,充當了敵人的工具,對他們要採取慎重的態度,區別對待。對那些個別死不悔改的首惡分子,必須堅決鎮壓。對於不明真相的群眾,則必須對他們進行耐心的爭取教育工作,使他們醒悟過來,繼續參加革命,而不要歧視他們。這樣,就能夠壯大左派隊伍,團結廣大群眾,極大地孤立一小撮無產階級的敵人。山東省的無產階級革命派,在這方面作出了很好的榜樣。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決戰前夕,毛主席向全黨指出:「只有黨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軌,中國革命才有勝利的可能。」喜看今日之大好形勢,毛主席的革命的「三結合」聯合奪權的偉大方針和一系列正確的政策,正在迅速被廣大革命群眾所掌握。無產階級革命派的奪權鬥爭,正在沿着毛主席指出的軌道,粉碎一切阻力,排山倒海,勝利前進!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7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3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