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 1999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200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盧瑞華 |
2001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2000年1月22日在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會議上 |
各位代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1999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在中共廣東省委的正確領導和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監督支持下,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中共十五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圍繞「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總目標,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教育激發出來的巨大動力,克服困難,開拓進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比預期更好的成績。省九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基本實現。
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459.4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4%。針對有效需求不足、市場啟動難度較大的情況,認真貫徹國家有關擴大內需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集體及個人拓寬投資領域,加大投資力度,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85億元,比上年增長11. 9%。繼續大力開拓國內市場特別是省內農村市場。在鄭州、成都、瀋陽等城市舉辦了展銷會、博覽會、洽談會,使廣貨在省外市場銷售大幅增加。突出抓好改革農電體制、改造農村電網和城鄉用電同網同價工作,農村住宅到戶電價已降至每千瓦時1元以下,實現了「兩改一同價」第一階段目標,從而減輕了農民負擔,促進了農村消費。在國家採取銀行降息、加薪和增加公共假期等措施推動下,省內房地產銷售回升,旅遊市場持續旺盛,教育、環境等消費大幅增加。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6.03億元,扣除物價因素,比上年增長14.0%。
省政府及時出台有關鼓勵政策措施,強化出口目標責任制,省領導親自帶隊,開拓南美、西歐、中東、南非等新市場,全年進出口總額1403.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出口總額776.82億美元,增長2.7%。外商實際直接投資122.03億美元,增長1.5%。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等快速發展,全年工業增加值3694. 93億元,比上年增長11.1%。進一步加強了農業和農村工作,糧食又獲豐收,全年總產達1948萬噸,農業增加值1021.06億元,比上年增長4. 0%,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財政金融形勢平穩,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61.68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在中央的有力支持下,困擾廣東省多年的金融風險已得到緩解。
各項改革繼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在全省9個重點產業中選定了50戶工業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優化資本結構試點穩步推進,成效明顯。國有中小企業通過股份合作制、合資、租賃、承包、拍賣等形式,轉制步伐明顯加快。煤炭、製糖、紡織三個特困行業的解困取得新進展。
工商行政和質量技術監督管理體制改革順利進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力度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增收,確保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提高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救濟金、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安置下崗職工取得新成績。全省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際分流安置率達69.7%,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住房制度改革有序進行。改革政府審批制度,對省政府部門1980項審批、核准事項進行了全面清理,其中取消了878項審批事項,占原審批事項1392項的63%。民兵預備役工作改革發展取得了新的成績。
科教興粵戰略進一步實施。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得到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究開發體系逐步形成。積極組織實施「科技創新百項工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專利工作有了新進展,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加強。首屆深圳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獲得成功。圓滿完成高等學校擴大招生任務,招生人數比上年增長54.3%。普通高校本專科在校生人數增至23萬人,提前超過「九五」計劃確定的21.5萬人的目標。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普九」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改造薄弱學校工作成效顯著。
民主法制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配合省人大常委會完成立法任務,按期辦完省人大議案,認真辦理省人民代表建議、政協提案以及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直接給省領導反映情況的「直通快車」件。政府機關依法行政和行政執法責任製得到加強。全省農村順利完成依法撤銷管理區、建立村民委員會工作,有效推動了農村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推進了村民自治工作。精心組織新中國成立50周年慶祝活動,做好迎接澳門回歸的各項工作。
全省人民在聲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我駐南使館的野蠻行徑、揭批「法輪功」邪教組織和反對李登輝「兩國論」三場政治鬥爭中激發巨大的愛國熱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和各種刑事、經濟犯罪,掃除黃賭毒,社會治安進一步好轉。堅持不懈地開展打擊走私,查處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市場秩序逐步規範。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社會科學、民族、宗教、衛生、體育、外事、僑務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成績。以創作一本好書、一台好戲、一部優秀影片、一部優秀電視劇、一篇好文章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取得了顯著成績。廣州市實現「一年一小變」目標,深圳、中山、肇慶和廣州市天河區被中央精神文明委員會授予「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和城區」光榮稱號。加大了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力度,查處了一批大要案。糾正部門與行業不正之風取得了明顯成績,有形建築市場、土地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等要素市場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認真落實《廣東省計劃生育條例》,人口出生率下降了1.19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降至9.92‰。更加密切了軍政軍民關係,全省10個省、縣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
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629元,比上年實際增長6.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9085元,比上年實際增長4.5%。
山區脫貧奔康步伐加快。環境綜合整治力度不斷加大,環境質量總體有所改善,城鄉人民生活質量有所提高。
經濟特區和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取得新進展。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了經濟特區和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並確立順德市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試點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成功舉辦了首屆廣東經濟發展國際諮詢會,進一借鑑了國際成功經驗,擴大了廣東在世界上的影響。
1999年,廣東省取得了比預期更好的成績,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和迎接澳門順利回歸祖國獻上了一份厚禮。我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這是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各級領導班子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各項工作部署,團結奮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結果。這也是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通過發展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斷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堅持依靠廣大幹部群眾,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颳風、不爭論、不埋怨,有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把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上下一致,克服困難,銳意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粵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公安幹警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支持廣東建設的香港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通貨緊縮趨勢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國有企業活力不足,經濟效益仍不理想,虧損問題仍比較突出;經濟結構調整難度較大,經濟運行質量不高;一些地方製售假冒偽劣產品、走私販私、騙稅等問題仍然比較嚴重;金融風險隱患還未從根本上消除;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仍不夠快;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任務艱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東西兩翼、北部山區與珠江三角洲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人口壓力較大;環境保護形勢較為嚴峻。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要努力克服和解決。
2000年工作意見
各位代表!2000年是世紀交替之年,是「九五」計劃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今年省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五大和十五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任務,以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總任務、總目標統攬全局,繼續堅持「穩中求進,有效增長」的經濟工作方針,大力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加快實施外向帶動、科教興粵和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努力擴大有效需求,突出抓好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着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今年全省經濟發展宏觀調控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0%,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2%;出口總額增長2%;商品零售價格和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略有上升;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
今年,國際市場競爭更趨激烈,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未消除,廣東省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仍將面臨比較困難的局面。國內通貨緊縮趨勢在短期內難以扭轉,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最大的問題。但全球經濟發展趨勢向好,亞洲地區經濟已走出低谷,隨着我國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們同時面臨發展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
今年國家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有效改善供求關係。廣東省的金融風險逐步得到解決,也為經濟發展創造了穩定的環境。因此,我們要振奮精神,堅定信心,抓信機遇,團結一致,克服困難,把今年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一、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今年是實現國有企業三年改革和脫困最後決戰的一年,必須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全面落實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和省委八屆四次全會精神,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快國有企業扭虧脫困步伐。把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與國有企業扭虧脫困結合起來,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從根本上改變廣東省國有企業「小、同、散」的狀況,從整體上搞活國有經濟。在抓好煤炭、製糖、紡織三個特困行業脫困的同時,繼續關停並轉一批技術落後、浪費資源、扭虧無望的企業,力爭今年廣東省國有企業經營狀況有明顯改善。
努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產管理方式,組建資產經營公司,解決出資人缺位問題。通過向國有企業派駐財務總監和產權代表的辦法,加強對企業的監督。推進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管人與管資產相結合。取消企業行政級別,建立分類分級管理制度。改革分配製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提高「抓大放小」的水平。繼續對列入國家520戶的重點企業和省83戶重點大企業集團實施動態管理,認真抓好省50戶工業龍頭企業,通過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形成一批主業突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使之成為廣東省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骨幹力量。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改革,在建立企業優勝劣汰機制上取得突破。推動國有企業增資減債,用足用好國家債轉股、資產變現等政策,切實把好「資產關」、「債務關」和「穩定關」。
加快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從今年開始,國有企業新增下崗職工不再由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保障基本生活和安置再就業,轉向享受失業保險,直接通過市場實現再就業。完善失業保險制度,提高失業保險基金保障能力。各級政府要致力於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建設好綜合性勞動力市場,提供高效、便捷的就業服務。加強對社會職業中介機構的管理。充分利用社會辦學力量,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推進勞動預備制度,提高勞動者適應市場競爭就業的能力。加強勞動監察,依法加大查處企業欠薪的力度。繼續做好國有企業原有下崗職工再就業工作,確保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依法在各類企業和職工中強制推行社會保險,今年實現養老、失業保險覆蓋全社會的目標。全面實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形成促進社會保險發展的輿論氛圍。社會保險費統一由地方稅務機關徵收。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社會保障預算支出。採取多種措施,開闢籌資渠道,充實社會保障資金。嚴格管好社會保險基金。以養老保險為重點,積極推進社會保障的社會化管理,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認真落實提高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救濟金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政策。切實解決社會上最需要援助群體的基本醫療、住房、法律援助及其子女就學等問題。
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堅持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方針,鼓勵各類人員從事個體、私營經濟活動,消除對非公有經濟經營業務的不合理限制,在資源分配等方面一視同仁,依法保護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的合法權益,為不同所有制經濟發展營造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
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全面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堅持不懈抓好農業,採取措施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堅決制止向農民亂收費、亂攤派,減輕農民負擔,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大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在確保200萬公頃基本農田保護區、確保1750萬噸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上,調減三級早秈稻播種面積,擴大優質高產水稻種植,提高糧食生產效益。調整糧食工作考核指標。加強農業科技隊伍建設,推進科技興農。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具有廣東特色的適銷對路的「高質、高效、高產」農產品,增加優質蔬菜、水果、花卉和南藥種植面積。調減糖蔗種植面積,發展南亞熱帶特色作物。調整樹種結構,提高林地產值。加快畜牧業發展。
大力發展海洋水產業,推進海洋綜合開發,建設海洋強省。
努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繼續扶持省50家農業龍頭企業。各市、縣立足於本地資源條件和主導產業的優勢,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農業龍頭企業。進一步搞活農產品的加工和流通。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保鮮技術,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積極發展以大宗農產品運銷為紐帶的龍頭企業和商會、協會等中介組織,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化程度。繼續完善廣東省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全面組織實施《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十大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實施方案》,加快雷州半島南亞熱帶農業示範區建設,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依法治水,加快對大江大河的整治和重點工程建設,加大海堤建設、水庫除險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深化水利投資體制改革,增加水利投入。搞好以水利為重點的農田基本建設,繼續開展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大禹杯」競賽活動。
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和農電體制改革。鞏固農村電價整頓成果,對農村住宅到戶電價進行跟蹤監督管理。進一步理順農電體制,在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實現縣鎮電力一體化管理。重點加快農村電網改造,為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打下基礎。
加速小城鎮建設。把小城鎮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促進城鄉一體化。實行合理布局、科學規劃、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針,研究制定相應政策,促使一批經濟基礎較好、交通區位優越、具備一定發展潛力的小城鎮,儘快成為周邊農村地區經濟輻射中心和吸納、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載體。把小城鎮建設與鼓勵民間投資、發展鄉鎮企業結合起來,促進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提高鄉鎮企業的檔次和水平。
三、加快科技創新與教育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貫徹全國技術創新大會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關於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決定》,今年實施科教興粵戰略要有新突破。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把重點發展信息產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定位目標,推進全省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推廣信息技術應用,提高信息技術及產品的自主開發能力。加快信息網絡的建設與應用,發揮公眾信息網的作用,推動信息服務業發展。努力使珠江三角洲成為軟件產業的重要基地。重點抓好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和出口產品,一批有潛在發展優勢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批重點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科技示範基地,一批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示範企業和項目。培育生物工程、新材料和環境保護等新興產業。繼續辦好深圳「高交會」。
營造有利於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環境。完善風險投資機制,為高新技術產業和資本的結合創造條件。千方百計增加科技投入,引導現有科技力量合理布局和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儘快走出一條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新路子。推動一批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扶持50家重點企業辦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促使大中型企業儘快建立技術開發機構,加速形成有利於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的運行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使大企業集團、技術創新優勢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每年用於研究開發的經費逐步達到年銷售額的5%以上。
促進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與企業的結合,形成研究、開發、生產緊密結合的新機制。積極鼓勵科技人員從事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工作,加快培養具有創業能力的科技企業家和技術創新帶頭人。
發展教育事業,培育教育產業。繼續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把非義務教育作為一個產業予以支持,促其發展。增加教育投入,推行教育信貸,規範收費管理,促進教育消費。完善高考改革,繼續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加大校內管理體制改革力度。推進高校後勤服務社會化。推動辦學體制多元化,加快民辦教育的發展步伐。加強重點學科建設。加強師資隊伍繼續教育,提高師資質量,改善教師待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採取更加切實有效措施,吸引海外和省外高級人才來粵創業。
四、繼續有效擴大內需,大力開拓國內市場認真落實國家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投資和消費雙向啟動,拉動經濟增長。
努力擴大投資需求。積極爭取更多的國家國債資金和落實好配套資金,加大對基礎設施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的投入。鼓勵社會資金投向基礎設施和旅遊等領域,凡可向外商開放的都允許私人資本參與投資。規劃建設一批跨世紀重大建設項目,同時堅決制止重複建設。切實加強工程建設管理。提高質量。建設工程要嚴格按規定進入有形建築市場實行招投標。
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在搞旺和進一步開拓省內市場的同時,加強省際經貿合作與交流,繼續採取「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的辦法,到內地輻射力強、市場容量大的大中城市舉辦各類大型廣貨展銷會和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支持企業到省外開辦商場、連鎖店和設立總代理推銷廣貨。鼓勵企業直接投資目標市場,採用當地原材料,就地生產,就地銷售,擴大廣貨市場份額。抓住國家開發西部地區的機遇,開拓西部市場。充分發揮大型商業企業集團的「龍頭」作用,把各種所有制流通企業帶動起來。大力開拓農村市場,把城市的市場銷售網絡和售後服務網絡擴展到農村,把適銷對路的日用工業品和農用生產資料送下鄉,滿足廣大農民生產、生活的需求。
拓寬消費領域。高度重視消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適時調整消費政策,清理限制、抑制消費的規定,制定鼓勵消費措施。調整消費結構,鼓勵知識消費和環境消費。全面實行住房貨幣分配,發展經濟適用住宅和廉租房,加快開放住宅二級市場,規範收費管理,引導居民擴大住房消費。開發旅遊項目,發展農業、森林、山區、濱海、環保生態旅遊。加強旅遊景區、景點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改革完善旅遊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提高旅遊服務質量。推動居民增加電信、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等服務性消費。推廣消費信貸。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產品違法行為,改善消費環境。
大力發展和完善市場體系。建設一批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加快發展金融、產權、信息、人才和勞動力等要素市場。
五、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進一步發展外向型經濟緊緊把握我國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發展機遇,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迎接挑戰。
努力擴大外貿出口。實施科技興貿,調整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快傳統出口產品的升級換代,重點扶持高新技術產品和優質名牌產品出口,提高國際競爭力。
合理調整進口商品結構,增加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急需的關鍵設備和先進、適用技術的進口。加快實施全球市場戰略,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抓住亞洲地區經濟復甦的有利時機,在鞏固和擴大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東歐、獨聯體、中東、非洲、拉美等市場,並採取政府推動、企業參與等方式,選擇重點目標市場舉辦經貿洽談會。在發展商品貿易的同時,積極拓展技術貿易,努力實現對外貿易從單一的商品貿易向商品貿易和技術貿易有機結合的新型國際貿易轉變。大力推動外貿經營方式創新,鼓勵有比較優勢的企業到國外從事加工貿易。發展國際旅遊,吸引更多外國遊客,增加非貿易創匯。努力實施大經貿戰略,加快外經貿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國有外貿企業戰略性重組,鼓勵外貿企業與生產企業走聯合之路,形成生產、開發、出口一體化的大型綜合商社。鼓勵民營生產企業擴大出口。積極發展網上招商和網上交易,通過國際互聯網開拓國際市場。繼續辦好「廣交會」。
積極有效利用外資。保持利用外資的一定規模,重點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辦好第二屆廣東經濟發展國際諮詢會,加強與國際大跨國公司、大財團的經濟技術合作,吸引其來粵設立地區總部和技術開發中心。擴大利用外資領域,圍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引導外資投向。積極吸引外資發展「高質、高效、高產」農業和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增資擴產,加快技術開發和創新,擴大在國內採購原材料和配件。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切實為外商投資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保護外商合法權益。
全面擴大粵港澳台經濟貿易合作。推動粵港經濟合作從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出口產業轉向創新科技產業,重點加強電子信息、中醫藥、新材料、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合作。充分利用澳門的獨特優勢,加強與歐盟的經貿合作。建設粵港澳大旅遊區。進一步加強粵台經貿合作與交流,支持辦好台資企業。
創造外經貿發展的良好環境。協調好海關、銀行、稅務、出入境檢驗檢疫等部門的關係,落實各項鼓勵出口政策,加強外事、僑務工作,為發展外向型經濟服務。完善口岸建設和管理。繼續嚴厲打擊走私、騙稅、騙匯等違法活動,建立有效的防範打擊機制。
六、努力促進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加大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力度,實現「藍天、碧水、綠地」,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殷切期望,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環境。
突出抓好水資源保護和民用供水工程建設,切實治理江河污染。強化流域水質保護,嚴格保護新豐江水庫等飲用水源。改造東深供水工程。加快研究提出城市飲用潔淨水的方案,確保民用供水質量。加快農村自來水建設,改善農村飲水衛生。大力整治珠江、淡水河、觀瀾河、小東江、練江、楓江、東莞運河污染。
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推行城市供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率。全面實施《廣東省碧水工程計劃》。
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增加環境保護投入。堅決依法關閉污染嚴重的小煉油廠、小水泥廠、小造紙廠等小企業,繼續加大對燃煤電廠污染治理力度。嚴格控制新生污染源,推進清潔生產。全省工業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達到國家或地方標準。強化城市汽車尾氣和噪聲、固體廢物的管理與治理。積極開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活動。珠江三角洲地區在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過程中,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繼續抓好植樹造林、綠化國土工作,堅決制止新的毀林開墾和盲目填海造地,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全面啟動東江、西江、北江、韓江流域生態公益林重點工程建設。加快自然保護區建設,保護森林資源和野生動物。加強對資源的規劃和管理,合理開發利用土地、森林、礦產、海洋等重要資源,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增強防災意識,加強對自然災害的監測預報,提高防災抗災能力。
加大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繼續全面貫徹《廣東省計劃生育條例》,落實「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經常性工作為主」的方針,實現計劃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到村。進一步健全有利於計劃生育的利益導向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建立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強化農村基層計劃生育工作,保證基層隊伍、陣地建設和活動所必需的經費,使計劃生育工作走向經常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創建計劃生育「合格村」的比例要達到70%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5‰以內。
扭轉廣東省計劃生育工作的被動局面。
七、加強財稅管理,繼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強化稅收征管,增加財政收入。加大主體稅種征管力度,特別要加強對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征管。
加強對郵電通信、房地產、建築安裝、中介和服務性行業、事業單位的稅收監控與征管。繼續加大清繳欠稅力度,加強稅務稽查,增加財政收入。
管好公共財政,嚴格預算管理。加快建立公共財政體制。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嚴格控制和壓縮一般性支出,杜絕鋪張浪費。增加對科技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農業、林業、水利建設和扶貧的投入。加大財政周轉金的回收力度。各級財政要安排資金用於處理地方金融機構風險問題。改革財政資金支付方式,實施財政供養人員工資委託銀行支付制度。全面推行和完善政府採購招標制度。規範和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財政、審計監督,嚴肅財經紀律,規範預算外資金管理,確保依法理財。繼續大力清理和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項目,堅決制止亂收費、亂設基金、亂罰款行為。全面落實「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按照中央的部署,積極做好農村「費改稅」試點工作。
積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確保金融穩定。進一步落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責任制。積極穩妥地處置地方金融風險。清理、整頓和改革地方金融機構,改善和提高地方金融機構信譽。加大清欠追收力度,盤活存量資產,防止新的資產流失,認真處置好金融機構的資產風險。積極支持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和發展。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嚴厲打擊金融犯罪活動。加強對地方金融機構的監管,強化金融法治。搞好地方金融機構和窗口公司的自身建設。進一步改善金融服務,支持有市場、有效益企業增加生產流動資金,增加對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貸款。積極穩妥地發展資本市場,適當增加企業直接融資的比重。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新科技企業上市和再融資。
盤活房地產沉澱資金。依法追索企業拖欠房地產貸款。運用稅收、價格政策促進積壓商品房的消化,合理地促使部分積壓商品房轉為經濟適用房銷售。
八、加快經濟特區和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步伐,推動全省梯次發展根據全省不同地區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實施分類指導,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加大對東西兩翼和山區的扶持力度,促進經濟特區、珠江三角洲與東西兩翼及北部山區的協調發展。
全面推進經濟特區、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發揮廣州、深圳中心城市和順德試點市的作用,創造新鮮經驗。加大改革力度,營造現代化建設的體制環境;以機構改革為契機,建立適應現代化建設的政府機構和行政管理體系;加強法制建設,構建現代化建設的法治環境;強化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創造現代化建設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加速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的開發與發展。進一步加強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特別要加快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連接中心城市的高等級公路建設。
發揮東西兩翼的自身優勢,以市場為導向,立足本地資源,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以高質、高產、高效為目標,穩步發展農業;選好主攻方向,加快發展工業;突出重點,加快發展海洋產業;以商貿旅遊為主,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搞好山區綜合開發,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大力開展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努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下功夫辦好農業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逐步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調整山區發展思路,重點發展資源型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和第三產業,壯大總體經濟實力。
加快貧困縣脫貧奔康。加大對扶貧的投入,通過政策引導,吸引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各級政府特別是負責對口扶持貧困地區的各市及省直單位要繼續加大扶貧力度。重點幫助16個貧困縣、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繼續開展「一鄉一品」活動,帶動農民脫貧奔康。加大力度解決水庫移民遺留問題。
認真編制「十五」計劃和長遠發展規劃。做好調查研究。科學確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進一步鼓舞全省人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信心。
九、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和中共廣東省委的實施意見。認真搞好縣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以「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為主要內容的黨性黨風教育。要把樹立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作為首要任務,引導廣大幹部和群眾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加強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科普教育。進一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農村深入開展科技、道德、法律、文化「四進家」活動。加強社區建設,發展和完善社區服務。繼續深入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文明行業活動。珠江三角洲和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繼續推進創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品味文化」的文明村鎮活動;山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廣泛開展以治窮變富和改水、改廁、改灶、改路、改造住房為主要內容的創建文明小康村鎮活動。
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要積極實施精品戰略,創作更多蓬勃向上反映時代精神受人民群眾歡迎的優秀作品。做好廣場文化、社會文化和文物等工作,加強山區文化建設,活躍和豐富城鄉群眾的文化生活。重點建設廣州、深圳兩個文化產業中心和珠江三角洲文化產業帶。依法管理文化市場,營造健康的社會文化環境。積極推進有線廣播電視的全省聯網,對全省廣播電視微波傳輸網進行數字化改造。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努力吸收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
發展衛生、體育事業。確保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
進一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加快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加強醫德醫風教育,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依法加強對食品、藥品、化妝品和公共場所衛生、職業衛生、學校衛生、放射衛生的執法監督,保障人民健康。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積極做好九運會承辦工作,抓緊強化訓練,努力提高運動競技水平。按時按質完成九運會體育場館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多樣化的體育運動,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
更加關心婦女兒童工作。確保基本實現《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綱要》規定的目標、任務。切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關心老年人生活,做好老齡工作。
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做好擁軍優屬工作。增強各級領導的國防觀念,深化優撫安置工作改革,發揚軍政軍民團結的優良傳統。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和人防建設。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繼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幫助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發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落實宗教政策。
十、堅持依法治省,建設文明法治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加強民主建設。各級政府要更自覺地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人民政協通報情況的制度,切實辦好人大議案、人民代表建議、政協提案和「直通快車」件。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民主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參事、文史工作。認真做好人民來信來訪工作,落實重大信訪案件領導包案責任制。進一步抓好村民自治工作,加強村委會規範化管理,重點搞好村務公開,提高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水平。
加強政府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認真配合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做好地方立法工作。進一步加強政府立法,提高政府立法質量。切實把政府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堅持依法辦事,依法決策,依法處理問題,推動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強化執法監督,確保政令暢通。做好行政複議工作。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全面完成「三五」普法規劃,促進全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
加大行政監察力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民主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從源頭上、機制上、制度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保持社會政治穩定。在改革、發展中要注意做好穩定工作,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及時化解民事糾紛,依法及時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進一步加強對民間組織的管理。繼續深入開展對「法輪功」邪教組織的鬥爭。依法嚴厲打擊帶黑社會性質的團伙犯罪和嚴重刑事、經濟犯罪。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掃除黃賭毒。
嚴密防範、打擊跨境犯罪和境內外敵對勢力的破壞活動。加強消防和交通安全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認真搞好政府機構改革,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政府。按照中央的部署,精心組織政府機構改革,搞好政府工作部門的定職能、定內設機構、定編制的工作,妥善安排人員的定崗和分流。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深化政府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辦事程序,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機關的辦事效率。轉變機關作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積極推行競爭上崗制度。廣泛開展「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活動。
各位代表!處在世紀交替、承前啟後的2000年,我們深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認清形勢,明確任務,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堅定信心,團結奮鬥,以新的姿態,新的成績,迎接新世紀,走進新時代!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