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04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03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鞍山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1月7日在鞍山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二○○三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3年是本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在市委的領導下,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以開放促改革、促調整、促發展,全力推進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工作任務。國民經濟步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特別是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堅持「兩手抓」,取得了抗擊非典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預計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01億元,比上年增長13.1%,達到10年來最好水平。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8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1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75億元,增長17.2%。據統計快報顯示,鞍鋼完成銷售收入310億元、增加值111億元,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為全市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經濟發展後勁明顯增強。緊緊抓住項目這個核心不動搖,通過承辦第二屆台灣知名企業家遼東半島觀光周和舉辦香港推介會等一系列招商活動,台塑南亞、北美集團等一批知名企業相繼來鞍投資。滾動推出139個億元以上項目,其中103個項目進入實施階段。投資15億美元的海城紡織工業園前期工作基本就緒,其中投資3億美元的差別化纖維項目已獲國家批准。歐文斯科寧PVC外牆掛板、台灣中橡2萬噸軟質炭黑生產線、三和軋鋼年產30萬噸重型汽車用鋼等17個重大項目建成投產。金山公司年產20萬噸鍍鋅板和15萬噸彩塗板、城市集中供熱等10個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鞍鋼新2#高爐、後英集團大豆深加工等4個項目被國家列入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第一批國債專項計劃。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1%;爭取到位內資45億元,增長20%。實現出口創匯4億美元,增長13.3%。

       全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積極發展專用玉米、高油大豆、優質水稻等10個特色產品,建設了4個省級、6個市級和78個縣鄉級農業產業園區。訂單農業發展到90萬畝,比上年增長28.6%。無公害農業達到35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10.3%。動物無規定疫病示範區建設通過國家驗收。開工建設了30萬噸大米及副產品深加工、完達山10萬噸液態奶等一批龍頭項目,全市龍頭企業發展到378家。「公司+基地」帶動農戶面達到50%。糧豆總產量108.6萬噸,預計實現農業增加值55.5億元,比上年增長6.4%,畜牧業產值占農業比重達到52%。完成植樹造林作業面積41.2萬畝,增長36%。新增灌溉面積7.8萬畝,改善澇區11.1萬畝。農村稅費改革全面推進,減少行政村309個,撤併學校175所,農民人均負擔由152元下降到65元,減負率達57%。

       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推廣「兩啤一化」模式,對客車廠等5戶企業實施了脫胎換骨式改造。完成33戶省考核國有企業改制任務,對60戶企業依法實施了破產。選擇11個項目,進行了財政建設性國有資產有效流動和退出的探索。大力支持鞍鋼改革和發展,財政出資8000萬元幫助鞍鋼解決500萬噸精品板材項目用地問題,冀東水泥熟料等地企合作項目開工建設。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寶得鋼鐵公司100萬噸鋼、鞍輪集團120萬套全鋼絲子午線輪胎等一批大項目開工建設,民營經濟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2.6%。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90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實現銷售收入585億元,增長16.6%;實現利潤30億元,增長53%。

       努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承辦了遼寧省省院校合作工程項目洽談會,與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院校簽訂合作協議80項。舉辦了海外學子創業周活動,簽訂技術引進和項目合作協議50項。納米粉體製備技術等3個項目列入國家863計劃,實現歷史性突破。建成了聚龍、海諾、華冶等企業研發中心。全市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42家,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03億元,比上年增長41.9%。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高新區發展又邁出新步伐,引進了華融混合動力客車、清華同方環保工業園、北科大智能化控制同步開關高壓斷路器、吉兆公司數字電視廣播發射設備等一批重點項目。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9億元,增長1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010萬美元,增長20%。

       積極克服非典影響,第三產業保持較快增長。對非典期間受到較大衝擊的旅遊、餐飲等服務行業,全面落實國家出台的扶持政策,適時啟動商貿和旅遊市場。開工建設了大福源超市、中海物流等一批大型現代化商業設施,引進了國美電器、百世特等大型連鎖企業,新增各類超市80家。千山風景區首次被列為全國黃金周假日旅遊預報景區,千山和玉佛苑被評為全國知名旅遊品牌。玉佛苑二期工程、北方梅園等旅遊項目正式啟動。預計全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307億元,比上年增長13.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1億元,增長12.6%。全年接待國內旅遊者570萬人次、境外旅遊者4.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0億元,增長5%。

       認真做好財稅金融工作,基本化解了「兩債」兌付風險。建立了市縣兩級分稅制財政體制,完善了與之配套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制框架的要求,試行了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加強了政府採購和政府債務管理工作,保證了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堅持依法治稅,嚴格稅收征管,做到了應收盡收。各金融機構不斷調整信貸結構,積極支持經濟建設,不良貸款比例壓縮2個百分點,為破產企業核銷呆賬19.6億元。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的大力支持,有序開展了鞍山證券、海城信託撤銷後的兌付工作和五環證券撤銷後的登記、確認工作,全市「兩債」餘額由年初的16.2億元降至2.7億元,下降83.3%。

       不斷加強城鄉建設與管理,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城鄉面貌發生新的變化,城市的現代化水平又上新台階。建成了城市規劃展示廳、國際會議中心,完成了客運站主體工程,啟動了站前商業街改造和南沙河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了市區內主幹道的大修改造,鞍羊線和鞍下線鞍山段及海城外環全線建成,新修村村通油路314公里。建設城鎮住宅150萬平方米,改造居民小區56個,在50%的老社區實施了開放式物業管理。城鎮栽植大樹9萬株,市區栽植喬灌木167萬株,新增城市綠地139.8公頃,進入省園林城市行列。完成礦山植被恢復和防風固沙林1164公頃,新增自然保護區面積5600公頃。玉佛山風景區內占壓建築清理完成64%。羊耳峪垃圾處理場沼氣利用二期工程投入試運行。實施5項水污染治理工程和9項大氣環境治理工程,楊柳河結束「紅河」歷史,取締4噸以下燃煤鍋爐140台,城市空氣質量全年有62%天數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繼續保持了國家衛生城和道路暢通工程A類一等模範城市稱號。順利實施了城市供暖收費體制改革。對經濟環境進行了集中整治,行政審批事項由462項精簡到397項,構建了市場准入和建築工程項目審批兩條綠色服務通道。

       深度推進社會保障和就業工作,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圓滿完成了省部署的社會保障試點工作任務。基本養老、醫療保險覆蓋面分別達到100%和80.2%,失業保險擴面2.5萬人。在城區35個街道、9個鄉鎮及327個社區全部設立了勞動保障工作機構,有50%社區的硬件設施達到省規定標準,失業人員和地方企業離退休人員已全部納入社區管理。建成了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網絡,低保對象達到9.2萬人,月人均救助額提高到75元。以創業促進就業,全年興辦再創業企業305戶,「孵化」再創業企業86戶,多渠道實現就業總量11.2萬人次。積極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全年籌集款物7000萬元,為「三老」和貧困戶建房420戶,包戶扶持1.8萬戶,脫貧率50%以上。預計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430元,比上年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增長5.8%。

       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了以「打造誠信鞍山、培育誠信公民」為主題的誠信教育和實踐活動,進一步塑造了「鞍山在我心中、我為鞍山奉獻、鞍山為我自豪」的鞍山人精神。強化行風建設,全市重點窗口行業社會綜合滿意率達到85%。深入開展城鄉精神文明共建活動,鞏固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成果。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強化了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全市高考綜合錄取率達到92%,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積極整合教育資源,進一步改善了辦學條件,着力解決了教育熱點問題。完成了博物館和西苑古玩市場等文化設施建設的前期工作。通過市場化運作,建成了數碼電影城主體工程。組建了鞍山市藝術學校,推進了專業表演藝術團體的改革。成功組織非典防治工作,安排311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完善了公共衛生體系,建立了公共安全和公共衛生應急處理機制,實現了非典零病例和無疫區的目標。鞏固軍政軍民關係,第三次蟬聯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稱號。人口與計劃生育、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接待、婦女兒童、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人防、殘聯、統計、檔案、史志、老齡、氣象、地震等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績。

       進一步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樹立了執政為民的政府形象。堅持重大事項及時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和與人民政協進行民主協商制度,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人民群眾社會監督。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人民調解、安置幫教、法律援助在化解社會矛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積極推進依法行政,提請市人大審議地方性法規2件,頒布政府規章6件。完善政府公告制度和法律顧問制度,提高了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水平。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密切了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結率100%,制播《今晚會見》節目45期,受理群眾來信來訪6.8萬件,受理市民投訴2.9萬件,批辦市長信箱電子信件482件,有效解決了影響改革、發展和穩定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開展行政監察工作,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了各種刑事犯罪,維護了公共秩序和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經過幾年的努力,鞍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經步入快速增長時期,全市廣大幹部群眾求發展、盼振興的熱情高漲,民氣大增,人氣正旺。這是市委正確領導及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市各族人民辛勤勞動、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鞍鋼等中省直單位、駐鞍部隊和海內外朋友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全體成員,向全市人民及所有關心和支持鞍山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還沒有根本解決,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一是對外開放的深度還不夠,領域還不寬,利用外資占投資總量的比重仍然較小。二是經濟增長方式還比較粗放,資源浪費大、能耗高、環境污染等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遠未解決。三是結構調整步伐還不大,市場化、產業化程度還不高,民營經濟發展還不夠快。四是就業壓力較大,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部分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社會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五是經濟發展的軟環境仍不夠寬鬆,法制環境、服務環境、人文環境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一些部門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還不強,有的部門工作人員仍然存在「不作為」和「亂作為」現象。這些問題,我們已經高度重視,並將在今後工作中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努力加以解決。

       二、全面推進鞍山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

       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的重大戰略決策,為鞍山加速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根據市委九屆七次全會做出的戰略部署,市政府編制了《鞍山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規劃(草案)》,並提交這次大會審議。我們確定鞍山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實施工業強市方略,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壯大支柱產業、做強骨幹企業、擴大社會就業、完善社保體系、改善發展環境為重點,用新思路、新體制、新機制、新方式,走出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的新路子,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到2010年,基本建成全國重要精品鋼材基地,基本完成老工業基地振興任務,基本實現工業化。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以上,實現經濟總量提前翻番,綜合經濟實力進入省內第一集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社會保障體系、政策法規體系和公共行政服務體系,建立起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實現城市與農村、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振興鞍山老工業基地的戰略任務和主要措施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以建設「一個基地、三大產業」為重點,構築現代產業格局,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施工業強市方略,建設全國重要的精品鋼材基地,壯大先進裝備製造、輕紡和礦產品加工三大支柱產業,以工業化帶動經濟全面發展,形成以現代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工業為主體、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新型產業結構。以鞍鋼為依託,壯大以汽車板、家電板、造船板、新型建築用鋼為重點的鋼鐵產業群,構築鞍鋼經濟圈。到2010年,全市鋼和鋼材的綜合生產能力分別達到2000萬噸和2200萬噸。以特種機械和專用設備為主攻方向,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裝備製造業,重點培育冶金設備、礦山設備、工程機械、改裝汽車、環保設備和智能化設備等系列產品。以海城紡織工業園為龍頭,開發中高檔紡織產品以及特色食品,成為國內重要的輕紡產品集散地。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為目標,做深做精礦產品加工業,推進二次資源開發,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鐵精礦、高純鎂砂、高檔滑石粉、精品玉器等一批拳頭產品。以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為手段,加快電子信息、精細化工、環保、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建設國內一流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用工業化理念謀化農業發展,實現糧食、蔬菜、水果、畜牧等農產品的產業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形成具有鞍山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以旅遊業為龍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其他新興第三產業,把鞍山建設成為中國北方優秀旅遊名市和遼南中部地區商貿物流中心。

       (二)以引進大項目為主攻方向,強力推進招商引資,構建開放型地區經濟格局。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調整、促發展,全面建設開放型地區經濟的戰略構想,以項目為核心,主動將鞍山融入世界新一輪產業調整之中,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推進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緊跟世界產業轉移步伐,積極承接韓國、新加坡、日本、美國以及台灣、「長三角」、「珠三角」等國家和地區加工製造業的轉移。積極融入瀋陽經濟區,主動接軌沈大經濟帶,加強區域間分工協作,實現優勢互補和錯位發展。創新招商組織方式,以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國內知名大企業、上市公司和著名民營企業為重點,積極開展小團組招商、中介招商和網絡招商,每年滾動實施投資億元以上項目不少於200個。擴大開放領域,實現金融、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及公用事業、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利用外資新突破。努力擴大機電產品、輕紡產品、農產品和成套設備出口,實現出口增長高於經濟增長。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和工程承包,全面提升鞍山的國際化水平。

       (三)以增強地區經濟活力為目標,培育和規範市場主體,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落實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要求,積極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形成國有經濟以鞍鋼為主體、地方經濟以民營為主體的發展格局。2004年全部完成地方國有工業企業改制退出任務。力爭用二到三年時間,支持鞍鋼完成輔業分流和集體企業改制任務。基本完成公用事業、文化、體育等財政建設性國有資產的有效流動,實現地方國有資本從一般性競爭領域全部退出。大力推進公司制改造,全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徹底清理限制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定,營造鼓勵投資創業的社會氛圍,實現民營經濟的大發展。調整部門職能,理順各種關係,建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健全國有金融資產,非經營性資產和礦產資源的監管體系,建立權責明確、管理規範、上下協調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打破地域界限,培育生產要素市場,發展各類專業市場,樹立規則意識,規範中介行為。形成公平競爭、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進一步健全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着力改善就業環境,建立起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就業機制。

       (四)以規劃建設「兩園一區一帶」為龍頭,調整區域經濟布局,實現城鄉協調發展。圍繞提高產業聚集效應和提升綜合競爭力,重組城鄉發展空間和產業布局。在鞍鋼以西、千山西路以北、瀋大高速公路以東的53平方公里範圍內,建設鞍山工業園,重點發展冶金、機械、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承接招商引資項目和城區企業的搬遷改造。以高新區現有東、西兩園為基礎,擴充項目用地,做大高新技術產業園。以鞍鋼現有廠區為主體,向西擴展3.2平方公里,拓展鞍鋼生產加工區。以城市新區建設為龍頭,規劃建設鞍海新經濟帶。同時,以資源、區位、市場和產業優勢為依託,加快海城經濟開發區、騰鰲經濟開發區及各類工業小區的規模化和特色化建設,全面整合城鄉資源,打破二元結構,加速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形成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五)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載體,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傳承具有厚重歷史、培育具有時代特徵、發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民主法律意識和思想道德水平。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和人才強市戰略,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強化高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到2010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積極創新教育體制,在強化基礎教育的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不斷優化高中等院校的專業設置,培養適應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的複合型人才和實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勞動者的創業能力和就業技能。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形成先進的文化體制、發達的文化產業和濃厚的文化氛圍。加強公共衛生工作,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建立和完善各種應急機制,形成覆蓋全市的社會管理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

       (六)以優化創業和人居環境為切入點,加強民主法治建設,進入國內投資環境最佳城市行列。按照政治生活民主化、經濟生活規則化、社會生活法治化的發展要求,努力營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民主政治和社會環境。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推進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完善公共行政服務體系,構築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符合WTO規則的綠色服務通道。建立個人信用體系,搭建企業聯合信用平台,樹立誠信政府形象,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打造「誠信鞍山」。積極推進依法治市,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保障有力的法律執行體系和治安防範體系。不斷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依法加強對水、耕地、礦產等資源的管理,大力推廣新型建築材料,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以河流污染整治、空氣污染治理和造林綠化為重點,全面改善生態環境,進入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行列。

       各位代表,振興鞍山老工業基地是歷史和人民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我們要不辱使命,不負重託,自強不息,團結奮進,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打贏這場關乎鞍山興衰、關乎人民福祉的偉大戰役,再造祖國鋼都新的卓越與輝煌,譜寫鞍山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三、二○○四年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2004年是全面推進鞍山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的關鍵一年。根據中央、省和市委的戰略部署,特別是按照市委九屆七次全委會議的要求,今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安排是,認真組織鞍山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和振興規劃的實施,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調整、促發展,以項目為核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內抓放開,外抓對接,創新增量,協調發展,用新思路、新舉措、大項目,形成加速發展、加快振興的新局面,確保實現高起點快起步開局、高水平跨越式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

       (一)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工業經濟整體素質

       壯大支柱產業。圍繞建設「一個基地、三大產業」,實施「雙百工程」,培育和扶持100戶重點工業企業,規劃和實施100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點工業項目。鋼鐵工業,重點支持鞍鋼加快500萬噸精品板材和三冷軋110萬噸冷軋板等項目建設;促進三冶60萬噸精品焊管、鞍鋼實業40萬噸鋼渣綜合利用等項目建設。地方重點推進西洋集團300萬噸精品鋼材、後英集團100萬噸海綿鐵、金山公司20萬噸鍍鋅板及15萬噸彩塗板、鞍特公司10萬噸重型鋼結構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寶得鋼鐵公司100萬噸鋼二期工程、衡業公司60萬噸汽車用鋼等項目前期工作。裝備製造業,推進海諾集團3000輛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及100台臂式泵車、衡業集團5000輛改裝專用汽車及載重汽車、華融公司1000輛混合動力客車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鞍鋼機械製造公司冶金成套設備、電子電力公司5000套光纖傳感器等項目前期工作。輕紡工業,重點抓好海城紡織工業園中的20萬噸差別化纖維等6個項目開工建設;促進完達山年產10萬噸液態奶一期工程、後英集團30萬噸大豆深加工、椰風集團3萬噸罐頭飲料等項目竣工投產;推進台塑南亞6萬噸PVC管材、味邦集團年產5萬噸有機醬油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天海服裝高檔紡織及服裝生產線、阿邁特公司2000噸玻璃鋼管等項目前期工作。礦產品加工業,促進鑫榮集團年產2萬噸耐火材料、福海公司3萬噸高性能滑石系列母粒等項目竣工投產;推進海城中興集團與中科院合作年產5萬噸鎂合金製品、岫巖偏嶺鎮與江蘇蘇嘉集團合資生產鎂碳磚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綠鑫佳美公司年產60萬噸鉀鎂肥料、泛亞公司電熔鎂等項目前期工作。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健全和完善數字化製造聯合技術中心,抓好信息化技術在冶金、化工、紡織、機械、新材料等五大行業的應用。壯大數字電視發射裝置、電氣及自動化裝備、特種工程機械等高科技產業,做大金融機具、環保、精細化工產業園。加快鞍山科大納米粉體製備技術、模擬移動床等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進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2戶,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20億元。

       加快園區建設。積極啟動鞍山工業園建設,引導中心城區企業實施「退二進三」搬遷改造。創新高新區管理體制,組建資產經營及投融資有限責任公司,實現高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市場化運作。開工建設科技廣場,建成高新大廈主體工程。推進海諾二期等項目建設,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個。建設海外學子產業化基地,新增進區創業項目50個。高新區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0%。

       (二)加快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地區經濟活力

       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全面完成地方國有企業改制任務,基本實現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領域全部退出。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按照「兩啤一化」模式,對一工、北鑄、礦機、冷彎、鍋爐等10戶地方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脫胎換骨式改造。依法對針織總廠新華印刷廠等30戶劣勢企業實施破產。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味邦集團等20戶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加快國有資產有效流動。堅持市場化原則,積極推進文化、體育、衛生、公益事業、科研院所等領域國有資產流動和退出,推進銀座、鑽石城、第二污水處理廠等項目簽約,確保自來水公司、煤氣公司、國際大酒店等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發揮中小企業擔保中心作用,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引導民間資本組建信用擔保機構,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指導建立民營企業協會和冶金、玉石、鎂砂等行業協會。積極支持民營企業上市。扶持中興集團、銀海集團等一批企業建立技術中心。支持民營企業實施名牌戰略,爭創2個國家馳名商標、10個省著名商標和10個省部名牌產品。制定針對民營企業的獎勵辦法,對納稅大戶給予必要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在全社會營造納稅光榮和尊重納稅人的濃厚氛圍。到年底,全市銷售收入億元以上民營企業達到55家,其中10億元以上4家,20億元以上2家。民營經濟主要指標增長15%以上。

       (三)深度推進地企融合,構築鞍鋼經濟圈

       大力支持鞍鋼改革和發展。把鞍鋼視為世界500強企業看待,為鞍鋼生產建設提供全方位服務,重點在規劃、用地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抓住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歷史機遇,全力幫助鞍鋼爭取國家扶持政策,做好企業辦社會剝離工作,克服困難積極主動幫助鞍鋼解決輔業改制分流和廠辦集體企業問題。

       努力拓展地方與鞍鋼合作領域。支持鞍鋼併購市第一軋鋼廠、鞍山鋼管集團以及與海城鎂礦合作等項目建設,積極吸引鞍鋼項目在地方註冊。藉助鞍鋼優勢,引導和發展鋼鐵精深加工,重點延伸建築型鋼、汽車用鋼、工程焊管、鍍塗薄板、精密帶鋼、應力線材等產業鏈條,壯大鋼鐵產業集群。引導地方企業深度開發鞍鋼市場,積極為鞍鋼提供配套產品,擴大鞍鋼在地方的採購份額。

       (四)廣泛開展外引內聯活動,切實引進一批大項目

       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高水平謀劃和組織鞍山台灣周、香港推介會等招商活動,積極爭辦WTO亞太成員公平貿易論壇等國內外重大會議,積極邀請各類專業投資團組來鞍考察訪問,促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對接。加強與台灣工商建研會、香港總商會、韓國貿易振興協會、新加坡國企局等機構的緊密合作,拓展招商渠道。以小團組方式開展專業化對口招商,全年到境外招商不少於20次。強化對以溫州為重點的長三角、以東莞為重點的珠三角地區招商工作,舉辦溫州千人聯誼會等招商活動。按註冊資本計算,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6億美元。引進內資54億元,增長20%。

       強化項目滾動推出和推進機制。充實項目庫,規劃和實施一批能夠促進跨越式發展的大項目。重點推進超億元項目160個,其中新開工37個,續建81個,前期工作25個,策劃17個,總投資600億元,當年完成投資90億元,比上年增長28%。力爭洽談簽約一個相當於海城紡織工業園規模的大項目。繼續做好國債項目的申報和爭取工作。

       千方百計擴大外貿出口。用足用好國家支持外貿出口政策,推進資源深加工產品、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擴大農產品出口,爭辦出口加工區,確保全年出口創匯4.5億美元。支持優勢企業向國外拓展,開展對外工程承包,擴大勞務輸出,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五)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進一步抓好「三農」工作。以發展民營經濟為主,走農村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的路子,加快發展縣域經濟。重點實施234個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改革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引導農村富餘人員從事非農產業或外出務工,實現勞動力轉移2萬人。成立農民工諮詢服務中心,下力量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以縣城建設為重點,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新建村鎮住宅50萬平方米,完成村村通油路500公里,新增自來水受益人口3萬人。

       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推廣「公司+農戶+基地」經營模式,通過土地流轉、貸款貼息和財政補貼等手段,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積極組織實施沈大和沈山高速公路兩翼開發,重點推進舒妍蘆薈、萬鑫繭絲、嘉禾綠色食品等10個超億元產業化龍頭項目建設。農事龍頭企業發展到400戶,「公司+基地」帶動農戶面達到55%。實施農產品市場准入制度,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壯大寧遠等6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深化農村各項改革。進一步完善農村稅費改革,全面落實各項財稅政策,積極化解村級債務,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確保農民負擔不出現反彈。按照依法、有償、自願的原則,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堅決遏制亂占耕地行為,保護基本農田。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市場服務體系和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按照國家部署,積極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改善農村信貸服務,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深入實施東部山區開發工程,確保62個重點貧困村脫貧工作完成省定目標。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增加節水灌溉面積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萬畝。加大森林資源保護,改善生態環境,抓好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台安西北部沙漠化防治及海岫生態脆弱帶恢復等項目建設,植樹3000萬株,造林20萬畝。實施農村改水改廁工程,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建立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

       壯大旅遊經濟。開展爭創全國最佳旅遊城市活動,加大旅遊產品開發和宣傳促銷力度。完成旅遊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重點推進中安達分時度假村、玉佛苑二期工程、千山滑雪場、樂雪綠色生態觀光園等項目建設。引導和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旅遊項目和旅遊紀念品開發。加強區域合作,打造東北地區旅遊經典線路。擴充千山國際旅遊節內涵,發揮國際商貿促進機構作用,實現旅遊、商貿、會展三位一體發展。全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0億元,比上年增長25%。

       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商業發展規劃,培育專業批發、餐飲服務等優勢產業群,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型業態。大力發展市場中介、信息諮詢、投資服務等現代服務行業。抓好味邦現代食品加工園、中海物流、鋼材市場等5個超億元項目。完成一百、寰球、天河等企業改制和國有股退出工作。

       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欺詐經營、制假售假等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努力營造公平公正、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重點打擊食品、藥品、建材、汽車配件和農業生產資料等領域制假售假行為,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加強稅收征管,嚴厲打擊各種偷稅、逃稅和騙稅行為,做到應收盡收。發揮政府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啟動企業聯合信用平台建設,開展建立個人信用檔案試點工作,加快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放寬民間投資領域,激發民間投資熱情,推進投資主體社會化和多元化。積極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入駐鞍山,出台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獎勵政策。加大「兩債」債權清收力度,降低銀行不良貸款比例,提高銀行資產質量,建設金融安全區。

       (七)深度推進經營城市,提高城市建設管理水平

       進一步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做好城市新區規劃編制工作,規劃批准後,適時啟動鞍山新區(湯崗子組團)建設。推進城市集中供熱工程,開工建設引湯入鞍擴建及第二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做好輕軌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完成站前商業區拆遷任務,年內開工建設。加快完善市區環路,建成深營路和興盛路南延工程,打通深營路隧道。開展市郊大環路建設的前期工作。擴建東山隧道,改造千山西路,建成長途客運站、達道灣生活服務設施和台商會館。新建城市住宅90萬平方米。開通鞍山至北京航班。實施利民、便民、愛民工程,推進道路建設向小街小巷延伸,建設低收入群眾安居工程,做好棚戶改造收尾工作,全面完成市屬居民小區改造和市區排水明渠改暗渠任務。協調鞍鋼等中省直單位加快所屬居民小區的改造步伐。

       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鞏固國家衛生城和暢通工程創建成果,深入開展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活動。完成玉佛山風景區占壓建築的清理工作,全面改造二一九公園,拓寬東山道路。完成9條道路綠化帶建設和主幹道兩側拆牆透綠工作,粉飾臨街建築100萬平方米。加大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整治力度,清理整頓戶外廣告和占道市場,加快占道市場退路進廳步伐。全面完成地名設標任務,實現地名管理規範化。推進鞍鋼化工總廠一期干熄焦工程等8個污染治理項目,取締城市建成區4噸以下燃煤鍋爐100台,加大機動車尾氣治理力度,嚴格控制揚塵污染,城區空氣質量全年65%天數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對重點污染企業和污染源進行集中整治,力爭COD、煙塵防治提前一年完成省控目標。以海城五道河為重點,加強境內河流污染的綜合整治。全面啟動南沙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停止宋三鎮用污水灌溉水稻種植。完成礦山復墾100公頃,建設防風固沙林400公頃。

       加強社區建設。開展市區領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幫建社區活動,通過多種途徑,使社區「一站四室」達到省規定標準。進一步改善社區辦公條件,提高社區幹部待遇,拓展社區服務領域,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在80%的城市社區實現規範的開放式物業管理。完成第三批「星光計劃」。

       (八)強化社會保障和勞動就業工作,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

       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養老、失業和醫療保險各擴面1萬人。完善社會保障信息網絡,建立養老、失業保險金發放預警制度,確保各項社會保險費按時足額發放。加快醫療保險IC卡推廣和普及使用,開展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加強對城鎮特困群體的動態管理,實現低保對象的應保盡保。

       努力擴大社會就業。實施就業優先發展戰略,把促進就業作為全市「一號工程」,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在稅收、收費、財政、信貸等方面的再就業扶持政策,進一步做好《再就業優惠證》發放管理工作。實施增加就業崗位、增強就業技能的「雙增工程」,拓寬就業渠道。建成再創業服務中心二期工程,加大對再創業企業的扶持力度,全年實現就業培訓6萬人,開發就業崗位9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6%以下。

       認真做好城鄉扶貧幫困工作。推廣「扶貧超市」,建立扶貧幫困長效機制,全年救助困難群眾10萬人次。開展扶貧幫困結對子活動,鞏固包戶扶持體系,包戶扶持脫貧率達到30%以上。幫助貧困戶建房200戶。建立全市困難群眾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

       (九)加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提高城鄉文明程度

       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堅持以人為本,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開展創建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單位及「共鑄誠信」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建設學習型城市,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推進百千萬人才工程、人才引進工程、村委人才工程等十大人才工程建設。以師德師風建設為重點,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建設新一中校園,加強普通高中建設,推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創新教育管理體制,廣泛吸引社會投資,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籌劃鞍山冶金技術學院和鞍山外語學校。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開播教育頻道,啟動「數字化校園」建設工程。

       加快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推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舉辦首屆社區文化藝術節,加強檔案館、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建成市博物館。改革文化投資體制,推進演出團體市場化改革,規範文化市場秩序。鞏固非典防治成果,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完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禦體系。大力加強農村鄉鎮和城市社區衛生工作,建設10所農村中心衛生院。加大食品衛生監查力度,治理「餐桌污染」。開展大型公益性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推進體育產業市場化進程。加強安全生產和防火防盜工作,避免重大惡性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認真開展首次經濟普查工作。大力開展國防教育,繼續抓好民兵、預備役和人防工作,鞏固「雙擁」工作成果。全面做好人口與計劃生育等各方面工作,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改善經濟發展環境

       推進民主與法制建設。繼續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制度,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和參政議政職能。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無黨派愛國人士意見。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有效開展工作。健全基層自治組織的民主制度,搞好第八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深入開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特別是公職人員的法律意識。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推進警務改革,依法防範、扼制和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打造「平安鋼都」。

       認真組織開展環境建設年活動。以7月1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為契機,清理地方性法規、規章,規範政府行政行為。配套下放市級經濟管理權限,擴大縣(市)區在經濟活動中的自主權和決策權。全面落實《中共鞍山市委關於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意見》,完善公共行政服務體系,制定從根本上解決行政審批事項體外循環的措施。積極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強化對行政執法人員的監督檢查,對影響投資環境、損害發展大局的行為嚴查重辦。全力營造「辦事不用求人、事事都有人管、說理必有地方」的投資環境,使鞍山成為省內軟環境建設的典範地區。

       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堅持「兩個務必」,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優良傳統。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壓縮會議費、招待費、培訓費、電話費、車船費、出國費等各項支出,確保公教人員工資、社會保障、農科教等重點支出需要。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從源頭上治理和預防腐敗。強化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意識,堅持領導幹部述職述廉制度,加大對領導幹部的行政監察力度,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切實關心群眾生活,加強信訪督辦和市民投訴受理工作,妥善處理突發性事件,確保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振興鞍山是全市人民多年的企盼,重鑄輝煌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新的形勢孕育新的希望,新的事業開啟新的征程,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萬眾一心,奮勇爭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全面振興鞍山老工業基地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