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 2010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201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審查,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0年及「十一五」時期全省積極應對各種嚴峻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好、人民群眾受惠多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共湖南省委部署,大力實施「一化三基」戰略,加快推進「四化兩型」建設,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戰勝各種自然災害,同舟共濟、知難而進,奮勇開拓、銳意創新,圓滿完成「十一五」目標任務。
(一)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1.5萬億元以上(預計數),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3100元,分別是2005年的2.3倍、2.2倍,五年年均分別增長14%和13.3%;財政總收入達到1862.9億元,是2005年的2.5倍,五年年均增長20%;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821.1億元,是2005年的3.8倍;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1.66萬億元和1.15萬億元,五年增加10036.8億元和7362.5億元。去年直接融資878.3億元,新增上市公司12家。保險業健康快速發展,實現保費收入432.9億元。
(二)轉方式調結構取得實質性進展。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3.8∶46.2∶40,二產業五年上升6.6個百分點。農業農村保持平穩發展。五年發放農業生產補貼197.8億元;連續11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環洞庭湖基本農田建設重大工程啟動實施;糧食總產保持穩定,312家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900億元;新農村「千村示範」工程穩步推進,農村集中供水普及率達35%,五年解決100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型工業化大力推進。深入實施重點產業調整振興方案,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大飛機起落架和機輪系統項目落戶湖南,長豐與廣汽、三菱開展跨區域重組戰略合作;新增建材、冶金兩個千億產業和工程機械千億子產業;工業完成增加值6000億元以上,是2005年的2.7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7%左右;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2170億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038億元,房地產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加快,實現增加值2800億元;旅遊業總收入1425.8億元,相當於生產總值的9.5%。非公經濟更加活躍,實現增加值8500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6.7%。投資結構優化,高耗能行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五年下降16.7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加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775.3億元。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攻克82項產業關鍵技術,取得專利授權超過1.3萬件,湧現出「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系統等重大成果,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
(三)發展基礎全面夯實。五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8121.5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4倍。交通建設突飛猛進。武廣高鐵貫通全省,湖南步入高鐵時代;高速公路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五年完成投資1515億元,是「十五」時期的4.1倍,建成通車10條,五年新增通車里程983公里,達到2386公里,省會長沙與13個市州形成「四小時經濟圈」;99.87%的鄉鎮和80.1%的行政村通水泥(瀝青)路;新開工建設鐵路項目8個;民航運輸總量五年年均增長19%,黃花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262萬人次。能源保障不斷加強,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912萬千瓦,五年淨增1400萬千瓦。水利建設迅速發展,洞庭湖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全面啟動,基本完成634座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廣汽菲亞特、華菱電工鋼、比亞迪汽車、北汽福田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開始實施,岳陽1000萬噸煉化一體化和湘鋼寬厚板、技術改造等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建設用地保障有力,地質礦產勘探取得積極成果。
(四)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長株潭試驗區建設基本完成第一階段任務,全省形成的「兩型」共識、推進試驗區建設的力度以及長株潭的輻射帶動效應前所未有。長沙地鐵、城際鐵路長株潭線和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開工建設,湘江風光帶建設加快,「三網融合」試點啟動,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航天科技城開工建設,五大示範區建設全面啟動。長株潭城市群成為全國八大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之一,湘潭高新區、寧鄉經開區升級為國家級園區。長株潭經濟總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40.6%提高到43%。區域經濟保持協調發展。
(五)環境保護力度持續加大。「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全面完成,實施785個重點節能項目,縣城以上城鎮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72%和50.66%。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不斷完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得到加強。生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森林覆蓋率達到57.01%,森林蓄積量達到4.02億立方米。崀山申遺成功。循環經濟加快發展,一批國家和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取得初步成效。洞庭湖綜合整治、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等一批重大污染防治項目實施。
(六)改革開放縱深發展。新一輪省、市政府機構改革完成。省屬國企改革階段性任務完成,省屬監管國企淨資產五年增加2.1倍,達到1104億元。與68戶央企實施對接項目223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明顯進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設穩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不斷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取得新的進展,「四行一社」改革重組成功,華融湘江銀行正式掛牌;湖南省聯合產權交易所和股權交易所成立。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以上。財政體制改革繼續深入,財政「省直管縣」改革正式實施。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取得成效。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任務完成。開放型經濟活力增強。引進美國花旗銀行、戴爾和台灣富士康等一批戰略投資者。「亞歐水資源研究和利用中心」落戶長沙。口岸體系逐步完善,航空口岸出入境達56.2萬人次。全省進出口總額達到146.9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19.6%;實際利用外資達到51.8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20.1%,實際到位內資有新的增長。「走出去」步伐加快,對外直接投資五年累計26.5億美元;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南車時代、華菱鋼鐵等企業實現跨國經營。成功舉辦世博湖南周、台灣湖南周等經貿活動,與泛珠三角、長三角、中部地區的經濟聯繫加強。積極做好援藏、援疆、援川等援助和救災工作。
(七)民生和社會事業發展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16566元、5622元,五年年均分別實際增長8.4%、8.8%。全年各級財政與民生直接相關的支出達1723.5億元,比2005年增加1244.7億元。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成效明顯,去年新增城鎮就業70.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到1320.8萬人,勞務收入突破1200億元。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擴大到46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新農合參合率均穩定在90%以上,參合農民和參保居民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在做好洞庭湖專業漁民解困工作的基礎上,實現「四水」流域漁民上岸定居。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月人均補差分別達到155元和55元,分散和集中供養五保對象年人均供養標準分別達到1239元和2942元。穩定價格總水平成效明顯,適時啟動與價格上漲的聯動機制,從去年11月起,對城鄉困難群眾及普通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價格臨時補貼。五年新增保障性住房36.2萬戶,改造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10.6萬戶,新增農村危房改造10.2萬戶,幫助25.9萬戶災民恢復住房87.8萬間。覆蓋城鄉的職業教育骨幹體系基本形成,高等教育質量有新的提高。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及時有效應對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手足口病,預防控制傳染病和地方病取得新成效。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重特大事故發生率顯著下降。全民體育健身運動深入開展。郵政服務加快向農村覆蓋。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工商服務和市場監管能力提高。質量興湘和標準化戰略有力推進。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成效顯著。民族、宗教、對台、外事僑務、貿促、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統計、檢驗檢疫、食品藥品監督、人防、參事、文史、地方志、檔案、供銷、移民和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地震、氣象、測繪、保密、紅十字會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八)民主法制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執行其決議、決定;主動接受省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接受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的社會輿論監督。全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279件,政協委員提案775件。政府法制工作加強,提請省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規6件,制定規章3件。依法行政不斷推進,行政程序規定及配套文件深入實施,政府工作績效評估持續加強,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省政府五年累計精簡壓縮行政審批項目1011項,精簡幅度達58%;取消15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廢止和宣布失效的規範性文件達4.6萬件。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深入推進,院士專家諮詢委員會發揮重要作用。規範行政權力運行。政務公開力度加大,電子政務建設加快。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加強,村(居)委會「直選」穩步推行,村(居)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不斷完善。「五五」普法任務順利完成。城鄉社區建設全面推進,社會組織有序發展。
(九)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及創先爭優活動廣泛開展,加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及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入。廉政建設不斷加強,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大案要案。社會管理創新全面推進,綜合應急救援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增強。信訪工作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依法打擊各類犯罪,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創新發展。國防動員基礎進一步夯實,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整體增強。全民國防教育不斷強化,軍民融合式發展穩步推進,軍政軍民關係和諧融洽。駐湘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搶險救災、扶貧幫困和維護社會穩定中作出重要貢獻。
各位代表,我省五年發展成績斐然,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主要是: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創造性地貫徹中央方針政策,探索湖南特色的發展路子,不斷提高轉危為機的能力和水平,實現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有機統一,促進速度、質量和效益的統一;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動力與活力,構築促進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始終堅持依法行政,着力營造公開、公正、公平、可預期的發展環境;始終堅持凝心聚力,團結依靠全省人民,形成和衷共濟、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
各位代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績,是在歷屆省委、省政府奠定的堅實基礎上取得的,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克時艱、奮勇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幹部和知識分子,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湘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指戰員、政法幹警,向中央駐湘單位,向熱心支持湖南改革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台灣同胞以及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也清醒認識到存在的問題。一是發展不足的現狀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一定差距。二是發展方式粗放的問題突出,能源資源的瓶頸制約加大,在加快發展中實現經濟轉型的壓力很大。三是「三農」問題突出,城市與工業的帶動力不強,統籌城鄉發展的難度較大。四是改革開放任重道遠,體制機制活力不強,開放型經濟規模不大。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繁重,人民群眾在就學、就業、就醫、安居、養老等方面的困難較多。六是政府職能轉變還要加快,幹部作風需進一步改進,人民群眾和企業對發展環境存在的問題反映強烈,安全生產和維穩形勢仍然嚴峻。我們必須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實解決這些問題。
二、堅持走「四化兩型」的路子,全力推進今年及「十二五」各項工作
未來5年和今後一段時期,我省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放眼全球,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時代潮流,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經濟全球化進入調整深化新階段,全球範圍內的生產要素重組和流動進一步加快。我們要冷靜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氣候變化、能源資源、環境等全球性問題的挑戰,準確把握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定位,爭取更大市場份額,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聚焦國內,我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積累了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富民強國的成功經驗,我們完全可以抓住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機遇,在全國各地新一輪競爭中脫穎而出。立足湖南,我省「一化三基」戰略取得巨大成功,辦成了一批大事,辦好了一批實事,辦妥了一批難事,經濟實力快速提升,產業結構加速升級,應對複雜局面、促進經濟轉型的空間和迴旋餘地大大拓展,已開始蓄積參與未來競爭的戰略實力。在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要珍惜機遇、抓住機遇、用好機遇,認清挑戰、應對挑戰、戰勝挑戰,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奮發有為地開創「十二五」發展新局面。
立足促進全省又好又快地發展,我們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共中央及省委「十二五」規劃《建議》,緊密結合我省發展需要,集中民意民智,凝聚全省共識,編制了我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綱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繪就了「十二五」發展宏偉藍圖。「十二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科學發展旗幟,堅持走「四化兩型」的路子,全力推進創新型湖南、數字湖南、綠色湖南和法治湖南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十二五」時期的主要奮鬥目標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以上,力爭到2015年達到2.5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工作中,要牢牢把握「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優化發展。發展始終是解決我省一切問題的關鍵。促進需求與供給的動態平衡,推動三次產業相互促進、互為支撐,引導各種所有制經濟互補共贏、共生發展,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包容性。
二是堅持創新發展。新型工業化是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第一推動力,是「四化兩型」建設的首要目標和任務。推進制度、管理和技術創新,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加快後發趕超和轉型發展步伐。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的理念,構建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確保老百姓喝上乾淨水、呼吸上新鮮空氣、吃上放心食品。
四是堅持人本發展。健全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不斷完善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保障體系,多途徑、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使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五是堅持和諧發展。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加強民主法治,保障公平正義,着力完善利益分配和矛盾糾紛調處長效機制,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完成「十二五」各項目標任務,必須紮實做好2011年各項工作,確保開好局、起好步。今年的主要發展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今年要全力抓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進新型
工業化,建設創新型湖南
提質升級傳統產業。積極發展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國家節能減排要求,有市場、有規模、有效益,人民群眾能從中得到實惠的傳統產業,鞏固和擴大傳統產業已有市場份額。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進生產製造過程的智能化、集成化、網絡化,推動裝備製造業向研發、設計、品牌、服務等增值環節延伸,促進鋼鐵、有色、石油化工、建築材料等原材料工業向高新化、集約化、清潔化和循環化方向發展,不斷提高食品加工、服裝紡織、特色輕工等產業的加工度和附加值,逐步實現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由生產初級產品為主向精深加工為主轉變,由橫向覆蓋到縱向提升轉變。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生物、新能源、信息、節能環保等7大產業為重點,選擇有一定基礎、具有比較優勢、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和做大做強的領域,積極參與、先行發展。積極實施新興產業集聚、優勢企業培育、核心技術攻關、名牌產品創建、人才資源開發等5大基礎工程,努力構建技術創新、投融資服務、共性技術服務等3大支撐平台。進一步出台相關配套政策,在關鍵技術和重點產品等方面及時跟進,組織攻關現代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複合材料構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其材料、智能電網、生物育種等關鍵核心技術,培育適應市場需要、擁有核心技術、重視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企業,推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發展軍民融合產業,加快轉入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的軌道。
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繼續推進「四千工程」,壯大機械、有色等千億產業,培育中聯重科、三一重工、華菱鋼鐵、有色控股等千億企業,發展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石油化工等千億產業集群,着力建設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重大產業基地。堅持土地集約、生態環保、布局集中,引導產業向園區聚集,避免「鎮鎮設園、村村冒煙」。加快構建以省級園區為重點、縣市園區為配套的產業園區體系,重點提升長沙、株洲、湘潭高新區和岳陽、常德、寧鄉經開區,以及郴州出口加工區等國家級園區的發展水平。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重大創新平台為支撐、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加強科技資源的整合,依託重點園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加快建設國家和省部級實驗室、企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工作站,加快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一批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力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集中優勢力量實施重大攻關項目,篩選一批需求迫切、帶動明顯、基礎較好的科技項目和成果,儘早轉化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完善支持自主創新的投融資體系,加大政府對應用研究的投入,鼓勵大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金融資本與創新要素有效對接,大力發展科技要素市場和中介服務。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創新激勵和成果保護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評價獎勵制度,鼓勵企業和科研人員以技術、專利、商標等非貨幣資本參與分配。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提高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管理能力。
突出企業和企業家在新型工業化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配套、共同發展,繼續實施「小巨人」計劃、創新計劃和「百千萬」工程。建設優秀企業家隊伍,大力倡導勇於創新、敢闖敢試、埋頭實幹的創業精神,營造有利於企業家幹事創業的環境。
(二)大力推進農業
現代化,加快新農村建設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穩定糧食生產,着力實施國家新增糧食產能規劃,推進「種三產四豐產工程」,加大超級稻、優質稻推廣力度,堅決遏制拋荒,擴大雙季稻種植面積,推進糧食規模生產,繼續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國策,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實施環洞庭湖基本農田建設重大工程、涔天河耕地後備資源開發等農村土地整治項目。抓好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洞庭湖和「四水」流域綜合治理及中小河流治理,突出抓好以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骨幹山塘清淤擴容和小微型水利設施建設為重點的農村水利項目。加快構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雙低油菜、優質棉、苧麻、油茶、茶葉、食用菌、花卉、水果、畜禽、毛竹、淡水產品等優勢農產品產業鏈。保障蔬菜、生豬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擴大蔬菜基地建設規模,促進生豬規模化養殖。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發展,建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聯繫緊密的產業鏈條,重點扶持一批起點高、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實施糧油深加工及物流千億產業工程,抓好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農產品流通、農機服務、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檢驗和認證、農業信息等現代農業公共服務,抓好優質種苗等關鍵技術研發。發展設施農業、工程農業,提升農機裝備水平。抓好現代農業示範縣市區建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扶持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統籌城鄉發展。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業農村農民傾斜,確保用於農業農村的總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提高。加快新農村建設,制定科學合理的鄉鎮村莊規劃方案,實施「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加強農村公路、安全飲水、電網、通訊、信息、沼氣等基礎設施建設、改造、維護和管理,繼續改造農村危房。着力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治理農村面源污染,推進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垃圾、污水處理設施。有重點、有區別地推進城鄉統籌,促進城鄉規劃、產業、基礎設施、勞動就業、環境保護、公共服務的有效對接,推動城市資本、技術與農村資源相結合,廣泛開展「萬企聯村」活動,促進城鄉互動互補、一體化發展。加強農民素質教育,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和均衡發展水平,加快普及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加強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完善農村養老、低保、五保供養和救濟救助體系。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嚴格落實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發展家庭手工業、加工業和特色高效農業,提高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着力培養新型農民,促進農民向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提高工資性收入。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到位,提高農民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
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快形成有利於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體制機制。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建立流轉雙方互惠長效機制,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加快村鎮銀行改革試點步伐,健全農業保險制度,確保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發展。全面推進鄉鎮機構、鄉村財務管理、集體林權和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徵地制度改革,保障失地農民合法權益。
(三)大力推進新型
城鎮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構建新型城鎮體系。堅持統籌城鄉、集約發展、以大帶小、均衡布局,加快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中小城市為重點,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體系。培育壯大環長株潭城市群,加快城際快速交通系統建設,促進環長株潭城市群向城鄉一體、集約高效、和諧宜居的現代都市圈方向發展。着力提升岳陽、常德、懷化、永州、郴州等省際邊界經濟重鎮的地位,增強聚集要素資源的能力,支撐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有重點地發展中小城市、城關鎮和中心城鎮,建設一批高品質、功能型、特色精品小城鎮。提高城鎮建設和管理水平。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城市建設,完善城鎮綜合交通體系,加強管道、水電和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城鎮承載產業發展、吸納就業的容量。提高城市經營水平,盤活城市資產,創新城市公共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模式,提高公共設施的使用效率。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培育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個性和形象,增強市民現代文明意識,提高城市對外開放水平。創新城鎮管理手段,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平等享受發展成果和社會福利的體制機制保障。
促進環長株潭、湘南、大湘西三大區域協調發展。把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與推進主體功能區建設、扶貧開發緊密結合起來,促進各區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率先發展環長株潭地區,進一步增強長株潭的核心增長極作用,加強長株潭與周邊地區的聯繫和協作,引領和帶動全省發展。鼓勵湘南加快開放開發步伐,發揮毗鄰粵港澳的優勢,大力發展加工貿易、資源深加工、農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舉全省之力實施湘西開發戰略,全力推進新一輪開發,增強湘西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制定和實施扶貧開發規劃,繼續將湘西自治州作為全省扶貧攻堅主戰場,加快武陵山經濟協作區的建設和發展,支持老、少、邊、窮、庫區發展。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和方式,促進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實施集中連片式扶貧攻堅,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控制開發強度,規範開發秩序,探索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框架和利益導向機制。
(四)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數字湖南
加強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推進新型通信網絡向農村延伸,加大城鄉寬帶接入改造力度,實施「寬帶村村通」工程,加快長株潭寬帶無線城市建設。推進重要信息通信樞紐和功能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自然災害信息數據庫湖南分庫、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等平台建設。紮實推進和擴大長株潭「三網融合」試點,逐步實現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和業務融合。強化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增強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能力,確保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
重點扶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促進信息產業規模擴張與能級提升,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發展。發展信息產品製造、軟件開發、數字視訊產品等產業集群,建設有一定影響力的電子信息技術研發和產品製造基地。加快推進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建設互聯網技術試驗與應用創新基地、物聯網研發和成果轉化基地。大力發展移動電子商務與信息網絡經濟,繁榮數字內容產業和服務外包等信息服務業。
提高國民經濟信息化水平。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裝備製造、鋼鐵、有色等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發展涉農電子產品和信息服務產業,加強信息技術在政務、商務、生產、生活、社會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建設數字湖南地理信息空間系統,推進城市治安、城鄉道路電子防控系統建設,加強長株潭和11個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實施企業信息化「登高計劃」,推進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過程智能化、生產裝備數字化、經營管理網絡化。加快推進社會事業信息化建設,重點建設衛生和教育信息化系統,促進重要資源利用和重點領域管理的智能化轉型。
(五)加快建設「兩型
社會」,建設綠色湖南
加快推進長株潭試驗區第二階段建設。以湘江流域綜合治理和保護為突破口,探索建立「兩型社會」建設制度框架、產業體系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促進機制。突出抓項目建設,促進項目化管理與機制性建設相結合,重點實施「兩型」產業振興、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減排全覆蓋、湘江流域綜合治理、示範區建設推進、城鄉統籌示範、綜合運輸一體化、「三網融合」等「八大工程」。組建「兩型」產業基金,加快推進智能電網等改革試點。繼續加大示範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促進示範區「兩型」化主導產業上規模、上水平。出台示範區十八片區改革實施方案和總體規劃,完成水府廟水庫流域保護規劃編制,頒布實施昭山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和一批專項規劃。
繼續推進節能減排。堅決淘汰落後產能,抓好節能減排示範項目。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深入實施「萬家企業節能行動」,大力發展綠色建築,依法推進建築節能、交通節能,引導商業和民用節能。發展循環經濟,探索地區、企業、園區等不同類型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重點抓好汨羅、永興、益陽滄水鋪等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加快株洲清水塘等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加強低碳、清潔生產、高效節能、污染治理等綠色技術的研發,規劃建設綠色經濟發展示範區,積極倡導綠色消費模式。完善以資源有償使用、生態環境補償、綠色GDP考核評價為重點的發展政策體系和保障機制,建立推進節能減排的價格及補償機制,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污權交易和生態補償試點。
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加快構建以洞庭湖和武陵-雪峰山脈、南嶺山脈、幕阜-羅霄山脈,以及「四水」為主體,交通幹線、河流綠色通道為脈絡,城鎮綠色建設為重點的生態安全屏障。抓住我省作為水利改革試點省的機遇,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洞庭湖、「四水」流域水資源保護及水環境綜合治理;以清水塘、竹埠港、水口山等工礦區為重點,全面治理湘江重金屬污染;加大花垣「錳三角」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嚴格工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啟動實施重污染產業退出計劃;加強城鎮污水、生活垃圾和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加強江河源頭地區生態保護力度,強化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和建設,維護生物多樣性。提高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外來有害生物防控體系。統籌規劃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和建設工程,實施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工程,分期分批處理大型和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加強重點礦區地質環境恢復和尾礦庫整治。加快水土流失治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繼續加大封山育林和植樹造林力度,建設一批「宜居城市」、「宜居城鎮」和「宜居村莊」。
(六)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促進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完善有利於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理順財政分配體系,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繼續推進財政「省直管縣」改革,增強縣域、欠發達地區和生態功能區的財政保障能力;建立規範、透明、高效的財政管理機制,深化預算制度、國庫管理、政府採購等改革,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切實防範風險,建立公共資產配置、使用、處置全過程監督管理機制。培育壯大財源稅源,加強稅收征管,推進非稅收入管理改革。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推行特許經營制、項目代建制、後評估制度和責任追究制。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培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加快長株潭共建區域性金融中心,探索建立省屬金融控股公司。設立區域性保險法人機構,促進保險業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增強金融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深化價格改革,理順資源類產品價格關係,完善重要商品、服務、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推進壟斷行業和資源環境稅費改革,加快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加快推進大用戶直購電試點。
增強國有經濟的競爭力。繼續推動國有經濟戰略性布局調整,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加快產權多元化步伐。規範國有資產的重組和處置。進一步理順國資監管體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益分配、薪酬激勵制度和財務風險監管體系。
大力發展非公經濟和縣域經濟。引導非公經濟加快發展,在自主創新、產品升級、兼併重組、企業改制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公平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環境。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立足縣域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縣域特色產品,着力培育縣域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以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配套產業和企業,增強縣域承載能力和吸納能力。推動全民創業,加強創業文化培育,激發全社會創業激情,在創業基地培育、貸款擔保、信貸抵押、資金支持、行業准入等方面加強服務,扶持發展創業服務中介組織,建設一批創業基地和創新平台。
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力爭今年進出口總額達到16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8億美元,提高內資實際到位率。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進出口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擴大傳統優勢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着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業、外貿企業和出口品牌,鼓勵進口關鍵設備、技術和重要資源。發展加工貿易和服務貿易,促進加工貿易向高端環節集群集約發展,以建設長株潭服務外包基地為重點,培育具有國際資質的服務外包骨幹企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強各類承接基地和平台建設,注重承接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注重承接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核心環節的項目。創新招商引資模式,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注重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提高引進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和投產率。加強口岸大通關建設,加快電子口岸實體平台建設,提升湖南國際電子商務平台功能。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堅持市場導向和企業自主決策,引導有實力的企業有選擇、有重點地參與跨國併購、境外工程承包和國際勞務合作,開展能源資源境外併購和投資合作,重點建立澳大利亞湖南鐵礦石、剛果鈷礦、贊比亞銅礦等資源基地。深化區域經濟合作,密切湘台經貿往來。
(七)擴大投資和消費,以重大項目支撐發展
加強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大力實施工程機械提升、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集聚創新、信息產業振興、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農產品基地等38大工程,重點建設長沙航空航天、株洲軌道、湘潭風電、衡陽富士康工業城、益陽船舶製造、台達電子(郴州)工業園、湘西廣州工業園等產業園區,培育湘潭和婁底千億鋼鐵產業、常德千億煙草產業、郴州有色金屬等產業集群,加快建設衡陽特高壓輸變電產業、岳陽石化等生產基地。加快發展長沙金霞、岳陽城陵磯、株洲石峰、湘潭九華、常德德山等一批省級物流園區。
加強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重點實施高速公路、鐵路通道、水利樞紐、城市路網、園區建設等24大工程,規劃建設一批重大項目。能源,重點加快建設華能岳陽電廠、國電寶慶電廠、大唐華銀攸縣電廠等新建或改擴建工程;積極推進石煤綜合利用;爭取啟動中核桃花江核電站建設;推進一批生物質、風力發電項目建設。積極推進特高壓輸電通道建設前期工作和智能電網建設;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步伐;完善220千伏及以上主幹電網,加快建設省內500千伏以上主幹輸電環網。交通,加快滬昆客運專線湖南段建設,推進枝柳、湘桂、婁邵、石長等鐵路擴能工程,啟動荊岳、懷邵衡、黔張常、常岳九、岳吉鐵路建設;加快推進二廣、包茂、杭瑞、廈蓉等高速公路湖南段建設,加快省際通道、省域幹道和重要港口、運輸樞紐等節點連接線建設;推進湘江長沙綜合樞紐、湘江土谷塘航電樞紐等工程建設,加快湘江2000噸級航道建設,啟動岳陽城陵磯綜合樞紐前期工作;完成長沙黃花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改擴建,改擴建現有支線機場,新建一批支線機場;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建設長沙軌道交通1、2號線一期工程。水利,積極推動永州市零陵區何仙觀、邵陽市新寧縣犬木塘等重要水源建設工程;啟動涔天河水利工程,加快金塘沖、宜沖橋、莽山等大型水庫前期工作;推進洞庭湖蓄滯洪區建設;開展衡邵乾旱走廊專項綜合治理;繼續實施城市防洪減災工程,加快52個縣(市、區)防洪堤岸設施建設。加快實施工業節能、生態環保等21大工程。
加強重點項目建設的管理和監督。堅持重點項目重點抓、重點保障、重點管理,完善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機制。加強重大項目建設績效評價,對納入全省「十二五」重大項目庫的項目,市州和部門要有專門班子負責。充分發揮工程監理、審計、監察等方面的作用,加強重大項目監管和稽查,確保工程進度、質量和安全,確保工程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資本金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等管理制度。認真做好徵地拆遷和安置補償工作,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建立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促進消費穩定拉動經濟增長,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以上。提升消費能力,啟動實施居民收入倍增計劃,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優化消費環境,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加強商貿服務物流配送中心和社區服務中心的配套銜接,打造立體化便民服務網絡,完善省、市、縣一體化質量檢測體系。發展新興消費業態,培育文化、信息等消費熱點,擴大汽車和住房消費,拓展服務類消費。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培育和擴大農村消費市場,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爭取試點「建材下鄉」,加快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建設。
優化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向現代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優先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商務服務、服務外包、創意設計、科技服務、信息和法律服務,建設一批省級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和工業設計平台,加快衡陽全國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進物流平台、檢測檢驗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快臨空、臨港物流園區和保稅區建設,提高全省物流配送水平。提升商貿流通、郵政快遞、餐飲住宿等服務業,加快發展體育健身、休閒娛樂、家政養老等新興服務業。發展湘繡、湘瓷、湘米、湘菜、湘酒、湘茶。繼續培育壯大旅遊支柱產業,構建長沙、湘西、湘南旅遊板塊,推進張家界國家旅遊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着力發展以韶山為重點的紅色旅遊,以張家界為龍頭的生態旅遊,以名人、名居、名鎮、名村、名樓為重點的歷史人文旅遊,以湘西地區為中心的民俗風情旅遊等4大品牌。加快培育旅遊新業態,完善旅遊產業體系。健全支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八)強化要素保障,增強支撐發展的能力
強化資金保障。千方百計拓寬融資渠道,圍繞今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萬億元以上的目標,加強與中央、國家部委的聯繫銜接,爭取更多項目進國家、部委和銀行的「籠子」。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投資,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有利於轉方式調結構、有利於改善民生的領域。規範發展政府融資平台,完善和規範融資性擔保體系,促進銀企合作,保持合理信貸規模,今年各項貸款增長速度達到18%左右。注重培育上市後備資源,推動更多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積極擴大企業債券、中期票據、私募股權融資規模;發揮各類投資銀行、投資基金和產業基金的作用。
強化用地保障。實行差別化用地政策,加強土地調控,嚴格用途管制,提高用地門檻和利用強度,調整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盤活城鎮存量土地,確保用地向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兩型社會」和民生等領域傾斜。健全節約用地標準,強化節地責任與考核,推廣節地型城鎮建設模式和產業發展模式,推動居民集中居住、工業集中發展、土地適度集中規模經營。規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探索城鄉共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辦法和機制。加強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推進農村土地整理復墾和整治,拓展新的用地空間。
強化能源資源保障。爭取今年全省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92萬千瓦,外省電力入湘260萬千瓦。完善能源儲備體系和輸送通道,抓緊建設運煤通道,開工建設荊門-長沙特高壓交流和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穩定省內煤炭產能,加大油氣調入量。實施礦產資源保障工程,儘快啟動部省聯動找礦,加大以錳、銅、鉛、鋅、鎢、銻、錫等急需礦種為重點的省內勘探找礦力度,提高資源精深加工和就地轉化能力。整頓礦業開發秩序,健全礦產資源開發的准入退出和長效管理機制,推進重點礦區、重要礦種的開發整合,推進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以及再生資源、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強化人才保障。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建立健全政府宏觀管理、市場有效配置、單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擇業的體制機制,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壯大人才隊伍,優化人才結構,重點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引進一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促進各類人才協調發展。加強人才服務工作,倡導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九)持之以恆地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大財政對就業的投入,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小微型企業,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創業孵化基地。重點抓好大中專畢業生、失業人員,以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確保「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等就業困難群體得到及時有效援助。加強職業培訓,提高職工素質和技能。加強就業服務,健全城鄉規範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覆蓋城鄉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加強勞動執法,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機制,保障勞動者權益。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原則,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抓好第三批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研究制定城鎮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制度。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增加基本養老金140元。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積極穩妥推進養老基金投資運營。加強住房保障,大規模推進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棚戶區改造,確保今年新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41.6萬套(戶)。加強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的銜接,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建立「雙聯」幫扶工作長效機制。重點推進減災救災、養老服務、城市福利院、農村敬老院、城鄉社區等民政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和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確保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今年,城鄉低保月人均補差分別提高到168元和65元;分散和集中供養農村五保對象年人均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1500元、3000元;孤兒基本生活費每人每月達到600元。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做好優撫安置工作,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
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綜合運用市場和行政的手段,穩定價格總水平。大力發展生產,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供應,加強農產品運銷銜接。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完善糧油儲備體系建設,嚴格執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抓緊建設蔬菜重點生產基地、批發集散場地、冷藏運輸設施等項目。加強市場監管,抓緊構建稻穀、生豬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和成本指數發布平台,加強和完善價格調節基金征管工作,強化價格監測預警和監管,嚴厲打擊和懲處制假售假、惡意炒作、擾亂市場的行為,保護消費者權益。
加快建設教育強省。啟動實施教育強省規劃綱要。制訂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抓緊解決學前教育「入園難」問題。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辦好有區域特色的高水平大學。加快職業教育骨幹體系建設,發展繼續教育,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發展。創新教育管理和辦學體制,深化教學改革,開展教育改革重大項目試點。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加強教育國際交流合作。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傾斜。扶持建設一批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切實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大力弘揚湖湘文化優良傳統,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精神文明建設,開展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抓好未成年人和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大力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和文明行業創建。加快建設湖南省國家博物館、省文檔公共服務中心、圖書館、美術館等改擴建項目,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鄉鎮綜合文化站和基層文化陣地、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設,開展「三湘讀書月」活動。鞏固提升廣電、出版等傳統優勢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創意設計、數字媒體、動漫遊戲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下一代無線廣播電視網,培育壯大芒果傳媒、中南傳媒、體壇傳媒等文化產業集團,組建省文化藝術產業集團;優化文化產業布局,推進中南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株洲華強文化科技基地、張家界國際影視文化基地、煙雨鳳凰等項目建設。繼續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加快推進地方志工作。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啟動永順老司城、長沙銅官窯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開展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規範文化市場管理,淨化社會環境,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
積極發展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紮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積極推進新農合與醫療救濟制度的有效銜接。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疾控、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采供血、衛生監督等專業衛生服務網絡,積極防治重大傳染病、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和寄生蟲病。鞏固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加強食品藥品監管能力建設,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加強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新增醫療衛生資源重點向農村和城市社區傾斜,鼓勵全科醫生長期在基層服務。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滿足群眾多樣化醫療衛生需求。堅持中西醫並重,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發展婦女兒童事業,支持殘疾人、紅十字事業發展。加強城鄉社區體育設施建設,豐富群眾體育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整體水平。
堅持為民辦實事。去年,為民辦實事共完成28項指標,其中超額完成21項。今年,突出抓好九個方面、32個為民辦實事項目。農村基礎設施,改造2000公里縣鄉公路,建成8000公里鄉鎮到村水泥(瀝青)路,解決農村30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除險加固376座病險水庫,新增800個自然村通電話和1000個行政村互聯網寬帶上網,新建和改造2000個行政村配電網,建設633個鄉鎮郵政所,新建12萬戶農村沼氣池,建設1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就學,建設500所義務教育合格學校、14所市州特殊教育中心學校和200所農村公辦幼兒園。就業,新增60萬城鎮就業人員和60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民技能培訓66.2萬人。就醫,居民醫保門診統籌縣(市、區)達到73個,統籌地區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平均補償率60%以上,農村五保對象在縣鄉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實行基本醫療費用全免。安居,改造4萬戶農村危房和2萬戶國有林場危舊房,新增8.6萬套廉租住房,安裝5000個城市治安電子防控系統攝像頭。養老,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00萬人,移民重點縣全部納入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擴改建150所農村敬老院。救濟救助,提高城鄉低保對象救助標準和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標準,幫扶60萬貧困農民。環境保護,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56%,建設100個農村清潔工程示範村,地質災害防治53處。文化服務,建設105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8000個農家書屋。
整體推進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質量建設。完善國防動員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積極推進國防動員能力生成模式轉變。認真落實軍人優待撫恤政策,做好軍隊轉業幹部、復員退伍軍人接收安置工作。廣泛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和雙擁共建活動,促進軍地軍民融合發展。
(十)忠實履職、忠心為民,建設法治湖南
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堅持和完善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居)務公開,保障人民依法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全面落實依法治省基本方略,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保證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和監督落到實處,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以及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自覺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切實做好民族、宗教和僑務工作。加強人權保障,發展人權事業。
營造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嚴格安全准入,夯實安全生產基礎,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確保安全生產狀況持續好轉。加強公共安全,推進消防安全「防火牆」工程建設,健全事故災難、公共衛生、食品安全、社會安全事件和各類自然災害的預防預警體系,加強綜合應急救援處置隊伍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堅決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和暴力犯罪。加強防範和處理邪教工作。加強城鄉社區警務、群防群治和農村基層治保調解組織建設,提高執法保障能力。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工作機制。加強法律援助,加大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力度。深入推進「六五」普法。堅持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群眾權益維護機制,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深化城鄉社區建設。做好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加強特殊人群幫教管理和服務工作。
各位代表!
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項目標任務,必須努力建設人民群眾滿意的政府。
建設服務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推動政企、政資、政事分開,以及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繼續優化政府結構、行政層級、職能責任,加快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精簡和規範行政審批,合理確定行政審批事項,認真解決審批職能交叉、權責脫節和多頭審批等問題。深化政務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信息公開。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健全基層管理和服務體系,發揮群眾組織和社會組織作用,促進社會和諧有序、充滿活力。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和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建立完善省、市、縣三級政府互聯互通的電子政務系統和電子監察系統,逐步實現網上辦公、網上服務和網上監督,重視網絡民意,建設好各級政府互聯網信息服務平台和便民服務網絡平台。
建設法治政府,規範政府執法行為。加強政府法制工作,保證人民群眾合理的訴求、合法的利益得到充分體現。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發揮省政府院士專家諮詢委員會和參事室等決策諮詢機構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重大決策評估和跟蹤反饋制度。深入實施行政程序規定、規範行政裁量權辦法,儘快出台《湖南省政府服務規定》,嚴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權限、法定職責行使權力。加快推進審計結果公告。嚴格執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素質。
建設責任政府,解決缺位、越位、不到位的問題。增強各級政府服務發展的責任,任何時候、任何工作都要服從服務於發展,無論何職、無論何崗都要以促進發展為首要職責,做到推動工作毫不放鬆,促進發展決不懈怠。強化政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建立科學合理的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機制,健全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檢查和專項督查制度,推行崗位責任制、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紮實開展「效能制度落實年」活動。
建設廉潔政府,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情。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自覺踐行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加強和改進幹部作風,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懇懇幹事,清清白白履職,兢兢業業為民,堅持互諒、互讓、互幫,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深入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嚴格執行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勤儉、節約辦事,降低行政成本,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出國、考察、培訓,嚴格控制慶典、論壇、招商、節會、購車等方面的支出。關心愛護基層幹部,改善基層工作環境。不斷改進和加強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的濃烈氛圍。
各位代表!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已踏上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新征程。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中共湖南省委領導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同心同德、攜手共進,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譜寫「十二五」精彩開篇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