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高麗史/卷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世家九 高麗史
世家第十 高麗史第十
世家十一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鄭麟趾奉 敎修

宣宗

[編輯]

宣宗安成思孝大王,諱運,字繼天,古諱蒸又祈。文宗第二子,順宗母弟,文宗三年九月庚子,生。幼而聰慧,及長,孝敬恭儉,識量弘遠。博覽經史,尤工製述。十年三月,冊爲國原侯,累封尙書令,進爵爲公。三十七年七月,順宗卽位,加守太師兼中書令。十月乙未,順宗薨,丙申,奉遺詔,服袞冕,卽位於宣政殿,受百官賀。

丁酉,設金剛明經道場於乾德殿。戊戌,王率百官,服喪服,詣宣政殿,行祭禮。畢,百官詣西上閤門奉慰,又陳慰於慈壽殿。

十一月庚申,親臨啓殯哭盡哀,葬於成陵。丁卯,翰林院秦:「凡內外州府郡縣寺院,公私門館號,及臣僚以下名,犯御諱者,及音同者,請改之。」制從之。戊辰,御神鳳樓,赦,加文武官一級。是月,遣侍御史李資仁如遼,告喪。

十二月壬申,設華嚴經道場於乾德殿五日。丁丑,設八關會,御神鳳樓前帳殿,受百官賀,遂幸法王寺。以前月値國恤,至是行之。丁亥,御乾德殿視朝,退御宣政殿,門下侍郞平章事李靖恭,中書侍郞平章事金良鑑,叅知政事王錫、柳洪,陳時政得失。

元年

[編輯]

○(甲子)元年春正月辛丑朔,放朝賀。己巳,普濟寺僧貞雙等秦:「九山門叅學僧徒,請依進士例,三年一選。」從之。

三月庚子朔,東女眞將軍分那老等二十人來,獻馬。

夏四月遼遣勑祭使益州管內觀察使耶律信,慰問使廣州管內觀察使耶律彥等來。甲戌,祭文宗曰:「惟靈,性極禮義之端,體涵中和之粹。王爵馭貴,早襲靑社之封,木神則仁,全賦東方之氣。躬懷忠款以力行,職述貢儀而歲至。一匡致主,朝廷賴其勳,千里於蕃,生民受其賜。方當拱手以仰成,何意上天之不遺?聞訃悼懷,輟朝增欷。嗚呼!歲陰不留,人生如寄,一千年時運之逢,五十載君臣之義,遽藏夜壑之舟,難秘東園之器。宜遄遣於軺音,俾往申於奠禮,魂兮有知,歆此至意。」丁丑,祭順宗曰:「惟靈,辰象純精,嶽潰秀氣,慶發世國,才爲王臣。甫從英妙之年,爰被寵嘉之命,撫封日域,述職天朝。翊戴輸勤,開庇底乂,方茂稱藩之績,遽纏陟岵之憂。議以奪情,俾其襲爵,指軺騑之旣駕,聞驛訃之雲來。復嗟殲良,益用震悼。何舟壑之不息,乃人琴之俱亡?言念忠圖,想見風矩,臨遣輪馭,往陳奠觴,冥神有知,諒我遐意。」

五月壬戌,賜高旻翼等及第。

六月壬午,東女眞寇興海郡母山津農場,戍卒擊敗之,擒五人。戊子,日本國筑前州商客信通等獻水銀二百五十斤。乙未,王子生於延和宮。

秋八月壬申,制:「顯宗南幸時,門下侍中朴成傑扈從有功,於三韓後壁上功臣楊規等錄券,並錄施行。」甲申,宋遣祭奠使左諫議大夫楊景略,副使禮賓使王舜封,弔慰使右諫議大夫錢勰,副使西上閤門副使宋球等來。辛卯,祭奠使聚僧徒,設道場於文宗魂殿三晝夜。壬辰,又設於順宗魂堂。癸已祭文宗祝曰:「惟王紹承慶緖,撫有侯封,道民師俗,禮義是宗。壹意朝廷,倦倦者忠,百名修貢,旣久益恭。重溟萬里,一葦以通,精誠所兆,風濤順從。維此中國,四海會同,較功悼德,孰與王宗?謂宜壽考,藩屛於東,遽茲淪謝,傷怛何窮?遣使陳奠,以寓予衷。」詔曰:「父兄之喪,人倫之大慼,贈賻之禮,朝廷之至恩。興言恭順之蕃,宜被哀榮之典。特馳使指,往致奠儀,以示眷存,以慰號慕。」其弔慰書曰:「不意閔凶,奄失所怙,復聞同産,相繼淪亡,痛毒薦仍,何以勝處?達於予聽,良用惻傷。卿紹承父兄,素有孝友,顗能抑割,以副眷存。今遣使弔慰,兼賜卿弔慰物色,具如別錄,至可領也。」甲午,祭順宗曰:「惟王資質茂美,孝友夙成,履信思順,休有德聲。營營服喪,得禮之經,撫綏一國,良恊民情。謂膺遐福,保此安榮,爲屛爲翰,翼戴朝廷,如何不淑,沈痾遽嬰?惟天報施,稱物平衡,孰雲積善,而夭厥齡?飭我使指,爰棘其行,庶陳薄奠,以寫斯誠。」以王生日爲天元節。

九月己亥,宴宋使於會慶殿。壬寅,又如之。甲辰,餞宴,附表以謝。

二年

[編輯]

○(乙丑)二年春二月丁卯,設天帝釋道場於文德殿。辛未,設金剛經道場於乾德殿七日。癸酉,遼報改元大安,王命有司,告於太[1]廟六陵。乙亥,始令駕幸時,奉仁王般若經前道,遵宋制也。丁丑,對馬島勾當官遣使,進柑橘。丁亥,幸歸法寺,飯僧。

三月丙申,王欲詣文考返魂堂,行寒食兼上巳祭,有司以無哭位,難之。王曰:「禮當從宜」,遂減法從而往。戊戌,宋密州報,帝崩,皇太子卽位。戊申,設佛頂道場於文德殿。甲寅,王如興王寺,飯僧。

夏四月庚午,王弟釋煦,逃入宋。賜金晙等及第。戊寅,幸外帝釋院。甲申,親醮於毬庭。庚寅,以旱,命有司講雲雨經於臨海院七日,又禱於山嶽。壬辰,命近臣錄囚,放輕繫。

五月甲寅,設金剛明經道場於乾德殿七日,禱雨。

六月丁丑,王受菩薩戒於乾德殿。

秋七月壬寅,饗年八十以上男女於毬庭,賜衣帶例物有差。壬子,以文宗大祥,幸興王寺行香。

八月辛未,遣戶部尙書金上琦,禮部侍郞崔思文如宋,弔慰,工部尙書林槩,兵部侍郞李資仁,賀登極。丁丑,奉安文宗神御於景靈殿,親行奠禮。戊寅,御宣政殿,聽斷刑部所奏死囚,停音樂,進素膳。

九月己酉,放輕繫。壬子,親奠於順宗魂殿。遼遣御史中丞李可及來,賀生辰,不及期,人嘲之曰:「使名可及,何不及耶。」

冬十月癸酉,祔文宗於太[1]廟。乙亥,設百高座道場於會慶殿,講仁王經三日,飯僧三萬。

十一月丁酉,祔順宗於太[1]廟。丙午,遼遣落起復使高州管內觀察使耶律盛來。癸丑,遼遣保靜軍節度使蕭璋,崇祿卿溫嶠等,來冊王爲特進檢校太師兼中書令上柱國,食邑一萬戶、食實封一千戶,兼賜冠冕、車馬、圭印、衣帶、綵段[2]等物。己未,王受冊於南郊。

三年

[編輯]

○(丙寅)三年春正月己未,以外戚禮部侍郞李預妻王氏等,授尙宮以下內職,爲王太后宮官,賜俸有差。

二月庚申朔,以守太師兼中書令崔沖,守太尉、門下侍中金元沖,配享靖宗廟,守太尉、門下侍中崔齊顔,守太師兼中書令李子淵,檢校太師、門下侍中王寵之,守太尉、中書令崔惟善,配享文宗廟。丙寅,王上冊於王太后,御乾德殿,受中外賀,賜群臣宴。乇羅游擊將軍加於乃等來賀,獻方物。丁卯,積慶宮主適扶餘侯㸂。戊辰,御神鳳樓,大赦。庚辰,以朝鮮公燾、雞林公熙守太保,常安侯琇、扶餘侯㸂、金官侯㶨、卞韓侯愔守司徒,辰韓侯愉守司空。

閏月甲寅,遣衛尉少卿崔思說如遼,賀天安節,殿中少監郭尙獻方物,戶部侍郞金士珍謝賀生辰。

三月辛酉,避先王謚,改侍中崔肅謚仁孝爲忠懿。己卯,對馬島勾當官遣使,獻方物。乙酉,禱雨於山川。

夏四月癸巳,又禱。甲午,以盧神烈爲戶部尙書,文幹攝兵部尙書,王國髦爲衛尉卿。辛丑,有司以久旱,徙市。庚戌,親禘太[1]廟,加上太祖以下先王先後尊號。癸丑,以李靖恭爲門下侍中、判尙書吏部事,崔奭、金良鑑竝爲門下侍郞平章事,柳洪、王錫爲中書侍郞平章,盧旦爲尙書左僕射叅知政事,崔思諒爲中樞院使,文晃知中樞院事。甲寅,以禘饗,曲赦。

五月戊午,御乹德殿覆試,賜朴景伯等及第。丙子,遣尙書禮部侍郞崔洪嗣如遼,謝落起復。禮賓卿李資智賀正,知中樞院事李子威,尙書左丞黃宗慤謝冊命。又遣告奏使尙書右丞韓瑩,時遼欲於鴨綠江,將起榷場,故請罷之。太白晝見。

六月丁亥朔,王如奉恩寺。癸卯,詔曰:「朕承遺命,叨居大位,近來,變恠屢作,旱魃爲災。庶頼佛神之陰護,群臣匡輔之力,而使陰陽順序,上下咸和,省躬責己,屢示恩宥,尙不得雨,此蓋涼德所致,然恐群下所行,或不合義,命世賢材,棄不見用。惟爾文武常叅官、致政舊德、及散任三品以上員,限今月二十六日,各上封事,朕之過失,刑政之得失,民庶之獘瘼,直言不諱。又擧忠直淸廉有才德者各一人,男女僧道篤行孝順,及不孝悌者,在官不守公道,擾亂法度、侵害小民者,具錄以聞。」

秋七月丙寅,詔曰:「朕覽群臣所上封事,多言世俗尙侈靡,莫有禁制。其令所司與宰臣諸學士風憲長官,據先王典禮,凡衣服車馬品制,斟酌詳定,以聞。」戊寅,德宗後金氏薨。

八月丙戌朔,以刑部尙書邵台輔爲西北面兵馬使,工部尙書柳奭爲東北面兵馬使。癸卯,宣慰國老,賜宴於閤門,駕幸毬庭,親饗庶老男女,賜物有差,篤疾廢疾者,別給酒食。

九月戊午,召兩京武官,閱射於東亭,數月而罷。甲子,遼遣守殿中監史洵直來,賀生辰。丁卯,卞韓侯愔卒。

冬十月甲辰,命內外官,表賀太后生辰,且於正、至、八關,亦如之,永爲定製。己酉,祈雪。

十一月壬戌,親醮祈雪。戊辰,設八關會,幸法王寺,遂幸神衆院。己巳,大會,雪,侍宴群臣皆霑服。及夕將還,天霽月明,王駐輦昌德門外,命諸王,奉觴獻壽,諫議金上琦、李資仁、補闕魏繼廷諫,乃止。

十二月戊戌,召兩京文官,閱射於東亭。

四年

[編輯]

○(丁卯)四年春正月甲寅朔,放朝賀。乙丑,遣告奏使秘書監林昌槩如遼。己巳,命有司,祭山川廟社,以祈神兵助戰。甲戌,親醮於會慶殿。戊寅,東女眞將軍阿盧漢等十九人來,獻土物。己卯,以邵台輔爲吏部尙書。庚辰,遣密進使閤門引進使金漢忠如遼。

二月庚寅,以林槩爲御史大夫,高景爲御史雜端,崔思說爲侍御史。甲午,幸開國寺,慶成大藏經。丁酉,燃燈,王如奉恩寺。東女眞將軍恠八等十九人來,獻馬。癸卯,太白晝見。

三月丙辰,幸龜山寺,飯僧。己未,王如興王寺,慶成大藏殿。辛酉,西女眞酋長所隱豆等十三人來,獻土物,賜爵。癸亥,以崔奭權判尙書吏部事。壬申,日本商重元、親宗等三十二人來,獻方物。甲戌,宋商徐戩等二十人來,獻新註華嚴經板。丙子,親醮太一於文德殿,以祈風雨調順。戊寅,放輕繫。庚辰,御宣政殿視事,門下侍郞平章事崔奭、金良鑑,中書侍郞平章事柳洪,陳時政得失。

夏四月丙戌,宋商傅高等二十人來,獻土物。戊子,中書侍郞平章事王錫卒,輟朝三日。庚子,幸歸法寺,慶成大藏經。乙巳,設金剛經道場於乾德殿七日,禱雨。戊申,又禱於普濟寺。

五月丁巳,再雩。丁卯,王服素襴,謁顯陵,上竹冊。戊辰,設仁王道場於文德殿。庚午,謁景陵。壬申,謁昌陵,皆上竹冊,冊曰:「饗祖之嚴,羲易式崇乎殷薦,感神之理,虞書蓋貴乎至諴,興言孝思,合蕆毖祀。伏念臣謬將沖昧,獲襲燕貽,感時,軫怵惕[3]之心,撰日,擧拜虔之禮。命百辟之執,俾贊盛儀,殫九州之宜,用備馨奠。仰冀亶聰之鑑,曲容克敬之懷。在天競耀於靈威,俯覃純嘏,歷世寢宣於景化,致保昌期。」甲戌,以崔奭修國史,金良鑑判尙書戶部事,崔思諒叅知政事兼西京留守使。乙亥,以金行瓊爲門下侍郞同中書平章事。己卯,親醮於會慶殿,禱雨。

六月壬午,王如奉恩寺。乙酉,設消災道場於會慶殿七日。丙申,幸法王寺。辛丑,放輕繫。

秋七月癸丑,以文晃爲西北路兵馬使兼知中軍兵馬事,李子威爲東北面兵馬使兼知行營兵馬事。丙辰,醮於內庭。己巳,王如興王寺。庚午,東南道都部署奏:「日本國對馬島元平等四十人來獻眞珠、水銀、寶刀、牛馬。」壬申,御宣政殿,視事,崔奭、金良鑑、柳洪、崔思諒,奏陳時政得失。

八月癸未,御宣政殿,聽斷死刑。乙酉,幸王輪寺。己亥,改崇慶宮曰保寧,慶興院曰元禧宮。丙午,幸西京。丁未,以御史大夫林槩爲西北路兵馬使,司宰卿尹翼商知東北路兵馬事。

九月庚戌朔,王次懷蛟驛夜,扈衛軍營火。辛亥,宴侍臣於大同江樓船。癸丑,御長樂殿視事。戊午,遼遣高州管內觀察使高惠來,賀生辰。甲子,以崔奭爲檢校太保,崔思諒檢校太子太師,文晃檢校太子太傅,李子威檢校司空。癸酉,幸興福寺。丙子,放輕繫。戊寅,設燃燈道場於興國寺,又點燈於宮城內外街衢。

冬十月己卯朔,幸興國寺。癸未,幸重興寺。乙酉,親醮於內殿。丁亥,王游覽觀風亭及九梯宮,遂幸永明寺行香,御龍船至大同江,入夜乃還。壬辰,設八關會,御靈鳳樓浮堦觀樂,遂幸興國寺。遣告奏使禮賓少卿柳伸如遼。癸巳,宴親王侍臣於浮堦。乙未,幸興福、金剛二寺。丙申,幸弘福、仁王二寺,遂幸梯淵,御樓船置酒,沿流至大同江,觀射。設百座道場於上京會慶殿,飯僧三萬於毬庭。戊戌,宴群臣於長樂殿。

十一月乙卯,至自西京。丙辰,遣衛尉少卿庾晳如遼,謝賀生辰。壬戌,設八關會,幸法王寺。己巳,遣殿中少監金德均如遼,獻方物。辛未,以維旦爲分司兵部尙書知西京留守事,黃宗慤爲衛尉卿西京副留守。丁丑,尙書右僕射任禧悅卒,輟朝一日。

十二月己卯朔,遣出推使侍御史崔思說於全、晉、羅州道,尙書兵部員外郞李瑋於慶、尙州道,閤門祗候尹瓘於廣、忠、淸州道。己丑,遣刑部侍郞崔翥如遼,賀天安節。庚寅,以崔奭守太尉、判尙書吏部事、監修國史,金良鑑守太尉,柳洪守司空,崔思諒修國史,文晃知中樞院事,李子威同知中樞院事,金忠義爲戶部尙書,朴寅亮爲翰林學士承旨,李預爲翰林學士。甲午,放輕繫。

五年

[編輯]

○(戊辰)五年春正月己酉朔,放朝賀。戊午,遼遣橫宣使御史大未耶律延壽來。

二月甲午,以遼議置榷場於鴨江岸,遣中樞院副使李顔,托爲藏經燒香使,往龜州,密備邊事。

三月己酉,命中書侍郞平章事柳洪,右承宣高景,設醮於氈城,修舊禮也。甲子,賜金富弼等及第。戊辰,以崔思齊爲中樞院使。

夏四月丙申,以旱甚,王率百寮如南郊再雩,以六事自責曰:「政不一歟,民失職歟,宮室崇歟,婦[4]謁盛歟,苞苴行歟,讒夫昌歟?」使童男童女各八人,且舞而呼雩。避正殿,減常膳,徹樂,露坐聽政。壬寅,又禱於宗廟、社稷、山川。

五月辛亥,宋明州歸我羅州飄風人楊福等男女二十三人。己未,遼東京回禮使檢校右散騎常侍高德信來。癸酉,詔曰:「朕不明於德,皇天示譴,三月不雨,慄慄危懼。豈中外囹圄,有眚烖乎?其輕囚薄罪,竝原之。」

秋七月宋明州歸我耽羅飄風人用葉等十人。

九月遣太僕少卿金先錫如遼,乞罷榷場,表曰:「三瀆靡從,雖懼冒煩之非禮,一方所願,豈當緘黙以不言?況昔者,投匭上書,萬姓悉通於窮告,呌閽檛鼓,四聰勿閡於登聞。幸遭宸鑑之至公,盍寫民情而更達?臣伏審承天皇太后,臨朝稱制,賜履劃封,舞干俾格於舜文,執玉甫叅於禹會。獎憐臣節,霑被睿恩。自天皇鶴柱之城,西收彼岸,限日子鼈橋之水,東割我疆。統和十二甲午,年,入朝正位高良,賷到天輔皇帝詔書:『勑高麗國王王治。省東京留守遜寧秦,卿欲取九月初,發丁夫修築城砦,至十月上旬已畢。卿才惟天縱,智達時機,樂輸事大之誠,遠奉來庭之禮。適因農隙,遠集丁夫,用防曠野之寇攘,先築要津之城壘,雅符朝旨,深葉時情。況彼女眞,早歸皇化,服我威信,不敢非違。但速務於完修,固永期於通泰。』其於眷注,豈捨寐興?於時,陪臣徐熙,掌界而管臨,留守遜寧,奉宣而商議,各當兩境,分築諸城。是故,遣河拱辰於鴈門,爲勾當使於鴨綠,晝則出監於東涘,夜則入宿於內城。遂仗天威,漸袪草竊,後來無備,邊候益閑。聖宗之勑墨未乾,太后之慈言如昨,甲寅,年,河梁造舟而通路。乙卯,歲,州城入境以置軍,乙未,設弓口而創亭。丙申,允需頭而毀舍,詔曰:『自餘瑣事,俾守恆規』。又壬寅,年,欲設買賣院於義宣軍南,論申則葺修設罷。甲寅,歲,始排探守庵於定戎城北。回報曰,起蓋年深。當國代代忠勤,年年貢覲。幾遣乎軺車章奏,未蠲乎庵守城橋,矧及茲辰,欲營新市,似負先朝之遺旨,弗矜小國之竭誠。數千里之輪蹄,往來忘倦,九十年之苞篚,輸獻無功,百舌咨嗟,群心怨望。今臣肇承先閥,恪守外蕃,纔寸悰更切於激昻,何片利將興於締構?界連大楚,懽和誓效於灌瓜,地狹長沙,忭舞尙難於回袖。屢飛縑奏,莫奉綸兪,上跼蓋高,下慙有衆。伏望皇帝陛下,排閫臣之橫議,念邊府之殷憂,任耕鑿於田原,復安舊業,禁榷酤之場屋,無使新成。儻免驚騷,永圖報效。」

冬十月丁丑,遼遣太[1]常少卿鄭碩來,賀生辰。

十一月癸亥,賜延和宮元子名昱,賜銀器、匹段[2]、布穀、鞍轡、奴婢。王奉太后,宴於壽春宮,朝鮮、鷄林、常安三公,扶餘、金官二候侍宴,竟夜而罷。壬申,金先錫還自遼,回詔曰:「屢抗封章,請停榷易,諒惟細故,詎假繁辭?邇然議於便宜。況未期於創置,務從安帖,以盡傾輸,釋乃深疑,體予至意。」

十二月庚子,以李顔爲刑部尙書叅知政事,李資仁爲殿中監中樞院副使。是歲,遼遣使,賜羊二千口,車二十三兩,馬三匹。

六年

[編輯]

○(己巳)六年春正月壬申朔,放朝賀。乙亥,發新興倉粟,施京城諸佛寺,設齋祈福。戊戌,設消災道場於會慶殿五日。

二月辛酉,親祀天地、山川於毬庭,以祈福。

三月庚寅,設楞嚴道場於乾德殿七日。

夏四月辛丑朔,隕霜。

六月辛丑,禱雨於宗廟七陵。庚申,以崔思齊叅知政事,朴寅亮同知中樞院事,徐靖爲三司使,金上琦爲右散騎常侍。

秋八月甲辰,東女眞歸德將軍西害等十四人來,獻馬。庚戌,宋明州歸我飄風人李勤甫等二十四人。癸丑,以修葺國學,備儀仗,移安文宣王於順天館。丙辰,斷死刑。日本國大宰府商客,來獻水銀、眞珠、弓箭、刀劒。

九月乙亥,遼遣永州管內觀察使楊璘來,賀生辰。丁丑,以天元節,宴遼使於乾德殿,王製賀聖朝詞曰「露冷風高秋,夜淸月華明。披香殿裏欲三更,沸歌聲擾擾。人生都似幻,莫貪榮。好將美醁滿金觥,暢懽情。」

冬十月己亥,宋商楊註等四十人來,獻土物。己酉,宋商徐成等五十九人來,獻土物。辛亥,講仁王經於會慶殿三日,飯僧三萬。戊午,寘新鑄十三層黃金塔於會慶殿,設慶讚會。宋商李珠、楊甫、楊俊等一百二十七人來,獻土物。辛酉,王太后始創國淸寺。

十一月丁卯朔,日食。東女眞酋長高舍等二十一人來,獻馬。

十二月守司空柳洪新第成,王命太[1]僕卿李資義賫詔,賜銀器、匹段[2]、鞍馬。

七年

[編輯]

○(庚午)七年春正月丁卯朔,放朝賀。己丑,禮賓省據乇羅勾當使申狀奏:「星主游擊將軍加良仍死,母弟陪戎副尉高福令繼之,賵賻之物,宜準舊例支送。」制可。壬辰,普濟寺水陸堂火。先是,嬖人攝戶部郞中、知太史局事崔士謙入宋,求得水陸儀文,請王作此堂,功未畢而火。

二月甲寅,東女眞都領也沙等十七人來,獻馬,賜物有差。丙辰,以柳洪爲門下侍郞平章事、判兵部事,崔思齊爲中書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子威爲尙書右僕射、叅知政事、修國史。己未,東女眞都領䙚於乃等二十二人來,獻馬。壬戌,東女眞禿達等三十四人,來朝。

三月己巳,宋商徐成等一百五十人來,獻土物。戊子,夜大震電,新興倉災。罷弘圓、國淸兩寺之役。

夏五月丙寅,御乾德殿覆試,賜李景泌等及第。時以景泌程文不合格,譏謗主司。

六月庚子,御史臺奏:「寧遠兵馬錄事禹汝維侵擾邊民,聚歛財賄,請付廷尉論斷。」制可。甲辰,制:「災變屢作,時雨愆期,放內外公徒私杖以下罪,官吏犯法罷職者,理無私曲,量敍本品。」

秋七月癸未,遣戶部尙書李資義,禮部侍郞魏繼廷如宋,謝恩兼進奉。

九月辛未,遼遣利州管內觀察使張師說等三十一人來,賀生辰。庚辰,「再宴遼使於乾德殿,令三節人坐殿內。左右有司奏:「再宴使者,古無此例,三節就坐殿內,亦所未聞。」王曰:「使者賷御製天慶寺碑文以來,宜加殊禮。」不從。戊子,東女眞懷化將軍阿於大等十五人來,獻馬。

冬十月丙午,王奉太后,幸三角山。庚戌,幸僧伽窟,遂幸藏義寺。癸丑,幸仁壽寺,行香。甲寅,駕次山路,民年百歲者一人、八十者三人,謁於路,各賜物存問。戊午,幸神穴寺,設五百羅漢齋。

十一月辛酉朔,至自三角山,赦。

十二月壬辰,祈雪。庚子,再祈於諸神廟。壬寅,又祈。遼遣橫宜使益州管內觀察使耶律利稱來。宋賜文苑英華集。

八年

[編輯]

○(辛未)八年春正月丁卯,宴群臣於乾德殿,各賜廐馬。

二月癸丑,遼東京持禮回謝使禮賓副使鳥耶呂來。

三月丙子,東女眞寧塞將軍皆多漢等四十人來,獻槖駞及馬。

夏四月丁未,中樞院副使李資仁卒。癸丑,門下侍郞平章事鄭惟産卒,謚貞順。

五月己未朔,日食,太白晝見,經天七十日。乙丑,祈雨於社稷。王如興王寺。丁卯,祈雨於太[1]廟、七陵。

六月甲午,再祈於社稷。丁酉,又祈於大[1]廟、七陵。甲辰,都兵馬使奏:「往年,蕃賊寇昌州,兵馬錄事安先俊等領卒,出屯德寧戌,遣郞將高猛等,追捕奮擊,賊大潰。校尉崇儉隊正邊鶴等突入賊中,士卒增氣,俘斬有功,乞加職賞,以勸將來,」制可。丙午,李資義等還自宋,奏云:「帝聞我國書籍多好本,命館伴,書所求書目錄,授之乃曰:『雖有卷第不足者,亦須傳寫附來。』」《百篇尙書》、《荀爽周易》十卷、《京房易》十卷、《鄭康成周易》九卷、《陸績注周易》十四卷、《虞飜注周易》九卷、《東觀漢記》一百二十七卷、《謝承後漢書》一百三十卷、《韓詩》二十二卷、《業遵毛詩》二十卷、《呂悅字林》七卷、《古玉篇》三十卷、《括地誌》五百卷、《輿地誌》三十卷、《新序》三卷、《說苑》二十卷、《劉向七錄》二十卷、《劉歆七毗》七卷、《王方慶園亭草木䟽》二十七卷、《古今錄驗方》五十卷、《張仲景方》十五卷、《元白唱和詩》一卷、《深師方黃帝鍼經》九卷、《九墟經》九卷、《小品方》十二卷、《陶隱居效驗方》六卷、《尸子》二十卷、《准南子》二十一卷、《公孫羅文選》、《水經》四十卷、《羊祐老子》二卷、《羅什老子》二卷、《鍾會老子》二卷、《阮孝緖》七錄、《孫盛晉陽秋》三十三卷、《孫盛魏氏春秋》二十卷、《干[5]寶晉記》二十二卷、《十六國春秋》一百二卷、《魏澹後魏書》一百卷、《魚豢魏略》、《劉璠梁典》三十卷、《吳均齊春秋》三十卷、《元行沖魏典》六十卷、《沈孫齊紀》二十卷、《楊雄集》五卷、《班固集》十四卷、《崔駰集》十卷、《汲冢紀年》一十四卷、《謝靈運集》二十卷、《顔延年集》四十一卷、《三敎珠英》一千卷、《孔逭文苑》一百卷、《類文》三百七十卷、《文館詞林》一千卷、《仲長統昌言》、《社恕體論》、《諸葛亮集》二十四卷、《王羲之小學篇》一卷、《周處風土紀》一卷、《張揖廣雅》四卷、《管絃志》四卷、《王詳撰音樂志》、《蔡邕月令章句》十二卷、《信都芳撰樂書》九卷、《古今樂錄》十三卷、《公羊墨[6]守》十五卷、《穀梁廢疾》三卷、《孝經劉邵注》一卷、《孝經韋昭注》一卷、《鄭志》九卷、《爾雅圖贊》二卷、《三蒼》三卷、《埤蒼》三卷、《衛宏宮書》一卷、《通俗文》二卷、《凡將篇》一卷、《在昔篇》一卷、《飛龍篇》一卷、《聖皇章》一卷、《勸學篇》一卷、《晉中興書》八十卷、《古史考》二十五卷、《伏侯古今注》八卷、《三輔黃圖》一卷、《漢官解詁》三卷、《三輔決錄》七卷、《益部耆舊傳》十四卷、《襄陽耆舊傳》五卷、《稽康高士傳》三卷、《玄晏春秋》三卷、《干[5]寶搜神記》三十卷、《魏名臣秦》三十一卷、《漢名臣奏》二十九卷、《今書七志》十卷、《世本》四卷、《申子》二卷、《隋巢子》一卷、《胡非子》一卷、《何承天性苑》、《高士廉氏族志》一百卷、《十三州志》十四卷、《高麗風俗紀》一卷、《高麗志》七卷、《子思子》八卷、《公孫尼子》一卷、《愼子》十卷、《晁氏新書》三卷、《風俗通義》三十卷、《氾勝之書》三卷、《靈憲圖》一卷、《大衍曆》、《兵書接要》七卷、《司馬法漢圖》一卷、《桐君藥錄》二卷、《黃帝大素》三十卷、《名醫別錄》三卷、《曹植集》三十卷、《司馬相如集》二卷、《桓譚新論》十卷、《劉琨集》十五卷、《盧諶集》二十一卷、《山公啓事》三卷、《書集八》十卷、《應璩百一詩》八卷、《古今詩苑英華集》二十卷、《集林》二十卷、《計然子》十五卷。

秋七月壬戌,尙書左僕射致仕盧旦卒,謚匡獻。丁丑,以金上琦爲戶部尙書政堂文學,柳奭同知中樞院事。

八月丁卯,中書侍郞平章事崔思齊卒。制曰:「宋人田盛善書札,陳[7]養有武藝,敦請留止,且加職秩,以勸來者。」

閏月己未,王避正殿素膳,丹筆定罪。甲子,設藏經道場於會慶殿,王行香,且製詩以示歸崇之意。

九月庚寅,御賞春亭,召鷄林公熙,扶餘公㸂,門下侍郞平章事柳洪,左僕射邵台輔,兵部尙書徐靖,上將軍王國髦,直門下省高景,翰林學士孫冠等,置酒,從容問以邊事。癸巳,遼遣永州管內觀察使高崇來,賀生辰。

冬十一月丙午,門下侍郞平章事柳洪卒。庚戌,祈雪於社稷。

十二月癸亥,門下侍郞平章事李顔卒,謚襄愼。

九年

[編輯]

○(壬申)九年春正月甲申朔,以雨雪,放朝賀。己丑,中樞院使、刑部尙書致仕朴揚旦卒,輟朝三日。丁酉,以金上琦爲吏部尙書,林槩同知中樞院事。庚子,東女眞阿盧漢等二十人來,獻土物。

二月己卯,東女眞懷化將軍三彬等來,獻馬。耽羅星主懿仁來,獻土物,加定遠將軍,賜衣帶。壬午,宣麻以邵台輔叅知政事。

三月丙辰,市巷民家六百四十戶火。是月,王憂勞萬機,頗覺不豫,移御文德殿,命內醫進養性方藥。忽有感,作古風長篇,其末云:「藥效得否何敢慮,浮生有始豈無終?唯應願切修諸善,淨域超昇禮梵雄。」王春秋鼎盛,而有此作,見者驚恠。

夏四月乙卯,以叅知政事邵台輔權判西北面兵馬事兼中軍兵馬使,中樞院使徐靖爲西北面兵馬使兼中軍兵馬使,政堂文學金上琦權判東北面兵馬事兼行營兵馬使,同知中樞院事林槩爲東北面兵馬使兼行營兵馬使。戊午,冊宮人李氏爲王妃。制加金官侯㶨守太尉兼中書令。丙寅,金官侯㶨卒。戊辰,遼東京持禮使高良慶來。辛巳,御文德殿覆試,賜金誠等及第。

六月己未,以柳奭知中樞院事,李預同知中樞院事。庚申,詔曰:「朕嘗聽日者崔士謙之奏,修補景陵虛缺。近覽司天少監黃忠現等封事,士謙修補,反爲壓禳,將使先靈,不安玄寢。其令刑部,囚士謙鞫問。」乙丑,以政堂文學金上琦修國史。丙寅,王受菩薩戒於乾德殿。壬申,王太后設天台宗禮懺法於白州見佛寺,約一萬日。乙亥,以徐靖叅知政事。

秋七月乙酉,叅知政事崔思諒卒。

八月乙丑,以李子威爲尙書右僕射、權知門下省事兼西京留守使,初子威以宰相,監校入宋表奏,誤書遼年號,宋朝卻其表。由是責罷,不數月,干謁內嬖,得拜是職,時人譏之。戊辰,幸西京。己巳,放崔士謙於仙山島。

九月壬午,王太后薨於西京。乙酉,遼遣王鼎來,賀生辰。

冬十月丙子,至自西京。

十一月庚子,太白晝見,經天。

十二月癸亥,東女眞餘羅弗等二十人來,獻土物。壬申,地震。

十年

[編輯]

○(癸酉)十年春正月己卯朔,放朝賀。

二月甲寅,宋明州報信使黃仲來。

三月戊寅,命元子昱,入居壽春宮,以同知中樞院事柳奭,左諫議大夫孫冠爲太子左右詹事。壬午,西北路兵馬使奏:「北審三人,慕化來投。」賜衣及田宅。

夏四月己酉,門下侍中致仕文正卒。癸丑,設藏經道場於會慶殿六日,王親製贊三寶詩。乙卯,遼遣高州管內觀察使馮行宗,來命王起復。

五月戊戌,以邵台輔爲中書侍郞平章事、判刑兵部事,徐靖爲尙書左僕射、叅知政事,金上琦爲吏部尙書、叅知政事、修國史,柳奭爲禮部尙書、叅知政事,林槩爲中樞院使、刑部尙書,李預知中樞院事、翰林學士承旨。庚子,創弘護寺於城東。

六月甲子,親醮於內殿,以祈農事。

秋七月癸未,西海道按察使奏:「安西都護府轄下延平島巡檢軍,捕海船一艘,所載宋人十二,倭人十九,有弓箭、刀劍、甲冑、幷水銀、眞珠、硫黃、法螺等物。必是兩國海賊共欲侵我邊鄙者也。其兵仗等物,請收納官,所捕海賊,竝配嶺外,賞其巡捕軍士。」從之。壬辰,遣兵部尙書黃宗慤,工部侍郞柳伸如宋謝恩。

八月壬申,免內外死罪,流海島。

九月丁丑,王詣仁睿太后返魂殿,行小祥祭。壬午,遼遣永州管內觀察使大歸仁來,賀生辰。

十二月甲子,遼遣橫宣使安州管內觀察使耶律括來。

十一年

[編輯]

○(甲戌)十一年春正月癸酉朔,放朝賀。壬辰,日傍有彗。

二月丙午,以屢有天變,赦。戊申,王將閱兵,御史臺奏:「兵金也克木。方春盛,德在木,而閱兵逆生氣也。」不聽。

三月甲戌,王祭仁睿太后於返魂殿。甲申,國子祭酒韓儉三,上表請老,許之。丙戌,東女眞將軍仍於等來,獻馬九匹。丁亥,醮於毬庭。甲午,賜鄭克恭等及第。

夏閏四月壬辰,王不豫。甲午,宰臣樞密及宗室,詣延英殿北門起居。

五月壬寅,王薨於延英殿內寢,卽日遷殯於宣德殿。壽四十六,在位十一年。謚曰思孝,廟號宣宗,葬於城東,陵曰仁陵,仁宗十八年,加謚寬仁,高宗四十年,加顯順。

後人評價

[編輯]

○李齊賢贊曰:「詩者,志之所之,在心爲志,發言爲詩。觀宣宗文德殿餌藥詩,有類於趙孟視蔭愒日之詩,何哉?趙孟列國之卿,其語偸,君子尙譏之,況王者乎?以宣宗聰明好學,不讀非聖之書,而無苟且之意。明良賡載之歌則尙矣,大風慷慨之作,何遽不若乎?不及三年,遂棄群臣,嗚呼!」

獻宗

[編輯]

獻宗恭殤大王,諱昱,宣宗元子,母曰思肅太后李氏,宣宗元年六月乙未生。性聰慧,九歲好書畫,凡所見聞,未嘗遺忘。十一年五月壬寅宣宗薨,奉遺命,卽位於重光殿。甲寅葬宣宗於仁陵。

六月庚午朔尊母爲太后。甲申以邵台輔、李子威竝爲門下侍郞平章事上柱國,柳奭爲尙書左僕射柱國,林槩叅知政事,李資義知中樞院事,崔思諏同知中樞院事、左散騎常侍。乙酉文宗妃崇化宮主金氏卒。戊子御神鳳樓,大赦。宋都綱徐祐等六十九人,乇羅高的等一百九十四人來,賀卽位,獻土物。己亥以朝鮮公燾、鷄[8]林公熙守太師,常安公琇、扶餘公㸂守太保,辰韓侯愉、漢山侯昀、樂浪伯瑛守司徒。

秋七月丁卯宋都綱徐義等來,獻土物。

八月庚午朔詔曰:「定州宣德鎭境內,蝗蟲爲災,其令群臣,各上封事。」甲戌宋都綱歐保、劉及、楊保等六十四人來。

冬十一月壬子饗年八十以上者於毬庭,賜物有差。

十二月遼勑祭使蕭遵烈,副使梁祖述,慰問使蕭褫,起復使郭人文等來。乙酉勑祭使,詣返魂堂,祭宣宗。王迎詔助祭。詔曰:「朕言念先臣,保全亮節,將被便蕃之寵,遽從汗漫之遊。靈魄未遙,渥恩宜及,遣陳祭酹,庸表眷懷。今差永州管內觀察使蕭遵烈,衛尉少卿梁祖述,充勑祭使副,祭所諸物,具如別錄。」祭文曰:「惟靈器範淵英,姿神秀邁。慶遇風雲之會,恭依日月之華,承祖業之貽休,纘王藩之嗣理。表海遵修於舊服,朝天奉達於勤誠。寔稟義方,克全忠節,將加寵懋,奄至淪亡。聞訃奏以玆來,痛恩褒之莫及。特遣騑傳,往陳奠觴,凝想貞魂,固諒深意。」祭訖,王還宮。慰問使,傳詔於乾德殿,詔曰:「省所奏高麗國王薨逝事,具悉。朕以先臣表是東海,方賴匡扶之績,遽聆隕越之災。顧爾幼沖,遘斯凶閔,當永思於纘襲,用少節於哀摧,順以禮文,副予遐念。今差廣州防禦使蕭褫,賚詔往彼慰問,兼賜賻贈,具如別錄。」丙戌起復使,傳詔於乾德殿,詔曰:「王適遘家艱,爰膺世嗣。凷苫在制,然孺慕以鍾情,金革從權,固牽復而就政。諒極哀榮之至,勉符眷委之深。今差崇祿卿郭人文往彼,賜卿起復告勑,各一道。」官告曰:「立孝惟親,在苴麻則禮當終慼,移忠於國,順金革則義貴從權。故襄子繇發命以卽戎,伯禽因有爲而攝事。朕若稽古典,誕撫庶邦,眷靑社之名封,迺皇家之鉅屛。上帝不憖,列侯雲薨,屬令嗣以有成,宜舊服以與繼。式涓剛吉之旦,載考牽復之文,僉議允諧,寵章攸擧。高麗國王嗣子王昱,慶隆世嫡,才茂人英。龍星騰七宿之精,夙鍾其智,木神冠五行之秀,生富於仁。爰在妙齡,早推俊器,方幹承家之蠱,遽罹陟岵之艱,訃奏雲來,盡傷攸至。然痛纏苫塊,三年未忍奪其情,而任重蕃垣,一日不可虛其守。是用特降出綸之命,俾從始墨之絰[9],付駞鈕之崇權,升鳳池之峻秩。檢階優錫,勳邑兼新,與襲國封,用慰人望。於戱!肇爾烈祖,臣於我朝,誓著泰山,表玆東海。尊主庇民而有裕,貽孫翼子以承休。顧惟八世之莫京,皆獲一卣之所賜。汝其祇蹈先訓,永懷令圖,勤儉可以保民,信義可以行政,服是炯戒,往惟欽哉!可起復驃騎大將軍檢校太尉兼中書令上柱國高麗國王、食邑七千戶、食實封七百戶。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元年

[編輯]

○(乙亥)元年春正月戊戌朔,放朝賀。日傍有彗。王幼沖,不知修省,只引內醫三四人,討問方書,或習書畫。庚戌以王國髦權尙書兵部事。

二月庚辰燃燈,王如奉恩寺。甲申東女眞懷化將軍所羅等二十八人來,獻馬。丁亥東女眞奉國將軍豆門等四十八人來,獻馬。王御宣政殿,賜見,命近臣崔弘嗣問邊宜,賜酒食、衣帶、布帛。辛卯宋商黃沖等三十一人,與慈恩宗僧惠珍來。王命近臣文翼,備軒蓋迎珍,置於普濟寺。珍常曰:「爲欲見普陁落山聖窟而來,請往觀之。」朝議竟不許。

三月辛丑常安公琇卒。

夏四月己卯賜兪進等及第。

五月丙申太后如玄化寺,設宣宗小祥齋。己酉以柳奭判三司事,李預爲政堂文學、刑部尙書,李資義爲中樞院使,孫冠知中樞院事、翰林學士承旨。癸丑遼東京回禮使高遂來,遂私獻綾羅彩段[2]甚多。王御乾德殿引見,命近臣問留守安否,賜酒食、衣襨[10]

六月己卯王受木叉戒於乾德殿。

秋七月戊戌行遼壽昌年號。丙午饗於太[1]廟。王居亮陰,圓丘、方澤、宗廟、社稷,及凡載祀典者無不擧。癸丑乇羅高勿等八十人來,獻土物。庚申李資義謀亂伏誅。癸亥以邵台輔權判吏部事,王國髦權判兵部事。

八月甲子朔以黃仲寶爲尙書右僕射。乙丑以大叔鷄林公熙爲中書令,百官就邸陳賀。甲戌宋商陳義、黃宜等六十二人來,獻土物。癸未以孫冠爲樞密院使,崔思諏爲吏部尙書、知樞密院事。甲申命修東京皇龍寺塔。

九月乙未以邵台輔特進守司徒、判吏部事,金上琦、柳奭並爲中書侍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林槩守司空、尙書左僕射、判戶部事,王國髦爲右僕射、叅知政事判兵部事、柱國,黃宗慤同知樞密院事。丙申放李資義黨兵部員外郞金德忠於遠地。戊戌詔曰:「昨者,權姦謀亂伏誅,此實將相宣力之效。雖己拔亂,益勤修省,凡諸寃獄,悉令寬宥,內外贖銅小罪,皆許免除。「庚子以金先錫爲刑部尙書,王國髦判都兵馬事。

冬十月己巳制曰:「朕承先考遺業,謬卽大位,年當幼沖,體亦病羸,不能撫邦國之權,塞士民之望。陰謀橫議,交起於權門,逆賊亂臣,屢干於內寢。斯皆涼德所致,常念爲君之難。竊見大叔鷄林公,曆數在躬,神人假手,咨爾有衆,奉纂丕圖。朕當退居後宮,獲全殘命。」乃命近臣金德釣等,迎鷄林公熙於宗邸禪位,遂退居後宮。肅宗二年閏二月甲辰薨於興盛宮,壽十四,在位一年。謚曰懷殤,葬於城東,陵曰隱陵。睿宗卽位,改謚恭殤,廟號獻宗。高宗四十年,加謚定比。

後人評價

[編輯]

○李齊賢贊曰:「禹之傳子,爲慮後世。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不動者,分素定也。顯之三子,兄弟相傳,以及於順,順以居喪過哀,夭折無嗣,而傳於宣。宣薨而太子嗣,是爲獻宗。國人習熟見聞,乃謂『宣有五弟,而立孺子』,以是歸非,何不思之甚也?唯不得周公於親,博陸於臣,委任而輔政,其危且亂,可翹足而待也。後世,有不幸而遺大投艱於襁褓之中者,可以此爲誡哉。」

世家卷第十

註釋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原本「大」
  2. ^ 2.0 2.1 2.2 2.3 原本「叚」
  3. 原本「愓」
  4. 《東亞大本》作「媂」,誤也
  5. ^ 5.0 5.1 原本「於」
  6. 原本「黑」
  7. 原本「東」
  8. 《東亞大本》作「錐」,誤也
  9. 原本「經」
  10. 原本「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