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06年遵義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各位代表:

根據《中共遵義市委關於制定遵義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市人民政府制定了《遵義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連同《綱要(草案)》一併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十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回顧

「十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歷史機遇,強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全面加強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通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十五」計劃順利完成,西部大開發「五年打好基礎」目標基本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的台階。2005年,預計全市生產總值達404億元,「十五」年均增長11.6%,比「九五」快1.5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達5437元,年均增長11.2%。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取得新進展,糧食年產量基本穩定在300萬噸左右,畜牧業、漁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2005年的39%,「七大產業航母」已具雛形。工業化建設步伐加快,工業經濟主導地位日益凸顯。2005年,全市工業增加值預計達到131億元,是「九五」期末的2倍,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30.4%提高到34.1%;企業利潤33.8億元,是「九五」期末的3.2倍。第三產業開始提速,新型商貿形態不斷湧現,旅遊、房地產、通訊等新興消費持續升溫。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十五」末,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25.1∶38.6∶36.3,實現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重大轉變。財稅收入穩定增長,財政總收入由「九五」期末的24億元增加到60.1億元,年均增長20.2%;地方財政收入從11.6億元增加到22.16億元,年均增長13.8%;財政總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10.3%提高到14.9%。

——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城鎮化開創新的局面。「十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8.5億元,為「九五」期末的3.6倍,年均增長27.2%,有效拉動了經濟增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十五」期間,全市完成公路建設 ,提前實現了「縣縣通油路、90%的鄉鎮通油路、85%的行政村通公路」目標,公路通達深度和交通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以「西電東送」為重點的能源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初步形成「水火互濟、大小並舉」格局,裝機容量達到319萬千瓦,超過「十五」200萬千瓦的預定目標。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有所加強,農業灌溉、防災抗災、農村人畜飲水和城鎮供水保障能力增強。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完成退耕還林35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4%左右。「數字遵義」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城鎮建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整體推進,產業、人口、生產要素加速向城鎮集聚,城鎮化率達31.9%,比「九五」期末提高了10個百分點。中心城區污水截流、飲用水源保護、小街小巷環境整治、10萬畝風景林、植物園、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舊城區改造、垃圾處理等工程順利實施,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城市管理力度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加強,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先後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創建湄潭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工作通過專家驗收。以縣城和中心集鎮為重點的小城鎮發展日新月異,新農村建設欣欣向榮,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科教興遵和人才強市戰略深入實施,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科技成果轉化加快,企業整體技術水平有新提高。基礎教育進一步夯實,提前一年實現「兩基」攻堅目標,「普九」人口覆蓋率達10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由「九五」期末的18%提高到28%,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幼兒教育和特殊教育穩步推進;高等教育加快發展,遵義師範學院、遵義職業技術學院成功申辦,合併組建遵義中西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已經教育部專家組評審;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新建校舍面積175萬平方米,教學條件明顯改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形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能力有所增強,傳染病發病率大幅度下降,成功防止「非典」疫情侵入。農村衛生「三項建設」和體制調整如期完成,城鎮社區衛生服務快速發展,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明顯加強。人口與計生工作繼續保持全省領先位次,人口自增率由2000年的10.6‰下降到6.7‰,符合政策生育率從87.6%上升到94.94%。文化、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78.9%和87.5%。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高,體育產業邁出新步伐。國防建設、人防戰備和「雙擁」工作不斷加強,第五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民族宗教工作進一步加強,各民族團結和諧、共同發展。民政、外事、新聞、檔案、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等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加,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7982元和2319元,「十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8.5%和5.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年均增長8.5%。扶貧開發成效顯著,五年脫貧24.55萬人,貧困人口下降到12.6萬人。五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5.7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2%以內。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兩個確保」全面落實,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覆蓋範圍逐年擴大,工傷、生育保險相繼啟動;農村低保每人每月補差由13元提高到40元,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初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重大領域改革有所突破,開放型經濟取得新的成效。國有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市縣屬國有工業企業改革基本實現「兩個100%」目標,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所有制結構調整力度加大,非公有制經濟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農村稅費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全面取消了農業稅;行政審批制度、事業單位人事制度、社會保險制度、投資體制、財政體制、農村金融體制、社會事業、市政公用事業等各項改革有序推進。投資環境明顯改善,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十五」期間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66億元。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績喜人,依法治市取得新的進展。「四在農家」創建活動蓬勃開展,全市有10%以上的農戶享受創建成果,「四民社區」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整體提升。未成年人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各級政府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群眾團體的聯繫更加緊密;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及時率、滿意率明顯提高;市政府重大決策專家諮詢、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和聽證等制度基本建立,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逐步提高;實施市政府新聞發布制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得到有效保障;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機關效能有所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不斷加強,源頭治理力度加大,政風明顯好轉;「平安遵義」創建工作深入推進,「四五」普法順利完成,依法治市取得新成效;安全生產形勢總體較好,全市保持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十五”时期是我市又一个发展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实现“新的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基本经验:一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抢抓发展机遇,千方百计争上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重大项目,把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化一强”战略,坚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着力构建社会和谐,营造稳定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四是始终坚持统筹兼顾,致力于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五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我們在克服困難和解決矛盾中前進,成績來之不易,是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知識分子、廣大幹部職工,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向駐遵解放軍指戰員、民兵預備役人員、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向關心支持遵義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人均水平较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增长方式仍较粗放;投资力度仍需加大,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还未得到根本缓解;农民增收仍较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偿债机制亟待健全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立足科學發展,着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的方針,緊緊圍繞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全面推動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既快又好發展的根本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六個必須」和「五個統籌」,着力創新發展模式、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發展質量、推進「三化一強」,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十一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5%以上,突破8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200美元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分別增長16%和12%;到2010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7∶43∶40;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增率控制在 6.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和6%。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後五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繼續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統籌城鄉發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非農產業,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農村總體實現小康,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以上。

——穩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大力實施「三小」和骨幹水利工程、煙(糧)水配套工程、沃土工程、坡改梯工程和土地治理工程,建設穩產高產基本農田,穩定提高農業生產能力;積極發展農機事業,提高農業裝備水平。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推進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綜合治理,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加強地質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建設;引導農民科學合理施用化肥、農藥,切實防治耕地和水污染;加大農村沼氣池建設力度,發展「四位一體」生態農業。

——紮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為主體,運用市場機制,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穩定發展糧油,做大做強煙酒,加快發展畜、竹、藥、椒、茶、蔬,着力打造「七大產業航母」,實施「六個一百」工程,走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可持續的農業發展道路。圍繞重點產業基地建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動鄉鎮企業改造升級;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打造品牌,增強競爭力;發展農業經濟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業綜合配套七大體系建設,逐步建立農產品市場准入和認證制度,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實施農業科技增收工程,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核心,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新農村建設。進一步豐富「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內涵,加大財政投入和社會幫扶力度,力爭80%以上的農戶享受創建成果。圍繞解決「三個基本」問題,繼續推進新階段扶貧開發,加大集團幫扶、整村推進、易地扶貧和生態移民搬遷力度,集中扶持,重點幫助,抑制返貧,確保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規劃建設一批移民新村。加強農村交通、水利、供電、通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鄉村建設規劃,積極整治鎮村環境,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大力發展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深入開展「三下鄉」活動,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網絡作用,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全面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和健康素質,培養和造就新一代農民。

(二)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強化工業經濟的主導地位

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依託優勢資源和骨幹企業,以大項目和工業小區為載體,以技術進步為支撐,集中力量建成「六大基地」,培育「六個百億」行業(企業)集團,推進「六大標誌工程」建設,實現經濟總量、結構和效益的新突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以上,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8%以上。

——加快發展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水火互濟的能源工業,建成「西電東送」能源基地。建成構皮灘電站,力爭開工建設習水二郎火電廠、桐梓火電廠和綏陽循環經濟重化工基地自備電廠。抓好配套電煤基地建設,建成桐梓容光等7個百萬噸級煤礦。到2010年,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以上,煤炭年產量達到3000萬噸,能源產業年銷售收入達170億元以上。支持遵義捲菸廠技改和茅台酒新增1萬噸擴建,振興地方白酒產業;培育壯大食用油、優質米、茶葉、辣椒、山野菜、肉類加工等龍頭企業。到2010年,食品行業年銷售收入達140億元以上。加快遵義縣80萬噸/年氧化鋁和務川氧化鋁項目建設,實施遵義鋁業股份公司新增30萬噸電解鋁等技改擴建項目,建設黔北循環經濟型鋁工業基地。到2010年,鋁行業年銷售收入達100億元以上。加快遵義鈦業、貴州鋼繩、遵義雙源化工、遵義瑞安水泥、南方鎂業、眾立化工等技改項目建設,建成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到2010年,原材料行業年銷售收入達100億元以上。建成赤水20萬噸竹漿紙一體化工程,加快建設綏陽循環經濟型重化工、紅花崗區深溪循環經濟基地,抓好PVC等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引進,到2010年,化工行業年銷售收入達150億元以上。支持江南航天集團、長征電器集團、貴州海爾電器和天義電器有限公司加快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到2010年,機電行業年銷售收入達110億元以上。加快發展以中藥材深加工為主的地方特色藥業,積極推進中藥產業化,到2010年,製藥工業總產值達20億元以上。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逐步建立起以循環經濟為主導的經濟體系。以鋁及鋁加工、煤及煤化工為重點,推廣熱電、鋁電、鹼電等聯產及燃氣聯合循環發電等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加快建設航天高科技、銀河長征科技、遵義藥業、海爾配套、湄潭綠色食品、赤水河谷名酒工業區,大力推進紅花崗區坪橋新材料、桐梓煤化工、綏陽循環經濟型重化工和遵義煤電鋁一體化基地建設;積極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替代和循環利用技術,大力發展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經濟效益好的產業和企業,着力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加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認真貫徹「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努力消除影響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放寬市場准入和投資領域,鼓勵民間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推動民營企業與同行業優勢企業合作,促進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改善金融服務,推進制度創新,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向規模化、集約化轉變。「十一五」期間,力爭非公有制經濟年均增長20%以上。

(三)培育壯大旅遊產業,帶動服務業加快發展

——做強做大旅遊產業。抓住發展紅色旅遊機遇,完善旅遊業發展規劃,以「一點、一環、一線」為重點,把發展紅色旅遊同發展自然生態旅遊、地域特色文化旅遊、工業旅遊、鄉村旅遊結合起來,把發展旅遊產業同培育文化產業結合起來,實現旅遊由觀光型向避暑、休閒、渡假型轉變。鞏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創建成果,整合旅遊資源,理順管理體制,創新投資融資方式和市場運作機制,全力打造精品旅遊景區和旅遊線路。加大旅遊合作和旅遊宣傳推介力度,打造川、黔、渝旅遊「金三角」品牌。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努力把遵義建設成為紅色旅遊特色城市和生態旅遊強市。到2010年,全市接待遊客800萬人次以上,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4億元。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生活消費型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生產服務業;加快物流園區建設,培育大型流通企業和專業物流企業;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規範發展現代服務業;抓好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服務業知名品牌;完善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消費增長。力爭服務業年均增長15%,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0%以上。

(四)加速城鎮化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大力推進城鎮化。構築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縣城為支點、重點鎮為結點、功能分區明晰、特色鮮明的城鎮體系。到2010年,力爭城鎮化水平達40%以上。中心城區要繼續按照「南北拓展、東西貫通、改造舊城、完善功能」的思路,開發建設忠莊、南白(龍坑)片區、董公寺和新蒲教育科技新區,構築100萬人口城市基礎框架。抓好中心城區道路交通疏解工程建設,加大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建設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分區,打造特色街區。縣城要把舊城連片改造與拓展新區結合起來,推進「城中村」改造,適度拓展城區規模,形成一批10萬人以上的中小城市,爭取遵義縣、桐梓、綏陽、湄潭撤縣設市(區)。打造特色小城鎮,重點扶持發展一批市場帶動型、旅遊帶動型、工業帶動型的中心集鎮;按照建設中國酒文化名鎮的思路,規劃、建設、管理好茅台鎮。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鎮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深化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深化戶籍、土地流轉、就業、入學、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為城鎮集聚人口創造條件。堅持建管並重,加大城市綜合執法力度,加強城市管理,深化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活動,力爭建成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按照「緊貼黔中經濟圈、融入長江經濟帶、參與泛珠經濟區」的思路,加強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導向和調控,統籌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力布局,推進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着力建設中路出海大通道經濟帶、西部赤水河流域經濟帶、東部特色經濟帶。打破行政分割,健全區域經濟合作開發的利益分配機制。繼續支持經濟強縣強鎮加快發展,形成一批經濟總量上百億強縣和十億強鎮。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扶持力度,加快實施《務、正、道、鳳片區開發規劃》,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五)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发展构筑支撑平台

——加強以公路為重點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圍繞構建「四縱三橫三聯二環」骨架公路網布局規劃,突出抓好一批經濟路、旅遊路、資源路建設。建成扎佐至南白、白臘坎至茅台高速公路,力爭建成杭瑞(遵義段)、遵義至福泉(遵義段)、仁懷至赤水、新蒲至新舟機場、遵義中心城區環線、仁懷至銀水、赤水至瀘州等高速和高等級公路,總里程達;建成綏陽至道真、湄潭至餘慶、茅台至土城、鳳岡經務川至道真、習水至桐梓、桐梓至容光等二級公路,總里程達;繼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長效機制,新建通村公路,溝通771個行政村。加快功能完善的汽車客、貨運站(場)和物流中心建設。積極做好過境鐵路項目的前期工作。 力爭啟用新舟機場、開工建設茅台機場。以烏江和赤水河航道整治為重點,加快港口、碼頭、農村渡口和構皮灘電站配套航運設施建設。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解決工程性缺水為着力點,加快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完成遵義灌區一期等續建工程,力爭建成湄鳳余灌區二期、正安石峰水庫灌區一期、道真大沙河水庫、綏陽後水河灌區改造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加大治理病險水庫力度。積極推進蓄水節水工程建設,着力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全面啟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新建「三小」工程40—60萬個,人均有效灌溉面積達到0.5畝。繼續加大農村小水電開發力度,大力實施縣城供水管網改造、縣城和鄉鎮防洪工程,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 「數字遵義」 ,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經濟領域的廣泛應用,積極發展以網絡服務業和電子商務為重點的信息產業。加快電子政務和政務信息網絡平台建設,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帶動社會信息化。

(六)深入實施科教興遵和人才強市戰略,為加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按「雙高」普九標準,鞏固提高「兩基」攻堅成果,「十一五」末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9%以上;着力推進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55%,力爭中心城區、湄潭、餘慶、仁懷、赤水、遵義縣和其餘縣的縣城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以就業為導向,調整結構,整合資源,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把我市較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提高遵義職業技術學院、航天職業技術學院辦學水平,建設6所國家級重點職高和中專,完成三級師範向二級師範過渡。積極發展高等教育,支持遵義醫學院加快發展,加強遵義師院、遵義電大的建設,組建遵義中西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籌建遵義大學。重視和支持民辦教育,規範辦學行為,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繼續改善辦學條件,努力解決困難學生、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使所有孩子都能有書讀、有學上。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應用。加大科學普及和科技推廣力度,加強科技創新和應用能力建設,建立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化建設,推動軍民兩用技術產業成長。支持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加強遵義國家級新材料基地建設,實施重點科技項目,提升工業經濟整體水平。圍繞農業主導產業,創建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整合科技資源,促進資本與技術融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企業實施專利、標準和名牌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到2010年,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經費占生產總值的比例達1%以上。

——創新人才資源開發機制。認真組織實施人才「15851」工程,力爭人才總量和質量有較大突破。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創新人才培養選拔任用機制,完善考核評價辦法;全面貫徹《公務員法》,努力建設勤政廉政公務員隊伍。創新專業技術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着力培養學科帶頭人,重獎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拔尖人才,加強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大力培養農村鄉土實用人才。建立完善人才市場體系,搭建人才流動平台,實現人才結構和分布合理化。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重個性、鼓勵創新、信任理解的用人環境,民主活潑的學術氛圍,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 ,使各類人才充滿實現自身價值的快樂感、貢獻社會的成就感和得到社會尊重的榮譽感。

(七)在更高層面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活力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創新管理方式,精減機構,提高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在搞好經濟調節的同時,強化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行政執法體制等項改革,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工作。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系,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深化農村改革。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推動土地使用權流轉,推行適度規模經營,健全對被徵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完善農村稅費改革各項配套措施,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務公開,整頓和規範村級財務管理,建立有效的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制度,防止農民負擔反彈。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確保全市糧食供求平衡和糧價基本穩定。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和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繼續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分離辦社會職能和主輔分離工作;加快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推進國有資產在流動中保值增值。

——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創新財源建設體制和機制,不斷壯大財政實力;優化支出結構,確保重點支出;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努力促進縣、區(市)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繼續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管理和非稅收入管理改革,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積極推進公務消費改革。理順稅收征管體制,加大稅收征管力度;推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和財政投資評審制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完善政府債務償債機制,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大力支持金融監管,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積極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推動各類要素市場建設,建立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資源開發價格形成機制,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做大出口總量。加快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優化對外貿易結構,積極扶持一批技術含量、產品質量和附加值高的產品出口;推動出口企業管理、質量、環境等國際標準認證,增強出口產品競爭力,力爭進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12%。加強外貿隊伍建設,組建遵義海關。

——着力改善投資軟環境。加強「誠信遵義」建設,健全投訴處理機制,嚴格執行損害投資環境責任追究制度,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營造規範透明的法制環境、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把遵義建成各類投資者商務成本的盆地、政府服務的高地、投資收益的福地,成為有志者共謀大業、共創輝煌的理想熱土。堅持內外資並舉,促進內外資企業平等競爭,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力爭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年均增長15%。

(八)以人為本,建設和諧遵義

——建立完善加強社會管理的體制機制。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體要求,加快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調、群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建設「和諧遵義」。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措施,突出解決困難行業、困難地區、困難群體的再就業問題。加快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開發公益性、社會服務性崗位;認真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減免稅費等就業扶持政策,實施就業援助制度,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建立和諧勞動關係;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擴大勞務輸出。「十一五」期間,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0萬。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鞏固「兩個確保」,健全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保險制度,逐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到2010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達75%、60%和80%以上。繼續做好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社會保障問題。建立健全農村特困群眾、失地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和城鄉一體化社會救助體系,加快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實現「居者有其屋」。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新機制,進一步穩定低生育水平。全面開展計生優質服務,推進優質服務先進縣創建活動;大力實施出生缺陷干預工程,綜合治理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加強對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和社會保障體系。加快衛生事業發展,加強以鄉鎮衛生院為重點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鄉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基本建立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健康需求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健全市級婦幼保健機構;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大力發展和規範城鎮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着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大城鄉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速體育社會化、產業化進程。

——加強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推行投資項目環保一票否決制,堅決防止先污染、後治理,嚴格控制發生新的污染和生態破壞。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強化重點流域、區域和行業污染防治,確保污染物排放達標。加大工業污染治理力度,改善城鄉生活能源結構,加強城鄉飲用水源地保護,完善排污管網、垃圾集中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建立健全污染事故應急預警機制。「十一五」期末,中心城區水、氣、聲環境功能區達到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標準。各縣城完成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積極推進鄉鎮環保設施建設,實施小水電代燃料生態工程。加大林業生態和林業產業體系建設,繼續實施好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建成一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赤水河流域300里竹廊。加強中心城區、縣城和小城鎮綠地生態系統建設,繼續抓好公路、鐵路、河流沿線綠化。加強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建設。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8%以上。加大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力度,嚴格控制人為水土流失,加強水資源規劃和管理,強化礦產資源保護和開發,做好氣候資源區劃和利用,有效節約利用自然資源。加快建立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加強安全體系建設,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繼續以煤礦、交通、消防安全為重點,加大專項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實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整治,確保食品、藥品安全。推進「平安遵義」建設,健全社會治安長效管理機制,加強公共場所、重點人群和重點區域的安全防範,提升打防控整體能力。紮實開展「五五」普法,進一步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和全社會法治化水平。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行為,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建立社會利益協調機制,妥善處理各種社會利益關係,及時有效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繼續做好清理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工作。認真落實信訪責任制,堅持依法信訪,維護信訪秩序。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和危機管理,完善應對突發事件、重大自然災害的組織體制和應急機制。

(九)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實施市民文明素質工程、文明城市創建工程和服務群眾民心工程。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行業等各種形式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力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積極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構築社會化、開放式、多層次的終身教育學習體系。培養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加強重大理論問題的研究,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以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為目標,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體系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加快公益性文化事業改革,推動經營性國有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初步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充滿生機活力的文化事業產業格局。新建遵義博物館、四渡赤水戰史陳列館,籌建遵義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遵義出版社、遵義演出公司、遵義文物藝術品市場,力爭建設紅軍長征影視文化基地。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各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認真及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健全行政決策社會公示、社會聽證、專家決策諮詢和新聞發布等制度,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各民族共同進步。發展基層民主,深入推進村務、政務、廠務公開,完善政務服務中心運行機制。支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促進司法公正,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嚴格控制各種檢查、評比、達標活動,切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強化行政執法監督,規範政府行政行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要求,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大從源頭預防和懲治腐敗力度,加強政風、行風建設,着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取信於民。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加強人民防空、交通戰備、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和國防教育工作,增強全民國防意識。

三、認真做好「十一五」開局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2006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 .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7%和1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城鎮登記失業率和人口自增率分別控制在4.6%和6.7‰以內。

圍繞上述目標,2006年着重抓好八項工作:一是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糧食產量完成320萬噸,煙葉收購174萬擔,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深入開展「四在農家」創建活動,促進農村三個文明協調發展。二是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着力培育壯大優勢支柱產業,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的協調調度,確保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 18 %以上。三是加快城鎮化進程。完成中心城區市政、生態建設投資10億元,小城鎮建設投資22億元,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四是繼續保持投資增長的強勁態勢。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0億元;續建和開工建設公路,完成交通建設投資30億元。五是着力擴大消費需求。啟動「八個一」工程,培育壯大旅遊業,帶動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確保旅遊綜合收入達20億元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6%以上。六是在更高的層面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力爭重點領域的改革有新突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0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20%以上。七是加快構建「和諧遵義」。八是切實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

認真辦好十件實事。1、實施數字電視整體平移工程,建設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2060座;建設遵義博物館和13個縣、區(市)文化館或圖書館;2、新增「四在農家」創建點800個以上,讓14萬農戶、65萬農民受益;3、新建小水窖10萬口,改善14萬農民生活用水,完成6萬口生態沼氣池建設;4、完成3個縣計生指導站和30個鄉鎮計生服務站的新建改造,完成53個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工程,在赤水市、仁懷市、遵義縣、餘慶縣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惠及200萬農民;5、完成40所寄宿制學校建設,從2006年起,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收雜費,繼續落實好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本和寄宿生活費補助政策;6、完成農村萬戶危房改造一期工程;7、全面完成中心城區小街小巷環境整治,建成1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8、完成5個縣城和茅台城區供水管網改造;9、建設通鄉油路、通村公路和57個鄉鎮客運站;10、新增城鎮就業3.24萬人,其中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0.86萬人。

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任務十分繁重,對各級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加強學習。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繼續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動力,加強理論武裝和知識更新,創建學習型政府,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二是要解放思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大力弘揚遵義會議精神,進一步樹立積極進取、開拓創新、艱苦奮鬥和開明開放的意識,以新的機制、新的理念、新的辦法,實現經濟社會的超常規發展。三是要狠抓落實。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進一步深入實際,轉變作風,集中精力謀發展、抓大事、辦實事、解難事。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主要領導要身體力行,率先垂範,深入重點部位,抓住關鍵環節,突破薄弱環節,確保各項工作扎紮實實、卓有成效地推進。

各位代表,遵義正處在新的飛躍的前夕。我們面臨新的形勢,肩負新的使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遵義市委的領導下,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以敢為人先的勇氣,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衷共濟,眾志成城,為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和遵義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