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7年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6年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作者:張曉燕
2018年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本作品收錄於《盧氏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7年4月24日在盧氏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十三屆人民政府工作回顧

縣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縣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1),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深入踐行「五大理念」(2),強力實施「九大行動」(3),持續強化「四項舉措」(4),突出以脫貧攻堅為重點的各項經濟工作,全力以赴穩增長保態勢、調結構促轉型、補短板惠民生,全縣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圓滿完成本屆政府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坚持科学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五年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截止2016年底,全县生产总值85.5亿元,年均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4亿元,年均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5亿元,年均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2亿元,年均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1元,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16元,年均增长12.4%。
  (二)坚持精准施策,脱贫攻坚扎实有效。深入落实“五个一批”(5)“六个精准”(6)措施,强化扶贫政策衔接。五年来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81亿元,是“十一五”期间8300万元的3.39倍;以水、电、路为主的贫困村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自来水普及率由71%提高到82%,通电率由85%提高到100%,通水泥路普及率由65%提高到91%。编制的《脱贫攻坚项目库》收录项目3062个,预计总投资394.8亿元。烟、菌等短平快产业,核桃、连翘等长效产业快速发展。以“阳光工程”(7)“雨露计划”(8)为依托,培训贫困劳动力2.25万人(次);年输出劳动力稳定在7.5万人(次),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积极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发放生态补偿金8850万元;对符合社会兜底的贫困户全部予以社会兜底,稳定实现脱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9)。健全驻村帮扶和社会扶贫机制,中央、省、市56个单位定点帮扶卢氏,累计落实帮扶资金3265万元。五年来,累计脱贫52678人,其中2016年11个贫困村有序退出、脱贫人口12047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5.47%下降到15.5%。大力实施易地搬迁,累计建设安置点56个,2016年规划建设的1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部主体完工,完成了年度搬迁安置任务,列入2017年的42个搬迁安置点已全部开工;卢氏县荣获2016年度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拉一把、站起来”的卢氏扶贫精神被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作了深度报道。
  (三)坚持三产融合,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稳中有进,第二产业转型提升,第三产业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果、牧、烟、菌、药”五大特色产业巩固壮大。2016年新栽植核桃11万亩,累计建成核桃示范基地57个,核桃总面积达到53万亩;发展特色水果5万亩,林果业产值超过5亿元。先后引进雏鹰农牧、昊豫实业、科尔沁集团、信念集团、北京德青源、三阳公司等畜牧业养殖项目,有效带动全县养殖业快速发展;家畜饲养量35万余头(只),家禽饲养量220万余只,畜牧业产值5亿元以上。烟叶面积年稳定在10万亩左右,税收7000万元以上。累计引进羊肚菌、蛹虫草等食用菌新品种6个,食用菌生产年稳定在1亿袋以上,产值8亿元以上。累计发展各类中药材人工种植12万亩,其中,连翘种植面积达2.5万亩,野生抚育10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中药材示范基地7个、珍稀名贵中药材种源保护及驯化基地5个;扶持成立中药材专业合作社67个。完成“三品一标”(10)认证4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2个、有机农产品5个、地理标志及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6个,商标持有量达328件,其中省级著名商标7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卢氏县成为河南省地理标志产品最多的一个县。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万人(次)。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4家,农业出口型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472家,家庭农场9家。完成土地流转面积9.25万亩;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全省先进,荣获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农田灌溉、饮水工程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解决17.7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改善灌溉面积3万亩;洛河城区段综合治理项目动工兴建。五年来,我县被陆续授予全国优秀食用菌主产基地县、“全国优秀香菇出口基地县”、全国优秀食用菌工作创新奖等荣誉;卢氏鸡绿壳蛋荣获河南省最具特色十大地理标志产品、卢氏核桃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卢氏黑木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及生态原产地保护双认证,并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延期保护”复核。旅游及服务产业蓬勃发展。完成《卢氏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24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创建豫西大峡谷、双龙湾4A级景区2个,熊耳山、大鲵湾、红石谷·樱桃沟等景区开发建设顺利推进,实施了南山大型亮化等一批提升品位的旅游项目;建成横涧淤泥河桑葚采摘园、东明凤凰山猕猴桃观光园等一批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园;举办以豫西大峡谷全国双胞胎漂流大赛为代表的一系列节庆赛事活动,旅游影响力显著提升,“自由山水、清清卢氏”旅游品牌初步形成,荣获“第20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十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美丽中国·生态旅游十佳示范县”等称号,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6年接待游客6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5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2.85倍、5.09倍。商贸物流业迅速发展,全县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2444户,全县物流业达到9家;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共发展电商企业和合作社62家、个体网店1064个、电商实体企业35个,交易额累计达5.24亿元,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坚持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累计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7个,总投资达184.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家,工业总产值60.7亿元,累计增长9.2%。投资40亿元的中金集团中原矿业公司夜长坪钼矿开发、投资19.3亿元的三门峡莘原制药有限公司异地扩建及中药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夜长坪矿区钼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钼钨综合回收选矿实验等科研项目实现突破,钼回收率由50.15%提高至70.17%。加快产业集聚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华夏路、扁鹊路、熊耳路等7条共7.4公里的道路投入使用,建成区面积达到3.05平方公里,累计入驻项目39个,建成投产33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税收1亿元。
  (四)坚持基础先行,城乡面貌大为改观。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人居软环境和投资硬环境不断改善。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实施了一大批路桥项目,其中,蒙西至华中铁路卢氏段全线开工,三淅、郑卢高速公路卢氏段通车运营,栾(川)卢(氏)、卢(氏)洛(南)高速公路列入全省公路网规划并即将实施。完成国道209线城区段、国道209线县城至五里川段改建工程,国道344线河口至官坡至豫陕界改建工程正在实施。城区洛河大桥建成投入使用;城西客运站正在建设,开通了城市公交。截至目前,258个行政村通班车,群众出行更加便捷。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9.3亿元,用于国省道、农村公路和旅游公路建设,全县通车总里程达到3243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75.3公里,初步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全县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色城镇加快发展。五年来,投入资金3534.4万元,建成文化路、桃花谷北路等10条城区道路5.3公里;持续拉大城市框架,先后完成卢园广场、鸿泰梧桐郡、金色华庭、第二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城市建设项目,城区面积由7平方公里扩大到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9.14%提高到35.75%。总投资16.9亿元的特色商业区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三城联创”(11)活动扎实开展,开展了“整洁卢氏、清洁家园”、文明志愿者服务、市容秩序整治等系列活动,全县整体面貌得到极大提升,省级卫生县城通过复审验收并授牌,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城市通过考评验收并命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县政府与河南豫资公司签署了21亿元的投融资项目,城市融资建设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抓好安居工程建设,累计完成危房改造7944户,完成棚户区改造806套,建成公租房1419套,城镇住房困难群体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电力通讯保障坚强有力。电力建设投资总额达到2.7亿元,共完成16个批次电网建设工程,新建改造35千伏变电站3座。新建4G基站504个,实现19个乡镇政府所在地、国省道沿线及景区移动信号基本覆盖。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成功创建9个省级生态乡镇、35个省级生态村,跻身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县,荣获“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搞好生态林建设,累计造林7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9.3%,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县。推进洛河、淇河、杜荆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整治,洛河大桥、老灌河朱阳关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100%;搞好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342天。统筹推进以官道口镇新坪村、横涧乡淤泥河村等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2个,文峪乡庙沟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三线一廊”(12)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深入推进,62%以上的行政村基本达到人居环境达标村,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先进县”。
  (五)坚持民生为本,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统筹发展社会事业,重点民生实事全面落实。五年来累计完成民生领域投入7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7%。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万人次、7.4万人次、20.1万人次、10.3万人次、5.5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5.1%。就业创业工作保障有力,新增城镇就业3923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25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449个,发放岗位补贴991.2万元和社保补贴675.3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854万元,财政贴息2569万元,扶持5483人创业,带动20467人就业。新建、改建敬老院14个,建成29个农村幸福院,实施19个乡镇敬老院的“温暖工程”(13);严格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军政军民关系融洽,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县“五连冠”。教育事业更加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工作全面启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中招成绩连续五年位于全市前列,高招录取和考入名校人数逐年攀升;累计投入教育建设资金3.3亿元,新建瓦窑沟中心小学等13所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0所、乡镇幼儿园14所,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7所、农村教学点45个;总投资5000万元的西城小学及幼儿园项目即将竣工,秋季可实现招生;总投资5000余万元的城东小学及幼儿园项目开工建设,年底前可完工;落实“两免一补”(14)资金2.3亿元,惠及农村学生4.1万人(次)。卫生条件更加完善。完成县医院住院大楼、县妇幼保健院异地搬迁、9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177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等重点项目建设,县中医院异地新建等项目顺利推进;全面落实二孩政策,连续五年荣获“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县”;在新一轮“国优县”创建活动中,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文化科技更加繁荣。新建14个乡镇文化站、352个农家书屋,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城隍庙成功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争取城隍庙维修资金1019万元;投资970万元的31个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七个一”标准(15);官道口史家大院等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获批;智慧卢氏手机台建成开播。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我县第一个矿产资源领域院地合作科研示范基地暨院士工作站,近年来已经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地热资源开发、主要矿区成矿规律研究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社会大局更加稳定。强化社会治理,推行群众信访工作“三集中一周清”(16)工作法,持续强化源头预防和治理,化解信访积案,“阳光信访、法制信访、责任信访”深入推进。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党委、政府“信访工作责任制先进县”。建成城区科技防控工程,“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满意度逐年上升,2016年全县公众安全感位居全省158个县(市、区)中第22名,政法机关执法满意度位居全省第80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集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降”,县内无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六)坚持改革创新,动力活力竞相迸发。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由原来的30个政府工作部门合并调整为现在的25个。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0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70项,合并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3 项。深化简政放权便民服务,取消前置审批条件67个,减少审批环节82个,压缩审批时间864个工作日,平均每项压减5.5个工作日,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财税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和金融机构改革取得新突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营改增”(17)试点有序推进。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乡村两级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利率销售,药品销售实现同配送、同价格。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实现土地、房产、林地资源共享。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果树经济林确权登记颁证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中金集团、锦江集团、陕西秦华天然气等战略投资者落户卢氏,累计招商引资399.9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65亿元,出口创汇总额完成1.42亿美元。
  (七)坚持勤政务实,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五年来,认真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18)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19)学习教育等活动,党员干部受到教育,“四风”问题得到解决,为民务实清廉政府形象显著提升。认真落实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审计监督,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57个,政府基本建设项目审计622个。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全民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县委各项决策,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批评意见建议362件、政协委员提案449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较2011年下降31.6%。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砥砺奋进,五年的积极探索,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从县情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选准主攻方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必须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千方百计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夯实发展基础;必须坚持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必须坚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社会事业和城乡产业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活力;必须坚持共建共享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改进工作作风,持之以恒抓作风转变,努力营造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诚实守信的商业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形成心齐劲足、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小,缺少大項目帶動,加快發展的動力不足;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工業企業規模較小,競爭力不強,聚集效應不明顯;二是城鄉基礎設施相對滯後,新型城鎮化進程緩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依然存在;三是農村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四是有些改革舉措落實不到位、少數幹部不學習、能力不足、攬權弄權,工作效率不高,不作為、亂作為和群眾辦事難的現象仍然存在。各位代表,政府要始終以民之所願為施政所向,下更大力氣和更大決心解決問題不足,決不辜負全縣人民的重託。


二、今後五年工作總體要求


今後五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縱觀當前國內外形勢,總體仍處在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縣第十二次黨代會對未來五年工作進行了科學謀劃,全縣上下要把握總要求、打好攻堅戰,在新的起點上推動經濟社會轉型提升跨越發展。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中央、省市各項戰略部署和推進經濟工作決策要求,增強「四個意識」、自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切實把縣十二次黨代會繪製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縣工作大局,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轉型提升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加強黨的建設為根本保障,紮實推進「九大行動」,有效強化「四項舉措」,統籌抓好精準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改革開放、民生建設,同心同德、奮力拼搏,鞏固提升青山綠水好空氣的自然好生態、整潔暢通有秩序的社會好生態、向上向善新風尚的人文好生態、風清氣正敢擔當的政治好生態,努力建設平安和諧富裕美麗新盧氏。

主要預期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產業結構更趨合理。2019年全縣脫貧摘帽,2020年與全國人民同步邁入小康。

今後五年,着力推進「六大重點」任務:

    ——着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构建“三位一体”(20)扶贫格局,贯彻落实“六个精准”,推动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19年全县脱贫摘帽。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21)产业扶贫模式,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和兜底保障等工作,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稳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让贫困人口共享小康生活。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再造发展新势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创新驱动,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动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商贸物流中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现代化发展,打造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产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加速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围绕打造中西部知名旅游目的地、生态宜居山水城市目标,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坚持科学规划与开发建设并举、管理提升与形象建设同步,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承载功能,彰显文化特色,吸引人口聚集,加快老城区、西城区、洛河南岸区、重点镇、特色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2021年,城区品位不断提升、框架拉大,城镇化率达到46.5%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让卢氏家园有品位、有滋味、有韵味。
    ——着力推进重大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支撑能力。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物流场站、危桥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断头路”,疏通“瓶颈路”。加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善城乡水利设施。推动县城管道天然气全覆盖。全面推进“智慧城市”(22)建设,实施“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深化与三门峡移动公司签署的“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内容,完善卢氏通信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农业、城市管理等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技术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方便、快捷的人居环境。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提升环境优势。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卢氏”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生态新格局,构建城镇村庄风景如画、河流小溪清澈如镜、沿路沿渠林带如网、山头坡面森林如屏的生态体系,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强力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继续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到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71.2%以上。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打造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美丽卢氏。
    ——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保障,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坚持“共享”发展,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原则,加大投入,提标扩面增项,创新服务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成功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发展卫生事业,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发展多元化医疗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和商业健康保险等。


三、2017年主要工作任務


2017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之年,我們必須以脫貧攻堅的決戰年、項目推進的突破年、城鎮建設的提速年、民生改善的實效年、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化年為引領,以必勝的信心開好局、起好步。圍繞以上要求,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2.2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易地搬遷建設工程大頭落地。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和諧穩定等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2017年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

(一)圍繞精準扶貧,奮力推進脫貧攻堅

圍繞「轉、扶、搬、保、救」五條路徑,精準施策,精準發力,精準脫貧,再掀脫貧攻堅新高潮。

着力完善扶貧機制。健全責任機制,逐級傳導壓力,釋放政策活力,激發內生動力。壓實脫貧攻堅責任,落實「雙到雙包」(23)制度,加強對口差別化幫扶措施,切實增強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有機結合的整體效果。完善脫貧攻堅考核機制,縣級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以上資金,對脫貧攻堅考核中工作突出的先進鄉鎮、先進貧困村、先進人員進行獎勵;加強政策宣傳,堅持黨建引領,突出典型帶動,強化督導檢查,狠抓責任落實,讓貧困戶戶戶有人幫,不脫貧不脫鈎。

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堅持長短結合、大小結合、引扶結合,以市場為導向,突出抓好「果、牧、煙、菌、藥」五大特色產業建設,既注重培育投資少、見效快的產業項目,又要兼顧發展核桃、水果等周期較長、長期受益的產業;在引導貧困戶擴大種養規模、發展種養業的同時,因地因戶制宜,支持有條件的家庭從事發展農產品流通、加工、電商、光伏等產業;鼓勵採取大戶帶動、加入專業合作社等途徑,扶持貧困戶直接發展高效農業產業。

紮實推進易地搬遷。完成4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工程建設任務和年度5679戶20108人的搬遷任務,確保全縣「十三五」期間易地搬遷建設任務大頭落地。堅持易地搬遷與發展產業同規劃、同實施、同檢查、同落實,引導搬遷群眾從事勞務輸出和第三產業;創新方式方法,認真研究搬遷後續社會管理方式,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努力打造群眾安居樂業的溫馨家園。

持續強化保障扶貧。加快轉移扶貧。加快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建立和完善與輸入地的勞務對接機制,建好轉移就業信息服務系統,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創業、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政策扶持,全年貧困人口技能培訓2000人以上,雨露計劃培訓2400人以上、轉移就業貧困家庭勞動力1.4萬人以上,人均年收入2萬元以上。實施文化扶貧。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文化活動室、農村書屋及宣傳、教育、健身為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抓好文化惠民和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加強國家和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等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傳統村落、文化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建設一批特色文化村。推進教育扶貧。認真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補助、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營養改善計劃、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建檔立卡貧困戶高中生免學費等政策,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全覆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抓好健康扶貧。多措並舉抓好精準醫療健康扶貧,爭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7%、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建立「四種醫療保障體系」(24),解決因病致貧返貧問題。探索金融扶貧新模式。創新扶貧投融資機制和模式,設立風險補償基金,通過「三權抵押」(25)、政策性擔保、保險等進行增信融資,擴大信貸規模,構建多元化精準扶貧金融服務體系,創建全省金融扶貧示範區,破解脫貧攻堅資金難題。認真落實《盧氏縣金融扶貧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盧氏縣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方案》,切實增強金融扶貧效果。積極發展扶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完善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台,盤活農村生產要素,提升農村利用產權要素融資能力。

(二)加快產業培育,全力推進三產融合

大力實施特色產業強縣富民行動和質量強縣戰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推進三產融合,實現農業、工業、服務業協調發展。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樹立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產品質效,不斷夯實農業現代化基礎。打造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糧食產量穩定在1億公斤以上;繼續強化核桃等傳統產業的發展,新發展核桃7萬畝,種植獼猴桃等特色水果3萬畝;以創建「現代生態畜牧業示範縣」等為目標,不斷提升以科爾沁肉牛養殖和牛肉深加工、河南昊豫盧氏雞養殖和深加工、河南信念集團葉氏生態豬養殖、北京德青源金雞產業為代表的畜產品規模化養殖水平,提高畜牧業效益和影響力。加快推進現代煙草業發展,重點打造杜荊百里生態長廊,穩定煙葉面積,實現產值3億元,稅收6600萬元以上;推進羊肚菌等食用菌產業化發展,建成現代化食用菌產業園1個,標準化生產基地10個;繼續擴大連翹等中藥材種植基地,新發展連翹種植10萬畝,鞏固野生撫育10萬畝,連翹總面積達到42萬畝;認真實施「菜籃子」工程(26),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建成蔬菜大棚1000個;抓好中蜂養殖,提升產品質量,規模達到1萬箱並達到國標級。加強農產品註冊商標保護和地理標誌產品申報,抓好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搞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放活土地經營權,引導鼓勵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動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發展壯大。申報市級龍頭企業2家、合作社3家、家庭農場2家、農業示範園區2家以上。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打造一支新型農民職業隊伍。抓好質量體系建設。穩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教育生產經營者誠實守信,努力提高盧氏蜂蜜、香菇等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打造盧氏農產品質量品牌,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消費安全。

做大做強工業。以現代科技為依託,大力發展工業龍頭企業,拉長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工業效益。加快集聚區建設。啟動產業集聚區規劃修訂、擴展及土地報批,將南北兩區在原規劃基礎上向東擴增3平方公里。建成熊耳路,開工建設澗西路、王村路、虎山東路、火炎南路,同步實施配套設施。全年新入駐億元以上企業6家,培育壯大省內同行業龍頭企業2-3家,確保工業增加值增長15%—20%左右,確保稅收穩定增長。推動工業項目建設。對確定的12個工業項目,逐級落實責任,強力有效推進,按照計劃節點實施。加快三門峽莘原製藥有限公司異地擴建及中藥物流園、光伏電站、中金集團夜長坪2.3萬噸鉬選廠改擴建等在建項目建設;抓緊對接凱迪生物發電、景德鎮風益高分子石英石及大理石產業鏈等9個意向簽約項目,力爭正式簽約,確保落地;抓好年產15萬噸納米碳酸鈣、河北以嶺藥業連翹深加工、鉀長石生產農用肥等16個前期項目,儘快確定投資主體。抓好工業經濟運行。抓好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的經濟運行分析,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強化要素保障,積極幫助重點企業開拓市場。

推進全域旅遊。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目標,完善規劃體系,打造精品,加快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高標準規劃。完成盧氏縣全域旅遊規劃編制工作,7月底前完成評審。啟動10條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建設,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完善沿線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做好沿線房屋改造、環境整治等工作。加快景區提質。全力加快紅石谷·櫻桃溝景區3A創建工作和豫西大峽谷景區、雙龍灣景區優化提升工程;加快大鯢灣生態旅遊區、冠雲山景區建設,「十一」試營業;統籌推進湯河裸浴溫泉度假區以及各休閒農業觀光園建設;抓好朱陽關民國小鎮生態旅遊區等項目招商工作。豐富旅遊業態。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農業、旅遊+養老、旅遊+現代服務等產業,加快民俗體驗、休閒度假等新興業態發展,滿足遊客多樣化需求。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完善縣內旅遊交通體系,加快推進旅遊道路提檔升級,確保交通通達、景觀優美、配套完善;開通景區旅遊巴士;做好旅遊驛站、旅遊廁所、停車場、標識體系建設;積極鼓勵發展快捷酒店、農家賓館、特色主題酒店和自駕營地等,實現旅遊住宿接待多元化,提高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搞好旅遊營銷。採取多種方式,創新營銷手段,深耕省內客源市場,拓展晉陝鄂冀客源市場,挖掘京津魯皖等客源市場,全方位整合線上線下營銷渠道,強化宣傳推介,刺激旅遊消費;舉辦第三屆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旅遊文化節、雙胞胎漂流大賽等節慶賽事活動,不斷提升旅遊人氣,全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以上,旅遊總收入3.5億元以上。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信息諮詢、金融保險、餐飲、住宿、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娛樂、養老、社區服務、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等現代服務業,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水平。

(三)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補齊短板

按照統籌規劃的原則,大力實施基礎設施提升行動,全面抓好交通、水利、電力等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加快交通發展。以開展「交通行業精準扶貧」為契機,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網絡,構建外聯內暢、高效便捷的交通路網。推進重大交通項目建設。繼續做好蒙華鐵路的協調服務工作,加快推進欒(川)盧(氏)、盧(氏)洛(南)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爭取欒(川)盧(氏)高速年底前開工;啟動西城區高速公路引線擴建工程。加快國道344線河口至官坡至豫陝界改建工程,高標準完成黃村橋至漁塘溝、杜關馬院至縣城2條公路建設。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建設縣鄉公路164.4公里、村道275公里、自然村道路278公里,實施安全隱患路段整治25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1646延米。完成39個行政村新開通班車任務。開工建設城西客運站,新開通1條城市公交線路和重點景區專線班車。

加快水利建設。加快雞灣水庫前期工作;在18個鄉鎮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實施壩底河杜關康家灣至鄭家灣段、卜象河橫澗代家段等河道治理工程,新建堤防19公里,保障3個鄉鎮8個行政村8800餘人的汛期安全。

搞好能源和通信建設。搞好電力升級改造,開工建設220千伏盧氏變、110千伏葦園變(雞冠山),新建和改造35千伏、10千伏及400伏電網線路;積極發展新能源,加快推進光伏扶貧項目,開工建設河南國能50兆湯河朱陽關風電場、中電投和大唐190兆崤山嶺風電場、中電投92兆官坡獅子坪風電場等工程。新建4G基站371個,實現352個行政村寬帶全覆蓋;對三淅高速、鄭盧高速、蒙華鐵路、國省道沿線、景區、鄉村主幹道,以及超過10戶以上的村組進行4G網絡優化提升;進一步做好通訊設施保護工作,切實保障通訊秩序。

(四)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統籌推進城鄉建設

以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為抓手,以新型城鎮化提速行動為動力,統籌推進城鎮化提質擴容,加快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高標準規劃。完成《盧氏縣城鄉總體規劃(2016-2030)》的評審報批及城市風貌設計編制工作。聘請優秀規劃設計單位,以西城區、洛河南岸區、洛河景觀帶、火車站站前廣場等區域為重點,分區編制城市設計,實現與總體規劃相互補充,進一步強化城市建設的指導和管控。完成相關鄉鎮的總體規劃修編報批。

高質量建設。全面實施西城區、洛河北岸老城區、洛河南岸區「三大片區」建設。總投資16.9億元的特色商業區中南區商業房、安置房建築主體基本建成,啟動北區開發;對莘源東路、迎賓路、新建路等4條道路實施提升改造;持續完善綠地、公廁、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強力推進總投資21.6億元的農資市場、張麻村等5處棚戶區改造工程;全面實施占地30畝的專業市場項目;重點做好2017年退出貧困村的危房改造任務;加快集聚區配套設施建設,鋪設區內污水管網,第二污水處理廠投入運營;啟動洛河南岸區投資4億元的18條道路、投資6億元的火車站站前廣場建設項目;抓好總投資22億元的西城區、產業集聚區、洛河南岸土地一級整理工作,持續抓好宅基地整治復墾工作。堅持規劃引領、明確產業定位,加快朱陽關、官道口、官坡、五里川、湯河、獅子坪等6個特色小鎮建設,爭取納入國家「千企千鎮」工程(27)政策支持。

高水平管理。圍繞建設「智慧城市」目標,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實現聯網運行,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建立城市管理協調機制,探索提高城市管理執法和服務水平。深入推進「三城聯創」工作,鞏固提升省級衛生縣城創建成果,完善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公共衛生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達到國家標準,衝刺國家衛生縣城;加強宣傳教育,提升文明素質,對照測評體系抓達標,爭創省級文明縣城;統籌規劃,抓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點的建設與提升,形成精品線路,衝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堅持為民取向、問題導向,實行城鄉聯動、同創共建,力爭全面完成各項創建任務,實現「城市更美麗,生活更美好」的創建願景。

高效率運營。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放開城市開發建設市場,嚴格競標企業准入條件和資格審查,引進大企業、大集團投資參與我縣城市建設;進一步整頓和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加強對「爛尾樓」等停工待建工程的整治工作,盤活開發建設資源,規範城市建設與管理。完善城市國有土地招拍掛制度,通過競標實現土地溢價增長,提高土地收益;建立健全公共財政和國有資本投資項目的招投標制度,降低建設成本,提高投資效益和建設質量。

(五)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持續推進生態建設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天蓝地绿·生态涵养行动,抓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強生態保護。落實生態保護政策。狠抓森林防火和天然林保護,維護全縣森林資源安全。嚴禁砍伐天然林,嚴格保護455.4萬畝森林資源;繼續落實國家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加強水源地水質保護。搞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格落實飲用水源保護區管理責任,開展水污染聯防聯控,嚴厲查處農村面源污染,解決好水生態問題;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環境監管和杜荊河流域水質保護工作;深入做好洛河、老灌河等重點河流的水質改善,洛河大橋、老灌河朱陽關斷面水質達到三類水質標準,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100%。搞好鄉村清潔。抓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規模化畜禽養殖等工作,對「人居環境整治」「改廁改水」「交通建設」等項目進行捆綁和整合,以點帶面,完成24個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切實提升全縣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水平;完成朱陽關鎮、雙槐樹鄉等6個鄉鎮的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以及五里川鎮垃圾填埋場、湯河等3個鄉鎮的垃圾中轉站修復工作並儘快投用。

加強生態治理。以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為突破口,以精準扶貧為契機,健全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推進環境保護治理。守住耕地紅線。對劃定的永久性基本農田,實行嚴格的保護措施,堅決守住53.12萬畝耕地紅線,完成標準化農田改造3萬畝。開展河道綜合整治。實施疏浚清淤、清障保潔、打壩護岸等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完成河道清淤清障51處329萬餘方,提高河道整治成效;建設護堤181處173.31千米,恢復耕地2691畝,新造耕地810畝,使河道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嚴格礦產資源管理。實施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許可制度,大力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採專項整治,堅決維護縣境內正常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

   加强生态监管。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重点开展扬尘污染治理、县城建成区餐饮油烟治理、燃煤锅炉拆改、燃煤散烧管控、黄标车淘汰、秸秆禁烧、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和烟花爆竹禁燃禁售等工作。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对空气质量恶化、应对不力的,坚决问责;通过努力,使全县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107微克以下,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65微克以下,全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合理区间。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对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新能源的利用推广,进一步减少污染。强化防灾减灾。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队伍建设、防汛演练、火源管理及地质灾害排查,提高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強生態創建。推進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建設,爭取國開行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完成15.1萬畝的林業生態建設任務;啟動南山北坡森林景觀提升和三淅、鄭盧高速及209國道可視範圍內2.7萬畝綠化提升工程。開展國家、省、市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創建,創省級生態鄉鎮1個、省級生態村3個、市級生態村4個。

(六)加快推進民生事業,着力增強人民福祉

大力實施公共服務上水平行動和「民生改善實效年」活動,努力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認真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圍繞群眾最關心、最受益、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對今年確定的十件民生實事,要一項一項加快落實,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和獲得感。一是15個鄉鎮42個集中安置點的搬遷房建設大頭落地,並完成配套設施建設;二是通過「河南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先進縣」驗收;三是完成全縣各鄉鎮所有河道疏浚治理任務,基本建成洛河城區段綜合治理一期示範段工程;四是實現行政村村村通路、通車、通郵、通移動信號;五是在18個鄉鎮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解決52個貧困村和31個安置點的人畜飲水問題;六是建成西城區靖華西路、西苑路、洛河路和莘源西路,打通城區「斷頭路」,建設迎賓路洛河大橋,開工建設洛河南岸路網工程;七是進一步提升縣城、產業集聚區、8個鄉鎮、40個易地搬遷安置點及59個貧困村輸電能力;八是縣醫院二級甲等醫院創建工作達標驗收;加快中醫院易地建設等工程;九是建成專業市場,解決城區蔬菜、瓜果攤販占道經營問題;十是實施城區、鄉鎮、旅遊景區、國省道及「三線一廊」沿線公廁建設和改造工程。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西城小學、西城幼兒園、清華園學校建設,實現秋季招生;完成54個脫貧村學校升級改造和4個幼兒園續建任務。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高招本科上線率、中招質量、小學教學質量繼續保持全市領先位次。全面提升醫療水平。啟動縣婦女兒童健康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控綜合樓2個項目;6月底前120急救指揮中心建成投用。統籌發展文化科技事業。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內涵,積極搜集、整理、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發展軟實力;全面啟動省級文化先進縣創建工作,分解任務,狠抓落實,提高創建成果;做好「文化惠民」工程,圓滿完成送戲下鄉410場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任務;全年開展群眾文化活動24場(次)以上;持續實施「兩館一站」(28)免費開放工作;完成紅二十五軍舊址和清真寺二期工程維修驗收,實施好城隍廟維修項目;建成65個村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繼續辦好農業科技視頻,完成普及型科技培訓2萬人,提高型培訓3000人;爭創1—2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抓好2個科普示範鄉鎮、4個示範村、2個示範農技協會培育,積極創建省級科普示範縣。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擴大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提高補助標準。全面實施社會保障脫貧,將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規定程序納入低保範圍;落實殘疾人補貼政策,積極謀劃縣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對24個地質災害隱患點228戶804人實施整體搬遷;加快康樂養老中心項目建設,年底前主體竣工。紮實落實擁軍優屬政策,爭創「省級雙擁模範縣六連冠」。嚴格落實移民扶持政策,足額及時發放移民直補資金。強化勞務對接,確保全縣貧困家庭有勞動能力人員至少有1人轉移就業,穩定輸出7.5萬人次以上。加強社會救助、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村「三留守」(29)人員關愛服務和困境兒童保障,使人民群眾遇急有助、遇困有幫,讓社會充滿關愛和溫暖。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法制卢氏·平安和谐行动,强化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创新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一村一警”(30)建设,加强城区街面和社会面防控,健全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完善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继续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畅通信访渠道,有效预防和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做好第九届村委会换届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强化文明城市思想道德内涵建设,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教育,持续搞好“道德大讲堂”活动,深化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发掘、充分发挥区域文化的历史积淀,注重以文育人、以文润心,凝聚社会正能量,倡导时代新风尚,积极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促进文明道德之花在卢氏大地璀璨绽放。

同時,繼續做好工商聯、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老齡、檔案史志等工作,推動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七)實施創新驅動,全面推進改革創新

堅持創新發展,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把有利於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改革舉措往前排,找准改革着力點、突破口,持續釋放改革紅利。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抓好投融資體制改革,積極有效推進PPP合作模式,加大投融資平台建設,搞好國有資產整合、管理,降低融資成本,破解融資難題。穩步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創新農村產權抵押貸款和融資擔保模式。深化醫藥衛生體制、城市管理體制、集體林權、供銷、文化體制、公務用車制度等領域改革。完成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政府機關工作人員輪崗制度,紮實做好今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彌補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短缺問題。

提升財政保障能力。增加收入。挖掘增收潛力,大力支持新產業、新項目建設,培植新財源;強化稅收征管和非稅收入管理,做好重點行業、企業等稅源服務和監控,實現均衡入庫,保持財政高效優質運行。優化支出。資金優先向基層、弱勢群體、社會事業傾斜,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勤儉節約,嚴格控制和壓縮行政支出經費,增強政府預算透明度。爭取支持。認真研究上級政策、資金、項目取向,組織項目資金申報,爭取上級更多財力支持,年內爭取上級項目資金同比增長10%以上。

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建立指向准、动态化的项目库,以大员招商、坐地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为手段,切实做好精准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省外到位资金增速达到7%、力争10%。抓住证监会支持贫困县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等优惠政策机遇,围绕拟上市企业、企业股权融资类、债券融资等进行重点招商,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盧氏正處於奮力崛起、脫貧攻堅的關鍵期,必須主動加壓、提升標杆,全面加強自身建設,樹立忠誠擔當、規範高效、務實廉潔的良好形象,努力建設組織放心、人民滿意的政府。

   树牢四个意识,建设对党绝对忠诚的政府。坚持县政府党组理论学习和民主生活会制度,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两条例一准则”(31),严明纪律、严守规矩,把对党绝对忠诚落实到为民服务、干事创业上。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行為規範的法治政府。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健全「兩單」(32)制度,落實行政執法責任,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完善重大事項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規範政府依法決策程序。認真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支持政協參政議政,虛心聽取和採納意見建議。創新人大代表意見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理機制,努力提高辦理質量。

強化責任擔當,建設思想解放的有為政府。堅持人民利益至上,面對矛盾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以「釘釘子」精神將工作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克服僵化保守思想,打破條條框框約束,把創新貫穿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各環節,勇於推陳出新,探索新路子、形成新觀念、提出新方案,全力解決改革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評議評價機制,為勇於擔當者擔當,為敢於負責者負責,讓擔當者「無牽掛」,使負責者「有褒獎」,大力營造擔當可貴、負責光榮的政治生態。

提升工作效率,建設勤政為民的高效政府。強力推進「效能革命」,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堅決披荊斬棘向前推進。全面實行清單管理制度,制定完善部門權利和責任清單,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緊緊圍繞縣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十三五」規劃、政府任期目標和年度重點工作,完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推行重點工作限時辦結、通報公示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各項決策和既定事項在規定時限內全面落實。強化政府誠信意識,堅決兌現政府各項承諾。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加強政府門戶網站、縣長信箱管理,暢通群眾參政議政渠道;對群眾關注和期盼的事,做一件成一件,做到早謀早為、善做善成,以政府的「效能指數」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全面從嚴治政,建設風清氣正的廉潔政府。堅持底線思維,嚴格落實黨風廉潔建設主體責任,切實加強政府系統反腐倡廉建設。主動深化政務公開,深入推進村務公開,突出抓好「三公」經費管理、公共資源配置、重大項目建設等信息公開,切實做好土地招拍掛、工程招投標等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和關鍵環節,完善例行發布、應急發布、政策解讀機制,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紮緊織密制度的籠子,從源頭上預防腐敗行為發生,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堅定不移懲治腐敗;嚴格落實「六要六不准」規定,持續加強作風建設,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發展全憑實幹,奮鬥成就夢想。讓我們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凝心聚力、真抓實幹,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建設平安和諧富裕美麗新盧氏、決勝全面小康而不懈奮鬥,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政府工作報告》名詞解釋


(1)「四個意識」: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2)「五大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3)「九大行動」:即特色產業強縣富民行動、基礎設施提升行動、公共服務上水平行動、新型城鎮化提速行動、產業集聚區上台階行動、春風化雨·文化惠民行動、築巢引鳳·人才強縣行動、天藍地綠·生態涵養行動、法治盧氏·平安和諧行動。

(4)「四項舉措」:即抓好招商引資,加快項目建設,優化發展環境,開展「三城聯創」。

(5)「五個一批」: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6)「六個精準」:即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7)「陽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財政支持,主要在糧食主產區、勞動力主要輸出地區、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開展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領域就業前的示範項目。

(8)「雨露計劃」:是國務院扶貧部門為全面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增強其就業和創業能力,通過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努力增加貧困農民收入,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從2005年起,針對貧困地區的青壯年農民、復員退伍士兵、村幹部和致富骨幹,開展的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引導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9)「兩不愁、三保障」:即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10)「三品一標」:是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的統稱。

(11)「三城聯創」:即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和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12)「三線一廊」:即縣城—橫澗碾盤—湯河、縣城—豫西大峽谷、縣城—雙龍灣景區和杜關—荊彰百里生態煙葉長廊。

(13)「溫暖工程」:是指從2013年起在全縣有條件的鄉鎮敬老院分期分批逐步安裝成套的冬季取暖設備。

(14)「兩免一補」:兩免即免學雜費、免書費;一補即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補助。

(15)「七個一」標準:指的是行政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具體指一個1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一個9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室,一個簡易舞台,一個宣傳欄,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廣播器材,一套體育器材。

(16)「三集中一周清」:是2013年以來,全縣各鄉鎮及縣直各單位在群眾信訪工作中推行的「周一集中排查,集中研究化解方案;周三集中督辦,集中為民服務;周五集中回訪群眾,徵求意見,鞏固成果;每周回頭看,自查總結,做清一周工作」信訪工作新機制。

(17)「營改增」:即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

(18)「三嚴三實」:即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19)「兩學一做」:即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

(20)「三位一體」:即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共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21)「一村一品」「一村一業」: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以村為基本單位,按照市場需求,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通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使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

(22)「智慧城市」:就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其實質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

(23)「雙到雙包」:即單位到村、幹部到戶,包項目實施、包按時脫貧。

(24)「四種醫療保障體系」:即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大病醫療保障、困難群眾補充醫療保障、基本醫療保障。

(25)「三權抵押」: 指以農村居民住房所有權、林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等「三權」來抵押融資。

(26)「菜籃子」工程:是為緩解我國副食品供應偏緊的矛盾,農業部於1988年提出建設「菜籃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產和蔬菜生產基地及良種繁育、飼料加工等服務體系,以保證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吃。 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籃子工程」重點解決了市場供應短缺問題。「菜籃子」產品持續快速增長,從根本上扭轉了我國副食品供應長期短缺的局面。除奶類和水果外,其餘「菜籃子」產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達到或超過世界人均水平。

(27)「千企千鎮」工程:是指根據「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新型小(城)鎮創建模式,搭建小(城)鎮與企業主體有效對接平台,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促進鎮企融合發展、共同成長。

(28)「兩館一站」:即圖書館、人民文化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

(29)「三留守」:即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

(30)「一村一警」:即在農村,5至8個行政村建1個警務室或每個派出所至少建2個警務室,每個警務室配備1名專職社區民警,輻射管理周邊行政村,每個行政村配備一名專職輔警或機關民警,實行「以社區民警為主體,包村民警、輔警為補充」的「一村一警」警務運行模式。

(31)「兩條例一準則」:即《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

(32)「兩單」:即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