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制定機關: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講人為時西安市市長董軍) 2015年2月9日 |
http://www.xa.gov.cn/gk/ghjh/zfgzbg/5d4908bafd850833ac58a263.html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極為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提質增效的工作總基調,凝心聚力、迎難而上、真抓實幹,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任務。總體呈現以下特點: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全市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大關,達到5474.8億元,增長9.9%,分別高出全國和全省2.5和0.2個百分點,增速位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二。人均GDP首次超過1萬美元,達到10394美元。財政總收入邁上千億元台階,較2010年實現翻番。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83.8億元,增長16.3%。城鎮登記失業率3.4%,物價上漲1.4%,明顯低於控制目標。
——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6.8%,高出生產總值增速6.9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完成3054.9億元,增長9%,高出全省0.6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2.7%,較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萬元GDP能耗下降4%左右,單位GDP建設用地下降8.5%。13項指標提前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
——功能優勢競相釋放。19項國家級試點、示範城市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一,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平台上線運行。我市一批重點工作成為全國亮點,被評為2014年度「中國領軍智慧城市」、「中國質量魅力城市」和「中國最具文化軟實力城市」。
——對外開放亮點紛呈。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實現良好開局,國家一類陸路口岸開放正式獲批,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絲路聯合申遺取得成功,我市5處遺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中俄絲綢之路高科技產業園區簽約落戶。三星項目累計引進配套企業74家。全年進出口總額增長37.7%,增速位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一,外貿依存度較上年提高5.4個百分點,榮登聯合國「全球最具發展潛力新興城市」榜單。
——城市治理成效明顯。鐵腕治霾再創佳績,6項空氣主要污染物年均濃度大幅下降,全年二級以上良好天數達到211天,較上年增加73天,如期退出全國重點監測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後十位。渭河西安段「三年變清」目標順利完成,氵皂河污染治理實現達標。緩堵保暢三年行動圓滿「收官」,群眾滿意率達到84.1%。100條「標準化管理示範街」展現新姿。南門地區綜合改造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建設重大示範工程,成為美麗西安的新名片。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十項惠民實事」全面落實。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36100元和14462元,增長9.1%和11.9%。出台改善城區困難群眾生活「22條措施」,使23.5萬困難群眾受益。完成了3.2萬移民搬遷和21.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任務,14.9萬人實現脫貧。連續三年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六個方面工作:
(一)着力深化改革,激發市場活力。根據市委的統一部署,我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全面深化改革,年度涉及政府改革的172項具體任務,已完成162項,改革紅利在更多領域加速釋放。
堅持下好簡政放權「先手棋」。制定公布市級行政審批目錄,分批取消和下放了136項行政事權。紮實推進「營改增」擴圍試點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為小微企業減免退稅92.5億元,全年新增私營企業戶數和註冊資本分別是上年的1.8倍和5.4倍,呈現「井噴」之勢。
狠抓重點領域改革。啟動了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混合所有制試點有序推進,西紡集團與五環集團完成重組整合。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全面展開,累計流轉土地48.8萬畝。深入推進財政投入方式改革,通過建立政府增信、風險補償、獎勵補助等機制,有效調動了金融機構支持企業發展的積極性,全年新增中小微企業融資684.7億元,增長22.9%。持續加大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力度,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5.3%,高出全國3.2個百分點,全年認定科技小巨人企業430家,實現技術成果交易額530.5億元,增長27.6%,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3%。
(二)着力強本固基,加速工業突破。認真落實省政府促進工業穩增長的若干意見,深入實施工業突破戰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195.3億元,增長11.1%。
以百項重點工業項目為抓手,不斷夯實工業發展基礎。全年安排市級工業專項資金6.6億元,是2011年的3.3倍。比亞迪二期等71個重點工業項目建成投產,全市工業投資增長38.8%,分別高出全國和全省25.9和30.6個百分點。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3戶,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以渭北工業區建設為重點,積極培育新的增長極。渭北大橫線、涇河引水等50個重點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中國黃金、大安絲束等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新舟700正式簽約落戶,區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61.3億元,增長13.4%,高於全市2.3個百分點。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全力打造西安工業升級版。三星閃存芯片項目如期量產,國內最大的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基地三星SDI項目和中興1500萬部智能手機項目開工建設。軟件新城(一期)建成運營,全市軟件產業實現業務收入910億元,增長30.8%。
(三)着力穩定增長,提高質量效益。適時出台了穩增長「36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有力保障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堅持把穩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關鍵舉措。抓住中、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機遇,啟動實施了市域軌道交通、火車站改擴建等一批重大項目,552個市級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2217.5億元,占年計劃的121.4%,其中399個產業類項目完成投資1337.6億元,是上年的1.3倍。全年完成城建投資352.8億元,增長18.5%。鼓勵支持民營資本進入六大公共領域,全年吸納民間投資3082.5億元,占全市比重52.9%。西北首個民間金融街正式運營。我市被評為「2014中國十大區域性金融中心城市」。
堅持把擴消費作為穩增長的基礎動力。促進傳統商貿餐飲業轉型升級,沙河水街、永興坊特色美食商業街區建成開業。電子商務、健康養老成為新的消費熱點,京東、阿里巴巴、唯品會等知名電商企業落戶運營,電商交易總額達到1200億元。全年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208戶,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72.9億元,增長12.8%。有效發揮公積金在促進住房消費中的保障作用,12萬職工利用公積金貸款改善了住房條件,帶動房地產市場消費500多億元。制定出台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新10條」,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2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50億元,入選「年度國際遊客滿意度最高中國旅遊城市」,再次榮獲「最佳國內旅遊城市獎」。成功舉辦首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博覽會、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等大型展會175個,成交額達1207.5億元,被評為「2014中國十大影響力會展城市」。
堅持把促開放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手段。全面啟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等19個重點合作項目加快實施,「西安港」建設穩步推進,「長安號」實現常態運行。加強與絲路沿線國家、城市互聯互通,與土庫曼斯坦馬雷市、亞美尼亞久姆里市正式締結友城關係,成為西北首個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7億美元,實際引進內資1692.8億元,分別增長18.3%和18.4%。
(四)着力優化環境,建設宜居城市。順應群眾對優美舒適生活環境的新期待,我們堅持把宜居作為城市建設管理的最高標準,下決心解決了一批市民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城市綜合功能和品質形象進一步提升。
持續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編制完成了《城市設計導則》、《生態隔離體系控制規劃》等一批約束性規劃,基本劃定城市生態邊界。緩堵保暢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三年累計完成投資488.6億元,地鐵通車里程達到52公里,環城南路綜合改造、太白—丈八立交等15項重大交通工程建成投用,新建公交港灣331處、公共停車位2萬個,投放公共自行車3萬輛,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提高至56%。天然氣城市氣化(二期)、電網改造、水源建設等一批重點基礎設施工程紮實推進,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005萬平方米;新建和增容改造110千伏變電站11座,增加變電容量74萬千伏安;李家河引水系統實現向城區供水,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21萬噸;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4.5%,在全國同類城市中位居前列。
推動美麗西安建設向縱深拓展。「治污減霾·保衛藍天」行動紮實有效,全年投入財政資金31.3億元,是上年的2.1倍,共拆除燃煤鍋爐480台,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4.2萬輛,對3.4萬戶居民實施了清潔能源改造,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實現常態化,全市優良天數超出省考指標71天,群眾滿意度較上年提高17.7個百分點。全力做好秦嶺生態保護,高標準建成8個生態節點廣場和17公里環山綠道,全年新增城市綠地面積450萬平方米,造林11.5萬畝。加快推進八水潤西安工程,完成「兩河五湖六濕地」建設,新增生態水面3108畝、濕地6506畝。積極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大力整治環境衛生、市容秩序、集貿市場等突出問題,諸多群眾關切的城市管理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更加注重城鎮功能的完善提升。按照「一類一策」、「分類推進」的原則,持續加大對區縣的支持力度,3個副中心城市、5個城市組團和13個重點鎮建設步伐加快。啟動實施了49個農村片區化中心社區和325個新農村重點村建設,一批高標準、現代化的農村商貿、文體、衛生等基礎設施建成投用。高陵撤縣設區,並被列為全國首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全年接收18.4萬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城鎮化率達到72.6%,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都市型現代農業「服務城市、富裕農民」的功能進一步增強,新增省、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36個,全市糧食總產量達到175.6萬噸,實現「十一連豐」。
(五)着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7%和新增財力的83.9%用於民生,總計達到669.4億元,增長15.2%,廣大群眾從改革發展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實惠。
以「十項惠民實事」為抓手,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2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95.3萬人。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0.3萬套,提供房源4.4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1萬戶。完成了27個城棚改項目徵收任務,回遷安置群眾3.9萬人。深入治理「餐桌污染」,改造提升「小餐飲」1.4萬戶,創建放心食品點、蔬菜直銷店225個。建成農村幸福院20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80個,全市養老床位達到3.2萬張。按照城鄉統一標準,將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130元,受益群眾超過60萬。
以促進社會和諧為目標,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大學區管理制改革深入實施,36所開發區學校、幼兒園建設加快推進,130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如期完成,營養改善計劃惠及學生38.3萬人。衛生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市中醫醫院完成搬遷,全面實施了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城鎮職工慢性病補助限額標準平均上調15%,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每人350元,新農合參合率和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9.2%和98.5%。計劃生育「單獨兩孩」政策平穩落地,「母親健康工程」和「優生促進工程」惠及群眾61.5萬人。投入2270萬元開展「千場戲劇」惠民演出和公益性電影放映,建成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8.3萬戶,新建農民健身工程760個、社區全民健身路徑120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取得新成效。
以創新社會治理為基礎,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大幅提高社區工作經費,老舊小區改造取得新進展。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富有成效,13個區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部建成投用。「平安西安」建設深入推進,建立完善了「四位一體」反恐工作機制,三環內68個警務站投入使用。有效化解信訪積案,全市信訪化解率較上年提高9個百分點。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強化道路交通、建築施工、危化品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成功處置了「5·26」液化氣罐車泄漏等突發事件,全年未發生重特大事故。
(六)着力正風肅紀,推進依法行政。市政府班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措施全面落實,及時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市級「三公」經費信息全面公開,全市「三公」經費同比下降18.3%。制定了市級行政審批「權力清單」,引入第三方評價政府績效,撤銷議事協調機構228個。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提案,辦復率達100%。認真落實「兩個責任」和「一崗雙責」,不斷加大治慵懲腐力度,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了新的明顯成效。
過去一年,我市雙擁共建、民族、宗教、參事、人防、史志、檔案、防震減災等領域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遇到的困難比預料的多,承受的壓力比預想的大,但我們始終堅持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幹,銳意進取,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也干成了一批事關長遠發展和百姓福祉的大事、要事。這是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中、省駐市單位,向駐西安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西安建設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差距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長期制約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未根本解決,經濟總量依然偏小,總體發展水平與國內發達地區特別是同為西部城市的成都相比差距較大,穩中求進、動力轉換、提質發展的要求更加迫切;二是受宏觀經濟影響和資源環境約束,穩增長的壓力持續加大,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防風險的任務十分艱巨,已進入爬坡過坎、轉型跨越的關鍵階段;三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市場監管、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有待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仍是長期任務。對此,我們一定要採取切實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和2015年主要指標
當前,宏觀經濟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央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科學論斷。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既是新常態的發展必然,也是今後工作的基本遵循。
綜觀新常態下西安經濟發展的趨勢性變化,可以作出這樣三個判斷:雖然我市經濟發展進入調速換擋期,但穩中向好的基本面依然沒有改變;雖然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新出現的問題相互交織,但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勢能依然比較充足;雖然經濟運行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但支撐經濟發展的機遇和優勢依然比較明顯。因此,我們必須準確把握髮展大勢,正確認識和主動適應新常態,對標先進,自我加壓,積極作為,全面加快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努力當好「三個陝西」建設的排頭兵。
要更加堅定發展是第一要務。始終把穩增長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堅持底線思維,保持發展定力,既要穩住速度,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又要提質增效,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要更加注重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始終把高端化作為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堅持「二產與三產並舉、傳統與新興並重」,積極構建與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相適應的現代產業體系,努力打造西安經濟升級版。
要更加突出改革創新的引領支撐作用。始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西安高端高質發展的根本動力,不斷強化創新驅動,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努力在新常態下推動西安發展邁上新台階。
要更加關注民生改善和社會和諧。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結合點,按照補短兜底、完善機制、強化保障的思路,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着力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數。
201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依法行政的工作基調,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為統領,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持續推進「五項重點工作」,突出抓好「十項清零行動」,全力穩定增長,加快調整結構,積極擴大開放,狠抓城市治理,不斷改善民生,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0.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13%,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0%以上和12%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物價漲幅控制在3%左右,萬元GDP能耗下降3.2%,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7%。以上安排,既是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也是在全省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的要求;既符合我市發展實際和民生需求,也為深入調整結構、促進轉型升級留有一定餘地;同時也是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社會信心,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基本保證。因此,我們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凝神聚力謀發展,心無旁騖抓落實,努力在新常態下實現西安發展的新跨越。
三、2015年的主要工作任務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確保經濟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
充分發揮投資關鍵作用。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確保500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年度完成投資1820億元以上,全年完成城建投資388億元,力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左右。着力優化投資結構,充分發揮財政投資在民生改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的引導作用,不斷提升產業投資比重,加強技術改造、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投資。切實增強社會投資活力,推動社會資本進入基礎產業、金融服務、教育醫療、水利建設等領域,力爭民間投資占比達到55%以上。進一步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狠抓重大招商簽約項目的跟蹤落實,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和引進內資分別達到40億美元和1680億元。紮實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積極推廣PPP投資模式,全年新增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以上。
不斷夯實消費基礎作用。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深入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計劃,堅決落實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增長聯動機制,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切實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持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穩定住房消費,大力培育信息、休閒、健康、養老等新興消費,促進個性化、多樣化消費,不斷提高服務性消費在居民消費支出中的占比。加快太華路、大興新區等新興商圈建設,推動商業設施向地鐵沿線和城市新區布點,完善社區、農村便民商業服務網絡,不斷提升消費承載力。加強市場監管,依法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產品、價格欺詐等不法行為,加大消費維權力度,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左右。
着力增強企業支撐作用。圍繞「龍頭企業強實力、小微企業增活力」兩個重點,整合各類扶持資金,採取資本金投入、有償使用、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優先向重點企業、薄弱環節進行投放,幫助企業勇闖難關,不斷做大做強。繼續完善政府、銀行、擔保機構和企業共同參與的「四方合作」機制,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大力培育各類市場主體,促進百企成長、萬眾創業,力爭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戶、限額以上貿易企業60戶、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200戶,全市工商註冊企業突破18萬戶。
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作用。支持高新區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加快推進「一帶一城四集群」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為目標的科技創新管理體制,完善市校合作、研企互動的協同創新機制,引導優勢科技資源向產業聚集,力爭全年技術成果交易額突破650億元、就地轉化率達到30%以上。加快實施培育科技企業小巨人三年行動方案,年內打造領軍企業40家,力爭全市科技小巨人企業超過7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5%左右。
(二)突出重點抓改革,不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持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嚴格實施行政審批「權力清單」,年內再取消下放一批市級行政審批事項。完成市、區縣政府機構改革,推進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全面實行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全口徑預算體系,將新舉借政府性債務納入預算,全市各級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除涉密信息外全面公開預決算。年內完成公車改革。
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堅持非禁即入放寬民營經濟發展領域,6月底前制定公布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着力消除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各種隱性壁壘。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完善「黑名單」制度,大幅提高企業違法失信成本。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引導和規範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逐步把沉睡的資產變成流動的資本。
切實抓好國資國企改革。落實市屬國企改革「1+N」方案,推進混合所有制試點,加快國有資產證券化步伐,進一步理順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機制。加快五環集團搬遷入園進度,力爭西安紡控新廠區項目全面投入運營。
(三)轉型升級調結構,推動產業發展向高端化邁進。
繼續深入實施工業突破戰略。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左右,工業投資增長穩定在30%以上。全面加快渭北工業區建設。抓住高陵撤縣設區的機遇,紮實推進工業區基礎設施配套,年內渭北大橫線全線貫通。統籌做好西安至閻良快速幹道、城際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的各項準備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積極爭取延長石油、西北軌道交通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簽約落戶,主動對接西電集團整體搬遷,確保區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抓好三星電子、中興手機、新舟700、新能源汽車和強生供應鏈基地等「旗艦」項目,不斷完善產業鏈條,增強聚集優勢,着力打造半導體、智能終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一批千億元產業集群。積極引導主城區工業企業退城入區、轉型發展,年內完成搬遷企業14戶。加快國家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設,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推進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字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全面提升我市工業的綜合競爭力。
推動服務業優化提升。按照「傳統與新興並重」的思路,促進傳統產業加快升級、新興產業加快成長,力爭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創新發展互聯網內容產業,進一步拓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示範應用,推動電子商務與新型流通業態深度融合。支持傳統商貿企業發展線上業務,促進電商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力爭全年電商交易總額突破1500億元。加快推進西安金融商務區、民間金融街(二期)等金融服務業聚集區建設,支持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態健康發展,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集資行為,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大力發展檢測檢驗、工程諮詢、創業孵化等綜合科技服務,不斷提升科技服務業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全年科技服務業增加值達到600億元。協力辦好歐亞經濟論壇、中國國際通航大會等大型展會活動,加快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產業集群。加速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鼓勵開發多種模式的城市商業綜合體,促進商貿、餐飲、旅遊、休閒等服務業態聚合發展,繼續抓好東大街、解放路等傳統商圈改造提升,加快推進長安路、唐延路等現代商務聚集區建設,着力打造秦嶺北麓環山健康休閒產業帶。深入整治旅遊市場秩序,創新開展旅遊宣傳營銷,加快航空大世界、絲綢之路風情街(二期)等25個重點旅遊文化項目建設,不斷提升城市旅遊綜合服務功能,力爭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36億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1070億元。加快西安中央文化商務區、雁翔路國家級文化產業聚集區和西安設計創意產業園建設,推進文化產業與旅遊、科技、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精心打造一批國家級大劇大作,着力提升我市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全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
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以提高農業組織化、市場化、品牌化水平為重點,加快推進「一區三帶七板塊」建設,年內認定扶持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25個。積極實施農業提質增效「五大工程」,新建糧食高產萬畝示範片51個、設施蔬菜日光溫室2500畝,改擴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00個,新增果業面積2萬畝、市級以上休閒農業園區10個。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十佳示範社」評選活動,年內認定市級優秀示範社20家、示範家庭農場10個。
(四)立足優勢促開放,着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全面加快「新起點」建設。編制完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發展規劃》。紮實做好西安自貿區申報工作。舉全市之力爭取中國與新加坡政府合作項目簽約落戶。加快推進西安領事館區、中西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32個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強「長安號」營運能力,規劃建設新築綜合性貨場,全面提升「西安港」綜合服務功能,力爭年內納入國際貿易運輸體系。建立陸港與空港聯動發展機制,加快建設快速貨運連接線,年內爭取開通西安至阿拉木圖等8條國際客運、貨運航線,打造「立體物流」新模式。
不斷優化對外開放環境。完善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合作發展圓桌會議機制,加快落實各項合作協議,鞏固深化能源、金融、教育、旅遊等領域的務實合作,積極拓展高新技術、現代農業、生態環保等新的合作領域。加強對絲路沿線重點國家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研究,編制《中亞五國投資指南》,為西安企業「走出去」提供幫助和指導。以加快建設國際學校、醫院和社區為重點,全面提升城市涉外公共服務水平,為外籍人士在西安工作、學習、生活提供良好保障。
積極爭創對外開放新優勢。加快電子口岸建設,強化跨境貿易結算、離岸金融、貿易金融等功能,探索開展保稅進口和直購進口業務,推動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完善綜合保稅區配套設施建設,繼續抓好展示交易、保稅物流、出口加工、服務外包等業態發展,不斷優化對外貿易結構。力爭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215億美元,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增長28%以上。
(五)統籌城鄉強功能,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
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格局。認真做好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和「多規合一」試點,積極推進城市設計工作和規劃控制數字平台建設。按照中、省《新型城鎮化規劃》對西安的功能定位,以及我市「城市北跨渭河發展」的戰略目標,抓住省上啟動新一輪渭河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的契機,加快實施渭河西安段綜合改造提升工程,為將來把渭河打造成城中河奠定基礎。同時,要依託高陵新型城鎮化試點和閻良、臨潼副中心城市建設,加快渭河以北地區新型城鎮化步伐,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把渭北工業區打造成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現代新城。
進一步提升城鎮化質量。按照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總體要求,編制出台我市《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完善城鎮空間開發管制約束性規劃體系,全面劃定開發建設邊界,合理確定用地結構,嚴格耕地保護,有效保障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繼續深入實施主城區「南優、北拓、東延、西聯」戰略,加快常寧新城建設,推進幸福林帶、紡織城、鐵路北客站等七大城市片區改造提升,適時啟動東關地區綜合改造工程,年內完成10個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和20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徵收任務,回遷安置群眾1.9萬人。大力提升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水平,啟動建設120個農村片區化中心社區和20個標準化社區,年內接收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戶14萬人,全面完成剩餘的122個新農村重點村建設、3.3萬移民搬遷、12萬貧困人口脫貧和11.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任務,在全省率先實現四個「清零」。
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探索建立緩堵保暢長效化機制,不斷優化提升城市道路承載能力。全面啟動地鐵1號線(二期)建設,年內3號線進入設備調試階段,4號線土建工程完成過半,加快紡織城至臨潼市域輕軌和火車站改擴建工程進度。啟動實施西銅一級公路渭河以南段市政化改造,年內完成長樂東路、東南二環立交(二期)等13項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繼續改造、優化、打通一批城市道路交叉口、擁堵點和斷頭路,新建公共停車位8000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00個。協力推進西咸北環線等3條省市共建高速公路項目,加快國道310、108和省道107等幹線公路改擴建工程。大力推進公交都市建設,進一步提高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交通的接駁能力,年內新購公交車800輛、投放公共自行車1萬輛,公共自行車服務網點實現主城區全覆蓋。着力增強城市保障能力,強力推進地下排水管網改造、架空線網落地等重點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引藍濟李、大峪引水等一批水利工程,新增城市日供水能力30萬噸、集中供熱面積1200萬平方米、變電容量100萬千伏安。
(六)綜合施策創宜居,大力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
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按照事、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進一步賦權於區,推動日常市場監管和執法重心下移,切實解決「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的問題。全面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積極整合單元網格的市容、環保、綜治等管理職能,加快建立一體化、全覆蓋的城市綜合管理數字平台,形成責權明確、智能高效的城市精細化管理新模式。
深入推進美麗西安建設。全力打好治污減霾攻堅戰和持久戰,年內拆除燃煤鍋爐150台,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1.5萬輛,確保實現主城區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煤場、居民蜂窩煤用戶和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黃標車四個「清零」,全年優良天數達到180天以上。鞏固提升「兩河一渠」治理效果,不斷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年內新建和改擴建污水處理廠11個。統籌推進八水潤西安工程,全面完成滻河上游段堤防和溢流壩工程,加快涇河、石川河等中小河流治理,推進澇渭、黑渭、涇渭等濕地建設,新增濕地6350畝、生態水面2800畝。繼續以堅決的態度、強有力的措施,依法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突出抓好河道景觀提升、服務驛站、數字秦嶺等6項重點工程,探索建立周至老縣城生態保護示範區,全力打造秦嶺生態金字招牌。深入推進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加快建設漢長安城遺址公園,繼續實施屋頂綠化、立體綠化和城改邊角地綠化,推動建成一批城市林帶,全年新增城市綠地面積400萬平方米,完成造林7.5萬畝。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年內創建市級以上生態鎮村15個。
加強基層治理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大老舊社區服務設施的改造力度,健全社區服務體系,年內實現城市社區組織管理盲點動態「清零」。依法做好村委會換屆工作。加強社會組織培育和管理,建立志願服務長效機制,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促進政府治理與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健全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體制機制,建立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組建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提升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水平,紮實做好社區矯正工作。
全方位構築城市安全「防火牆」。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有效防範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鞏固安全生產「三化」建設成果,切實加強對地鐵、高層建築、特種設備、市政公用管線等的安全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積極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建立覆蓋從生產加工到流通消費全過程的最嚴格監管制度,啟動建設西安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年內改造提升「小餐飲」6000戶。深入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年內建成西安特種設備安全運行監控中心,確保通過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驗收。全面提高城市防災避險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七)多措並舉惠民生,紮實辦好「十項惠民實事」。
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完善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體系,加強就業政策與宏觀經濟政策及財稅、金融、產業等政策的銜接配合。堅持把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做好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幫扶工作,着力提升就業援助服務精準化水平,年內實現全市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推動創業孵化基地建設,以創業帶動就業。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5萬人。
切實增強社會保障能力。進一步改善城區困難群眾的生活,紮實做好城鄉居民分類施保工作,適時提高困難家庭臨時救助標準和醫療救助報銷比例,做到托底線、保基本、救急難。加快完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和參保繳費政策,推進「五險合一」經辦服務標準化建設,不斷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平。突出抓好「兩房並軌」制度的落實,進一步完善保障房周邊基礎配套及公共服務設施,年內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2萬套,提供房源3萬套。積極推進養老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力爭全市養老床位達到老齡人口的30‰以上。
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加快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完成滻灞絲路學校等36所開發區公辦學校建設,改造提升不少於50所原有學校,確保年內投入使用。啟動181所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完成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進一步深化縣區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醫療聯合體和醫療託管模式,建立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加快市人民醫院、市第三醫院建設進度,5月底前市胸科醫院、市精神衛生中心投入使用,年內完成100個標準化示範村衛生室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新建和更新全民健身路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各200個,完成惠民演出1000場。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和雙擁共建活動,進一步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的支持力度,繼續做好民族、宗教、參事、人防、氣象、史志、檔案等工作。
四、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緊緊圍繞中央「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認真落實市委關於全面推進法治西安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不斷提高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
嚴格依法履行政府職能。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原則,加快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堅決杜絕法外設權、法外用權。在繼續簡政放權的同時,更加重視履行公共服務、市場監管、城市治理等職責,切實解決好與群眾直接相關的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物業管理等突出問題。
積極推進政府運行機製法治化。嚴格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加強諮詢論證、風險評估、責任追究等關鍵環節的法制保障,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加快完善政府規章制定程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政府立法途徑,堅決杜絕部門利益法律化現象。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行為,積極推進綜合行政執法,着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執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問題,切實提高執法水平。
不斷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媒體和公眾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紮緊織密權力制約的籠子,對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切實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加快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按照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全面實行政務公開,重點做好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的信息公開,高度重視對網絡輿情的回應,努力打造陽光政府。
持續推進政府作風建設。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和國務院「約法三章」,鞏固拓展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身體力行「三嚴三實」和「五個必須」要求,始終做到守紀律、講規矩。堅持把抓落實的力度和成效作為檢驗政府工作的「試金石」,全市政府系統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強化抓落實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標準意識,勇當抓落實的「主攻手」,決不允許在抓落實上打「白條」、做「虛功」、搞變通,切實做到勤勉敬業、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嚴格落實「兩個責任」,認真履行「一崗雙責」,不斷深化工程建設、招標投標、土地出讓、政府採購、產權交易等領域改革,切實從體制機制上剷除滋生腐敗的土壤。進一步加強廉政教育,築牢思想上拒腐防變的堤壩,努力建設一支勇於改革創新、敢於擔當責任、始終勤政為民、嚴守清正廉潔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十三五」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推進法治西安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們要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理念和系統化的思維,科學編制好「十三五」規劃,精心謀劃一批事關西安長遠發展的大項目、好項目,確保我市在未來一個時期保持穩定健康的發展勢頭。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載新的夢想。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實的作風、更高的標準、更大的擔當,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努力在新常態下謀求新作為、爭創新業績,不斷開創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新局面,共同譜寫全市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