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2年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1年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王放
2013年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南召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5月10日在南召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五年工作回顧

2007年以來,縣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全縣人民,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奮力拼搏,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推動縣域經濟快速、協調、健康發展。2011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79.1億元,年均增長6.2%,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達到14.8億元、40.1億元、24.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8億元,是2006年的4.3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087元、15099元,比2006年增長77.3%、97.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億元,比2006年增長97.4%;城鄉居民儲蓄餘額44.3億元,比2006年增長9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8億元,是2006年的2.4倍。

(一)項目建設成效顯著。五年來,我們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第一支撐,深入推進項目興縣戰略,傾全縣之力大上項目、上大項目,招商引資、爭取項目結出累累碩果。共爭取到各類政策性項目682個,到位資金32.84億元,名列全市前茅。共新上和續建招商引資項目560個,總投資149.3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8632萬美元,位居全市前列,我縣先後被評為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先進縣、實際利用外資工作先進縣。持續推進戰略合作,項目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總投資7.14億元的天瑞集團青山水泥項目建成投產,改寫了南召無大個項目的歷史;總投資6.2億元的雲鑄公司10萬噸鑄件項目順利點火;蓮花溫泉水城建設項目共完成投資4.5億元;新型非金屬材料產業園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億元,建成2條年產10萬噸鈣粉生產線;總投資65.9億元的天池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紮實推進。

(二)工業經濟大幅提升。五年來,我們堅持把工業作為第一主導,強力實施工業立縣戰略,大力推進資源整合,以資源換產業,以項目配資源,在破解工業短板、壯大工業總量上邁出了堅實步伐。汽配鑄造、礦產建材、電力能源、農副產品加工四大主導產業進一步壯大,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73家,納稅1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21家。2011年工業投資完成45.1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3.7%。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6.9億元,是2006年的2.43倍,實現利潤5.39億元,是2006年的3.25倍。產業集聚區從零起步,劈山造地,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加大投入,標準化廠房、變電站、水廠、客運站建成投用,道路、供排水管網等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累計入駐項目54個,其中工業項目47個,建成投產17個;2011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2億元、利稅2.2億元,從業人員達到2845人,由2009年全省第174位躍升到2011年的129位。聯合招商、組團發展創出新路,成為一大亮點,全市產業集聚區建設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我縣被命名為「中國重質碳酸鈣(南召)產業基地」。實施品牌帶動、創新帶動戰略,建成省工程技術中心3家,召寶牌汽車半軸、貫通軸榮獲省優質產品,阿房宮商標獲得省著名商標。

(三)旅遊強縣步伐加快。五年來,我們堅持把旅遊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大力實施旅遊強縣戰略,走出了一條政府主導、資源整合、戰略合作、深度開發的成功之路,形成了萬家園、五朵山、碧桂園、天瑞四大企業集團進軍南召、共同開發旅遊的生動局面,創出了全省知名的「南召速度」。五年完成投資16.5億元,打造出五朵山、寶天曼、蓮花溫泉水城、猿人峽谷、真武頂、丹霞寺、百尺潭、滑雪場等特色景區。其中寶天曼被命名為 4A 景區;五朵山通過 4A 景區初驗;白河漂流躋身 3A 景區;蓮花溫泉水城島嶼別墅、商務會所、餐飲中心、會議中心等配套工程基本完工,正在申報 5A 度假區。宣傳推介力度加大,南召旅遊知名度進一步叫響。五年共接待遊客844.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7億元。省、市旅遊產業發展現場會多次在我縣召開,南召被中國旅遊業聯合會授予「中國最佳休閒度假旅遊名縣」、「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名縣」,還被確定為「十二五」時期全省重點扶持培育的10個旅遊重點縣之一。

(四)「三農」工作亮點紛呈。五年來,我們圍繞富民增收,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實施差異化戰略,重點培育辛夷、柞蠶、花生、苗木花卉四大特色產業,成立專門機構,紮實開展「四杯」競賽,走產業化發展之路,推動四大產業進一步壯大。辛夷基地達到19萬畝,年產辛夷6000噸,產值1.5億元;柞蠶放養面積達到105萬畝,年產柞繭7萬擔,產值2.5億元;花生總面積達到25萬畝,產量7.6萬噸,產值5億元;苗木花卉總面積達到5.5萬畝,產值5.8億元,連續兩年榮獲全市苗木花卉工作先進縣。畜牧業規模養殖場(戶)達到1920個,肉蛋奶總產3.6萬噸,產值6.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7%。新增林地2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6.4%,被命名為全省林業生態縣。持續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小水庫除險加固、農綜開發、安全飲水、國債沼氣等工程順利實施。戰勝特大洪澇災害,抗洪救災工作榮立市集體二等功。五年解決貧困人口4.6萬人,連續4年榮獲全省扶貧開發工作先進縣,被確定為國家新一輪十年扶貧開發重點縣和秦巴山系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新農村建設累計完成投資3.78億元,共建成59個試點村、28個示範村和145個村容村貌整治村,培育出皇路店鄭崗、留山丹霞、南河店幸福新村等一批新型農村社區,連續三年榮獲全市「向榮杯」。2011年新型農村社區建成住宅1100餘套、別墅36套,建設水平顯著提升,綜合評比全市第一。

(五)城鄉面貌明顯改觀。五年來,我們始終把城鄉建設擺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堅持規劃引領,加大建設力度,強化經營管理,相繼開展了「四城聯創」、「六創一迎」、「兩爭一迎」等創建活動,城鄉面貌大為改觀。縣城總規修編全面啟動,14個鄉鎮總規全部完成,108個中心村規劃通過評審,老城區、產業集聚區各類市政修建性規劃如期完成。拓寬融資渠道,五年累計投入城建資金11.07億元。縣城新修改建道路11條 17.2公里 ,供排水系統、治沙治污等市政設施日益完善;城區框架進一步拉大,建成區面積達到12.5平方公里;綠化面積達到6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7%。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南河店、雲陽躋身五星級城鎮,雲陽還被命名為歷史文化名鎮、省十佳名鎮,喬端晉升三星級城鎮,星級城鎮覆蓋率達到75%,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4%。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連年榮獲全省示範運營先進單位。城市管理逐步加強,違規違法建設得到整治,交通、衛生、經營秩序進一步規範,增設標識牌,首開公交車,城市形象得以提升。交通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8億元,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到 3124公里 ,五年新增 1547公里 。

(六)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五年來,我們把民生改善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和首要任務,財政資金優先向民生傾斜,累計完成惠農補貼、社保就業、教育、衛生、文化等民生支出38.4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2.6%。五年爭取專項資金1.2億元,開建廉租房、公租房、經適房、棚戶區改造6696套。投資2.68億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5960戶。新增城鎮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9萬人。爭取到全市第二批新農保試點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8.8%,每年上級扶持資金6000萬元,初步實現老有所養。城鎮低保達到4861戶7594人,農村低保達到19595戶24503人,農村五保供養6396人。2011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42.7%,為五年來最高,榮獲全市高考特殊貢獻獎。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榮獲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成功舉辦全縣第六屆運動會,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縣。文化惠民工程順利實施,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縣醫院綜合樓建成啟用,被省政府命名為全市唯一的優秀縣級醫院,中醫院晉升二級甲等醫院,新農合參合率達99.5%,榮獲全市醫改工作先進縣、全市首批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示範縣。計劃生育榮獲全國優質服務先進縣。

(七)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支持政協參政議政,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共向人大常委會作專題報告52次,辦理人大議案建議392件、政協提案799件。加強政府法制工作,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搞好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水平和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共創建省級文明單位14個、市級文明單位47個、縣級文明單位143個、市級文明窗口9個。深入開展「轉方式、正風氣、提效能」活動,加強勤政廉政建設,探索實施政府系統績效積分考評,爭先創優蔚然成風,工作效能大為提高,國土、水利、規劃、房管、煙草、殘聯等六個部門被授予省級優質服務窗口。安全生產連續四年榮獲全市先進、連續三年榮獲全省先進。信訪工作全面加強,治安環境不斷優化,百姓調解和技防建設經驗全市推廣,群眾安全感指數名列全省前茅,2010年、2011年相繼榮獲全市唯一的「中原平安杯」、全省平安建設工作先進縣。

同時,國防教育、消防、人防、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創建工作深入開展,糧食、供銷、史志、物價、工商、鹽業、石油、保險、郵政、通訊、統計、審計、農機、氣象、僑務、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回顧五年來的工作,取得的成績令人振奮,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我們感受和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點:一是緊盯目標、一以貫之是南召持續發展的根本。緊緊圍繞建設「南陽經濟強縣、中原旅遊名縣、國家生態大縣」的目標定位,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咬定發展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持之以恆,務實重干,使全縣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二是大上項目、上大項目是南召借力發展的關鍵。大力實施「項目興縣」戰略,以項目建設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項目促發展,以發展促轉變,通過一個個大項目的爭取、引進和建設來夯實基礎、備足後勁、推動發展。三是整合資源、戰略合作是南召跨越發展的動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在整合資源、招商引資、產業升級等方面大膽嘗試,深入推進戰略合作、機制創新和方式轉變,找到了跨越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四是團結拼搏、開拓進取是南召加快發展的保障。始終堅持縣委的正確領導,依靠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凝聚廣大幹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形成百舸爭流、競相發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五年來取得的重要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全縣人民精誠團結、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駐召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駐召企事業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南召發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偏小、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結構不優的現狀依然存在,經濟發展的層次和質量還不夠高;二是體制機制性矛盾比較突出,區域經濟競爭壓力日益加大,土地、環保、資金等要素制約加劇,實現跨越趕超面臨挑戰;三是少數部門大局意識、服務意識、進取意識不強,工作作風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發展環境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工作目標

縱觀全局,今後五年,是我們砥礪奮進、加快發展、後發爭先的提速期,更是我們圓滿完成「十二五」目標、全面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再鑄發展新輝煌的關鍵期。我們既面臨嚴峻的挑戰,更面臨寶貴的機遇。總體上看,有利因素多於不利因素,機遇大於挑戰。一是全球經濟趨暖復甦,國內經濟總體向好,國內外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步伐加快,作為山水、林木、礦產和勞動力資源大縣,我們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發展的外部環境更為有利;二是國家對「三農」、保障性住房、社會事業、扶貧開發等領域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秦巴山系連片扶貧開發政策出台實施,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深山縣、革命老區縣、庫區重淹沒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我們爭取項目資金支持的優勢更為突出;三是當前我縣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今後長遠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只要我們搶抓機遇,因勢利導,科學決策,開拓奮進,就一定能夠推動南召經濟社會跨越發展。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按照中央、省、市和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的總體安排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持續求進、務實跨越為總基調,以擴大開放為主旋律,積極融入中原經濟區建設,堅持「四個重在」實踐要領,實施項目興縣、工業立縣、旅遊強縣三大戰略,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全面加快實力、生態、幸福新南召建設進程。

今後五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到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28.9億元,年均增長10%,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達到16.4億元、66億元、46.5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5.6億元,年均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726億元,年均增長2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27元,年均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232元,年均增長9%;城鎮化率達到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4.6億元,年均增長16%;全縣總人口控制在65.9萬人以下,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6‰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市下達目標;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全面發展。

站在新起點,展望新征程,今後五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是:

建設實力南召,讓南召的綜合實力更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重達到12.7∶51.2∶36.1,工業成為第一主導,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7.8%,基本形成以汽配鑄造、礦產建材、電力能源、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撐的現代工業體系,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87.7%。產業集聚效應凸顯,初步建成中國鈣都、中原鑄鍛基地、中原能源基地和中國中藥材開發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以上,生物製藥、新型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經過五年努力,使全縣綜合經濟實力在省市排序明顯提升。

建設生態南召,讓南召的生態環境更美。生態有機農業獲得長足發展,有機產品認證進一步擴大。生態旅遊取得突破,集中打造一批 4A 、 5A 景區,建成一批4星、5星酒店,成為全省生態旅遊的一張新名片。工業生態建設得到加強,環保型、低能耗、高科技企業成為主體。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省前列,森林覆蓋率達到68%,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居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水資源保護、水土流失治理、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等各項指標全面達標。經過五年努力,使南召的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景更美,向國家生態大縣邁進。

建設幸福南召,讓南召人民的生活更幸福。社會就業持續加強,年均新增城鎮就業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步伐加快,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貧困人口顯著減少。穩步構建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高中教育入學率達到90%。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形成以縣城為核心、以中心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為支撐的宜居城鎮發展格局。持續加強平安創建,群眾安全感指數保持全省前列。經過五年努力,使全縣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美好、安康的幸福生活。

實現上述要求和目標,做好今後政府工作,我們將積極融入中原經濟區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縣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突出「四個着力」,努力保持經濟社會發展好的趨勢、好的態勢和好的氣勢。一是着力開放融入。全面擴大開放,緊密結合中原經濟區建設,找准與上級扶持政策的最佳切入點,最大限度爭取項目,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全力激發民間投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支撐。二是着力創新優勢。立足自身實際,發揮資源優勢,放大區位優勢,創新技術優勢,打造集聚優勢,促成產業優勢,構建體制優勢,培育環境優勢,力爭更多方面的工作創出全市、全省、全國先進,以一批單項工作的領先帶動整體工作上台階、晉位次。三是着力破解難題。堅持改革創新這一根本途徑,強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持續探索資金、土地、環境容量等要素配置機制,建立健全獎懲嚴明、加壓強責、提速增效的工作機制,激發各級幹部的創業熱情,全面改進作風,提高效能,促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四是着力惠及民生。牢牢把握改善民生這一根本目的,把推動經濟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更好地結合起來,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切實辦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讓人民群眾真正成為改革發展的受益者。

各位代表!藍圖已經繪就,前景催人奮進,征程任重道遠。我們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跨越發展的使命感、勇於擔當的責任感,在迎接挑戰中把握機遇,在破解難題中加速前進,努力推動南召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奪取新的更大勝利!

三、今年政府工作任務

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奮鬥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5%左右,節能減排完成省、市下達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大力實施項目興縣戰略,推進對外開放新突破

1、全面擴大開放。一是拓寬開放領域。在抓好工業領域對外開放的同時,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吸引境內外資金進入現代物流、金融、旅遊、文化等領域;深化農業對外開放,重點引進食品加工、畜牧養殖與精深加工、苗木花卉基地建設等項目;擴大基礎設施和城鄉建設領域對外開放,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公路、城建等領域建設運營管理,鼓勵支持民間資本投入社會事業,建設學校、醫院、養老機構等。二是推進大招商活動。圍繞我縣豐富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三屬企業眾多、主導產業特色明顯等比較優勢,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在「長三角」、「珠三角」建立招商聯繫點,廣開以商招商、網絡招商、駐地招商、聯合招商等渠道,着力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大個項目。力爭全年新上5000萬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13個,實際到位省外資金2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965萬美元,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560萬美元。三是完善開放機制。樹立開放「一盤棋」思想,健全開放領導體制,建立聯動協作機制,形成舉縣開放長效機制。開展招商引資績效評估,把開放工作成效列入目標考核,推動開放工作實現更高水平、更大規模、更好效果。

2、積極爭取政策性項目。緊緊抓住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機遇,圍繞國家投資導向,重點爭取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公益事業建設,加強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等領域的項目,力爭全年爭取政策性項目100個以上,到位資金5億元以上。同時,紮實做好周灣水庫、鴨河湖旅遊產業集聚區、G207改擴建、南召至雲陽物流大通道升級改造、縣城供氣開發和鑄造產業園等6個項目的前期工作,力爭早落戶、早開建。

3、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大力開展「項目建設提升年」活動,力爭開建省、市、縣重點項目45個,其中工業項目9個、民生項目12個、城建項目14個、旅遊項目4個、農林水利項目6個,總投資123.9億元,確保完成年度投資34億元以上。強化集約節約用地,加大建設用地報批力度,統籌安排用地指標,滿足重點項目用地需求。引導金融機構加大項目建設信貸支持力度,加強融資平台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建設,創新融資方式,多渠道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加快實施職教攻堅和全民技能振興工程,為項目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二)深入推進工業立縣戰略,增強工業經濟支撐能力

1、着力發展四大主導產業。汽配鑄造業,以打造中原鑄鍛產業基地為目標,重點搞好雲陽鑄造產業園建設,新上配套加工項目3個,力爭全年實現產值10億元。同時,積極培育和平制動器、英威東風、紅陽車用配件、興隆汽配等企業,努力擴充規模,力爭整個產業實現增加值10億元以上。礦產建材業,以打造中原新型建材生產基地為目標,重點搞好新型非金屬材料產業園和石材產業園項目建設,着力培育青山水泥、中利化工、鑫泰鈣業、源達礦業等重點企業,力爭整個產業實現增加值20億元以上。農副產品加工業,以打造中國中草藥開發基地縣為目標,重點搞好中藥材產業園項目建設,積極培育華龍辛夷、東方蠶絲綢、阿房宮家紡、宇翔地毯、盛明實業等重點企業,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綜合效益。電力能源業,以打造中原能源基地縣為目標,紮實做好天池抽水蓄能電站、太山廟風電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進白河幹流梯級電站開發和全縣風電資源普查,力爭早日開建。通過努力,力爭四大產業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到10家以上。

2、全面加快產業集聚步伐。大力開展產業集聚區上檔升級活動,把壯大規模和培育主導產業結合起來,加快形成產業集群。突出抓好產業集聚區項目建設,力爭建成達產工業項目23個,建成社會事業和商服項目15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銷售收入28億元、利稅2.8億元,新增從業人員4000人。嚴格入駐標準,確保投資強度,5000萬元以下的項目原則上入駐標準化廠房。加快項目招引入駐,要求每個鄉鎮新入駐項目2個以上。強化重獎激勵措施,鼓勵縣直部門招商引資上項目,形成全面招引項目的熱潮。

3、集中抓好九大工業項目。一是總投資30億元的雲陽鑄造產業園二期建設項目,力爭完成投資3億元;二是總投資20億元的石材產業園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億元;三是總投資15億元的新型非金屬材料產業園二期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億元;四是總投資6.9億元的青山水泥垃圾廢棄物處理項目,開工建設;五是總投資6.1億元的寶天藥業辛夷製藥項目,完成投資6000萬元;六是總投資3.2億元的林昌藥業杜仲系列產品加工項目,完成投資1億元;七是總投資2億元的蠶蛹提取物開發項目,開工建設;八是總投資1.5億元的玉蘭紅茶開發項目,開工建設;九是總投資1.4億元的連鑄機械製造項目,完成投資6000萬元。

4、大力提升企業競爭能力。一是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繼續推進資源整合,充分發揮縣內企業行業技術優勢,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校的合作,運用高新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改造,以納米碳酸鈣研發中心和河南省碳酸鈣質量檢測站建設為契機,爭取更多的研發和檢測機構落戶我縣。二是實施質量興縣戰略,提高產品知名度。全面推進「品牌帶動」,搞好市長質量獎、縣長質量獎爭創活動,鼓勵企業爭創名優產品、國家專利和國家質量管理認證,對創出中國名牌、馳名商標及省級名牌產品的企業給予一定獎勵,並對企業開發高新技術產品予以資金扶持。三是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深入推進企業家培訓工程,全面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持續開展「星級企業」評創活動,充分調動企業爭先創優、做大做強的積極性,催生一批南召本土企業的「領頭雁」。同時,積極推進企業上市,重點做好蓮花溫泉上市前的準備工作。

(三)強化新型農業現代化基礎,持續做好「三農」工作

1、積極發展農業四大特色產業。立足一二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圍繞柞蠶、辛夷、花生、苗木花卉四大特色產業,持續開展「四杯」競賽,重點搞好基地建設,全面推進產業化經營。柞蠶業,基地面積達到22萬畝,點橡補墩10萬畝,放養蠶籽1萬斤,產繭3.5萬擔。以東方蠶絲綢公司為龍頭,加大品牌推廣力度,進一步挖掘產品深度,搞好系列產品加工,實現多層轉化增值。辛夷業,新發展林藥面積1萬畝以上,以華龍辛夷公司為龍頭,搞好與台灣揚生集團合作項目建設,提高辛夷綜合效益。加快推進林昌藥業項目建設,輻射帶動杜仲、山茱萸等中藥材發展。花生業,穩定25萬畝種植規模,總產達到8.7萬噸。着力引進加工企業,培育龍頭,拉長產業鏈條。苗木花卉業,高標準編制南召20萬畝苗木花卉發展規劃,新增育苗5萬畝,搞好雲陽朱坪村、小店凌小莊村、皇后鄉皇后村3000-5000畝基地建設,建立6-10個示範園,成立15個農民合作組織,着力培育特色品牌,建成南召苗木花卉交易中心和網絡信息平台,爭取進入全省苗木花卉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縣。同時,狠抓畜牧業發展,大力推廣規模養殖和養殖小區,積極發展特色養殖,開展標準化創建和無公害產品認證,力爭實現產值7.5億元。

2、着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加強農業、林業、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搞好「一事一議」、農綜開發、旱作農業示範基地、農技推廣等項目建設,改造傳統農業,提高糧食產量,籌資1000萬元建設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搞好公益林、退耕還林、林業生態省等項目建設,完成造林10.3萬畝,籌資1000萬元建設縣森林防火指揮中心。搞好移民安置、水庫除險加固、安全飲水、山洪災害防治等項目建設,改善農村水利設施條件,解決1.4萬名群眾和5000名師生飲水安全問題。

(四)強力實施旅遊強縣戰略,發展壯大第三產業

1、做大做強旅遊產業。一是堅持高端規劃。高水平修編完善南召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鴨河湖旅遊產業集聚區總體規劃,督促真武頂、丹霞寺、寶天曼、蓮花溫泉、五朵山等重點景區完成修建性詳細規劃,高標準編制辛夷路農業觀光游、鴨河湖庫區風情游、農家樂賓館休閒遊等旅遊建設項目規劃,充分展示南召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指導景區科學發展,提升品位。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全面開展「旅遊提升年」和集中創A升星活動,投資2.75億元,重點搞好五朵山、蓮花溫泉、寶天曼、真武頂、丹霞寺、猿人峽谷等六大景區的深度開發,完善配套設施,促進上檔升級,力爭 5A 度假區達到1家、 4A 景區達到2家、 3A 景區達到3家。三是提升服務水平。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積極開發特色旅遊產品,加快建設旅遊購物市場,豐富景區娛樂項目,滿足遊客多樣化需求。重點抓好丹霞大酒店、南召賓館、寶天曼迎賓館的星級創建工作,啟動縣城旅遊服務中心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接待能力。籌辦賓館、酒店服務技能暨導遊員業務技能大賽,開展遊客喜愛的特色旅遊商品、特色菜餚、特色旅遊文化產品評選活動,提高接待服務水平。四是強力宣傳推介。增加道路宣傳牌、指示牌,攝製南召風光片,編印南召旅遊手冊,策劃大型推介和節慶活動,全面炒熱叫響「原生山水、遠古南召」旅遊品牌。

2、全面發展第三產業。加快發展物流業,大力培育現代物流企業,繼續推進日用工業品、農資配送中心建設,投資6000萬元,建設縣供銷社服務中心;加快商貿流通企業改制步伐,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規劃建設超市及商業中心;加快市場體系建設,規範整合丹霞市場、古城市場,利用城區盤活土地建設綜合市場;規範房地產業發展,抓好總投資3.55億元的凱旋城、城南世家、富貴門二期、盛世江南二期等項目,提升建設品位;加快發展金融業,完善村鎮銀行、擔保公司、小額信貸等金融體系,服務縣域經濟建設。同時,着力培育會計審計、資產評估、經紀代理、信息諮詢等中介諮詢服務業,加快發展保險、養老托幼、休閒娛樂、社區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全面繁榮第三產業。

(五)強化新型城鎮化引領作用,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1、夯實城鄉發展基礎。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修編,繼續搞好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區重要基礎建設修建性詳細規劃,突出做好黃鴨河風景觀光帶和特色商務區規劃編制,高標準編制城鎮、新型農村社區規劃,提高規劃覆蓋率。二是創新機制體制。探索聯合執法新機制,嚴格部門職責,落實屬地管理,強化責任追究,嚴厲打擊違法違規建設行為,規範土地、建築市場秩序。拓寬融資渠道,重點搞好土地開發和出讓經營,堅持政府壟斷土地市場,加大收儲力度,盤活閒置土地。積極探索拍賣道路冠名權、廣告經營權等模式,激活城市無形資產。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社區對口幫建、以獎代補等工作機制,加強督查考評,促使幫建部門真正幫上項目、幫引資金、幫辦實事。三是搞好基礎建設。投資9800萬元,全面完成S331城區段4.5公里遺留任務,爭取立項建設G207南河店至鎮平21公里改造工程、S333五朵山高速口至皇石路口11公里中修工程,完成崔莊至倉房、高峰庵至五朵山共 22公里 旅遊公路,董店至上店8公里環庫公路和49公里村道聯網公路建設任務。投資2450萬元,完成110千伏南召變電站主變增容、農網改造升級和崔莊、小店兩座35千伏輸變電等工程建設,提高我縣供電能力。投資8750萬元,建設移動、聯通、電信基站105座,優化升級移動通信網絡;投資2220萬元,搞好光纖小區、無線城市、光纖入戶等工程建設,擴大寬帶上網覆蓋面。

2、加大城鄉建設力度。一是縣城建設。按照「山城、水城、生態旅遊城」的總體目標,加大投入力度,突出重點工程,加快建設步伐,增強城市對外吸引力,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投資4200萬元,續建光明西路,建設丹霞東路、白沙南路。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封閉運行模式,啟動建設人民北路。硬化巷道6-8條,建設公廁、垃圾中轉站,完善配套供水管網、污水管網,逐步解決城區流沙、積水、吃水難、入廁難、交通擁堵等民生問題。全面完成城區主幹道綠化補植補造任務,改造濱河公園,提升城市綠化水平。二是小城鎮建設。繼續搞好中州名鎮、歷史文化名鎮、特色景觀名鎮和星級小城鎮創建工作,增強輻射帶動能力。督促指導雲陽鎮按照鎮級試點小城市標準搞好建設,支持南河店鎮積極申報鎮級試點小城市,加快喬端旅遊名鎮建設步伐,統籌推進其他鄉鎮加大投入力度,提升集鎮建設水平,力爭全縣城鎮化率達到36%。三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重點打造白土崗姬村、小店興苑、雲陽南坪、崔莊花坪、城郊理想、留山丹霞、南河店幸福新村7個標準較高的新型農村社區,紮實做好南河店新型農村社區整鄉推進,力爭總投資規模達到5億元以上,7個重點社區建設規模達到800畝,建成住宅2300套,總入住人口達到1萬人,繼續保持全市領先位置。

3、提升城鄉管理水平。加快推進農運會代表團駐地和風箏比賽場館建設,確保5月底前順利投入試運營,招募志願者6000人,搞好接待服務工作。以迎農運為契機,堅持縣、鄉、村三級聯動,紮實搞好主幹道路建設、通道綠化、集鎮和景區面貌整治等工作,深化「兩爭一迎」創建活動。以縣城為重點,大力推行城市精細化管理,搞好衛生、交通、經營三大秩序整治,嚴管重罰,整頓馬路市場、店外經營、亂停亂放、占道攪拌,嚴格廣告設置,強力打造黃洋路、中華路、人民路、伏山路、濱河路嚴管五條街。同時,加強市民文明素質教育,提升總體文明程度,爭創省級衛生城、園林城、文明城、雙擁模範城,以嶄新的風貌和靚麗的形象迎接農運會順利舉辦。

4、全力推進產城互動。把產業集聚區作為集聚產業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重要一極,全面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迅速隆起產業新城。一是搞好規劃整合調整。儘快完成產業集聚區規劃範圍調整報批工作,為長遠發展留足空間。加快推進縣城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規劃「三規合一」,引領今後發展方向。二是加快徵地搬遷進度。爭取新征土地5300畝,保證建設用地需求。做好居民搬遷安置,力爭年底前理想社區第一批居民順利入住,啟動建設二期工程和陽光社區。三是搞好配套工程建設。多方籌措資金,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通辛夷大道,改建迎賓大道,架設供電線路 1萬米 ,鋪設供排水管網3.9萬米,建設標準化廠房12幢7萬平方米,啟動建設220千伏變電站、污水處理廠工程,紮實做好供氣、供熱項目的規劃和招商工作,力爭早日開建。同時,以「總部經濟」為重點,建設礦業大廈、移動大廈、青山水泥公司總部大樓、盛明公司大樓、公安大樓和綜合行政辦公樓,形成一批高層建築群,提升南召新城的品位和形象。

(六)着力改善民計民生,積極構建和諧社會

1、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推進「創新帶動」,實施國家、省重大科技專項5項,建成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家,申請專利50項以上,引進推廣先進農業技術20項以上。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成省級示範性高中選址、規劃和招商工作,力爭啟動建設;積極籌措資金,搞好思源實驗學校、幼兒園、中小學改擴建等工程建設;紮實開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完善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體系,確保60%的鄉鎮衛生院達到一級醫院管理評價標準;抓好總投資580萬元的縣衛生監督所和縣120急救指揮中心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新農合制度,鞏固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積極探索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大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力度,落實各項文化惠民工程,搞好文化遺產保護;推進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進一步擴大廣播電視網絡覆蓋面,努力改善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持續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強化鄉所村室建設,確保免費孕前康檢政策落到實處,提高人口素質,鞏固「國優」成果。

2、着力改善民計民生。大力促進社會就業,力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2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萬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城鄉低保、五保制度,穩步構建醫療救助與新農合同步結算服務體系,紮實做好救災救濟、優撫安置等工作;加快安居性保障工程建設,完成棚戶區改造1240套、公租房200套,啟動建設廉租房400套;爭取資金1200萬元,搞好縣福利中心、殯儀館和敬老院等項目建設。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積極爭取整村推進、搬遷扶貧、科技扶貧、世行扶貧、以工代賑等項目,力爭全年到位資金4000萬元以上,解決貧困人口9000人。

3、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一是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建立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堅持定期接訪制度,依法規範信訪秩序。高度關注企業改制、搬遷安置等領域突出問題,努力維護好群眾的切身利益。二是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持續推進「安全南召」創建活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繼續深化重點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學校、醫院和公共娛樂場所等重點領域消防安全管理,從源頭上預防和杜絕安全事故。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體系建設,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責任,紮實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三是加強平安建設。堅持和完善社會治安四級防控體系,穩步推進警務體制改革,加強社區和農村警務室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始終對各類犯罪分子保持高壓態勢,堅持露頭即打、懲則必嚴的方針,淨化社會治安環境,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指數,鞏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成果。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勵精圖治,努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是強化責任意識,轉變作風重實效。堅持「實」字為先,「干」字當頭,敢於承責,敢於擔當,集中精力幹大事、破難題、促發展。堅持干實事,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抓起,一步一個腳印,打基礎、謀長遠,努力干出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堅持重實效,不干則已,干則干好,善做善成。切實改進會風、文風,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義。堅持快節奏,深入開展「轉方式、正風氣、提效能」活動,大力倡導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繼續深化績效積分考評制度,探索項目推進機制,完善部門服務企業機制,建立重點工作動態巡查獎懲機制,確保各項工作快速推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二是強化服務意識,一心為民謀福祉。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做到權為民所用,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向民生領域,使人民群眾更多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做到情為民所系,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做到利為民所謀,緊緊圍繞群眾的所思、所需、所盼,盡心竭力為群眾辦實事、干好事、解難事。

三是強化法制意識,依法行政嚴要求。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和採納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風險評估和公開徵求意見制度,切實提高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水平。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四是強化大局意識,重拳出擊創環境。針對當前影響南召發展的突出問題,我們將痛下決心,硬起手腕,加大整治力度。對那些非法買賣、開採礦山,私下倒賣土地、違法建房,利用附屬物非法套取補償、盜伐林木等不法行為將堅決打擊,尤其對違規違法建築,切實做到出地就扒、違法就抓,堅決剎住違規違法建設勢頭,還社會以公平正義;對那些到企業吃、拿、卡、要的害群之馬將嚴肅處理;對那些不作為、亂作為、推諉扯皮、貽誤工作、造成嚴重後果的單位和個人將嚴格問責,營造寬鬆良好的發展環境。

五是強化廉政意識,廉潔自律作表率。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人、管事,正確行使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土地出讓、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反腐倡廉工作,強力推進機制體制改革創新,規範權力運行。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嚴格遵守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和要求,勤勉盡責,秉公用權。厲行節約,勤儉辦事,嚴格財政支出管理,規範公務接待行為,堅決反對鋪張浪費,樹立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南召正處在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面臨的任務艱巨而繁重,肩負的責任重大而光榮。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同心同德,凝神聚力,搶抓機遇,拼搏進取,為全面建設實力、生態、幸福新南召而努力奮鬥,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