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制定機關: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講人為時西安市市長董軍) 2014年1月26日 |
http://www.xa.gov.cn/gk/ghjh/zfgzbg/5d4908b365cbd87465a61979.html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極為複雜的經濟形勢,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五項重點工作」為抓手,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綜合施策重點突破,全市經濟呈現出穩中有進、發展向好的可喜局面。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挑戰,我們始終把穩增長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及時研判、主動作為,相繼出台了加快發展服務業、旅遊業和支持小微企業、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年完成生產總值4884.1億元,增長1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500億元,增長26.5%,較2010年實現翻番,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目標。新增中小微企業1.6萬戶,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2548.1億元,占GDP比重達到52.2%。特別是在15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我市有8項增速位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3項位居第二,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
(二)狠抓工業強本固基,支撐長遠發展的產業基礎更加堅實。不斷強化「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致力於打基礎、利長遠,始終把強工業作為穩增長、調結構的重中之重,堅持創新驅動、政策撬動、項目帶動和市場推動,工業突破取得明顯成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265.6億元,增長15.4%。渭北工業區建設加快推進,入區企業達到1204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13.2億元,占全市工業比重達到22.5%。三星電子存儲芯片工廠如期建成並開始試運行,引進配套企業59戶。比亞迪擴建等170個重大工業項目順利推進,美國強生、韓國SK等全球500強企業相繼落戶或增資,全年完成工業投資868.6億元,增長50.2%;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2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9戶,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三)穩定投資擴大消費,拉動增長的方式更趨合理。一年來,我們堅持以項目帶投資、以投資促發展,着力在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民間資本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505個市級重點項目共實現投資1897億元,完成年計劃任務的126%,其中339個產業類項目完成投資1022億元,是上年的1.6倍。全年完成城建投資297.5億元,增長18.2%。民間投資完成2566.3億元,增長21.6%,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50.8%。針對消費市場增長趨緩的問題,我們及時出台了《保持消費市場平穩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和促進旅遊業發展的具體措施,臨潼國家旅遊度假區、南門區域綜合改造提升等重大旅遊項目進展順利,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保護展示區免費開放,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首次「破億」,達到1.013億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811.4億元,分別增長27%和24%。成功舉辦了歐亞經濟論壇、國際通航大會等規模以上展會活動170個,成交額達1173億元,榮獲「2013中國十佳品牌會展城市」稱號。華南城、賽格國際購物中心等一批大型商貿綜合體投入運營,新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130個,覆蓋了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217戶,是年初目標任務的2.7倍。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
(四)統籌城鄉穩農富民,區縣經濟在協調發展中實現新提升。按照「一類一策」、「分類推進」的原則,加大對區縣的支持力度,市財政專項列支2.4億元用於3個副中心城市和3個縣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外圍區縣發展的速度明顯加快,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一路領跑,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持續提升,形成了外圍區縣與中心城區競相發展的良好格局。7個城市片區、5個城市組團、9個重點示範鎮和4個文化旅遊名鎮建設步伐加快,啟動了47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20.05萬人實現「農轉居」,「綠色城鄉統籌」成為全國示範。全市糧食生產實現「十連豐」,秦嶺北麓西安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啟動建設,新增市級以上現代農業示範園24個、產業化龍頭企業37家。扶貧開發工作穩步推進,實施移民搬遷2.09萬人,11.6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面消除絕對貧困。
(五)建管並重完善功能,城市綜合承載力不斷增強。深入實施緩堵保暢工程,地鐵1號線開通運營、3號線進展順利、4號線全面開工,東門立交建成通車,45條幹道支路、55處路段、交叉口和55處公交港灣的改造任務如期完成。新建公共停車位10863個,新增公交車224輛、公共自行車8865輛。城東交通樞紐投入使用,西咸北環線、西臨高速改擴建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積極推進。10項水源工程建設全面啟動,李家河水庫大壩澆築基本完成,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5萬噸。開工建設1座750千伏和2座330千伏變電站,新建和增容改造110千伏變電站12座,新增變電容量100萬千伏安。紮實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市綜合管理數字平台建設和南二環線網落地工程基本完成,占道施工圍擋、道路限速不合理等市民反映強烈的城市管理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全面完成了20項年度重點整治任務。城棚改工作順利推進,完成了20個城中村、8個棚戶區徵收搬遷,回遷安置群眾4.29萬人。榮獲「2013中國形象最佳城市」稱號。
(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美麗西安建設取得新成效。認真落實《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高標準實施淺山區生態環境建設9項重點任務,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期評估。深入開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清涼山等6個公園和60個綠地廣場建成開放,長安大道等一批城市綠帶建設加快推進,全年新增城市綠地857萬平方米,造林7.8萬畝。大力實施「八水潤西安」工程,完成渭河堤防建設和城市段景觀綠化任務,滻灞國家生態濕地公園、灃河生態景區(一期)建成開放,全市新增濕地面積8660畝、生態水面4035畝。加大渭河、皂河污染治理力度,完成新建和提標改造污水處理廠13座,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24.5萬噸。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別削減3.23%、2.95%、3.05%和5.04%,全面實現年初預期目標。
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去年以來我市在大氣污染治理方面,見事早、行動快、投入大、措施實,率先在全國提出並實施了治污減霾工作,並將其列為環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的頭號工程,市財政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4.95億元,拆除燃煤鍋爐593台,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5.62萬輛,關閉了主城區所有造紙企業。全年空氣質量按新標準統計,優良天數達到138天,超出省考指標33天。
(七)深化改革力促開放,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切實推進簡政放權,下放行政事權71項。綜合治稅工作全面啟動,「營改增」試點進展順利。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全面推開,流轉土地46.6萬畝。醫療聯合體及縣鎮村醫療服務一體化改革初顯成效。「大學區管理制」實現全覆蓋,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紮實推進統籌科技資源改革,投入20.7億元布局建設了雲計算應用等一批新興產業創新基地,全年實現技術成果交易額415億元、增長38.5%,本地企業吸納技術成果交易額突破100億元,榮獲「全國十大創新型城市」稱號。
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聯合沿線國內外15個城市共同簽署了《西安宣言》,大唐西市絲綢之路風情街(一期)開街運營,與中亞城市馬雷、撒馬爾罕建立友好關係,「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正式開通,西安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全年實際引進內資1430.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1.3億美元,分別增長19.1%和26.3%。實現服務外包合同額8.97億美元,增長64.5%。
(八)關注民生強化保障,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全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84.4%和新增財力的88.8%用於民生,總計達到615.6億元,增長25.8%,人民群眾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更多實惠。
「10項惠民實事」全面完成。新開工保障性住房8.78萬套,基本建成6.8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205戶,181萬職工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保障體系,占全市職工的70%。新增集中供熱面積3243萬平方米,新增天然氣居民用戶20萬戶。創建放心食品店、蔬菜直銷點570個。解決了農村2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累計新建、改擴建標準化幼兒園286所。校車工程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享受營養改善計劃和蛋奶工程學生人數達到32.97萬人。建成了40個農村養老互助院和100個老年餐桌示範點,完成了100個村和100個社區養老服務試點任務。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正式啟動,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新農合參合率分別達到98.5%和99.1%。新殯儀館如期建成並投入使用。
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5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0.5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3100元和12930元,增長10.4%和13%。為解決城鄉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難,制定出台了13項具體幫扶措施,新增財政支出3.4億元,惠及群眾30萬人。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進,「博物館之城」建設三年目標提前完成,累計建成各類博物館100座,組織文化活動、惠民演出1400多場。新建、更新社區全民健身路徑100個,建成農民健身工程700個,成功舉辦第15屆市運會。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4人榮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11人登上中國好人榜。「平安西安」建設不斷深化,「五防五打五管控」工作紮實有效,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體系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再次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九)正風肅紀轉變作風,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問題導向,立說立行,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查處解決了一批教育亂收費、環境違法和違規銷售經適房等問題。在全市政府系統集中開展作風紀律整頓活動和「九個專項治理」行動,出台了嚴禁公款吃喝等「十條禁令」,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得到有效整治,全市「三公」經費支出下降8.5%,市政府文件、會議分別減少25.9%和37.5%。深入推進政務公開,積極開展大學生暑期到政府機關見習和公民代表進政府活動,人民網網民留言回復率達99.4%,被授予「全國網民留言辦理工作示範城市」。全年向市人大常委會提交地方性法規草案7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96件,政協提案786件。出台《西安市行政程序規定》,基本建成四級政務服務體系。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加大審計力度,政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紮實推進。
過去一年,我市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明顯進步。軍民融合、雙擁共建活動深入開展,計劃生育、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加快發展,普法宣傳、民族宗教、參事、統計、史志檔案、社科、人防、氣象、防震減災、慈善、紅十字會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成績,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中、省駐市單位,向駐西安部隊和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西安建設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中一些結構性、深層次的問題尚未有效解決,工業穩升向好的基礎仍不牢固,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非公經濟規模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經濟外向度和國際化水平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定位還有很大差距;城鄉發展不均衡、公共服務不均等的問題仍然突出,群眾對環境污染、交通擁堵、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意見還比較大;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簡政放權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勤政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仍是長期任務。對此,我們一定要採取切實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更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的起步之年。面對世界經濟仍然錯綜複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嚴峻局面,我們務必保持清醒頭腦,準確把握形勢,堅定信心,搶抓機遇,積極作為,確保我市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努力當好「三個陝西」建設的排頭兵。
根據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的安排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的工作基調,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和「社會和諧、城市宜居」的新要求,以「五項重點工作」為抓手,全力穩定增長,着力調整結構,切實優化環境,積極擴大開放,持續改善民生,努力打造西安經濟升級版,不斷開創全面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新局面。
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確保增長11%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1%和12%,物價漲幅控制在4%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萬元GDP能耗下降3.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分別削減0.5%、3%、1.7%和2.2%。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和省委的實施意見,以及市委《關於全面深化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改革的若干意見》,着眼於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堅持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新突破。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推動國有資產監管從管資產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加快培育有實力的國有資本公司。積極引入非公有資本參與市屬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推進西紡集團與五環集團重組整合。紮實做好「營改增」擴圍試點。全面開展農村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加快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鼓勵、支持各類金融服務組織向農村延伸,年內實現小額貸款公司在涉農區縣全覆蓋。進一步加強對各級政府融資平台的監管,嚴格政府舉債程序,有效規避政府性債務風險。不斷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堅持重心下移、屬地管理,確立區級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解決「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的問題。
加快推進統籌科技資源改革。支持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灃東新城建設國家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基地,加快閻良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和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建設。圍繞打造支柱產業,構建產業、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企業、高校、院所有機結合,研發、中試、生產、服務環環相扣的科技創新鏈條。提升科技大市場服務效能,推進「高校院所人才服務企業工程」,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就地轉化,力爭年內全市技術成果交易額突破500億元。
加強社會治理創新。以和諧社區建設為重點,加大老舊社區改造力度,健全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強化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中的職責,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健全「三調聯動」體系,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機制,推進信訪制度改革,完善網上信訪受理,及時協調和解決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堅持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着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平安西安建設。繼續深化「大學區管理制」改革,促進公辦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加快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建設與應用,努力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全面放開縣城和建制鎮的戶籍限制,消除人口城鎮化的制度阻礙。
(二)持之以恆強工業,不斷夯實穩升向好的發展基礎。
堅持把強工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的主攻方向,以各級各類工業聚集區和重大工業項目為抓手,深入實施工業突破戰略,力爭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
加快推進渭北工業區建設。堅持一手抓基礎配套,一手抓招商引資。加快建設渭北大橫線、涇河引水等重大基礎設施,着力抓好兵器產業基地、中航工業園等重點產業園區發展,力爭工業投資超過400億元,增長50%以上。圍繞各組團主導產業定位,加速形成產業聚集,積極爭取現代汽車項目落戶我市。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以上。
繼續實施「工業投資倍增計劃」和「工業企業成長工程」。着力抓好196個市級重點工業項目,確保三星電子、比亞迪二期等70個項目年內建成投產,全市工業投資增長45%左右。強化對55戶產值超10億元重點企業的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0戶。切實發揮市級專項資金的撬動作用,重點對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節能降耗等予以扶持,積極引導土門、幸福路等主城區的工業企業退城入區、轉型發展。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積極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放大「三星效應」,帶動電子級硅材料、集成電路設計、半導體封裝等產業發展,重點打造千億元智能手機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完整的電子信息產業體系。加快國家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促進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以我市獲批全國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城市為契機,依託比亞迪、陝重汽新能源汽車項目,推動傳統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積極跟進大飛機研製生產,協力推進「新舟700」飛機研發,着力抓好衛星應用產業聚集區建設,加快發展航空航天產業。深入實施「科技企業小巨人」培育計劃,重點培育300家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市場占比大的科技型骨幹企業,力爭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700億元。
(三)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積極擴大社會消費。
立足我市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加快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充分激發消費市場活力,不斷提升第三產業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
全力打造現代服務業聚集區。重點抓好8個國家級和10個省、市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聚集區建設。加快推進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爭取上合組織開發銀行落戶西安,力促更多中外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鼓勵民營資本興辦中小銀行。以科技服務業為支撐,帶動生產性服務業向高端發展,重點培育50家研發、測試等科技服務機構。依託西北金屬、廣匯汽車等重點物流園區,推動製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年內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100家,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5%以上。
推動旅遊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切實用好促進旅遊業發展的各項政策,着力抓好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閻良航空旅遊度假區等一批重大旅遊項目建設,國慶節前南門景區和環城文化休閒體驗區建成開放。積極發展休閒、商務等新興旅遊業態,完善自助遊、自駕遊服務體系,不斷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加快西安火車站遊客集散中心等綜合平台建設,在市、區兩級建立旅遊綜合協調機制、聯合執法監管機制和投訴統一受理機制,深入整治旅遊市場秩序,力爭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2億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950億元以上。積極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科技、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更多市場要素向文化產業聚集,加快建設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印刷包裝產業基地和廣告產業園,支持各類文化企業互動發展,促進龍頭企業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着力提升我市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年內新增文化企業400家,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525億元,增長25%。
積極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紮實推進七大城市片區開發,加快東大街、解放路等傳統商圈改造提升,啟動建設長安路中央商務區等新興商圈,積極發展地鐵經濟。大力培育休閒、健康、信息等新的消費熱點,擴大服務性消費在居民消費中的比重。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鎮超工程」,進一步優化農村消費環境。以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為契機,支持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京東商城等龍頭企業運營發展,吸引更多電商巨頭落戶西安。
(四)以優化結構為着力點,不斷提高投資的質量和效益。
堅持以項目帶投資、以投資促發展的思路不動搖,在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優化投資結構,充分釋放民間資本的活力,努力在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上實現新突破。
全力抓好重點項目建設。按照「保續建、保重點、保民生、利長遠」的要求,引導各類資金更多投向結構調整、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環境保護等領域。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年度完成投資1850億元,力爭產業類項目投資占比達到60%以上,確保60個重點項目建成達效。全年完成城建投資352億元。
着力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格局。認真落實國務院「新36條」和我市《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意見》,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交通、水利、市政、教育、醫療等六大領域,促進民間投資持續健康增長。加強銀、政、企合作及項目對接,支持引導信貸投放向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傾斜。深入實施「雙推雙增」融資工程,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支持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交易籌集資金。全年實現社會融資2300億元以上。
紮實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圍繞主導產業和配套產業鏈,大力引進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和戰略投資者,推動國內外大型企業在我市建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和手段,積極開展針對重點國家、地區的招商推介活動。完善招商項目保障、推進和考核機制,確保簽約項目順利落地,力爭全年實際引進內外資分別增長15%和25%以上。
(五)積極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着力打造內陸開發開放新高地。
抓住國家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戰略機遇,加快對外開放環境建設,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不斷增強區域中心城市的開放功能,全面提升我市的經濟外向度和國際化水平。
全面啟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抓緊落實我市《實施方案》,圍繞「一高地六中心」建設,完成相關規劃編制工作。積極構建以西安為中心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和國際中轉樞紐港,年內開通西安至哈薩克斯坦國際航線,儘快落實72小時過境免簽,推進「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常態運行。紮實做好絲綢之路聯合申遺和「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自由貿易區」申報工作。啟動絲綢之路文化園、博物館及起點廣場建設,創辦「絲路風情」文化系列活動,促進與沿線城市在文化、產業、教育、科研、旅遊等多方面的交流。
積極搭建對外開放平台。啟動建設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推進上合組織成員國在我市設立領事館。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參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多邊貿易合作綱領》確定的10大領域、85個重點合作項目建設。策劃實施「西安走進中亞西亞」系列推介活動,參與辦好「首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博覽會」。加快建設一批國際學校、醫院和社區,不斷完善城市涉外綜合服務功能。
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搶抓國家擴大內陸沿邊開放戰略機遇,加快推進綜合保稅區建設,重點發展以展示交易、保稅物流、出口加工、服務外包為特色的外向型經濟。鼓勵西安優勢企業走出去建立生產基地,策劃建設「中亞•長安產業園」。加快電子口岸建設,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積極創建全國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
(六)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統領,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建設,着力提升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
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結合我市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工作,儘快出台《城市規劃導則》等一批約束性規劃。在明確城市開發邊界的前提下,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的改造提升,積極實施「南優、北拓、東延、西聯」戰略,使主城區的城市空間布局更加合理、更加優化。
「南優」,就是依託秦嶺北麓生態屏障和曲江新區、航天基地、常寧新城等重要板塊,突出功能優化、內涵式發展,着力打造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美麗新城南。年內完成植物園遷建工程。加快潏河濕地公園建設。打通城市中軸線南段,實現長安大道與南長安街無阻礙貫通。
「北拓」,就是抓住渭河城市段綜合治理、滻灞國家濕地公園建成開放等重要機遇,全面提升繞城高速以北至渭河區域的城市化水平。年內建成灞河入渭口特大橋。啟動實施西銅一級公路城市段(渭河以南段)改擴建工程,加快北客站周邊區域開發,支持草灘生態產業園發展,協調推進西安至閻良城際鐵路建設。
「東延」,就是以國際港務區、紡織城綜合發展區、臨潼國家旅遊度假區為龍頭,加快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向東輻射延伸,促進產城融合,推動城東區域大發展、大跨越。啟動建設臨潼市域軌道交通,力爭秦漢大道年內建成通車。支持曲江、臨潼聯合打造全國「綠色城鄉統籌」重大示範工程。
「西聯」,就是藉助西咸新區成為國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政策效應,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步伐,推動城西區域設施共建共享、產業互聯互融。支持灃東新城加快昆明池、國際車城等四大板塊建設,加快三橋商圈、六村堡片區改造步伐。爭取啟動1號線咸陽延伸段建設,推進西咸公交無縫對接。
切實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以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為重點,深入推進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年內轉移戶籍人口14萬人。進一步健全社保、醫療、保障性住房等社會福利跟進機制,突出抓好農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範接入城鎮社保體系、農民工職業培訓和隨遷子女免費接受義務教育等工作,努力讓所有進城落戶的農村居民都能平等享受到完整的市民待遇。以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體系為支撐,加快推進3個副中心城市、5個城市組團、9個重點示範鎮和4個文化旅遊名鎮建設,積極實施縣城、鎮街擴容改造工程,不斷完善城鎮綜合服務功能,促進產業集聚、人口集中。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文化傳承,保留歷史記憶,嚴格建設質量,真正讓群眾放心、滿意,經得起社會和歷史的檢驗。
持續推動縣域經濟突破發展。不斷完善「一類一策」制度,建立差異化扶持政策體系。深化開發區與區縣合作共建模式,推動區縣錯位發展、協同發展。切實抓好「三農」工作,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確保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嚴格耕地保護,重點抓好糧食高產創建工程,全年培育認定20個省、市級農業示範園,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市級示範合作社30個。建立協調統一的市縣(區)農產品監管、檢測、執法工作機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納入涉農區縣績效考核範圍。紮實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年內解決2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以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成325個新農村重點村建設任務,創建10個以上生態鄉鎮和20個以上生態村。認真落實扶貧開發「三年行動計劃」,實行精準扶貧,年內完成3.1萬移民搬遷和13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
(七)以建設宜居城市為目標,不斷優化人居環境。
建設宜居城市,是民之所盼、政之所為。必須把「讓群眾生活更舒適」作為城市建設管理的價值追求,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
堅決打好治污減霾攻堅戰。認真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國十條」和我市《治污減霾工作實施方案》,堅持鐵腕治霾,狠抓源頭治理,加強聯防聯控。積極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工程,年內確保完成350台燃煤鍋爐拆改任務,力爭兩年內實現主城區無煤化。加大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力度,年內淘汰1.48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新增1萬輛清潔能源機動車。強化建築工地揚塵污染治理措施,完善建築垃圾清運全程監控系統,提高道路保潔水平,努力使城區的揚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加快西郊熱電廠煙氣綜合治理進度,確保按期達標排放。繼續抓好以「兩河一區」為重點的水污染治理,加快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確保渭河幹流西安段出境水質穩定達標。
深入實施緩堵保暢工程。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結構,實施朱宏路—北二環立交等54個城市交通改善項目,完成環城南路綜合改造、太白路—丈八路立交等重點工程,改造、拓寬、打通一批城市道路交叉口、擁堵點和斷頭路,新建公共停車位8000個。加快地鐵建設,確保2號線南段6月底前建成通車,3號線年底實現「洞通」。協調推進西咸北環線等3條省市共建高速公路項目,加快國道310、108和省道107等幹線公路改擴建工程。繼續加快公交都市建設,開工建設西安北站、城西和城南(二期)綜合交通樞紐,合理調整公交線網和車輛配置,在市區主幹道和繁華路段新增一批出租車停靠點或的士港灣,着力解決出租車停靠難和市民打車難問題,年內投放公共自行車2萬輛,初步形成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交通無縫銜接的綜合服務體系,鼓勵市民低碳出行。
堅持不懈抓好城市精細化管理。制定《西安市城市治理條例》,依法對城市規劃建設、市政設施、市容環衛、道路交通、生態環境等公共事務和秩序進行綜合管理,使城市管理更加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和精細化。繼續加大對交通違法、渣土車、野廣告、占道經營等城市管理頑疾的整治力度,加快一體化城市綜合管理數字平台建設,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啟動火車站改擴建工程,做好東關地區綜合改造前期工作。突出抓好百條標準化管理示範街建設,加快推進「架空線纜」落地,抓緊實施夜景亮化提升工作,積極開展主幹線、城市出入口延伸線、廣場和旅遊景點周邊區域的美化工程,努力在「做美城市」上取得新突破。
加快推進美麗西安建設。嚴格落實《秦嶺西安段淺山區保護利用規劃實施方案》,重點抓好沿山路景觀提升、綠道建設、廢棄工礦廠區生態恢復等7項重點工程,依法關停取締保護區內所有違規採礦企業。加快推進「八水潤西安」工程,繼續抓好渭河、灞河、黑河等河道水系治理和水源工程建設,年內建成李家河水庫,新增濕地面積6080畝、生態水面2500畝,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在96%以上。嚴控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大力推進節約用水,切實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以減量化和資源化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城市垃圾管理,年內開工建設3個生活垃圾處理廠,新增9個建築垃圾消納場。繼續完善漢長安城大遺址保護區配套服務設施,做好申遺區內的群眾安置。深入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大力實施屋頂綠化、立體綠化和城改邊角地綠化,加快建成一批城市林帶,全年新增城市綠地面積450萬平方米,完成造林6萬畝。
全力維護城市安全。牢固樹立安全發展意識,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職能部門監管責任和基層屬地管理責任,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完善三級食品藥品監管體制,加強追溯體系和技術檢測能力建設,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等不法行為。加強安全生產「三基」建設,強化對地鐵、高層建築、特種設備、市政公用管線等領域的安全管理,加大隱患排查力度,確保公共安全。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預防和依法懲治違法犯罪,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強防災預警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為城市安全增設「防火牆」。
(八)紮實辦好惠民實事,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繼續以「10項惠民實事」為重點,紮實推進各項民生工程,切實把財力用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年內發放創業貸款13億元,帶動就業8萬人。進一步強化就業幫扶,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困難群眾和進城農民的就業問題。以政府購買形式增加的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更多用於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力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7萬人。
着力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堅持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可持續的原則,認真落實我市改善低收入家庭生活的13項政策措施,確保每一戶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都有保障、有提高。按照城鄉統一標準提高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穩步擴大醫療保險報銷範圍。加快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推進廉租房、公租房並軌運行,年內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0萬套,提供房源4萬套。進一步完善城棚改項目周邊的基礎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完成17個城中村、8個棚戶區徵收搬遷和2.8萬人回遷安置任務。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以老年餐桌、老年健康和精神慰藉為重點的老年服務產業,擴大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和農村幸福院建設的覆蓋面,力爭全年新增機構養老床位3000張。
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啟動實施第2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36所開發區學校、幼兒園,完成130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任務。持續加大教育亂收費治理力度,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健全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鼓勵縣級以上醫院託管社區、鎮街醫療衛生機構。加快市人民醫院、第三醫院建設進度,確保中醫醫院完成搬遷並投入使用。進一步規範醫療服務行為,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落實「單獨二孩」政策,推進「母親健康工程」和「優生促進工程」。建立區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依法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完善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啟動市體育場改造工程,新建、更新社區全民健身路徑120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600個。加快推進軍民融合,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進一步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紮實做好民族宗教、廣電、婦女兒童、殘疾人、參事、人防、社科、史志檔案等工作。
三、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做好今年工作,關鍵是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我們要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着力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一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繼續做好簡政放權工作,堅持「積極穩妥、責權統一」的原則,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的要求,分批取消和下放部分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和城市管理事權。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切實減少投資、生產經營活動、資質資格許可等方面的行政審批事項,真正把政府工作的重點,轉移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
二是不斷規範公權運行。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推行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規範行政執法程序,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進一步拓寬反映社情民意和群眾參政議政的渠道,不斷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三是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嚴格落實我市治理「文山會海」的25條控制性措施,全面清理各類評比達標表彰評估項目。按照「嚴、准、細、實、快」的工作標準,不斷加大治庸、治懶、治散力度,強化行政問責和效能監察,啟動實施末位查究制,堅決整治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問題,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
四是切實加強反腐倡廉。嚴格執行中央《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和國務院「約法三章」,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今年市本級公用經費預算統一壓縮5%。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審計監督,嚴肅查處涉及領導機關、領導幹部濫用職權、貪腐墮落、失職瀆職等案件,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都要時刻牢記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牽掛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站在群眾立場想問題、做決策,不遺餘力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謀福祉,始終做到一心為民、克己奉公,始終做到勤政務實、敢於擔當,始終做到敬業守責、清正廉潔,以實際行動贏得支持、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新的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搶抓機遇,真抓實幹,奮力拼搏,為建設社會和諧、城市宜居、人民幸福的新西安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