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3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2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唐廷教
2014年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宣漢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1月15日在宣漢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查,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工作回顧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依靠全縣人民,緊緊圍繞「一年大突破」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複雜形勢和嚴峻挑戰,眾志成城抓發展,千方百計破難題,全縣上下砥礪奮進,經濟社會強勢突破,圓滿完成了縣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過去一年,是宣漢綜合實力大突破的一年

——經濟實力大幅提升。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6億元,同比增長13.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3.5:52.0:24.5;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0億元,增長19%;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1億元,增長3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3億元,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億元,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4525元,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0元,增長15.5%;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5億元,貸款餘額63億元,新增貸款12億元。各項經濟指標逆勢上揚,增速遠超國家、省、市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公共財政收入實現了總量升位、增速第一的目標,綜合實力躋身全市七個縣(市、區)第一方陣。

  ——項目建設卓有成效。深入開展「項目突破年」活動。完成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編制。共儲備項目374個。向上爭取到位項目資金8.5億元。全縣8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5億元。集中新開工項目35個,總投資64.2億元。宣南路路面改造、節能變壓器遷建技改等25個項目竣工投入使用。川東北高含硫氣田開發、白岩灘水庫等55個項目加快建設。

過去一年,是宣漢產業發展大突破的一年

——工業發展積蓄新能量。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72.3%,工業主導型經濟結構初步確立。園區基礎設施共投入2.5億元,面積拓展到7000畝。1萬平米標準廠房、110KV變電站、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加快建設。入園企業達27家,共完成投資75億元,產值突破130億元。興川變壓器、海洋塑鋼、綠寶農化等13個項目建成投產。熠暉鐵合金、盛華機電、納斯氣等7個項目加快建設。

——現代農業實現新提升。糧食總產突破62萬噸,實現「七連增」。玉米核心示範片畝產810.8公斤,連續五年創南方高產新紀錄。全年出欄生豬116萬頭、肉牛14.5萬頭,畜牧業產值達34.5億元。「蜀宣花牛」獲國家新品種認定,其培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推廣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大成蜀宣花牛繁育場、七里牧場開工建設。富力達食用菌科技園建成投產。新發展食用菌1.2億袋,實現產值9.6億元。煙葉收購突破11萬擔。茶葉產量達2400噸。發展中藥材5萬畝。建設各類水利工程3240處,新增有效灌面1.78萬畝,解決9.3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新發展專業合作社61個,實現勞務收入32億元。在全市「甘露杯」評選中,6個項目有3項獲得第一名。

——商貿旅遊呈現新氣象。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8億元,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19%。城鄉市場體系加快建設,「萬村千鄉」 (1)、「新網工程」(2)紮實推進。建成城鄉農貿市場35個,農村商貿服務中心15個,農家店488個。聚城峰華城市綜合體、時代豪庭購物廣場建設快速推進。柳池物流園區、西區新城商貿專業市場加快前期工作。洋烈水鄉旅遊景區、峨城山景區全面啟動。全年接待遊客25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6億元。外貿出口880萬美元。

 過去一年,是宣漢城鄉建設大突破的一年

 ——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大力實施「114」發展戰略(3),城鎮化率提高到31.6%。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修編。「334」工程(4)有序推進。新宣中環形道路、穿孔子休閒廣場、縣城雨污分流、北街風貌整治、達陝高速公路連接線風貌打造全面完成。西區景觀大道、明巴大道、西門運動休閒廣場、石嶺大道風貌整治等加快推進。巴人廣場啟動建設。南壩、普光、胡家、下八、柳池等城鎮建設快速推進。「兩違」整治(5)成效明顯,拆除違法建(構)築物9290平米。積極創建全省非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示範區,「3+24」工程(6)全面完成。

 ——暢通工程穩步實施。農村公路建設縱深推進,新建通鄉公路52公里、泥結碎石路120公里,硬化村道路350公里,通車里程突破5300公里,實現95%的村通水泥路。宣(漢)南(壩)路、宣(漢)雙(河)路、石(鐵)樊(噲)路路面改造、7個場鎮(7)過境公路改建、明月大橋主體工程全面完成。南(壩)上(峽)路、宣(漢)清(溪)路、普光中河大橋等加快建設。達陝達萬高速路宣漢段竣工通車,縣域高速公路建設實現零的突破。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共削減二氧化硫503.5噸、化學需氧量594.75噸、氮氧化物45.2噸。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持續推進。「三線」(8)、「五亂」(9)治理紮實開展。新建垃圾定點收集池500個、垃圾中轉站20個。東林、清溪污水處理站啟動建設。南壩污水處理廠加快前期工作。成功創建市級環保模範縣城。義務植樹450萬株,新造林8.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7%,被評為「四川省綠化模範縣城」。

過去一年,是宣漢民生改善大突破的一年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技創新不斷加強,榮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市政府科技進步獎4項,新培育省級創新型企業1家。落實惠民助學資金2.49億元。新(改、擴)建校舍2萬平米。恢復(改善)邊遠山區校點13個。職教園區建設有序推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穩步實施。取消「以藥補醫」(10)試點正式啟動,縣醫院香港援建及中央投資擴大內需項目竣工投入使用。實施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1.2萬人次,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96‰,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文化惠民工程紮實推進,新建農家書屋495個,5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面建成。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少數民族待遇縣爭取工作取得新進展。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益得以保障,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機關事務、惠民幫扶、以工代賑、移民、檔案、人防、氣象、保密、外僑、對台、地方志等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

——社會保障逐步健全。深入實施九大民生工程,民生投入16.5億元,占全縣公共財政支出的41%。新增城鎮就業3983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6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以內。發放婦女小額貼息貸款7081萬元。五大社會保險(11)參保總數達25.3萬人,54.9萬人享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新農合(12)參合率達99.9%。9.3萬人納入城鄉低保,累計救助城鄉困難群眾112.5萬人次,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啟動建設縣中心敬老院,新(擴)建農村中心敬老院3所。竣工保障性住房1058套。改造棚戶區700戶、農村危房4891戶。化解鄉村債務1.9億元。

——社會管理不斷加強。大調解(13)體系不斷健全。深入開展領導幹部接訪、下訪和重點信訪問題調處化解活動,大批疑難問題妥善化解。成功舉辦防災減災應急大演練,應急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大力推進「天網工程」(14)建設。深入開展「兩搶一盜」(15)、「打黑除惡」等專項行動,平安創建紮實推進。全面開展「六五」普法(16)和「法治宣漢」創建,加快推進依法治縣進程。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認真開展「打非治違」(17)和立體督查,安全形勢持續好轉。組建縣食品安全聯合執法大隊,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不斷加強。

過去一年,是宣漢改革開放大突破的一年

——各項改革縱深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持續深化。鄉鎮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全面實施。部門預算改革不斷深化。公務卡改革工作順利推行。煤炭稅費統征工作成效明顯。政府性投資工程實行電子報標。政府採購制度不斷健全。基層醫改三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教育、文化、林權等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積極參加渝洽會、西博會等大型推介活動,參展工作獲省委肯定。開展小分隊招商120餘次。新簽約3000萬元以上項目54個,其中上億元的31個。引進到位資金70.7億元。持續推行並聯審批制度,嚴厲打擊惡意阻工等違法行為,投資軟環境進一步優化,被評為「2012年四川省最具投資價值城市」。

——政府建設不斷深化。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等社會各界意見。按時辦結人大代表建議131件、政協委員提案153件,辦復率100%,滿意率99%。認真執行縣人大常委會決議、決定和審議意見。清理、規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105項。績效評估、效能督查力度不斷加大,機關效能建設全面加強。大力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嚴厲查處領導幹部濫用職權、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案件,立案128件,紀律處分137人。

  各位代表!一年的發展歷盡艱辛,一年的拼搏難以忘懷,一年的成績有目共睹。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爭取到了「新一輪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國革命老區縣、秦巴連片扶貧特困地區」等優惠政策。成功舉辦「元宵龍舞晚會、新農村龍舟大賽」等重大活動。圓滿承辦「達州市第二屆運動會、達州市創建非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示範區現場會」等重大盛會。先後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等表彰殊榮。在特殊的時代背景和艱巨的現實挑戰下,實現這些突破,極其不易。一年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有力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上下真抓實幹、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我縣建設與發展的廣大幹部群眾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縱觀國際國內宏觀形勢,當前宣漢發展面臨着三大挑戰和三大機遇。「三大挑戰」:一是經濟下行趨勢明顯,保增長、促發展任務艱巨。全球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持續。「轉方式、調結構」的宏觀政策對我縣經濟帶來的挑戰更大、變數更多。在經濟下行明顯、轉型步伐加快的大趨勢下,確保經濟快速增長、促進社會持續發展任務十分艱巨。二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惠民生、促和諧壓力較大。縣級財政支撐能力較弱,對能源行業及上級財政依賴性過強,財稅增收空間逐漸變小,剛性支出不斷增加,給我們實現收支平衡、保障民生改善帶來了艱巨挑戰。三是自身發展瓶頸較多,破難題、促跨越任重道遠。經濟發展對資源性產業依賴性過強,產業結構亟待優化;縣屬工業占比較低,持續發展基礎不牢;歷史遺留問題處理棘手,安全維穩壓力較大;個別幹部作風不實、攻堅克難力度不夠。這些瓶頸制約讓我們深感破解難題、促進跨越任重道遠。

  「三大機遇」:一是宏觀環境孕育機遇。隨着十八大精神的深入貫徹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渠江流域綜合治理的深入推進,必將為我們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提供難得的政策機遇。同時,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也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二是自身優勢蘊含機遇。宣漢勞動力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獨特,具有明顯的資源優勢;隨着達陝達萬高速路通車,縮短了宣漢與重慶、成都、西安、達州等大中城市的時空距離;工業園區「水、電、氣」等要素成本比較優勢逐步放大,投融資環境持續優化,宣漢的經濟增長潛力特別是投資潛力正加速釋放。三是良好態勢催生機遇。全縣GDP連續6年保持了13%以上的高增長,多項經濟指標增速在全省59個擴權強縣試點縣中排位大幅提升,發展態勢迅猛。特別是全縣上下人心思齊、共謀發展的合力加速形成,為促進跨越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和強大後勁。

  各位代表!千帆競渡、百舸爭流,不進則退、慢進亦退。加快發展是全縣人民的期盼,狠抓發展是政府工作的責任,我們一定搶抓機遇、開拓奮進,務實創新、苦幹巧幹,努力以宣漢發展的實績來回應人民的期待!

三、2013年工作建議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更是實現我縣「三年大變樣」奮鬥目標的提升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縣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大力弘揚「奔跑精神」,把握「科學發展、加快發展,提速奔跑、提升求變」的工作基調,堅持「五位一體(18)、城鄉統籌、四化聯動(19)、協調發展」 的基本思路,加快推進「五個新宣漢」建設,奮力實現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提升。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5%,力爭14.2%;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6%,力爭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力爭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力爭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5%,力爭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5%,力爭16.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6%,力爭17%。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我們將堅持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投資拉動,狠抓項目建設,全力積聚發展優勢

——加大項目爭取。搶抓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秦巴片區連片扶貧開發和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實施等重大機遇,準確把握國家項目資金投向,全力做好產業升級、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領域的項目儲備工作。加大爭取力度,力爭完成50個重大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到位項目資金9.5億元以上。

——加快項目進度。大力開展「項目提升年」活動。嚴格執行重點項目領導掛包、定期督查、月度述職制度。啟動實施秦巴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開工建設重點項目40個以上,竣工投產45個以上。突出抓好白岩灘水庫、川東北高含硫氣田開發、西區新城、巴人廣場、南(壩)樊(噲)公路等項目建設。

——強化項目保障。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大力實施「雙掛鉤」(20)項目,努力為項目用地提供保障。做大做強投融資平台,強化銀政銀企對接,破解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及產業發展資金難題。繼續加大用氣用電指標、價格爭取力度,持續強化比較優勢。

  (二)堅持規模集聚,做強新型工業,全力增強發展後勁

 ——壯大園區規模。加快推進園區環評規劃和控制性詳規修編工作,力爭成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園區固定資產投資2億元以上,其中政府性投資1.5億元以上。完成園區1000畝土地場平、4條幹道(21)及2座橋梁(22)建設。建成110KV變電站、柳池工業園自來水廠、普光工業園天然氣管網及門氣站。加快柳池工業園3萬平米標準廠房、污水處理廠和門氣站建設。啟動方斗至石柱槽火車站道路、5條幹道(23)延伸段、普光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建設。實現新入園項目5個以上,竣工投產6個以上,力爭產值突破200億元。

——促進產業集聚。堅持傳統產業改造、新興產業培育「雙輪驅動」,着力打造冶金、建材和以天然氣為燃料項目的產業集聚地。力促川東北高含硫氣田開發,熠暉鐵合金,順泰鐵合金,正原微玻纖二、三期等9個項目建成投產。加快推進納斯氣、川東倉儲物流、宗中建材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武漢宏達鋁業、琦雲藥業異地擴能技改、江電發電機組增容等5個項目。積極創造條件引進淺層天然氣合作開發項目。新引進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新材料項目2個、鐵合金項目2個、特色農產品加工項目3個。完成煤礦擴能技改項目6個。力爭完成2個企業改制工作。

(三)堅持功能配套,做大現代農業,全力築牢發展基礎

——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白岩灘水庫、大中型水庫灌區渠系配套等項目進度。積極配合省市抓好土溪口水庫前期工作。全面實施小農水(24)項目。整治病險水庫8座,山平塘251口,新增有效灌面1.4萬畝。新建農村供水工程150處,解決8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治理水土流失36平方公里。建設高標準農田(25)2.5萬畝。

 ——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建設「雙核兩帶五片」(26)現代糧油產業基地,強化糧油高產創建,狠抓「牛、菌、煙、藥、茶」五大特色產業。確保糧食總產63萬噸以上。重點打造方斗食用菌產業園區、廟安萬畝水果基地、胡家—東鄉萬畝蔬菜示範基地。新增蜀宣花牛1萬頭。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50個,實現畜牧業產值35億元以上。種植白肋煙4萬畝,力爭實現煙葉收購11萬擔以上。新建標準化茶葉種植基地1000畝。發展中藥材2萬畝。

——促進富民增收。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轉。加快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強化農業技術、信息、金融、保險服務。新發展農村專合組織50個。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2600人。實現勞務收入32.5億元以上。

  (四)堅持拉動內需,做活第三產業,全力激活發展動能

 ——重抓旅遊產業。全力承辦好達州市第四屆旅遊發展大會。精心打造洋烈水鄉、峨城山旅遊景區。整合儲備旅遊招商項目,着力打造精品旅遊線路,規範旅遊行業管理,提升遊客接待能力,力爭全年接待遊客27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5億元。

——擴大消費需求。啟動建設柳池物流園區、西區新城商貿專業市場。重點打造以州河欣城、世紀金城、聚城峰華、巴人廣場為中心的西區新商圈。新(改、擴)建城鄉農貿市場6個、打造特色商業街2條,培育年產值超億元流通企業2家。力爭實現外貿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以上。不斷完善豬肉、糧油、農資等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增強市場調控能力,加強價格監測監管,整頓規範市場秩序,居民消費價格水平漲幅控制在4%以內。

(五)堅持優化布局,推動城鄉一體,全力拓展發展空間

 ——統籌推進城鄉建設。堅持「兩化互動」(27)、統籌城鄉,持續推進「114」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強力推動「334」工程提檔擴面,完成西門運動休閒廣場、西區景觀大道、明巴大道、白夾溪攔河壩景觀工程等項目。加快建設巴人廣場。啟動建設西區新城中央公園、巴山紅軍公園、濱河路延伸工程等項目。着力抓好南壩、普光、柳池、胡家、下八等重點場鎮的規劃建設。按照產村相融、成片推進的要求,加快推進新村建設。

 ——深入實施暢通工程。新硬化通鄉水泥路37公里,通村水泥路200公里。竣工明月大橋、普光中河大橋、達萬高速公路至七里連接線、南(壩)上(峽)路。完成七(里)柏(樹)路、南(壩)峰(城)路、上(峽)涼(風)路路面維修改造。加快建設宣(漢)清(溪)路。開工建設五寶大橋、黃金大橋、沙灘河橋、南(壩)樊(噲)路、普(光)石(鐵)路。力爭開工建設達州至宣漢城際快速通道。加快達州東鄉客運樞紐站、中河至前河快速通道、普光銅坎大橋、謝生壩大橋、下八大橋、三河大橋、清坪大橋前期工作。完善道路安保工程30公里。

 ——着力改善生態環境。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力爭創省級生態縣、省級環保模範縣城和省級環境優美示範縣城。創建省級優美示範鄉鎮1個、村(社區)8個。完成達陝高速路宣漢段沿線農房風貌打造和宣(漢)南(壩)路綠化工程。持續推進「五亂」治理,加強「五場」(28)建設。加快縣城供水遷建工程、重點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推進江口湖、羅江庫區綜合治理。全面完成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和節能減排任務。加強百里峽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完成封育營造林60萬畝,森林覆蓋率力爭達到58%。

(六)堅持改革開放,強化招商引資,全力釋放發展活力

——繼續深化各類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績效工資改革。完善激發鄉鎮活力各項政策措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擴大並聯審批範圍,全面推行電子招投標。紮實推進煤炭稅費統一征管工作。加快戶籍制度、醫藥衛生、教育、文化體制改革。抓好「部門預算」、「公務卡」試點工作。

——強化招商引資實效。深度融入成渝,深化與成都龍泉驛區、金堂縣,重慶渝北區,武漢黃陂區等友好區縣合作。大力宣傳、推介宣漢的資源優勢、產業項目及旅遊景點。抓好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創新招商方式,着力引進一批成鏈發展、關聯發展的技術含量高、財稅貢獻率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力爭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9個以上,引進到位資金75億元以上。

(七)堅持民生優先,創新社會管理,全力提升發展質效

 ——全面推進社會事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科技成果8項以上。全面落實各項惠民助學政策,穩步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加快推進職教園區、胡家中學遷建工程。擴建縣進修校附屬小學。改善村小辦學條件417所,新建、恢復、完善邊遠山區教學點15個。着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縣。強化公共衛生保障力度,積極創建全省衛生應急示範縣、全省慢病(29)防控示範區和全省衛生縣城。完成縣精神病醫院和16個鄉鎮衛生院建設。加快全員人口信息化建設,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爭創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大力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加快推進革命烈士陵園和紀念館二期工程。進一步加大少數民族待遇縣爭取力度。統籌推動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機關事務、惠民幫扶、以工代賑、婦女兒童、殘疾人、老齡、檔案、人防、氣象、保密、對台、地方志等各項工作。

——加快保障體系建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着力健全落實各項救助制度,擴大各類保險覆蓋範圍。全力推動創業帶動就業、技能促進就業和勞務轉移就業,新增城鎮就業3900人以上。新農合參合率達99%以上。加快推進縣中心敬老院、殯儀館搬遷、保東寨公墓易址擴建。建設保障性住房905套。

——深化社會管理創新。健全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做好村(居)委第九屆換屆選舉、村(居)務公開工作。完善大調解體系。抓好信訪維穩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專項行動,爭創全國平安先進縣。大力推進「六五」普法和「法治宣漢」創建工作。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抓好應急指揮平台建設,不斷提高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應對能力。

 (八)堅持轉變作風,加強自身建設,全力優化發展環境

 ——強化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健全行政決策機制。自覺主動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批評、意見、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堅持定期向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縣政協通報情況。認真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加大政務公開力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推動公眾有序參與政務管理。

——提升執行能力。嚴格執行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八項規定,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努力精簡會議、文件,改進會風文風。着力規範行政審批事項,提高辦事效率。完善績效管理工作機制,合理設置考核指標,改進考核評價方式,逐步建立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政府績效管理體系。

——狠抓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健全規範和制約政府權力運行的制度體系。着力整治軟環境,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大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工程建設等領域監管力度。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狠抓懲防體系建設,着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

  各位代表!風正潮平,自當揚帆競起;披荊斬棘,我們一往無前。美好的藍圖正徐徐展開、宣漢的崛起已蓄勢待發。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真抓實幹、負重提升、不斷超越,為建設五個新宣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