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高麗史/卷二十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世家第二十 高麗史
世家第二十一 高麗史第二十一
世家第二十二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鄭麟趾奉 敎修

神宗

[編輯]

神宗靖孝大王,諱晫,古諱旼,字至華。仁宗第五子,明宗母弟,仁宗二十二年甲子,七月庚申,生。及長,封爲平涼公,明宗二十七年九月癸亥,崔忠獻廢明宗,迎王,卽位於大觀殿。

乙丑,御大觀殿,受群臣賀,移御儀鳳樓,親勞毬庭宿衛軍,仍命罷歸。翼日,忠獻兄弟亦出自樞密院,歸第。丁卯,以崔忠獻爲上將軍柱國,忠粹爲鷹揚軍大將軍知都省事柱國,朴晉材爲刑部侍郞,趙永仁判吏部事,奇洪壽叅知政事判兵部事。冬十月乙亥,王改名晫。嘗在潛邸,夢人命名曰:『千晫』,未幾卽位。至是,以與金主同名,欲改之,令宰相擬進。叅知政事崔讜,進『晫』字。王心異之,遂改。丙子,遣考功員外郞趙通如金。前王表曰。「鶴鳴於皐,尙有可聞之響,葵傾於日,豈無委照之私!敢殫懇款之誠,仰瀆高明之鑑。伏念,某猥將綿力,叨襲藩封,表東海之濱,久陶於聲敎。迫西山之日,忽染於病痾,一腳偏枯,而行必借於人扶,兩眼並昏,而視不過於步內。自年齡,馴致若此,非藥餌所可能爲。且當國政之堆前,意亦迷於去取,如或皇華之臨境,禮必闕於將迎。念玆雖謂之小邦,厥位難虛於一日。顧父言之在耳:『須[1]弟及而傳家』。故臣曩曾受付託於臣兄,今宜畀重艱於臣弟。況臣兄有元子臣某,嘗傳聞於遺訓,亦承順於臣心,因謂『大叔之賢,非所跂及,願付延陵之節』,固欲退藏。而臣母弟晫,德服人心,名高戚里,非特能保乂於下國,亦可以藩宣於上朝。乃於九月二十三日,以弟晫權守軍國事務,敢布腹心之微,用祈覆載之惠。」新王表曰:「覆物無私,帝王之至德,仗信以事,臣子之良規,敢吐忱辭,冒干聰聽。伏念,舊邦遺胤,荒服曾臣,遭逢解網之時,涵泳垂衣之化。伏見,臣兄國王臣晧,逮事先帝,至於聖朝,述職僅三十年,禮無所失,享壽餘六十載,病莫能興。藥乏萬金之良,疾同二竪之苦,欲釋重負,庶保殘齡。追述臣父國王楷遺囑,以九月二十三日,令臣權守軍國事務。而臣迫此懇辭,避將何計,顧負托之大重,將籲呼以上聞。然念宗廟不可以乏祠,黎元不可以無主,勉從誠請,假守繁機。若臨淵而履冰。或至隕越,儻回霜而收電,永荷生成。區區之誠,實天所鑒。」

十一月庚子朔,御儀鳳樓,詔曰:「朕因臣民之推戴,承祖宗積累之基,夙夜祗懼,無安厥位。庶幾中興,馴致太[2]平,雖至憂勤,罔知攸濟。視古哲王,寬刑宥罪,崇德報功,輕徭薄賦,爲理之要,莫過於此。故欲於中外,普被恩澤,與民更始。自今月初一日昧爽前,內外斬絞以下,至於贖銅徵瓦,咸赦除之。國內名山大川及耽羅神祇[3],各加號,祖聖及歷代名王,加上尊謚。年八十以上及篤癈疾,僧俗男女,鰥寡、孤獨、義節、孝順,旌表門閭,許加分職。登極日,侍衛宰樞以下及軍卒,加爵號分職,子孫加蔭職,其餘不應受職者,各賜物有差。文武兩班,各許散職一級田柴,東堂監試人吏動靜,並許一度。」前中書令杜景升卒。壬子,改天祐門,爲應明。癸丑,設八關會,幸法王寺。癸巳,以宗室玶守太尉上柱國,延昌公沔守司空上柱國,廣陵侯縝守司徒上柱國,寧仁伯祐守司徒上柱國,昌化伯沆守司徒上柱國,趙永仁守太師門下侍郞平章事監修國史判吏部事,奇洪壽守司徒中書侍郞平章事監修國史判兵部事太子太傅,任濡、崔讜並爲中書侍郞平章事,李文中叅知政事,於述儒守司空左僕射判刑部事,崔詵知樞密院事太子少師,金晙同知樞密院事太子賓客,蔡順禧、車若松並爲樞密院副使,金彥爲尙書左僕射,林惟謙爲尙書右僕射判三司事,崔忠獻爲樞密院知奏事。

元年

[編輯]

○(戊午)元年春正月己亥朔,日食。庚子,放朝賀。壬子,燃燈,王如奉恩寺。甲子,以上將軍白存濡爲西北面知兵馬事,大府卿文侯軾爲東北面知兵馬事。

三月戊戌,王以仁宗忌晨道場,將如靈通寺,卽位未久,疑有變,不果行。乙巳,元子始開書筵於寶文閣。丙午,分遣中使,省州縣寃獄。丁巳,幸王輪寺。甲子,幸妙通寺。乙丑,重房奏:「闕西之地,武官位也,請禁人家安碓。」

夏四月癸酉,謁顯陵。乙酉,謁昌陵。

五月戊戌朔,謁長、純二陵。己亥,有司:「請避上嫌名,令諸姓卓者,從外家姓,若內外姓同,則從內外祖母之姓。」丙午,趙通還自金,答[4]前王表詔曰:「卿嗣爵遐陬,撫封歲久,遽退讓以去位,疑事變之非常。迨閱奏緘,備形懇切,自以衰疾之逼,難任機務之繁,且述父言,欲令弟及。久曠藩宣之寄,已從權攝之宜。雖若出於卿誠,顧未孚於朕聽,續遣信使,往咨其詳。」己未,幸外帝釋院。

六月丁卯朔,太白晝見。辛未,再雩。癸酉,賜田敏儒等及第。金遣宣問使大理卿孫俁來,俁詰前王遜位事由。對如前王表意,俁曰:「有詔,必見前王親授。」朝議難之。門下侍郞趙永仁曰:「前王養疾南州,計程三[5]十日乃至。必欲親授詔,請留待二三月,然後可。」俁曰:「苟如是,不必親授也。」翼日,傳詔於王。詔曰:「久撫海邦,遽形誠懇,自以嬰疾,難於奉藩,乃追述於父言,且幷陳其子讓。欲令母弟,傳受爵封,謂『其能事於上朝,』已俾攝行於國政。驟達予聽,未察所從,特命使以卽諏,庶得卿之誠素,具詳奏牘,無或隱情。」

秋七月丁未,以王生日爲咸成節。乙卯,遣禮部郞中白汝舟如金,請封冊,侍郞鄭邦輔,進方物。

八月壬午,太白經天。

九月遣戶部侍郞鄭世沖如金,賀天壽節。

冬十月癸酉,太白經天,二日。

十二月戊寅,以崔忠獻爲樞密院知奏事。

二年

[編輯]

○(己未)二年春正月癸巳朔,放朝賀。遣禮賓卿白元軾如金,賀正。

二月甲子,白汝舟還自金,詔曰:「卿比飾使騑,肅馳緘奏,備敍兄讓,兼徵父言,慮有曠於撫封,迺從權而攝事。詰其端緖,亦旣合符。玆復貢於款誠,冀獲承於世爵,載稽公義,爰畀兪音,續當遣使冊命。」盜起溟州,陷三陟、蔚珍二縣。盜又起東京,與溟州賊合,侵掠州郡。遣郞將吳應夫,借閤門祗候宋公綽於溟州道,將作少監趙通,郞將韓祗於東京,招撫之。壬辰,王如靈通寺,駕經圜扉,勑刑部,減囚徒。

三月戊午,慮囚。宋公綽招諭東京賊魁金順,蔚珍賊魁今草等來降,王賜酒食衣服,遣還。

夏四月癸酉,親禘於太[2]廟,赦。乙酉,金遣封冊使大理卿完顔愈,尙書兵部侍郞趙琢等來,上節十八人,散上節十四人,中節二十七人,下節一百人,車二十一兩,馬一十四匹,綱擔夫一百人。

五月戊戌,命平章事奇洪壽,改寫大觀殿無逸篇。辛丑,王受金詔於大觀殿。詔曰:「胙土尙規,所以就傳於國政,象賢立德,亦惟安享於世封。粵箕子之故區,寔卞韓之舊壤,根本固而所庇者久,枝葉茂而其承者蕃。享玆世及之休,卒自慶流之永,載敷新渥,庸煥異恩。咨!爾晫,稟性安和,持心恊睦,賢明素出於天性,名譽寢稱於國人。屬其兄病且日加,捨其子,位將汝畀,露章來上,誠意可嘉。肆朕聽之具孚,管邦儀而往代。今遣使大將軍大理卿完顔愈,持節冊命爾,爲開府儀同三司,永爲藩輔。於戱!俎豆遺俗,尙循舊者有年,昆弟傳家,復聯芳而累葉。宜克念於綿遠,以無忘於寵綏,往敬乃心,其服朕命。」又詔云:「分命侯[6]邦,是維屛翰,嗣膺世緖,厥有故常。玆臨遣於使騑,往就加於典冊,其承恩數,益懋忠勤。今差使某官,往彼冊命,仍賜卿車服、金印、匹段[7]、弓箭、鞍馬等物,具如別錄,至可領也。」

六月壬戌,王如奉恩寺。中書奏:「賊臣曹元正、石沖餘黨,雖被德音,已免流放,請勿復給職田,以懲亂賊。」從之。癸酉,以崔讜爲門下平章事致仕,於述儒爲中書平章事致仕,凡不請而仍令致仕者,二十人。乙亥,王受菩薩戒。

秋七月乙未,遣大將軍金陟候,禮部侍郞王儀如金,謝冊命。戊戌,以蝗蟲、風災,分遣近臣,慮中外囚。辛丑,遣鄭邦輔如金,進方物。戊午,太白晝見。

九月壬辰,賜崔得儉等及第。辛丑,遣戶部侍郞劉公順如金,賀天壽節。

冬十一月壬寅,設八關會,幸法王寺。

十二月壬戌,太白經天。乙酉,以奇洪壽守太[2]尉門下侍郞平章事。

三年

[編輯]

○(庚申)三年春正月戊子朔,放朝賀。遣禮賓少卿白元軾如金,賀正。己酉,崔忠獻奏,減中外獄囚,又計流人年月久近及老少,原免。

[8]月甲子,太白經天。

閏月戊申,元子謂僚屬曰:「人皆不知其過。吾亦安能自知。請卿輩,悉陳無隱。」朝野嘉歎。

三月癸亥,改元子淵名爲悳。丁卯,中書平章事李文沖卒。戊寅,太白經天二日。

夏四月癸巳,冊元妃金氏爲宮主。乙未,幸普濟寺。戊戌,雨雹。庚子,冊元子悳爲王太子,敎曰:「元子悳,天資偉麗,本性靈明。以長子之賢,莫若主器,在聖人之訓,必也正名。玆率彝儀,特頒異渥,今遣使賫詔,持節冊命爾爲王太子。」冊曰:「立子以長,自古而然。況漢史有早定之言,商史載以貞之義。宜乎崇主鬯之位,於以固立邦之基。咨爾元子悳,以岐嶷之姿,稟溫慈之性,讀書著文,操筆吮墨,皆若夙習,決非偶然。德旣茂於元良,分亦當於儲副。非特有龜筮恊從之吉,抑亦塞中外傒望之誠,肆擇良辰,俾加顯冊。今遣使持[9]節,修禮冊命爾爲王太子。於戱!非仁,無以堪繼體之重,非義,無以制有衆之心。樂聽正言,務修諸善,以對邦家熾昌之慶,勿墜祖先積累之休,可不勉乎?」癸卯,封子恕爲德陽候。癸丑,幸妙通寺。

五月己巳,遣少府監趙通,中郞將李唐績,安撫晉州。是月,密城官奴五十餘人,盜官銀器,投雲門賊。

秋八月癸巳,慶州李義旼族人旣放還,與州吏搆隙,角鬪相殺,義旼族人不克。時按察使田元均入州,不能制。於是,房守、別將、通引,皆見殺。元均懼,卽避去他邑。金州雜族人群聚謀亂,殺豪族人,豪族奔避城外。乃以兵圍副使衙。副使李迪儒登屋射,首謀者應絃而倒,其黨四散。已而還告曰:「我等欲除強暴貪汚者,以淸我邑,何故射我?」迪儒陽驚曰:「吾未嘗料此,誤謂外賊耳。」乃密諭城外豪族,夾擊盡殺之。

冬十一月丙寅,設八關會。今用十四日者,避卯日也。辛巳,金遣禮部侍郞劉公憲來,賀生辰。咸成節本在七月,依前朝大定甲午,年例,以十二月初一日爲節,遂爲常例。癸未,宴金使於大觀殿。

十二月丁未,以崔詵守太[2]尉門下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吏部事,奇洪壽守太[2]師柱國,任儒守太[2]傅門下侍郞平章事,崔忠獻守太[2]尉上柱國,安有孚爲右副承宣中書舍人,趙準爲戶部侍郞右諫議大夫。慶州副留守房應喬免,以郞中魏敦謙代之。初忠獻之夷義旼族也,慶州別將崔茂承州官之命,捕義旼族思敬等數人,抵罪。於是,思敬族伯瑜、直才等怨之,訴應喬曰:「茂欲作亂。」應喬信而囚之,伯瑜、直才夜入獄殺茂。應喬不問擅殺之罪,反欲捕殺茂族用雄、大義等,州人憤怨。旣而,用雄、大義殺伯瑜、直才,而用雄亦爲人所殺。至是,大義等集州中無賴,縱暴甚,應喬又不能制。朝廷聞之,故有是命。

四年

[編輯]

○(辛酉)四年春正月壬子朔,放朝賀。

二月甲辰,太白晝見。

三月辛亥朔,王如靈通寺。

夏五月庚申,雨雹。庚午,賜崔宗俊等及第。

六月辛巳,再雩。壬辰,金遣吏部侍郞劉頍來,賜羊。

秋七月辛亥,太白晝見。遣工部侍郞太守正如金,謝橫宣,衛尉卿秦彥匡,謝賀生辰。甲戌,都齋庫御史郞將盧彥叔,詐稱權貴干請,出庫米許多石,欲與庫員吏分之。直庫將校,奔告承宣於承慶,事下憲臺。徵所盜米,流彥叔及胥吏等二十餘人於海島。遣禮賓卿趙淑如金,進方物。

九月丁卯,令叅外群官,習射於西郊。壬申,遣吏部侍郞鄭公順如金,賀天壽節。

冬十月己亥,設百座會於毬庭。

十一月戊申朔,日食,隱不見。辛亥,太白晝見五日。

十二月丁丑朔,金遣工部侍郞納合鉉來,賀生辰。戊子,刑部尙書閔湜卒。壬寅,以崔詵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奇洪壽爲門下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儒守太[2]尉柱國,金晙爲中書侍郞平章事,車若松守司空叅知政事,崔忠獻爲樞密院使吏兵部尙書御史大夫。

五年

[編輯]

○(壬戌)五年春正月丁未朔,放朝賀。

二月辛巳,放中外輕繫。

三月丁巳,冢[10]宰崔詵、承宣於承慶,坐禮賓省,試取譯語。壬申,慮囚。

夏四月壬午,雨雪。

五月丁未,雨雹。乙丑,賜黃克中等及第。丁亥,再雩。

秋七月丙午,遣將軍韓抵如金,謝賀生辰,史祐賀天壽節。

九月丙午,門下侍中趙永仁卒。

冬十月耽羅叛,遣小府少監張允文、中郞將李唐績,安撫之。慶州別抄軍,與永州素有隙。是月,乃引雲門賊及符仁、桐華兩寺僧徒,攻永州。永州人李克仁、堅守等率精銳,突出城與戰,慶州人敗走。忠獻聞之,會宰相、諸將於大觀殿,議曰:「慶州人恣行不義,今又聚黨攻伐隣邑,宜發兵討之。」

十一月丙辰,設八關會,幸法王寺。戊午,前王薨於昌樂宮。己巳,金遣戶部侍郞李仲元來,賀生辰。

十二月乙亥,耽羅安撫使張允文、李唐績奏,賊魁煩石、煩守等皆伏誅。丙子,慶州賊孛佐等起,遣金陟侯、崔匡義、康純義等分道討之。

閏月壬寅,葬明宗於智陵。甲辰,太白晝見。己未,以崔忠獻守太[2]傅叅知政事吏兵部尙書判御史臺事,王珪爲御史大夫,白存濡同知樞密院事,金平、李自貞並爲樞密院副使,於承慶爲樞密院知奏事,安有孚、李抗爲左右承宣,金陟侯知御史臺事,崔突爲殿中少監御史雜端,鄭德宇爲右司諫,朴得文、朴仁碩爲殿中侍御史,任孝明爲殿中內給事,李承白、李得紹爲左右正言。

六年

[編輯]

○(癸亥)六年春正月辛未[11]朔,放朝賀。己丑,幸神衆院。乙未,親設帝釋道埸於修文殿。

二月乙巳,幸法雲寺。戊午,設壓兵無能勝道場於修文殿。壬戌,幸普濟寺,設五百羅漢齋,以祈滅賊。己巳,王如靈通寺,時御輦軸頭忽折,王乘馬至選軍門。尙乘局改軸以進,王復乘輦。太子扈行,馬且逸,易以他馬。

三月戊子,幸王輪寺。乙未,幸妙通寺。丙申,慮囚。

夏四月丁未,太白晝見。甲寅,設消災道場於宣慶殿。

六月戊戌朔,王如奉恩寺。癸丑,太白晝見。

秋七月戊辰,以王玹守司空,李椿老叅知政事,仍令致仕,康碩侯爲右正言。辛未,設消災道場於宣慶殿。遣將軍尹公直如金,謝賀生辰。戊寅,遣左司郞中郭公義如金,賀天壽節。辛巳,太白晝見。乙酉,中書平章事金晙卒。

八月辛亥,叅知政事鄭國儉卒。癸丑,幸晉濟寺,設五百羅漢齋。

九月甲午,崔忠獻詣奉恩寺,祭太祖眞殿,仍獻衣襯。

冬十月辛丑,設消災道場於宣慶殿。乙卯,幸王輪寺。

十一月丁卯,幸妙通寺。辛未,設佛頂道場於宣慶殿。戊寅,設八關會,幸法王寺。戊子,王以恭睿太后忌晨,將如靈通寺,日官奏:「天文有警,不宜出。」不果行。壬辰,金遣兵部侍郞尹孝來,賀生辰。

十二月乙未朔,宴金使於大觀殿。戊午,以車若松守太[2]尉中書平章事,崔忠獻爲中書侍郞平章事吏部尙書判御史臺事太子少師,王珪叅知政事,丁光敍、金鳳毛並爲樞密院副使,朴晉材爲尙書左丞,張允文試大府卿右諫議大夫知制誥,李端林爲右正言知制誥。庚申,王發背疽。辛酉,崔忠獻入內,問疾。

七年

[編輯]

○(甲子)七年春正月丁卯,崔忠獻又問疾,王謂曰:「寡人由藩邸卽寶位,公之力也。年旣老矣,加以彌留,不能聽朝,欲傳位於太子。」忠獻對曰:「願上善自攝養,禪位之命非臣所敢從也。」遂出。戊辰,忠獻邀冢[12]宰崔詵,平章事奇洪壽於私第,密議內禪之事。己巳,忠獻復入問疾。王語以內禪,意甚繾綣。忠獻以告太子,太子涕泣固辭。王移御於千齡殿,詔太子曰:「朕以涼德,謬襲丕基,年旣衰耄,病且彌留,不敢聽政。眷爾元子,學就光明,德孚民望,肆以大寶,用付於爾。」忠獻白太子曰:「君父之命,不宜固辭。」引入康安殿,進御服。北面再拜,奉出大觀殿,受百官朝賀。王扶起,謂忠獻曰:「今日,朕之志願已畢,病亦隨愈。卿於朕之父子,功德不淺,無以爲報。」遂泣下,忠獻再拜而出。王謂承宣及重房等曰:「今日以後,不復見卿等矣,宜各善輔嗣君,以臻至理。」聞者莫不流涕。丁丑,王移御德陽侯邸,遂薨。遺詔勿殯乾始殿,戊寅,殯於內史洞靖安宮。在位七年,壽六十一。謚曰靖孝,廟號神宗,葬於城南,陵曰陽陵。高宗四十年,加謚敬恭。

史臣評價

[編輯]

○史臣贊曰:「神宗爲崔忠獻所立,生殺廢置皆出其手。徒擁虛器,立於臣民之上,如木偶人耳。惜哉!」

熙宗

[編輯]

熙宗成孝大王,諱韺,字不陂,古諱悳,神宗長子,母曰靖宣太后金氏。明宗十一年辛丑,五月癸未,生,神宗三年四月,冊封太子,七年正月己巳,受內禪卽位。

丁丑,神宗薨。

二月庚申,葬於陽陵。遣郞中任永齡如金,告喪。

三月丁卯,釋奠於文宣王,以國恤,用是月。

夏四月甲午朔,尊母金氏爲王太后。己未,赦。

五月庚午,改王生日壽祺節,爲壽成。

六月己亥,金遣祭奠使小府監張偁,大理少卿梅瓊,慰問使工部侍郞石慤[13],起復使吏部侍郞朮甲晦等來。三使閒一日入京,分處仁恩、迎恩、宣恩三館。乙卯,王服皀衫,引祭奠使,迎詔於延慶宮。庚申,宴金使。舊例,當客使宴日,內侍一人承命,出右倉乾餱[14]十五石,分給侍衛軍人。是日,軍人怒不均分,歐殺抄一人,內侍逃免。刑部囚繫軍人,鞫問拷掠,死者數人,終不得殺抄者。

秋七月壬戌朔,金遣橫宣使兵部侍郞完顔立來。

八月戊午,遣將軍金慶夫,禮部侍郞崔光遇如金,謝賜祭。叅知政事車若松卒。

九月辛未,燃燈,幸法王寺。壬申,設大會,今用九月者,以正月方初喪也。是月,遣使如金,謝慰問、起復、橫宣。

冬十月癸巳,賜印得侯等及第。

十一月甲子,立元子祉爲王太子,年八歲。

十二月癸丑,以崔忠獻守太師門下侍部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元年

[編輯]

○(乙丑)元年夏四月辛亥,樞密院事金平卒。

六月甲午,弘文公徒諸生訴忠獻曰:「本徒及第林得侯附勢,賣我宣聖堂於將軍金俊,請罪之。」數日,憲臺囚得侯獄,徵白銀十斤。

秋七月丙辰,賜馬仲奇等及第。

八月宋商船將發禮成江,監檢御史安琓,行視闌出之物,得犯禁宋商數人,笞之太甚。忠獻聞之,罷琓,又論不擇遣御史,罷侍御朴得文。

冬十二月丁卯,以崔忠獻爲門下侍中晉康郡開國侯,奇洪壽,判吏部事。

二年

[編輯]

○(丙寅)二年春二月己未,祔神宗於太[2]廟。

夏四月甲子,金遣大理卿移刺光祖,小府監馬黯來,冊王。宣慶、大觀兩殿倚屛,久爲塵汚,王命忠獻子將軍瑀,書洪範於宣慶殿,無逸於大觀殿,以迎北使。癸酉,王將受冊,遣左承宣鄭叔瞻,議行禮所於金使答[4]曰:「受冊宣慶殿,設宴大觀殿,行望詔拜於昇平門外。」王以問忠獻對曰:「前王時,宣慶殿災,故受冊於大觀,而望詔於昇平門外,今正殿已成,豈可苟循一時之制,而便失舊規耶。」遂從之。

六月甲寅,賜庾亮才等及第。丙寅,震大將軍朴挺謨,挺謨爲人,貪婪詐僞。

秋八月甲戌,謁顯陵。

九月乙酉,謁昌陵。甲午,謁陽陵,重營陵傍彰信寺,改額曰孝信,以資冥福。內侍崔正份監其役,欲媚於王,窮極侈麗,麋費甚廣。

冬十月辛酉,親祫太廟。

三年

[編輯]

○(丁卯)三年春正月自前年冬,山西達官多死,武班疑東班祝之,往往有不平之語。以內侍員,行祈禳道場於重房將軍房。

二月丁未朔,崔忠獻奏,諸道流配者量移放免,幾三百人。

三月庚子,御宣慶殿,使晉康侯崔忠獻奉上冊寶於王太后,賜忠獻犀帶、金銀、綾絹、鞍馬等物。遂宴諸王、宰樞、文武常叅以上官,賜廐馬人一匹。

夏四月己酉,赦。

四年

[編輯]

○(戊辰)四年春二月乙卯,太白晝見,經天。太史奏:「辰巳之歲,明堂水流,破巽方,商音尤忌。又有向成門重營之役,不可留御闕內。」丙寅,移御梨坂崔瑀第。

三月壬申,王曲宴於忠獻茅亭,唱和,終夜劇飮。甲戌,還御梨坂宮。

閏月乙亥,召德陽侯恕,寧仁侯稹,始興伯璡,侍中崔忠獻,門下平章事奇洪壽、任濡,樞密使於承慶,同知樞密事盧孝敦,宴於樓上,觀擊毬,賜打毬者綵帛有差。丁酉,賜皇甫瓘等及第。

六月己巳朔,王如奉恩寺。

秋七月丁未,改營大市。左右長廊,自廣化門,至十字街,凡一千八楹。又於廣化門內,構大倉南廊、迎休門等七十三楹。凡五部坊里兩班,戶歛米粟,就賃供役,兩班坊里之役,始此。

八月庚寅,遣起居郞林永軾如金,賀天壽節。甲午,幸法雲寺。丙申,盜發武陵。王命禮部諸陵署,巡審諸陵,又有盜發者五六。卽命[15]中使,令願剎僧,修之。有司劾罷諸陵直,配陵戶人於遠島。明年,獲盜數人,誅之。

九月己亥,幸王輪寺。

冬十月乙亥,饗國老、庶老、孝順、義節,王親巡侑之。丙子,又大酺鰥寡、孤獨、篤癈疾,賜物有差。州府郡縣,亦依此例。近因國家多難,饗禮久廢,至是,詔立都監,復遵舊制。乙酉,幸將軍崔瑀第,命牽龍擊毬。

十一月辛丑,遣鄭光習如金,進方物,林柱材,賀正。庚戌,設八關會,幸法王寺。甲寅,金遣戶部侍郞郭郛來,賀生辰。

五年

[編輯]

○(己巳)五年春正月丁酉,王聞金主崩,遣奉慰使史洪紀,祭奠使李淳中如金。淳中請祭器於金,有司不許。淳中曰:「道途遼遠,聞訃最晩,騰裝速赴,未暇賫來,大國何責人以細故,而吝惜此器耶?」乃許之。及祭,奠具精腆,金人嘉其至誠。辛丑,金遣孫居寬來,告喪。己酉,王以神考忌辰道場,如龍興寺。壬子,幸法王寺。

二月戊寅,燃燈,王如奉恩寺。甲申,幸王輪寺。辛卯,行金國大安年號。

三月丁酉,移御柳井洞崔忠獻第。癸卯,幸普濟寺。辛亥,設消災道場於宣慶殿。甲寅,遣上將軍金元傑,禮部侍郞房應喬如金,賀卽位。辛酉,慮囚。

夏五月戊戌,守太[2]師門下侍郞平章事崔詵卒。

六月癸亥朔,日食。辛卯,門下侍郞平章事金鳳毛卒。辛亥,幸法雲寺,設仁王道場。庚申,門下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奇洪壽卒。

冬十月丁卯,幸妙通寺,設摩利支天道場。丙子,設佛頂道場於內殿。

十一月乙未,還御延慶宮。己亥,遣閤門通事舍人徐延如金,賀正。甲辰,設八關會,幸法王寺。金遣戶部侍郞幹勤正來。叅知政事李椿老卒。

六年

[編輯]

○(庚午)六年春二月癸酉,燃燈,王如奉恩寺。丁亥,幸王輪寺。

三月甲午,幸普濟寺。

夏四月己巳,幸妙通寺,設摩利支天道場。癸酉,太史請祓妖言。

六月戊午,王如奉恩寺。乙丑,賜金泓等及第。金遣橫宣使移刺答貞來。是月,遣於龍奕如金,賀萬春節,宋孝誠,謝賀生辰。

秋七月丙午,遣郞將池方淑如金,謝橫宣。

八月壬申,幸法雲寺,設仁王道場。丙子,幸外帝釋院。

九月幸崔忠獻內史洞第,留三日,移御壽昌宮。

冬十一月丁酉,設八關會,幸法王寺。壬寅,金使來。

十二月乙卯朔,日食。是月,召明宗太子璹於江華。

七年

[編輯]

○(辛未)七年春正月癸巳,封璹守司空上柱國漢南公,改名貞,令赴燃燈宴。

閏月乙酉,幸王輪寺。

夏四月癸未,冊元妃任氏爲咸平宮主。辛卯,太子祉加元服受冊。乙未,冊子禕,檢校太[2]尉守司徒上柱國始寧侯。丙子,赦。

五月金遣完顔惟孚來,賀生辰,王遣將軍金良器,回謝,良器至通州,遇蒙古兵,中矢而死,下節九人亦遇害。金收骨以送。

六月辛巳朔,王如奉恩寺。

秋八月壬午,幸王輪寺。癸巳,門下侍郞平章事盧孝敦卒。

九月丁卯,門下侍郞平章事致仕崔讜卒。乙亥,幸妙通寺。遣李孝全如金,賀萬春節,道梗而還。

冬十月戊子,賜姜昌瑞等及第。

十一月金遣權止文牓來,賀生辰。壬戌,設八關會,幸法王寺。是月,遣李實椿如金,賀正,道梗而還。

十二月庚子,內侍王濬明等,謀誅崔忠獻,不克。癸卯,忠獻廢王,遷於江華縣,尋遷紫鷰島。放太子祉於仁州,奉漢南公貞,立之。高宗二十四年八月戊子,王薨於法天精舍,移殯于樂眞宮。在位七年,壽五十七。謚曰誠孝,廟號貞宗,後改熙宗,陵曰碩陵。高宗四十年,加謚仁穆。

史臣評價

[編輯]

○史臣贊曰:「是時,忠獻執國命,已有年矣,廣植黨與,專擅威福,熙宗雖欲有爲,何以哉?爲王之計,當以正自處,任賢使能,王室自強。雖有跋扈之臣,無由肆其惡矣。王不知此,聽用輕薄之謀,欲快一時之忿,率見放黜,噫!」

康宗

[編輯]

康宗濬哲文烈亶聰明憲貽謀穆淸元孝大王,諱祦,字大華,一字法柱。明宗長子,母曰光靖太后金氏,毅宗六年壬申,四月乙巳,生。明宗三年四月,冊太子,賜名璹。二十七年九月,崔忠獻放於江華,熙宗六年十二月召還京,明年正月,封漢南公,改名貞。十二月癸卯,忠獻廢熙宗,奉王於私第。卽位於康安殿,改名祦。

元年

[編輯]

○(壬申)元年春正月己酉朔,放朝賀。辛亥,王子自安岳縣,還京。乙卯,設灌頂道場於宣慶殿。丙寅,制:「登極之初,例覃恩宥。當於二月下旬,擇吉頒赦,西京及諸路州牧,進奉方物,一皆除之。」設延生經道場於內殿三日。

二月庚辰,遣告奏使中書舍人李儀如金,表曰:「伏見,國王韺早傳先業,恪守外藩,忽嬰疾病以彌留,浸致形骸之甚弱,攻療無効,顚仆是憂。庶因脫釋於繁機,姑欲保全於餘喘,蓋由承稟臣仲父先國王臣晫遺囑:『以臣親則猶子,理合承家,如有遞更,必先推與。』迺於前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令臣權國事務,而臣祦辭不獲已,受亦難堪。顧付卑之非輕,將籲呼而遙達,然念黎元不可一日而無主,祊社不可曠時而乏祠,勉副群情,假司重寄。跼天蹐地,寔深隕越之懷,剖心拆肝,仰告端倪之實,儻廻淵聽,深[16]荷鴻恩。壬辰,燃燈,王如奉恩寺。己亥,御儀鳳樓,赦。

三月庚申,門下侍郞平章事任濡卒。

夏四月辛巳,以王生日爲光天節。乙巳,李儀還自金,詔曰:「朕惟爾國,世篤忠勤。意前王,遽以病讓,謂爾迺仲父之子,而素有好[17]賢之稱,徵遺訓於先臣,俾攝行於機務。以頒答[2]詔,特示矜從。茲重閱於來章,宜明諭於朕指,其承恩許,益謹藩儀。續當遣使冊命。」

五月追尊王妣懿靖王后金氏爲光靖太后。

六月丙子朔,王如奉恩寺。戊子,賜田慶成等及第。庚寅,王受菩薩戒於內殿。

秋七月辛酉,金封冊使大理卿完顔惟基,直學士張翰來。乙丑,冊子爲王太子,加元服立府。丁卯,遣戶部侍郞李實椿如金,賀萬春節。壬申,王受冊。詔曰:「邇者,前王乃以國讓,謂卿賢淑,祈授世封。肆臨遣於使軺,俾就加於錫命,益思忠恪,茂對寵光。今差使明虎大將軍大理卿完顔惟基,副使翰林直學士大中大夫張翰,往彼冊命,仍賜卿車服、金印、匹段[7]、弓箭、鞍馬等物,具如別錄。」冊曰:「朕操馭貴之資,職代天之命,凡預䟽榮之例,必崇過厚之恩。矧惟東藩,謹乃侯度,頃屬授承之際,克敦揖讓之風,載閱控章,特從開許。權高麗國事王祦,性資愷悌,學問淵源,內推樂善之誠,外蔚好賢之望。稽之理命則有恊,假以政權則克勝。使付囑者,得稱知人,傳授者,果爲有託。顧茲一擧,豈匪兩全?是用,正爾眞封,豊斯新渥。於戱!摠山海五部,畀之茅社,加車服九命,煥其旗章。尙肩忠藎之心,益體寵綏之意,勉修爾職,祗服朕言。可特授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高麗國王,食邑一萬戶食實封一千戶,仍令有司,擇日,備禮冊命。」所賜象輅,高十九尺,廣化門高,纔十五尺。請裁損入門。金使答[4]曰:「象輅之制,皆有定式,不可增損。」乃掘閾下地,去頂三輪,挽入。

八月丁亥,設星變消災道場於內殿。遣使如金,謝封冊賜物。

冬十月癸酉朔,行金崇慶元年。甲午,冊王妃柳氏爲延德宮主。乙未,醮於內庭,以禳星變。

十一月丙辰,設八關會,幸法王寺。

十二月乙未,以金元義叅知政事判禮部事,崔洪胤爲政堂文學,鄭克溫守司空左僕射判三司事。

二年

[編輯]

○(癸酉)二年春正月癸卯朔,放朝賀。

二月乙酉,燃燈,王如奉恩寺。

三月甲子,羅州地震。

夏四月甲午,謁智陵。中書省劾秘書監李淳中掌南省試,誤解試題,貶爲南京副留守,削進士籍。

五月丙寅,以旱,再雩。

六月辛未,王如奉恩寺。甲申,王受萻薩戒於內殿,以僧至謙爲王師。

秋七月壬寅,賜許受等及第。

八月癸酉,王不豫。丁丑,詔曰:「朕以不類,叨承大寶,於今數載。德薄負重,疾漸惟幾,粵惟天位,不可暫虛。太子,德足以升聞於上,明足以丕冒於下。乃命以位,遺大投艱,凡爾百僚,各執爾事,以聽嗣王。山陵制度,務先儉約,易月之服,三日而除。」是日暮,有星大如日,見於乾方,俄而墮地。夜二鼓,王薨於壽昌宮和平殿。在位二年,壽六十二。謚曰元孝,廟號康宗,陵曰厚陵。高宗四十年,加謚明憲。

史臣評價

[編輯]

○史臣贊曰:「康宗在位之日,凡施爲,皆受制於強臣,遽罹疾病,享國日淺,悲夫!」

世家卷第二十一

註釋

[編輯]
  1. 原本「湏」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原本「大」
  3. 原本「袛」
  4. ^ 4.0 4.1 4.2 原本「荅」
  5. 原本「一」
  6. 原本「候」
  7. ^ 7.0 7.1 原本「叚」
  8. 原本「三」
  9. 原本「特」
  10. 原本「𫾯
  11. 原本「尗」
  12. 原本「冡」
  13. 原本「𫾯
  14. 原本「𫾯
  15. 原本「今」
  16. 原本「穼」
  17. 原本缺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