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3年伊川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2年伊川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伊川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侯占國
2014年伊川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伊川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1月16日在縣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12年工作回顧

2012年是我縣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經濟形勢和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全縣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圍繞 「工業興縣,福民強縣」發展戰略,持續提升六場攻堅戰,突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經濟轉型等工作重點,克難攻堅,真抓實幹,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出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83.1億元,同比增長9.4%;固定資產投資265億元,增長2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6億元,增長12.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8億元,增長1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6億元,增長14.1%;農民人均純收入776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50元,分別增長13.5%和12.5%,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過去的一年,我們重點做了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項目帶動,發展後勁明顯增強。縣政府在工業發展、農業生產、城建提升等六大領域安排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43個,計劃總投資456億元,當年竣工投用58個,完成投資156億元。積極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探索園區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招商新模式,全年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56個,計劃總投資243億元,實際到位資金7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96億美元,先後引進了芯海科技、心裡程集團等一大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的龍頭型企業和基地型項目,在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為伊川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注重結構調整,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圍繞「一區六園」建設實施產業轉型升級項目22個,完成投資65.5億元。產業集聚區供水、供電、道路、標準化廠房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2×66萬千瓦發電項目1號機組併網發電,龍鼎鋁業親水壓花生產線建成投產;動漫產業園、洛陽國際科技創新產業園建設紮實推進,文化創意、電子信息、移動終端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圍繞「三篇文章一起做」,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369」工程,流轉土地12萬畝,建成農業休閒觀光園5個,完成牡丹、煙葉、桑園等特色種植30萬畝,發展標準化雞棚、豬舍330個,帶動農戶5萬戶。七彩龍都風情園、銀興國際廣場、奧特萊斯等一批商貿物流、旅遊休閒項目相繼開工建設,為三產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是注重統籌發展,城鄉面貌顯著改觀。「一河三區」建設穩步推進,全年實施城建提升項目50個,完成投資43億元,新建、改造城區道路35條60公里,已建、在建高層達到130幢以上;全力推進國家級衛生、園林縣城創建工作,縣城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洛欒公路、豫港大道大修改造、農村電網增容升級、病險水庫加固、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年度任務順利完成。開工建設伊龍花園、德龍嘉苑等14個新型農村社區,建成住房2000餘套。以「五個一」工程為載體,深入開展以治髒、治亂為重點的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城鄉面貌有新的改觀。

四是注重民生改善,惠民實事全面落實。全年縣、鄉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達15.5億元,占全部財政支出的64%。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400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億元、各項社會保險和救助資金3.2億元,保障性住房建設紮實推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2012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超過2500人;縣級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零差率銷售實現全覆蓋,先看病、後付費模式全面推行。

五是注重綜合治理,社會大局基本穩定。全面落實煤礦各項監管制度,積極推進地方小主體煤礦兼併重組;深入開展15個重點行業、領域的隱患排查治理,全年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經濟損失同比呈現「四降」的良好態勢。堅持「一崗雙責」和屬地管理的信訪調處機制,紮實開展「大接訪」及信訪突出問題排查、化解等專項治理活動,信訪形勢實現根本好轉。全面開展「平安伊川」建設,不斷完善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始終保持對各類犯罪活動的高壓嚴打態勢,群眾安全感指數不斷提升。深入推進「碧水藍天」工程建設,環境空氣質量進一步好轉。

六是注重自身建設,政府效能持續提升。主動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積極支持政協參政議政,圓滿完成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深入推進企事業單位改革改制,伊電集團和281個事業單位圓滿完成年度改革改制任務。全面啟動110聯動服務工作,群眾訴求辦理滿意率達97%以上。紮實開展「作風轉變年」活動,減少行政審批事項25項,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積極開展政務公開和重點部門、重點科室評議活動,政風行風持續好轉。與此同時,統計、審計、質監、氣象、人防、地方志、計劃生育、雙擁工作、殘疾人事業、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們理性判斷,沉着應對,並自加壓力,主動作為,取得了建設項目多、轉型發展快、城鄉面貌變化大、群眾反映較好的階段性成效。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和社會各界人士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政府向辛勤勞動在全縣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群眾,向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駐伊部隊官兵、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伊川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肯定成績是為了鼓舞鬥志,糾正不足才能持續提升。當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爬坡、過坎、轉型的關鍵時期,還存在不少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相對較小,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影響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維護社會穩定還面臨極大的困難和挑戰,民生改善和環境保護任務艱巨;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幹部作風有待進一步轉變等。對於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13年政府主要工作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落實《中原經濟區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奠定基礎的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和縣委的工作部署,以「狠抓落實年」活動為契機,強力實施「工業興縣,福民強縣」戰略,紮實開展「三大攻堅」,強力推進「六大工程」(三大攻堅即:一區六園攻堅、一河三區攻堅、「369」攻堅;六大工程即:新興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市提升、新型社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六大領域的重點工程),穩中求進,持續求進,務求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擴大經濟總量上實現新跨越,在和諧穩定發展上開創新局面,推進縣域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2013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11%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艱巨,在具體工作中,要切實做到「六個堅定不移」:

(一)堅定不移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實現科學發展新跨越。

圍繞「一區六園」建設,全年共安排億元以上工業結構調整項目29個,計劃總投資319億元。要把「市場化、科技化、規模化、集聚化」作為工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戰略新興產業培育,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水平。加快提升改造傳統產業。紮實推進2×66萬千瓦發電項目2號機組建設,確保3月底併網發電;抓好龍鼎鋁業化成箔生產線、華中鋁業精密鋁型材等項目建設,爭取引進10家以上鋁深加工企業,確保年內鋁產品就地轉化能力達80%以上。加快實施鑫港食品、聖康食品、紅高粱食品等項目建設,確保年底前投入試生產;全面啟動杜康產業園建設,年底前形成1萬噸原酒、1萬噸成品酒生產能力,全力打造食品產業集群。選擇20家有實力的傳統產業企業作為重點,積極支持其擴大規模、提升檔次,全力推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加大對文化創意、電子信息、移動終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使之儘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洛陽國際科技創新產業園的鼎晟手機、豪晟總部、連連看總部、柏宜LED燈具研發等項目於年底前建成,形成年產200萬部手機、500萬台(套)LED燈具生產能力;動漫產業園要全面開工建設,總部大樓上半年竣工投用,6棟研發大樓年底前3棟主體封頂;深新隆光電觸摸顯示器、芯海科技芯片及自助售餐機生產項目上半年投入試生產。開工建設心裡程集團平板電腦、導航儀研發生產及總部基地項目,年內一期工程形成生產能力。加快推進利爾多晶硅、大生鋰電池等重大項目建設進度,實現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競相發展的新格局。進一步完善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加快實施總投資10億元的產業集聚區19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建成標準化廠房8萬平方米,新修道路8公里,鋪設各類管網12公里,形成供暖能力50萬平方米;鑫源社區一期10棟安置房具備入住條件,產業集聚區醫院主體完工;8萬噸污水處理廠、110KV變電站、集聚區商務酒店等項目建成投用,實現水、電、氣、路、暖等基礎設施全覆蓋。

(二)堅定不移加快城鎮化進程,打造城鄉發展新亮點。堅持「對接洛陽,融合發展」理念,圍繞「一河三區」建設,持續實施城市化提升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業、環境優美的新伊川。加快濱河新區建設步伐。全面完成伊河景觀水系4.9公里堤防、綠化和2座橡膠壩建設任務;伊龍路橋、志遠路橋竣工通車,開工建設高新四路橋。高新二路、濱河東路等16條新區道路8月底竣工通車,不斷完善新區路網結構。年底前,立奇大廈、交警大樓建成投用,人防大樓、交通中心、文化中心主體封頂;全面推進金瑞龍城、伊水府邸等16個住宅小區建設,新區已建、在建高層達200棟以上。加大新區土地管理力度,切實做好土地報批、儲備、出讓工作,實現新區建設的有序推進。加大舊城提升改造力度。

全面完成商都路改造、順城街大修等12條街道建設工程,提升城區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南苑水廠擴建和平等水源地建設,使新老城區日供水能力達到3萬噸以上,徹底解決縣城供水能力不足問題;加快熱源廠建設進度,改造熱力管網16公里,城區供熱面積達100萬平方米以上;完成豫港大道、鶴鳴路等30公里天然氣、供排水管網改造工程;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9月底建成投用,開工建設第二污水處理廠;紮實推進城中村改造,完成35萬平方米征遷建設任務,不斷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以國家級園林、衛生縣城創建為載體,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狠抓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及街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徹底改變「髒亂差」面貌。在搞好順城街、南關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同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建設瓜果蔬菜、建築材料、交通車輛等專業市場;持續開展戶外廣告、臨街建築立面、馬路市場、車輛亂停亂放、建築垃圾清運等專項整治活動,完成順陽渠、先鋒渠截污改造工程,實施文化路、豫港大道、酒城路、八一路等主要城區道路綠化、亮化、美化提升工程,營造綠、亮、淨、美、暢的城市環境。穩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加快推進伊龍花園、德龍嘉苑等14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進度,上半年部分社區具備入駐條件;在條件成熟的鄉鎮再開工建設1—2個新型農村社區,新開工住宅樓60棟以上。統籌推進新型農村社區的醫院、學校、文化、商業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產業布局、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同步推進、協調發展。

(三)堅定不移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總目標,加大涉農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產業化水平。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在穩定糧食產量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369」工程,依託立華公司、新大牧業等龍頭企業,帶動農戶增收增效。堅持「三篇文章」一起做,新增土地流轉面積8萬畝,新發展桑蠶種植1萬畝,完成優質穀子種植10萬畝、優質煙葉3.5萬畝、富硒農產品種植1萬畝、薄皮核桃1萬畝、苗木花卉1萬畝、蔬菜種植8.5萬畝;紮實推進洛欒高速公路伊川段綠化、龍鳳山森林公園擴建、荒山綠化等生態林業項目建設,完成植樹造林7萬畝。在加快鶴鳴峽、萬安山等5個特色農業觀光園建設的同時,新培育2—3個特色農業觀光園。不斷壯大龍頭企業規模,引進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28家,帶動農戶6萬戶。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1萬畝高標準農田、5000畝中低產田改造、1500畝土地綜合整治和1萬畝煙水配套等項目建設任務。加快實施范店、曹溝等7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白降河5.3公里河道治理工程。實施八官線伊川段大修、降河橋等7座危橋改造、宜老線等20公里農村道路改建工程;完成大莊變電站增容、馬嶺山變電站擴建等農網升級改造工程,不斷完善城鄉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強力推進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結合新農村「五個一」工程建設,在14個鄉鎮深入開展以道路整治、市場建設、垃圾處理等為重點的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建立健全農村衛生長效保潔機制,使全縣鎮容鎮貌、村容村貌、路容路貌實現明顯改觀。建設新農村社區服務中心9個,完成160公里通組通戶道路硬化、3萬人安全飲水等工程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堅持疏、堵結合,切實抓好秸稈禁燒工作,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

(四)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新活力。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應對複雜局面和破解瓶頸制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作舉措,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動力。深化重點

領域改革。全面完成三電廠、恆康鋁業等企業改革改制任務,切實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引入市場運作機制,加快推進城市供水、供暖、供氣等民生公用領域改革;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幼兒教育、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促進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不斷深化縣級公立醫院體制改革,完成縣中醫院和縣二院改制工作。強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做大做強政府性融資平台。提升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解放思想,擴寬招商渠道,圍繞鋁精深加工、文化創意、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瞄準「北、上、廣」發達城市及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緊盯全國500強及行業100強等龍頭企業,大膽嘗試各種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和合作模式,確保全年引進投資超10億元項目5個以上,超億元項目20個以上,總投資不低於200億元。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提高服務水平,做到有諾必踐、有諾必行,提高合同履約率、項目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破解發展瓶頸制約。完善土地保障機制,用足用活各項土地政策,盤活土地資源,優先支持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用地。繼續推進和深化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加強銀企對接,完善投融資機制,力爭全年新增社會融資20億元以上。鼓勵、支持和引導部分企業擴大融資規模,拓寬融資渠道,爭取2—3家企業市場融資。切實加強對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監督和管理,防範金融風險。積極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拆遷補償安置模式,維護群眾合法利益,努力實現群眾、企業和政府等多方共贏。

  (五)坚定不移改善民生,谱写协调发展新篇章。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取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严格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深入推进全民技能培训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20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创收16亿元。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成1060套公共租赁房、凤山老年公寓、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项目建设任务;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和普及高中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城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新区双语学校、南府店小学迁建、实验中学教学楼及20所乡镇中小学校舍改造等建设任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开工建设新区高中;坚持质量检测与课堂改革双轮驱动,大力实施“三名”(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和规范化学校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扶持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缓解“大班额”等突出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高中入学率达60%以上,力争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推动全县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综合发展,不断提升全民素质。大力发展文卫医疗事业。年底前,程林文化园全面完工,七彩龙都风情园(一期)基本具备营业条件,龙门一号温泉休闲旅游中心、会展中心主体完工,奥特莱斯、银兴广场主体封顶,进一步提升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档次。充分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完成3所乡镇卫生院扩建、卫生监督中心及120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对外合作医院建设进度,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水平。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完成6个整村推进和1个扶贫搬迁点建设任务。

(六)堅定不移加強社會管理,建設平安和諧新伊川。牢固堅守安全、穩定、環保底線,創新社會管理體制,實現社會管理的網格化、科學化。高度重視安全信訪穩定工作。深入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完成地方小主體煤礦的兼併重組;嚴格落實各項安全監管制度,突出做好煤礦、非煤礦山、煙花爆竹、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大接訪活動,嚴厲打擊非訪、鬧訪、無理上訪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淘汰污染嚴重和工藝落後的生產項目、設備,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企業死灰復燃;認真落實節能減排政策,加強重點排污企業的監督管理,做好伊河、白降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確保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優良天數達到320天以上。不斷深化社會管理。加快城關鎮撤鎮建辦步伐,鞏固「村改居」工作成果,健全社區居民自治組織體系,理順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深入開展「平安伊川」建設,保持對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加大打黑除惡掃痞力度,加強對侵財性案件的查處力度,嚴厲打擊欺行霸市、尋釁滋事等違法犯罪行為,提高群眾安全感及滿意度。提升110聯動服務水平,切實解決好群眾合理訴求。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讓群眾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強化網絡輿情監管,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工商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構建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發展局面。


三、政府自身建設


深入開展「狠抓落實年」活動,以作風轉變推動工作落實、帶動效能提升,以紮實的工作成效取信於民,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堅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及時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強化對建設領域及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行政執法力度,切實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健全完善決策諮詢、社會聽證和重大事項評估等制度,規範行政行為,努力提高科學決策和依法行政水平。

堅持高效施政,打造務實政府。全面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嚴格實行責任目標制,認真落實「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等工作制度,加大對重點工作、重要事項、重大項目、民生工程及群眾訴求的督導落實力度,明確責任主體,細化時間進度,嚴格兌現獎懲,確保各項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到實處。

堅持務實勤政,打造為民政府。時刻把維護好、發展好群眾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宗旨意識,密切聯繫群眾,廣泛了解民情,高度關注民意,使政府工作真正體現群眾意願。大力精簡會議、文件,轉變會風、文風,減少不必要的接待應酬,把更多精力和時間放在調查研究、解決問題上,樹立勤政為民的良好形象。

堅持廉潔從政,打造陽光政府。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加強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的審計,嚴厲查處項目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等領域的違法違紀問題。艱苦奮鬥,厲行節約,把有限的資源用到促進伊川經濟社會發展上、用到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上,形成以政風帶民風、以形象促發展的良好氛圍。

各位代表!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征程任重道遠。讓我們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凝聚全縣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克難攻堅,為推進縣域經濟提速跨越發展、建設幸福美麗新伊川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