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 2014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2015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羅岩濤 |
2016年鄧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
2015年3月1日在鄧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緊緊圍繞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目標,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主動適應省全面直管新體制和經濟發展新常態,以開放招商和改革創新為抓手,全力推進中心城區、糧食核心區、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建設,着力穩增長、增後勁、強支撐、促和諧,務實苦幹,奮發有為,較好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堅持穩中求進,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堅持科學把握髮展大勢,把穩增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時破解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全年完成生產總值330億元,增長9%,三次產業結構由二一三升級為二三一;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億元,增長1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8.5億元,增長17.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億元,增長13.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36元,增長9.3%;農民人均純收入10181元,增長11%;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42億元,較年初增加23億元,增長10.6%;各項貸款餘額120億元,較年初增加24億元,增長25.5%;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內;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
狠抓量質同增,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堅持幫扶解困與轉型升級並舉,完善企業服務長效機制,推動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86.3億元,增長11.5%。招商活動紮實開展。成功舉辦「百名豫商看鄧州」活動,深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進行招商,全年新引進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09個,其中超億元項目25個,超10億元項目3個,合同引資236億元,到位資金13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外貿進出口總額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投資1.9億元的龍泰無紡布、投資2.3億元的聖新源運動鞋帽、投資5億元的中宇鋼構、投資10億元的凱達汽車等8個項目已建成投產或部分投產。科藤生物、駿豐家具等在建項目15個,總投資120億元。陽光油脂二期、征途戶外服裝等擬開工項目前期工作紮實推進。集聚區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完善提升南二環、工業大道等5條道路,配套了主次幹道綠化、亮化等工程。產業集聚區規劃展示廳建成並投入使用。積極開展銀企對接,簽訂合作項目49個,為企業融資31.6億元。產業集聚區實現產值220億元、從業人員2.6萬人,均增長25%,被評為省「一星級產業集聚區」、省「新型工業化示範集聚區」。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研發新產品40項,推廣應用四新技術25項,爭創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5個。雪陽棉品公司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成為我市繼星光機電之後的第二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凱達汽車和一拖集團合作,15個符合國四排放標準的整車車型已經通過國家工信部審批,實現了鄧州汽車整車綜合性研發項目從無到有的跨越。
強化基礎建設,「三農」工作成效明顯。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克服旱澇災害等不利因素影響,全年糧食總產22.8億斤,增長2.7%。涉農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爭取涉農項目資金4億元,農綜開發、土地整理、新增千億斤糧食、張溝水庫續建等項目紮實推進,湍河張灣至東丁段治理、引丹灌區節水續建配套等工程順利完工。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加快。新建高標準糧田32萬畝,創建萬畝高產示範方10個。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8個,建設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1萬畝。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流轉土地達到65萬畝,創建國家級示範社5家、省級示範社6家,推廣應用各類先進技術60項,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60%。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迅速。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1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6家。奶牛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建成奶牛規模養殖場44家,存欄奶牛1.1萬頭,日產鮮奶45噸,我市被確定為省奶牛產業發展示範市。林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新造林1.3萬畝,湍河濕地公園被批准為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杏山石漠化治理項目已上報國家林業局。移民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保障有力。實施「強村富民」工程,促進移民安居樂業。服務中線幹渠順利通水,配套工程紮實推進。與北京市西城區協作全面啟動,篩選協作項目127個,首批5000萬元協作資金已落實到位。
突出建管並重,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全面落實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意見,城鎮化水平持續提升。城鄉規劃引領強勁。全面開展城鎮體系、城鄉總規、專規、控規四個層面的規劃編制工作,完成了城市燃氣、公共交通等六項專項規劃和商務中心區控規、團結中路區域綜合改造修規、湍北新區人防工程詳規,啟動了產業集聚區規劃修編等工作,城鄉總體規劃綱要通過省評審,在全省率先完成鄉鎮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城鄉建設強力推進。全年完成建設投資14億元。湍北新區八路一橋、燃氣管網建設進展順利,湍河風景帶一期南岸工程接近尾聲。雷鋒廣場二期、鄧國春秋園一期建設已經完工。商務中心區建設穩步推進,團結中路區域綜合改造、城市綜合體、鄧西湖等項目前期工作紮實開展。新建、改造道路12條,啟動了第一水廠和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基本完成了2.1萬平方米人防工程建設任務和6條道路強弱電入地工程。鄉鎮集鎮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2億元,彭橋垃圾、污水處理廠和杏山垃圾中轉站基本建成。習營美麗鄉村建設風貌初步顯現,台灣村建設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城鄉管理持續加強。強力推進「六城聯創」,城區7條道路和人民公園、雷鋒廣場分別被命名為省級綠化達標道路、達標公園;新建、改建垃圾中轉站25座、公廁37座,創建省級衛生鄉鎮6個、生態鄉鎮3個;新風市場升級改造基本完工,啟動了大東關、三孔橋農貿市場建設。國家級園林城市已申報國家住建部,省級衛生城市創建通過省驗收。重拳打擊非法占地違法違規建設,集中拆除違法違規建築150處1.2萬平方米,城鄉建設秩序明顯好轉。
着力改革創新,發展活力有效提升。全面落實省政府加快直管縣市經濟社會發展50條措施,與省建行、中行、國開行、郵儲銀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落實信貸資金4.3億元。在政府機構改革上,制定了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方案,完成了藥監、工商和質監部門管理體制調整等工作。在機制體制改革上,制定了市產業集聚區項目入駐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金融機構考核評比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5個,調整審批項目54個。理順路燈管理體制,提高了路燈亮燈率。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在財稅體制改革上,積極推行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和行政事業單位「公務卡」制度改革,持續推進「營改增」改革試點工作。在農村改革上,完成了河道採砂經營權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等工作,完善了農村土地流轉實施意見,開展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在民生領域改革上,公立醫院改革進一步深化,「先住院、後付費」、「按病種付費」等制度改革有效推進,初步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殯葬改革全面推進,減免了轄區內城鄉居民火化基本費用。
注重統籌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花洲實驗小學、育才幼兒園建成並投入使用,中小學校改擴建紮實推進,城區學校新增學位4590個,大班額問題得到緩解。公開招聘教師350人,加強與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協作,教育質量逐步提升。幼師擴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職教中心一期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成效顯著。衛生項目建設紮實推進,「醫聯體」、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新農合大病再補助等工作卓有成效,我市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藥惠民行動試點縣市,唐祖宣榮獲「國醫大師」榮譽稱號,「鄧州護理」正式被確定為全省六大新興特色職教品牌之一。公開招聘衛生專業技術人才284人。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紮實開展,低生育水平持續保持,我市被確定為國家計劃生育群眾自治示範市項目單位。環境保護紮實推進。環境監測站升級改造項目已經完工,城鎮集中式飲用水達標率100%,城區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75%以上,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活動紮實開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交通通達能力顯著提升。投資5億元,升級改造幹線公路65公里,建設縣鄉公路98公里、通村公路126公里。省「公交優先示範市」成功創建,爭取第一年度補貼資金1000萬元,50輛節能環保公交車投入運營。文體旅遊事業穩步發展。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我市再次被評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市)。編制了市旅遊發展規劃和杏山生態旅遊區、湍河渡槽、劉山水庫控規。花洲書院擴建工程主體完工,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成功舉辦了全國全地形車錦標賽、省象棋公開賽,擦亮了鄧州城市名片,提升了鄧州知名度。
加強民生保障,和諧社會構建有力。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爭取各類政策性項目資金41.8億元,發放糧食、農機等各類補貼3.4億元,解決了11萬群眾和師生飲水不安全問題,保障房建設、危房改造紮實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明顯。新增城鎮就業2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840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1萬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社會保障能力不斷提升。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城鄉低保人均月補助水平得到提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全省先進。新農合參合率、參合農民受益率位居全國前列。平安建設全面加強。積極做好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認真落實信訪工作「一崗雙責」、社會穩定和重大事項風險評估機制,信訪穩定形勢逐步好轉。嚴格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完善人防技防體系,加強「一村一警」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加大食品藥品和安全生產監管力度,杜絕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精神文明建設紮實推進。創辦了《今日鄧州》報,編外雷鋒團被中宣部命名為時代楷模。公安幹警李華敏被授予「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稱號,殘聯兒童康復中心賈道英被授予「全國助殘先進個人」稱號。白牛鎮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村鎮」。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持續加強。進一步深化完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基層四項基礎制度得到健全完善。
同時,統計、人事、科技、氣象、史志、檔案、工商、質監、郵政、通信、保險、殘疾人、政府法制、僑務外事、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一年來,我們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着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解決「四風」突出問題,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依法行政紮實推進,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不斷強化,反腐倡廉取得新成效,政府效能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全市上下幹事創業的熱情競相迸發。
各位代表,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困難挑戰不斷增多的情況下,取得這些成績來之不易,主要得益於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與科學決策,得益於全市干群的齊心協作與奮力拼搏,得益於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與無私奉獻。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向所有參與、關心、支持鄧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並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差距。一是經濟發展速度不快。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指標增速趨緩,部分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進展偏慢,大個支撐項目少,發展後勁不足,加快經濟發展任務艱巨。二是產業結構不優。服務業占比較低,發展質量亟待提高;工業主導作用不突出,支撐能力不強;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業結構調整任重道遠。三是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鎮化率較低,中心城區建設欠賬較多,建設品位、管理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四是社會保障能力不強。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教育、醫療、就業等領域公共服務水平不高,食品藥品監管、安全生產等領域還存在薄弱環節。五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部門作風不實、服務不優、效能不高等問題仍然存在。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對待,採取有效措施積極加以解決。
二、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新的一年,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內經濟形勢錯綜複雜,各類風險和挑戰逐漸增多。但是,從總體上看,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加快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我市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從政策支持方面看,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農業、生態環保、民生等領域的投入力度。同時,省政府將進一步加快直管縣市發展,支持省際交界地區中心城市做大做強,建成輻射周邊的地區性服務中心,我們可以運用政策直通、項目直報、資金直達等體制機制優勢,爭取更多項目加快發展。從自身優勢方面看,我市在人力資源、土地供應等要素保障、擴大城鎮化發展空間、拉動消費等方面優勢明顯。在降低要素成本上,我市農村富餘勞動力總量較大,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通過技能培訓進一步提升勞動力素質,可以繼續保持人力資源優勢。在拉動市場需求上,我市人口多,城鎮化率低,在房地產、汽車及信息通訊、文化旅遊、教育衛生、餐飲娛樂等方面,市場空間還很大,吸引力還比較強,對於促進經濟增長還有較強的拉動作用。從承接產業轉移方面看,新常態下,東南沿海地區加快產業轉移的總體趨勢沒有改變,我市在食品、輕工、服裝、電子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方面,承接能力還比較強。同時,隨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和鄭萬高鐵、蒙華鐵路、豫鄂高速公路的開工建設,我市區位優勢將進一步顯現,輻射帶動能力將更加強勁,必將為我們搶抓機遇、彎道超車、贏取更好更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從對口協作方面看,北京市西城區商貿經濟發達,我們與西城區的全面協作已經順利展開,有利於我們進一步引資引智,只要我們積極對接、主動作為,加強交流溝通,就一定會通過協作助推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們堅信,有市委的堅強領導,有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有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搶先在新一輪發展中,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實現新常態下新發展!
根據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2015年政府工作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市委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目標,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中心城區、糧食核心區、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建設,着力優化結構穩增長,着力深化改革促發展,着力強化創新增動力,着力夯實基礎強支撐,着力依法行政提效能,着力改善民生保穩定,推進經濟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
2015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進出口總額增長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7%,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內,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節能減排和環境質量改善完成省下達任務。
圍繞上述總體思路和預期目標,今年我們將集中精力抓好以下七項重點工作:
(一)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充分挖掘新常態下新型城鎮化牽動全局、擴大內需、帶動發展的最大潛力,實施城鎮基礎設施能力提升工程,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經濟增長。
高起點規劃,健全城鄉空間體系。按照2030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9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90萬人的發展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強化統籌發展、城鄉一體理念,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優化城鎮空間格局。完成城鄉總體規劃修編、城市照明、市容環衛設施、園林綠化系統規劃編制任務,編制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鄉鎮重點街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啟動中心城區外環線和繞城高速環線中長期規劃編制工作以及城市景觀風貌、醫療衛生設施、中小學校布局、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強規劃銜接,推進「多規合一」,形成統籌協調的綜合性空間規劃體系。
高質量建設,加快城鄉同步發展。切實加快中心城區建設。重點工程建設上,全面完成湍北新區八路一橋、湍河風景帶一期工程建設,啟動三賢路和平安大道跨湍河大橋、范仲淹公學、四館一中心、市民廣場、楚河公園、平安大道和東方大道湍北段等工程建設,紮實做好黨校搬遷、湍北高中、健康產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等項目前期工作。持續推進團結中路區域綜合改造、城市綜合體和老幹部活動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人防基本指揮所、司法等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規範城中村改造,加快湍北新區城市社區建設,積極推進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內的城市社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上,開工建設新華東路、丹江大道等重點道路,升級改造教育路、鄧新公路城區段,打通三賢中路酒廠段、交通北路、工業南路、永豐路等斷頭路及重要區間路。全面完成背街小巷硬化和旱廁改造任務,提升改造8條道路人行道,新建6座公廁、6座垃圾中轉站,完成垃圾處理場四期工程建設任務。啟動重點道路交通渠化工程,推進交通北路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完成大東關、三孔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和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快一、三水廠建設。突出抓好城市地下管網配套建設,鋪設城區污水管網77公里、燃氣管網30公里。城區水系建設上,做好水文章,打造水生態,彰顯城市特色。啟動鄧西湖、明珠湖和小草河、運糧河、礓石河、楚河「兩湖四河」建設,加快姜灣分干建設進度,實現城區水系連通。全面實施城區河道清潔工程,完成內外城河排污治理,着力打造北方水城景觀。積極推進集鎮建設。按照規劃引領、產業支撐、設施配套、功能完善,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文化特色的發展方向,加快鄉鎮集鎮建設。大力支持穰東、構林、趙集3個國家級重點鎮和汲灘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建設,積極推進孟樓、林扒、十林、張村、桑莊、都司等重點集鎮建設,全面加強鄉鎮集鎮基礎設施配套、基本功能完善和生產、生態、生活空間優化,提升集鎮建設水平和質量。全面加強新農村建設。堅持「物的新農村」與「人的新農村」並重,按照「五規合一」要求,分類推進新農村綜合發展、特色發展。持續推進習營、台灣村美麗鄉村建設,啟動孟樓晉公、穰東張寨美麗鄉村試點和杏山傳統村落建設。結合移民村、扶貧村、少數民族村建設項目,統籌生態鄉村、衛生鄉村創建工作,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成一批環境優美、產業支撐、功能完善、亮點突出、生態宜居的「特色鄉村」。
高標準管理,提升城鄉宜居水平。以「六城聯創」統攬城鄉管理,健全完善上下聯動、部門參與、全民動員、齊抓共管推進機制,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省級生態市、省級旅遊標準化試點市,持續推進衛生城市創建工作,力爭2016年4月成功申報國家級衛生城市。開展常態化專項整治活動。圍繞交通秩序、餐飲門店、加油站、沿河攤點、「五小」行業等不同類別,分項制定整治方案,經常性開展專項整治活動,逐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提高城區管理水平。加強城市管理載體建設,全面開展透明廚房、示範早餐、綠色庭院等創建活動。實施城區品位提升四大工程。實施城市管理示範街建設工程,集中精力打造三賢路、新華路、雷鋒路3條管理示範街道,以點帶面逐步推開;實施示範社區(居民區)創建工程,提升社區硬化、綠化、淨化、亮化標準,美化社區居住環境;實施園林綠化全面提升工程,新建、改建街頭綠地、城市遊園10個以上,啟動北京大道以東小草河與引丹幹渠區域濕地公園建設,提升人民公園綠化標準;實施城區亮化提升工程,新建一批亮化工程,提高重點部位亮化標準,保持路燈亮燈率、設施完好率95%以上,扮靚城市夜景。規範城鄉建設秩序。嚴厲打擊非法占地違法違規建設,健全完善巡查、制止、拆除、動態監控、責任追究部門聯動機制,集中力量,重拳出擊,堅決拆除一批違法違規建築,嚴厲查辦一批公職人員參與、支持「小開發」、村組幹部私自買賣土地、以租代征等不法行為,堅決遏止城區非法占地違法違規建設蔓延勢頭。尤其是對以城中村改造為名倒賣項目、以聯建為名實施「小開發」的不法行為,堅決給予重點打擊。同時,深入開展農村公路兩側違法占地違規建設專項整治活動,對國道、省道、縣鄉道路控制區外100米範圍內的違法違規建設進行綜合治理,規範鄉村建設秩序。
(二)推動工業轉型發展。實施新上項目與骨幹企業「兩輪驅動」,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堅持需求導向,加快工業升級步伐。圍繞終端消費和新興產業,擴大優質增量,調整優化存量。做優主導產業。紡織服裝產業,以雪陽坯衫、聖新源運動鞋帽等企業為重點,引導企業向高檔服裝、特種服裝、時尚家居等終端消費方向發展,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年實現產值115億元以上。食品加工產業,充分發揮我市米麵油肉禽蛋奶資源優勢,以陽光油脂、頤寶飲料、金星啤酒等企業為重點,走深加工、高端化、延鏈條的發展之路,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加快冷鏈食品、休閒食品、飲料製造業發展,年實現產值135億元以上。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以星光機電、凱達汽車等企業為重點,加快整車生產,提升配套能力,打造能夠叫響全國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年實現產值40億元以上。加快企業改造升級。積極推進永泰棉紡、中聯水泥、金業煙草、申港紡織續建、良機重工等20家骨幹企業技改升級,力爭今年全市改造升級企業完成投資10億元。解決好原化一廠、化二廠遺留問題,穩步推進原酒廠、鋼窗廠、工具廠破產等相關工作,盤活工業存量資產。推進企業戰略合作。支持凱達汽車與一拖集團、中汽中心深度合作,取得國家專用車生產資質,引進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龍頭企業;支持頤寶飲料與廣藥集團擴大合作範圍,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支持榮冠酒業與牛欄山二鍋頭牽手合作,壯大我市白酒產業;支持食品企業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合作,提升食品產業的檔次和效益。鼓勵企業科研創新。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與國內同行、知名高校共建創新平台,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培育一批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和省級信息化等級認定企業、省級數字化企業,創建省級兩化融合示範區。
堅持項目帶動,做優工業經濟增量。建成項目抓投運。對聖新源運動鞋帽、中宇鋼構等建成項目,重點抓好生產運營,促其儘早達產增效。在建項目抓進度。加快風神雷諾汽車零配件、少兒時尚創意產業園、科藤生物等在建項目建設進度,紮實解決各類問題,保證項目快建快投。擬建項目抓開工。積極推進亞泰機械、怡可淨水設備等11個擬開工項目和星光產業園、雪陽坯衫城、遠通光電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在談項目抓落地。加快推進南通富士通、廣州嘉誠照明、香港嬴華實業等高新技術項目落地建設,引導製造業向新型業態方向發展。積極推進廣東愛華電子、湖北康辰實業等十餘家企業儘快入駐標準化廠房,培育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堅持載體保障,提升產業平台優勢。完善規劃修編。按照產業、村莊、土地、環境、公共設施規劃「五規合一」的要求,加快市產業集聚區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積極引導張樓食品、穰東服裝、構林麵粉、劉集黃酒、燕店糧油食品等鄉鎮專業園區,完善規劃編制,提升發展水平。完善配套設施。推進產業集聚區平安大道南延段、工業大道西延段等8條新建、續建道路建設,完成建成區內的電力、通訊、供排水、排污等配套設施建設,啟動標準化廠房二期工程建設,積極謀劃、推進紡織服裝標準化廠房建設,培強項目孵化園。啟動產業集聚區內的村莊遷並、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完善體制機制。健全完善企業服務直通車制度,繼續實施「一費制」、「企業安靜日」、企業貨運「綠色通道」和涉企收費清單制等政策措施,減輕企業負擔。建立企業退出約束機制,對產業集聚區內現有企業項目用地、投資強度、合同履約等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清查,對長期無投資、土地利用效率低的企業清退出園。通過平台承載能力提升,使產業集聚區固定資產投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0%以上,入庫稅收、從業人員增長15%以上,培育雪陽集團、永泰棉紡、陽光油脂等一批產值超10億元的骨幹企業。
堅持要素支撐,提高企業運行質量。破解環保土地制約。積極向上爭取環境容量指標及用地指標,向內挖掘用地潛力,盤活閒置土地,全力做好集聚區土地收儲工作。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推進與省國開行、建行、中行、郵儲銀行的戰略合作,全面開展金融對接活動,解決企業融資需求。研究建立過橋資金池,幫助企業緩解暫時性資金周轉困難,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雪陽棉品、益嘉林業等符合條件的企業在新三板和中小板上市。加強人才培育。持續實施「百名企業家培訓工程」,提升企業家隊伍整體素質;深入開展技術工人訂單式培訓,利用政府公共資源免費為企業發布用工信息。加強企業運行監測。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工業經濟運行分析會,把握企業運營走勢,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三)加強農業現代化建設。夯實農業基礎,穩定糧食生產,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做優、做強、做精農業。
實施農業基礎支撐體系建設工程。加快高標準糧田建設。推進涉農項目深度整合,做好農綜開發、新增千億斤糧食、土地整理等涉農項目規劃、上報、建設、使用「四統籌」,提高項目資金使用效益。新建高標準糧田30萬畝,完善井電通建管機制,提高農田生產效益,確保糧食生產穩中有升。推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新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70家以上,新流轉土地25萬畝。推廣一批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培育一批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推進農超對接、農餐對接,實現鄧州農產品進京。完善鄉鎮農技推廣區域站建設,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技術與生產零距離對接。做好水利工程建設。圍繞6億立方農業灌溉用水的使用,積極推進引丹灌區節水改造、張溝水庫續建、田間水利設施配套等工程建設,充分挖掘現有水庫、坑塘堰壩蓄水能力,確保6億立方水留得住、用得好。
實施農業產業化龍頭培育工程。積極推進以益嘉林業為龍頭的林產品、以渠首牧業為龍頭的乳產品、以黃志牧業和鄧州牧原為龍頭的生豬養殖屠宰、以先天下種業為龍頭的良種繁育等產業快速發展。突出抓好奶牛產業發展,建成福潤牧業、正為牧業、金牛乳業3家5000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場,開工建設10家千頭以上養殖場,確保全市奶牛規模養殖場總數達到50家以上,存欄奶牛2.5萬頭,日產鮮奶150噸。調整奶牛產業結構,創新鮮奶生產工藝,拉長奶牛產業鏈條,啟動乳製品深加工、奶牛飼料加工、噴粉加工、動物醫院等項目建設。同時,建成黃志牧業2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生產線一期工程,加快肉雞養殖大棚建設,推動生豬和肉雞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實施生態農業建設工程。加快生態農業園區建設。以湍河鼎鮮、十林紅地、小楊營鴻富、羅莊土谷山生態園等特色園區為龍頭,規劃建設10個集休閒、觀光、生態、高效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園區。推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結合畜牧產業的發展,持續推進秸稈青貯、畜禽飼養、沼氣發電、食用菌種植、微生物肥加工、綠色食品生產等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突出生態項目建設。實施南鄧公路和內鄧高速生態廊道建設、南水北調中線幹渠補植補造工程,狠抓縣鄉道路、農村社區等重點部位造林綠化工程。積極推進退耕還林、杏山石漠化治理、湍河國家濕地公園等重點項目建設。
實施移民幫扶和南水北調中線服務保障工程。實施移民發展幫扶工程,開展移民文明社區、文明戶創建活動,提升移民村社會管理水平。加強幹渠沿線安全防範和管理,確保調水安全和沿線人員安全。持續做好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及幹渠沿線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確保一渠清水永續北送。加快配套工程尾工建設和受水水廠建設進度,使城區居民都能喝上丹江水。
(四)推進服務業做大做強。以培育壯大高成長性服務業為着力點,引進新業態,培育新的消費點、投資點、經濟增長點。
加快商務中心區建設。積極推進商務中心區兩條主幹道路及其供排水、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建設,啟動商務中心區內的村莊遷移、社區建設,提升載體平台優勢。推進商務中心區金融、信息、建材物流等項目入駐,啟動郵政金融、鄧商大廈、星級酒店、明珠湖等項目建設,建成恆信德龍汽博中心項目,着力把商務中心區建設成為適合服務業多業融合發展的新型綜合服務平台。
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落實省政府加快發展電子商務、養老服務等7個指導意見,設立服務業發展基金,放寬市場准入條件,降低醫療衛生、教育培訓、健康養老等非公資本准入門檻,擴大社會服務業發展規模。積極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圍繞鄧國春秋園項目,規劃建設文化產業園。圍繞農業產業化集群和農產品基地建設,鼓勵發展冷鏈物流,增強物流配套功能。加快萬里物流園建設,形成具有帶動作用的區域性交通物流服務中心。加強與北京金融港等項目對接,吸引一批金融、類金融、保險業機構入駐我市,壯大金融產業規模,增強要素吸附能力。引導房地產知名企業入駐我市,提高建設品位和質量,同步引進高端連鎖品牌,推動地產服務業快速發展。依託張溝水庫和馳誠駕校,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集駕駛體驗、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郊區濱水休閒度假區。
建立服務業發展長效機制。配強服務業發展力量,健全服務業發展政策,編制服務業發展規劃,明確服務業發展目標,引導第三產業由傳統商貿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實施服務業規下企業升規上行動計劃,對培育壯大的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進行大力表彰和獎勵,確保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
(五)拓寬渠道深入招商。堅持把重大項目引進作為新常態下拉動經濟增長、推動轉型升級的戰略性舉措,提高引資實效,增強發展活力。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創新招商方式。組織開展分管領導帶領部門組團招商;在東莞、泉州、崑山、北京等地設立招商聯絡處,深入開展駐地招商;利用各地鄧州商會等組織開展商會中介招商;鼓勵企業家內引外聯開展企業主體招商;依託項目孵化園建設開展標準化廠房招商;實行商務局、工信局、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專業招商。突出招商重點。圍繞主導產業引龍頭、帶配套,延鏈、補鏈,推動產業集聚。紡織服裝產業重點圍繞休閒服裝、戶外服裝招商;食品加工產業重點圍繞深加工、高端化食品生產招商;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重點圍繞商用專用汽車、新能源汽車及先進汽車零部件製造業進行招商。突出招大引強、選商擇商,突出新興產業、高成長性服務業招商。提高招商項目服務水平。健全完善客商投資項目審批代理等機制,實現由靠優惠政策招商向靠優質服務、靠優良環境、靠提高效率招商的戰略性轉變,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發展環境,提升招商引資吸引力,確保全年新引進超億元項目50個以上,引進市外資金130億元以上。
積極向上爭取項目。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和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綱要的實施,緊緊圍繞國家將重點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等市政設施,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以及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社會事業等基礎性、公益性項目建設,及早謀劃,認真篩選,充分利用政策直通體制優勢,積極爭取一批政策性項目,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力爭全年爭取政策性項目資金45億元以上。
深入開展對口協作。進一步分解細化對口協作框架協議內容,建立對口協作常態化工作機制,圍繞政策支持、農業開發、工業合作、城市建設、社會事業、生態環保、科技創新、招商引資、經貿交流等方面開展經常性協作,爭取更多項目和資金落戶鄧州。
(六)深化機制體制改革。圍繞上級改革舉措的跟進落實和我市三大領域8個方面26項改革重點,統籌推進。
行政體制改革上,紮實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試點建設,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事項,完善先照後證等改革,下大決心推進權力要素、審批流程、裁量準則、服務方式的標準化建設。財稅體制改革上,認真做好新修訂的預算法的貫徹落實,提高依法理財水平。研究出台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實施意見,政府花錢買服務,養事不養人。金融改革上,推進集體土地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家庭農場貸款試點、農商行掛牌運營等工作。城鎮化綜合改革上,建立多元化的城鎮建設籌資機制,通過PPP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鎮建設和運營。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破解農民進城瓶頸制約。商貿流通領域改革上,供銷系統盤活棉麻公司資產,啟動農產品展示中心建設;糧食系統加快標準化糧倉建設,整合資源,提高存儲能力;商業系統推進肉聯廠與黃志牧業合作,實現國企與民企優勢互補。農村改革上,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探索建立農村信託中心,加快土地流轉服務平台和農村產權交易平台建設。事業單位改革上,穩步推動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係和去行政化,回歸公益服務屬性;引導劃歸生產經營類的單位,按照要求和程序,穩妥推進轉企改制。同時,健全完善公共資源交易制度,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先住院後付費」等便民服務機制改革,深化教育「評聘分開」機制建設,紮實推進文化體制、交通運輸綜合執法等體制改革。
(七)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加大民生工程建設力度,大力發展社會事業,辦好群眾急需、實用的事情。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堅持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同步推進,持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建成造紙廠小學、解放商城學校、思源實驗學校,完成一高中、湍河二初中、城區九小擴建任務。建成職教中心一期工程,集中打造衛校、幼師、馳誠駕校三所名校,做強職教品牌,爭創國家級職教強市。積極推進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完成市中醫院新院、疾控中心等項目建設,編制中醫藥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實施中醫藥惠民工程。提高計劃生育服務管理能力,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大力發展文體旅遊事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編制福勝寺景區、張仲景故里規劃,推進渠首杏山、劉山水庫等景區投資主體招商工作。深入開展文體活動,提高群眾健康水平。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入實施藍天、碧水、鄉村清潔工程,積極推進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燃煤鍋爐改造、施工和道路揚塵防治、秸稈焚燒整治,嚴控顆粒物排放,加強生態市創建和環境保護,讓美麗與發展同行。切實加快公共交通建設。新建幹線公路55公里、縣鄉公路100公里、通村公路200公里,改造危橋2000延米。加快城區公交場站建設,新購置一批節能環保公交汽車,推進城市公交快速發展。服務好國家、省定過境鄧州的鐵路、高速公路、輸氣管線等工程建設。持續提升社會保障能力。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惠農政策,切實維護農民權益。加大城鎮職工、企事業單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征繳力度,落實「零就業家庭」、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幫扶及城鄉低保政策,健全新農合運作機制,加強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擴大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覆蓋面。加大城鄉困難群體救助力度,完善農村五保戶供養、殘疾人康復就業、災民救助等制度。開工建設保障房1214套,爭取農村危房改造2500戶,解決14.3萬群眾安全飲水問題,完成1.1萬人脫貧任務。持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以學雷鋒、志願者服務、文明單位創建等群眾精神文明活動為載體,積極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編外雷鋒團展覽館爭創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面加強平安鄧州建設。樹立「大平安」理念,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加快從傳統社會管理向現代社會治理轉變。推行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推動社會矛盾調處由事後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持續推進信訪穩定、打擊非法集資、防範化解風險、食品藥品和民生計量監管、安全生產等工作,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加強雙擁共建、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等工作,支持人民團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做好僑務外事、民族宗教、對台等工作。
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廣泛吸納社會各界意見建議,提高規劃前瞻性、指導性。用改革的精神、創新的理念、科學的方法,謀劃好全局性、長遠性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政策措施,爭取一些重大項目列入國家、省規劃,為全市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增添後勁。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加快鄧州發展,政府重任在肩。忠誠擔當,勇創佳績,讓全市人民過上好日子,我們責無旁貸。
執政為民,建設責任政府。強化政府及政府部門工作責任,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恪盡職守,勇於擔當,想方設法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從嚴管理公務員隊伍,堅持人民利益至上,關注社情民意,傾聽群眾呼聲,認真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盡心盡力為群眾多做好事、多辦實事,真正做到心中有使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責任。
勤政務實,建設效能政府。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改進政府服務方式,推行一個窗口受理和限時、規範、透明、網上辦理,完善重大事項、重點工作督辦查辦機制和獎懲考評機制。狠抓機關效能建設,狠剎「四風」,加大明察暗訪力度,強力治庸、治懶、治散,督促政府工作人員盡心、盡力、盡責,始終把措施放在幹事創業上,把精力花在推動落實上,把心思用在提高效能上。
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加快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嚴明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主動聽取政協的意見、建議,依法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暢通行政複議渠道,加強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嚴格行政責任和過錯追究,確保行政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
清正廉潔,建設廉潔政府。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廉政建設要求,鞏固提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加大專項治理力度,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監管。厲行勤儉節儉,嚴控一般性支出,確保「三公」經費只減不增。加強行政監督、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堅持零容忍懲治腐敗,以廉政建設的實際行動保障發展、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時代賦予的使命,光榮而神聖;人民寄予的希望,殷切而厚重。今天的鄧州,又站在一個嶄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務實重干,為加快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建設而努力奮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