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
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 2006年3月19日 發布於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通知(中辦發〔2006〕11號) |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是推動經濟社會變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進信息化,是覆蓋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選擇。
一、全球信息化發展的基本趨勢
[編輯]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不斷創新,信息產業持續發展,信息網絡廣泛普及,信息化成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特徵,並逐步向一場全方位的社會變革演進。進入21世紀,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更加深刻。廣泛應用、高度滲透的信息技術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生產要素、無形資產和社會財富。信息網絡更加普及並日趨融合。信息化與經濟全球化相互交織,推動着全球產業分工深化和經濟結構調整,重塑着全球經濟競爭格局。互聯網加劇了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成為信息傳播和知識擴散的新載體。電子政務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擴大民主參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成為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信息化使現代戰爭形態發生重大變化,是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核心內容。全球數字鴻溝呈現擴大趨勢,發展失衡現象日趨嚴重。發達國家信息化發展目標更加清晰,正在出現向信息社會轉型的趨向;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主動迎接信息化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力爭跟上時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發當今世界的深刻變革,重塑世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軍事發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
二、我國信息化發展的基本形勢
[編輯](一)信息化發展的進展情況
[編輯]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20世紀90年代,相繼啟動了以金關、金卡和金稅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應用工程;1997年,召開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把信息化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黨的十六大進一步作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部署;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再一次強調,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十五」期間,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對信息化發展重點進行了全面部署,作出了推行電子政務、振興軟件產業、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等一系列重要決策。各地區各部門從實際出發,認真貫徹落實,不斷開拓進取,我國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信息網絡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基礎設施。電話用戶、網絡規模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互聯網用戶和寬帶接入用戶均位居世界第二,廣播電視網絡基本覆蓋了全國的行政村。
━━信息產業持續快速發展,對經濟增長貢獻度穩步上升。2005年,信息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到16.6%。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已超過30%。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部分骨幹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應用效果日漸顯著。農業信息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能源、交通運輸、冶金、機械和化工等行業的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傳統服務業轉型步伐加快,信息服務業蓬勃興起。金融信息化推進了金融服務創新,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初步形成。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良好,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領域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
━━電子政務穩步展開,成為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推進政務公開的有效手段。各級政務部門利用信息技術,擴大信息公開,促進信息資源共享,推進政務協同,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務,有效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金關、金卡、金稅等工程成效顯著,金盾、金審等工程進展順利。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取得重要進展。基礎信息資源建設工作開始起步,互聯網上中文信息比重穩步上升,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強。制定並實施了國家信息安全戰略,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水平明顯提高,互聯網信息安全管理進一步加強。
━━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建設全面展開。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取得重要進展,組織實施了一批軍事信息系統重點工程,軍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主戰武器系統信息技術含量不斷提高,作戰信息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信息化基礎工作進一步改善。信息化法制建設持續推進,信息技術標準化工作逐步加強,信息化培訓工作得到高度重視,信息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我國信息化發展的基本經驗是:堅持站在國家戰略高度,把信息化作為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正確處理信息化與工業化之間的關係,長遠規劃,持續推進。堅持從國情出發,因地制宜,把信息化作為解決現實緊迫問題和發展難題的重要手段,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各領域的作用。堅持把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放到重要位置,加強統籌協調,促進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堅持引進消化先進技術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相結合,優先發展信息產業,逐步增強信息化的自主裝備能力。堅持推進信息化建設與保障國家信息安全並重,不斷提高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水平。堅持優先抓好信息技術的普及教育,提高國民信息技術應用技能。
(二)信息化發展中值得重視的問題
[編輯]當前我國信息化發展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思想認識需要進一步提高。我國是在工業化不斷加快、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條件下推進信息化的,信息化理論和實踐還不夠成熟,全社會對推進信息化的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需要進一步提高。第二,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主要依賴進口。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亟待完善,自主裝備能力急需增強。第三,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在整體上,應用水平落後於實際需求,信息技術的潛能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在部分領域和地區應用效果不夠明顯。第四,信息安全問題仍比較突出。在全球範圍內,計算機病毒、網絡攻擊、垃圾郵件、系統漏洞、網絡竊密、虛假有害信息和網絡違法犯罪等問題日漸突出,如應對不當,可能會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帶來不利影響。第五,數字鴻溝有所擴大。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與先進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國內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群體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網絡普及程度很不平衡,城鄉、區域和行業的差距有擴大趨勢,成為影響協調發展的新因素。第六,體制機制改革相對滯後。受各種因素制約,信息化管理體制尚不完善,電信監管體制改革有待深化,信息化法制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快。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信息化發展已具備了一定基礎,進入了全方位、多層次推進的新階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適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更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創新發展模式,大力推進信息化發展,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三、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
[編輯](一)指導思想和戰略方針
[編輯]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堅持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大力推進信息化,充分發揮信息化在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軍事等領域發展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國家信息化水平,走中國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
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方針是:統籌規劃、資源共享,深化應用、務求實效,面向市場、立足創新,軍民結合、安全可靠。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努力實現網絡、應用、技術和產業的良性互動,促進網絡融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信息共享。要以需求為主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探索成本低、實效好的信息化發展模式。要以人為本,惠及全民,創造廣大群眾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發展環境。要把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完善體制機制,推動原始創新,加強集成創新,增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要推動軍民結合,協調發展。要高度重視信息安全,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之間的關係,以安全保發展,在發展中求安全。
(二)戰略目標
[編輯]到2020年,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目標是: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基本普及,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信息產業結構全面優化,國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取得明顯成效,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初步確立,國家信息化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基本完善,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顯著提高,為邁向信息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具體目標是:
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發展信息服務業,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深化應用信息技術,努力降低單位產品能耗、物耗,加大對環境污染的監控和治理,服務循環經濟發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主要依靠資本和資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轉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實現信息技術自主創新、信息產業發展的跨越。有效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掌握一批核心技術,實現信息技術從跟蹤、引進到自主創新的跨越,實現信息產業由大變強的跨越。
提升網絡普及水平、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抓住網絡技術轉型的機遇,基本建成國際領先、多網融合、安全可靠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確立科學的信息資源觀,把信息資源提升到與能源、材料同等重要的地位,為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創造條件。信息安全的長效機制基本形成,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較為完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增強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播能力、中國特色的軍事變革能力和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電子政務應用和服務體系日臻完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密切結合,網絡化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網絡成為先進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感召力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信息化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顯著增強。人民群眾受教育水平和信息技術應用技能顯著提高,為建設學習型社會奠定基礎。
四、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
[編輯](一)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
[編輯]推進面向「三農」的信息服務。利用公共網絡,採用多種接入手段,以農民普遍能夠承受的價格,提高農村網絡普及率。整合涉農信息資源,規範和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務,建設城鄉統籌的信息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適用的市場、科技、教育、衛生保健等信息服務,支持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合理有序流動。
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信息技術在能源、交通運輸、冶金、機械和化工等行業的普及應用,推進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和經營管理網絡化。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推動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業的改造。推動供應鏈管理和客戶關係管理,大力扶持中小企業信息化。
加快服務業信息化。優化政策法規環境,依託信息網絡,改造和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網絡增值服務、電子金融、現代物流、連鎖經營、專業信息服務、諮詢中介等新型服務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
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率先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引導人才密集、信息化基礎好的地區率先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加快東部地區知識和技術向中西部地區的擴散,創造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二)推行電子政務
[編輯]改善公共服務。逐步建立以公民和企業為對象、以互聯網為基礎、中央與地方相配合、多種技術手段相結合的電子政務公共服務體系。重視推動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延伸到街道、社區和鄉村。逐步增加服務內容,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質量,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
加強社會管理。整合資源,形成全面覆蓋、高效靈敏的社會管理信息網絡,增強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協同共建,完善社會預警和應對突發事件的網絡運行機制,增強對各種突發性事件的監控、決策和應急處置能力,保障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強化綜合監管。滿足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規範監管行為的需求,深化相應業務系統建設。圍繞財 政、金融、稅收、工商、海關、國資監管、質檢、食品藥品安全等關鍵業務,統籌規劃,分類指導,有序推進相關業務系統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信息共享,促進部門間業務協同,提高監管能力。建設企業、個人徵信系統,規範和維護市場秩序。
完善宏觀調控。完善財政、金融等經濟運行信息系統,提升國民經濟預測、預警和監測水平,增強宏觀調控決策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三)建設先進網絡文化
[編輯]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網上傳播。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加快推進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品的數字化、網絡化,規範網絡文化傳播秩序,使科學的理論、正確的輿論、高尚的精神、優秀的作品成為網上文化傳播的主流。
改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務。鼓勵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等行業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文化產品質量,增強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加快文化信息資源整合,加強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務體系,將文化產品送到千家萬戶,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
加強互聯網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整合互聯網對外宣傳資源,完善互聯網對外宣傳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互聯網對外宣傳工作整體水平,持續提升對外宣傳效果,擴大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建設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倡導網絡文明,強化網絡道德約束,建立和完善網絡行為規範,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的網絡文化創作實踐,自覺抵禦不良內容的侵蝕,擯棄網絡濫用行為和低俗之風,全面建設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四)推進社會信息化
[編輯]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續推進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發展多層次、交互式網絡教育培訓體系,方便公民自主學習。建立並完善全國教育與科研基礎條件網絡平台,提高教育與科研設備網絡化利用水平,推動教育與科研資源的共享。
加強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建設並完善覆蓋全國、快捷高效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增強防疫監控、應急處置和救治能力。推進醫療服務信息化,改進醫院管理,開展遠程醫療。統籌規劃電子病歷,促進醫療、醫藥和醫保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支持醫療體制改革。
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多層次、多功能的就業信息服務體系,加強就業信息統計、分析和發布工作,改善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和政策諮詢服務。加快全國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務質量。
推進社區信息化。整合各類信息系統和資源,構建統一的社區信息平台,加強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區服務。
(五)完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編輯]推動網絡融合,實現向下一代網絡的轉型。優化網絡結構,提高網絡性能,推進綜合基礎信息平台的發展。加快改革,從業務、網絡和終端等層面推進「三網融合」。發展多種形式的寬帶接入,大力推動互聯網的應用普及。推動有線、地面和衛星等各類數字廣播電視的發展,完成廣播電視從模擬向數字的轉換。應用光電傳感、射頻識別等技術擴展網絡功能,發展並完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穩步實現向下一代網絡的轉型。
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務制度。加快制度建設,面向老少邊窮地區和社會困難群體,建立和完善以普遍服務基金為基礎、相關優惠政策配套的補貼機制,逐步將普遍服務從基礎電信和廣播電視業務擴展到互聯網業務。加強宏觀管理,拓寬多種渠道,推動普遍服務市場主體的多元化。
(六)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編輯]建立和完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體系。加快人口、法人單位、地理空間等國家基礎信息庫的建設,拓展相關應用服務。引導和規範政務信息資源的社會化增值開發利用。鼓勵企業、個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信息資源的公益性開發利用。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大力發展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主要特徵的現代信息服務業,促進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充分發揮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對節約資源、能源和提高效益的作用,發揮信息流對人員流、物質流和資金流的引導作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
加強全社會信息資源管理。規範對生產、流通、金融、人口流動以及生態環境等領域的信息採集和標準制定,加強對信息資產的嚴格管理,促進信息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及時處理、安全保存、快速流動和有效利用,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優先領域的信息需求。
(七)提高信息產業競爭力
[編輯]突破核心技術與關鍵技術。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集成創新,突出自主創新,突破關鍵技術。選擇具有高度技術關聯性和產業帶動性的產品和項目,促進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產學研用結合,實現信息技術關鍵領域的自主創新。積聚力量,攻克難關,逐步由外圍向核心逼近,推進原始創新,力爭跨越核心技術門檻,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
培育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信息產業。加強政府引導,突破集成電路、軟件、關鍵電子元器件、關鍵工藝裝備等基礎產業的發展瓶頸,提高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逐步形成技術領先、基礎雄厚、自主發展能力強的信息產業。優化環境,引導企業資產重組、跨國併購,推動產業聯盟,加快培育和發展具有核心能力的大公司和擁有技術專長的中小企業,建立競爭優勢。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勵運營企業和製造企業聯手拓展國際市場。
(八)建設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編輯]全面加強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堅持積極防禦、綜合防範,探索和把握信息化與信息安全的內在規律,主動應對信息安全挑戰,實現信息化與信息安全協調發展。堅持立足國情,綜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風險,確保重點,優化信息安全資源配置。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重點保護基礎信息網絡和關係國家安全、經濟命脈、社會穩定的重要信息系統。加強密碼技術的開發利用。建設網絡信任體系。加強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建設和完善信息安全監控體系,提高對網絡安全事件應對和防範能力,防止有害信息傳播。高度重視信息安全應急處置工作,健全完善信息安全應急指揮和安全通報制度,不斷完善信息安全應急處置預案。從實際出發,促進資源共享,重視災難備份建設,增強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抗毀能力和災難恢復能力。
大力增強國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積極跟蹤、研究和掌握國際信息安全領域的先進理論、前沿技術和發展動態,抓緊開展對信息技術產品漏洞、後門的發現研究,掌握核心安全技術,提高關鍵設備裝備能力,促進我國信息安全技術和產業的自主發展。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養,增強國民信息安全意識。不斷提高信息安全的法律保障能力、基礎支撐能力、網絡輿論宣傳的駕馭能力和我國在國際信息安全領域的影響力,建立和完善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的長效機制。
(九)提高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隊伍
[編輯]提高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強化領導幹部的信息化知識培訓,普及政府公務人員的信息技術技能培訓。配合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組織志願者深入老少邊窮地區從事信息化知識和技能服務。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信息化知識和技能普及活動,提高國民受教育水平和信息能力。
培養信息化人才。構建以學校教育為基礎,在職培訓為重點,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結合,公益培訓與商業培訓相互補充的信息化人才培養體系。鼓勵各類專業人才掌握信息技術,培養複合型人才。
五、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行動
[編輯]為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保證在「十一五」時期國家信息化水平邁上新的台階,按照承前啟後、以點帶面的原則,優先制定和實施以下戰略行動計劃。
(一)國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訓計劃
[編輯]在全國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建立完善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師資水平,改善教學效果。推廣新型教學模式,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有機結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及政策扶持力度,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把信息技能培訓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依託高等院校、中小學、郵局、科技館、圖書館、文化站等公益性設施,以及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工程等,積極開展國民信息技能教育和培訓。
(二)電子商務行動計劃
[編輯]營造環境、完善政策,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大力推進電子商務。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以大型重點企業為龍頭,通過供應鏈、客戶關係管理等,引導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形成完整的電子商務價值鏈。加快信用、認證、標準、支付和現代物流建設,完善結算清算信息系統,注重與國際接軌,探索多層次、多元化的電子商務發展方式。
制定和頒布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指南,分類指導,擇優扶持,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共信息服務平台,鼓勵中小企業利用信息技術,促進中小企業開展靈活多樣的電子商務活動。立足產業集聚地區,發揮專業信息服務企業的優勢,承攬外包服務,幫助中小企業低成本、低風險地推進信息化。
(三)電子政務行動計劃
[編輯]規範政務基礎信息的採集和應用,建設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推動政府信息公開。整合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政務信息資源的交換體系,全面支撐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建立電子政務規劃、預算、審批、評估綜合協調機制。加強電子政務建設資金投入的審計和監督。明確已建、在建及新建項目的關係和業務銜接,逐步形成統一規範的電子政務財政預算、基本建設、運行、維護管理制度和績效評估制度。
(四)網絡媒體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計劃
[編輯]開發科技、教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衛生、「三農」、社保等領域的信息資源,提供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所需的數字化信息服務,建成若干強大的、影響廣泛的、協同關聯的互聯網骨幹網站群。扶持國家重點新聞網站建設。鼓勵公益性網絡媒體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制定政策措施,引導和鼓勵網絡媒體信息資源建設,開發優秀的信息產品,全面營造健康的網絡信息環境。注重研究互聯網傳播規律和新技術發展對網絡傳媒的深遠影響。
(五)縮小數字鴻溝計劃
[編輯]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和不同社會群體之間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差距,創造機會均等、協調發展的社會環境。
加大支持力度,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加快推進中西部地區的信息網絡建設,普及信息服務。把縮小城鄉數字鴻溝作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推進農業信息化和現代農業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逐步在行政村和城鎮社區設立免費或低價接入互聯網的公共服務場所,提供電子政務、教育培訓、醫療保健、養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務。
(六)關鍵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計劃
[編輯]在集成電路(特別是中央處理器芯片)、系統軟件、關鍵應用軟件、自主可控關鍵裝備等涉及自主發展能力的關鍵領域,瞄準國際創新前沿,加大投入,重點突破,逐步掌握產業發展的主動權。
在具有研發基礎、市場前景廣闊的移動通信、數字電視、下一代網絡、射頻識別等領域,優先啟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加快產品開發和推廣應用,帶動產業發展。
六、我國信息化發展的保障措施
[編輯]為了保持我國信息化發展的協調性和連續性,順利部署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和戰略行動,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一)完善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和政策體系
[編輯]緊密跟蹤全球信息化發展進程,適應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產業升級換代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需要,持續深化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動態調整信息化發展目標。
把推廣信息技術應用作為修訂和完善各類產業政策的重要內容。明確重點,保障資金,把工業化提高到廣泛應用智能工具的水平上來,提高我國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按照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改造、中部崛起以及有關國家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的部署,把信息化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增進區域之間優勢互補、實現區域比較優勢的平衡器和助推器。
制定並完善集成電路、軟件、基礎電子產品、信息安全產品、信息服務業等領域的產業政策。研究制定支持大型中央企業的信息化發展政策。
(二)深化和完善信息化發展領域的體制改革
[編輯]完善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規範法人治理結構,推動運營服務市場的公平有效競爭。鼓勵和推廣各種形式的寬帶終端和接入技術。鼓勵業務創新,提供市場許可、資源分配、技術標準、互聯互通等方面的支持。
研究探索適應網絡融合與信息化發展需要的統一監管制度。以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和保護消費者利益為重點,加快轉變監管理念。防範和制止不正當競爭。逐步建立以市場調節為主的電信業務定價體系。
(三)完善相關投融資政策
[編輯]根據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的要求,加快研究制定信息化的投融資政策,積極引導非國有資本參與信息化建設。研究制定適應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的金融政策,完善相關的財稅政策。培育和發展信息技術轉讓和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和資本退出機制。
健全和完善招投標、採購政策,逐步完善扶持信息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加大國家對信息化發展的資金投入,支持國家信息化發展所急需的各類基礎性、公益性工作,包括基礎性標準制定、基礎性信息資源開發、互聯網公共服務場所建設、國民信息技能培訓、跨部門業務系統協同和信息共享應用工程等。完善並嚴格實施政府採購政策,優先採購國產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實現技術應用與研發創新、產業發展的協同。
(四)加快制定應用規範和技術標準
[編輯]加強政府引導,依託重大信息化應用工程,以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主體,加快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完善信息技術應用的技術體制和產業、產品等技術規範和標準,促進網絡互聯互通、系統互為操作和信息共享。加快制定人口、法人單位、地理空間、物品編碼等基礎信息的標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五)推進信息化法制建設
[編輯]加快推進信息化法制建設,妥善處理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修改、廢止之間的關係,制定和完善信息基礎設施、電子商務、電子政務、信息安全、政府信息公開、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創造信息化發展的良好法制環境。根據信息技術應用的需要,適時修訂和完善知識產權、未成年人保護、電子證據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強信息化法制建設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相關國際規則的研究和制定。
(六)加強互聯網治理
[編輯]堅持積極發展、加強管理的原則,參與互聯網治理的國際對話、交流和磋商,推動建立主權公平的互聯網國際治理機制。加強行業自律,引導企業依法經營。理順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責任,完善管理制度,正確處理好發展與管理之間的關係,形成適應互聯網發展規律和特點的運行機制。
堅持法律、經濟、技術手段與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結合,構建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和公民相互配合、相互協作、權利與義務對等的治理機制,營造積極健康的互聯網發展環境。依法打擊利用互聯網進行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推動網絡信息服務健康發展。
(七)壯大信息化人才隊伍
[編輯]研究和建立信息化人才統計制度,開展信息化人才需求調查,編制信息化人才規劃,確定信息化人才工作重點。建立信息化人才分類指導目錄。確定信息化相關職業的分類,制定職業技能標準。
尊重信息化人才成長規律,以信息化項目為依託,培養高級人才、創新型人才和複合型人才。發揮市場機制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高度重視「走出去,引進來」工作,吸引海外人才,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參與國家信息化建設。
(八)加強信息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編輯]密切關注世界信息化發展動向,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國際交流合作機制。堅持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積極參與多邊組織,大力促進雙邊合作。準確把握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過渡期的新情況,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切實加強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人才培養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九)完善信息化推進體制
[編輯]切實加強領導,凡涉及信息化的重大政策和事項要經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審定。要抓緊研究建立符合行政體制改革方向、分工合理、責任明確的信息化推進協調體制。加大政府部門間的協調力度,明確中央、地方政府在信息化建設上的事權,加強對地方的業務指導。
各地區各部門要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因地制宜,加快編制信息化發展規劃,制定科學的信息化統計指標體系,改進信息化績效評估方法,完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核算體系,使信息化融匯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之中。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