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順中論/卷0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順中論義入大般若波羅蜜經初品法門卷下

龍勝菩薩造 無著菩薩釋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問曰。阿闍梨意。為何義故。而造此論。答曰。依順道理。入大般若波羅蜜義。為令眾生捨諸戲論取著等故。既捨離已。依順道理。速入般若波羅蜜故。既依道理。速入般若波羅蜜已。捨諸戲論一切取著。捨諸戲論取著等已。速疾成就無上正覺。為此義故。師造此論。

問曰。此無因緣。而作是說。答曰。此因緣者第一因緣。謂令眾生依順道理。入於般若波羅蜜已。速成正覺。問曰。若如是者。何者般若波羅蜜耶。答曰。豈可不作如是說言。

 不滅亦不生  不斷亦不常  不一不異義  不來亦不去

此如是偈。是修多羅道理。阿含如次第釋。今釋偈句。非滅不滅。非生不生。應知。諸句皆如是說。

問曰。以何義故不如是言。此法非滅故名不滅。此法非生故名不生。或可說言。此法無滅故名不滅。此法無生故名不生。如是等耶。答曰。如是之義。以於阿含道理有妨。是故不得作如是說。問曰。云何有妨。答曰。何法無滅。何法無生。問曰。第一義諦。答曰。若如是者。有二種諦。所謂世諦。第一義諦。若有二諦。汝朋則成。問曰。若異世諦。有第一義諦。成我朋分。為有何過。如說偈言。

 如來說法時  依二諦而說  謂一是世諦  二第一義諦  若不知此理  二諦兩種實  彼於佛深法  則不知實諦

答曰。汝快善說。我說亦爾。依於二諦如來說法。依二諦說。說法真如。不破不二。若其二者。異第一義。法真如別。有世諦法。真如一法。真如尚不可得。何處當有二法真如。而可得也。若說二諦。此如是說。不異世諦。而更別有第一義諦。以一相故。謂無相故。此如是義。師偈說言。

 若人不知此  二諦之義者  彼於佛深法  則不知真實

問曰。此云何諦。答曰。若此不破。問曰。此之二諦何物不破。答曰。一相。所謂無相。無自體。如本性空。如此則是諦。如有偈中說諦相言。

 二種法皆無  戲論不戲論  不分別不異  此義是諦相

若如此偈。云何如來依二諦說。一切如來皆無所依。不依世諦。亦復不依第一義諦。如來說法。心無所依。何用多語。但說所論。舊所諦者。如前所說。第一義諦。若滅若生。二皆無者。此則應說。云何名為第一義諦。問曰。涅槃是常。彼涅槃處。無生無滅。若如是者。一切外道朋皆成就。彼外道人。豈可不作如是說言。我涅槃常。寂靜不動不變不壞。有法有物。彼涅槃中。無滅無生。此等皆是外道之人分別涅槃。取著涅槃。此不相應常我勝者。外道所說常我勝者。以無體故。答曰。云何汝涅槃者。何者涅槃。而涅槃中無生無滅。

問曰。貪欲瞋癡及陰等。盡更不復生。是名涅槃。答曰。此名盡者。謂失無體滅故名盡。彼滅云何。可於滅中復有滅耶。或於體中有無體耶。何故遮我汝此語者。為依何物以為境界。而說此語。為體境界非體境界。為體非體二種境界。一切諸法皆不如是。以相違故。若不生者。是則無體。彼義云何。於彼不生無體之中。為有生不而汝遮我此不生中則無有生。依如道理阿含義故。汝難不退。涅槃空故。以異涅槃更無法故。如是成就。

有如是說。何者名為第一義空。彼處說言。第一義諦。名為涅槃。彼涅槃者。涅槃亦空。復有經中說言。世尊。言涅槃者。名為寂靜。無一切相。無一切念。復有說言。此涅槃者涅槃所謂體非體空。如是等說。

如是一切種種思量。第一義諦體不可得。是故不得遮生遮滅。若汝意謂。第一義諦微少有體。而可說者。即是我證。汝今何用思量此處。又如經說。我今說之。如來說言。文殊師利如所說法。無如是法。如是不說。亦如是無。亦不可得。問曰。如是說者。云何而避。答曰。若無少法無體聚物。若或可說。若不可說。一切皆無。如是名避。捨此二諦所攝諍對。

問曰。言誰語義為有何過。答曰。若如是說。則於道理阿含有妨。問曰。云何道理阿含有妨。答曰。如先聖者須菩提言。何時世尊本為菩薩摩訶薩時。修行般若波羅蜜故。正觀此法。彼時正觀色不生。乃至正觀一切智不生。正觀凡夫不生。乃至正觀佛不生。而汝意謂。此誰語義。別有法者。則不相應。又舍利弗不如是說。如慧命須菩提所說語義。我如是知色不生。乃至一切智不生。凡夫不生。乃至佛不生耶。如是阿含有妨礙故。是誰語義。則不相應。

若汝復謂是誰語義。雖不離法。而說言離。譬如乳渧。水渧像身。磨物石身。第一義諦亦復如是。言誰語義。此我今釋。此不相應。此乳等體。則是有體。汝取體已。渧等法外。更異法遮。汝今云何第一義諦可有體耶。若有體者。此滅生等。則可遮言。不離法有。是故汝義。則不相應。為有何法。非滅非生。問曰第一義諦。答曰。彼是何法。問曰。涅槃。答曰。彼復何物。問曰。煩惱陰盡則名為滅。亦名無體。如是我說名為涅槃是我意解。答曰。若如是者。斷滅之法。亦是涅槃。若彼先生煩惱業陰。後時盡滅。盡滅無體。亦是涅槃。未來未生亦是涅槃。如是涅槃。直是斷滅。若如是者。斷滅之法。則是涅槃義。可成就。未來是無。此既未至。云何相應。以是義故。汝應可羞放捨。如是攝取涅槃。問曰。汝涅槃。涅槃何類。答曰。經中可不如是說言。一切諸法。無始來滅。本性不生。無自體耶。

又復經中說言。世尊。若有沙門。諸法本性寂滅相中。求涅槃體。我說彼人。名為外道。如是等耶。又復經中有說偈言。

 無始寂不生  本來自性滅  而轉法輪時  世尊開顯法

又阿闍梨復說偈言。

 不寂靜不得  不斷亦不常  不滅亦不生  如是名涅槃

如是思量道理阿含。第一義諦。有物不成。以是義故。先說道理。非滅不滅。非生不生。如是一切如是。則為不二義成。此如是說。不生是色。不異不生別更有色。色是不生。不異於色別有不生。乃至一切智。乃至佛如是盡滅。則不異色。乃至一切智。乃至佛此如是說。若盡若色。若復不二。此一切法非合非離乃至一切智。乃至佛者此義成就。此語太煩。可捨不須。第一義諦。言說甚多。如是知已。可捨此語。不須更論修多羅義。我今解釋。或依道理。或以阿含。彼阿含者。何者阿含。所謂一切大乘經典。一切大乘修多羅中。皆說如是不滅等句。然於般若波羅蜜中。說此處多。此是阿含。今說道理。問曰。云何道理阿含。此如是偈。如經意釋。答曰。汝清淨心。至心善聽。我今解釋。此之滅名。於體上有。非無體有。如是生。如是斷。如是常。如是等。彼如是體。種種思量。皆不可成。問曰。彼體云何不成。答曰。以因緣故。若何等法。有因緣者。彼無自體。若無自體。彼法無體。此無體者。無自體故。譬如兔角。以無因緣。是故無法。此一切法。皆無自體。以因緣故。如幻如夢。

若汝意謂。彼實有體。有自體者。云何知有。因緣生故。猶如瓶者。此我今釋。如是因緣。分別無義。若法自體。何用因緣。先自有故。若無自體。何用因緣。以無法故。以是義故。分別因緣。則無義理。若說體者。應如是知。彼無體者。無自體故。是故如來如是說言。須菩提。一切和合。皆無自體。以因緣故。一切和合。和合皆空如是一切。體不成就。問曰。云何滅等而不成就。答曰。體滅異體。彼體不生故不成就。問曰。云何不生而得有體。答曰。無自體故。若何者法。無自體者。彼法無生。則如兔角。自體無體。問曰。彼云何無。答曰以因緣故。若言有體。無因緣者。無如是法。

若汝意謂。空數緣滅。非數緣滅。如是等法。非有因緣。而有不無。是義不然。問曰。云何不然。答曰。如是滅者。汝豈可不作是思惟。彼滅云何。為有為無。又復何者空等無為。既非是生。云何為有。若是有者。兔角亦有。是義不可。問曰。若何等法。自體無者。彼生則無。云何而言。彼復無滅。答曰。汝心憍慢。自謂。數數被破。自愛己朋。攝滅不捨。我於向者。可不說言。以不生故。若不生者。滅云何成。若不滅者。而復云何得成不生。不生法中。非唯無滅。亦復無斷。如是若常。若一若異。若來若去。此等一切於不生中。皆不成就。如說偈言。

 於不生體中  則無滅可得  不滅則不生  皆不可成就

如是二法。則無前後。謂法先生。後時滅二。或亦先滅。後時生二。問曰。云何無耶。答曰。以有為法無無始故。又一切法悉皆空故。問曰。若人有為無無始者。則無此過。我則不爾。有為有始。摩醯首羅。時微塵等。有為因緣。有無始故。是故何人有為無始。則無此過。或先生已。於後時滅。或先滅已。後時乃生無決定故。有為無始。非此決定。則非我義。我則不爾。有為有始。摩醯首羅。時微塵等。有為因緣。有無始故。又毘耶婆如是說言。生者必死。死者必生。如是等故。答曰。汝既倒已方始作勢。此我於先。可不已遮。摩醯首羅時微塵等。非因緣耶。若非因緣。云何成始。又復汝引。摩醯首羅時微塵等。為有因緣。為無因緣。若更有者。是則有為無始義成。若更無者。摩醯首羅時微塵等。非有為始。以非因故。猶如兔角。一切法體。皆無因緣。是義不成。若是何人。攝受此意。有為無始。彼如是人。則得見過。以其說言有為有始。有為無始。是故名見。

問曰。汝唯如是。與他朋過。不住自朋。答曰。若說體者。得如是過。過不在我。又我如是自體空中。一切法中。我無分別有為之法有。何者始。何者無始有。何者終。何者無終。如是等也。如阿闍梨所說偈言。

 一切體中空  何者終不終  終者是何終  非終非何終

如是思量。滅生二種。次第相對。如父子者。義不相應。則無此滅。問曰。云何無耶。答曰。思量此滅。如是滅法。或在前有。或後時有。或二時有。或一或異。若或二者。一切不成。又復滅者。滅名無體。失盡非常。諸如是等。若無體者。彼復云何。成有成無。

若汝意謂。體亦是滅。非是非體。如是體者。云何滅體。而復可壞。如瓶可滅。以有體故。若無生者。何處有體。或得有滅。或有或無。如是如來有偈說言。

 何人不取生  彼人無物滅  彼不著有無  不取世界物

此滅如是。云何成有。若成就無。又此滅者。滅名無常。於汝法中。無常三種。一者念念壞滅無常。二者和合離散無常。三者竟畢如是無常。此如是等三種無常。有無所攝。世尊皆遮。問曰。云何皆遮。答曰。世尊說言。須菩提。若有體者。可得言盡。復有說言。無常之物。則為不實。非生滅相。若體有滅。無常不成。如是滅義若依道理。阿含思量。皆不成就。是故於滅不應攝取。問曰此義云何。為唯遮滅。若有若無。為復遮餘一切法體。答曰。取一切體。若有若無。此取皆遮。非唯遮滅。問曰。何義故遮。答曰。斷過過故。師如是說。所謂偈言。

 若取有著常  無則墮斷見  是故黠慧者  不依止有無

又復有說。所謂偈言。

 若人見於有  或見無是癡  彼不知修行  寂靜安隱處

又復有說言。迦旃延。有則墮常。無則墮斷。又復經中說言。迦葉。有是一邊。無是一邊。中者非有。亦非是無。以無體故。此義應知。無自體故。一切體有。一切體無。義皆不然。此如是義。如世尊說言。須菩提。於體自體一切法中。若有若無。義皆不然。須菩提言。實爾。世尊。如是處處。攝一切體。若有若無。一切皆遮。以無體故。以不生故。有無皆無。亦無有滅。

問曰。如是如是。於一切法不生法中。無有滅者。如一切法不生之義。汝今應說。此義云何。復無斷耶。答曰。此斷名者。則於體有。非於無體。彼體不成。問曰。云何不成。答曰。自體他體。悉皆無體。以無體故。猶如兔角。非有自體。非有他體。非體不體。以不生故。如是一切體不生者。此義則成。如阿闍梨所說偈言。

 或自體他體  或體或無體  如是見不見  佛法第一義

是故無體。則亦無斷。又復如是。常斷之相。是有所攝。或非有攝。如是二種。世尊皆遮。問曰。此何故遮。答曰。佛為教成迦旃延故。有無皆遮。世尊。真知體非體者。是故無斷。又此若有本性成者。云何得言無法無物。或復言異。或言無體。此若有法。可斷可滅可失等者。可得名斷。然彼有法本性自無。云何不失。而或言斷。如說偈言。

 若法本性有  此可得言無  若言本性異  此義不可得  以本性無故  變異不可得  若本性有者  可得言變異

又復此中。前言有體。言有體已。後時言無。常斷過成。如偈說言。

 若有自體者  非無而亦常  先有後時無  則成就斷見

此攝斷常二種過失。故如是遮。若說體者。成斷常過。以依如是道理阿含。思量彼斷。則不可成。彼如是斷則不成就。問曰。云何不成。答曰。以無因故。以不滅故。所謂斷者。名滅無體。無體無因。若或無滅。猶如兔角。若法有體。可得言因。可得言滅。其猶如瓶。師如是說。所謂偈言。

 法有因有滅  彼可見如芽  滅中無滅者  是故無滅因

此無因故。則知是無。復不滅故。汝心如是。欲求真實。不應著斷。

問曰。我今已解。受此無斷。若攝此斷。一切惡中。最為鄙惡云何不常。答曰。我上豈可不說不生。若不生者。云何有常。若不生常。兔角亦常。是則不可。故非有常。世尊說言。若法不生。不得言常。亦復非斷。是故常斷二皆不成。以墮邊故。若汝意謂。虛空我等。不生而有。亦得是常。如說有法。無有因緣而實是常。以是義故。虛空我等。常則成者。是義不然。何用思惟。石女之子。或黑或白。虛空等無。而汝思惟。是常亦爾。問曰。彼虛空等。云何無物。答曰。空等畢竟物不可得。猶如兔角。畢竟如是。六根各各皆不能得。如是空等。亦不可得。是故知無。以是無故。虛空等常。義則不成。又不生故。無義則成。如汝意謂。是有法者。若當未有法不成。有法不成。以不生故。無自體故。若有體者。以自體故。彼是有故。不須和合。以是有故。若無自體。無自體中。則無有法。以無物故。猶如兔角。如偈說言。

 體無自體故  是則無有法  此因緣此生  此義不如是

若汝意謂。虛空是有。以有相者。彼相亦無。無初無後。亦無二故。復有不生。若不生法。而有相者。兔角應有。長短等相。此義不然。

若汝意謂。我相可得。彼相六識所不取故。相不可得。若汝意謂。相現見者。則失自法。以根得故。若如是者。汝所立我是無常等。若汝意謂。非根境界。相則不攝。

問曰。雖如是破而實有。我一句說故。此若一句。攝兩字說。則知彼有。猶如澡灌。我亦如是兩兩字說故。則知有我(此一我字翻彼二字)。答曰。此語不成。一廂語故。如彼虛空。亦如夢等(此一夢字翻彼二字)。我亦如是。是故無我。如彼虛空。又亦如夢。此等一切二字所說。皆悉是無。我亦如是。是故無我。又復無我。以其作故。若物是作。則知無我。猶如彼瓶。如是身作。故身無我。以是作故。

若汝意謂。以於身中見命等相。知有我者。命等相中。無常無常。如是思量。常則不成。若汝意謂。我實不說有法是常。亦復不說。無法為斷。更復有法。於三世轉。不滅名常。若無法者。不得有義。是故我言有法是常。若無法者。則為是斷。汝是意。我今解釋。若有法者。是則得言三世流轉。常法定住。不動不變。云何而得三世流轉。若流轉者。則是無常。問曰。云何無常。答曰。若過去者。云何是常。若過去者。則是無常。云何過去。過去名失。名盡名滅。名為無體。彼云何常。若其無體。云何過去。若有物體。云何過去。若其有者。石女之子。亦應是常。以無體故。

又若過去。常義不成。未來世常。義亦不成。問曰。云何不成。答曰。此未來者。名為無體。名為不生。名為不出。彼若如是。云何為常。若其常者。兔角亦常。此義不可。若謂有物。云何未來。若或是常。若或未來。義不相應。

又現在常。義亦不成。問曰。云何不成。答曰。此現在者。現法流轉故。名現在。彼現在法。一念不住。若一念住。一劫亦住。而此住相。實不可得。以無住故。念亦是無。若念轉者。云何是常。若不生者。何有現在。未來過去。時節成就。時無體故。若有體者。是則過去。未來現在。則不是時。若是時者。過去未來。現在非體。時或與體。若一若異。義皆不成。又時與體。有尚不成。何況過去。未來現在。或復是常。若有體常。體自不成。體不成故。云何成常。是故常無。如汝意謂。如其無物。則非法者。此最不成。汝何意故謂無物者。則非是法。若以無物。則非法者。是則有法。亦非是法。以無與有。共相對故。以無法無。有法亦無。以彼無法不成就故。如其無法不成法者。云何有法而得成法。云何有法名為有法。

若汝意謂。此有法者。更有因緣。有此有法。則有法與彼無法。則不相對。此今解釋。若汝分別此有法者。更有有法。二有平等相似相對。不同無者。此之有法更有有法。更無有法。此我今釋。若彼有法。更有有法。是則無窮。若汝意謂。從於無法。而有有法。是則無因。而有法生。是則有法。義不成就。如是無法。而有法生。無信樂者。如是有無。汝捨勿攝。

又有法明相對明示彼有法者。若其有體。得言有法。若無體者。是則不得名為有法。彼體不成。體若不成。云何而得。成有成無。汝可捨此。有無分別。何用此為。

復有義釋。如是滅生斷常等法。其義云何。為一物中一時而有。為當前後。此我今釋。不相應法。云何一處互相違故。滅等相違。不得同處。於一物中。云何不壞。

若汝意謂。於一念中。有滅有生。有斷常等。則不相應。若汝復謂。於一物中。非一念轉異異念中差別轉者。則不相應。問曰。云何名為不相應耶。答曰。若如是者。更異法滅。更異法生。更異法斷。更異法常。如是等故。此一物中。云何別異。若汝意欲避如是過。異物異滅。物外異生。異斷異常。如是等者。此則不成。問曰。云何不成。答曰。若如是者。則於一物。亦得言有。亦得言無無此道理。是故一異。義則不成。非唯滅等。一異不成。復何者。法若有滅等。彼共滅等。一異不成。問曰。云何為唯滅等。一異不成。為一切法一異不成。答曰。一切諸法皆亦如是。一異不成。如偈句言。亦非一義。非異義故。問曰。云何一切諸法一異不成。答曰。以不生故。如石女兒。若法生者。一異義成。若一切法皆不生者。一異之義。云何可成。如石女兒。本自不生。無自體故。又無自體。以因緣故。因緣法者。無法可得。若因緣者。則非是生。經中說故。此一異義。則不成就。

問曰。云何因緣名為不生。若不生者。云何而說名為因緣。若因緣者。云何不生。若不生者。云何因緣。如其因緣。名不生者。義不相應。答曰。此不相應。若說因緣。則不相應。若體是有。云何因緣。以先有故。如其無者。則是無法。云何因緣。以無法故。如其無法。有因緣者。是則兔角亦須因緣。因者無體。以無物故。如虛空花。是故此義道理則成。思惟因緣。則是不生。何者因緣。

問曰。因緣二種。一內。二外。內者。所謂無明緣行。乃至老死。外因緣者。所謂一切器世間中。種子芽等。答曰。此如是法。今共籌量。若汝分別此無明等十二諸分。因緣法者。如汝所說。此十二分。為如車分。於車為分。名為因緣。為此十二而共和合。名為因緣。為一一分。自是因緣。為二二分二分因緣。為當於此一切分外。更有因緣。為唯相貌。此一切法。如是思量。皆不相應。問曰。云何名為不相應耶。答曰。以念念故。若唯是一。則無因緣。問曰。云何是一。則無因緣。答曰。若如是者。唯一無明。得為因緣。餘非因緣。又復二者。亦非因緣。以滅與生。二不俱故。如生不生。則不和合。分別車分。亦不相應。因緣和合。不可得故。現見車分。於一時中。有法和合。無明等分。於一時中。不見有法。如是因緣。說名因緣。如車分車。無明等分。則不如是。滅生生滅。法無和合。若無和合。為說何法。若無所說。云何說法。所有言說。是法相貌。云何相貌。可得言有。如阿闍梨提婆偈言。

 一法名無體  以無和合故  若一無體者  是則無和合

若離諸分。更別有法。則非因緣。以不生故。如是因緣不生義成。如佛說言。言因緣者。因緣則空。是故應捨因緣之義。不應攝受。如是思量。一義異義。二皆不成。又見一已。取異相對。既見異故。取一相對。相對不成。如偈說言。

 異異因緣外  更無有法生  不異因緣外  則無法可得  異異更無異  不異異亦無  如其異無者  異更不可得

如是一異。應捨勿攝。如是捨已。知本性空。心念彼空。何用攝受。虛妄不實。問曰。如是如是。一切諸法本性自空。此第一義。是真是實。我今始解。如來實語。如世尊說。一切諸法本性自空。無自體故。此復云何。世間之人。一切現見去來不成。答曰。以阿含故。問曰。何者阿含。答曰。此如是義。於大經中。如來說言。須菩提。一切諸法去來行空。彼人不覺。取著不捨。而彼空法。不去不來。無有一法。而不空者。又復說言。一切諸法悉不來者。此是阿含。又道理故。若法不生。則無去來。猶如兔角。此義成就。又偈說言。

 已去則不去  未去亦不去  離已去未去  現去則非去

此復廣說。何者為去。何法是去。去者是誰。若是我去。以無我故。去義不成。汝法我常。不動不搖。云何能去。若我能去。虛空亦去。而此虛空。實無去法。我者不能從於此方而到彼方。無離無合。汝所立我。遍一切處。則無去處。自在秉執。遍一切故。以是義故。我則不去。若汝意謂。以身隨心。是故有行。此義不然。以其有常無常過故。又以有分無分過故。又以有色無色過故。心非作故。身不隨行。行不可得。心身有無。常不成就。云何此方行到彼方。如迦卑邏弟子意謂由勝因緣丈夫流轉。如是名行。丈夫作已迴故名還。是故由勝得有去來。此我解釋。汝今乃以虛空之華。作歡喜丸。與石女兒。令使食之。汝勝是無。而汝意謂。由勝力故。丈夫去來。勝雖是常。而能令使丈夫去來。義亦如是。如汝意解。如丈夫行。則非是作。亦不成就有所行法。若村城等。此先已遮。以不生故。

又復更有說有為者。彼則無去無動搖故。行是相貌。如是相貌。非有為體。如是皆說。一切有為念念無常。如是不住。云何有行。是故偈言。有生得言行。亦得言作者。如是故知。有為之法。雖生雖行。如是生者。於先已遮。復有偈言。

 有為無來處  念念不住故  又亦無去處  如是故無住

如是有為行至異處。則無此理。無行作故。如是有為有尚不成。況有行去。若到已還。自體空故。

若汝意謂。陰有行去。有為不攝。此義不然。陰不成故。問曰。云何不成。答曰。因緣空故。此義云何。猶如兔角。畢竟如是。無有因緣。色等諸陰。亦復如是。因緣畢竟。不可得也。此如是知因緣空故。色等陰無。如阿闍梨所說偈言。

 離色之因緣  色則不可得  亦復不離色  而見色因緣  離色之因緣  色自成就色  物不得因緣  不得無因緣

應如是知。無因緣故。色則是無。如是一切。若汝意謂。微塵是有。此不成故。如是行義。則不可成。如汝說言。一切現見有行去來。此義不然。現不成故。問曰。云何不成。答曰。此現者名或知或物。此我今釋。若知應說。何者是知。是誰之現。若六境界。是可得者。境界無故。云何可得知是現耶。有念念者。彼則無現。乃至不疑。有現無現。是則為勝。知現之知。此知非現知境界故。知不成故。說有物人。則捨自法。物云何現。此之現相。量遮法中。廣遮此事。此何者現。今何者現。又復如來有偈說言。

 眼則不見色  識則不知法  此第一隱密  世間不能知

如是之義。阿闍梨言。

 何人自於自  不曾能自見  若不能見自  云何能見他

如是無現。現不可得。如汝說言。一切現見。有去來者。此義不然。去來非色。云何言現。非眼所得。非意所念。彼不成有。豈可現見。若汝意謂。以有比故。知是有者。比亦不成。前有現故。比之與現。俱不成故。比者名知。是意分別。如是比者。唯意能取。意所攝故。是故此義則不如是。意亦無故。

問曰。此如是義若法不生。則無去來。亦復無現。誰安隱心。不狂之人。而受此義。謂於一切不生法中。而有去來。如是異義。如是一義。如是常義。如是斷義。如是生義。如是滅義。此等一切以不生故。皆悉不成。又一切法云何不生。答曰偈言。

 非自亦非他  非二非無因  一切法如是  是故皆不生

順中論義入大般若波羅蜜經初品法門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