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0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李成玉
2005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

河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2003年工作回顧[編輯]

  2003年,省人民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省人民,開拓進取,努力工作,較好地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初步核算,2003年全省生產總值7025.93億元,比上年增長10.5%,是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優質小麥和高經濟作物面積增加,畜牧業比重提高2.4個百分點,退耕還林完成380萬畝。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19.9%,實現利潤251.5億元,增長44.2%;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提高11.3個百分點,為歷史最好水平。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1%。地方財政總收入582.4億元,增長13.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37.7億元,增長17.8%;總支出717.8億元,增長14.1%。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新增1166.34億元;貸款餘額新增863.8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0.8%。城鎮化率27.2%,提高1.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生活不斷改善。

  ——重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投資對經濟的拉動力增強。全年固定資產投資2310.5億元,增長26.8%。新開工一大批重點項目,在建重點項目數量和規模均創歷史新高。一批基礎設施和結構調整項目建成,進一步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後勁。全年新增高速公路187公里,發電裝機173萬千瓦,煤炭開採能力420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57.5萬噸,有效灌溉面積170萬畝。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投資增長64.1%,占投資總量的比重提高6.4個百分點。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60%左右。

  ——各項改革能力推進,對外開放取得明顯成效。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加大,完成企業改制1034戶;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分離企業辦社會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經濟增長,占經濟總量的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新增私營企業1.8萬戶,增長12.5%,湧現出一批規模大、競爭力強的非公有制企業。省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邁出新步伐,行政審批事項由883項減少到373項。完成了省級機構改革,鞏固了農村稅費改革成果,省市兩級實行了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在5個省轄市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實行對種糧食農民直接補貼的辦法,在25個縣進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城鎮戶籍制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對外開放步伐加快,進出口47.16億美元,增長47.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61億美元,增長24.3%;成功舉辦了世界客屬第十八屆懇親大會和一系列經貿活動。

  ——就業再就業力度加大,社會保障水平提高。進一步完善落實了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扶持政策,安排再就業資金4.1億元,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台基本建成。城鎮新增就業76.8萬人,37萬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重新就業,其中「4050」人員10.1萬人。大專院校畢業生就業率85.5%,接受安置軍轉幹部和退役士兵2.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確保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全省城鎮普遍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基本實現了應保盡寶。解決了65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和80萬人的飲水困難。

  ——抗擊非典取得重大勝利,經受住了嚴重自然災害的考驗。上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全省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打了一場抗擊非典的人民戰爭,建立了有效的領導指揮、防範控制、疫情監控和醫療救治體系,取得了無死亡病例、無醫務人員感染、無輸出病例、無疫情擴散傳播的顯著成效,奪取了抗擊非典的重大勝利。下半年,面對多年不遇的洪澇災害,各級政府全力做好抗災救災工作,共下撥各類救災資金13.6億元,支持災民生產自救,落實開倉借糧、衛生防疫等措施,幫助受災群眾重建倒塌房屋23.4萬間,確保了農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不讓災區學生因災失學。經過軍民共同努力,黃河灘區和淮河流域搶險救災取得了全面勝利。

  ——科技教育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開發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取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348項,獲授權專利2695項,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43%。鞏固「兩基」教育成果,完成中小學教師核編定崗工作,改造一批中小學危房。鄭州龍子湖和洛南新區高效建設步伐加快,鄭大新區二期、河大新區一期工程等十餘所高校新區建成投用。普通高校在校生淨增8。9萬人,新增一批博士後流動站和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3名科學家當選兩院院士。公共衛生事業得到加強,安排資金支持省、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對200所鄉鎮衛生院進行了改造。人口自然增長率5.64‰,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新成效,開展省轄海河、黃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水質保護等工作,關閉了1200多家污染嚴重的企業。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體育事業進一步繁榮發展。駐豫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抗洪搶險、維護社會穩定、支持地方經濟建設中做出了積極貢獻。其他各項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在全社會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繼續選派幹部駐村,推動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大幹部群眾精神風貌和城鄉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實施依法治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公民的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加快立法步伐,提請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的地方性法規9件,制定、發布行政規章10件。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規、決定和決議,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效。重視信訪工作,妥善處理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各位代表,2003年是很不尋常的一年,在遭遇非典疫情和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我們迎難而上抓改革,着力解決影響河南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一心一意謀發展,着力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突出重點抓工作,着力推動各項事業上台階;分類指導抓落實,着力促進各項措施取得實效;高度關注民計民生,着力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全省上下形成了競相發展、奮力實現中原崛起的良好局面。應該說,過去的一年,我們遇到的困難比預料的大,取得的成績比預料的好。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省各條戰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我省現代化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不僅需要解決一些結構性和體制性等深層次矛盾,而且還會遇到不少新的困難和問題。自然災害給災區造成嚴重損失,增加了因災返貧和需要救助的人口,農民增收難度加大;社會保障水平較低,就業再就業壓力很大;政府債務進入還款高峰期,加上硬性支出增多,財政壓力增大;縣域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市場經濟秩序需要進一步整頓和規範;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部分地方社會治安狀況不容樂觀;一些領導幹部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仍然比較嚴重。今年經濟運行中的資金供求矛盾將更加突出,加之能源、原材料和運力緊缺,將會給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制約。所有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都會高度重視,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2004年總體目標和重點工作[編輯]

  2004年是我省實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我們面臨多方面的機遇和有利條件。從宏觀環境看,世界經濟和貿易出現增長趨勢,國際產業轉移加快,有利於我們擴大對外開放和調整產業結構。國內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有利於帶動我省消費和投資需求的擴張。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利於保持我省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國家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扶持力度,有利於鞏固我省農業基礎地位和增加農民收入。國家集中力量緩解交通、能源、重要原材料等瓶頸制約,有利於我省資源優勢的發揮和優勢產業的發展。從我省現狀看,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綜合經濟實力和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具備了全面提速、再上新台階的基礎和條件。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好形勢,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堅定信心,紮實工作,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五個統籌」,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原崛起,繼續深化各項改革,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建設服務型政府,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今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外貿出口增長12%;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新增城鎮就業8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4.5%。

  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堅持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優化工業結構,提高工業整體素質和效益。調整產品結構,進一步拉長小麥、畜產品深加工鏈條;推進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資源的精深加工,發展煤化工和精細化工產品;優化鋁工業生產和建設布局,發展高精度鋁板帶箔等深加工產品;加快林紙一體化項目建設,發展高檔文化、生活和特種用紙等產品;積極引進先進技術,提升紡織、服裝和裝飾面料等產品檔次。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提高裝備工業數字化水平以及整機和成套能力;有選擇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壯大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現代中藥等產業。繼續安排省工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和高新技術產業化貼息資金,支持一批對結構調整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項目建設。加強對經濟運行的監測,及時協調煤、電、油和運力,確保工業生產健康運行。

  整合工業資源,加快產業聚集。調整企業組織結構,培育發展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認真整合煤炭、鋁礬土等重要礦產資源,支持礦產資源向優勢企業聚集。推進水泥、造紙、有色金屬等行業的兼併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圍繞優勢產品和優勢企業,優化配置生產要素,加快火電、冶金、建材、食品、紡織等基地建設。提高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管理水平,有重點地支持大學科技園區和特色工業園區發展。

  提高工業的信息化水平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企業信息化步伐;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帶動全社會信息化建設。注重資源節約和污染防治,積極利用再生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廣泛推行清潔、文明生產方式,發展綠色產業和環保產業;依法關閉產品質量低劣、浪費資源、污染嚴重的企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繼續抓好老工業基地改造和採煤沉陷區治理,發展接續和替代產業。

  (二)大力推進城市發展,加快城鎮化步伐

  按照「三頭並舉、突出重點、協調發展」的要求,加快城鎮化進程。突出抓好中原城市群建設,完成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建立中原城市群聯動發展機制,加快鄭東新區和洛南新區開發建設。進一步提高鄭州市的首位度,增強對中原城市群的帶動能力。支持其他省轄市立足實際,合理規劃,突出特色,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繼續抓好26個重點縣(市、區)和123個重點鎮的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城市功能,促進產業發展,聚集城市人口。

  全面提高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所有城市都要堅持規劃先行,努力提高規劃質量,修改和調整規劃要嚴格按法定程序進行,確保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努力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遵循「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推進投資行為社會化,籌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引入更多的外資和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城市地下設施建設要優先考慮,一步到位。正確處理擴大規模、增強功能和提高品位的關係,做到各類城市規模適中、功能完善、各具特色。城市發展要強化產業支撐,培育支柱產業和特色經濟。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和發展機會,創造更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進一步消除城鎮化的體制性障礙。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行以實際居住地登記戶口的辦法,鼓勵農民向城鎮轉移。戶籍制度改革要與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等制度改革同步推進,為進城農民解除後顧之憂。做好城鎮遷入人口的各類社會服務,促進進城農民與城市社會的融合。正確處理加快城鎮化與嚴格保護耕地的關係,加強土地利用規劃管理,根據城鎮發展的需要,統籌安排城鎮建設用地。控制好土地一級市場,完善土地置換和調整機制。

  (三)認真解決「三農」問題,推進農業現代化

  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並且毫不動搖地長期堅持下去。依靠科技進步,改進生產方式,穩定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繼續以「兩個基地」建設為重點,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和優質特色農作物,高質量地建設各類農產品基地。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抓好新鄉國家優質小麥基地建設,着手建設安陽國家優質小麥基地。加快黃河灘區奶牛綠色養殖帶和豫東平原等奶牛養殖基地建設。抓好一批綠色無公害蔬菜、優質牧草、中藥材、肉牛肉羊、瘦肉型豬、蛋禽等基地建設。實施種子工程,加快農產品優良品種的繁育、引進和推廣步伐。加快農產品優良品種的繁育、引進和推廣步伐。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農業產品批發市場和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加強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檢驗檢測和認證體系、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快建設疫情監測預報和防疫體系,及時公布有效控制各種動物疫情。發展綠色農業、精準農業、設施農業、創匯農業和品牌農業。繼續集中使用農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兩個基地」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推進鄉鎮企業改革和調整,大力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取消對農民工的各種歧視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費,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組織、協調和管理工作,培育勞務輸出基地,引導和支持農民外出務工,增加農民務工收入。在全省推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政策,增加農民種糧收益。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全面落實取消特產稅、降低農業稅稅率等政策,真正使農民得到實惠。繼續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抓緊災後重建和水毀工程修復,組織好國家支持的「六小工程」建設。因地制宜地開展農田水利、小流域治理、改水改廁等各種小型設施建設。創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落實好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政策。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縣域經濟占全省經濟總量近70%。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中原崛起,關鍵在縣域經濟,重點在縣域經濟,難點也在縣域經濟,必須把發展縣域經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市兩級加大對縣域經濟的扶持力度,各種投資和財政轉移支付向縣(市)傾斜,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選擇部分經濟基礎好、產業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的縣(市)賦予其省轄市部分管理權限,支持其加強發展。支持各縣(市)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培育支柱產業,增強經濟實力。

  (四)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擴大投資需求

  加快在建重點項目建設進度,確保按期投用發揮效益。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多開工建設一些對全省經濟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項目。抓住國家高度重視淮河治理和黃河防汛安全的機遇,加強洪水控制工程、水庫除險加固及滯洪區和骨幹河道建設,做好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工作。加快鄭州至開封黃河標準化堤防和西霞院水庫建設,做好河口村、出山店水庫等項目的前期工作。配合國家開工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建設我省配套工程。抓好28個續建高速公路項目建設,確保新鄉至鄭州、許昌至南陽、濮陽至鶴壁等5個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通車,新增通車里程329公里。爭取新開工信陽至南陽、周口至新縣等17個高速公路項目。加快已拓寬的幹線公路和縣道二級公路建設,爭取新開工農村公路3500公里。配合國家完成隴海線鄭州至商丘電氣化改造工程,爭取鄭州至西安鐵路客運專線鄭洛段開工建設。繼續抓好地方鐵路、民航、內河航運和運輸站場建設。建成沁北、永城、登封等8個電廠的部分機組,新增裝機220.5萬千瓦,開工建設首陽山電廠三期、鄭州燃氣電站等項目,爭取開工姚孟電廠四期等項目。加快骨幹電網建設,基本完成縣城電網改造工程。爭取永城新橋煤礦、焦煤集團趙固一礦等項目開工建設,建成梁北煤礦,新增煤炭生產能力90萬噸。抓好安鋼、許繼、雙匯集團等一批結構調整項目。繼續抓好鄭州大學「211」工程二期、鄭州龍子湖高校區等項目建設。加快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藝術中心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20個污水處理廠。

  切實抓好工程質量。各類項目都要實行嚴格的質量管理制度,在設計、施工、監理、驗收各個環節堅持規範化管理,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監督。全面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驗收制。嚴格工程質量終身負責制,對造成嚴重質量事故的堅決追究責任。

  (五)強力推進改革開放,為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以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傳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為重點,對國有企業進行規範的股份制改造,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省屬企業改制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市縣國有企業改制力爭年底前基本完成。妥善解決改制中職工安置、資產處置、債權債務處理的問題,確保改革平穩推進。鼓勵省內企業相互參股,吸引省外企業入股,做大做強一批優勢企業。加快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步伐,進一步壯大主業,搞活輔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進企業用工、人事和分配製度改革。繼續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重點推進企業辦中小學的分離工作。認真做好部分企業關閉、破產工作。落實軍工企業改革方案,加快軍工企業脫困步伐。進一步推行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轉換國有糧食企業經營機制,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推進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繼續完善水利、交通、電力、民航等行業管理體制,搞好勘察設計體制改革,加快供水、供氣等市政公用行業的市場化進程。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認真落實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放寬市場准入,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一切行業領域。進一步消除政策歧視,改進服務和監督,確保非公有制企業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以完善信用擔保體系為重點,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非公有制企業的信貸支持,拓寬非公有制企業的融資渠道。加強中小企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改善管理,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建設公共財政體系。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採購制度,細化部門預算。全面落實「收支兩條線」規定,對沒有落實的要追究責任。加強稅收征管,嚴厲打擊偷逃抗稅行為,努力做到應收盡收。合理調整支出結構,確保工資發放、社會保障等重點支出,增加對困難地區的轉移支付。將出口退稅支出納入財政預算,適當增加省級財政預備費和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長。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和監督,省、市、縣都要安排償債準備金並納入預算,確保按時償還到期債務。加強對財政資金和各類政府投資的審計監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步伐。加強政府投資管理,整合政府投資資源,促進政府建設資金的優化配置。積極探索政府投資推出機制,推動已建成的政府投資項目依法轉讓產權或經營權,實現滾動式發展。對於符合產業政策的非政府資金投資項目,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資能力,做好擬上市公司的培育和推薦工作。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債券擴大融資規模。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嚴格控制機構、編制和人員。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改進審批方式,規範審批行為。創新行政管理手段,推行電子政務,降低行政成本。繼續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政服務方式,健全政務公開制、服務承諾制、限期辦結制、首問責任制、失職追究制等各項制度,辦好行政審批辦事大廳,繼續實行「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提供服務質量和效率。

  擴大利用外資規模。積極採取項目融資、股權投資、經營權轉讓、企業併購、境外上市等方式,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和境外機構來我省投資;擴大引資領域,加快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和基礎設施利用外資步伐,拓寬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利用外資的渠道。加強對重大外商投資項目的協調和服務,重點抓好已簽約項目的落實,組織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到境外招商,高標準辦好第三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繼續做好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優惠貸款工作,加強與海外僑胞、國外結好地區和民間的友好交往。積極利用委託招商、網上招商等新的形勢,提高招商引資效率。

  努力擴大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深化外經貿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化出口主體,為各類企業擴大出口創作良好環境。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不斷擴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加農產品出口。辦好鄭州出口加工區。加快鄭州鐵路東站、鄭州機場兩個一類口岸建設,提高通關效率。落實出口退稅政策,做好原產地標記和普惠制保護工作。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增加省內急需的技術裝備和重要資源的進口。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擴大對外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

  進一步實施東引西進。鞏固與上海、廣東等地區的經貿合作成果,擴大同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等地區的經濟、技術和貿易合作,積極吸引、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實現優勢互補。拓展西北、西南市場,鼓勵優勢企業積極參與西部資源開發和產業調整,提高產品在中心部市場的占有率。

  (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努力擴大消費需求

  發展壯大第三產業。旅遊業重點抓好「三點一線」旅遊景區建設和南太行、豫西伏牛山區綜合開發,發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旅遊、生態旅遊關聯產業。促進房地產開發,加快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完善住房補貼制度和公積金管理辦法,發展住房二級市場和租賃市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城市社區發展服務業,開展農村新社區建設試點。規劃建設一批物流基地和專業物流中心,改造提升傳統物流企業,加快培育現代物流主體。大力促進電子商務、現代遠程教育、網上醫療等信息服務業發展,積極發展金融、保險、會計、法律、諮詢等現代服務業。

  努力擴大消費需求。進一步消除限制消費的各種障礙,完善和落實促進消費的各項政策措施。培育新的消費熱點,鼓勵居民擴大旅遊、通信、教育、體育健身和文化消費。落實好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同價政策,拓寬消費品進入農村市場渠道。加強城鄉市場建設,優化消費環境,改進消費服務,使廣大群眾更加放心、方便地消費。

  充分發揮金融對擴大投資和消費的支持作用。加強銀企溝通,搞好項目對接,增加各金融機構在我省的貸款投放,確保在建重點項目的資金及時到位,加大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確保有市場、有效益、守信用的企業資金需要。規範發展房地產、汽車等信貸業務,增加消費需求的信貸支持。認真落實國家助學貸款、下崗職工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支持貧困生就學和下崗職工再就業。積極推動各級擔保中心與商業銀行開展融資擔保合作,鼓勵有實力的大中型企業採用合資、參股、入股等形式,組建新型擔保機構。積極爭取國家增加我省支農再貸款額度,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發放規模。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努力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各級政府要為金融機構創造良好的經營和發展環境,嚴厲打擊逃廢金融債務行為。

  (七)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把就業再就業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確保各項指標落實到位。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促進再就業的各項政策,增加再就業資金投入,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注重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依託社區平台,開發物業管理、養老托幼、保安保潔、衛生保健等就業崗位。用好再就業培訓專項資金,做好再就業優惠證和小額貸款發放工作。引導下崗失業人員通過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合夥經營實現再就業。切實做好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給予政策優惠。

  繼續做好「兩個確保」和城市「低保」工作,搞好「三條保障線」的銜接,進一步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確保基金征繳率達到90%以上。支持有條件的市、縣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資標準。加強對社會保障資金的監督管理,保證專款專用。積極發展社會保障事業,做好優撫安置、社會互助、社會福利等工作。加大勞動監察力度,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逐步完善農村特困戶生活救助制度,確保困難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時醫治,不讓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認真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力度,努力實現60萬貧困人口脫貧;着手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逐步解決無水、缺水、水源不潔地區群眾的吃水困難;繼續拿出專項資金,完成去年受災群眾倒塌房屋重建任務;加強黃河、淮河灘區安全建設,幫助灘區群眾解決住房、吃飯、就醫等實際問題;認真解決建設領域拖欠工作員工工資問題,維護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保證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按國家現行標準發放,任何地方不得拖欠;建立資助貧困學生就學制度,保障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接受義務教育;重視特定傳染病的預防救治工作,落實國家對患者實行免費治療的政策;認真解決徵地拆遷中的補償問題,依法做好失地農民和城鎮拆遷戶的補償、安置工作;加強食品、藥品安全衛生檢查,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

  (八)堅持科教興豫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繁榮各項社會事業

  大力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繼續增加科技投入,鼓勵和支持大型企業建立科研機構,使企業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的主體。加強應用技術研究和開發,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以食品安全、農產品深加工等重大科技專項為重點,開發一批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加快科研機構的企業化轉制和產權制度改革步伐,制度社會公益類和農業類科研機構改革方案,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大力發展科技市場、科技中介機構和民營科技企業,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

  加快發展教育事業。增加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保教師工資、保學校安全、保教學運轉,加快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注重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進一步擴大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優化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培育和發展重點高校。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高校專業結構,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抓好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建設,提高教育質量。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鼓勵與國內外名牌大學合作辦學。統籌發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大力發展民辦教育,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辦學。繼續推進和規範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堅持人才強省,培養和吸引更多的現代化建設高素質勞動者、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改革人事、勞動管理體制,創新用人機制,努力營造各類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責任制,維持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重視出生人口性別比平衡問題。關注老齡人口的生活需要,做好老齡工作。合理開發、節約使用和有效保護水、土地、礦產、森林等資源,完善資源有償使用機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省轄海河、黃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水質保護,做好水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繼續抓好天然林保護、重點防護林、防沙治沙、自然保護區等生態工程建設,保質保量完成退耕還林任務,新建和完善800萬畝農田防護林網。進一步抓好風景名勝區和城市綠化工作,大力開展園林城市創建活動。

  推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繁榮大眾文化,弘揚中原文化,培育文化精品,壯大文化產業。組織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加強圖書館、文化館和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堅持繼承和創新並重,實施精品工程,打造文化名牌。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創新文化體制和機制。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培育文化產業集團。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擴大中原文化影響。重視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加強全省疾病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重大疫情信息網絡和衛生執法監督等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基本建成省、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繼續做好預防非典工作,加大對艾滋病患者的救治救助力度。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再安排改造200所鄉鎮衛生院,繼續搞好25個縣(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注重研究貼近河南實際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健全經濟運行監測體系,組織好全省第一次經濟普查。完善統計制度和方法,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科學性、及時性和權威性。加強自然災害的監測預報和防治救助體系建設,提高抗災救災能力。做好民族工作,促進各民族的團結和進步。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繼續做好對台、氣象、地震、人防、測繪、參事等工作。

  (九)堅持依法治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民族精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發揚光大焦裕祿精神和紅旗渠精神。繼續開展「道德規範進萬家」、「誠實守信萬人行」等各類文明創建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堅持依法行政。今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將正式實施,各級政府必須抓緊清理不符合規定的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加快配套制度建設,確保行政許可法順利貫徹執行。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加快行政立法步伐,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各項法規、決定和決議,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加強與人民政協的協商,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的意見,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依法保護婦女兒童、殘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健全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證人民群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建立健全經常性的嚴打機制,始終保持對各種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加大對惡性案件的偵破力度,下大力氣整治治安亂點,對發生惡性案件而又失察失職的,堅決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境外敵對勢力、敵對分子的滲透破壞活動,依法懲治「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犯罪活動,建立反恐怖鬥爭工作機制,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及時化解人民內部矛盾,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高度重視人民來信來訪工作,認真負責地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堅決做到有訪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

  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繼續開展整治企業經營環境等專項活動,堅決制止對企業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醫療器械、農資等違法犯罪行為。打破行業壟斷,消除地區封鎖。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逐步建立企業、中介機構信用檔案和個人徵信體系,提高企業和個人誠信意識,形成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社會氛圍。加強安全生產和安全監察,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執行重特大事故責任追究的規定,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意識。滿腔熱情地關心、支持駐豫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建設,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好戰備訓練和後勤保障社會化改革中的困難,落實新的安置辦法,做好退役軍人的安置工作。深入開展擁軍優屬和軍民共建活動,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關係。

  (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和作風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切實解決發展什麼,怎麼發展的問題。發展是永恆的主題。加快發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保證,是解決河南一切矛盾和問題的關鍵。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即要注重經濟建設,又要注重社會進步;既要注重城市建設,又要注重農村發展;既要注重改善硬環境,又要注重優化軟環境;既要注重近期發展,更要注重長遠發展。經濟發揮一定要以提高效益為中心,社會發展一定要以協調配套為原則,無論經濟發展還是社會發展,都要轉變增長方式,不能只講投入不講產出,要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在加快發展的同時,保證資源的永續利用及環境的不斷改善,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惠及後代,決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切實解決創什麼樣的政績、怎樣創政績的問題。我們的權力是人民給的,執政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衡量政績的標準,不是看建了幾個形象工程,而是看群眾得了多少實惠。天地之間有桿秤,這秤就是老百姓。政績如何,不是自己說了算,而要看群眾是否滿意。要把為最大多數人謀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制定政策,要充分了解民情,看看是否符合群眾的意願;落實政策,要充分依靠群眾,求得大多數人的支持;評價政績,要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看看大多數人是否滿意。在其位,就必須謀其政,不能老想着自己升遷,自己過得安穩,更不能打着為群眾謀利益的旗號,干有損於群眾利益的事情,為自己得「政績」而讓群眾和後任者背包袱。政績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政績也沒有,只有真抓實幹,才能創造實實在在的政績,這樣的政績才能經得起實踐、歷史和群眾的檢驗。

  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認真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講話的精神,針對政府工作人員思想作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逐條對照,查找差距,制定改進措施。加強思想教育,不斷提高幹部隊伍求真務實的自覺性;狠抓工作落實,把求真務實體現到實際行動中去;建立健全制度,為堅持求真務實提供體制保障。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必須繼續轉變政府職能,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的職能轉變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把政府社會管理的職能轉變到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和更多的公共產品上來。堅持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提高決策的質量和效率。各級領導幹部都要真正樹立起求真務實的作風。要撲下身子、放下架子,為基層和群眾多辦事、辦好事、辦實事,力求把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每一項工作做好。做任何工作既要雷厲風行,敢抓敢管,又要兢兢業業,扎紮實實。上面布置的工作,一定要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實實在在地向前推進。要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掌握真實情況,解決實際問題。各級政府工作人員都要做到廉潔自律,嚴格遵守反腐倡廉的各項規定,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經受權力和金錢的考驗。要以對黨,對人民,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倍加珍惜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氛圍,時刻保持奮發有為的蓬勃朝氣,開拓創新的昂揚銳氣、清正廉潔的浩然正氣,努力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肩負的任務光榮而艱巨。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抓住機遇,埋頭苦幹,加快發展,為實現中原崛起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