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6年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5年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張曉燕
2017年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3月10日在縣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顧

2015年,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縣人民,緊緊圍繞「生態旅遊名縣、特色農業強縣」總體定位,深入實施「生態立縣」戰略,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應對新挑戰,全力以赴穩增長、保態勢、抓落實,經濟社會總體平穩發展,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8.3億元,增長7.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6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10.6億元,增長1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7億元,增長1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億元,增長11.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1284元,增長7%;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9元,增長11.1%。

項目建設順利推進,驅動效應日益增強。完成招商引資27億元,實際利用省外資金26.5億元;組織參加各類經貿節會16次,簽約項目26個、金額79.2億元。實施總投資373.3億元的79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6.2億元,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個百分點;引進實施的項目質量明顯提高,其中,中昊樂氏同仁藥業三門峽莘原製藥年產200億片(袋)中藥製劑項目建設快速推進,5個生產車間主體工程完工,項目投產後三年內預期產值將超過50億元,實現稅收2.7億元。共爭取國家專項建設基金2.43億元,可撬動銀行貸款49.15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0億元,拉動GDP增長6個百分點左右。對口協作進入實質階段,與北京懷柔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諸多領域進行了有效合作。

眾志成城精準發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全面落實「雙到雙包」(1)駐村幫扶責任制,持續深化單位包村和幹部包戶幫扶措施;爭取政策性資金4082萬元,全面推進專項扶貧;扶持10個鄉鎮22個村2162戶群眾發展中藥材、林果、食用菌等增收項目,實施科技扶貧項目4個,扶持貧困群眾479戶1838人;大力實施搬遷扶貧,范里、文峪等六鄉鎮七個安置點571套房屋全部完工,可搬遷貧困群眾2463人;實施15個村整村推進項目;完成「雨露計劃」(2)培訓3248人(次);撬動金融部門投放信貸資金7500萬元,貧困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為4個貧困村開通了班線客車;各駐村工作隊為貧困村直接投入資金3265萬元,幫助引進項目310個,社會各界關注扶貧、支持扶貧的氛圍得到強化;成為全省順利爭取國家農發行支持貧困地區易地扶貧搬遷項目2個縣之一,第一批國家專項建設基金7900萬元已到位,申請國家農發行長期低息優惠貸款2.37億元。全年實現脫貧1.34萬人,完成市縣確定的全年目標任務。

旅遊產業勢頭強勁,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盧氏縣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完成編制,《大鯢灣生態旅遊區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通過評審;豫西大峽谷景區新一輪優化升級改造項目建成投用,雙龍灣西虎嶺農家風情園、紅石谷·櫻桃溝、冠雲山、大鯢灣等景區建設順利實施;文峪鄉廟溝村、橫澗鄉淤泥河村等5個鄉村旅遊點配套設施更加完善;成功舉辦第九屆全國雙胞胎漂流大賽、第八屆中國中西部(雙龍灣)親水狂歡節等節會賽事活動,旅遊影響力顯著增強。全年接待遊客56.6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9.5億元。電子商務工作發展勢頭良好,被國家財政部、商務部確定為第二批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成了盧氏縣大眾電商創業園暨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服務中心,實現全縣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11月份、12月份村點日均訂單連續位居全省前三名。物流、餐飲、保險等產業蓬勃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29.96億元,增長6.2%。

城鎮化建設有序推進,綜合功能日趨完善。《盧氏縣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通過評審,完成《盧氏縣城鄉總體規劃(2014-2030年)》、朱陽關等5個鄉鎮局部控制性詳細規劃和10個鄉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計劃總投資16.9億元的特色商業區綜合開發項目完成投資1.2億元,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高檔商務、文化休閒、餐飲娛樂、產品展示為一體的新型商貿中心。總投資2.5億元的城區燃氣門站、供氣站等設施基本建成,東城明珠、鴻泰金地苑等小區已通氣使用。西苑路、莘源西路完成環評、設計、招標等前期工作;完成濱河路、文化路等4條道路的亮化工程。第二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第二垃圾處理廠開工建設。新建人防工程4921平方米。完成危房改造9735戶;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總投資2.3億元的189個項目全部完工,打造了橫澗鄉淤泥河村、湯河鄉湯河村等一批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精品示範村;1個國家級、3個省級試點村正在建設,34個示範村全部通過市級驗收,被評為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工作先進縣。

   工业化集群初具规模,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总投资130.73亿元的13个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总投资80亿元的中金集团中原矿业公司夜长坪钼矿改扩建、总投资10.8亿元的中昊乐氏同仁药业三门峡莘原制药200亿片(袋)中药制剂项目实现时间任务同步;北方公司1200吨选厂二期改扩建、中金公司五里川锑矿开发利用等项目顺利推进;官坡石材开发、华阳食品核桃仁加工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天宝蜂业有限公司3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成投用。完成产业集聚区1172.6米道路路基、供排水等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和创业服务中心项目顺利推进。区内累计入驻项目32个,建成投产项目29个,完成年度固定资产投资45.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0.3亿元、税收1.06亿元。工业企业质量效益稳中有进,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二。

農業效益穩步提升,產業支撐作用逐漸凸顯。糧食產量1.1億公斤;煙葉產值3.25億元,稅收7150萬元。發展食用菌9198萬袋,引進羊肚菌、蛹蟲草等食用菌新品種6個,產值6.86億元,完成出口創匯3115萬美元,榮獲「十二五」百項優秀成果全國優秀食用菌主產基地縣、「十二五」百項優秀成果全國優秀食用菌工作創新獎。新發展中藥材1.2萬畝,繁育優質中藥材種苗150萬株,產值3.2億元,盧氏連翹地理標識產品認證工作進入實質審查階段。大牲畜飼養量12.8萬頭(只),盧氏雞飼養量620萬隻,畜牧業產值4.8億元。引進水果品種20餘個,新發展果樹1.93萬畝,實現產值1.5億元,榮獲「河南省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範推廣基地」稱號。以核桃為主的特色經濟林發展勢頭良好,打造了東明黑馬渠、杜關石峪、范里大原三個萬畝核桃基地,產值11.5億元。完成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35萬人(次),勞務輸出8萬人(次);新增市級龍頭企業2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7家;新引進農業出口企業2個、農業出口企業達到7家;新增家庭農場2家、專業合作社12家、特色農業示範園區3家;完成土地流轉面積9.23萬畝;全縣「三品一標」(3)新認證5個,累計達到44個。榮獲河南省著名商標5個,成為河南省地理標誌產品最多的一個縣。

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發展條件更加夯實穩固。交通建設方面,蒙華鐵路盧氏境內工程全線開工;三淅高速公路盧氏境內全線貫通,實現通往南山鄉鎮「半小時交通圈」;國道209線盧氏縣城至五里川段、五里川至三南交界段改建工程順利完工,國道344線淤泥河口至河口段、省道331線三南界嶺東至官坡改建工程建成通車;新增國道344線官坡至豫陝界改建工程完成立項;100公里通村公路和水毀公路修復工程全部完成;城西洛河大橋橋面鋪設工程已完工。水利建設方面,投資1872萬元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01處,解決了16個鄉鎮83個行政村3.4萬農村居民和28所中小學校5800名師生的飲水不安全問題;投資1000萬元,實施范里大原核桃基地節水灌溉及飲水工程;投資1678萬元在朱陽關鎮、獅子坪鄉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7.47平方公里;投資4600萬元完成洛河、老灌河等河道治理工程,新建堤防14.8公里,加固堤防16公里,維修養護堤防2970米。電力通信建設方面,爭取四批農配網專項改造資金3711萬元;加快電力配套設施建設,為鐵路等重點工程建設提供了堅強的電力保障。新建4G基站200個,實現了城區、鄉鎮政府所在地、景區、高速公路、蒙華鐵路沿線等主要區域全覆蓋。

生態建設不斷深化,城鄉環境明顯改善。深入實施「藍天、碧水、綠色、鄉村清潔」四大工程,全縣生態環境大為改觀。對城區燃煤鍋爐、建築施工粉塵、機動車尾氣等污染進行有效整治,大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達346天,空氣質量達標率97%;加大城區、南水北調水源區污水管網等項目建設,大力推進洛河、淇河、杜荊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整治,洛河大橋斷面水質達到二類水質標準,老灌河朱陽關斷面水質達到三類水質標準,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100%;完成林業生態建設21.48萬畝,在全國造林綜合核查中取得優異成績;全面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創建,262個行政村達到「六清三化四規範」(4)標準,示範區生活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達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70%,建設美麗家園已成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1個省級生態村和10個市級生態村分別通過省市驗收,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生態村建設的典範。

民生建設穩步推進,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攀升。投資2.1億元的「十項民生工程」(5)全面落實。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攀升,27人被中國人民大學等「985」高校錄取,42人被鄭州大學等「211」高校錄取;總投資1339萬元的朱陽關等4鄉鎮中心幼兒園開工建設,總投資707萬元的8所學校長效機制項目完成5所,西城區小學開工建設。朱陽關鎮、獅子坪鄉衛生院新病房樓已開工,47個村衛生室全部建成,4個衛生院改擴建項目已啟動;縣醫院、中醫院實施藥品零差價銷售,公立醫院改革穩步推進;新農合參合率100%。送戲下鄉219場,放映電影4224場;成功舉辦了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型紅歌會;城隍廟維修通過國家審批立項,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進展順利;完成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建設規劃,塔子山轉播台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基本完工。引進科技專家32人,申請專利10件,實施新品種引進等科技項目59個,申報的三門峽市連翹深加工、三門峽市鎢鉬綜合利用等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市科技局認定命名;中金集團夜長坪鉬礦尾礦庫綜合利用新技術通過專家評審,實施後年可新增產值15億元。投資950萬元完成杜關、范里等12所敬老院升級改造,投資360萬元,對全縣19所敬老院實施了「溫暖工程」(6);投資380萬元建設了社會福利中心和流浪乞討救助站;投資800萬元完成了全縣散葬烈士遷建工作;投資66萬元的10鄉鎮22個農村幸福院建設項目穩步推進;投資155萬元的雙龍灣鎮和瓦窯溝鄉2所敬老院改擴建工程基本完工;嚴格落實擁軍優屬政策,軍政軍民關係融洽,蟬聯省級雙擁模範縣五連冠。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325萬元,新增城鎮就業人數7510人,發放社會保障卡13萬餘張;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5%;城市低保標準線由原來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80元,人均月補助水平由205元提高到226元,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實現應保盡保。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7)制度,各領域的安全隱患得到有效治理,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新建了一批科技防控設施,大力開展社會治安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社會治安保持穩定。堅持縣級領導接訪、帶案下訪制度,暢通訴求渠道,及時解決問題,回應群眾期盼,加強三級網絡建設和矛盾糾紛排查,及時消除隱患,確保國家、省、市「兩會」等重要時期沒有發生來自盧氏的干擾。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行政效能显著增强。深入开展“三严三实”(8)专题教育活动,认真查摆“不严不实”突出问题,“三公”经费持续下降,会议活动明显压缩,文件简报大幅精简,清理办公用房6459平方米,公务用车改革扎实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取得实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建议75件,政协提案104件,支持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制定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优化了办事流程,减少行政审批事项21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认真学习贯彻“两条例一准则”(9),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政意识和纪律意识明显增强。
同时,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应急、机关事务、供销、粮食、物资、农机、红十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工商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编制等工作迈上新台阶;金融、气象、石油、住房公积金、保险、供电、邮政、通讯等驻县单位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2015年各項任務的圓滿完成,標誌着「十二五」規劃目標的全面實現。這五年,經濟發展逐年加快,綜合實力跨越發展。生產總值比2010增長61.4%,年均增長10.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2010年增長1倍,年均增長14.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2010年增長215%,年均增長24.3%。這五年,扶貧力度不斷加大,脫貧成效更加明顯。率先制定了精準扶貧考核辦法,提高了精準扶貧考核權重;積極爭取中央、省直、市直56個單位定點幫扶盧氏;脫貧攻堅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五年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03億元,是2010年的9.2倍;貧困村自來水普及率由68%提高到84%;貧困村通電率達到100%;累計投資7370萬元,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659戶11591人。一、二類低保對象保障水平超過現行貧困線標準,實現政策性脫貧。累計實現2.47萬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0年底的28%下降到2015年底的16.9%。這五年,三產協調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結構更趨合理,工業經濟實力顯著提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年均增長10%以上;有色金屬非金屬、醫藥、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引進了中國黃金、陝西秦華天然氣等一批國企央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4家。旅遊產業蓬勃發展,建成4A級景區2個,旅遊從業人員達到5000人,旅遊影響力顯著提升;物流業快速發展,中昊樂氏同仁藥業三門峽莘原製藥物流園項目開工建設。農業農村工作亮點紛呈,糧食總產連續五年穩定在1億公斤以上,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三品一標」認證達到44個,居全市首位;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40家,農業專業合作社155家。這五年,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發展後勁得到積蓄。特色美麗新山城雛形顯現,建成城區道路10條20餘公里,城區面積由7.5平方公里擴大到9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34.5%;累計投資5000萬元,完成10個小集鎮改造和亮化,建成移民搬遷點32個,五里川、官道口、朱陽關等一批鄉鎮基礎配套設施更加完善;美麗鄉村建設紮實推進,建成了一大批美麗鄉村示範村,農村面貌明顯改觀。這五年,交通建設乘勢而上,通行條件實現歷史性突破。三淅高速、鄭盧高速建成通車,蒙華鐵路開工建設。累計投入11.68億元,用於國省道、農村公路建設,全縣通車總里程達到3243公里,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81公里,初步實現了村與村、鄉與鄉以及我縣與周邊縣互聯互通的交通網絡格局。這五年,開放招商深入推進,招商引資取得豐碩成果。共引進各類投資項目57個,到位資金202.78億元,10億元以上項目13個,超億元項目30個 ;完成出口創匯5437萬美元。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我縣第一個礦產資源領域院地合作示範基地及院士工作站,標誌着我縣在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了新步伐。這五年,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各項事業創造歷史新高。堅持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每年將新增財力的70%用於民生改善,累計投入18.7億元解決了一批農村道路、中小學校改造、衛生院病房樓建設、農村安全飲水、環境綜合整治、平安建設等涉及民生的突出問題,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各位代表!陽光總在風雨後。五年來,我縣先後獲得了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河南省雙擁模範縣、美麗中國·生態旅遊(十佳)示範縣等8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榮譽。五年來,全縣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凝聚了萬眾一心謀發展促轉型的強大氣勢,解決了一批難事,辦成了一批大事,辦好了一批實事,人民群眾共享了改革發展的成果!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來之不易,必須倍加珍惜。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縣委的正確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凝聚着全體幹部職工的智慧和力量,傾注了全縣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向駐盧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經驗彌足珍貴,必須始終堅持。我們深刻體會到:必須堅持黨委領導。認真貫徹執行縣委的決策部署,把縣委的安排項目化、具體化,落實責任,狠抓執行,把藍圖變成現實,把工作變成群眾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必須堅持接受監督。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重大決策部署和大筆資金使用提交人大審議,重要工作請人大、政協監督。必須堅持項目拉動。把項目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抓手,狠抓集聚區建設,強化招商引資,以項目引資金,以項目帶發展,以項目破難題,以項目創實績。必須堅持脫貧攻堅。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縣工作大局,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工作思路實施精準扶貧,才能確保徹底脫貧,最大限度地避免返貧。必須堅持生態立縣。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必須按照「嚴格保護、統一管理、科學規劃、永續利用」的方針,不斷強化生態保護措施,大力推進生態保護工程,才能真正實現發展的可持續性。必須堅持民生為重。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的根本出發點,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發展帶來的成果。

五年的困難和問題不容忽視,一是我縣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後發展、欠發達的基本縣情沒有根本改變。二是經濟結構不盡合理,主導產業優勢不夠明顯;農民增收渠道不廣,農業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工業產業規模不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中心城鎮輻射帶動能力有待增強,城鄉統籌發展還需進一步推進。三是發展方式粗放,服務業發展滯後,結構調整壓力較大,消費動力仍然不足,資源環境的制約越來越突出。四是脫貧任務十分艱巨,尤其是搬遷難度較大,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不足。五是政府自身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對以上問題,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切實加以解決。


「十三五」總體要求和奮鬥目標


各位代表,「十三五」期間是我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是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和扶貧開發的攻堅期,是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未來五年,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省市委全會精神,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以「四個全面」(10)戰略布局為引領,以落實市委「54321」(11)轉型發展戰略為指導,緊緊圍繞「生態旅遊名縣、特色農業強縣」總體定位,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持續推進「一業三化」(12),統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改革開放、精準扶貧、民生建設等重點工作,全力以赴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堅決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脫貧攻堅戰。

站在新起點,展望「十三五」,我縣發展的美好願景是: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經濟發展主要指標增幅超過全市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以上;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7.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3.5%以上。脫貧攻堅邁向新征程。動員全社會力量向貧困發起總攻,2016年脫貧5185戶1.6904萬人,2017年脫貧6049戶1.9721萬人,2018年脫貧5185戶1.6904萬人,2019年脫貧864戶0.2817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以下,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來水普及率進一步提高;所有貧困建制村通四級以上公路和班車。大力實施「五個一批」(13)工程,計劃通過發展生產帶動13665戶3.72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計劃易地搬遷9931戶4.0017萬人,計劃通過生態補償帶動7845戶2.6萬人實現增收,計劃通過開展教育扶貧帶動3424戶0.9414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計劃通過社會保障兜底實現2655戶0.5833萬人脫貧,確保到2019年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貧困縣摘帽,決不讓一個貧困人口掉隊。產業發展構築新格局。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突破,「一業三化」協調推進,產業結構更趨合理,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0%以上。統籌城鄉開創新局面。縣城和中心集鎮的綜合實力、輻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城區面積增加到1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城鄉統籌局面進一步顯現,一座生態宜居的特色新山城展現在人們面前。民生建設達到新高度。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城鄉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5%、11%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三項養老保險」(14)、城鄉「三項醫療保險」(15)參保率達到99%左右。生態文明實現新提升。完成市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林地保有量達到455萬畝,森林面積達到39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1.16%,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157萬立方米;大氣質量、農村環境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實現「十三五」美好願景,關鍵要把握好「五大發展理念」(16)。一是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必須把創新發展的着力點放在「調、轉、促」上,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以改革激發市場活力,不斷推進產業、企業、產品等體制創新,以創新培育新動力、拓展新空間、創造新供給,不斷壯大總量、做大體量、優化質量。二是堅持協調發展,着力構建平衡發展大格局。必須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協調發展,促進「一業三化」建設與社會治理協同發展,積極呼應「54321」戰略,推動盧氏融入三門峽經濟發展,着力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和整體性。三是推進綠色發展,着力培育生態文明新優勢。必須大力推進綠色發展,深入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強化環境治理力度,加快形成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不斷提升生態文明水平。四是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引資與引智引技並舉,主動參與區域分工合作、融入融合,大力推進開放向結構優化、規模提升、深度拓展、效益提高轉變,着力以大開放推動大發展。五是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加民生福祉。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人人脫貧」的要求,堅守全縣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這一目標,堅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民生建設和補齊貧困「短板」上,着力抓好脫貧攻堅,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讓群眾共享成果,實現全縣人民共同奔入小康社會。

面對全縣人民的期待和重託,我們一定加倍努力,奮力實現「十三五」宏偉目標,加快把盧氏建設成為一個讓全縣人民普遍感到幸福美滿、引以為豪、令人嚮往、宜居宜業的新山城!


2016年工作安排


五年發展重在起步。做好2016年的工作對於順利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具有重要意義。按照「十三五」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指導思想,確定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以上,完成貧困人口脫貧5185戶1.6904萬人。

實現上述奮鬥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十項工作:

一、以招商引資為抓手,狠抓項目建設擴總量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坚持引进外地资金、争取政策性资金、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吸引民间资本并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瞄准能耗低、链条长、技术含量高的好项目,通过节会招商、网络招商、代理招商和定向定点招商等办法,努力提高项目签约成功率、项目落地率,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5个以上。落实好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激活各类创业主体,拿出一批优质的小项目向民间资本招商,吸引社会资金投资项目建设。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全年确定重点项目72个,计划总投资277.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对于卢氏县物流仓储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东明镇瑞泰光伏发电建设等35个新建项目,明确责任领导,强化督导协调,5月底达到时间任务同步;对于万亩羊肚菌种植基地建设、西城区小学建设等23个市定重点项目,卡紧时间节点,实现预期目标;对于源森核桃基地及核桃产品深加工、东明镇万亩核桃基地建设等37个续建项目,继续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倒排工期,精心组织,强化督查,3月底前所有项目开(复)工率达到70%以上;通过强力推进以上项目,确保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9.5亿元以上。
   积极引进优质项目。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筛选、谋划、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广、特色优势强、辐射范围广的重大项目,增强项目的包装质量和针对性,真正提高项目招商的成功率和落地率。抓住国家加大投入的机遇,精准上报一批重大项目,确保全年争取专项基金数额比去年有大幅度提高。
   着力保障项目建设要素。拓宽用地思路和空间,争取一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完善信贷服务,推进金融创新,解决好项目资金短缺问题;做好项目的水、电、路、气规划配套建设,力保项目正常推进。建立项目建设协调推进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用地、环评、安评等手续办理问题;严厉打击破坏项目建设的人和事,重拳治理项目建设周边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良环境。

二、以全面脫貧為目標,大力實施脫貧攻堅計劃

   深入推进“六个精准”(17)要求。对排查出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册,动态管理,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因村选产业,因户定项目,争取做到每村有一个主导产业,每户有一个致富项目,做到项目安排精准。统筹管理政策资金、行业扶贫资金、自筹资金等各类扶贫资金,做到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精准。对贫困户制定“一户一台账、一户一计划、一户一帮扶”的精准措施,扶持一家脱贫一家,扶到群众的心坎上。强化乡镇政府主体责任和政治责任,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主力军作用,做到因村派人精准。

全面落實「五個一批」工程。以科技扶貧、到戶增收、金融扶貧等項目為支撐,通過扶持30個村3294戶貧困群眾發展有關產業實現增收一批。引導不具備開發條件的貧困村莊居民易地搬遷一批,年底前完成20個村以上的整村推進項目和2720戶9268人易地搬遷任務;其中:縣城安置點1個,計劃安置531戶1592人;鄉鎮安置點13個,計劃安置1157戶4325人;中心村就近安置點21個,計劃安置847戶2754人;旅遊景區安置點2個,計劃安置185戶597人。積極爭取上級生態補償資金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實現生態補償增收一批。加強貧困人口職業教育和就業培訓,全年培訓2萬人(次)以上,通過勞務輸出或在縣內企業安置等形式就業,實現務工增收一批。加大扶危濟困力度,對需要救助的貧困戶搞好救助,提高其補助標準,做到應保盡保,實現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加快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多方籌措資金,集中財力加快推進貧困村的交通、水電、通信、互聯網等建設,使貧困村的各項公共設施逐步完善。投資3404萬元,為橫澗、官坡等11個鄉鎮17個貧困村修建橋梁178米、四級公路49.76公里;實施好范里鎮柳泉、文峪鄉吳家溝等10個鄉鎮18個村的安全飲水工程;完成范里、文峪等11個鄉鎮20個村168戶的危房改造任務和湯河、朱陽關等12個鄉鎮28個貧困村標準化衛生室建設任務;建好15個鄉鎮33個貧困村的文體活動場所;搞好10個鄉鎮19個貧困村的信息化建設;改造22個村農村電網工程,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2.53公里、台區22個。

完善扶貧投入機制。以爭取總投資3.16億元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為契機,加大財稅、貨幣等政策支持力度,切實為貧困戶提供資金保障,充分發揮小額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作用,引導金融部門全年對貧困戶放貸不少於7000萬元,扶持農戶發展產業項目,解決其創業難、貸款難問題;引導銀行增加對貧困戶的放貸力度,重點扶持農戶發展產業項目。進一步加大各類涉農資金的整合力度,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集中投入、整合使用、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把各類資金精準使用到村、到戶、到人、到項目上,集中解決貧困突出問題和貧困「短板」。

三、以鄉村旅遊為重點,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景区建设。按照《卢氏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不断加强各项规划的修编和完善。加快豫西大峡谷景区、双龙湾景区升级改造步伐,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抓好红石谷·樱桃沟景区建设,力争年底前创建国家3A级景区;加快推进大鲵湾景区、冠云山景区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完成双龙湾景区西虎岭农家风情园购物一条街主体工程及配套建设,提升接待游客能力。

發展鄉村旅遊。按照「規範一批、建設一批、規劃一批」的原則,提升官道口鎮新坪村、文峪鄉廟溝村等一批鄉村旅遊重點村的服務能力;搞好橫澗鄉馬莊河村、碾盤村,雙龍灣鎮上店村、西虎嶺村,獅子坪鄉柳樹灣村,朱陽關鎮穆莊村農家賓館建設;加快鳳凰山獼猴桃觀光園等特色觀光休閒產業項目發展,完成豫西百草園中藥養生館、旅遊商品加工和1000畝中藥材旅遊觀光示範園建設。全年接待遊客65萬人(次)以上,實現綜合收入10.9億元。

搞好宣傳推介。堅持政府主導盧氏鄉村旅遊整體形象宣傳,整合宣傳、文廣、商務等資源,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積極參加國家、省、市舉辦的旅遊宣傳促銷活動,創新營銷方式,擴大盧氏旅遊輻射半徑;舉辦好第十屆全國雙胞胎漂流大賽、第九屆中國中西部(雙龍灣)親水狂歡節、「鄉村旅遊文化周」等系列活動,提升旅遊影響力,讓「自由山水、清清盧氏」品牌響徹豫晉陝地區。

四、以城鎮化建設為引領,推動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搞好城鎮規劃。結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做好高標準規劃和項目建設,加快解決「城市病」,增強城市宜居性。按照「一體兩翼」(18)空間布局,樹立系統思維,從城市構成要素、結構、功能等方面入手,綜合考慮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設管理等多種因素,完善城市發展規劃,6月底前完成《盧氏縣城鄉總體規劃(2014-2030年)》的評審報批工作。

加強城市和小集鎮建設。認真落實上級房地產去庫存政策,以多種有效方式消化庫存量。年底前完成東西大街特色商業街區商業建築主體工程和莘源西路、洛河路、河西路道路建設;統籌推進城區燃氣管網鋪設、第二垃圾處理場等項目建設;搞好污水管網、垃圾中轉站等設施建設,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啟動南城區火車站片區開發項目,着手做好拆遷安置等前期工作。用足用好上級政策,優化產業結構,以官道口、杜關、范里、五里川、官坡、朱陽關等集鎮為重點,精心打造一批產業型、集散型、商貿型特色小城鎮,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加強城鎮管理。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以創建河南省最佳宜居城市和園林城市為目標,以「整潔盧氏」專項行動為抓手,大力推進城市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切實做到划行規市,保持市容整潔,形成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建設人民滿意城市;紮實開展「愛我家園」活動,弘揚向上向善美德,進一步提高市民素質;搞好城區道路綠化、亮化、美化,提升城市形象;加強對城鎮、道路、飲水、電力、通信等公共設施的管理,保證各項公共設施不受破壞。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圍繞全縣現有的34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和2016年新申報的示範村,加大投入,提升檔次,打造精品。縣級財政投入資金3000萬元以上,重點打造「三線一廊」(19)美麗鄉村示範帶。

五、以工業化為主導,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加快推進百億級產業集群建設。着力打造以鐵、鉬等有色金屬非金屬加工,食用菌等農副產品深加工,中藥材精深加工為主的「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中金集團中原礦業公司改擴建項目,5月底前達到進度要求;扶持、支持和引導華陽食品、天寶蜂業、綠之源等項目加快生產運營;省定中昊樂氏同仁藥業三門峽莘原製藥200億片(袋)中藥製劑項目,上半年全面建成;省定中昊樂氏同仁藥業三門峽莘原製藥中藥物流園項目,年底前建成投入運營;統籌推進官坡石材開發、八寶山外圍資源整合及多金屬低品位回收、偉興食品和富興隆食品食用菌加工等重點項目,實現企業滿負荷生產。2016年底「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總產值突破60億元。

持續加快集聚區建設。完善區內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提高道路綠化亮化程度;加快熊耳路、澗西路、王村路、火炎北路、虎山東路建設進度,年底前達到計劃要求;同步加快區內供排水、電力、通訊網絡等配套工程建設;開工建設總投資4595萬元的縣產業集聚區創業服務孵化中心,提升集聚區管理和服務水平,打造環境優美、宜居宜業、誠信親商的良好投資環境。

加強企業運行調度。建立經濟運行聯席會議制度,堅持月調度、季分析,抓好經濟指標分析、研判和預測,把握態勢,提出對策;切實加強對企業的服務,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生產、銷售等方面困難,促進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協調重點企業組建專門的市場開拓和營銷隊伍,加大市場開拓力度,開闢產品銷售渠道。

六、以農業現代化為引擎,促進農業農村發展

壯大基地規模。糧食生產穩定在1億公斤以上,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加快推進現代煙草產業,落實煙葉面積12萬畝,稅收6600萬元以上;積極推廣羊肚菌、蛹蟲草等食用菌栽培新技術,豐富栽培品種,改善產業結構;繼續擴大連翹、金銀花等中藥材連片種植面積,新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1.2萬畝;不斷壯大以黑豬、盧氏雞為主的畜牧業養殖規模,產值達到4.8億元以上;強化萬畝核桃基地、農業觀光園和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產值在上年基礎上增加5個百分點以上。

   提升农产品综合效益。加大引资融资和科技投入力度,增强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扶持雏鹰农牧、华阳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加速土地流转,继续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培育一批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抓好农业观光园和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推动农业和旅游业相融共生。

着力打造農產品品牌。強化農產品品牌帶動戰略,培育一批馳名產品和著名農產品商標。充分利用「國家級出口香菇質量安全示範區」「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等金字招牌,新增盧氏黑木耳、盧氏連翹等「三品一標」推廣使用企業2家以上;鼓勵、引導和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進行農產品商標註冊和「三品一標」認證,全年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3個以上,進一步提高我縣農產品競爭力。

搞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新型職業農民和退耕還林培訓為載體,加快測土配方、病蟲害綠色防控、節水灌溉等農業技術推廣;實施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建設等一批農業項目,積極做好新項目論證和申報工作;完成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潘河兩岔河堤防整修、壩底河杜關鎮康家灣至鄭家灣河道治理等工程;做好雞灣水庫、麻地溝水庫項目前期工作。

七、以優化設施建設為基礎,不斷增強綜合承載力

夯實基礎,抓好道路建設。強化協調服務,優化施工環境,大力支持蒙華鐵路盧氏境內工程建設;解決好三淅高速公路盧氏至西坪段盧氏境內遺留問題,完成沿線臨時占地復耕和生態恢復等工作。加快新增國道344線盧氏官坡至豫陝界段改建工程,年底前完成路基土石方的60%以上;做好幹線公路大中修、養護、保通、綠化工作;開工建設西城客運站。6月底前開工建設10.88公里的下黃葉至任家公路建設項目;高標準實施縣鄉公路32公里,村道24公里,危橋改造11座392延米工程;完成熊耳至湯河7公里、朱陽關至漂池7公里、鄉道015線上河至豫陝界8.2公里、花馬村蓮花池至冠雲山2.6公里、國道209線至高河原始森林8.6公里道路安保工程及路肩硬化工程;完成18公里縣道中修和17公里文明示範路創建工作。搶抓省政府實施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劃鄉村暢通工程的機遇,爭取一批農村公路項目,改善貧困深山區的通行條件。

搶抓機遇,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3月底前完成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二期)盧氏縣老灌河項目區、淇河項目區2015年度工程建設,4月底前完成潘河兩岔河堤防整修任務;爭取投資1900萬元的2016年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擬新建和改造飲水工程22處,解決10個鄉鎮3.7萬居民飲水不安全問題;爭取投資2400萬元的壩底河杜關鎮康家灣至鄭家灣段河道治理項目,完成治理河長4.8公里;爭取投資2588萬元、灌溉面積2.16萬畝的五小水利項目獲批立項;爭取年底完成全縣371處水利工程確權、頒證和小型水利工程體制改革省級驗收工作;編制盧氏縣洛河城區段綜合治理規劃,做好招商引資並組織實施。

強化服務,加快推進電力通信設施建設。計劃投資1.8億元用於電力設施建設,重點支持蒙華鐵路、中國黃金、北方公司等重點項目建設。大力推進通信基站建設,新建4G基站180個,在農村普及4G網絡,農村4G用戶達到10萬戶;建成三淅高速盧氏南段沿線12個基站,進一步提高全縣通信覆蓋率。

八、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線,全力建設美好家園

大力推進植樹造林。圍繞打造三門峽生態休閒城市戰略部署,以《盧氏縣生態建設提升工程五年規劃(2013—2017年)》為總綱,全面完成19萬畝的造林和撫育建設任務;繼續加大對重點集鎮、三淅、鄭盧高速公路沿線、國省道沿線、景區道路沿線的綠化力度,做好補植補造等後期管護工作,提高村組和居民庭院周邊、美麗鄉村試點村的綠化標準,着力打造盧氏經濟發展綠色版塊。

加強重點流域治理。加強水源區保護工作,重點改善洛河、老灌河、淇河、杜荊河水質,確保洛河大橋斷面水質達到二類水質標準,老灌河朱陽關斷面水質達到三類水質標準,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100%;搞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環境監管,強化水質監測預警,保障水源地水質安全;做好衛家磨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上游杜荊河流域水質保護工作。

搞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重點,強力推進鄉村清潔工程;繼續鞏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果,完善農村環保工作長效機制;紮實推進農村連片整治項目,加強對已驗收連片整治項目的運行管理,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紮實推進污染減排。進一步落實總量控制目標任務,加強對鄉鎮、部門的責任考核,將抓好污染減排與為企業服務有機結合;搞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廣泛推行清潔生產,建立環境應急管理機制,嚴防重金屬污染等突發事件。

加強生態縣創建。深化生態創建成果,繼續開展國家、省、市級生態鄉鎮和生態村的創建活動,深入抓好農村連片整治、規模化畜禽養殖工作,創建1個國家級生態鄉鎮、1個省級生態鄉鎮和37個市級生態村。

   九、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快关联产业高度融合

做大做強電子商務。強化規劃引領,高標準編制《盧氏縣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為「互聯網+」平台建設提供政策支持。大力催生跨區域、線上線下等信息消費,促進網絡消費。着力打造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保障農產品質量,上半年實現30家企業、電商加入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編織全縣農村電商網絡,新增電商村級站點80個;進一步完善電商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設3萬個端口,覆蓋農村18個鄉鎮300個行政村,實現城區無縫隙覆蓋。分批分層對電商從業人員進行培訓,確保全年培訓各類電商人才5000人(次)以上,打造一批新的電商龍頭企業和人才隊伍。

搞好「互聯網+」平台建設。結合我縣區域特點和產業優勢,建設「互聯網+社會公益服務」平台和「互聯網+產業創新」平台。「互聯網+社會公益服務」方面,以全縣各單位電子政務平台為基礎,重點選取醫療衛生、食品安全、智慧交通、公共安全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建設政府系統及相關部門與企業、群眾生活共享信息的互聯網平台,為企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提供便利。「互聯網+產業創新」方面,立足我縣特色農業、特色旅遊業等產業的創業需求,匯集我縣各類科技資源,引導傳統企業互聯網化,鼓勵個人在互聯網領域的創業;繼續做好電商示範企業和標杆企業認證工作。

加快各領域「互聯網+」融合創新。制定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加快旅遊、農業、醫療等傳統產業與互聯網的融合。「互聯網+旅遊」方面,建設豫西大峽谷等重點景區的遊客服務中心諮詢系統和自動售票系統,提供在線預約酒店、制定旅遊線路等服務,打造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智慧旅遊;「互聯網+農業」方面,全面對接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商平台,開拓農產品市場,改變以往農產品的傳統銷售模式,積極推動農產品在生產、流通、加工、儲運、銷售、服務等環節的互聯網化,逐步建立智慧農業系統;「互聯網+醫療」方面,提供在線預約診療、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進一步提高醫療的便捷程度和服務水平。

   十、以普惠共享为根本,切实增强人民福祉

發展社會事業。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是政府的忠實職責,今年必須統籌抓好省、市、縣確定的「十項民生工程」。啟動新一輪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實施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完成朱陽關等8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任務;繼續加快推進「全面改薄」(20)(2014—2018年)和「城鎮教育資源五年擴充計劃」項目規劃,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穩定農村教師隊伍,完成教育城域網建設並投入使用。加快朱陽關鎮衛生院醫技病房樓建設、獅子坪鄉衛生院病房樓擴建項目,6月底前投入使用;完成木桐鄉衛生院、徐家灣鄉衛生院病房樓建設、杜關鎮衛生院門診樓、瓦窯溝鄉衛生院病房樓改建和27個村衛生室建設項目;加快120急救指揮中心建設,年底前投入使用。持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加快文化大院建設;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繼續做好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加大科技培訓和科技下鄉力度,完成普及型培訓2萬人(次),提高型培訓3000人(次);以建設市縣級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為抓手,進一步提高我縣特色農業的科技示範水平,積極謀劃培育1—2個市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進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城鄉低保等保障體系建設,完成20.9萬餘張社會保障卡發放;完成文峪、湯河、官道口、沙河4鄉鎮敬老院改擴建項目,提升敬老院服務水平,集中供養率不低於47%;完善10個農村幸福院項目配套設施建設並投入使用;全面落實殘疾人政策,切實抓好殘疾人工作;落實政府救助網絡的最後兜底防線,實現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對象應保盡保,進一步提高救助水平;着力解決群眾增收、就業、就醫、住房、行路、飲水、養老等難題,編織好讓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的「安全網」,努力讓山區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加強社會治理。完善公共安全應急體系建設,妥善處理突發事件;加強信訪和調解工作,暢通訴求表達渠道,紮實推進信訪積案化解和矛盾糾紛排查,防止矛盾上行和激化。嚴密防範、依法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保持對違法犯罪打擊的高壓態勢,維護社會秩序。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深化安全領域專項整治,強化食品藥品安全保障,形成嚴密高效的安全監管體系,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抓好財貿金融工作。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完善稅收征管機制,加大重點稅源、重大項目稅收征管,堵塞征管漏洞,做到應收盡收。堅持政府投資與社會融資並舉,積極探索PPP、股權融資等合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各個領域。嚴格執行財政預算,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對民生、重點工程項目的財政支持。加強金融監管,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同時,全力做好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共青團、工商聯、工會、殘聯、人民防空、檔案史志等工作,推進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征程,我们必须加强能力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全力以赴加快发展。

加快建設創新型政府。推進政府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改進管理與服務方式,讓權力運行公開透明。進一步堅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與決心,以改革促發展,在發展中破解遇到的一切困難。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增強改革活力。在推進改革過程中,必須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注重統籌兼顧,確保各項改革不折不扣得到貫徹落實。

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踐行「三嚴三實」,深入開展「雙學一做」(21)學習教育,提高公職人員素質;弘揚「做官必須做事、做事絕不作秀」的務實作風,倡導說實話、干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堅決整治各類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現象,把「定了就要算,說了就要辦」的要求堅決落實。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推進政務公開和公共服務信息化。全面推行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做到優質高效服務。繼續深化行政效能提升活動,堅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困難矛盾多、群眾意見多、發展瓶頸多的地方解決難題,滿腔熱情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堅持依法治縣,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及時向人大、政協報告工作、通報情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堅持依法決策,強化執法監督,推行執法責任制,依法受理行政複議案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加快建設廉潔政府。按照「兩條例一準則」做事做人,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嚴格遵守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完善工程招投標監管、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建立源頭治腐「防火牆」「隔離帶」。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控「三公」經費支出,規範政府採購行為,全面推進公務用車改革,盡最大努力壓縮開支,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在政府過緊日子中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深化治庸問責,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讓廉潔從政成為政府公務人員的行為自覺。

各位代表!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全縣人民的信任和期盼,鞭策和激勵着我們勇往直前。讓我們在縣委的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鼓起幹勁抓發展,彎下腰來拔窮根,攜起手來奔小康,絕不辜負全縣人民和各位代表的期望,堅決打贏實現小康路上的脫貧攻堅戰!


《政府工作報告》名詞解釋


(1)「雙到雙包」:即單位到村、幹部到戶,包項目實施、包按時脫貧。

(2)「雨露計劃」:是國務院扶貧部門為全面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增強其就業和創業能力,通過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努力增加貧困農民收入,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從2005年起,針對貧困地區的青壯年農民、復員退伍士兵、村幹部和致富骨幹,開展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引導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3)「三品一標」:是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統稱。

(4)「六清三化四規範」:六清:清垃圾、清糞便、清污水、清路面、清廢墟、清亂象;三化:綠化、亮化、美化;四規範:規範設立各類專業市場,划行規市,管理有序;規範設立統一的門店標牌,達到整齊劃一;規範集鎮秩序,劃定擺攤紅線和停車位;規範農戶農資及生活物品擺放,房前屋後達到整潔有序。

(5)「十項民生工程」:縣委、縣政府確定今年要為全縣人民辦好包括城區道路建設項目、南水北調水源地六鄉鎮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運營工程;四鄉鎮衛生院和27個村衛生室項目;西城小學及幼兒園、六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項目;縣域電網改造工程;扶貧搬遷項目;四鄉鎮敬老院和10個農村幸福院建設項目;下黃葉至任家公路建設項目;城區結合部及國道、省道沿線村組科技防控建設項目;通信網絡建設;「三線一廊」等美麗鄉村重點項目建設。

(6)「溫暖工程」:是指從2013年起在全縣有條件的鄉鎮敬老院分期分批逐步安裝成套的冬季取暖設備。

(7)「一崗雙責」:是指領導幹部在本職崗位上,按照工作分工,在履行職責範圍管理和業務工作責任的同時,還必須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要求,切實履行好職責範圍黨風廉政建設和預防腐敗工作的責任。

(8)「三嚴三實」:即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9)「兩條例一準則」:即《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

(10)「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11)「54321」轉型發展戰略:「5」是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4」是明晰「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轉型發展示範城市、休閒文化城市四大戰略定位;「3」是優化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2」是着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中心城區轉型兩大突破;「1」是爭取提前一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

(12)「一業三化」:以旅遊業為抓手,推進特色新型城鎮化、特色新型工業化、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

(13)「五個一批」: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14)「三項養老保險」:即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基本失業保險 。

(15)「三項醫療保險」: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16)「五大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17)「六個精準」:即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18)「一體兩翼」:「一體」是指洛河城區段水體開發;「兩翼」是指加快老城區提升改造,實施南城區開發建設。

(19)「三線一廊」:縣城—橫澗碾盤—湯河、縣城—豫西大峽谷、縣城—雙龍灣景區和杜關—荊彰百里生態煙葉長廊。

(20)「全面改薄」:是指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

(21)「雙學一做」:即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