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史/卷六十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志第十六 高麗史
志第十七 高麗史第六十三
志第十八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鄭麟趾奉敎修

禮五[編輯]

吉禮小祀[編輯]

風師、雨師、雷神、靈星久雨則禜祭國門[編輯]

風師壇[編輯]

○高三尺,廣二十三步,四出陛。燎壇在內壝之外二十步丙地,廣五尺,戶方二尺,開上南出。在國城東北令昌門外,立春後丑日祀之。祝版稱「高麗國王臣王某敢明告」,牲牢豕一。

雨師、雷神壇[編輯]

雨師及雷神同壇。高三尺,四出陛。燎壇在內壝之外二十步丙地,廣五尺,方二尺,開上南出。在國城內西南月,山,立夏後申日,並祀之。祝版稱「高麗國王臣王某敢明告」,牲牢豕各一。

靈星壇[編輯]

高三尺,周八步四尺,四出陛。燎壇在內壝之外二十步丙地,廣五尺,戶方二尺,開上南出。立秋後辰日祀之,祝版稱「高麗國王臣王某敢明告」,牲牢豕一。

祀儀[編輯]

前祀三日,應行事執事官,散齋二日,一日於正寢,一日於本司。致齋一日於祀所。前祀一日,郊社令、太官令,先到祀所,郊社令帥其屬,掃除壇之上下內外,積柴於燎壇上。太官令具牲牢,及辦饌具。守宮設祀官、行事執事次於祀所。奉禮設祀官以下行事位於壇東陛之南,西向北上。設奉禮位於祀官西南,贊者在南,差退俱西向。未後一刻,郊社令設神位板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莞。設祝板於神座之右,加坫上,設幣篚於樽坫之所。

設樽罍於壇上東南,藉以席。設洗於南陛東南北向,罍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爵。太官令帥宰人割牲,遂烹牲。祀日,丑前五刻,太官令入實饌。左八籩以右爲上,爲三行。第一行,形塩、魚鱐。第二行,榛實、乾棗、栗黃。第三行,鹿脯、菱仁、芡仁。右八豆以左爲上,爲三行。第一行,芹菹、筍菹。第二行,菁菹、韭菹、葵菹。第三行,免醢、魚醢、鹿醢。俎一載牲體。簠二在左,實以稻粱[1]。簋二在右,實以黍稷。

良醞令入實樽罍,太樽二,著樽二,山罍二。太樽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著樽二,一實明水,一實盎齊。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丑前七刻,祀官各服其服,就門外位,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再拜。贊引引祝史、齋郞,入當壇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祝史以下,皆再拜。訖,祝史升自東陛,立於樽所,謁者引祀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訖,謁者引獻官,詣洗位,齋郞以篚取爵,授獻官,獻官洗爵。訖,齋郞以篚受爵,詣陛授祝史,祝史受置樽所。謁者引獻官,升詣神位前,北向立,祝史以幣授獻官。獻官受幣,北向跪奠於神座前,俛伏興,再拜。詣樽所,祝史去羃,獻官酌醴齊,詣神位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祝史持祝板,詣神座右,跪讀祝文,訖,獻官再拜。二獻、三獻,酌盎齊,如初儀。

訖,祝史以爵酌福酒,進獻官之右,西向立。獻官再拜,跪祭酒,飮卒爵。祝史受虛爵,復於坫,獻官俛伏興再拜,謁者引復位。祝史進徹豆興,奉禮曰:「賜胙。」衆官再拜,飮福者不拜。贊者引獻官,就望燎位,南向立,祝史詣神座前,取幣祝板,齋郞以俎載牲體、黍稷飯、爵酒,降壇詣燎壇上燔之。火燎半柴,奉禮曰:「禮畢。」謁者、贊引,各引祀官,以次出,祝史、齋郞,俱復執事位。奉禮曰:「再拜。」祝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出,太官令帥其屬,收徹禮饌,乃退。

禜祭國門儀[編輯]

前祭三日,諸祭官,散齋二日,一日於正寢,一日於本司,致齋一日於祭所。前祭一日,郊社令掃除祭所,太官丞先具酒脯醢。其日質明,郊社丞帥其屬,設神座皆內向,設酒樽於神座之左。設罍洗及篚於酒樽之左,俱內向,竝實以巾爵。奉禮設獻官位於洗位之左右向,執事者於其後,皆以近神爲上。郊社丞與良醞之屬,入實酒樽,太官令,監設饌物。

獻官以下,俱就位立定,謁者贊拜,獻官以下,皆再拜。祝史與執樽罍篚羃者,各就位,太官丞出詣饌所,謁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太官丞引饌入,祝史跪迎,設於神座前。訖,太官丞以下,還本位。謁者引獻官詣洗位,盥手洗爵,詣樽所,酌酒進神座前。跪奠爵,俛伏興少退,向神座跪,祝史持板,進神座之右,跪讀祝文。訖,獻官再拜,祝史跪奠版於坫,俛伏興,還樽所。亞、終獻,如初獻儀,但不讀祝文。三獻訖,祝史以爵酌福酒,立於獻官之右,獻官再拜受爵,跪祭酒,三祭於地,遂飮卒爵再拜。訖,謁者引還本位,祝史進跪徹豆,俛伏興,還樽所。祝史與執樽罍篚羃者,俱復位,謁者贊拜,獻官以下,皆再拜。謁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獻官以下出,祝板燔於齋所。若雨止,報祠用少牢。

○靖宗五年正月辛丑,祭雨師,非時日也。

馬祖[編輯]

馬祖壇[編輯]

○廣九步,高三尺,四出陛,壝二十五步。燎壇在神壇丙地,廣五尺,戶方二尺,開上南出。仲春,擇吉祀之,祝版稱:「高麗國王,謹遣某官姓名敬祭。」牲牢豕一。

祀儀[編輯]

前祀三日,諸預祀之官,散齋二日,一日於正寢,一日於本司,無本司者,宿尙書省。致齋一日於祀所。前祀一日,守宮設祀官次於齋坊,郊社令積柴於燎壇上,太官令,具小牢之饌。祀日,未明二刻,太史、郊社令,升設馬祖天駟神座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莞。奉禮設獻官位於壇東南,執事位又於東南,俱西向北上。設奉禮位於獻官西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又設奉禮、贊者位於燎壇東北,俱西向北上。設望燎位於燎壇北南向。郊社令設酒尊於壇上東南隅北向,設洗位於壇下東南北向,設幣篚於尊所。

未明一刻,獻官以下,各服其服,郊社、良醞令,入實酒尊及幣。質明,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祝史、齋郞,與執尊罍篚羃者,入當壇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祝史以下,俱再拜。祝史升自東陛,詣尊所,謁者引獻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在位者,俱再拜。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太官令出詣饌所,祝史跪取幣於篚,興立於尊所。謁者引獻官,升自南陛,詣神座前,北向立。祝史奉幣東向,授獻官,獻官受幣進,北向跪奠於神座,俛伏興,少退再拜。謁者引獻官,還本位。太官令引饌,入自南陛升,祝史迎引於壇上,設於神座前。訖,太官令降復位,祝史還尊所。謁者引獻官,詣洗位,盥手洗爵。訖,謁者引獻官,升自南陛,詣酒尊所,酌酒,祝史贊酌。獻官進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少退北向立。祝史持祝板,進神座之右,東向跪讀祝文訖興,獻官再拜,祝史奠板於坫,俛伏興,還尊所。亞、終獻,如初獻儀。

三獻訖,祝史以爵酌福酒,進獻官之右,西向立。獻官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飮卒爵,祝史進受虛爵,復於坫,獻官俛伏興。祝史以俎進,減神座前胙肉,以授獻官,獻官跪受,以授齋郞,獻官再拜。謁者引獻官,降自南陛,還本位。祝史進跪徹豆,俛伏興,還尊所,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飮福受胙者,不拜。

謁者引獻官,就望燎位,南向立,奉禮又帥贊者,退立於燎壇東北。祝史進神座前,跪取制幣、祝版、爵酒,又以俎,載牲體、黍稷飯,興降自南陛。當燎壇東南,行自南陛,登燎壇,以幣、酒、祝版、饌物,置柴上訖,奉禮曰:「可燎。」東西各二人,以炬投壇上,火半柴,謁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獻官以下出。奉禮帥贊者,還本位,贊引引祝史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祝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出。

先牧、馬社、馬步[編輯]

先牧、馬社、馬步壇[編輯]

各廣九步,高三尺,四出陛,壝並二十五步。瘞埳皆在神壇之壬地,南出陛,方深取足容物。享日,先牧仲夏,馬社仲秋,馬步仲冬,並擇吉。神位,各設於壇上北方南向,席皆以莞。祝版稱:「高麗國王,謹遣某官姓名敬祭。」牲牢,各豕一。

享儀[編輯]

享儀。前享三日,應享之官,散齋二日,一日於正寢,一日於本司,無本司者,宿尙書省,致齋一日於享所。前享一日,郊社令掃除壇之內外,太官令具少牢之饌。享日,未明二刻,太史令、郊社令,設神座,奉禮設獻官位於壇東南,執事位於獻官東南,俱西向北上。設奉禮位於獻官西南,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郊社令設酒罇於壇上東南隅北向,設洗位於壇下東南北向。

未明一刻,享官以下,各服其服,郊社、良醞令,入實酒尊及幣。質明,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再拜,贊引引祝史與執尊罍篚羃者,入當壇南,重行北向,西上立定。奉禮曰:「再拜。」贊者承傳,祝史以下,俱再拜。祝史升自東陛,立於尊所,謁者引獻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謁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太官令出詣饌所,祝史跪取幣於篚,興立於尊所。

謁者引獻官,升自南陛,詣神座前,北向立。祝史奉幣,東向授獻官,獻官受幣,進跪奠於神座,俛伏興,少退北向再拜。謁者引獻官,還本位,太官令引饌,升自南陛,祝史迎設於神座前。訖,太官令降復位,祝史還尊所。謁者引獻官,詣洗位,盥手洗爵訖,謁者引獻官,升自南陛,詣酒尊所,酌酒,祝史贊酌。獻官進神座前,跪奠爵,俛伏興,少退北向立,祝史持版,進神座右,東向跪讀祝文訖,獻官再拜。祝史跪奠版於坫,俛伏興,還尊所。亞、終獻,如初獻之儀。

三獻訖,祝史以爵酌福酒,進獻官之右,西向立。獻官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飮卒爵。祝史進受虛爵,復於坫,獻官俛伏興。祝史以俎進,減神座前胙肉,以授獻官。獻官跪受,以授齋郞,獻官再拜。謁者引獻官,降自南陛,還本位。祝史進跪徹豆,俛伏興,還尊所,奉禮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飮福受胙者,不拜。謁者引獻官,就望瘞位,北向立,奉禮帥贊者,就瘞埳西南,東向立。

祝史進神座前,跪取幣、爵酒,又以俎,載牲體、黍稷飯,興降自南陛。以幣酒饌,置於埳訖,奉禮曰:「可瘞。」東西各二人,寘土半埳。謁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獻官以下出。奉禮帥贊者,還本位,贊引引祝史以下,俱復執事位立定,奉禮曰:「再拜。」祝史以下,皆再拜,贊引引出。其祝版,燔於齋坊。

司寒[編輯]

○孟冬及立春藏冰,春分開冰,享之,神位,設於壇上北方南向,席以莞。祝版稱:「高麗國王,謹遣某官姓名敬祭。」牲牢豕一。

祭儀[編輯]

前祭三日,諸享官,散齋二日,一日於正寢,一日於本司,無本司者,宿尙書省,致齋一日於享所。前享一日,郊社令掃除享所,守宮陳設如常。享日未明,太官丞具少牢之饌,郊社令帥其屬,設酒樽於神座東南,設洗位於壇東南北向。上林令設桃弧棘矢於冰室戶內之右,祭訖,遂留之。奉禮設上林令位於神座東南,執事者位又於東南,俱重行,西向北上。

質明,上林令以下,各服其服,郊社、良醞令,入實酒尊,太官丞監設饌物。贊引引祝史與執尊罍篚羃者先入,立於神座前北向,俱再拜訖,各就位。贊引引上林令及執事者,俱入就位立定贊拜,上林令以下,皆再拜。太官丞出詣饌所,贊引進上林令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

太官丞引饌入,祝史迎引於壇上,設於神座前。訖,太官丞還本位。贊引引上林令,詣洗位,盥手洗爵,詣酒尊所。上林令酌酒進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俛伏興,少退北向立。祝史持版,進神座之右,東向跪讀祝文,訖興,上林令再拜。祝史跪奠版於坫,俛伏興,還尊所。亞、終獻,如上儀。祝史以爵酌福酒,進上林令之右,西向立。上林令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飮卒爵。祝史進受虛爵,復於坫,上林令俛伏興再拜,贊引引還本位。祝史進跪徹豆,俛伏興,還尊所。祝史與執尊罍篚羃者,俱復位,贊引贊拜,上林令以下皆再拜。贊引進上林令之左,白禮畢,贊引引上林令以下出。其祝版,焚於齋所。

諸州縣文宣王廟[編輯]

釋奠儀[編輯]
齋戒[編輯]

前享三日,三獻官牧、都護、知州、府、郡事,則使以下,相次爲三獻官,若防禦鎭使、縣令、鎭將、監務,三獻官不備,則兼攝行事。及諸預享之官,散齋二日,致齋一日。散齋,皆於正寢,致齋,三獻官於廳事,預享官各於本司。散齋,理事如故,唯不弔喪問疾,不作樂,不判署刑殺文書,不行刑罰,不經穢惡。致齋,唯享事得行,其餘悉斷。助敎及生徒,皆淸齋,一宿於學館。若有樂工,則亦淸齋,一宿於享所。

陳設行事附[編輯]

前享二日,本司掃除廟之內外。又爲瘞埳於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設三獻官次於門外,隨地之宜。前享一日,晡後,本司帥其屬守門。設三獻位於東階東南,每等異位,俱西向。設掌事位於三獻官東南西向。設助敎位於西階西南,當掌事位。生徒位於助敎之後,俱東向北上。設贊唱者位於三獻官西南,西向北上。助敎以文師差充,若無文師,則以敎授生徒者,代之。本司掌醴者,以學院吏,贊禮、贊唱者,以禮院吏,亦閑習禮文者,爲之。

設望瘞位於堂之東北,當瘞埳西向。贊唱者位於瘞埳東北,南向東上。祭器之數,先聖神座前,簠簋各二。簠實稻粱在左,粱在稻前。簋實黍稷在右,稷在黍前,竝居前。籩八在左,爲二行右上。第一行,石鹽、乾魚、乾棗、栗黃。第二行,榛仁、菱仁、芡仁,鹿脯。豆八在右,爲二行左上,第一行,韭葅、醓醢、菁葅、鹿醢,第二行,芹葅、免醢、筍葅、魚醢。俎一,在籩豆閒,載豕牲。又豆一,實毛血,在俎前。木爵三,在籩豆南,每爵有坫。罇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在神座東南西上,加勺。幣篚設於罇坫所,幣以白長丈八尺。祝坫設於神座右。先師座,亦如之。罇在神座之左北上。又設從享位,各籩二在左,一實栗黃,一實鹿脯。豆二在右,一實菁葅,一實鹿醢。俎一,在籩豆閒,載豕牲。簠簋各一,在籩豆閒,竝居前。簠實稷,簋實黍。爵三在籩豆南,每爵有坫。罇四分左右,二實明水,二實醴齊。又設洗於東階之東,罍水在洗東,加勺。篚在洗西南,肆篚實以巾爵。

享日未明,烹牲於廚,祝以豆一取毛血。夙興,掌饌者實祭器。質明,諸享官及生徒,各服其服,本司帥掌事者,入實尊罍及幣,祝版各寘於坫。贊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與執尊罍篚洗者,入立於庭,重行北向,西上立定。贊唱者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執尊罍篚洗者,各就位。祝升自東階,行掃除訖,各立於尊所。三獻官將至,助敎、生徒,竝入就位。三獻官至門外次,改服出次,贊禮者引三獻官以下諸享官,以次入就位立定,贊唱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贊禮者進初獻官之左,北向白請行事,退復位。本司帥執饌者,奉饌陳於門外。贊禮者引獻官,升自東階,詣先聖神座前,北向立。祝跪取幣,東向授初獻官,初獻官北向跪奠於先聖神座,俛伏興,少退再拜。訖,又詣先師配座前,東向立,祝以幣北向,授初獻官。初獻官東向跪奠於先師座,俛伏興,少退再拜。訖,贊禮者引降復位。本司引饌入,升自東階,祝迎引於階上,各設於神座前。

設訖,本司與執饌者降出,祝還尊所。贊禮者引初獻官,詣罍洗,盥手洗手,洗爵拭爵。訖,升自東階,詣先聖酒尊所,執尊者去羃。獻官酌醴齊,詣先聖神座前,北向跪奠訖,俛伏興,少退立。祝持祝版,進神座之右,東向跪讀。訖,初獻官再拜,祝跪奠版於坫,興還尊所。初獻官又詣先師尊所,執尊者去羃。獻官酌醴齊,詣先師配座前,東向跪奠爵,俛伏興,以次詣左右從享位。

酌獻訖,詣配座前,東向立東西廡分獻,祝持祝版,進配座之左,北向跪讀。訖,初獻官再拜,祝跪奠版於坫,興還尊所。贊禮者引初獻官,詣飮福位,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寘一爵。一祝持爵,進初獻官之左,北向立,初獻官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俛伏興。祝各持俎進,減神座前胙肉,共置一俎上,又以籩,取稷黍飯,共置一籩,以次授初獻官。每受以授執饌者,取爵,遂飮卒爵。祝進受虛爵,復於坫,初獻官興再拜,贊禮者引降復位。

贊禮者引亞獻官,詣罍洗,盥手洗爵升獻,竝如初獻之儀。訖,贊禮者引亞獻官,詣飮福位,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一祝持爵,進亞獻官之左,北向立,亞獻官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飮卒爵。祝進受虛爵,復於坫,亞獻官興再拜,贊禮者引亞獻官,降復位。初,亞獻將畢,贊禮者引終獻官,詣洗升獻,如亞獻之儀。訖降復位,祝各進神座前,跪徹豆,興還尊所,贊唱者曰:「賜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受福者不拜。

送神[編輯]

贊唱者曰:「衆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贊禮者進獻官之左,白請望瘞,引就望瘞位,西向立,贊唱者轉就瘞埳東北位。初,在位者將拜,祝各以篚,進神座前,跪取幣,降自西階,就瘞埳,以幣寘於埳。訖,贊唱者曰:「可瘞埳。」東西各二人,寘土半埳。贊禮者白禮畢,遂引初獻官以下諸享官,以次出。祝與執尊罍篚洗者,俱復庭下位,北向立,贊唱者曰:「再拜。」祝以下俱再拜訖出。祝版燔於齋坊。

大夫、士、庶人祭禮[編輯]

○文宗二年七月壬寅,制:「大小官吏四仲時祭給暇二日。」

○恭讓王二年二月,判:大夫以上祭三世,六品以上祭二世,七品以下至於庶人,止祭父母。並立家廟,朔望必奠,出入必告。四仲之月,必享食,新必薦,忌日必祭。當忌日,不許騎馬出門,接對賓客。其俗節上墳,許從舊俗。時享日期,一二品每仲月,上旬,三四五六品仲旬,七品以下至於庶人季旬。八月庚申朔,頒行士大夫家祭儀。四仲月,祭曾祖考妣、祖考妣、考妣三代,嫡長子孫主祭。衆子孫、親伯叔父及子孫、堂伯叔祖及子孫,並於主祭家與祭。與祭者之祖考,不得與享此祭者,則別作神主,各於其家奉祀。嫡長子孫無後,次嫡子孫之長者主祭。主祭者秩卑,衆子孫內有秩高者,祭品從秩高者。祖考秩卑,主祭者秩高,祭品從主祭者之秩。主人初獻,主婦亞獻,衆兄弟終獻。主婦有故,衆兄弟代之。三獻人,各致齋一日,其餘宗族散齋。主祭子孫奉神主,別居遠地,其衆子孫,以俗祭儀,祭於其室。若神主在主祭家,主祭者因事遠出,則次嫡子孫,就其家行祭,如常儀。旁親之無後者,以其班祔之,用紙錢,無神主。妻先夫亡者,亦同。有子孫,則以紙錢,祭於其家。除四仲月,正祭外,如正朝、端午、中秋,宜獻時食奠酒,不用祝文。如祖考忌日,只祭祖考及祖妣,祖妣忌日,只祭祖妣。不必徧擧,仍請神主,出中堂饗祭,餘位忌日同。祭品,隨時損益,不必視時祭儀。外祖父母及妻父母,無主祭者,當於正朝、端午、中秋,及各忌日,用俗祭儀,祭之。行禮儀式,一依朱文公家禮,隨宜損益。一品至二品,設蔬果各五楪,肉二楪,麪餠各一器,羹飯各二器,匙筯盞各二。三品至六品,設蔬菜三楪,果二楪,麪餠魚肉各一器。七品至庶人在官者,菜二楪,果一楪,魚肉各一器,羹飯盞匙筯並同。兩位,共一卓。右宗子祭法,自今中外遵守,以成禮俗。其中有人情事勢不便者,不必拘宗法。其見存族長奉神主主祠,其餘嫡衆子孫並於其家與祭,衆子孫所生父母,各作神主,祭於其家,致齋如常儀。三年六月己巳,命申行家廟之制。

雜祀[編輯]

○穆宗十一年十月,改軷祭,爲壓兵祭。

○顯宗二年二月,以丹兵至長湍,風雪暴作,紺岳神祠,若有旌旗士馬,丹兵懼不敢前,令所司修報祀。三年十二月,作西京木覔祠神象。七月,大醮於毬庭。國家故事,往往遍祭天地及境內山川於闕庭,謂之醮。十六年五月,以海陽道定安縣,再進珊瑚樹,陞南海神祀典。

○靖宗元年五月甲辰,祈晴於川上。每水旱,祭百神於松岳溪上,號曰川上祭。五年二月壬午,祀老人星於南郊。九年九月壬申,親醮於毬庭。十二年六月己未,親醮本命星宿於內殿。

○文宗二年二月己丑,行壓兵祭於西京北郊。七月己未,親醮北斗於內殿。五年四月戊申,親醮於毬庭。十二月戊子,制:「大雪之候,雪不盈尺,宜令諏日,祈雪於川上。」禮部奏:「仲冬以來,雖無盈尺之雪,雨復霈然。況今節近立春,不宜祈雪。」從之。七年四月丁酉,親醮於毬庭。九年三月壬申,宣德鎭新城,置城隍神祠,賜號崇威,春秋致祭。十年九月己丑,祀太一於壽春宮,以禳[2]火災。十四年五月甲午,親醮於毬庭。十八年五月己未,親醮本命星宿於內殿。十九年八月戊子朔,木火二星失度,醮於毬庭,以禳之。二十年三月戊午,親醮於毬庭。二十五年四月癸酉,親醮於毬庭。二十七年二月甲午,行天祥祭,以禳災變。五月己酉,醮百神於毬庭,以禳災變。

○宣宗二年四月甲申,親醮於毬庭。三年十一月壬戌,親醮祈雪。四年正月甲戌,親醮於會慶殿。三月丙子,親醮太一於文德殿,以祈風雨調順。五月己卯,親醮於會慶殿,禱雨。七月丙辰,醮於內庭。十月乙酉,親醮於內庭。五年三月己酉,遣使,醮於氈城,在鹽州東,古祭天壇也。六年二月辛酉,親祀天地山川於毬庭。十年六月甲子,親醮於內殿,祈穀。十一年三月丁亥,醮於毬庭。

○肅宗元年五月丙申,醮於會慶殿。二年五月丁卯,醮於會慶殿。三年二月甲申,親醮於毬庭。五月辛酉,醮於會慶殿。五年正月癸巳,親醮於毬庭。六月戊午,祭五溫神於五部,以禳溫疫。六年二月甲午,遣使秩祭於山川。丙申,祭溫神於五部,以禳溫疫。三月丙戌,祭五溫神。四月戊申,合祭。己卯,年幸三角山,所過名山大川於開城及楊州。七年二月丙申,命太子,醮三界百神於毬庭。十月壬子朔,禮部奏:「我國敎化禮義,自箕子始,而不載祀典。乞求其墳塋,立祠以祭。」從之。九年十一月丁亥,醮太一祈雪。十二月甲子,祈雪於山川。十年二月癸丑,命太子,醮三界靈祗於毬庭。八月甲申,遣使祭東明聖帝祠,獻衣幣。

○睿宗三年五月辛酉,王率近侍三品以上,醮昊天五方帝於會慶殿。八月丙戌,命有司,祀老人星於南壇。六年二月己亥,祀老人星於南壇。十一年四月丁卯,遣使祈雨於上京川上松岳、東神諸神廟,朴淵及西京木覓、東明祠、道哲嵒梯淵。

○仁宗元年二月甲午,親醮於闕庭。十二月壬午,秩祭山川。七年三月甲申,遣使醮於塩州氈城。

○明宗十四年五月丙戌,以太子無嗣,遣使禖祭於白馬山。二十年十月甲申,遣使西都,祭藝祖廟。西都藝祖之所興也,至今衣冠,猶在其廟,故後王,每於燃燈、八關,遣大臣致祭。

○高宗四十五年四月乙酉,親醮三界。

○元宗十四年,討三別抄於耽羅也,無等山神有陰助之驗,命春秋致祭。

○忠烈王元年六月戊辰,遣使於忠淸、慶尙、全羅、東界等道,遍祭山川。二年十月癸亥,親醮於康安殿。三年二月庚申朔,親醮於本闕。五月壬辰,以耽羅之役,錦城山神有陰助之驗,令所在官,歲致米五石,以奉其祀。四年二月庚申,親醮於本闕。九月辛卯,遣使於平壤,享

○太祖東明木覓廟。五年三月庚戌,親醮於康安殿。五月丁卯,用樂祀竹坂宮新殿鷲瓦。六年三月戊申,親醮三界於本闕。七年三月甲子,以將征日本,祭纛於宮南門。八年三月甲子,親醮於本闕。九年三月甲子,親醮三界於本闕。九月庚申,親醮於本闕。十年三月戊午,親醮三界於康安殿。十月丙午,親醮於康安殿。十一年三月己卯,親醮三界於康安殿。十二年三月丁丑,親醮於康安殿。十三年三月壬辰朔,親醮三界於康安殿。六月己巳,將助征乃顔,親祭纛於宮門。十四年二月甲申,親醮於康安殿。十二月丙辰,幸九曜堂,醮十一曜。十六年九月庚申,將征日本,祭纛於壽康宮。十八年四月癸亥,親醮三界於康安殿。二十一年二月甲辰,親醮三界於康安殿。

○忠肅王十二年十月,令平壤府,立箕子祠以祭。

○恭愍王五年六月,令平壤府,修營箕子祠宇,以時致祭。八年十二月丙子,以賊起,祭中外山川於神廟,以求助。九年三月甲午,祭諸道州郡城隍於諸神廟,以謝戰捷。十年十月,禱兵捷於群望。二十年十二月,命平壤府,修箕子祠宇,以時祭之。

○辛禑三年七月丙申,都評議司言:「往歲玄陵,將親討紅賊,始立纛,每月,朔望祭之,其弊不細,請停罷。」從之。四年五月甲戌,以時令不和,醮太一於福源宮。五年三月辛未,遣使,醮摩利山。甲申,命淨事色,大醮三界。六年八月辛未,命淨事色,醮開福神於闕庭。十一年三月丙子,命醮於毬庭及淨事色。十四年四月丙辰,遣使,醮助兵六丁。

志卷第十七

註釋[編輯]

  1. 原本「梁」
  2. 原本「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