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韓非子 (四部叢刊本)/卷第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録 韓非子 卷第一
闕名 注 景上海涵芬樓藏景宋鈔校本
卷第二

韓非子卷第一

   初見秦第一    存韓第二

   難言第三     愛臣第四

   主道第五

     初見秦第一

臣聞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爲人臣不忠當死言而不

當亦當死雖然臣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臣聞天下隂燕

陽魏燕北故曰隂魏南故曰陽連荊固齊𭣣韓而成從將西靣以與秦強爲

難臣竊笑之丗有三亡而天下得之知三亡者得天下其此之謂乎臣

聞之曰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今天下之府庫不盈囷

倉空虛悉其士民張軍數十百萬其頓首戴羽爲將軍斷死於前

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鑕在後而卻走不能死也非

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言賞則不與言罰則不行賞罰

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今秦出號令而行賞罰有功無功相事也

出其父母懐衽之中生未嘗見㓂耳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

鑪炭斷死於前者皆是也夫斷死與斷生者不同而民爲之者

是貴奮死也夫一人奮死可以對十十可以對百百可以對千

千可以對萬萬可以尅天下矣今秦地折長補短方數千里名

師數十百萬秦之號令賞罰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與天

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是故秦戰未嘗不尅攻未嘗不取所當

未嘗不破開地數千里此其大功也然而兵甲頓士民病蓄積

索田疇荒囷倉虛四鄰諸侯不服霸王之名不成此無異故其

謀臣皆不盡其忠也臣敢言之往者齊南破荊東破宋西服秦

北破燕中使韓魏土地廣而兵強戰尅攻取詔令天下齊之清

濟濁河足以爲限長城巨防足以爲塞齊五戰之國也謂五破國也

一戰不尅而無齊爲樂毅破齊於濟西由此觀之夫戰者萬乘之存亡也

且聞之曰削跡無遺根無與禍鄰禍乃不存言禍敗之跡削去本根則無禍敗言

秦宜以齊爲戒秦與荊人戰大破荊襲郢取洞庭五湖江南荊王君臣

亡走東服於陳當此時也隨荊以兵則荊可舉荊可舉則民足

貪也地足利也東以弱齊燕中以凌三晉然則是一舉而霸王

之名可成也四鄰諸侯可朝也而謀臣不爲引軍而退復與荊人

爲和令荊人得收亡國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廟令率天下西

靣以與秦爲難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一矣天下又比周而軍華

下大王以詔破之兵至梁郭下圍梁數旬則梁可㧞㧞梁則魏

可舉舉魏則荊趙之意絶荊趙之意絶則趙危趙危而荊狐疑

東以弱齊燕中以凌三𣈆然則是一舉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

鄰諸侯可朝也而謀臣不爲引軍而退復與魏氏爲利令魏氏

反收亡國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廟令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二矣

前者穰侯之治秦也用一國之兵而欲以成兩國之功穰侯營私邑謀

秦故非諷雲兩國是故兵終身𭧂露於外士民疲病於內霸王之名不

成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三矣趙氏中央之國也雜民所居也

邯鄲燕之南齊之西魏之北韓之東故曰東中央兼四國人故曰雜其民輕而難用也號令不治

賞罰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盡其民力彼固亡國之形也而不

憂民萌悉其士民軍於長平之下以爭韓上黨大王以詔破之

㧞武安當是時也趙氏上下不相親也貴賤不相信也然則邯

鄲不守拔邯鄲筦山東可聞引軍而去西攻脩武喻華絳上黨

代四十六縣上黨七十縣不用一領甲不苦一士民此皆秦

有也以代上黨不戰而畢爲秦矣東陽河外不戰而畢反爲斉

矣中山呼沲以北不戰而畢爲燕矣然則是趙舉趙舉則韓亡

韓亡則荊魏不能獨立荊魏不能獨立則是一舉而壞韓蠹

魏㧞荊東以弱齊強燕決白馬之口以沃魏氏是一舉而三𣈆

亡從者敗也大王垂拱以須之天下編隨而服矣霸王之名可

成而謀臣不爲引軍而退復與趙氏爲和夫以大王之明秦兵

之強棄霸王之業地曽不可得乃取欺於亡國是謀臣之拙也

且夫趙當亡而不亡秦當霸而不霸天下固以量秦之謀臣一

矣乃復悉士卒以攻邯鄲不能拔也棄甲兵弩戰竦而天下固

已量秦力二矣軍乃引而復並於孚下大王又並軍而至與戰

不能尅之也又不能反運罷而去天下固量秦力三矣內者量

吾謀臣外者極吾兵力由是觀之臣以爲天下之從幾不能矣

言諸侯知秦兵頓民疲則從益堅固曰不難矣內者吾甲兵頓士民病蓄積索田疇荒

囷倉虛外者天下皆比意甚固願大王有以慮之也且臣聞之

曰戰戰慄慄日慎一日茍慎其道天下可有何以知其然也昔

者紂爲天子將率天下甲兵百萬左飲於淇溪右飲於洹谿淇

水竭而洹水不流以與周武王爲難武王將素甲三千戰一日

而破紂之國禽其身據其地而有其民天下莫傷知伯率三國

之衆以攻趙襄主於𣈆陽決水而灌之三月城且㧞矣襄主鑚

龜筮占兆以視利害何國可降乃使其臣張孟談於是乃潛於

行而出知伯之約得兩國之衆以攻知伯禽其身以復襄主之

初今秦地折長補短方數千里名師數十百萬秦國之號令賞

罰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此與天下何兼有也臣昧死願望見

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從舉趙亡韓臣荊魏親齊燕以成霸王

之名朝四鄰諸侯之道大王誠聽其說一舉而天下之從不破

趙不舉韓不亡荊魏不臣齊燕不親霸王之名不成四鄰諸侯

不朝大王斬臣以徇國以爲王謀不忠者也

     存韓第二

韓事秦三十餘年出則爲扞蔽入則爲蓆薦出貢以供(⿱艹石)蓆薦居乆秦特出銳

師取韓地而隨之怨懸於天下功歸於強秦且夫韓入貢暗與

郡縣無異也今日臣竊聞貴臣之計舉兵將伐韓夫趙氏聚

士卒養從欲贅天下之兵贅綴連也明秦不弱則諸侯必滅宗廟欲

西靣行其意非一日之計也今釋趙之患而攘內臣之韓則天

下明趙氏之計矣韓爲內臣秦猶滅之則天下從趙攻秦計爲得矣夫韓小國也而以

應天下四擊主辱臣苦上下相與同憂乆矣脩守備戒強敵有

畜積築城池以守固今伐韓未可一年而滅㧞一城而退則權

輕於天下天下摧我兵矣韓叛則魏應之趙據齊以爲原若山原然

如此則以韓魏資趙假齊以固其從而以與爭強趙之福而秦

之禍也夫進而擊趙不能取退而攻韓弗能㧞則陷銳之卒懃

於野戰負任之旅罷於內攻勞餉則合羣苦弱以敵而共二萬

乘非所以亡趙之心也均如貴人之計均同也謂同其計而用之則秦必爲

天下兵質矣既進退不能則同扵爲質者陛下雖以金石相弊弊盡也盡以召土

兼天下之日未也今賤臣之遇愚計使人使荊重弊用事之臣

明趙之所以欺秦者與魏質以安其心從韓而伐趙趙雖與齊

爲一不足患也二國事畢則轉可以移書定也是我一舉二

國有亡形則荊魏又必自服矣故曰兵者兇器也不可不審用也

以秦與趙敵衡加以齊今又背韓而未有以堅荊魏之心夫一

戰而不勝則禍搆矣計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韓秦強弱

在今年耳且趙與諸侯隂謀乆矣夫一動而弱於諸侯危事也

爲計而使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見二踈非所以強於諸侯

也臣竊願陛下之幸熟圗之攻伐而使從者聞焉不可悔也詔

以韓客之所上書書言韓子之未可舉下臣斯甚以爲不然秦

之有韓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虛處則㤥然㤥妨心腹虛也而病爲妨喻秦虛心

待韓韓終爲妨㤥音艾若居濕地著而不去以極走則發矣謂疾得冷卒然而走必發

矣喻秦雖加恩於韓有急韓之不臣之心必見矣夫韓雖臣於秦未嘗不爲秦病今若

有卒報之事韓不可信也秦與趙爲難荊蘇使齊未知何如以

臣觀之則齊趙之交未必以荊蘇絶也(⿱艹石)不絶是悉趙而應二

萬乗也夫韓不服秦之義而服於強也今專於齊趙則韓必爲

腹心之病而發矣韓與荊有謀諸侯應之則秦必復見崤塞之

患非之來也未必不以其能存韓也爲重於韓也辯說屬辭飾

非詐謀以釣利於秦而以韓利闚陛下闚陛下之意因隙而入說以求韓利夫秦

韓之交親則非重矣見重扵二國此自便之計也臣視非之言文其

滛說靡辯才甚臣恐陛下淫非之辯而聽其盜心因不詳察事

情今以臣愚議秦發兵而未名所伐則韓之用事者以事秦爲

計矣疑伐已也臣斯請往見韓王使來入見大王見因內其身而勿

遣稍召其社稷之臣以與韓人爲市則韓可深割也因令象武

發東郡之卒闚兵於境上而未名所之則齊人懼而從蘇之計

是我兵未出而勁韓以威擒強齊以義從矣聞於諸侯也趙氏

破膽荊人狐疑必有忠計荊人不動魏不足患也則諸侯可蠶

食而盡趙氏可得與敵矣願陛下幸察愚臣之計無忽秦遂遣

斯使韓也李斯往詔韓王未得見因上書曰昔秦韓勠力一意

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如此者數丗矣前時五諸侯嘗相與共

伐韓秦發兵以救之韓居中國地不能滿千里而所以得與諸

侯班位於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丗丗相教事秦之力也先時五

諸侯共伐秦韓反與諸侯先爲鴈行以嚮秦軍於闕下矣諸侯

兵困力極無柰何諸侯兵罷杜倉相秦起兵發將以報天下之

怨而失攻荊荊令尹患之曰夫韓以秦爲不義而與秦兄弟共

苦天下已又背秦先爲鴈行以攻𨵿韓則居中國展轉不可知

天下共割韓上地十城以謝秦解其兵夫韓嘗一背秦而國迫

地侵兵弱至今所以然者聽姦人之浮說不權事實故雖殺戮

姦臣不能使韓復強今趙欲聚兵士卒以秦爲事使人來借道

言欲伐秦其勢必先韓而後秦且臣聞之脣亡則齒寒夫秦韓

不得無同憂其形可見魏欲發兵以攻韓秦使人將使者於韓

今秦王使臣斯來而不得見恐左右襲曩姦臣之計使韓復有

亡地之患臣斯不見請歸報秦韓之交必絶矣斯之來使以奉

秦王之歡心願效便計豈陛下所以逆賤臣者耶臣斯願得一見

前進道愚計退就葅戮願陛下有意焉今殺臣於韓則大王不

足以強若不聽臣之計則禍必搆矣秦發兵不留行而韓之社

稷憂矣臣斯暴身於韓之市則雖欲察賤臣愚忠之計不可得

已邊鄙殘國固守鼓鐸之聲於耳而乃用臣斯之計晩矣且夫

韓之兵於天下可知也今又背強秦夫棄城而敗軍則反掖之

反掖者謂麾下反以禽君掖也必襲城矣城盡則聚散則無軍矣城固守則

秦必興兵而圍王一都道不通則難必謀其𫝑不救左右計之

者不用願陛下熟圖之若臣斯之所言有不應事實者願大王

幸使得畢辭於前乃就吏誅不晩也秦王飲食不甘遊觀不樂

意專在圖趙使臣斯來言願得身因急與陛下有計也今使臣

不通則韓之信未可知也夫秦必釋趙之患而移兵於韓願陛下

幸復察圗之而賜臣報決

     難言第三

臣非非難言也所以難言者言順比滑澤洋洋纚纚然則光以爲

華而不實言順於慎比於班洋洋羙纚纚有編次也敦祗恭厚鯁固慎完則見以爲

掘而不倫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爲虛而無用㹅微說約

徑省而不飾則見以爲劌而不辯激急親近探知人情則見以

爲𧮂而不讓閎大廣博妙逺不測則見以爲夸而無用家計小

談以具數言則見以爲陋言而近丗辭不悖逆則見以爲貪生

而䛕上言而逺俗詭躁人間則見以爲誕捷敏辯給繁於文采

則見以爲史殊釋文學以質信言則見以爲鄙時稱詩書道法

往古則見以爲誦誦說舊事此臣非之所以難言而重患也故度量

雖正未必聽也義理雖全未必用也大王(⿱艹石)以此不信則小者

以爲毀訾誹謗大者患禍災害死亡及其身故子胥善謀而吳

戮之仲尼善說而匡圍之管夷吾實賢而魯囚之故此三大夫

豈不賢哉而三君不明也上古有湯至聖也伊尹至智也夫至

智說至聖然且七十說而不受身執鼎爼爲庖宰昵近習親而湯

乃僅知其賢而用之故曰以至智說至聖未必至而見受伊尹

說湯是也以智說愚必不聽文王說紂是也故文王說紂囚之

翼侯炙鬼侯臘比干剖心梅伯醢夷吾束縛而曹羈奔陳伯里

子道乞傅說轉鬻轉次而傭故曰鬻孫子臏腳於魏吳起收泣於岸門

痛西河之爲秦卒枝解於楚公叔座言國器反爲悖公孫鞅奔

秦𨵿龍逄斬萇弘分胣桀裂也勑氏反尹子穽於棘投之於穽棘車司馬子期

死而浮於江田明辜射非罪爲辜射而殺之宓子賤西門豹不鬬而死人

手董安於死而陳於市宰予不免於田常范睢折脅於魏此十

數人者皆丗之仁賢忠良有道術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亂闇惑

之主而死然則雖賢聖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則愚者難

說也故君子不少也且至言忤於耳而倒於心非賢聖莫能聽

願大王熟察之也

     愛臣第四

愛臣太親必危其身威權上逼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主妾無等

必危嫡子主謂室主兄弟不服必危社稷君之兄弟不相從服臣聞千乗之君

無備必有百乗之臣在其側以徙其民而傾其國萬乗之君無

備必有千乗之家在其側以徙其威而傾其國是以姦臣蕃息

主道衰亡是故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羣臣之太富君主之

敗也將相之管主而隆國家此君人者所外也君當踈外斥逺之萬物

莫如身之至貴也此四美者不求諸外不請於人議之而得之

矣故曰人主不能用其富則終於外也旣不能用富臣則竊之北君人者

之所識也昔者紂之亡周之卑皆從諸侯之博大也殷諸侯文王周諸侯

秦襄𣈆之分也趙魏韓也齊之奪也陳恆弒簡公也皆以羣臣之太富也夫

燕宋之所以弒其君者皆以類也故上比之殷周中比之燕宋

莫不從此術也是故明君之蓄其臣也盡之以法臣雖有貴賤同以法也

質之以備謂薄其賞賜也臣貧則易制故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謂威

淫散社稷將危國家偏威君威散臣威故曰偏威是故大臣之祿雖大

不得藉威城市市衆所聚恐其乘衆而生心也黨與雖衆不得臣士卒故人臣

處國無私朝謂臣自私朝居軍無私交其府庫不得私貸於家不欲令其

樹福此明君之所以禁其邪是故不得四從四鄰之國爲私交不載竒

兵非傳非遽載竒兵革罪死不赦此明君之所以備不虞者也

     主道第五

道者萬物之始物從道生故曰始是非之紀也是非因道彰故曰紀是以明君守

始以知萬物之源得其始其源可知也治紀以知善敗之端得其紀其端可知也

虛靜以待令令名自命也令事自定也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

動者正有言者自爲名有事者自爲形形名叅同君乃無事焉

歸之其情故曰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自將雕琢臣因欲雕

琢以稱之君無見其意君見其意臣將自表異君見其意臣因其意以稱之故曰

去好去惡臣乃見素去舊去智臣乃自備好惡不形臣無所效則戒而自備

有智而不以慮使萬物知其處有行而不以賢觀臣下之所因

有勇而不以怒使羣臣盡其武是故去智而有明去君智則臣智自明也

去賢而有功去君賢則臣事自功去勇而有強去君勇則臣武自強羣臣守職百官

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謂習常故曰寂乎其無位而處漻乎莫得

其所明君無爲於上羣臣竦懼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

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於智用臣智故智不窮賢者勑其材君因而

任之故君不窮於能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故君

子不窮於名是故不賢而爲賢者師君雖不賢爲賢臣之師不智而爲上

智者正爲臣之正臣有其勞君有其成功君取臣勞以爲已功此之謂賢主之

經也經常法也

道在不可見君道必使臣不可見也用在不可知虛靜無事以闇見疵見

而不見聞而不聞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變勿更以參合閱

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則萬物皆盡各令守職勿使相通情既相猜則自靜矣函掩

其跡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絶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

而稽同之謹執其柄而固握之絶其能望破其意毋使人慾之

固則人意望絶也不謹其閉不固其門虎乃將存權柄不固則簒國之虎因而存矣不慎

其事不掩其情賊乃將生弒其主代其所人莫不與故謂之虎

處其主之側爲姦臣聞其主之忒故謂之賊散其黨𭣣其餘閉

其門奪其輔國乃無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測同合刑名審驗法

式擅爲者誅國乃無賊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閉其主曰壅臣制

財利曰壅臣擅行令曰壅臣得行義曰壅臣得樹人曰壅臣閉

其主則主失位臣制財利則主失德臣擅行令則主失制臣得

行義則主失明臣得樹人則主失黨此人主之所以獨擅也

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人主之道靜退以爲寶不自操事而知

拙與巧不自計慮而知福與咎是以不言善應不約而善増言

已應則執其契事已増則操其符符契之所合賞罰之所生也

故羣臣陳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責其功功當其事事

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誅明君之道臣不陳

言而不當是故明君之行賞也曖乎如時雨百姓利其澤其行

罰也畏乎如雷霆神聖不能解也故明君無偷賞無赦罰賞偷

則功臣墯其業赦罰則姦臣易爲非是故誠有功則雖䟽賤必

賞誠有過則雖近愛必誅近愛必誅則䟽賤者不怠而近愛者

不驕也


韓非子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