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 (四庫全書本)/卷106中
魏書 卷一百六中 |
欽定四庫全書
魏書卷一百六中
齊 魏 收 撰
志第六
地形二中
兗州〈後漢治山陽昌邑魏晉治闕邱劉義隆治瑕丘魏因之〉
領郡六 縣三十一
戸八萬八千三十二
口二十六萬六千七百九十一
泰山郡〈漢髙帝置〉
領縣六
戸二萬六十八百
口九萬一千八百七十三
鉅平〈二漢晉屬治平樂城有亭亭山祠霍城陽關城鉅平城祝 防城龍山祠〉奉髙〈二漢晉屬有梁父山岱嶽祠王符山故明堂基〉博平〈二漢晉曰博屬後改有博平城防城龍山祠野首山牟山祠伍子胥廟〉嬴〈二漢晉屬有馬耳山祠汶水出焉唐阜嬴城銅冶山〉牟〈漢晉屬有萊蕪城平州城牟城望石山〉梁父〈二漢晉屬有莬裘澤徂來山在北梁父城龜山羊續碑貞女山祠雲母山〉
魯郡〈秦置為薛郡髙後改為魯國皇興中改〉
領縣六
戸一萬五千一百六十
口四萬七千三百二十九
魯〈二漢晉屬有牛首亭五父衢尼邱山房山魯城叔梁紇廟孔子墓廟沂水泗水季武子臺顔母祠魯昭公臺伯禽冢魯文公冢魯恭王陵宰我冢兒寛碑〉汶陽〈二漢晉屬有桑杜邱新甫山嵎山春舒城汶陽城〉鄒〈二漢晉屬有叔梁紇城嶧山鄒山〉陽平〈劉駿置魏因之有滕城〉新陽〈前漢屬東海後罷劉駿復魏因之〉
髙平郡〈故梁國漢景帝分為山陽國武帝改為郡晉武帝更名〉
領縣四
戸一萬一千一百二十四
口二萬五千八百九十六
髙平〈二漢屬山陽晉屬前漢橐也後漢章帝更名有洸水千秋城胡陸城齊城髙平山承雀山伏羲廟〉方與〈二漢屬山陽晉屬有方與城〉金鄉〈後漢屬山陽晉屬有金鄉山范巨卿冢碑〉平陽〈二漢晉曰南平陽漢屬山陽晉屬有平陽城㳿城白馬溝〉
任城郡〈後漢孝章帝分東平為任城國晉永嘉後罷神龜元年分髙平置〉
領縣三
戶八千五十
口二萬一千七百八十九
任城〈前漢屬東平後漢晉屬有任城唐陽城華陽城〉亢父〈前漢屬東平後漢晉屬有亢父城女媧冢風伯祠〉鉅野〈二漢屬山陽晉屬髙平後屬有鉅野城武安城武平城任山祠〉
東平郡〈故梁國漢景帝分為濟東國武帝改為大河郡宣帝為東平國後漢晉仍為國後改〉
領縣七
戶二萬七百五十二
口六萬一千八百一十
無鹽〈二漢晉屬有龍山無鹽城南章北章城〉范〈有淶溝〉須昌〈前漢屬東郡後漢晉屬治須昌城有濟溝〉夀張〈有郃城〉平陸〈二漢晉屬曰東平陸後改有廣武城〉富城〈二漢晉屬有富城上城武強城左邱明冢〉剛〈前漢屬泰山後漢屬濟北晉曰剛平後改治剛城〉
東陽平郡〈故東平地劉義隆置尋罷劉駿復魏因之治平陸城〉
領縣五
戸六千一百四十六
口一萬八千九十四
元城〈劉義隆置魏因之冇寜陽城〉樂平〈劉義隆置魏因之有青山祠魯溝水〉頓丘〈劉駿置魏因之有乗城〉館陶〈劉義隆置魏因之有唐陽城〉平原〈劉駿置魏因之有苦城鉅野澤〉青州〈後漢治臨淄司馬徳宗治東陽魏因之〉
領郡七 縣三十七
戶七萬九千七百五十三
口三十萬六千五百八十五
齊郡〈秦置〉
領縣九
戶三萬八百四十八
口八萬二千一百
臨淄〈二漢晉屬有公孫接冢晏嬰冢齊莊公冢營邱齊臺堯山祠〉昌國〈二漢晉屬有紀信冢〉益都〈魏置有釣室〉盤陽〈前漢屬濟南後漢晉屬有朱虛城大峴山有甑山鉅平山太山祠〉平昌〈前漢屬琅邪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延興三年屬〉廣饒〈二漢晉屬有吳頭山〉西安〈二漢晉屬有逄山八士山〉安平〈二漢晉曰東平後改前漢屬淄川後漢屬北海後屬有覆釜山〉廣川〈有牛山仲父冢黑山石硯山齊桓公冢四豪冢〉
北海郡〈漢景帝置治平夀城〉
領縣五
戸一萬七千五百八十七
口四萬六千五百四十九
下宻〈前漢屬膠東國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劇〈二漢屬晉屬琅邪後屬有倉山〉都昌〈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有徐偉長冢〉平夀〈二漢屬晉屬齊郡後屬有浮山有金關山〉膠東〈前漢曰膠東國後漢屬北海晉屬齊郡後屬有逄萌冢〉
樂安郡〈漢髙帝為千乗國後漢和帝更名樂安國晉改〉
領縣四
戶五千九百一十六
口一萬三千二百三十九
千乗〈前漢屬千乗後漢屬晉罷後復屬〉博昌〈前漢屬千乗後漢晉屬〉安徳 般渤海郡〈故臨淄地劉駿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五千二百七十九
口一萬三千七百五
重合 脩 長樂〈有王陵冢〉
髙陽郡〈故樂安地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五
戶六千三百二十二
口一萬七千六百六十七
髙陽 新城 鄴 安次 安平
河間郡〈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六
戶五千八百三十
口一萬四千八百一十八
阜城 城平 武垣 樂城 章武〈有張釋之冢〉南皮〈劉駿置魏因之有望海臺〉
樂陵郡〈故千乗地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五
戶七千九百七十一
口一萬八千五百一十五
陽信〈有千乗城博昌城〉樂陵〈有姑城〉厭次 新樂 濕沃齊州〈治歴城劉義隆置冀州皇興三年更名〉
領郡六 縣三十五
戶七萬七千三百七十八
口二十六萬九千六百六十二
東魏郡〈劉駿置魏因之治歴城後徙臺城〉
領縣九
戶一萬九千一百三十
口七萬三千五百七十
蠡吾〈劉駿置魏因之有龍山〉頓丘〈劉駿置魏因之有飛鳥峴〉肥鄉〈有平陵城巨合城〉聊城〈有臺城管城〉衛國〈有挺城石湯水鷄山〉博平〈有七鼓城逄陵城長白山〉安陽〈有魚溝〉東魏〈有嶂山出錫有蒼浪溝時水〉臨邑〈劉駿置魏因之有刀環水鵲山隰隂城〉
東平原郡〈劉裕置魏因之治梁鄒〉
領縣六
戶一萬三千九百二十九
口四萬四百三
平原〈有黃山〉鬲〈有髙苑城平原城〉臨濟〈有鄒平城建新城〉茌平〈有闕城〉廣宗〈有胡山平郭城〉髙唐
東清河郡〈劉裕置魏因之治盤陽城〉
領縣七
戶六千八百一十
口二萬二千五百七十四
清河 繹幕〈有隴水〉鄃〈有淳于髠冢金雀山〉零 武城〈有昌國城〉貝丘〈有萊蕪城〉饒陽〈舊屬青州太和十八年分屬〉
廣川郡〈劉裕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三千九百四十五
口一萬一千四百七十二
武強 索盧 中水〈有長城三總山〉
濟南郡〈漢文帝為濟南國景帝為郡後漢建武中復為國晉改〉
領縣六
戶二萬一十七
口六萬八千八百二十
歴城〈二漢晉屬有黃臺華不注山華泉匡山舜山祠娥姜祠〉蓍〈二漢晉屬治蓍城〉平陵〈二漢晉屬曰東平陵後改有章邱城洛盤城平陵城女郎山祠〉土鼓〈二漢屬晉罷後復有龍盤山〉逢陵〈有於陵城〉朝陽〈二漢屬後漢曰東朝陽後改晉屬樂安後屬有朝陽城〉
太原郡〈劉義隆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戶一萬三千五百六十
口五萬八百二十三
太原〈司馬徳宗置魏因之治升城有靡溝垣城〉祝阿〈二漢屬平原晉屬濟南後屬有唐城陽城〉山荏〈二漢晉屬泰山後屬有咸山祗山格馬山〉盧〈前漢屬太山後漢晉屬齊北後屬有盧城平隂城孝子堂〉鄭州〈天平初置潁州治長城武定七年改治潁隂城〉
領郡三 縣九
戶六萬二千一百七十三
口二十七萬四千二百四十二
許昌郡〈天平元年分潁川置〉
領縣四
戶二萬五千三百二十七
口一十萬四千四百六十三
許昌〈二漢晉屬潁川即許都也治許昌城有西梁城〉扶溝〈前漢屬淮陽後漢晉屬陳留真君七年併長平屬焉後屬有白亭城蔡河扶溝城康溝水龍洲陂刀陵岡〉鄢陵〈二漢晉屬潁川有鄢陵城馬領城向城張揚城蔡澤陂深陂三門陂唐旦冡〉新汲〈二漢晉屬潁川有新汲城長合城臨春城平侯城鴨子陂〉潁川郡〈秦置漢髙改曰韓國尋復〉
領縣三
戶二萬二千四十四
口一十萬五千九百九
長社〈二漢晉屬有長葛城長平城望馬臺鷄鳴城鍾皓墓白鴈陵〉臨潁〈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潁隂屬之有殷湯城〉潁隂〈二漢晉屬真君七年併臨潁元象二年復有荀爽墓東西二武城博望城〉陽翟郡
領縣二
戶一萬四千八百二
口六萬三千八百七十
黃臺〈興和元年分陽翟置有葛溝水黃臺岡〉陽翟〈二漢屬潁川晉屬河南尹興和元年屬有陽翟城康城禹山祠赤沙澗九山祠呂不韋墓〉
濟州〈治濟北碻磝城泰常八年置〉
領郡五 縣十五
戶五萬三千二百一十四
口一十四萬五千二百八十四
濟北郡〈漢和帝置〉
領縣三
戶九千四百六十七
口二萬九千三百九十九
臨邑〈二漢屬東郡𣈆屬有昌鄉城臨邑城吳城〉東阿〈二漢屬東郡晉屬有東阿城衛城濟城〉盧〈前漢屬泰山後漢晉屬有桞舒城鼓城盧子城〉
平原郡〈漢髙帝置皇始中屬冀州太和十一年分屬武泰初立南冀州永安中罷州〉
領縣四
戶二萬二千二百五十
口五萬九千四百三十七
聊城〈二漢屬東郡晉屬魏置大平鎮後罷併郡有王城郡縣治有畔城〉博平〈二漢屬東郡晉屬有博平城桑葉城濕水〉茌平〈前漢屬東郡後漢屬濟北晉屬治鼓城有茌平城陽城〉西聊〈孝昌中分聊城置治聊城〉東平郡〈太常中置太和末罷建義中復治秦城〉
領縣二
戶八千八百九十六
口二萬五千一百三
范〈二漢屬東郡晉屬兗州東平後屬治秦城〉夀張〈前漢曰夀良屬東郡光武改後漢晉屬兗州東平後屬有梁山髙陽城豐城雲城〉
南清河郡〈晉泰寜中分平原置治莒城〉
領縣三
戶一萬一百三十五
口一萬三千九百八十五
鄃〈二漢晉屬清河太和中屬平原治鄃城〉零〈二漢晉屬清河太和中屬平原後屬治零城有莒城〉髙唐〈二漢晉屬平原後罷景明三年復〉
東濟北郡〈孝昌三年置〉
領縣三
戶二千四百六十四
口六千六百七十八
肥城〈前漢屬泰山後漢屬濟北晉罷後復屬治肥城〉榖城〈後漢屬東郡晉屬濟北後屬〉虵丘〈前漢屬泰山後漢晉屬濟北後屬〉
光州〈治掖城皇興四年分青州置延興五年改為鎮景明元年復〉
領郡三 縣十四
戸四萬五千七百七十六
口一十六萬九百五十
東萊郡〈漢髙帝置〉
領縣四
戸一萬九千一百九十五
口六萬二千四十四
掖〈州郡治二漢屬晉罷後復有掖山祠秀陽山斧山〉西曲城〈二漢晉曰曲城屬後改有倉石山〉東曲城〈皇興中分曲城置有昌邱日山〉盧鄉〈二漢晉屬有髙君山方山〉
長廣郡〈晉武帝置治膠東城〉
領縣六
戸一萬五千八百三十三
口五萬一千五百六十七
昌陽〈二漢屬東萊後罷晉惠帝復後屬有挺城望石山凡馬祠五龍廟浮遊水〉長廣〈前漢屬琅邪後屬東萊晉屬有馬山祠即墨城康王山祠金泉山昌城活水〉不其〈前漢屬琅邪後漢屬東萊晉屬有牢山魚脊山〉挺〈前漢屬膠東後漢屬北海晉屬有樂毅城〉即墨〈郡治前漢屬膠東國後漢屬北海晉屬有三戸山膠水寗戚冢〉當利〈二漢晉屬東萊後屬有當利城〉
東牟郡〈孝昌四年分東郡陳留置治雍邱〉
領縣四
戶一萬七百四十八
口四萬七千三百三十八
牟平〈二漢屬東萊晉罷後復有之罘山成山牟城東牟城劉寵墓風山〉黃〈二漢晉屬東萊有黃城萊山祠龍溪〉惤〈二漢晉屬東萊有城羅山〉觀陽〈前漢屬膠東後漢屬北海後罷興和中復屬有淳于城觀陽城昌城馬賓山牛耳山〉
梁州〈天平初置治大梁城〉
領郡三 縣七
戶四萬三千八百一十九
口一十八萬一千九百三
陽夏郡〈孝昌四年分東郡陳留置治雍邱城〉
領縣五
戸一萬六千五百四十九
口六萬三千五百五十九
陽夏〈前漢屬淮陽後漢屬陳國晉初併梁惠帝後真君七年併扶溝太和十二年復治陽夏城有大小扶溝〉雍丘〈二漢晉屬陳留郡治有抱城廣陵城髙陽城少姜城華城白楊陂〉濟陽〈二漢晉屬陳留延和二年置徐州皇興初罷有濟陽城外黃城東緡城崔城〉圉城〈二漢晉曰圉前漢屬淮陽後漢晉屬陳留後罷景明元年復後改有沙城〉襄邑〈二漢晉屬陳留後罷景明元年復有直陽城牖鄉牖倉〉開封郡〈天平元年分陳留置治開封城〉
領縣二
戶八千二百七
口三萬六千六百二
開封〈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真君八年併苑陵景明元年復孝昌中屬陳留有開封城陳留城孔侯城〉尉氏〈二漢晉屬陳留興安初併苑陵太安三年復治尉氏城有陵有亭〉
陳留郡〈漢武帝置太和十八年罷孝昌中復〉
領縣三
戶一萬九千六百一十二
口八萬二千七百四十二
浚儀〈州郡治二漢晉屬後罷孝昌二年復有信陵君冢張耳冢董仲舒冢樊於期冢邊讓冢倉垣城灤水在大梁城東分為蔡渠聖女淵雉臺〉封丘〈二漢晉屬真君九年併酸棗景明二年復治封丘城有封邱臺白溝〉小黃〈二漢晉屬真君八年併外黃太和中復有昭靈後冢陳冢蔡邕冢小黃城〉
豫州〈劉義隆置司州治懸瓠城皇興中改〉
領郡九 縣三十九
戶四萬一千一百七十二
口九萬六千九百一十六
汝南郡〈漢髙帝置〉
領縣八
戶一萬五千八百八十九
口三萬七千六十一
上蔡〈州郡治二漢晉屬有武陵城〉臨汝〈劉裕置魏因之有固城〉平輿〈二漢晉屬有平輿城〉安城〈二漢晉屬〉西平〈二漢晉屬〉瞿陽〈二漢晉為瀘陽屬後改有瞿陽城〉陽安〈二漢晉屬〉保城〈劉駿置魏因之〉
潁川郡〈太和六年置〉
領縣三
戶八千三百九十六
口二萬六百四十
邵陵〈二漢屬汝南晉屬有邵陵城鄧城〉臨潁〈二漢晉屬有葛丘王陵城〉曲陽〈前漢屬東海後漢屬下邳晉罷後復屬有華岳祠郾城〉
汝陽郡
領縣三
戶七千二百五十四
口一萬五千二百四十五
汝陽〈郡治二漢晉屬汝南後屬有章華臺〉武津〈有武津城〉征𦍑〈後漢屬汝南後屬〉義陽郡〈永安三年置郢州天平四年罷州置〉
領縣五
戶一千七百九十
口四千五百九十五
義陽 清丘〈有鍾離城〉平陽〈有馬鄉城〉真陽〈有宜春城〉安陽〈後漢屬汝南晉罷後復屬有真陽城〉
新蔡郡〈晉置孝昌中陷後復治石母臺〉
領縣三
戶一千九百一十七
口四千七百七十八
新蔡〈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隂孝昌中陷後復屬〉鮦陽〈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隂司馬衍併新蔡後復屬魏因之永安中陷武定中復有蔡城〉固始〈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隂前漢寖後漢光武更名後屬〉初安郡〈延興二年置孝昌中陷後復〉
領縣四
戶二千二十六
口五千九百二十二
新懐〈有樂山〉安昌〈前漢屬汝南後屬〉懐徳〈有清水山銅山浮石山〉昭越〈有水連山〉襄城郡〈晉武帝置治襄城〉
領縣三
戶一千四百四十六
口四千六十三
義綏 遂寜 武陽
城陽郡〈太和三年置後罷武定初復〉
領縣五
戶五百四十六
口一千三百八十八
安定 淮隂 真陽 建興 建寜
廣陵郡〈興和中分東豫州置〉
領縣五
戸一千九百六
口三千二百二十四
宋安〈興和中置〉光城〈興和中置〉安蠻〈興和中置〉新蔡〈興和中置〉汝南〈興和中置〉北豫州〈後漢治譙魏治汝南安城晉治項司馬徳宗置司州泰常中復治虎牢太和十九年罷置東中府天平初罷改復〉
領郡三 縣十二
戶四萬七百二十八
口一十八萬二千五百五十一
廣武郡〈天平初分滎陽置治中左城〉
領縣五
戶一萬五千五百九十六
口七萬四千五百一十九
曲梁〈孝昌中分密置有武陵城曲梁城〉原武〈二漢屬河南晉罷孝昌中復後屬有五馬淵白馬淵原武城〉陽武〈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天平初屬有陽武城黃雀溝〉中牟〈二漢屬河南晉屬滎陽真君八年併陽武景明元年復天平初屬有中湯城管城堯祠〉苑陵〈二漢屬河南晉屬汝陽天平初屬有新鄭城鄭莊公廟子産祠苑陵城〉
滎陽郡
領縣五
戶二萬一千四百七十二
口九萬二千三百一十
滎陽〈二漢屬河南晉屬有滎陽山滎陽城敖倉廣武城石門城管叔冢周苛紀信冢滎澤〉成臯〈二漢晉屬河南後屬〉京〈二漢屬河南晉屬有萬尹山祠髙陽城管城索水京水樊噲冢〉宻〈二漢屬河南晉屬治容城有承雲山青煙谷開陽山大龜山子産墓卓茂冢祠〉卷〈二漢屬河南晉屬真君八年省太和十一年復有卷城〉
成臯郡〈天平元年分滎陽置〉
領縣二
戶三千六百六十
口一萬五千七百四十
西成臯〈天平元年分滎陽之成臯置州郡治有厄井漢髙祖壇汜水成臯城〉鞏〈二漢晉屬河南天平初屬有長羅川鞏城九山祠〉
徐州〈後漢治東海郡魏晉治彭城〉
領郡七 縣二十四
戶三萬七千八百一十二
口一十萬八千七百八十七
彭城郡〈漢髙帝置楚國宣帝改後復為楚國後漢章帝更名彭城國晉改〉
領縣六
戶六千三百三十九
口二萬三千八百四十一
彭城〈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有寒山孤山龜山黃山九里山桓魋冢亞父冢楚元王冢龔勝冢〉呂〈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有呂梁城茱茰山偪陽城明星陂龍泉塘石頭山項羽山〉薛〈二漢晉屬魯國後屬有奚公山奚仲廟薛城孟嘗君冢〉龍城〈有楚王墓龍漢赤唐陂龍城〉留〈二漢晉屬有微山留城微子冢張良冢祠廣戚城薛城戚夫人廟黃山祠〉睢陵〈前漢屬臨淮後漢晉屬下邳晉亂屬濟隂武定五年屬有睢陵城九子山荊山〉
南陽平郡〈治沛南界後寄治彭城〉
領縣三
戶三千七十一
口六千三百五十八
襄邑 陽平 濮陽
蕃郡〈孝昌三年置元象二年併彭城武定五年復〉
領縣三
戶四千三百九十二
口一萬八千八百四十二
蕃〈二漢晉屬魯國後屬合蕃城〉永興〈皇興初置屬建昌郡太和十五年罷郡屬彭城武定五年屬〉永福〈皇興初置屬建昌郡太和十九年罷郡屬彭城武定五年屬〉
沛郡〈故秦泗水郡漢髙帝更名後漢為國後改〉
領縣三
戶四千四百一十九
口一萬二千二百七十八
蕭〈二漢晉屬有蕭城漢髙祖廟谷水華山〉沛〈二漢晉屬有漢髙祖廟沛城呂母冢〉相〈二漢晉屬有厥城相城相山廟羅山〉
蘭陵郡〈晉置後罷武定五年復治永城〉
領縣四
戶十千四百二十四
口一萬五千七百七十六
昌慮〈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挑山孤山〉承〈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抱犢山承城坊山〉合鄉〈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三孤山〉蘭陵〈二漢晉屬東海後屬有蘭陵山石孤山荀卿冢〉
北濟隂郡〈劉駿置魏因之治單父城〉
領縣三
戶八千五百四十六
口二萬一千九百八十八
豐〈二漢晉屬沛後屬有豐城漢髙祖舊宅廟碑〉離狐〈晉亂置郡治有單襄公祠宓子賤祠漢髙祖祠平洛城〉城武〈前漢屬山陽後漢晉屬濟隂後屬治郜城〉
碭郡〈孝昌二年置治下邑城〉
領縣二
戶三千六百二十一
口八千七百五十四
安陽〈孝昌二年置治麻城〉碭〈二漢屬梁國晉罷後復屬治魯城〉
西兗州〈孝昌三年置治定陶城後徙左城〉
領郡二 縣七
戶三萬七千四百七
口一十萬三千八百九十四
沛郡〈興和二年置治孝昌城〉
領縣三
戸七千五百七十一
口二萬三百一十四
考 已氏〈前漢屬梁國後漢晉屬濟隂後屬有新中城安陽城〉新安〈興和中置〉濟隂郡
領縣四
戶二萬九千八百三十六
口八萬三千五百八十
定陶〈二漢晉屬有定陶城〉離孤〈前漢屬東郡後漢晉屬有離孤城桃城〉寃句〈二漢晉屬治寃句城有南陽城〉乗氏〈二漢晉屬有大鄉城梁邱城廩城〉南兗州〈正光中置治譙城〉
領郡七 縣二十一
戶三萬七千一百三十
口一十一萬五千五百三十九
陳留郡
領縣五
戶六千二百三十
口一萬六千七百四十九
小黃〈劉裕置魏因之有曹騰墓曹嵩墓鄧艾祠〉浚儀〈有城父城〉谷陽〈有苦城陽都陂老子廟欒城〉東燕〈有蔡水馮唐冢〉武平〈正始中置有武平城頼鄉城天平二年置鎮武定七年罷〉梁郡〈故秦碭郡漢髙帝為梁國後改治梁國城〉
領縣二
戶一萬三百五十九
口二萬五千九百九十五
襄邑〈二漢晉屬陳留後屬治胡城〉睢陽〈二漢晉屬郡治〉
下蔡郡〈太和十九年置孝昌中陷興和中復〉
領縣四
戸三千三百六十二
口七千九百七十三
樓煩〈孝昌中陷興和中復〉下蔡〈前漢屬沛後屬孝昌中陷興和中復〉臨淮〈永平二年置孝昌中陷興和中復〉龍亢〈二漢屬沛晉屬譙國後罷永安三年復屬孝昌中陷興和中復〉
譙郡〈二漢縣屬沛晉以為郡太昌中陷武定中復〉
領縣三
戶五千一百三十二
口一萬二千九百九十一
蒙〈二漢晉屬梁國後屬〉蘄〈二漢屬沛晉屬〉寧陵〈前漢屬陳留後漢晉屬梁國後屬孝昌中陷後復〉北梁郡
領縣二
戶八千二百三十一
口四萬一千七百三十八
城安〈孝昌中置郡治有蛟龍城〉孝陽〈孝昌中置治亳城〉
沛郡〈延昌中置正光中陷後復治黃楊城〉
領縣二
戸一千八百四十八
口四千五百六十五
蕭〈延昌中置治虞城〉相〈延昌中置〉
馬頭郡〈司馬徳宗置魏因之正光中陷天平中復治建平城〉
領縣三
戶一千九百六十八
口五千五百二十八
蘄〈正光中陷天平中復〉已吾〈後漢屬陳留正光中陷興和中徙治平石城〉下邑〈前漢晉屬晉屬梁國孝昌元年置臨渙郡縣屬興和中罷郡屬〉
廣州〈永安中置治魯陽武定中陷徙治襄城〉
領郡七 縣十五
戶二萬八千六百九十六
口九萬六千七百八十
南陽郡
領縣二
戶七千四百八十九
口二萬六千七百二十八
南陽〈有大劉山祠〉埉城〈有峽城〉
順陽郡〈太和中置縣後改〉
領縣二
戶二千四十五
口七千二百五十二
龍陽〈太和十七年置〉龍山〈太和十七年置有龍山〉
定陵郡〈永安中置〉
領縣三
戶三千六百九十
口八千七百五十六
北舞陽〈皇興元年置有木陂〉雲陽〈太和十一年置〉西舞陽〈天安元年置正光中陷興和二年復〉
魯陽郡〈太和十一年置鎮十八年改為荊州二十二年罷置〉
領縣二
戶二百四十五
口七百七十五
山北〈太和十一年置有應山應城〉河山〈太和二十一年置〉
汝南郡〈永安元年置治符壘城〉
領縣二
戶七百八十三
口二千三百四十四
汝南〈太和十八年置〉符壘〈大和中置有沙水〉
漢廣郡〈永安中置〉
領縣二
戶六千二百
口八千一十七
昆陽〈二漢屬潁川晉屬襄城後屬有漢廣城昆陽城新安〉髙陽〈太和元年置有水南襄城東西二蒲城髙陽山皮城首山祠〉
襄城郡〈晉置〉
領縣二
戶八千二百四十四
口四萬二千八百七十八
繁昌〈晉屬有繁昌城潁鄉城安陽城陽城陂〉襄城〈二漢屬潁川晉屬有潁陽城繁工城〉膠州〈永安二年置治東武陵〉
領郡二 縣十四
戶二萬六千五百六十二
口六萬三百八十二
東武郡〈永安二年置〉
領縣三
戶八千六百一十七
口一萬八千七百五十七
姑幕〈二漢屬琅邪晉屬城陽後罷永安中復屬有荊苔山公冶長墓〉扶其〈永安中置有常山祠扶其水沙城雲母山瀘水〉梁鄉〈永安中置有梁鄉城五弩山膠水出焉紀邱山琅邪臺秦始皇碑興和中立臨海郡尋罷屬焉〉
髙密郡〈漢文帝為膠西國宣帝更為髙密國後漢併北海晉惠帝復劉駿併北海延昌中復〉
領縣五
戶七千五百五
口一萬六千一百五十三
髙密〈前漢屬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後屬有髙密城維水鄭𤣥墓〉夷安〈前漢屬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後屬有夷安城夷安澤〉黔陬〈前漢屬琅邪後漢屬東萊晉屬城陽後屬有黔陬城野艾山祠〉平昌〈前漢屬琅邪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魏初屬平昌郡延昌中屬治平昌城有龍臺山上有井雲與荊水通〉東武〈二漢屬琅邪晉屬城陽後屬有平昌城〉
平昌郡〈魏文帝置後廢晉惠帝復〉
領縣六
戸一萬四百四十
口二萬五千四百七十二
昌安〈前漢屬髙宻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後屬有巨丘亭昌安城〉淳于〈二漢屬北海晉屬城陽後屬有淳于城鐵山〉營陵〈二漢屬北海晉屬琅邪後屬有營陵城髙密城〉安丘〈二漢屬北海晉屬琅邪有石崇墓邴原墓〉朱虛〈前漢屬琅邪後漢屬北海晉屬琅邪後屬有九山丹水所出〉琅邪〈二漢屬琅邪晉罷後復屬有管寜墓〉
洛州〈太宗置太和十七年改為司州天平初復〉
領郡六 縣十二
戶一萬五千六百七十九
口六萬六千五百二十一
洛陽郡〈天平初置〉
領縣二
戶三千六百五十九
口一萬五千七十二
洛陽〈二漢晉屬河南天平初置〉緱氏〈二漢晉屬河南太和十七年併洛陽天平初復屬有緱氏城〉河隂郡〈天象二年置〉
領縣一
戶二千七百六十七
口一萬四千七百一十五
河隂〈晉置太宗併洛陽正始二年復屬河南〉
新安郡〈天平初置〉
領縣三
戶四百九十
口一千九百一十一
新安〈二漢屬恆農晉屬河南太和十二年改為郡十九年復後屬〉東垣〈二漢晉屬河東後屬〉河南〈二漢晉屬河南後屬〉
中川郡〈天平初置〉
領縣二
戶二千七十八
口八千二百二十五
堙陽〈太和十三年分潁陽置〉潁陽〈天安二年置〉
河南郡〈秦置三川守漢改為河南郡後漢晉為尹後罷司馬徳宗置後罷太宗復太和中遷都為尹天平初改〉
領縣一
戶三千六百四十二
口一萬四千七百一十五
宜遷〈天平二年置〉
陽城郡〈孝昌二年置〉
領縣三
戶三千四十三
口一萬一千八百八十三
陽城〈二漢屬潁川晉屬河南後罷正光中復屬有少室山嵩髙山許由墓啓母廟〉潁陽〈二漢屬潁川後屬〉康城〈孝昌中分陽城置有陽城關箕山許由隱窟刑山鄭子産廟〉
南青州〈治國城顯祖置為東徐州太和二十二年改〉
領郡三 縣九
戶一萬五千二十四
口四萬五千三百二十二
東安郡〈二漢縣晉惠帝置〉
領縣三
戶四千六百四十
口一萬六千五百五十一
蓋〈二漢屬泰山晉屬琅邪後屬有東安城靈山廟〉新泰〈有蒙山〉發干〈有危山廟〉
東莞郡〈晉武帝置〉
領縣三
戶九千六百二十
口二萬六千五百六
莒〈前漢晉屬城陽後漢屬琅邪後屬有莒城〉東莞〈二漢晉屬琅邪後屬〉諸〈二漢屬琅邪晉屬城陽後屬〉
義塘郡〈武定七年置治黃郭城〉
領縣三
戸七百六十四
口二千二百六十五
義塘〈武定七年置〉歸義〈武定七年置有盧山鹽倉〉懐仁〈武定七年置有呉山魏山莒城〉北徐州〈永安二年置〉
領郡二 縣五
戸一萬四千七百八十一
口四萬一百二十五
東泰山郡〈皇興三年分泰山置屬兗州永安中屬〉
領縣二
戶五千七
口一萬六千三百八十一
南城〈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泰山有東安城武城闕石山〉新泰〈魏置晉屬泰山後屬有㠂山〉武陽〈二漢晉為南武陽屬泰山後改有顓臾城蒙山〉
琅邪郡〈秦置後漢建武中省城陽國以其縣屬〉
領縣二
戶九千七百七十四
口二萬三千七百四十四
即丘〈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有繒城臨沂城即丘城魯國山廟王休徵〉費〈前漢屬東海後漢屬泰山晉屬有費城〉
北揚州〈天平二年置治項城〉
領郡五 縣十九
戸九千八百四十五
口三萬二千一百三十九
陳郡〈漢髙帝置為淮陽國後漢章帝更名陳國晉初併梁國後復改〉
領縣四
戸三千二十四
口七千六百六十九
項〈二漢屬汝南晉屬梁國後屬有方城〉長平〈前漢屬汝南後漢屬陳國晉屬潁川有長平城習陽城晉初省惠帝永康元年復〉西華〈二漢屬汝南晉初省惠帝永康元年復屬潁川後屬治西華城〉襄邑〈治思都城〉
南頓郡〈晉恵帝置〉
領縣四
戸二千五百二十
口七千二百六十五
南頓〈二漢晉屬汝南後屬有潁隂城南頓城漢光武廟〉和城〈有髙陽丘〉平鄉〈有平鄉城〉新蔡〈二漢屬汝南晉屬汝隂後屬〉
汝隂郡〈晉武帝置太和十八年為東郢州後罷治社亭城〉
領縣三
戸一千七百九十四
口八千四百九十八
汝隂〈二漢屬汝南晉屬〉宋〈前漢曰新郪屬汝南後漢改晉屬後罷太和元年復屬〉許昌丹陽郡
領縣四
戸二千一百四十四
口七千九百三十一
秣陵〈有次水〉邵陵 南陽 白水
陳留郡〈武定六年置及縣〉
領縣四
戶三百六十七
口七百七十五
小黃 宋 雍邱 新蔡
東楚州〈司馬徳宗置宿豫郡髙祖初立東徐州後陷世宗初改為鎮後陷武定七年復改為宿豫郡〉
領郡六 縣二十
戶六千五百三十一
口二萬七千一百三十二
宿豫郡
領縣四
戶一千六百五十五
口七千三百七
宿豫〈武定七年置〉新昌〈武定七年置〉臨泗〈武定七年改蕭衍平原清河置有東西二竹城〉濠夷
髙平郡〈治大徐城〉
領縣四
戶九百二十
口三千九十六
髙平〈武定七年改蕭衍東平陽平清河歸義四郡置〉朱沛〈武定七年改蕭衍朱沛修儀安豐三郡置有朱沛水徐君墓即延陵季子掛劍處〉白水〈武定七年改蕭衍濟隂郡置〉襄邑〈武定七年改蕭衍舘陶下邳梁招髙平四縣置〉
淮陽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戶一千六百一十七
口七千二百七十七
角城〈武定七年改蕭衍臨清天水浮陽三縣置有昌武城〉綏化〈武定七年改蕭衍綏化呂梁二郡置有單甫城〉招義〈武定七年改蕭衍恩撫郡二縣置〉淮陽〈武定七年改蕭衍西淮郡七縣置〉晉寜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戶一千二百二十二
口五千二十三
臨清〈武定七年置〉魏興〈武定七年改蕭衍梁興臨沂興義三縣置有鵠城〉富城〈武定七年改蕭衍下邳扶風清河三郡置〉招農〈武定七年改蕭衍蘭陵郡十三縣置有晉寜城〉
安逺郡〈武定七年改蕭衍安逺戍置治安逺城〉
領縣二
戶五百八十
口二千三百八十二
鉅鹿〈郡治武定七年改蕭衍鉅鹿郡六縣置〉淮浦〈武定七年改蕭衍太山郡四縣置有寗浦〉臨沭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二
戶五百三十五
口二千一百七
臨沭 招遠〈有馬㣲城〉
東徐州〈孝昌元年置永熙二年州郡陷武定八年復治下邳城〉
領郡四 縣十六
戶六千二百八十一
口三萬六百六十五
下邳郡
領縣六
戶一千一百四十八
口三千七百三十九
下邳〈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有沂水巨川神祠〉良城〈前漢屬東海後漢晉屬有栢山〉僮〈前漢屬臨淮後漢晉屬〉坊亭〈武定八年改晉寜置〉柵淵〈武定八年分宿豫置〉歸正〈武定七年置有陳珪墓〉
武原郡〈武定八年分下邳置〉
領縣三
戶二千八百一十七
口二萬五十五
武原〈前漢屬楚國後漢晉屬彭城後屬有武原水武原城徐偃王墓〉開逺〈武定八年分良城置有睹闌山祠〉艾山〈武定八年分僮置〉
郯郡〈秦置漢髙改為東海後漢為國晉復武定八年改治郯城〉
領縣四
戸一千二百一十九
口三千三百八
郯〈二漢晉屬有建陵山〉臨沂〈前漢屬後漢晉屬琅邪武定八年復〉建陵〈前漢屬有建陵山郡治有海王神白馬澤馬嶺山〉歸昌〈武定八年置〉
臨清郡〈孝昌三年置盱眙郡武定八年改〉
領縣三
戶一千五百一十七
口三千五百六十三
下相〈前漢晉屬臨淮後漢屬下邳後屬〉睢陵〈武定七年置有睢水〉歸義〈武定七年置〉海州〈劉子業置青州武定七年改治龍沮城〉
領郡六 縣十九
戶四千八百七十八
口二萬三千二百一十
東彭城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八百
口三千四百六十九
龍沮〈蕭衍置魏因之有即邱城房山〉安樂〈蕭衍置彭城縣武定七年改有伊萊山神聖母祠〉渤海〈蕭衍置清河縣武定七年改有東海明王神〉
東海郡〈蕭衍改置北海郡武定七年復〉
領縣四
戶一千二百四十二
口五千九百四
贛榆〈前漢屬琅邪後漢晉屬〉安流〈蕭衍置都昌縣武定七年改〉廣饒〈蕭賾置魏因之〉下密〈蕭衍置魏因之有堯廟〉
海西郡〈蕭鸞置東海郡武定七年改置〉
領縣三
戶八百六十
口三千九百五十
襄賁〈二漢晉屬〉海西〈武定七年分襄賁置〉臨海〈蕭衍置魏因之〉
沭陽郡〈蕭衍置僮陽郡武定七年改〉
領縣四
戶一千三百九十七
口七千五百八十三
下城〈武定七年置有浮瀆神〉臨渣〈武定七年置〉懐文〈武定七年置〉服武〈武定七年置有武都山〉
琅邪郡
領縣三
戶三百五十六
口一千三百七十一
海安〈蕭衍置魏因之有墜屋山蘆石山〉朐〈二漢屬東海晉曰臨朐屬蕭衍改為招逺武定七年復有朐城朐山郡治〉山寜〈蕭衍北譙郡武定七年改置〉
武陵郡
領縣二
戶二百二十三
口七百三十三
上鮮〈蕭衍齊郡武定七年改置〉洛要〈蕭衍髙宻縣武定七年改有武陵城〉
東豫州〈太和十九年晉治廣陵城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
領郡六 縣十六
戸三千九十九
口一萬一千二十一
汝南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
領縣五
戶一千六百二十九
口六千四百八十二
南新息〈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北新息 安陽 汝陽長平
東新蔡郡
領縣四
戶二百四十七
口六百七十七
固始〈太和二年置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鮦陽〈太和二十三年置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苞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汝陽〈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
新蔡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
領縣二
戶四百六十五
口一千五百一十三
苞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長陵
弋陽郡〈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
領縣一
戶一百三十七
口五百三十三
弋陽〈孝昌三年陷武定七年復有弋陽城黃水〉
長陵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三百八十七
口一千三百六十三
長陵〈蕭衍置魏因之〉苞信〈蕭衍置魏因之〉安寜〈蕭衍置魏因之有期思城孫叔敖廟〉陽安郡
領縣一
戶二十二
口一百三十一
永陽
義州〈蕭衍置武定七年內屬〉
戶二百一十五
口三百二十二
潁州〈孝昌四年置武泰元年陷武定七年復〉
領郡二十 縣四十
戶三千六百一
口一萬三千三百四十三
汝隂弋陽二郡〈蕭衍置雙頭郡縣魏因之〉
領縣七
戶一千六百六十五
口六千七十八
汝隂 陳留〈蕭衍置魏因之有髙塘陂蟹谷陂〉樓煩〈建義中陷武定七年復〉宋〈蕭衍置魏因之有荊亭城〉弋陽 新息〈太和十九年置弋陽後陷武定七年復蕭衍置新息合弋陽魏因之〉期思〈蕭衍置魏因之〉
北陳留潁川二郡〈蕭衍為陳州武定七年改置〉
領縣五
戶三百五十一
口一千二百七十二
許昌〈蕭衍置魏因之〉 圉城 雍丘〈有蓬丘校水〉陳留 小黃〈治安陽城〉
財丘梁興二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戶二百八十三
口一千六十九
梁興〈蕭衍置魏因之有艾亭邱〉財丘 梁城〈蕭衍置魏因之〉汝陽〈蕭衍置魏因之〉西恆農陳南二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二百三十一
口八百六十四
恆農 胡城〈蕭衍置魏因之有燋邱雉鮦二陂神廟〉南頓〈蕭衍置魏因之有閏水東陵城〉
東郡汝南二郡〈治牛心邱〉
領縣二
戸一百四十七
口六百二十一
白馬 濟陽〈蕭衍置魏因之有石歴陂〉
清河南陽二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一百三十二
口五百五十五
清河〈蕭衍置魏因之〉南陽 汝南〈蕭衍置魏因之〉
東恆農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一百一十九
口四百四十
滎陽 陽武〈蕭衍置魏因之〉淮陽〈武定七年置有平陸〉
新蔡南陳留二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一
戶二百五十七
口一千二百四十二
鮦陽〈蕭衍置魏因之〉
滎陽北通二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戶一百七十七
口四百七十二
北通 臨淮〈蕭衍置魏因之〉臨沂 汝隂〈蕭衍置魏因之〉
汝南太原二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戶八十七
口四百六
平豫 安城〈蕭衍置魏因之〉太原 新息〈蕭衍置魏因之〉
新興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戶一百一十二
口三百二十四
安城〈郡治蕭衍置魏因之〉都立〈蕭衍置魏因之〉新興〈蕭衍置魏因之〉義興〈蕭衍置魏因之〉譙州〈景明中置渦陽郡孝昌中陷武定七年復置州治渦陽城〉
領郡七 縣十七
戶二千六百一十七
口七千八百二十一
南譙郡〈司馬昌明置魏因之〉
領縣四
戸四百七十六
口一千七百三十四
渦陽〈武定六年置有北平城曹操祠〉茅岡〈武定六年置有石山祠〉栢橋〈武定六年置〉蜀坡〈武定六年置〉
汴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二
戸二百五十三
口八百二十九
蕭〈有平阿山〉潁川
龍亢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二
戶三百三十三
口一千六十六
葛山〈武定六年置〉龍亢〈武定六年置〉
蘄城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二
戶三百二十四
口七百六
廣平〈武定六年置有艾平城黃丘〉蘄城〈武定六年置有蘄城〉
下蔡郡〈蕭衍潁川郡武定六年改置〉
領縣二
戶三百四十
口八百七十八
黃城〈蕭衍黃城戍武定六年改置〉肥陽〈蕭衍寜陵縣武定六年改有大浮城石子澗〉臨渙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
戶七百九
口二千六十二
白撣〈治白撣城〉丹城〈治費城〉渙北〈有石城〉
蒙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二
戶一百八十一
口五百四十六
勇山〈有丹城勇山祠〉蒙〈郡治〉
北荊州〈武定二年置〉
領郡三 縣八
戶九百三十三
口四千五十六
伊陽郡〈武定二年置治伏流城後陷寄治州城〉
領縣一
戶四十八
口二百八十三
南陸渾
新城郡〈天平中置治孔城後陷徙治州城〉
領縣二
戶三百三十一
口一千四百八十四
新城〈二漢晉屬河南〉北陸〈武定五年陷〉
汝北郡〈孝昌二年置治陽仁城天平二年罷武定元年復移治梁崔塢五年陷闕年復治楊志塢〉
領縣五
戸五百五十四
口二千二百八十九
石臺〈有平州城〉南汝原〈有汝水石澗水〉治城 東汝南〈有石樓山黃陂隔陂〉梁〈有廣城澤〉
陽州〈天平初置尋陷武定初復〉
領郡二 縣七
宜陽郡〈孝昌初置屬州天平初屬〉
領縣三
宜陽 西新安〈孝昌三年置〉東亭
金門郡〈天平初置〉
領縣四
金門 南澠池 南陜 盧氏
南司州〈劉彧置司州正始元年改為郢州孝昌三年陷蕭衍又改為司州武定七年復改置〉
領郡二 縣七
齊安郡〈正始元年置〉
領縣三
保城〈劉駿置魏因之有羅山廟〉𨞚〈有石城山有霸山廟〉齊安〈正始元年置〉
義陽郡〈魏文帝置後罷晉武帝復〉
領縣二
平陽〈有師水〉義陽〈晉屬〉
宋安郡〈劉彧置魏因之〉
領縣二
樂寜〈有成陽關雞頭山〉東隨〈有黃峴關長平山廟〉
楚州〈蕭衍置北徐州武定七年改治鍾離城〉
領郡十二 縣二十九
彭沛二郡
領縣三
南陽〈有曲陽城〉中陽 洛陽
馬頭郡
領縣二
蘄 平預
沛郡
領縣三
蕭 相 已吾〈有當塗山荊山〉
安定郡
領縣四
濮陽 臨涇 新豐 南陽
廣梁郡
領縣一
相邑
魯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三
鄒 碭 魯
北譙郡〈治隂陵城〉
領縣二
南蔡 北譙〈有茍甫城龍淵〉
濟陽郡
領縣四
樂平 雎陽 頓丘 齊丘
北陽平郡
領縣二
陽平 濮陽
鍾離陳留二郡
領縣五
燕〈有孤山白石山〉朝歌〈有九山城黃溪水〉零 浚儀 灌丘〈有郡陽城〉合州〈蕭衍置魏因之治合肥城〉
領郡八 縣十七
汝陰郡〈州治〉
領縣二
汝陰 天水
南頓郡
領縣二
南頓 和城
南梁郡
領縣二
慎 南髙
北梁郡
領縣二
北蒙 北陳
南譙郡
領縣二
蘄 邵陵
廬江郡
領縣三
潛〈有野又山〉北始新 南始新
西汝南郡
領縣二
安城〈有金牛山〉新野
北陳郡
領縣二
西華〈有野王城舒水〉陽夏
霍州〈蕭衍置魏因之〉
領郡十七 縣三十六
安豐郡〈治洛歩城〉
領縣一
安豐〈郡治〉
平原郡
領縣一
清化
北潁川郡
領縣三
潁川 邵陵 天水
梁興郡
領縣一
陽夏〈郡治〉
陳郡
領縣三
開 陽夏 鮦陽
北陳郡〈治衛山城〉
領縣一
陽夏
扶風郡〈治烏溪城〉
北沛郡
領縣五
沛 曲陽 相 順 新蔡〈郡治〉
南陳郡〈州治〉
領縣二
南陳〈治𤣥康城〉邉水
新蔡郡
領縣三
汝陽 新蔡 固始
岳安郡
領縣二
安成 義興
邉城郡〈治麻歩山〉
領縣一
史水
西邉城郡
領縣三
史水 宇樓 開化
西沛郡
領縣三
蕭 沛 平陽
淮南郡
領縣三
淮南 新興 清河
樂安郡
領縣三
新蔡 樂安 潁川
南潁川郡
領縣一
譙
睢州〈蕭衍置潼州武定元年平改置治取慮城〉
領郡五 縣十二
淮陽郡〈武定六年置〉
領縣二
淮陽〈武定六年置〉睢陵〈武定六年置有馬牙城〉
榖陽郡〈治榖陽城太和中置鎮世宗開置平陽郡孝昌中陷武定六年復改〉
領縣二
連城〈武定六年置有豪城濊水〉髙昌〈武定六年置郡治有項羽祠〉
雎南郡〈蕭衍置沛郡武定六年改〉
領縣二
斛城〈武定中改蕭衍淮陽置有五丈陂扶離城〉新豐〈武定六年置〉
南濟隂郡〈治竹邑城孝昌中陷蕭衍為睢州武定五年復〉
領縣二
頓丘 定陶〈有諸陽山〉
臨潼郡〈治臨潼城孝昌中陷武定六年置〉
領縣四
晉陵〈郡治武定六年置〉取慮〈州治〉寜陵〈武定六年置〉夏丘〈武定六年置有夏丘城〉南定州〈蕭衍置魏因之治蒙籠城〉
領郡五 縣七
弋陽郡〈州治〉
領縣二
汝南 期思
汝陰郡〈治汝陰城〉
領縣一
汝陰
安定郡
領縣一
安定
新蔡郡〈治新蔡城〉
領縣一
新蔡
北建寜郡
領縣二
建寜 陽武
西楚州〈蕭衍置魏因之治楚城〉
領郡三 縣七
汝陽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一
義陽〈蕭衍置魏因之〉
仵城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二
城陽〈蕭衍置魏因之〉淮隂〈蕭衍置魏因之〉
城陽郡〈蕭衍置魏因之〉
領縣四
淮隂〈蕭衍置魏因之〉平春〈蕭衍置魏因之〉義興〈蕭衍置魏因之〉晈城〈蕭衍置魏因之〉蔡州〈治豫州鮦陽縣新蔡城〉
領郡二 縣四
新蔡郡〈治四望城〉
領縣二
南趙 新蔡
汝南郡〈治白馬澗〉
領縣二
新息 南頓
西淮州〈蕭衍置魏因之治豫州界白茍堆〉
領郡一 縣二
淮川郡〈州治〉
領縣二
真陽 梁興
譙州〈蕭衍置魏因之治新昌城〉
領郡四 縣十五
髙塘郡〈治髙塘城〉
領縣四
平阿 𥂟塘 石城 蘭陵
臨徐郡〈治葛城〉
領縣三
懐徳 烏江 酇
南梁郡
領縣四
慎 梁 蒙 譙
新昌郡〈州治〉
領縣四
赤湖 荻港 薄陽 頓丘
揚州〈後漢治歴陽魏治夀春後治建業晉亂置豫州劉裕蕭道成並同之景明中改孝昌中陷武定中復〉
領郡十 縣二十一
梁郡〈州治〉
領縣二
崇義〈有楚城韓城〉䝉〈有馬頭城〉
淮南郡
領縣三
夀春〈故楚有倉陵城〉汝隂〈有楊泉城少溝水〉西宋
北譙郡〈永平元年置〉
領縣二
安陽 北譙
陳留郡
領縣二
浚儀〈有竹城〉雍丘〈有曹城〉
北陳郡
領縣一
長平〈有沙陵城〉
邉城郡
領縣二
期思〈郡治有九口山〉豐城
新蔡郡
領縣二
新蔡〈郡治有大蘓山〉固始〈有大城陂〉
安豐郡
領縣二
安豐〈有闕城〉松茲〈有闕城闕城〉
下蔡郡
領縣二
下蔡 樓煩
潁州郡
領縣三
相 西華〈有澤水〉許昌〈有硤石山〉
淮州〈蕭衍置魏因之治淮隂城〉
領郡四 縣九
盱眙郡〈治盱眙城〉
領縣三
盱眙〈郡治〉陽城 直瀆
山陽郡〈治山陽城〉
領縣二
山陽〈郡治〉左鄉
淮隂郡
領縣三
富陵 懐恩〈州郡治〉魯
陽平郡〈治陽平城〉
領縣一
太清〈郡治〉
仁州〈蕭衍置魏因之治赤坎城〉
領郡一 縣二
臨淮郡
領縣二
已吾〈州郡治〉義城
光州〈蕭衍置魏因之治光城〉
領郡五 縣十
北光城郡
領縣二
光城〈州治〉樂安
弋陽郡
領縣二
北弋陽〈郡治〉南弋陽
梁安郡
領縣二
濟陽〈郡治〉陽城
南光城郡
領縣二
光城〈郡治〉南樂安
宋安郡〈治大城〉
領縣二
樂寜〈郡治〉宋安
南朔州〈蕭衍置魏因之治齊坂城〉
領郡六 縣六
梁郡
領縣一
新息
新蔡郡
領縣一
鮦陽
邉城郡〈治石頭城〉
領縣一
邉城
義陽郡
領縣一
義陽
新城郡〈治新城有關城〉
領縣一
新城
黃川郡
領縣一
安定
南建州〈蕭衍置魏因之治髙平城〉
領郡七 縣十七
髙平郡
領縣四
髙平 譙 弋陽 義昌
新蔡郡
領縣二
新蔡 安定
陳留郡
領縣三
陳留〈郡治〉 京兆 潁川
魯郡
領縣二
魯 義興
南陳郡
領縣二
南陳 環城
光城郡
領縣三
光城 邉城 婆水
清河郡
領縣一
清河
南郢州〈蕭衍置魏因之治赤石關〉
領郡三 縣七
定城郡
領縣二
宇婁 邉城
邉城郡
領縣一
茹由
光城郡〈治赤石城〉
領縣一
光城
沙州〈蕭衍置魏因之治白沙關城〉
領郡二 縣二
建寧郡
領縣一
建寧
齊安郡
領縣一
梁豐
北江州〈蕭衍置魏因之治鹿城闕〉
領郡六 縣六
義陽郡
領縣一
義陽〈州郡治〉
齊昌郡
領縣一
齊昌
新昌郡
領縣一
興義
梁安郡〈治建昌郡〉
領縣一
梁興
光城郡
領縣一
光城
齊興郡
領縣一
西平
湘州〈蕭衍置魏因之治大治關城〉
領郡三 縣三
安蠻郡
領縣一
新化〈州郡治〉
梁寧郡
領縣一
灄陽
永安郡
領縣一
新城
汴州〈蕭衍置魏因之治汴城〉
領郡二 縣四
沛郡
領縣三
蕭 潁川 相
臨淮郡
領縣一
臨淮
財州〈武定八年置治豫州鮦縣固始城〉
前件自揚州已下二十二州並緣邉新附地居險遠故郡縣戶口有時而闕
魏書卷一百六中
魏書卷一百六中考証
兗州注魏晉治〈闕〉丘○〈闕〉字以宋志証之則魏晉治廩丘當作廩
青州注治東陽○東陽城在益都縣通典曰即青州治東城是也
樂安郡注漢髙帝為千乗國○漢書髙帝置千乘郡未嘗建國此國字係郡字之訛
濟南郡蓍○〈臣召南〉按蓍字乃著字之誤兩漢有著縣屬濟南晉省劉宋復置後魏因之此注謂晉屬誤也
蘭陵郡戶十千四百二十四○十必係訛字
濟隂郡離孤○孤當作狐又注有離孤城亦誤漢志可證
譙郡注晉以為郡○〈臣召南〉按譙郡始置於曹魏不始於晉也志誤
漢廣郡昆陽注新安○新安下當有城字各本俱脫郯郡注後漢為國晉復○〈臣召南〉按後漢之初雖嘗封東海王後復為東海郡晉因之非至晉始復也
東豫州注太和十九年晉治廣陵城○〈臣召南〉按年字下當有置字各本並脫
邉城郡豐城○〈臣召南〉按此與期思並屬邉城郡監本誤刋豐城二小字於期思注下則邉城郡少一縣矣今改正
前件自揚州已下二十二州○當雲自揚州已下一十二州指揚州淮州仁州光州南朔州南建州南郢州沙州北江州湘州汴州財州也各本俱誤作二十二州又揚州監本誤陽州今改正
魏書卷一百六中考証
<史部,正史類,魏書>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473年 (提及)
- 469年 (提及)
- 494年 (提及)
- 549年 (提及)
- 539年 (提及)
- 423年 (提及)
- 487年 (提及)
- 502年 (提及)
- 527年 (提及)
- 470年 (提及)
- 475年 (提及)
- 500年 (提及)
- 528年 (提及)
- 488年 (提及)
- 526年 (提及)
- 501年 (提及)
- 537年 (提及)
- 472年 (提及)
- 495年 (提及)
- 547年 (提及)
- 491年 (提及)
- 540年 (提及)
- 535年 (提及)
- 525年 (提及)
- 493年 (提及)
- 467年 (提及)
- 497年 (提及)
- 489年 (提及)
- 498年 (提及)
- 548年 (提及)
- 533年 (提及)
- 550年 (提及)
- 499年 (提及)
- 544年 (提及)
- 543年 (提及)
- PD-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