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顏子所好何學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顏子所好何學論
作者:程頤 北宋
本作品收錄於《伊川先生文集/卷4

(先生始冠,遊太學,胡安定以是試諸生,得此論,大驚異之,即請相見,遂以先生為學職。)

聖人之門,其徒三千,獨稱顏子為好學。夫《詩》、《書》六藝,三千子非不習而通也。然則顏子所獨好者,何學也?學以至聖人之道也。

聖人可學而至歟?曰:然。學之道如何?曰:天地儲精,得五行之秀者為人。其本也真而靜,其未發也五性具焉,曰仁、義、禮、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觸其形而動於中矣,其中動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樂、愛、惡、欲。情既熾而益蕩,其性鑿矣。是故覺者約其情始合於中,正其心、養其性,故曰性其情。愚者則不知製之,縱其情而至於邪僻,梏其性而亡之,故曰情其性。凡學之道,正其心、養其性而已。中正而誠,則聖矣。君子之學,必先明諸心,知所,然後力行以求至,所謂自明而誠也。故學必盡其心。盡其心,則知其性,知其性,反而誠之,聖人也。故《洪範》曰:「思曰睿,睿作聖。」誠之之道,在乎信道篤。信道篤則行之果,行之果則守之固。仁義忠信不離乎心,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出處語默必於是。久而弗失,則居之安,動容周旋中禮,而邪僻之心無自生矣。

故顏子所事,則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仲尼稱之,則曰「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不遷怒,不貳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此其好之篤學之之道也。視聽言動皆禮矣,所異於聖人者,蓋聖人則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從容中道,顏子則必思而後得,必勉而後中。故曰:顏子之與聖人,相去一息。孟子曰:「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顏子之德,可謂充實而有光輝矣,所未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學之心,假之以年,則不日而化矣。故仲尼曰:「不幸短命死矣。」蓋傷其不得至於聖人也。所謂化之者,入於神而自然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之謂也。孔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也。

或曰:「聖人,生而知之者也。今謂可學而至,其有稽乎?」曰:「然。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反之也。』性之者,生而知之者也。反之者,學而知之者也。」又曰:「孔子則生而知也,孟子則學而知也。後人不達,以謂聖本生知,非學可至,而為學之道遂失。不求諸己而求諸外,以博聞強記、巧文麗辭為工,榮華其言,鮮有至於道者。則今之學,與顏子所好異矣。」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