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鮚埼亭集 (四部叢刊本)/外編卷第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外編卷第六 鮚埼亭集 外編卷第七
清 全祖望 撰 清 董秉純 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外編卷第八

鮚埼亭集外編卷七

           鄞 全祖望 紹衣

 碑銘

  翰林院編修初白查先生墓表

初白先生之墓方侍郞靈臯爲之志其彌甥沈生廷芳

復請表於予猶憶初應鄕舉時謁先生於湖上時方學

爲古文先生見之喜謂萬丈九沙曰此劉原父之詞也

年來學殖荒落慙負先生期許之意然而知巳之感又

曷敢辭先生名嗣璉字夏重別署查田改名愼行字悔

餘別署初白浙江杭州府海寧縣人明順天府尹某之

五世孫贈兵部主事某之曾孫兵部主事某之孫贈翰

林院編修某之子先生少受業於姚江黃氏與講㑹然

所長最在詩浙之詩人首朱先生竹垞其嗣音者先生

曁湯先生西厓實鼎足至今浙中詩派不出此三家自

先生未通籍詩名聞於

禁中顧垂老不第康熙壬午

聖祖東巡守以澤州陳公薦驛召至

行在賦詩隨入京

直南書房明年

特賜進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時公族子昇

以宮坊久侍直宮監無以別之呼先生曰老查 南書

房於侍從爲最親望之者如峩眉天半顧其積習以附

樞要爲窟穴以深交中貴人探索消息爲聲氣以忮忌

互相排擠爲幹力書卷文字反束之高閣苟非其人卽

不能容而先生疏落一往辰入酉出岸然冷然或應

制有所撰述立卽呈稾先生非有意先人顧不能委曲

周旋同事於是忌者思去之乃以 武英殿書局需人

薦充校勘官稍外之也

聖祖故眷先生諭書成仍侍直在局二年而竣再入直

不數月忽有

特旨免侍直歸院先生遂以病乞假院長揆公畱之遷

延一年先生請益力竟歸先生長子克建成進士最早

後三年先生次弟嗣𤩗繼之爲翰林又三年先生入館

又三年嗣廷繼之克建亦入爲𠛬部其時查氏庭前有

連桂之瑞門戸鼎盛而先生片帆歸里蕭然如老諸生

角巾野褐徜徉湖山當事希得一見田父遇之時相爾

汝克建卒官先生益無意人世巳而大難作闔門就逮

先生怡然抵京自陳實不知本末諸大臣共訊亦喟然

曰彼固敝屣一官者也其弟仕京相隔遼濶寧復知之

倘以此株連不亦枉乎乃共以其情上聞

世宗亦雅悉先生高節特令釋之幷其子嗟乎先生之

掉首於要津者乃其所以脫身於奇禍也詩人云乎哉

先生所注蘇文忠公詩五十二卷搜羅甚富施王二家

不足述也敬業堂集四十八卷已行於世晩年所作者

不預焉乃爲之詩以勒之詩曰

世皆集菀吾獨集枯靑山獨往保茲故吾人亦有言何

不競進豈知明哲置身安隱

  杭州府錢塘縣敎諭左丈江樵墓幢銘

江樵先生姓左氏諱臣黃字紀雲浙之寧波府鄞縣人

也 國初吾鄕諸老先生以古文有盛名於天下者莫

如姜編修湛園次之爲萬五河管村而先生古文更出

其上忽而精悍勁峭如孫可之忽而迴翔紆餘如曾空

靑樓大防忽而生澁如吳淵穎從心變化不名一家顧

湛園管村皆遊京洛京洛之元老輸心推挹以是得出

入承明未央之庭竝參明史館務而先生落落穆穆不

求人知其氣力無由達於

廟寧亦遂無有物色之者先生口吃其爲人疏散任本

色威儀率畧最重名節雖先輩不肯少寛假嘗以周徵

君鄮山未謝酬應累諷之一日諧之曰商容易代受寧

王表閭之寵赴謝鎬京道逢伯夷勸其改姓信有之乎

徵君笑而謝之然不以爲忤也其後徵君之子宛春乞

予銘徵君之阡深以先生此言爲憾予謂徵君大節終

不媿於遺民而先生不失爲諍友竝可傳也累試布政

司老而得薦北應計車仇侍郞滄柱在館中自度是年

必入春闈親過之屛左右問所欲言先生嘿不答次日

侍郞赴鎖廳猶畱關節一𥿄戒家人待左相公至密與

之先生聞之卒不往侍郎在闈搜索先生文甚苦及拆

卷乃知先生文固在本房然已置下選矣歎曰平生浪

說古戰場此之謂耶先生晩以選人之籍司敎錢塘寒

氊索莫不改其樂弟峴任廣西學使有貲甚哆先生不

肯一分潤也所著有江樵集藏於家先生之子如晦嘗

乞予銘予未及銘而如晦死後十年始銘之其詞曰

不逢楊意肯學王維老我布褐潔我儒衣試看墓下帶

草離離

  順天府丞提督學政鹿亭胡公神道碑銘

故京兆鹿亭胡公諱德邁字卓人由康熙丁巳舉人選

中書科舍人掌科事遷江南道御史歴掌山東山西陜

西河南諸道管理登聞鼓院稽察錢局巡視南北二城

丁內艱再補浙江道御史掌河南道遷順天府丞署尹

事以康熙五十四年九月十一日卒於位公故徽人也

自其曾大父始爲鄞人隱約者再世至中憲大夫文學

始以甲科起家用御史巡淮鹺內升超六階巳推太僕

寺少卿未上以疾動乞假去公父也胡氏仍世爲臺臣

竝有聲然皆未展其用論者惜之公之少也承先世膏

粱之蔭顧十三歲而孤遂遭家難先是公之嫡母邱太

恭人無子早卒繼室以汪氏亦無子公生母洪太恭人

之來歸也稍後於汪氏而汪氏以其有子忌之太僕下

世宗親中有無賴者導汪氏以一飯之先自尊而別立

後且謀害公舉家大譁汪氏以多金重寶賂諸無賴欲

籍官司之力把持其事官司中有不謹者亦從而鼓之

然卒不得直汪氏訟雖負而其所以蕩胡氏之資者且

數十萬及公長舉家爲汪氏危之公念其爲先人𬖂劍

之遺仍以諸母之禮事之兼珍之養歲時行慶上壽之

禮亞洪太恭人一等而未嘗少有愆忘汪氏內媿而巳

及公卒而汪氏尚存哭公大慟曰吾悔當日之爲人所

賣也嗚呼世敎衰薄有以前母之子陵其後母者有以

爲人後之子但知其本生父母而不知所後父母者有

以嫡母之子置羣母於婢列者不必其有怨與否也又

其甚者明張太后之於世宗手挈神器以付之大禮之

爭於太后無豫也而世宗妄遷怒焉百種摧折以終其

身其於人道幾不可問汪氏於公其義絕矣公之坦然

相忘而寧過於厚葢懼傷太僕重泉之志可不謂之孝

歟公之爲臺臣也所上奏疏皆有關於國計民生而最

有關係者兩事其一以丙子夏江南督臣題畱知府在

任守制公言

聖世首崇孝治不應違例妄題仰懇

天語申飭以維人道之大經其一以丁丑春言

聖主求賢(⿱艹石)渴臺省風聞之禁宜加寛宥以作敢言之

氣時以爲有古諫臣之風他如請發積貯以䘏民隱加

矜愼以平𠛬禁計典大吏之歛索皆名言也豪民有強

據人妻者公痛懲之八旗人有強勒人歸戸者𠛬曹朦

混不得其情公訊釋之精明強固莫之能撓又嘗有蓆

商逼殞平民以重賂求免死薦紳亦多爲之請公卒不

可然公之接物煦煦如冬日望之不知其風槪若此也

公於童時已工詩父友李隱君杲堂器之甫冠卽追隨

黃都御史菉園方外嘯堂之徒爲西園之集及丁洪太

恭人艱服除徜徉林下若不欲岀山者太僕有小築在

所居之西曰適可軒曰岸上船曰隱心書屋公於其中

更增廓之曰寶墨齋曰野意亭曰涉趣園曰延月廊曰

含綠窻曰書畫船曰悠然閣曰天香逕其巖岫日雲𡐍

曰𩀱虬峽曰飛鷲曰靑芙蓉日與賓從唱酬其中湖曲

風流於斯爲盛取黃山松液製墨博採方程故物舂以

爲胎故所作甲於江左於是張大尹萼山杲堂之子東

門董太學可亭皆仿其法製墨巳而部檄敦促入臺副

京兆治三輔睠懷里社未嘗一日忘命諸子更闢所居

之東欲別有所營而公卒矣義襟敦篤里黨之中蒙其

惠者不可指屈風趣眞率家居靑鞵布襪不知爲貴人

也書法大肖趙董二文敏公雲生於順治十七年九月

二十二日享年五十六歲葬於城東紀家山之陽有適

可軒集娶張氏封恭人亦工詩其與洪太恭人以姑婦

相唱和有世德堂集簉周氏子四銘彝銘常俱貢生銘

嶧舉人知南充縣銘鑑監生女二孫七人曾孫五人公

之卒三十年而銘嶧偕冢孫鼎台以神道之文爲屬乃

爲之銘曰

天都之望集於我邦世襲繡衣兼有文章蔚爲淸門世

德克昌佳城鬱鬱表茲鄞江

  署湖北承宣布政司使武威孫公誄

雍正十有一年

天子特命江西提𠛬按察司使孫公前往署理湖北承

宣布政司使未及離任卒於南昌之邸其門下士全祖

望聞訃於京旣巳爲位而哭因念使君之歴任外臺曁

榷使也爲名憲臣其任牧守也爲循吏是皆班班在人

耳目國史家傳當自能詳其顚末卽以使君之蒞吾鄕

而言遺愛所存亦更僕不能悉指也獨有一事實剏行

於吾鄕而其功遂流布於浙河東西然莫知其出於使

君者斯予不能不於哀誄之中仿柳子厚狀段太尉例

表而出之先是浙中以大逆累出

天子爲世道人心慮欲加警飭於是

詔罷浙江春秋貢士設觀風整俗使以訓之時奉

𥳑命持節至者爲大宗丞奉天王公旣宣揚 國家所

以激厲風俗之意人人當知大義甚諄且備未幾卽與

總督宮保尚書彭城李公學使翰長交河王公先後上

言浙人感

當寧敎育之恩洗心滌慮痛自湔除而復科一事尚未

得閒以請使君之以太守至也嘗言諸生以立品奉公

爲尚而有倚託靑衿不急國課作四民倡其罪尢甚是

在平時業有嚴律今約於試士時先使有司覈報茍有

此輩卽令停試俟其旣完方得從有司具狀補錄倘能

久而成風則士以逋糧爲恥相率奉公民風亦歸厚矣

時里社不肖驟聞其事不能無怨使君弗爲動也已而

學使行部至寧聞使君之所行善之卽令行之通省是

歲浙人之課爲天下最是時

天子巳嘉浙人自新之速有意施予恩澤及聞此事大

喜卽降

兪旨准令復開科試且以學使訓迪有方

勅所部議敘前此浙人惕息震雷之下深以捨生負氣

忽見屛於

聖明之世高天厚地俯仰無措至是觀光有路歡聲雷

動而不知實自使君成之猶憶戊申之夏予適以事在

杭時學使方膺

寵命予往賀之學使笑曰孫使君之功也然而使君未

嘗與人言故人鮮知之居嘗竊讀邸鈔窺見

聖天子愛民如子之意如江蘇積歲浮糧一時蠲貸山

左折畱漕米以至直省少有水旱卽令停徵催科之不

急三代以後實所未有然而夏稅秋糧則內外官寮祿

廩以至邊海軍需一切祭祀賜予之用皆所取給使長

吏務爲姑息之政釀成罷民將恃學校爲狡窟馮巾褐

爲護符愚者効之相習莫療及其決裂而莫止勢必復

出於鞭箠敲朴是適所以罔之也使君之爲此所謂本

雎麟之精意以岀之者不學之徒寧足以見其意哉使

君之初下車訪士於萬先輩九沙始知有予姓氏其後

顧予最厚然予未嘗以非公一至使君之室而使君之

重予者更甚夫上以爲天下慟而下以哭其私固人之

所不能自已而不得拘之以少長貴賤之分者也爰拜

手而爲之誄詞曰

西涼之域茂陵所開晉十六國繼翦蒿萊歴唐宋元頗

稱乏才運際中天乃起其衰峩峩使君破荒而出如鍊

石手以補天闕花磚綾被三館矜式洊歴方面樹藩秉

臬彼名與位有如飄蓬惟茲令聞可以無窮吾家枌社

桐鄕之東甘棠蔽芾我思召公

  馮文南耕墓碣

棃洲黃公之學吾浙東英俊多岀其門下而最先推挹

之者慈水馮氏也當是時津撫畱仙先生兄弟首傾倒

其學躋仲侍郞以文章風節相顏行嘗有冒棃洲名致

箋鄴仙者躋仲舉其中誤字以爲疑鄴仙曰太沖多學

當有所岀時人傳以爲雅語畱仙兄弟旣逝芾皇道濟

皆嚴事焉而馮氏後起之秀乃有崛強特出則爲南耕

茂才南畊嘗聞棃洲之論又讀其所著書不盡以爲然

嗚呼以歐陽兗公之學而原父介卿皆不甚服之古人

正不以苟同爲是也南耕之學未必皆足以匹棃洲要

其所以角逐於膏盲墨守之閒自有不可泯沒者而惜

其阨窮以死世遂無知之者嗚呼可悲也夫初吾鄕前

輩有講經史之會棃洲歿後萬入徵君石園實主之南

耕閒從講會諸公得其所記錄以爲未盡核多所彈駁

石園於書無所不讀然南耕所攷據證佐嶽嶽莫能難

也嘗謂學人言胡梅礀通鑑注地理之誤隨口舉示如

河決下流而東注則近來釋地諸儒如顧亭林胡朏明

顧景范閻百詩莫能過也顧南耕長於持辨而嬾於著

書旣不遇頗怏怏得酒卽喜劇飮頽然有問所疑者隨

口答之雖甚醉井井如故而或勸以筆記之則曰汝曹

識之可耳何以記爲或言其於春秋傳地理有成書而

總未嘗出以示人學者固請之則曰吾尚有所待也乃

未幾而不戒於火晚年益自放日穿穴於佛經決隄倒

瀾若有所悟然南耕故儒者其忽逃而之禪葢有所不

自得於中而自其春秋被煯遂卒無一編半冊傳於後

者可悲也夫予嘗與萬丈九沙偶舉通鑑胡注之誤者

數條九沙歎曰南耕嘗言之矣顧予及冠出遊家居時

甚少未及一見而叩其所學爲可恨也南耕諱某字茗

園生某年卒某年年若干晩年一貧如洗好事者或載

酒餉之則庋佛經於閣相對極歡陶然而醉客去不知

眞古之狂也

  張丈韞山墓表銘

張先生諱錫璁字德符別署韞山浙之寧波府鄞縣人

也張氏舊以多財雄於甬上至進士雪汀先生士塤始

受業姚江黃先生之門稱高弟是爲先生之父進士之

長公漁溪錫璜亦舉於鄕是爲先生之兄先生讀書承

其家學鄭高州寒邨范延平筆山萬徵君石園皆契之

其賦性醇厚而和平聖門之所謂善人也其造詣不言

而躬行漢世之所稱長者也其爲詩古文詞溫乎如玉

莫非有德之言東野所云賢人之心氣者也顧先生所

難及者尢在處兄弟之閒方張氏之隆長公委家政於

先生租賦貨賄無不出內其手所以應阿兄之需者惟

恐不至旣而家中落勢不支從子輩請析居肥瘠之閒

淡然弗問也葢其兄弟閒畢生有姜肱之好集枯集菀

皆能以舂容之元氣消其城府斯其所養可知巳豪於

飮其觴政亦風流縕籍意味深長與老友胡京兆鹿亭

萬編修九沙張大令萼山李東門柴漁山鄭南谿每歲

爲消暑消寒之會唱酬無虛日晩年遂成窶人又得足

疾終日兀坐三餘草堂之西樓童僕逬散四壁蕭然不

改其樂也先生於通家子弟最愛予謂他年可以與斯

文者先舅蓼厓先生嘗有不怏於予偶及之先生笑曰

天下豈有以舅氏而與外甥爭名者𫆀通席爲之軒渠

是日先君亦在座歸而詈予曰汝無以張丈之言妄自

怙也先生之善解人頤類如此生於康熙壬寅月日卒

雍正辛亥月日得年七十娶胡氏子五孫七葬於城

南之虎狼潭所著有韞山集先是觀風整俗使宗人府

丞左吾王公至鄞聞先生之懿行表其閭雲卒之後十

年其孫炳來問業請予表先生之墓予始爲之表而系

以銘銘曰

是爲有道張公之塋勒我斯銘以當易名

  柴丈漁山墓表銘

漢時於學校中必有高材生之選以是知瑰偉軼羣之

士古亦難其人也吾鄕自 國初諸老先生逝後陳先

生宗獻爲古學同時和之者爲董先生次歐陳先生魯

水柴先生漁山而漁山之材最高其爲文浩浩落落不

依傍人門戸如河決下流而東注也如登高山而小一

切也如庖丁迎刃解牛而磅礡自如也充其所至歐陽

兗公蘇學士晁詹事之流詩則渭南一派於是前輩鄭

高州寒邨一見驚倒許其以詩古文詞名世前此先生

不甚愛惜所作及聞寒邨之言始稍稍收拾之題其集

曰鄭存草然先生筆力殊絕於人而讀書畧見自許以

故少深造精進之功生平嚴事惟宗獻相見多鏃厲甚

至垂涕泣道之及宗獻歿而先生漸浮沈於唱酬燕集

之閒鳴呼有高材而不得竟其所至中道而畫良可惜

也且益以見師友之助爲人生所不可少巳爲人伉爽

負奇氣篤於古道撫宗獻之遺孤二十年如一日予聞

宋魏文節公罷相家居善引掖後進張武子王季彝之

徒日相唱酬有柴張甫者俠士也下筆千言文節尢喜

之然卒不達而死漁山之才頗𩔖張甫豈其苗裔𫆀文

節愛張甫而不克援高州愛漁山而亦未展其量悲夫

先生諱梓庭字上林別署漁山出爲浙之鄞縣人曾祖

某祖某父某生某年卒某年得年若干娶范氏子二葬

於某鄕之某原先生歿二十年予求其遺文欲爲論定

而所謂鄭存草者以予少時所見已不能得其什一矣

嗚呼以先生之性稟生前旣未能盡其材卽其所小就

者亦失亡於身後不且將泯乎無傳𫆀乃爲之銘其詞

掞天之才而㢙止於斯將無造物之忌人有以敗之我

銘其幽亦無愧詞

  墨雲董丈墓誌銘

予少時過鏡川見棃洲黃聘君所撰蓬廬董贈公之墓

表摩挲石碣愛其文贈公者墨雲先生之考也又三十

年而墨雲之子又衡任以墨雲墓誌請予文不足爲棃

洲役顧先生之淳行則善繼其家聲者也按狀先生諱

允霨字參雲一字墨雲贈朝議大夫應遵之孫蓬廬先

生德巍之子蓬廬子四長國子學正允雯次永昌知府

雱次膳部主事允霖皆沈太恭人出副室王孺人舉先

生家世膏梁甲於甬上天性孝友接物以寛應事以愼

喜怒不形於色補太學生或勸其從事於科舉則喟然

曰三兄俱在仕路如偕出孰與事親者奉沈太恭人左

右無方曲體意趣雖與三兄析居而田園賦稅一切皆

掌於先生之手三兄板輿迎養旁午交錯太恭人以先

生之善養不忍舍之而去遂不復行巳而長公逝世次

公遠去滇中太恭人哀樂遞傷幸先生在膝下委婉承

順晨羞夕膳得以加餐從子宖先自楚歸先生與共讀

書爲之授室於已之居然而門戸日闢婚嫁日繁先生

以一身任之雖資斧不繼拮据從事未嘗使太恭人與

兄知之也太恭人患足疾臥牀數載先生晝不解衣帶

終夜不敢熟睡其逝也哀毀骨立嗚呼世敎衰薄大倫

乖刺有以前母之子而凌其後母者有以後母之子而

摧挫前母所生者履霜之痛蘆花之悲聖賢尚遭此厄

至於嫡庶之閒尢所不兔而先生之於沈太恭人較之

所生有過之無不及可謂孝矣永昌之貳守於東萊也

招先生爲左海之行先生赴之遂得遍覧大澤天柱諸

山洞竹林寺三山㠀蓬萊閣諸故蹟謁東海神廟有吳

道子畫歸而摹之府署之壁因謂兄曰坡公彭城風雨

之夕諒與吾兄弟對牀一致耳秋深取道金山虎邱一

帶縱遊而歸城東之獨山舊有莊其後傾圯先生重葺

之題曰愛廬時王孺人尚在堂取愛日之義也九宗七

族之中貧而無告者竭力周之顧以享年不永未及四

十而卒君子惜之生於康熙某年月日卒於康熙某年

月日春秋三十有九娶黃氏予中表姑也子任太學生

女二葬於梅湖栗樹塘之尹嶴銘曰

宗族稱孝鄕黨稱弟聖門論士得此非易而況生於素

封之家長於貴介之地純心篤行舂容無際曾斯人也

而不壽吾不知大造之何意千年馬鬛蔥蘢佳氣寒山

片石永言弗徶

  學正董筆雲先生墓表

六朝重世家誠以宿德耆老必於是乎出其爲風俗所

關不少後世日凌日替新秦之門戸狼犺無狀矣其猶

有六朝之遺者吾甬上爲最甬上世家近亦就衰其能

力持高曾之規矩者董氏爲最董氏之宿德耆老以予

所見蓼存先生其最也先生自其王父以來累世擅膏

粱之望而好禮樂善亦累世不怠吾甬上世家之勤施

流澤莫之或先也及先生之從兄弟或官六曹或守方

面或佐成均相繼翺翔天路而先生高文積學累試不

售遂以明經上舍需次儒官顧澹於宦情終身不出至

其孝友睦婣任䘏之行盎然爲先人培元氣則孔子所

雲是亦爲政奚其爲爲政者矣先生之扶藉族䣊者事

不勝書書其大者自王父剏立先廟先生又建崇本書

院於廟旁置田以充膏火之需董氏子姓皆得肄業葺

修始祖埏道以及列祖丙舍大㑹宗人椎牛上冢重纂

族譜又編遠祖純德徵君廟志每歲靑黃不接出倉庾

所貯以賑諸宗歲杪又贈以銀物太孺人張氏早卒繼

太孺人亦張氏渭陽寒泉之慕其於二家舅氏一體同

功不分厚薄外舅范君夫婦未葬葬之妻弟無子買妾

贈之禮部侍郞甡中史公先生僚壻也未遇時寠甚先

生周之無算女兄弟三人或不永天年或孀居撫其諸

甥使得有成有先業在鄒溪溪上興築若塘若堰若橋

不惜多金歲租所入不以輸家卽存之溪上次年平糶

以拯疲民嘗有盜夜竊先生所糶金而去者先生榜之

於門曰吾之出內於此畧有古人社倉之意以爲汝鄕

緩急今盜吾金是互鄕也汝其能無媿乎盜於是夜復

還所竊金次日謝過感泣葢先生之古誼出於天性初

非慕義強仁者流故其心城血路至於穿窬之輩俱爲

悔悟嗚呼漢人引鄭長者之語曰三世富貴知飮食五

世富貴知宮室予嘗以爲鄙言夫累世富貴而惟飮食

宮室之是曉賢者損其智愚者益其過耳若先生之深

醇豈弟鄕井稱爲有道士林推爲君子豈非克世其家

而不媿於宿德耆老者歟先生諱允霦字筆雲一字蓼

存廩貢生侯補州學正曾王父光永南京北城兵馬司

副指揮王父應遵諸生以孫永昌知府雱貤贈萊州府

同知父德嵩諸生孺人范氏生子元裕元毅李氏之簉

生子元敬敏政胡氏之簉生子元敍女四孫十一孫女

七曾孫五曾孫女六元孫女一生於順治某年月日卒

於雍正某年月日享年七十有七葬於桃源鄕之姚王

塔又八年而第四子敏乞表墓之文於予惟敏也恂恂

有篤行能嗣先生之風予益樂爲之銘其詞曰

周官六行備厥躬九宗七屬慈惠鴻世家喬木增穹窿

墓田高敞足有容萬家他日壯崇封

  范培園墓誌銘

城南老友范君培園精於岐黃之學其所造葢高鼓峯

之流也其人之仗義好古亦高鼓峯之流也培園九歲

喪父十有四歲喪母零丁孤苦家無一壠之植顧於殯

葬大事能要於誠信雖成人有弗逮識者以爲有道之

器補國子生工於所業可以進取於功名之路而以貧

故隱於醫其治病巧發奇中自當路及薦紳士大夫以

至下戸無不延之終日肩輿不得少憩猶苦未遍然培

園寧先下戸而謝豪門或終日無所得弗以爲恨以是

雖負盛名而其家一貧如洗里中耆宿與培園同甲子

者前翰林蓼厓蔣先生陳丈南臯前磁州牧萬君西郭

皆與培園厚歲在已未予爲蓼厓先生稱七十慶約同

人集紫淸觀下看荷時西郭已逝培園遊山左南臯在

昌國蓼厓先生於席中睠懷齊年正屈指興存歿之感

忽有一舟自塘外過遙睇之則培園之歸棹也予急呼

之畱與共飮培園忘其自遠道來者畱連竟日其諸子

聞之絡繹而至培園麾之使去其雅懷若此宗人有爲

兩淮運使及鄢陵令者培園貽之書但以祖祠祭田爲

言不及其私培園嘗過予歎曰以子之才蕉萃菰蘆中

惜予之力不足以振之予曰子自謀之不暇而皇皇爲

予謀宜乎其貧不可療也培園爲之軒渠每賦詩必與

予商榷頻年神力漸衰吟詠少減去秋出其東隣陳氏

夜飮作雲愛客陳郞累投轄畏寒范叔早添裘中唐人

風調也今春社後予與南臯冒雨訪之値其郊行未還

諸子治具畱客以待飮罷而培園歸爲之狂喜是夕止

宿和予詩云龐公夫婦忘機甚肯敎𥞇生題字歸葢實

錄也相約叢桂旣開當謀再敍而培園死矣培園病前

一日猶爲予婦視疾及病篤口語期期其所念者則予

婦之病也嗚呼其亦可感也夫培園生於康熙庚戌

月日卒於乾隆癸亥五月二十一日曾祖某祖某父某

娶某氏子八人女一葬於某鄕之某陽其銘曰

善人之資俠士之骨宛其死矣賫志勃菀故人有銘千

秋不沒

  葉徵士桐君哀詞

同年宜興儲君寛夫來京亟爲予言其鄕葉生桐君之

材桐君故寛夫世父六雅編修弟子因從之至太原纂

修山西通志撫軍石君奇其才延之使課子踰年桐君

來太學將應順天鄕試然願甚不識九衢南北欲與諸

名輩還往不可得其尤欲見者莫如臨川先生而無從

訪其邸第日倀倀然最後始得見萬孺廬編修問之編

修笑曰此吾東隣也以君之才正先生所願見者於是

偕之登先生之堂而予時方假館先生邸中桐君向日

從寛夫聞予名幷求見予是日桐君以所著史論來先

生與予挑燈讀之其攷索尢詳於唐以後六史其議論

尢悉於西北諸陲先生歎曰此近日史學所希也秋試

不售復赴太原而

詔求大科之選撫軍心知君之才顧以在已幕中爲嫌

遲回久之臨川先生聞而笑曰豈有人才如葉生者而

乃以嫌爲言乃使人展轉致意撫軍卒薦之桐君再入

京予巳從臨川邸遷於街西南然相去不遠也桐君覓

予之寓復不能得而予適以俗務未遑過之乃未幾而

聞其病病不數日遂死其去

臨軒䇿試僅一月耳嗚呼天旣予人以瓌異之才而復

困之短折之命使其秀而不實誠不解其何心也如桐

君者卽令以靑衫終老要其著述亦當有以自表暴於

世而顧厄之一至於此桐君之貌甚蒼其爲人絕無少

年才士習氣萬編修嘗曰是人他日必成令器豈料其

究竟乃爾耶桐君諱翥鳳字鳴周江南常州府宜興縣

人以諸生人監得年三十有三歸安沈徴君東甫在太

原嘗見桐君之文而心折之其抵京則桐君歿逾月矣

謂予曰子當思所以傳之予乃爲之哀辭使其家鑱諸

墓而選其文之尢有關於舊史者入詞科摭言中摭言

所載之文莫有多於桐君者痛其死也其詞曰

以君之學足以追夾漈跂深寧而未見其止以君之遇

亦幾幾乎入未央登承明而遽促之死彼世之牆其面

而錐其指者方且童其顏而兒其齒彼蒼者天曷以有

  汪孝子墓誌銘

汪君萃宗請予志其尊人孝子之墓予以方丈朴山張

君南漪之傳已足盡其生平詞難更設遲遲未及答也

萃宗請愈力會予有度嶺之行萃宗遣人隨予舟中必

得文而始返有是哉表揚先德之殷而媿吾文之不足

𢠢其望也孝子諱之麟字天石一字怡菴世爲徽之某

縣人今爲杭之仁和縣人汪氏世爲天都甲族孝子曾

祖某祖某父仕周母丁氏孝子至性過人九歲失父擗

踴哭泣變除之節罔不中度其檢點附身附棺之物有

如成人旣長自以養不逮父所以事丁孺人者竭誠盡

愼日食飮必偕婦侍於旁撫摩哽噎審其嗜好而進之

呼其所愛子女而使共之以承色笑中羣廁牏身自浣

濯盛暑嚴寒扶掖不離葢丁孺人春秋八十六孝子不

脫冠帶而養者五十年其寢門詳悉不可殫述而精誠

所至通於神明者有二方丁孺人初𭒀居傷逝致疾昕

夕涕泗目爲之成障醫治不效孝子以舌䑛之一夕頓

返光明及年逾七十復病泄瀉甚篤孝子與孺人唐氏

焚香吿天願減算以延母壽疾爲之瘳予嘗謂忠孝人

之大倫無可軒輊然而節烈之事每以激昂忼慨震蕩

耳目易於流傳而家庭庸行反多忽之若孝子之醇德

深情天地爲之感動況其餘乎晚年嘗患足瘍痕深寸

許撫髀悼念恐負全歸巳而平復古傳所稱樂正子春

之事何以加諸乾隆改元之歲以其父諱日展墓悲號

泣血遂以不起年六十六娶唐氏少房虞氏子四萃宗

厚宗鴻業鴻涵皆克家而萃宗鴻業與予善孫九葬於

某鄕某原於是浙中大吏採鄕論下有司覈實僉曰應

旌乃得請於

天子勅賜坊以表之更爲之銘其詞曰

墓闕峩峩慈烏哺之墓田畦畦孝筍護之本支百世天

其祚之

  龔丈省齋壙志銘

錢唐龔鑑朋輩中之方聞者也方其未通籍時家貧甚

顧予過之見其難黍之養不匱於堂上猶能以餘力爲

吾曹蔥湯麥飯之驩因叩其所由來則曰非我叔父之

力曷至此叔父七歲而孤吳回爲虐蕩吾家世父與吾

父皆出遊以希一遇叔父始棄書卷習計然䇿牽車奉

母稍足自給而吳回又困之顧叔父才敏幹不數年復

振會世父薄宦資其行李吾父困於久客情其逋葢叔

父自六十以前幾三致千金陶朱公不足多也世父卒

於官家早罄叔父任其入口之事吾父病臛不肖依賴

者益多惟叔父所以敎吾兄弟者非徒推肥就瘠衣食

之惠而時時以立身行已先正格言諄諄三致意焉是

尤世俗中所未有又曰叔父所見卓然如堪輿家鬼蔭

之說世爭信之而叔父唾之每言吾父子兄弟生爲一

氣死當一邱斯古人族葬之說所以不可易也遂買地

南高峰下傍大父母墓約他日左昭右穆兄弟則同昭

穆之位以次竝列子孫輩無違也不肖以拔萃上成均

叔父謂曰行矣報 國以光大其家不必以老親甘旨

爲念也當是時鑑爲予言感慨於邑至淚下是年先生

七十因乞予文爲先生壽鑑尋知江南之甘泉六年以

丁艱歸不名一錢先生喜曰是吾家兒也未幾鑑卒子

少無以爲喪先生經紀而撫綏之然先生之勤施正不

止期功以內平生麥舟之惠多至三十餘家未嘗掛諸

齒頰有王之元者里人也作客久矣忽得一官過家以

重幣致先生旦以書謝平生所受之恩而先生茫然曰

吾疇曩與之交亦無甚施惠也葢其不責報如此人或

挾詐以來先生知而待之以誠其人遂化爲善士少年

嘗客吳門拒奔女然終不自言每逢忌日雖年篤老必

屛酒肉孺慕之感如一日謂諸子曰財能益人亦能害

人汝曹勿羨多金惟讀書敦行爲可久耳嗚呼如先生

者可不謂之獨行傳中人物歟世道澆漓斯人日自𢦤

其元氣如啖徑尺之野葛而自謂足以長生何其謬也

聞此風者其亦可以瞿然矣先生諱茂城字汝璞一字

省齋先世由餘姚遷錢唐曾大父某大父某父某母某

氏苦節敎先生以有立者也生於康熙某年月日卒於

乾隆某年月日年八十九娶某氏少房嵇氏艱於得子

撫從子鐸爲子已而得斌皆諸生學行不下於鑑女一

適項根孫六鐸斌乞予銘銘曰

鬼蔭之說大儒惑焉孝友之至悟彼妄言南高先墓昭

穆訢然

  桐鄕朱母錢孺人祔葬志

吾友桐鄕程君尚賢篤行人也亟爲予道其祖母家錢

孺人之賢孺人者朱君靑崖之姬也靑崖娶魏孺人生

子豫而卒繼萬孺人病不任事於是孺人歸焉孺人性

貞淑尢善治家萬孺人遂盡以家政委之曰吾得養病

必不咎汝專也然孺人無小大必稟而後行歸二年舉

子上錫又踰年靑崖病孺人甫孕扶侍湯藥盡瘁靑崖

病卒不起又二月復舉子上鈖孺人當大故搶攘之際

支離牀蓐加以悲恫而附身附棺巨細井井有度萬孺

人仗之如左右手垂涕語其二弟令以姊事之孺人謝

不敢數年二子稍長就塾而長子豫病豫之婦甫舉次

子又病塾師亦病孺人以一身枝柱其閒藥餌茗粥無

事不經其手豫之次子以母病亦賴孺人撫之先是靑

崖臨終分其田宅爲二以授豫兄弟然意猶躊躇孺人

曰君殆爲腹中兒懸懸也庶子豈得視適子幸而生男

分上錫所有予之可矣豫雖分產同居如故一切皆令

孺人掌之至是以病益仗其力塾師卒無子孺人令棺

衾必如禮七七之中皆上奠護喪歸其家乃止未幾豫

卒數年萬孺人亦卒葢自靑崖之逝十有九年養生送

死皆孺人力任之孺人督其家以勤治之以儉九宗三

䣊之事無失禮而加之以婣睦敎其子以立身行巳故

其子皆競競以墮其母敎爲懼雍正十有一年秋八月

以疾卒生於康熙八年夏六月得年六十有五上錫上

鈖皆太學生孫四上錫將以今年十月祔葬孺人於先

墓而介尚賢以乞銘於予予因以平日所聞於尚賢者

書以答之銘曰

錢氏之簉應女星兮月則幾望人不驚兮其君之袂亦

退聽兮亦有冡嗣視之若所生兮慰我夫子於九京兮

宜其身後梧竹馨兮百世而後視我銘兮

  朱孺人李氏志

予遊江都於朱上舍自天爲最契征車南北弭節之辰

未有不聯牀作十日話而自天之孺人李氏甚賢而能

予以邱嫂事之自天館予於齋中寒暑飢渴孺人能從

壼內揣度無不中乃知龐馬漢陰過從泊然兩忘於主

客固其交道之深要必其內助之賢足相副焉自天每

以幹濟才自負不徒伊吾雕蟲之技顧孺人之擘畫每

爲自天所不逮自天性疏宕一往不覊孺人每引而納

之矩矱以予所見閨閣之秀大都才德不能兼備獨於

孺人以爲無憾故自天不獨倡和之雅也而兼以師資

之敬然自予累館其家見孺人於家事上自王舅姑君

舅姑旁及先後娣姒下逮子姓賤而奴婢外則親黨應

酬內則米鹽瑣屑無一不勞其神竊爲憂其不給嗟夫

綺羅膏沐笙管鶯花江都之積習也孺人反是而行之

無亦違時風衆勢而過自苦乎而況百感萬勞旁午交

錯苟非金石豈有不蕉萃而待盡者乃未幾而孺人果

卒其卒也遺言片𥿄瞭然於生死之際而目猶強視口

不受含可傷也說者以自天之才尚未得泥金之報以

慰孺人其耿然者殆出於是然此猶其淺者葢孺人門

戸所寄一旦忽焉老親惻惻稚子呱呱長逝者有知何

能自巳自天以所作孺人傳來乞銘予曷敢辭孺人姓

李氏世籍鎭江之丹徒今居江都康熙癸巳舉人某之

女生於某年月日卒於某年月日得年三十有八子一

嘉穀葬於某鄕某原凡孺人之生平其見於自天傳中

者不復備









鮚埼亭集外編卷七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