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5年遵義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凝心聚力、克難攻堅、砥礪奮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開創新局面,為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加速全面小康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後發趕超步伐加快。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工業經濟總量在全省擴大領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全省領跑,經濟發展群眾滿意度測評全省第一,增比進位綜合排名全省第二。城鎮化率、財政收入、進出口總額等6項指標提前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經濟總量有望躋身西部30個同類城市前五位。

深化改革開局良好。轉變政府職能,為市場鬆綁,給企業添力。重點推進「十項改革」,完成了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等43項改革任務,市級非行政許可事項全部取消,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全省領先,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投資109億元完成「民生十件實事」。21萬農村貧困人口和25個貧困鄉鎮實現脫貧。高橋、董公寺、忠莊高速公路入城口和昆明路、官井隧道複線等交通「腸梗阻」得到疏解,問題樓盤、廉租房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妥善處理,入學難、就醫難等老百姓關注的民生難題逐步化解。

幹部作風明顯轉變。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等系列活動,嚴格執行中央、省、市作風建設各項規定,堅持「五梳理三帶頭」,幹部作風更加求真務實,幹事創業激情更加高漲,形成了風清氣正、心齊氣順的發展環境和上下一心、干群同心的強大合力,保障了各項工作高效推進,奪取了抗擊「8.11」特大洪災等重大勝利。

遵義形象大幅提升。紀念遵義會議8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及茶博會、書博會、旅發大會等活動的成功舉辦,展示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傳遞了全市人民共築「遵義.中國夢」的美好願景,提升了「紅色聖地.醉美遵義」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遵義會議精神激勵我們更加奮勇前行!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實施主基調主戰略(1),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

據初步統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74.36億元,同比增長(下同)14.4%。三次產業結構為14.3:45.9:39.8。5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872.7億元,增長17.4%;2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818.9億元,增長12.4%。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052.3億元,增長31%。財政總收入412.66億元,增長15.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9.65億元,增長1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3.4億元,增長1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8元,增長9.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5元,增長12.7%。年末金融機構存款、貸款餘額分別為2567.6億元、1527.7億元,分別增長15.5%、26.9%。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83%。

工業經濟在轉型升級中排難前行。堅持全神貫注抓園區,凝神聚氣抓工業。紮實推進工業「雙服務」行動(2)和「百千萬」工程(3),幫扶企業1966戶;出台扶持工業發展政策措施,力保工業平穩運行。完成工業投資920億元,建成以晴光電、桐梓電廠、肯富來等項目111個,建成標準廠房153萬平方米,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9家,實現信息產業產值410億元、白酒產量40萬千升。煤礦兼併重組紮實推進,關閉小煤礦50對,實現煤炭產量1200萬噸;風電、頁岩氣等新能源開發進展順利。

城鎮建設在統籌規劃中快速推進。啟動「黔北城市群」規劃,中心城區200萬人口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完成城建投資1220億元,城鎮化率達43%。開展城鄉規劃「多規融合」試點,深入實施城市倍增計劃,中心城區、各縣(市)城市面貌和綜合承載能力大幅提升。21個省級城市綜合體和54個市級以上示範小城鎮建設加快推進。

農業生產在結構調整中豐產增收。大力實施「1234」戰略(4)和「8531」工程(5),實現糧食產量291.6萬噸,完成農業增加值267.5億元,規模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254億元。35個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實現銷售收入80億元。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累計415家、農民合作社2696個。綏陽「五朵金花」等「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精品示範點吸引省內外遊客慕名前往,探索出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子。

服務業在做實基礎中加快發展。新增3個4A級景區,建成8家四星級以上酒店,接待遊客5176.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44.4億元,分別增長20.3%、24.5%。遵義國際商貿城、新雪域等大型商貿、物流項目投入運營,公路貨運、客運周轉量分別增長74.3%、64.3%。「引金入遵」金融機構4家。發行企業債券60億元。「阿里巴巴.遵義產業帶」、愛特購等電商平台加快發展,1500餘種商品實現網上交易。新增限額以上商業企業138家。

二、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展現區域發展新氣象

中部率先崛起基礎夯實。中部六縣(區)狠抓項目建設,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72.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93.3億元、工業增加值292.4億元,分別占全市的50.8%、53.3%、35.7%。紅花崗區在全市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匯川區持續優化經濟結構,發展環境明顯改善。新蒲新區統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新區建設,產城互動、校城互動取得新成效。遵義縣全面統籌城鄉發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多項工作全省領先。桐梓縣發揮遵渝合作「橋頭堡」作用,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綏陽縣依託資源環境做文章,引進建成一批新企業,綜合考核名列全省非經濟強縣第一。

西部全域突破勢頭強勁。西部三縣(市)圍繞「四河四帶」(6)建設,加速推進茅台酒「十二五」技改、茅台示範小城鎮等項目,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26.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54.7億元、工業增加值478.1億元,分別占全市的32.8%、27%、58.4%。仁懷市躋身全國百強縣(市)和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市)。赤水市加快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旅遊人次和綜合收入均創歷史新高。習水縣加快推進能礦產業升級,建成一批安全高效現代化礦井,引進30多億元推進習部生態改革試驗區建設。

東部聯動開發格局形成。東部三縣圍繞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加快生態產業發展,湄潭翠芽、鳳岡鋅硒茶、「茅貢大粒香」等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24億元、工業增加值35.5億元,分別增長17%、29.8%、17.4%。湄潭縣大力推進茶旅一體化,茶業綜合效益位居全國第二。鳳岡縣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餘慶縣打造全景域生態旅遊城市取得積極進展,致力打造旅居農家最美鄉村,城鄉統籌步伐加快。

北部全速攻堅成效明顯。北部三縣圍繞扶貧攻堅主要任務,實現8.4萬人脫貧,占全市的40%,務川自治縣成功「減貧摘帽」。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2.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80.2億元、工業增加值12.9億元,分別增長17.2%、28.5%、18.3%。正安縣立足返鄉農民工創業引進樂器製造等產業,立足加快城市發展打通鳳儀至安場城市快速通道。道真自治縣突破工業和基礎設施瓶頸,建設園區標準廠房築巢引鳳。務川自治縣煤電鋁項目積極推進,成功承辦第十一屆中國羊產業發展大會,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三、推進改革開放創新,激發轉型跨越新活力

重點改革紮實推進。啟動了首批55項改革,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全面啟動,建立落實並聯審批制度,部門權力清單、服務清單、責任清單實現「三單合一」。財稅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營改增」試點範圍擴大,落實國家系列減免稅政策,全年減免稅收75億元左右。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有力推進,實行註冊登記「先照後證」(7)。湄潭縣獲批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紮實推進。投融資體制、國有企業產權制度、資源配置體制、社會事業等重點改革有序推進。

開放合作全面深化。上海對口幫扶深入推進,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遵義分區、遵義(上海)產業園建設加快。渝遵戰略合作不斷深化,與貴陽、瀘州等地區和清華同方、上海延華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遵義機場航空口岸已獲批准,遵義綜合保稅區申建取得階段性進展,設立了3個保稅倉。新增外貿企業86家,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6億美元,增長22%;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增長30%。引進500強企業10家,省外到位資金達1580億元,增長35%。

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紮實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建成投用,新增院士工作站3個、高新技術企業1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獲省科技獎13項,專利申請2800件;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全省第二。引進高層次人才501名、各類急需緊缺人才8458名。扶持發展微型企業1939戶,民營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2.5%。培育19戶企業分別在上海和貴州股權交易中心掛牌。

四、突出生態文明建設,彰顯持續發展新理念

「創模」攻堅目標實現。成功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實施「天藍、地綠、水清、氣淨、城鄉清潔」工程,八大類223項環保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環保能力穩步提升,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創模」帶來的好處。城市(縣城)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95.4%,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生態建設成效明顯。各項生態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完成營造林75萬畝,石漠化治理173.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53.9%。中心城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均列全省第一。「四河四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紮實推進,《赤水河流域生態補償暫行辦法》等6個生態文明建設制度(方案)上升為省級層面制度設計。5個濕地通過國家林業局評估。累計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5個、生態鎮39個,省級生態縣3個、生態鄉鎮24個、生態村45個。

資源環境保護加強。嚴守耕地紅線,完成中心城區周邊和5000畝以上壩區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開展土地增減掛鉤和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強化地質災害防治。新建各類污水處理廠12座,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4座大型壓縮式垃圾中轉庫建成投用,城鎮污水處理率83.8%,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77%。關閉淘汰落後產能11戶118.2萬噸,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下達指標內。

五、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加快發展新動力

交通條件明顯改善。完成交通投資240億元。新開工4條高速公路145公里,北環、余凱等高速建成通車,通車總里程突破700公里;改造國省幹道109公里;建成通村油路1537公里。遵義機場通航城市達19個,旅客吞吐量67萬人次;仁懷機場獲國家批准啟動建設。川黔鐵路外遷正式獲批,渝黔快鐵全面開工,閣老壩鐵路貨場建設有序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完成線路規劃編制。烏江航運196公里四級航道、4個500噸級碼頭建成投用。

水電訊設施明顯改善。完成水利投資51.8億元。實施骨幹水源工程34個,中橋、新橋等5座水庫下閘蓄水,新增供水能力2億立方米,解決80.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6.8萬畝。完成電力投資12億元,改造35千伏及以下農村電網380公里,農村電網供電可靠性大幅提升。完成通訊投資23億元,在全省率先實現移動4G信號鄉鄉通,與貴陽、安順實現通訊同城化。

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八大工程」(8)開工項目160個,累計投資332.8億元。實施中心城區綠化、亮化、美化、淨化工程,遵義會議陳列館改擴建、城鄉規劃展覽館等項目建成開放,68座環衛公廁免費投用,中心城區供水實現互聯互通;建成公交專用道、港灣式公交停靠站等配套設施42個,城市交通擁堵有效改善,城市環境明顯提升。「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工程「6+1」行動計劃(9)全面推進,33個市級精品示範點成效明顯。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全面小康新進展

社會事業發展加快。深入實施教育「9+3」行動計劃,在全省率先實施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2%,9年義務教育鞏固率89.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2%,中職畢業生就業率98%。遵義大學城完成投資41.5億元,遵義職院、遵義醫學院、遵義醫專先後入駐;遵義大學申建進展順利。實施教育工程1592個,中心城區新(改、擴)建中小學校7所。海龍屯申遺經過世界遺產委員會專家現場評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有序推進,遵義紅色文化產業園獲「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建成縣級綜合檔案館6個。全面實行單獨二孩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自增率分別為10.27‰、4.89‰。遵義第七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鞏固國家衛生城市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建立,仁懷、湄潭、道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縣城)通過暗訪和技術評估。食品藥品安全、衛生監督、疾病防控、婦幼保健、民族宗教、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人民防空、國防教育、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氣象水文、地方志、紅十字等工作全面推進。

社會保障能力提升。城鎮新增就業11.4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8%。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3.1%、16.5%。新農合參合率98.2%,全年兌現補償金23.5億元。啟動城鎮居民大病保險工作,成功實現省內異地就醫實時聯網結算。新(改)建農村敬老院65所,實現鄉鎮全覆蓋。建成城鎮保障性住房20490套,改造農村危房42500戶,扶貧生態移民4534戶20608人。162.8萬戶農房納入政策性災害保險。

社會治理全面進步。「平安遵義」建設深入開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全面推廣社會管理「餘慶經驗」,加強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建立訴訪分離和領導包案督訪、包案下訪、包案化解等工作機制。沒有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重大群體性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雙降」;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分別達97.48%、97.03%,均排全省第二。

過去一年,我們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全面加強作風建設,強化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督查督辦,查處違紀違法案件867件、黨政紀處分976人,有效整治了一批「四風」突出問題。組建244個民生項目監督特派組,辦結3529個民生政策不落實問題,涉及金額5855.2萬元;審計核減工程投資額8.67億元。堅持依法行政、政務公開和厲行節約,全市黨政機關「三公經費」支出同比下降27.6%。定期向市委、市人大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加強「市長-群眾交流直通平台」建設,辦結人大代表建議154件、政協委員提案422件,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達99%以上。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和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團結奮鬥和各方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駐遵解放軍、武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民警察,向歷屆老領導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遵義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實踐證明,面對新常態、新形勢和新情況,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政治定力,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守兩條底線不動搖,堅定不移實施主基調主戰略,正視外部環境的複雜性,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必須始終保持改革定力,堅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不動搖,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破除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必須始終保持發展定力,堅持後發趕超、全面小康目標不動搖,統籌好改革發展穩定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凝聚「兩加一推」正能量,奮力推進經濟平穩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增收難度大,民生保障任務繁重,扶貧攻堅任務艱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產業結構矛盾突出,項目融資瓶頸凸顯,市場消費預期不穩,部分要素保障不足,外向型經濟發展滯後,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壓力大;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體制機制性矛盾突出,開放水平不高,創新能力不強,人才資源匱乏,防範、化解和管控各類風險的壓力大;政府效能亟待提高,幹部作風亟待改進,發展環境亟待優化,轉變政府職能、整治作風頑疾依然任重道遠。這些都需要我們在發展中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2015年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重點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抓好2015年各項工作,機遇與挑戰並存,動力與壓力同在。穩中求進是當前經濟工作總基調,中央和省穩增長調結構的宏觀政策取向利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效應和改革紅利正逐步釋放,新一輪對外開放、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後發優勢將帶來更多新機遇,全市經濟結構趨優、活力彰顯、後勁增強,具備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有利條件。新形勢下,我們必須堅定信心、搶抓機遇、迎難而上,更加有為做好2015年各項工作。

2015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實施主基調主戰略。着力「三化」互動、區域聯動、投資拉動、開放帶動、創新驅動、民生推動,實現總量大、質量好、均量高,防範和化解各類風險,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

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5%以上,達218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3.3:46.3:40.4。2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3.5%以上,達930億元。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達2500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以上,達608億。財政總收入增長10%,達45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3%,達18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以上,達2553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以上,達9552元,力爭突破1萬元。全面小康實現程度86%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人口出生率、自增率控制在10.55‰、5.0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左右。節能減排、安全生產指標控制在省下達目標範圍以內。

各位代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抓好2015年工作意義尤為重要。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科學引領新常態,更加注重工作方法的針對性,更加注重工作舉措的有效性,更加注重工作落實的實效性,突出「趕、轉、改、創、治」五個重點,統籌推進「十項改革」、實施「十大工程」、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突出「五個重點」。一是趕,就是全力穩增長。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牢牢守住發展底線,保持經濟在高於全國全省的合理區間增長。決戰決勝「十二五」,謀劃編制好「十三五」,奠定率先全面小康堅實基礎。二是轉,就是加快轉方式。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生態底線,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調整投資方式和結構,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充分挖掘消費潛力,加速外向型經濟發展,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三是改,就是狠抓改革攻堅。堅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以改革統攬發展全局,以改革破解發展難題,以改革增強內生動力,以改革增進人民福祉,以改革營造開放環境,以改革提升政府效能。四是創,就是突出創新驅動。把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把創新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一手抓制度創新,一手抓科技創新,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五是治,就是建設法治政府。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努力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透明、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以政府依法行政帶動全民依法辦事,以全民依法辦事促進政府依法行政。

推進「十項改革」。一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推行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完成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進一步擴權強縣強鎮,放活企業自主經營權。二是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積極推進湄潭縣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和全省第五輪農村綜合改革試點。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三是深化投融資體制和財稅體制改革。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健全政銀企溝通協調機制;創新投融資合作方式,促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認真貫徹執行新《預算法》,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擴大「營改增」試點範圍,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健全政府性債務風險防控機制,研究制定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辦法。四是深化新型城鎮化管理體制改革。加快中心城區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促進財權、事權、責權相統一;積極推進遵義縣、綏陽縣撤縣設區,湄潭縣、桐梓縣撤縣設市,穩妥推進鄉鎮行政區劃調整。五是深化文化體制和旅遊綜合改革。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探索建立旅遊資源有償開發利用和旅遊資源與旅遊景區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分離等體制機制。六是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健全自然資源產權管理、用途管制、生態補償、市場化交易等制度,全面推進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帶」生態文明制度改革試點和洛安江流域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七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健全國有企業內部管理、內部控制等制度,建立國有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加快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對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八是深化開放型經濟體制改革。實行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10),不斷完善開發區管理機制。九是深化非公有制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完善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配套政策和落實機制,推進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優化創業環境。十是深化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啟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落實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全面推進扶貧、就業、教育、衛生、社保等社會領域改革。

實施「十大工程」。計劃總投資1460億元,2015年完成投資443億元。一是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治理,積極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二是「綠智園區」(11)建設工程。推進「1531」產業園區成長工程(12),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打造「綠色智造園區」,提升園區建設水平。三是「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工程。深入推進「6+1」行動計劃,打造一批精品示範點。四是「縣縣通高速」攻堅工程。加快高速公路建設,確保實現縣縣通高速目標。五是城市交通疏解及「四化」工程。繼續推進城市骨幹路網和重要節點路口改造,打通城區「微循環」,提升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和淨化水平。六是文化體育「一場四館」建設工程。各縣(市、區)全面完成1個標準體育運動場和室內體育運動館、游泳館、圖書館、文化館。七是智慧城市(13)創建工程。加強信息化運用推廣,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構建「智慧城市」。八是旅遊景區精品工程。圍繞西線、東線和中心城區環線三條旅遊精品線,打造一批旅遊精品景區,構建「快進慢游」(14)旅遊新業態。九是作風建設升級工程。紮實開展「三嚴三實」(15)活動,嚴格落實中央、省、市作風建設有關規定,着力整治機關作風突出問題,提升政府效能和政務服務水平。十是「平安遵義」建設工程。加強社會治理創新,進一步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辦好「十件民生實事」。計劃總投資198億元。一是完成扶貧生態移民搬遷4660戶2.1萬人,減少農村貧困人口20萬人,實現道真縣和20個貧困鄉鎮「減貧摘帽」。二是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分別轉移和培訓農村勞動力10萬人、1.5萬人;建成90個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三是建成中心城區中小學校15所,改造全市農村薄弱學校120所、治理地質災害學校36所,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50所。四是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40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30個。五是完成15所鄉鎮衛生院和207個村級衛生計生服務室標準化建設。六是完成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7萬套,改造農村危房7萬戶。七是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41個。八是建成中心城區公交汽車停保場,改造中心城區100個社區排污管網和100條小街小巷路燈照明設施,在全市新建100個一類公廁。九是解決7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農村電網879公里,建成通村油路1200公里以上,實施退耕還林12.7萬畝,治理石漠化197.9平方公里。十是建成城市保供蔬菜基地10萬畝。

2015年主要工作任務

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全神貫注抓園區、凝神聚氣抓工業不動搖,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實現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0億元、5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規模工業企業突破1000戶。着力打造「遵義智造」(16)品牌,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以大數據為重點的電子信息產業、新醫藥大健康產業等新興產業,做響煙、酒、茶、藥、竹和食品「六張名片」,加快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加快發展航天航空智能終端設備、可穿戴設備、電子元器件等製造,加強與貴陽、貴安合作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建設「遵義服務外包及呼叫產業示範基地」、中心城區免費Wifi項目,籌辦好國際大數據博覽峰會、新醫藥大健康產業集中招商等活動,實現特色輕工產值1000億元以上、信息產業產值800億元以上、能源及材料產業產值820億元以上。指導四大區域主導產業培育,深入實施工業「百千萬」工程,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和項目建設難題,大力推進遵義捲菸廠、貴州鋼繩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重點技改項目建設,加快中電投務川80萬噸煤電鋁、綏陽循環經濟等重點項目建設,建成鴨溪.茅台循環經濟產業園、二郎電廠一期等項目,開工建設3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500個,建成投產115個以上。加快「綠智園區」建設,強化園區經營理念,積極推進園區投資主體社會化、經營方式市場化、管理模式企業化,完善園區基本功能,建成標準廠房200萬平方米、污水處理廠10座、園區道路180公里。培育一批業績好、帶動力強、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上市。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堅持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實施「1234」戰略和「8531」工程,大力發展遵循山地經濟規律的現代高效農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實現農業增加值增長5%、糧食產量265萬噸、烤煙155萬擔以上。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35個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着力抓品牌、抓市場銷售、抓質量安全,支持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和茶葉「三綠一紅」(17)等重點品牌打造,辦好中國.貴州(湄潭)茶博會、上海-遵義農產品展銷會等重要農展活動。加大農村土地流轉,鼓勵適度規模經營,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休閒農莊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85家,總量達500家,實現規模農產品加工業產值285億元。大力實施「321」工程(18)助農增收,加大新型農民培育,提升農業合作社經營水平,加快培育一批集體經濟收入過百萬元的示範村。全面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6+1」行動計劃,加大「三關愛工程」(19)力度,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20)建設齊頭並進,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承辦省第十一屆旅發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以文化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圍繞把遵義建成文化旅遊創新區和國內一流、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優化「一心一圈四線」(21)旅遊產業空間布局,抓好21個重點省級旅遊景區、13個旅遊精品小鎮建設,新建150個各類精品酒莊、茶莊和特色主題酒店;啟動實施仁習赤旅遊公路、國家步道、國際自行車賽道建設,打造西部赤水河流域千億級文化旅遊示範帶;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推出旅遊演藝精品劇目;旅遊接待人次和綜合收入增長20%以上。大力發展金融、軟件和信息技術、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名酒、綠色食品、新材料和現代物流、金融商務會展等綜合型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着力推進遵義國際物流城、遵義電子物流園和奧特萊斯、唯一國際等大型物流市場和商業廣場建設,積極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22)和「新網工程」(23)建設,促進物流配送、商貿購物、電子商務發展。大力發展商務娛樂、健康養老、社區家政等生活性服務業,挖掘消費增量。加大消費企業、消費理念培育,促進消費增長,新增限額以上商業企業100家以上。

二、統籌城鄉區域發展,促進空間格局優化

統籌四大區域發展。堅持分類指導、分類考核、差異化發展。按照《遵義四大區域生產力布局規劃綱要(2014-2020)》,加快區域產業結構優化重組,實現區域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提升區域發展實力和水平,縣域經濟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以上。中部六縣(區)圍繞「一主兩副兩組團一帶多園區」(24)空間布局,加快婁山關大道、綏陽至新蒲等城市交通路網建設,實現互聯互通同城化發展,提升中部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狠抓產業園區發展,做強高速、鐵路沿線經濟產業帶,加快中部率先崛起。地區生產總值、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25.6%、14%以上。森林覆蓋率達49%以上,重點加強100平方公里山體公園建設。紅花崗區、匯川區、遵義縣、桐梓縣力爭進入全省經濟強縣前10、前15、前7、前20位,綏陽縣力爭擠進全省經濟強縣。西部三縣(市)全面推進「四河四帶」建設,主抓醬香白酒、優質煤炭、生態旅遊、紅色文化,凸顯中國酒都、綠洲紅城、丹霞竹海等區域發展特色,增強西部經濟的拉動作用。地區生產總值、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5%、27.5%、13.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58%以上,重點抓好赤水河沿線景觀打造。仁懷市繼續保持全國百強縣(市)地位,力爭赤水市進入全省經濟強縣前15名、習水縣進入非經濟強縣前6位。東部三縣圍繞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立足已有優勢提檔升級,探索聯動發展,加快推進「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圍繞「一江一湖一海」(25),聯合打造全國知名、貴州一流的生態休閒旅遊示範區。地區生產總值、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28.6%、1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55%以上,重點加強景觀打造和植樹造林。湄潭縣、餘慶縣、鳳岡縣力爭進入全省非經濟強縣前3、前5、前20位。北部三縣按照「三心三園兩帶多點」(26)空間布局,抓好正安瑞新、道真上玉和務川煤電鋁三大園區,強化芙蓉江和洪渡河沿線產業帶發展,穩定烤煙、中藥材等經濟作物生產,進一步加大項目傾斜和產業扶持,確保北部減貧人口7萬人以上。地區生產總值、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28.7%、16%以上。森林覆蓋率達56%以上,重點加快退耕還林還草建設。正安力爭進入全省非經濟強縣前15位,道真、務川力爭排名提升8位以上。

推進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堅持新型城鎮化發展方向,推進以中心城區為龍頭、節點縣城為骨幹、示範小城鎮為補充的黔北城市群建設,築牢承載200萬人口的中心城區發展基礎,完成投資1400億元,城鎮化率達45%以上。堅持規劃引領,推進「多規融合」,嚴格落實「五線」控制(27)和「四先四後」(28),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突出傳統文化、自然生態和歷史遺蹟保護。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加快中心城區「3個100平方公里」(29)建設,圍繞21個城市綜合體和54個市級以上示範小城鎮,打造城市建設新引擎和城鄉統籌融合點。落實建築業發展扶持政策,加快建築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發展新型建築和建材業,建築業總產值增長40%以上。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配套設施建設,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速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人的城鎮化。加強城市管理,進一步理順城管執法體制,提高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水平,堅決打擊違法建設;啟動不動產權登記,規範物業管理運行,建立完善網格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體系。推進新蒲、南白、綏陽等城市建成區公交全覆蓋。統籌「智慧城市」、「公交都市」創建,不斷增強城市活力,彰顯城市魅力。

三、實施基礎設施攻堅,促進發展條件改善

實施交通建設攻堅。大力推進交通三年會戰,完成交通投資 260億元。務正、道安高速全線建成通車,加快貴遵複線、江安、務德、江習古、白臘坎至黔西高速建設,開工建設繞城西南環、綏正、習正高速,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1000公里。改造國省幹線200公里以上,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3萬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村村通油路目標。加快渝黔快鐵、川黔鐵路外遷、閣老壩貨場等項目建設,力爭開工中心城區軌道交通一期工程,加快貴陽至遵義城際鐵路、攀昭黔鐵路等前期工作。遵義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力爭突破100萬人次,爭取仁懷機場建成試航。完成構皮灘水電站翻壩運輸系統,加快湄江、洪渡河、芙蓉江等庫區航運工程建設,力爭開工赤水河和烏江渡庫區航運擴能工程。

實施水利建設攻堅。大力推進水利建設三大會戰,完成水利投資60億元。開工建設遵義綠塘等5座中型水庫和鳳岡崇新等8座小型水庫。完成25座新增病險水庫治理。加快餘慶等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建設,發展農村耕地保灌面積15.5萬畝。

實施電力通訊攻堅。加快火電、水電、風電開發,電力總裝機突破900萬千瓦。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建設6個220千伏、14個110千伏、7個35千伏輸變電工程。實施信息基礎設施三年會戰,新增光纜線路3.2萬公里、3G/4G基站2900個,覆蓋家庭53萬戶;實施城市有線電視雙向化改造8.4萬戶,新增農村數字電視用戶5萬戶。中心城區無線網絡、行政村通寬帶實現全覆蓋。

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推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堅持生態第一要求,鞏固「創模」成果,積極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示範鄉鎮創建,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奠定基礎;積極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完善生態文明考核評價體系。倡導綠色出行、綠色建築等低碳生活方式,積極構建現代文明生態文化體系。推動湄潭、赤水創建國家生態縣(市),確保新增25個國家級、64個省級生態鄉鎮。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完成營造林75.6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4.7%,治理水土流失35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18條。強化城鄉垃圾收儲設施建設、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業渣場和尾礦庫治理。完善空氣質量監測和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預警系統,完成中心城區主體功能區紅線劃定。堅持重典治亂、鐵拳鐵規治污,深入開展「六個一律」環保「利劍」專項行動(30)。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六參數(31))達80%以上,縣城以上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達100%、95%以上,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85%、80%以上。

強化資源能源節約利用。堅持進退並舉、優勝劣汰,大力淘汰落後產能。加快中心城區重點企業退城進園、異地技改。推進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國家低碳城市、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等創建,打造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加強粉煤灰、酒糟、赤泥等工業廢棄物和污水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66%以上,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80%以上。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嚴守耕地紅線,加強1000畝以上壩區耕地保護,做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確保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有量不低於省下達指標。

五、強力推進開放創新,促進發展活力釋放

強力推進對外開放。堅持開放帶動,積極融入「一帶一路」(32)和長江經濟帶(33)建設。主動承接上海對口幫扶,力爭滬遵在教育、醫療、人才、科技和產業轉移、園區共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強與泛珠三角、成渝經濟區等區域合作,深化同戰略合作城市、企業集團、金融機構和科研院所交流與合作,力爭取得新成果。加大開放平台建設,開放遵義機場航空口岸,力爭遵義綜合保稅區申建取得突破性進展,支持海關、檢驗檢疫、外匯管理等設立分支機構。積極培育外經貿市場主體,新增外貿企業50家、外資企業10家以上。力爭實現進出口總額、利用外資增長20%以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20個以上;引進省外到位資金1950億元,增長23.5%以上。

強力推進創新發展。堅持創新驅動,深入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大力實施科技管理改革、科技開放合作、科技企業培育、科技金融融合、科技服務能力提升「五大行動」,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建立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鼓勵產學研合作,培育多層次科技創新平台和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科技企業孵化器,推動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大學科技創新產業園規劃建設,新增各類創新平台20個,累計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0戶。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發明專利申請量突破1000件。深入實施「百千萬人才計劃」和「15851」人才精英工程,加快遵義人才城和人才服務體系建設,用好高校資源,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引進高層次人才500名以上、各類急需緊缺人才8500名以上。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落實民營經濟五年提升行動計劃,紮實開展服務環境整治、產業升級優化、「雙增」示範提升、民營企業培育、民企產品市場開拓、服務體系升級、引賢育才「七大工程」,建立14個縣級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和19個產業園區服務中心,形成一體化服務網絡。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和萬戶小老闆創業工程,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業熱情,新增市場主體5萬戶,扶持微型企業1900戶以上。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1130億元,比重達54%以上。

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全面小康創建

大力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全面推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深入實施教育「9+3」計劃。學前三年毛入園率83.5%,義務教育鞏固率90%,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5%。加快遵義大學城、遵義職教園區建設,建成投用遵義醫學院二期、遵義職院二期、遵義師院一期、遵義幹部學院,力爭遵義大學創建取得突破性進展,啟動貴州(湄潭)茶學院建設。建成正安、鳳岡、餘慶三個縣級綜合檔案館。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着力加強傳統文化保護,弘揚傳承中華文明。力爭海龍屯成功申遺,啟動茅台鎮「雙遺產」(34)申報工作。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食品藥品監管體系,推進重大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全面加強衛生安全監管工作。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確保赤水市、餘慶縣、遵義縣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圍繞「爭一保二」目標,全力備戰全省九運會。全面推進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人民防空、國防教育、機構編制、血液安全、氣象水文、婦女兒童、殘疾人、地方志、紅十字等工作。

大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全面落實就業、扶貧、住房保障等政策,推進城鄉低保、醫療救助、特困人員供養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築牢社會保障網。城鎮醫保參保131萬人,新農合參保率95%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96萬人,城鄉低保提標10%以上。統籌加強災害救助、殯葬改革等工作。建立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新增養老床位7000張以上。

大力創新社會治理方式。落實維護穩定第一責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快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和犯罪適時控制機制建設,強化災害防禦、應急管理、公共安全監管、特殊人群服務工作,推行網格化服務管理,確保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深入推進「法治遵義」建設,不斷深化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紮實推進送法律、送政策、送溫暖,黨群干群心連心「三送一連心」民心工程和「四民社區.美麗城市」創建。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重點信訪案件領導包案化解制度。堅持依法治安,全面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杜絕重特大事故,嚴防較大事故,控制一般事故。

七、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促進政府效能提升

全面依法履行職責。堅持職責法定原則,進一步清理和規範權力運行流程,並向社會公開,嚴禁法定審批流程外擅自增加環節、附加條件。全面推行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服務清單有機統一。堅決查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行為。健全完善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的法定程序,重大事項決策先經政府集體研究,報請同級黨委或人大審議同意後執行。完善行政決策監督問責機制,落實領導幹部決策批示備案和責任追究制度。全面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整合行政執法力量,推進執法重心向基層下移,積極探索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綜合執法。嚴格行政執法資格管理,嚴禁未取得執法資格人員執法。嚴格執行罰繳分離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認真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35),確保依法裁量、精準執法。全面推行機關事業單位法律顧問制度。充分發揮行政複議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提升行政複議公信力。

倡導全民學法用法。堅持把法制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精神文明創建和幹部職工學習內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深入推進「六五」普法和「法律八進」(36)活動,辦好法制宣傳欄目,加強法治公園、廣場、長廊等普法場所建設,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堅持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相結合,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誠信記錄,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健全法律服務體系,完善市、縣、鄉、村、組五級法律服務網絡,免費為公眾提供法制宣傳、法律諮詢、法律援助、糾紛調處等公共法律服務。堅持依法解決糾紛原則,完善信訪工作機制,促進依法信訪,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自覺強化各方監督。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高度重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建議。強化行政監察,切實加強政府內部權力制約。強化審計監督,保障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加大審計成果運用。強化社會監督,完善群眾舉報受理制度,設立投訴網站、舉報郵箱、舉報電話等公眾直通交流平台,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強化輿論監督,對新聞媒體反映的問題,及時調查核實,依法作出處理並公布結果。強化公眾監督,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完善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時回應群眾關切。

各位代表!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將全面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持續推進機關作風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十嚴禁」「十不准」等各項規定,全面推進機關內部和市直機關之間科長交流輪崗制度,重拳整治「中梗阻」等作風突出問題,不斷優化招商引資環境,提高服務水平。堅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大力營造風清氣正、務實高效、勤政廉潔的政務環境。堅持干字當頭、立說立行,大力弘揚釘釘子精神,建立目標倒逼機制,強化督查督辦和行政問責,全面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切實履行「一崗雙責」,推進政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目標已確定,發展憑實幹。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致、克難攻堅,行穩致遠、奮勇向前,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不斷把後發趕超、全面小康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附件


名詞注釋


1.主基調主戰略:「主基調」是指「兩加一推」(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戰略」是指工業強省,城鎮化帶動。

2.雙服務行動:是省委、省政府針對2014年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在全省統一開展的服務企業、服務項目行動,以加快工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3.百千萬工程:是「雙服務」行動的延續和長效機制,是指在2014年-2017年間,省級重點抓100戶企業「立標杆」,市級重點抓1000戶企業「強骨幹」,縣級重點抓10000戶企業「夯基礎」,帶動全省工業經濟高效快速發展。

4.1234戰略:「1」是指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這一目標。「2」是指抓住「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和「減貧摘帽.同步小康」攻堅戰這兩個載體。「3」是指緊扣「加速農業現代化」、「加速農村城鎮化、村莊社區化」和「加速轉移農民市民化、務農農民職業化」這三個任務。「4」是指突出「抓基礎設施,以一體化調新城鄉統籌發展格局;抓特色基地,以區域化調優農業產業結構;抓新型主體,以產業化調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益;抓農村改革,以市場化調強農業和農村發展動力活力」這四個重點。

5.8531工程:指發展壯大辣椒、酒用高粱、中藥材、茶葉、生態畜牧業、乾鮮果、商品7.蔬菜、竹業8大農業產業,培育500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建設30個市級以上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

6.四河四帶:指把赤水河建設成為生態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把赤水河流域建設成為綠色城鎮帶、生態文化帶、美麗鄉村示範帶和特色產業帶。

7.先照後證:即給企業先發營業執照,再去辦理各項許可。既有利於提高登記審批效率,降低市場准入門檻,也能夠推動監管方式創新,促使監管重心由事前向事中事後轉移。

8.八大工程:是指中心城區城市道路交通改善工程、環保模範城市創建工程、文化旅遊景區精品工程、旅遊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工程、教育醫療民生建設工程、平安和諧工程、行政效能提升工程。

9.6+1行動計劃:6是指建設小康路、小康水、小康電、小康訊、小康房、小康寨,1是指農村生態建設。

10.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是指政府規定哪些經濟領域不開放,除了清單上的禁區,其他行業、領域和經濟活動都許可。凡是與外資的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業績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單方式列明。

11.綠智園區:是指園區及其企業通過實施資源循環利用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園區生態環保和「智慧化」水平,打造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信息化水平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新型產業園區。

12.1531產業園區成長工程:是指到2017年,遵義國家級經開區(含新蒲)、仁懷名酒產業園實現產值1000億元,苟江(和平)、湘江產業園實現產值500億元以上,桐梓煤電化、習水白酒、綏陽風華、湄潭綠色食品、赤水竹業五個園區分別實現產值300億元以上,其餘園區分別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

13.智慧城市:是指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物聯網、雲計算等)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14.快進慢游:「快進」是指通過高速交通快速進入,「慢游」是指以優美的旅遊環境讓遊客住下來、坐下來、靜下來,盡情享受度假、休閒、體驗帶來的樂趣。

15.三嚴三實:即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16.遵義智造:是指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充分發揮遵義產業基礎優勢,學習德國工業4.0,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提升遵義製造業水平,促進「遵義製造」向「遵義智造」轉變。

17.三綠一紅:是指貴州省重點培育的茶葉品牌,「三綠」指湄潭翠芽、鳳岡綠寶石、都勻毛尖,「一紅」指遵義紅。

18.321工程:是指通過增加投入、調整結構、設施配套和科技應用,將土地畝產值和戶均畜牧漁業效益梯次分別提高到3萬元、2萬元、1萬元。

19.三關愛工程:關愛農民工、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婦女兒童。

20.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物的新農村是指道路、飲水、電力設施和住房條件等人居環境的改善;人的新農村是指建立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關愛農村「三留守」群體、留住鄉土文化和建設農村的生態文明。

21.一心一圈四線:「一心」指遵義中心城區旅遊文化及服務中心;「一圈」指環中心城區一小時精品旅遊圈;「四線」指中部以紅色文化為主、東部以綠色養生為主、西部以白酒生態為主、北部以民俗文化為主,每個區域打造一條精品旅遊線路。

22.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是指引導城市連鎖店和超市等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發展農家店,構建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

23.新網工程:是「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的簡稱,是指現代農業生產資料流通網絡、農產品購銷網絡、日用消費品銷售網絡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

24.一主兩副兩組團一帶多園區: 是中部六縣(區)「十三五」產業空間布局規劃,「一主」指紅花崗、匯川主城區,「兩副」是指南白、新蒲副城區,「兩組團」是指綏陽、桐梓兩個組團,「一帶」是指渝黔高速及鐵路沿線產業帶,多園區是指中部區域各大工業園。

25.一江一湖一海:是指處於東部湄潭、鳳岡、餘慶三縣區域內的三大重點旅遊資源,「一江」指烏江,「一湖」指飛龍湖,「一海」指茶海。

26.三心三園兩帶多點:是北部正安、務川、道真三縣「十三五」產業空間布局規劃,「三心」是指以三個縣城為中心,「三園」是指正安瑞濠、道真上玉和務川煤電鋁三大工業園,「兩帶」是指芙蓉江和洪渡河沿線產業帶,「多點」是指區域內各特色小城鎮。

27.五線控制:是指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用地邊界「紅線」、各類綠地控制「綠線」、水域保護區和河(渠)道用地「藍線」、文物和文化建築等遺產保護範圍「紫線」、文教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黃線」,是城市規劃建設絕對禁止侵占區域。

28.四先四後:是指城市建設遵循「先規劃後建設、先論證後實施、先地下後地上、先環境後建設」的實施程序。

29.3個100平方公里:是指在中心城區新增100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區、100平方公里的產業園區、100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園。

30.六個一律環保利劍專項行動:是貴州省為強化環境監管,在全省組織開展一次環保執法專項行動。「六個一律」是指凡違反對應規定的行為一律停建和停產、一律依法從重處罰、一律依法足額徵收排污費、一律追究行政責任、一律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一律向社會公開。

31.六參數:包括NO2、SO2、CO、O3、PM10、PM2.5六項參數。

32.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和提升。

33.長江經濟帶:是指以長江沿線區域各行各業組織起來的經濟產業帶,東起上海、西至雲南,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9個省2個直轄市。涉及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經濟區、長江中游城市群、滇中地區、黔中地區。

34.雙遺產:自然遺產、歷史文化遺產。

35.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是指對行政處罰裁量權細化具體標準,對處罰種類和幅度細化、量化,根據具體情形,實現行政處罰精準裁量,是一種對行政裁量權進行限制的制度,也稱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

36.法律八進:是指司法機關送法進機關、進單位、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軍營、進監所的活動。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