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頖宮禮樂疏 (四庫全書本)/卷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五 頖宮禮樂疏 卷六 卷七

  欽定四庫全書
  頖宮禮樂疏卷六
  明 李之藻 撰
  操縵琴瑟合譜下
  終獻樂奏景和之曲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頖宮禮樂疏,卷六>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頖宮禮樂疏,卷六>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頖宮禮樂疏,卷六>




  右仲呂之宮仲呂起調仲呂畢曲
  徹饌樂奏咸和之曲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頖宮禮樂疏,卷六>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頖宮禮樂疏,卷六>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頖宮禮樂疏,卷六>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頖宮禮樂疏,卷六>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頖宮禮樂疏,卷六>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頖宮禮樂疏,卷六>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頖宮禮樂疏,卷六>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頖宮禮樂疏,卷六>
  聲揮綽其名髙融五鍾一曰清鍾太音二曰赤鍾重心三曰黃鍾灑光四曰景鍾昧其明五曰黑鍾隠其常五聲既調而後天地之美生又命岐伯作鐃角神鉦以揚徳建威而金之為樂權輿於此矣至有虞氏之樂間笙鏞夏后氏之器縣鍾鐸商頌之鞉鼓鏞鼓靈臺之鼖鼓維鏞周官之鎛師鼓金奏之樂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以金錞和鼓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以金鐸通鼓而金之用綦備後世胡部俗部之樂其器之用金者殆半於絲竹匏革而説者以為秋肅之氣過盛而不和先王之世則不然所重者鍾律鍾也者律之寄而樂之首也故黃鍾函鍾圜鍾應鍾皆以鍾名而儒者談律呂謂之鍾律之學律也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皆於是乎出者也第鍾之於律也難別則又鑄銅為律方外圓內以其容為之量以其長為之度以其重為之權衡而聲音之道賴以有傳於世鑄必以銅銅者所以同天下齊風俗也是以大師執同先鄭直訓為銅後鄭謂陽律以竹隂律以銅竹陽銅隂各順其性雖未盡爾亦可以見金之為物有重於樂者矣凡範金者必致其精然後可協其聲考工記曰㮚氏為量改煎金錫則不耗不耗然後權之權之然後凖之凖之然後量之世俗之金工則賤丈夫者為之惟恐其耗也而鉛濁雜焉期以諧律而和樂也其可得乎古者攻金之工冶氏執上齊鳧氏為聲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鍾鼎之齊則剛柔有劑也凡鑄金之候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則火劑有候也如是故厚薄之所震動清濁之所由出侈弇之所由興可得而論也金用紅銅錫用滇蜀髙錫余嘗試之煉銅至於不耗什殆損五鼔鑄之法黃白青白之氣皆鉛濁也鉛濁浄後方可用錫和合錫以引銅令入範易灌而不璺金六斤錫一斤所謂六分其金而錫居一金精則聲清雜錫則聲濁聲之清濁非特於厚薄大小辯之調劑分量火候遲疾更須諦審此必非世俗金工可辦也有不合音律者必煉而更鑄之昔者晉平公鑄大鍾使工聽之皆曰調矣師曠以為不調請更鑄焉曰後世有知音者將知鍾之不調也臣竊恥之後師涓至果知其不調世固未嘗無知音者也聲中乎律通神明動天地恆必由之陜州黃河之鍾感隂雨而鳴豐山九耳之鍾遇霜降則鳴晉銅澡盤之鳴與洛陽之鍾相應漢未央鍾之鳴與南郡山崩相應其輕重厚薄之器有動乎氣因發乎聲物類與之相感莫測其所以然然而有知音者能默識之是以宋沇聞光宅寺鐸以協姑洗長孫紹逺獲浮圖鳴鐸以備黃鍾荀朂訪趙州之牛鐸廉郊躍池內之蕤賔所謂用志不分乃疑於神者夫亦精誠之極而鬼神為之通焉者乎要以道㝠於器器合於氣氣通於神即一器之微其精靈存乎世亦有必不可磨滅者況乎元聲之在天地間而謂其終不可求也編鍾詁
  周禮鍾師掌金奏磬師掌教編鍾鍾大為鏞以其能考民功凡樂象成民功為大也孫炎曰鏞深長之聲也爾雅大鍾為鏞中曰剽小曰棧左傳單襄公曰先王之制鍾也大不過鈞重不過石伶州鳩曰鍾音之器也小者不窕大者不槬則和於物齊景公之大鍾周景王之大林魯莊公之國小而鍾大君子皆譏至秦皇千石之鍾西漢陵廟十二萬斤之鍾則侈心為之中聲不與焉樂鍾所用惟特鍾鎛鍾編鍾三種而已特鍾形制小於鎛而大於編以特懸得名其器大其聲宏雜奏於八音之間則絲竹為其所掩故但於起調畢曲之時擊之以為節編懸則聲器皆小故可以雜奏而不相凌也陳氏曰虞夏之時小鍾謂之鍾大鍾謂之鏞周之時大鍾謂之鍾小鍾謂之鎛因而指鎛鍾為編鍾則悞矣許慎曰鎛錞於之類又一説也凡縣鍾磬者半為堵全為肆十六枚而在一虡謂之堵鍾一堵磬一堵謂之肆數用十六者蔡元定以為四象相因之數凡天地之變化萬物之感應古今之因革損益皆不出乎十六十六而天地之道畢焉故磬與鳯簫皆十六也而或謂大架倍十二律為二十四小架倍七音為十四中架倍八音為十六豈其然乎鍾之為制備於考工記所載古文深奧註家多舛古制遂不可曉今細解之其釋名也兩欒謂之銑銑間謂之於欒稜也古鍾形扁兩旁有稜故曰欒欒下兩角銛利光澤故曰銑銑之為言跣也讀下文則自鍾跣上至鍾肩經文似通名為銑也於在兩角之間俗名鍾脣於上謂之鼔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鼓者受擊處也鉦正也鍾之正體鉦中震動處為舞如人之肩舞而動也自舞至於亦通名為鉦也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鍾縣謂之旋旋謂之幹甬者湧出之貌鍾上柄也古鍾有柄而中實此處用銅最多甬端極平平之為言衡也甬下束腰為旋旋前有紐獸面名為旋蟲又名為幹雲鍾帶謂之篆篆間謂之枚枚謂之景蓋鍾體界道狀如田畦縱橫若篆籀然故名曰篆枚即鍾乳也古鍾前二區後二區每每九枚前後共乳三十六枚景如圭表之景於上之攠謂之隧攠者敝也擊久而敝則形窪如取火之燧古字隧燧通用也以上皆鍾之名義也其釋度數也十分其銑去二以為鉦以其鉦為之銑間言舞至於其視舞至銑得五之一如黃鍾正律之鍾鉦長十寸則銑長十二寸五分矣鉦為銑間則左右兩銑相距亦十寸也去二分以為之鼓間以其鼔間為之舞修去二分以為舞廣鼔間者鍾身前後兩鼔之徑舞廣者鍾肩前後兩舞之徑舞修則左右肩之距也兩銑間橫距十寸則兩鼓間縱徑八寸左右肩亦距八寸前後舞間縱徑六寸四分以此知古鍾橫寛縱窄也銑間外半周也鼓間舞修舞廣皆外徑也故鉦之長即舞修也以其鉦之長為之甬長以其甬長為之圍參分其圍去一以為衡圍參分其甬長二在上一在下以設其旋此釋甬制也鉦長八寸甬長亦如之其甬下近舞處圍亦如之其衡則三分去一以為圍五寸三分寸之一也又甬通長八寸其近下三之一以設旋蟲旋之狀旋繞於甬其徑四寸其上安鼻有獸面是名旋蟲也其論厚薄清濁侈弇則謂已厚則石已薄則播侈則柞弇則鬱長甬則震是故大鍾十分其鼓間以其一為之厚小鍾十分其鉦間以其一為之厚已厚則石者脣固欲厚若鉦與俱厚則過於堅實而聲石已薄則播者舞至鼓宜漸厚若脣處亦薄則過於浮薄而聲播散張口則聲柞縮口則聲鬱甬長則聲搖拽皆非中和是故鍾脣務取鼓間鉦間十分之一鉦間即舞廣也又雲鍾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鍾小而長則其聲舒而逺聞論至於是而鑄鍾審音無遺法矣又云為遂六分其厚以其一為之深而圜之遂即隧也圜者擊之攠也而深取六分其厚之一則鑄時已預設之非必由擊而後攠矣古人鑄鍾之法詳盡如此而又煉銅必精火齊必適加以磨鑢安得不中律呂乎唐殷盈孫後周王朴皆按其法所鑄俱稱工美形匾而側垂屬甬於虡以便考擊李照胡瑗非之改鑄圜形正紐垂下扣之弇鬱不協乃欲毀前代所寳古鍾以滅其跡至劉傑亦欲銷朴舊鍾卒為樂工揶揄噫甚矣宋人之陋也然宣和博古圖鍾制多與考工記相合當時第為玩具不擬作樂殊為可恨今取其諸圖中善者存之以為鍾式其十二律各依正律尺度四清聲依半律尺度更攷其聲清則去其厚濁則去其長太極殿鍾聲嘶張環鑿其突處鳴盤聲諧洛鍾茂先磨鑿令輕此前事之師也






















  鍾脣厚四分自舞至銑兩邊各長一尺二寸五分自舞至於各長一尺兩銑左右相距亦長一尺銑間前後相距廣八寸兩舞左右相距長八寸舞間前後相距廣六寸四分
  甬依實甬之制衡端至舞八寸上圍五寸三分寸之一下圍八寸旋圍一尺二寸廣一寸九分寸之七下距舞九分寸之八鍾紐名旋蟲形如獸面鍾乳如枚前後共三十六其形如乳此黃鍾尺寸也諸律倣此








  十二特鍾各以其倍律為尺十二編鍾各以其正律為尺四清鍾各以其半律為尺毎尺均作十寸寸十分今大成樂所用皆編鍾也其尺寸以自舞至於為鍾體銑加五分之二又在數外依律鑄造厚薄適宜自與律合過清去厚過濁損長懸法自右下起黃鍾次大呂次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賔林鍾而止又自左上起夷則次南呂次無射應鍾次清黃清大清太清太清夾終焉所用者惟黃鍾之合太簇之四仲呂之上南呂之工清黃鍾之六
  一虡十六鍾律度算
  鉦舞至於通為鉦兩銑橫距外半圍同 銑兩旁舞至銑通為銑    舞修正面橫半圍
  黃鍾 一尺      一尺二寸五分   八寸大呂 九寸四分三八  一尺二寸一分四七八 七寸五分五○四太蔟 八寸九分○八  一尺一寸一分三五  七寸一分二六四夾鍾 八寸四分○八  一尺○五一○   六寸七分二六四姑洗 七寸九分三七  九寸九分三三   六寸三分四九六仲呂 七寸四分九一  九寸三分六三七  五寸九分九二八蕤賔 七寸○七一   八寸八分三八七   五寸八分九二八林鍾 六寸六分七四  八寸三分四二五  五寸三分三九二夷則 六寸二分九九  七寸八分七二   五寸○三九二南呂 五寸九分四六  七寸四分三二五  四寸七分五六八
  無射 五寸六分一二  七寸○一四    四寸四分八九六應鍾 五寸二分九七  六寸六分二三   四寸二分三七六
  清黃 五寸    六寸二分五   四寸
  清大 四寸七分一九  五寸九分二三七  三寸七分七二五清太 四寸四分五四  五寸五分六八四  三寸五分五三三清夾 四寸二分○四  五寸二分五五   三寸三分六三二甬長圍鼓間直徑同衡圍甬上平頭  舞肩肩正徑
  黃鍾 八寸    五寸三之一   六寸四分
  大呂 七寸五分五○四  五寸三三六     六寸○四○三二太蔟 七寸一分二六四  四寸七分五一○   五寸七分四二三夾鍾 六寸七分二六四  四寸四分八五一   五寸三分八二二
  姑洗 六寸三分四九六  四寸二分四四    五寸○八○四八仲呂 五寸九分九二八  三寸九分九二五   四寸四分九四六蕤賔 五寸八分九二八  三寸九分三○五三三 四寸四分一九一○林鍾 五寸三分三九二  三寸五分五九四六  四寸二分七一三六夷則 五寸○三九二   三寸四分五九四   四寸○三一六三南呂 四寸七分五六八  三寸一分七一二   三寸八分○五四四無射 四寸四分八九六  二寸八分九三○六  三寸五分九一六八應鍾 四寸二分三七六  二寸八分二五○六  三寸三分九○○八
  清黃 四寸      二寸三之二     三寸二分
  清大 三寸七分七二五 二寸五分一五    三寸○一八清太 三寸五分五三三 二寸三分六八八六  二寸八分四二四四清夾 三寸三分六三二 二寸二分四二一三  二寸六分九○四六石音疏其器編磬
  少狊始制浮磬以通山川之風帝嚳之樂亦有沈鳴之磬則石音之所自逺矣或謂始於古毋句氏而明堂位叔之離磬皇氏釋之曰毋句叔之別名也一雲始於伶倫皆不可考呂覽堯命䕫鳴球以象上帝玉磬之音其説尤誕乃攷之尚書舜興樂教申命於八音克諧而後䕫所對第曰於予擊石拊石當時徐州泗磬梁州璆磬雍州球琳豫州磬錯大抵以充樂器之用聖王無他玩好又厚䘏民力甚明也而任土作貢九州之內玉石居四樂成而百獸率舞則石音之有貴於樂可想焉石之美者名球又名璆禮曰玉之清越以長樂也其聲有隆無殺衆聲求而依之故曰天球書言戛擊鳴球又言天球在東序詩言受大球小球而國語言籧篨䝉璆漢樂章言軒朱璆磬璆即是球之美者一物而二名焉蓋鍾有齊量磬無齊量因玉石之自然以十二律為之度數其制曲折中矩記所謂立必磬折考工記所謂磬折以三五者是也古人論磬以為有貴賤焉有親疏焉有長幼焉三者行然後王道得萬物成天下樂之故在廟朝聞之君臣莫不和敬在閨門聞之父子莫不和親在族黨聞之長㓜莫不和順然則磬以立辯依我磬聲豈適耳之謂哉世傳黃帝作律以玉為琯而汲郡魏冢之琯漢殿候氣之律大抵用玉為之玉為山川精英能該八音是以涼王之笛明皇之簫石音也而代乎竹天水夏架臨平零陵洞庭逄山往往有石鼓焉則石音而近於革舜祠玉笙之管石也而匏武昌鍾臺之石石也而金雖非雅樂常用亦以驗天地自然之音人工琢造之巧體貴用備允為八音領袖後䕫之聖舜徳之至而用之以播於樂獸舞允諧之盛又奚惑乎哉春秋時齊以玉磬賂晉止師魯以玉磬如齊告糴古者天子諸侯之磬似皆用玉而戴記鄉飲鄉射皆有磬然而不言玉磬蓋大夫士之器以石代玉成禮而已不必求備也産磬石處山海經所載不一而足一雲小華之山其隂多磬石一雲髙山涇水出焉東流注於渭其中多磬石一雲鳥危之山其陽多磬石俱今關隴之間殆古雍梁所貢之石而世泥泗濵浮磬之文必以靈璧之産為勝尚書蔡𫝊曰今下邳磬石山或以為古取磬之地一統志邳州城西南八十里靈璧縣北七十里俱載山出磬石此為古者泗濵之石無疑然今河內太行諸山産石頗勝靈璧則磬石隨處有之唐制採華原縣石為磬固亦倣之禹貢而宋人譏其淫聲召亂迂矣石以浮名舊注以為浮生於土不根著者一雲取其土少而水多其聲和潤蓋石出土上者常見風日其質堅脆雖琢之甚艱然而其品最佳其埋沒水土中者不見風日質柔而聲不可葉石工以其易琢往往以此欺人擇石者不可不留意於此也趙希鵠曰靈璧石出虹州靈璧縣其石不在山谷深山之中掘之廼見色如漆間有細白紋如玉然不起𡶶亦無岩岫佳者如菡蓞或如臥牛如蟠螭扣之聲清越如金玉以利刀刮之畧不動此則璆琳之類而今不可易得矣
  編磬詁
  周禮磬師掌教擊磬而考工記磬氏為磬倨句一矩有半其博為一股為二鼓為三參分其股博去一以為鼔博參分其鼔博以其一為之厚已上則摩其旁已下則摩其耑鄭司農釋之雲假令磬股廣四寸半者股長九寸也鼔廣三寸長一尺三寸半厚一寸股磬之上大者鼔其下小者康成曰股外面鼓內面蓋擊者為前為內為下為小不擊者為後為外為上為大也大小長短雖殊其厚則均黃鍾之磬股鼔皆厚二寸則餘磬可推矣顧笙磬頌磬有不同者判縣笙磬在阼階東其形厚而小其聲清而髙與笙管協詩所謂笙磬同音磬筦將將者也頌磬在賔階西其形薄而大其聲和而平與頌相協詩所謂既和且平依我磬聲者也笙磬之制以本律半數為鼓博鼔博加半為股博股博倍之為股長股長加半為鼓長以鼔博三之一為其厚此厚而小者頌磬之制以本律正數為股博參分去一以為鼔博倍律為股長三律為鼓長七分其股博以其一為厚其厚則三分損益算之此薄而大者鄭司農所説即頌磬而笙磬長廣之算亦相類焉所異者長廣增四之一厚殺三之一耳石乃天生之物不假劑量陶鑄惟因其自然之質而以大小厚薄別之而清濁髙下之音次第具焉宋時縣磬大小長短若一其黃鍾厚二寸一分餘磬漸厚至應鍾厚至三寸五分與律全乖范鎮曾言其失未之改正今尚遵之舛也凡擊磬厚者宜重不宜輕輕則不清擊薄者宜輕不宜重重則不和故先儒釋擊石拊石謂重擊為擊輕擊為拊輕重之間妙義寓焉所以諸器不言輕重惟磬言之磬和則諸樂皆和後䕫論樂惟磬舉其綱也大戴禮曰縣一磬而尚拊明堂位雲搏拊玉磬皆大磬也爾雅大磬謂之毊此特縣者孔庭編磬率用笙磬以配編鍾其石必擇堅縝清越似玉音者廼佳
  宋皇祐中議者言大鍾輕小鍾厚重磬無博厚無長短不合古制知制誥王洙辯之曰黃鍾最尊以聲有尊卑不在形體言依律大小者經典無正文鄭康成假設之法孔疏因而述之據歴代史籍亦無鍾磬依數大小之説其康成頴逹非曾製作樂器至如言磬前長三律後長二律臣曾依此造黃鍾特磬止得林鍾律聲若隨律長短則黃鍾長二尺二寸半減至應鍾比黃鍾才四分之一無射應鍾為宮即黃鍾太呂為商宮小商大君弱臣彊承㫖王拱辰非之然終不能改也藻用泗石試按宋制琢磬大抵皆不協律子聲尤不可厚因知洙謬然最要在於擇石按律琢造或磨其耑或去其厚古法自不爽也其言宮小商大蓋不知用四清律更不足辯


















  此笙磬也上段謂之股長一律半博四分律之三其下段謂之鼔長二律四分律之一博半律通厚六分律之一孔徑十四分律之一其率見上其頌磬股長二律博一律鼓長三律博三分律之二通厚股博七之一孔徑鼔博七分之一











  欲造何律之磬各以其律之尺造之長廣厚數悉如前例其聲自與律協如或不協磬聲太清則去其厚太濁則去其長





  一虡十六磬律度算
  本律      鼔博      鼔長
  黃鍾 一尺      五寸      二尺大呂 九寸四分三八  四寸七分一九   一尺八寸八七六太蔟 八寸九分○八  四寸四分五○四  一尺七寸八一六夾鍾 八寸四分○八  四寸二分○二   一尺六寸八一六姑洗 七寸九分三七  三寸九分六八   一尺五寸八七四仲呂 七寸四分九一  三寸七分四五   一尺四寸九八三蕤賔 七寸○七一   三寸五分○三五  一尺四寸一四二林鍾 六寸六分七四  三寸三分三七   一尺三寸三四八夷則 六寸二分九九  三寸一分四五   一尺二寸五九八南呂 五寸九分四六  二寸九分五七三  一尺一寸八九二無射 五寸六分一二  二寸八分五一   一尺一寸二二四應鍾 五寸二分九七  二寸六分四七   一尺寸五九四
  清黃 五寸      二寸五分     一尺清大 四寸七分一九  二寸三分五五   九寸四三八清太 四寸四分五四  二寸二分二五   八寸九○四清夾 四寸二分○四  二寸一分○二   八寸四○八
  股博     股長      厚
  黃鍾 七寸五分    一尺五寸     一寸○七一大呂 七寸○七七七  一尺四寸一五七  一寸○一二太蔟 六寸六分七五六 一尺三寸三七八  九分五三六夾鍾 六寸二分○六  一尺二寸四一二  八分八六五姑洗 五寸九分五二  一尺一寸九四   八分五○二仲呂 五寸六分一七五 一尺一寸二三五  八分○二五蕤賔 五寸二分五五二 一尺○寸五一   七分五○七林鍾 五寸○分○五  一尺○寸○一   七分一五
  夷則 四寸七分一七五 九寸四三五    六分七三九南呂 四寸四分三五八 八寸八七一六   六分三三六
  無射 四寸二分七六  七寸三五二    六分一○八
  應鍾 三寸九分七○五 七寸九四一    五分六七二
  清黃 三寸七分五   七寸五     五分三五七
  清大 三寸四分三   六寸八六    四分九清太 三寸三分三七五 六寸六七五   四寸七六七清夾 三寸一分五二  六寸三○六   四分五○四
  右編磬在縣次序與編鍾同
  鍾磬簨虡詁
  縣鍾磬之木其植者名為虡橫者名為簨簨上加業大雅靈臺虡業維樅釋器大版謂之業孫炎曰業所以飾虡刻版㨗業如鋸齒也其縣鍾磬之處又以采色為大牙其狀隆然謂之崇牙又謂之樅詩傳曰樅崇牙也簨之上有崇牙崇牙上有業業兩端又有璧翣蓋簨虡所以縣鍾磬崇牙璧翣又所以飾簨虡明堂位曰夏后氏之龍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夏飾簨虡以龍未有崇牙殷人飾以崇牙而無璧翣至周極文而三者乃備故曰設業設虡崇牙樹羽鄭氏謂簨上畫繪為翣載之以璧垂五采羽其下掛於簨角者是也凡鍾磬之簨皆飾以鱗屬其文若竹筍然從巽為義故簨亦曰筍虡亦曰鐻凡鍾虡則飾以臝磬虡則飾以羽考工記曰宗廟之事脂者膏者以為牲臝者羽者鱗者以為筍虡厚脣弇口出目短耳大胷耀後大體短脰若是者謂之臝屬恆有力而不能走其聲大而宏有力而不能走則於任重宜聲大而宏則於鍾宜若是者以為鍾虡鋭喙決吻數音促目顅音堅脰小體鶱腹若是者謂之羽屬恆無力而輕其聲清揚而逺聞無力而輕則於任輕宜其聲清揚而逺聞則於磬宜若是者以為磬虡故擊其所縣而由其虡鳴小首而長博身而鴻若是者謂之鱗屬以為筍此器異異虡之㫖也而謂擊其所縣而由其虡鳴則虡取中虛或如琴瑟之音由桐而發漢武時樂虡銅人生毛董卓壞銅人銅虡充鑄則漢虡用銅或取其音之相應也然亦與古者制木為鐻異矣所取臝屬羽屬鱗屬大扺樂聲在器而鳴取諸物故管夷吾之論五聲有似馬之鳴野者有似鷄之鳴木者有似牛之鳴窌者亦此意也至於刻畫載虡之獸其説亦備於考工凡攫閷援簭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則於眡必撥爾而怒苟撥爾而怒則於任重宜且其匪斐同色必似鳴矣爪不深目不出鱗之而不作則必頽爾如委矣茍頽爾如委則加任焉必將如廢指其匪色必似不鳴矣周文鬱郁誦此想見當時廟虡之制今制梁列木鳯凡五兩端亦刻羽屬如鳯首者口銜璧翣下垂五層采綫為旞五色相間貫以絲縧其業繪飾博山崇牙南向翹出其縣鍾者牙端更設銅鈎以系旋蟲甬屬於簨牢固不動縣磬者則不施銅鉤用繩而已所謂磬紘者也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頖宮禮樂疏,卷六>








  註疏雲以其卷然可以掛縣故言磬用繩可縣掛於上也故牙端不設銅鉤
  右編鍾編磬一虡之數歴代不同或以十九為一虡者取十二月辰又加七律也或以二十一為一虡者以一均聲更加濁倍也或以十六為一虡者以均清正為十四宮商各置一是謂縣八用七也或以二十四為一虡則備清正之聲故唐制以十六之數為小架二十四為大架宗廟朝㑹各有所施今大常鍾縣十六者舊𫝊正聲之外有黃大太夾四清聲雖於圖典未明所出然考之實有義趣蓋旋宮之法自夷則至應鍾四律為均之時若盡用正聲則宮輕商重宮弱商彊是謂陵僣故須用子聲乃得長短相敘自角而下亦循茲法故夷則為宮則黃鍾為角南呂為宮則大呂為角無射為宮則黃鍾為商太蔟為角應鍾為宮則大呂為商夾鍾為角蓋黃大太夾正律俱長當用清聲音律方諧此四清可用之驗至於他律為宮其長短尊卑自以序及者不當更以清聲間之如今諸司文移若品卑者為政以行品尊衙門則檄經歴司轉達正與子聲義合其自尊臨卑初無拘礙者自是不必此鍾磬所以但用十六者也而陳暘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欲去四清以為鄭衛之音謬矣宋時大樂諸器塤篪竽築瑟五器本無清聲磬簫琴和巢五器俱有清聲五弦阮九弦琴太宗御製有譜然歌工引聲極唱止及黃鍾清聲蓋歌者本用中聲故夏禹以聲為律明人皆可及若強所不及足累至和孔庭歌章其清者止於黃鍾之六自大呂下五以上縣而不用亦此義也故因論樂虡併及
  鐘磬合譜
  迎神樂奏咸和之曲
  太四 哉南工 孔林尺 聖仲上 道太四 徳仲上 尊林尺 崇仲上三  十  八  六  三  六  八  六維南工 持林尺 王仲上 化太四 斯林尺 民仲上 是黃合 宗大四十  八  六  三  八  六  一  三典黃合 祀太四 有仲上 常林尺 精南工 純林尺 並太四 隆仲上一  三  六  八  十  八  三  六神黃六 其南工 來林尺 格仲上 於林尺 昭仲上 聖黃合 容太四十三  十  八  六  八  六  一  三
  奠帛初獻樂奏寧和之曲
  自太四 生仲上 民林尺 來仲上 誰太四 底黃合 其仲上 盛太四三  六  八  六  三  一  六  三維南工 師林尺 神仲上 明太四 度黃合 越太四 前仲上 聖太四十  八  六  三  一  三  六  三粢仲上 帛太四 具仲上 成林尺 禮黃合 容太四 斯林尺 稱仲上六  三  六  八  一  三  八  六黍大四 稷南工 非黃六 馨林尺 維南工 神林尺 之仲上 聽太四三  十  十二  八  十  八  六  三
  亞獻樂奏安和之曲
  大太四 哉仲上 聖黃合 師太四 實南工 天林尺 生仲上 徳大四三  六  一  三  十  八  六  三作仲上 樂太四 以仲上 崇林尺 時仲上 祀太四 無林尺 斁仲上六  三  六  八  六  三  八  六清黃六 酤南工 維林尺 馨仲上 嘉林尺 牲仲上 孔黃合 碩太四十三  十  八  六  八  六  一  三薦太四 羞南工 神黃六 明林尺 庶南工 幾林尺 昭仲上 格太四二  十  十三  八  十  八  六  三
  徹饌樂奏咸和之曲
  百仲上 王南工 宗林尺 師仲上 生林尺 民仲上 物太四 軌黃合六  十  八  六  八  六  三  一瞻黃六 之南工 洋林尺 洋仲上 神林尺 其仲上 寧太四 止黃合十三  十  八  六  八  六  三  一酌太四 彼黃合 金林尺 罍仲上 維南工 清林尺 且太四 㫖仲上三  一  八  六  十  八  三  六登仲上 獻太四 維林尺 三仲上 於黃六 嘻南工 成林尺 禮仲上六  三  八  六  十三  十  八  六
  終獻樂奏景和之曲
  犧仲上 象太四 在仲上 前林尺 豆太四 籩仲上 在黃合 列太四六  三  六  八  三  六  一  三以太四 享南工 以林尺 薦仲上 既仲上 芬林尺 既太四 潔仲上三  十  八  六  六  八  三  六禮黃合 成太四 樂仲上 備太四 人南工 和林尺 神仲上 悅太四一  二  六  三  十  八  六  三祭黃合 則太四 受仲上 福林尺 率黃六 遵南工 無林尺 越仲上一  三  六  八  十三  十  八  六
  送神樂奏咸和之曲
  有太四 嚴南工 學林尺 宮仲上 四黃合 方太四 來仲上 崇太四三  十  八  六  一  三 六  三恪黃六 恭南工 祀林尺 事仲上 威南工 儀林尺 雝仲上 雝太四十三  十  八  六  十  八  六  三歆仲上 茲林尺 維南工 馨林尺 神仲上 馭太四 還林尺 復仲上六  八  十  八  六  三  八  六明黃六 禋南工 斯林尺 畢仲上 咸南工 膺林尺 百仲上 福太四十三 十  八  六  十  八  六  三革音疏其器建鼔 搏拊
  黃帝命岐伯作鼔吹靈鞞揚徳建威帝少昊立建鼔以通山川之風帝嚳命柞卜作鼙鼓鼔奏以觀聲明堂位所載則土鼔蕢桴固自伊耆氏始土鼔者陶土為腔蓋太古之希聲歟而或解之曰土沖氣也樂沖氣之和聲亦一義也迨後世而制加備矣夏后氏足鼔足趺也鼔下用柱柱下用趺故曰足鼔殷人貫之以楹楹如屋楹鼔大而不可趺故埋柱於地而堅築之貫鼔於其端一楹四稜猶四植之桓圭也周官太僕建路鼔大寢之門外儀禮大射建鼔在阼階西皆楹鼔也而莊子曰負建鼔陳氏曰建鼔可負則以楹貫而置可知然則建鼔楹鼔其大小亦隨宜用之乎其小而播者別為鞀鼓故曰置我鞀鼔置讀作植暨周乃有縣鼔戴記縣鼔在東應鼔在西毛詩𣌾田縣鼔然周禮儀禮不載當是建鼓兩傍所懸應朔二鞞而或謂宮縣設之四隅軒縣設之三隅判縣設之東西夫宮縣軒縣判縣通指八音之樂豈專謂革音乎哉其土鼓足鼔楹鼔周亦用之周官籥章掌土鼔擊之以逆暑迎寒樂田畯息老物詩云賁音焚鼔維鏞賁鼓即足鼓也又雲鼛音髙鼔弗勝鼛鼔即楹路也曰朔鞞曰𣌾鼔曰相鼓曰田鼓總是縣鼓蓋一物而五名焉皆鼔之小者也曰應鞞曰應鼓又曰應曰鞞亦一物而四名則又次之其鼔之大者則以靁鼓鼓神祀以靈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而又鼓人救日月以靁鼓㝠氏攻猛獸以靈鼓太僕路鼓以達窮者與遽令然其鼔制則一耳惟繪以風雲雷雨之象謂之雷鼔繪以麟鳳龜龍之象謂之靈鼔繪以飛鷺盤旋之象謂之路鼓路與鷺通古文從省詩所謂振振鷺鷺於飛鼓咽咽醉言歸者是也舊稱鷺乃鼓精周制但繪鷺於鼓腔隋唐以來則刻鷺於鼔上今制則訛為彩鳳矣蓋猶然路鼔鬼享之遺意也易通卦驗冬至鼓用馬革夏至鼔用牛革解之者曰乾為馬故雷鼔用之坤為牛故靈鼓用之然則路鼓又用何革不亦穿鑿甚乎雷鼓雷鞀六面靈鼔靈鞀八面路鼓路鞀四面蓋亦一様六面八面四面如今儀仗花腔鼔二十四麵杖鼔十二面之類非一鼔而有多面也而宋人圖説迺以靈鼓八各冒一面總為一架承以槃軼轉以金樞作靁車之狀雷鼓路鼔亦如之悞矣鼔音初無律呂詎若排簫笙竽取備多面者哉其周官六鼔又有所謂以鼖鼔鼓軍事以鼛鼔鼔役事以晉鼔鼓金奏鼖賁通用鼛鼓亦作臯鼓暨晉鼓皆建鼓也晉鼔建於軍路鼔則建於寢故其名異耳韗人為臯陶其制甚備晉鼔長六尺有六寸臯鼔長尋有四尺鼖鼔長八尺皆兩面相距之度鼓皆四尺兩面擊處為鼓中圍加三之一句倨磬折長短無異而鼔制不殊則六鼓之制可推焉獨應鞞𣌾朔乃縣於大鼓之旁者其制有異𣌾朔之度長二尺大面一尺四寸小面七寸聲徐而洪類鞭鼔之聲應鞞之度長一尺四寸大面一尺小面五寸聲焦而急類鞀鼔之聲爾雅大鼓謂之鼖小者謂之應而應田縣鼓鄭箋皆以為小鼓毛傳以田為大鼓蓋以田較應則為稍大而總之皆小鼓縣於建鼔之旁者耳凡作樂先鼔𣌾次擊大鼔復擊應大師大祭祀鼓𣌾小師大祭祀擊應則大祭祀皆鼓𣌾擊應而大射有朔鼙應鼙詩又以應配𣌾則𣌾鼓即是朔鼙以其引鼔焉故曰𣌾以其始鼓焉故曰朔而應鼙則與之相應周禮有𣌾無朔儀禮有朔無𣌾名異而用則同也又有大鞉小鞉形如小鼓有柄有耳播之為樂爾雅大鞀謂之麻小者謂之料世紀倕作鞀鞞夫鞀鞀一也大謂之鞞而與麻同小謂之鞀而與料同小師掌敎鼓鞀下管擊應鼓瞽矇掌播鞀而眡瞭亦掌凡樂事播鞀蓋𣌾者引鼔者也鞀者兆鼔者也先儒謂凡樂先擊鍾次坎鼓鍾動而鞀已作及下管播樂器而樂具作焉乃鼔𣌾以先之則鞀又先於𣌾也今太常樂器無鞀至於𣌾朔又不用以引而用之於搏拊以為應蓋其去古制亦逺矣建鼓詁
  今之建鼓其貫之以柱類楹鼔承之以趺類足鼓上有翔鳳藻謂宜如隋唐之制刻木為鷺其猶有路鼓遺意焉堂下之樂貴西堂上之樂貴東故建鼔設於堂東南隅鼔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鼓為雄樂其聲讙而象雷其形穹而象天其於衆樂為君是故其器不宜小小則不尊其擊不宜輕輕則不嚴而尤不宜於繁其聲音不配律呂第以檢樂所謂鼙鼓疎節以節繁弦之契者是也鼔之為言孤也老子曰孤者王公以為稱又曰大音希聲言其尊重而不繁也拊之為言輔也擊之宜輕而亦不嫌於繁近代雅樂其與鼓相間而擊者雖名為拊其實鞞也鞞之為言裨也鼓聲疾而短聞須鞞以裨助之故曰鞞所以助鼔也商頌奏鼔簡簡又簡兮簡兮方將萬舞簡簡鼔聲將萬而鼓先焉又有先鼔而擊者曰𣌾鼔與鼔相應者曰應鞞俱縣建鼔之旁是謂縣鼓今應鞞乃代搏拊之用而𣌾鼔亦廢獨有建鼓則古制不盡存也古者冒鼓必於啟蟄之日義取震奮以暢陽氣其謂鼔大而短則其聲疾而短聞晉鼓近之疾以作氣固不嫌於節短其謂鼔小而長則其聲舒而逺聞朔鼙之類近之舒以導和正欲取其雍徐至於鼛鼓大又欲其聞之逺也以鼓役事故其長丈有二尺宗廟之樂楹鼓兩端第距六尺六寸者節樂者不欲其聲之過讙況有應鞞助之雖短聞焉可耳















  鼓前後距六尺六寸面徑四尺中徑六尺周二十版每版中廣一尺兩端廣六寸周禮韗人為臯陶穹者三之一也其所用何木古典無戴大都桑梓楠樟隨其地宜用之中貫方柱徑七寸長一丈二尺上下半之方趺四獸其首外向頂接朱瓶上為翔鷺方蓋覆之繚以紅羅銷金雲花雙簷四角有鍍金囚牛如龍首皆銜璧翣垂下與鍾磬虡同









  詩言𣌾田縣鼔記曰縣鼔在西應鼓在東蓋應與田皆縣而鼔之詩指田鼓為縣鼔而記言縣鼔在建鼔之西應鼔在建鼔之東堂下之樂先西故朔西而應東也先儒謂商人加左鞞右應則縣鼔不始於周未可知也近世別為小鼔架而用之名為搏拊非是
  擊鼔法
  凡作樂先鳴鼔以動之所以統衆音也擊鼔之法首以兩槌連雙擊⿰者三而鼓一擊又兩作俱如之凡三作但末作連兩擊此起鼔也三次共四擊此後不復擊⿰第以槌擊鼓先後連二者三此為第一通三次共六擊又先後三擊者三此為第二通共九擊又急五擊者三末復連加二擊此為第三通三次帶末二擊共十七擊連前共三十六擊三通既畢則又從容三擊然後柷起而衆樂翕然作焉故曰羣音之首也古樂播鞀鼓𣌾今遵時制未敢輒增每樂奏一句鼓三擊而搏拊三應之
  搏拊詁
  司馬遷樂書引子夏弦匏笙簧合守拊鼓之語張守節曰合㑹也守待也拊者皮為之實以穅如革囊也用手撫之鼓也言奏弦匏笙簧之時若欲令堂上作樂則撫拊堂上樂工聞撫拊乃弦歌也若欲令堂下作樂則擊鼓堂下樂工聞鼓乃吹管播樂也言弦匏笙簧皆待拊鼓為節故言合守拊鼓也觀此則拊鼔自是兩物拊之設則堂上用則先歌故周禮言登歌令奏擊拊其制則白虎通謂革著以穅陳祥道禮書謂韋表穅裏狀若鼓然其聲和柔書傳謂以韋為鼓謂之搏拊總之用革類鼓畢竟非鼔面徑七寸其長倍焉座長一尺八寸廣一尺連趺髙一尺趺髙二寸用時置膝用畢置座荀卿曰縣一鍾而尚拊大戴禮曰縣一磬而尚拊蓋拊居鍾磬之間以為之節鍾一擊磬一擊各有八節俱尚拊故文獻通考亦云拊狀如革囊實以穅擊之以節樂近代搏拊之制以木為腔形如小鼔而長冒熟皮或生皮或實以穅或無穅乃是古之雅鼓而以架庋之夫拊在堂上坐奏以節歌雅在堂下立奏以節舞其用不同而今以雅鼓冒搏拊之名且以代應鞞之用非古制也宋儒稱搏拊之搏從旉有父之義焉堂上則門內之樂以拊為之父今不倡而應失其所為父矣是宜改正別以朔鼙應鼙縣建鼓傍庶合古道但頒自禮部未敢輕議雲或疑拊置膝上今堂上無坐奏之樂似未可用姑存其舊俟攷古者










  拊用熟皮縫成袋長一尺四寸面徑七寸實之以穅用時置膝上用畢置座上座長一尺八寸廣一尺連趺髙一尺













  以桑為⿰長尺有咫兩端冒以皮徑六寸腹微大彩繪飾之金環二並直釘之以繫襻焉閒則臥置於架
  擊拊法
  每奏樂一句將闋聽建鼔一擊此則一拍應之三擊鼓則三拍拊初拍用左手次拍用右手第三拍兩手齊舉以為之節古者小師掌教鼓鞀大祭祀登歌擊拊則用以為登歌之節而琴瑟簫笙諸樂從之其説具琴瑟譜中非第與鼓聲相應而已也一拊也虞書言搏拊周禮言擊拊何也輕則拊重則為搏為擊與擊石拊石同義蓋一搏而間一拊更迭以成音者雲
  木音疏其器柷 敔
  先王之作樂也金石以動之絲竹以行之匏以宣之瓦以賛之革以節之亦既洋洋乎盈耳矣然而始之以柷終之以敔制用於木獨有取於質樸之音者何也禮始於報本樂始於尚徳徳莫崇於質樸質樸而後文生文極而返之乎質以樸始以樸終惡其文之著也故曰椌楬者徳音之音也𫝊曰柷敔者終始之聲樂記曰聖人作為椌楬柷敔椌楬同物而異名柷敔以椌楬為體椌楬以揩擊為用禮言揩擊書言戛擊周官小師掌教鼓鞀柷敔塤簫管瞽矇掌播鞀柷敔塤簫管於此可以徴奏樂之序焉敔亦作圉周頌有瞽鞀磬柷圉是也先儒之説曰柷於衆樂先之而已非能成之也有兄之道焉圉於樂能以反為文非特不失已也有禁過之義焉爾雅曰所以鼓柷謂之止所以鼓敔謂之籈柷以合樂而作之然而鼔之以其止戒之於蚤也敔以節樂而止之然而鼓之以籈者節之於後也然更有説焉在易震起也艮止也先天卦位震東北艮西北聖入則之説柷於東北形如仰盂以始樂象震之所以起也設敔於西北形如伏虎以止樂象艮之所以止也萬物生於春其氣木其方東擊其中虛以成聲聲出乎虛以象雷出地奮而其外飾以山林皆取物生之象其成也以虎西者西方之獸又艮居東北寅位寅為虎也履虎尾不咥人亨盈而持之滿而損之伏虎在旁上有齟齬聖人葢戛戛乎慎焉侑巵欹器亦此物此志也木之屬古有舂牘周禮笙師掌教舂牘應雅以教裓樂葢今世拍板之類二六編聨取象律呂用以節樂今雅樂亦𡙇此器




  形類板斗厚五分口方二尺四寸底方一尺八寸深如之下有趺髙廣二寸傍有孔圓徑六寸納手於中持椎柄以撞擊椎形如拐首長一尺柄長一尺八寸底中心開一竅僅容椎柄透出底外鐵軸貫之今揺動而拔不出故名曰止
  柷詁
  樂出於虛故琴必用桐拊必用穅椌必用空而仰盂以象震陽動於下樂由中出而太和由是乎洋溢矣古樂先擊鍾次擊鼓播鞀擊柷而樂作焉春秋傳曰入門而金作國語曰金石以動之今孔庭雅樂無特鍾特磬亦不播鞀但擊鼓以統之鼓訖而柷動爾雅所以鼓柷謂之止註雲柷如漆桶方四尺二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連底挏之令左右擊文獻通考所載畧同而於柄連底下益以旁有孔內手於中擊之以舉樂宋仁宗時禮官言鄭康成謂投椎於中撞之撞擊之法宜同康成之法柷外圖時卉則可矣而中設一色非稱也宜依方色以圖瑞物東圖青隱而為青龍南圖赤隱而為丹鳯西圖白隱而為騶虞北圖黒隱而為靈龜中圖黃隠而為神螾從之今制三面繪山一面繪水而已柷用楸木止用梓木陳氏樂書曰隂始於二四終於八十隂數四八而以陽主之所以作樂則以此先之而已非能成之也藻謂二尺四者四六之數隂數也底方一尺八寸則二九陽數也椎亦陽數陽動乎下震象也故居東凡奏樂先以止左右擊共三聲以舉樂








  形類板箱而覆艮覆椀也長三尺六寸廣一尺八寸髙一尺底向上其下有趺髙廣二寸此其座也髹以硃座上有物形如睡虎身長三尺首髙一尺二寸五分尾髙一尺一寸背上刻二十七鋸齒名曰齟齬繪以白色黒紋其戛擊者曰籈古以木長尺廣寸厚分如界尺今用竹長二尺四寸析其寸為十二莖以莖擊三以柄擽三而樂止
  敔詁
  爾雅注云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刻擽之籈者其名文獻通考則謂碎竹以擊其首而逆戛之又雲宋因唐制用竹長二尺四寸析為十二莖先擊其首次三戛齟齬而止與舊用木擽齟齬者異此今時所承用也而擊首凡三次以柄戛亦三以止樂先儒之説曰齟齬二十七者三九之數也籈則長尺寛寸厚分其數十寸陽極於九而隂以十勝之虎亦隂獸始乎陽卒乎隂隂陽互用以成終始是故氣無滯隂亦無散陽而太和在宇宙之間敔之時用大矣哉敔與籈皆用揪木唐宋以來用竹以籈從竹故也書言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漢儒以為戛即敔擊即柷皆屬木音鳴球屬石搏拊屬革琴琴屬絲葢四音六器總皆堂上之樂而敔之用戛所以施之鉏鋙其義甚顯至宋儒乃以戛擊傅球磬以搏拊傅琴瑟夫磬何以戛琴瑟何以搏且疑為絲石獨奏堂上而柷以啓之敔以止之搏拊以節之者皆為堂下之樂上聴於卑制乎尊殆非古義古者堂上堂下俱設柷敔晉宋之樂乃至四廂各有柷敔牛𢎞罷之宋仁宗時始從王珪之議設諸堂上今考大明集禮存心錄諸書所載圖式柷敔搏拊設於琴瑟工歌之上





  麾詁
  麾於經籍無所考惟周禮巾車掌木路建大麾以田以封非以麾樂者然歴代之樂用之而協律郎執以令樂歌立於樂縣之前稍西唐樂録所謂翬干是也其制用纁帛畫升降螭髙八尺或以絳繒一幅為之濶一尺一寸上下綴版粉質上版繪雲下版繪山中繪金似龍三爪而無珠前升後降輔以雲氣朱竿長八尺五寸顛刻龍首銜而縣之升螭向外降螭向內樂將作司麾者舉麾唱迎神樂奏咸和之曲舉則升螭見而樂作樂闋則偃偃則降螭見而樂止葢所以指麾樂之始終亦雷出地奮之意也毎奏皆次第舉麾偃麾以木為架髹以硃恆植其上一雲以置於柷



  頖宮禮樂疏卷六
<史部,政書類,儀制之屬,頖宮禮樂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